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篇一
摘 要: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10余年,教學課堂呈現(xiàn)百花爭妍的景象,促進基礎(chǔ)教育課堂效率不斷提高。人們在今天做出冷靜的思考,百花爭妍的課堂是否有些過火,是否缺失課堂教學必需的本真,也在探究保證課堂本真之百花爭妍的相關(guān)問題。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 回歸本真 策略探究
隨著課程改革和優(yōu)質(zhì)均衡教育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日趨活躍,課堂教學模式應(yīng)運而生,致使課堂教學異彩紛呈。筆者置身于教學改革浪潮中,根本算不上弄潮兒,但也有自己的思考。近年來,筆者經(jīng)常思考這樣的問題,課堂教學的異彩紛呈,似乎課堂熱鬧非凡起來,但學生的閱讀感悟能獲取的是什么,獲取得多還是少。異彩紛呈的課堂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本真逐漸消失,如果有逐漸消失的趨勢,我們又需要采取怎樣的措施促成課堂本真的回歸,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本真課堂的回歸需優(yōu)化組合教學媒體
優(yōu)質(zhì)均衡教育是近幾年人們談?wù)摰脑掝},優(yōu)質(zhì)均衡教育涵蓋的教育設(shè)施的普遍優(yōu)化已得到充分落實,資源性網(wǎng)絡(luò)可以說是校校通,電子白板進入了一個個學課堂。人們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營造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人們還使出渾身解數(shù),促使教學課堂氛圍更好。但人們似乎在冷落傳統(tǒng)教學媒體,就拿教師本身來說,電子白板上的板書幾乎銷聲匿跡,教材文本已聽不到老師的范讀??傊處熢谡n堂上變成一個簡單的按鍵工,學生隨著電子白板呈現(xiàn)的教學要求實現(xiàn)著自己的閱讀感悟。這樣的課堂能夠體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的課堂能夠彌漫著新鮮的空氣,讓學生得以充分自由呼吸?殊不知,這樣的課堂,教師的空間語言得不到有效傳播,師生之間就像陌不相識的路邊人一樣。對此,我們必須提倡的是,先進的教學媒體不可不用,傳統(tǒng)教學媒體不可忽略。譬如,范讀課文,我們可以播放比較規(guī)范的錄音,但錄音不可以處理朗讀時必需的輕重緩急和相關(guān)意義上的停頓,學生只聽到錄音中的聲音,看不到朗讀者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需要輔助表現(xiàn)的舉手投足和一顰一笑。如果教師范讀,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比較妥善的處理,更能夠舉手投足皆表意,一顰一笑總關(guān)情。如教學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筆者就在比較有意義的體態(tài)語言配合下,進行多重意義上的多次范讀。學生聽讀時不但聽到老師范讀的聲,而且看到老師范讀的形,更主要的是學生感受到老師范讀時傳出來的情。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回歸本真的教學課堂當是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化組合的課堂。
二、本真課堂的回歸需還給學生自主權(quán)利
現(xiàn)在的教學課堂著實比過去課堂熱鬧得多,首先因為學生學習資源豐富,給學生回答教師課堂教學感悟中的諸多提問帶來了便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教師出一些閱讀感悟的前置性預(yù)習題,學生就會立即從相關(guān)資源中尋找到答案。那課堂上只要電子白板的按鍵一按,那些需要學生感悟的內(nèi)容則呈現(xiàn)于電子白板,學生一看,立即就把小手舉得高高,回答出來的感悟是那樣無懈可擊。在小學生人人都想爭著回答問題時,豈不是相當熱鬧?透過如此乃至其他課堂種種跡象,看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學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感悟?這樣看似相當熱鬧的課堂又有怎樣的本真之處?對此,我們必須大聲疾呼,寧可少些這樣的熱鬧甚至喧鬧,也要多些課堂教學寧靜氣氛中的靜態(tài)思維獲取的當場鮮活感悟。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本真,因為學生真正在自主探究著,在自主感悟著。所以,平時閱讀教學,我們不要用現(xiàn)代媒體提示閱讀感悟的內(nèi)容,那樣會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會為學生畫地為牢,限制甚至僵化學生的思維。好像省了點事,也省了些力,但對學生的未來是利少弊多的。因此,平時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前置性學習,大都讓學生掃除一些文字性障礙,大都讓學生熟讀文本,不做可以讓學生抄近路的閱讀感悟。課堂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自己整體介入教材文本,讓學生在充分多次閱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感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行解決發(fā)現(xiàn)中的問題。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甚是相當激烈的爭論和爭辯。筆者感到學生越是爭辯得面紅耳赤,越能體現(xiàn)出課堂教學的本真。
三、本真課堂的回歸需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
新的發(fā)展時期,越發(fā)需要全面創(chuàng)新,越發(fā)需要全民創(chuàng)造?,F(xiàn)在的小學生是未來的棟梁和進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中堅力量。作為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語文基礎(chǔ)性學科課程,尤其必須重視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力。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必須從考慮學生的學力上考慮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問題。應(yīng)當明晰的現(xiàn)實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被禁錮在學生語文學習知識和技能掌握上,還在做著應(yīng)試教育的事,導致一定數(shù)量或者更多學生沒有能夠被我們發(fā)現(xiàn)。對學生本身而言沒有充足的機會對類似冰雪融化是什么等諸多問題的思考,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不到充分培養(yǎng),那學生怎能發(fā)現(xiàn)冰雪融化后是春天,又怎能產(chǎn)生充滿創(chuàng)新意義之奇妙的想法。所以,平時閱讀教學中一切浮面且華而不實的熱鬧筆者大都堅持取消,一切沒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簡單感悟都堅持拋棄,為學生搭建起理想的創(chuàng)新思維時空。譬如教學《鞋匠的兒子》,在閱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不再把精力花在對林肯大勝南北之戰(zhàn)的感悟上,而是讓學生得以更廣泛又充分的發(fā)現(xiàn)。學生在感悟中獲取一定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因為學生知道了他作為鞋匠的兒子的出身是卑微了一些,但建立起自身的人格魅力是行使好總統(tǒng)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唯一又寶貴的精神支柱。學生不但發(fā)現(xiàn)林肯需要這樣,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當每個人都具有美好的人格魅力,整個人類是多么美好,整個世界又會多么美妙。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是巨大的,只要我們潛心發(fā)揮,那么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造力肯定沒有窮盡。
參考文獻:
[1]蒙在飛.陳玉文語文的回家之旅[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0.9.[2]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3]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篇二
聚焦課堂,還語文教學以“本真”(講座稿)
福清市城關(guān)小學
陳瑋
聚焦2008年,歷史永遠銘記,面對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13億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書寫下抗震救災(zāi)的英雄史詩;為了實現(xiàn)百年奧運的夢想,中華民族團結(jié)一心,成功地舉辦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fā)射,浩瀚太空從此留下了中國人漫步的身影??
聚焦語文課堂,我們欣喜地看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燎燃于黃河兩岸,塞北江南,感受到老師教學的理念變了,內(nèi)容的領(lǐng)域?qū)捔耍R的結(jié)構(gòu)綜合了,學習的形式豐富了??這些變化,彌足珍貴。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好多的課堂教學其教學內(nèi)容“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 “碎”了、能力訓練“浮”了、教學的形式“花”了、導致教學效果也“虛化”了。
1、教學“似曾相識”——太多雷同,缺失“標”度
看看第7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的課吧,不管什么年級,不管什么體裁的課文,不管學生事先是否熟讀了課文,幾乎所有的課的設(shè)計和實施都似曾相識,好像一張臉克隆出來的,又仿佛同一個師傅指導出來的。第一課時的設(shè)計一般是這樣的: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板書課題,讓孩子們跟著看教師板書或者書空。(據(jù)說,這是為了體現(xiàn)重視書寫?其實,很多課題,不是生字,為何教師不能課前就板好?要示范板書,難道只有一種板書方法?)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齊讀課題,于是大家把課題讀得震天響(課題都必須讀嗎?)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的時候,老師們總是說:請大家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這樣的公開課上,孩子們早就讀過很多遍了,有的還能背誦課文了,還需要說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需要這樣走過場地讀一遍?)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
太多的雷同,太多的相似,多得不想枚舉!為何有那么多的雷同?朔本追源,還是在于缺失“標”度。
2、言語隨意平淡——浮泛淺表,缺失“深”度
周振甫先生在《立體的懂》一文中曾如此闡述:“讀了一課書,記住了多少生字,記住了多少句子,這只是‘點線的懂’。記住的生字是‘點’,記住的句子是‘線’。平面的懂只懂得這課書中的字的意義和用法;同樣的字,在別課書中,它的意義和用法假如有了變化,就看不懂了。把一部書全部讀熟了就不同了,開始讀時不懂,讀的多了漸漸懂了,這才叫‘立體的懂’?!彪S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語文閱讀教學“離文本漸行漸遠”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有些老師的課堂上,有的是學生的胡思亂想,信口開河和在分組討論中童言無忌、嘻嘻哈哈。而沒有了老師的循循善誘的啟發(fā)指導,聲情并茂的感染調(diào)動也更無影蹤。誠然眾鳥亂飛,天馬行空,課堂活是活了,但亂也亂了。有些老師課下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方式,學習時間,甚至學習內(nèi)容,視講解傳授為洪水猛獸,要知道“自主學習”決不是“如來神掌”,一出萬事休??!一堂之中,看似七嘴八舌,氣氛活躍,實則嘩躁有余。
3、過度熏陶感染——沙上建塔,缺失“厚”度
課堂教學或一味地要求有感情地朗讀、朗讀,再朗讀。有些朗讀沒有在理解文本上下足力氣,學生的情感沒能被觸動。而老師又一再要求有感情地讀或老師單方面地煽情、煽情、再煽情,于是學生學會了沒有感情的“感情朗讀”。實際上,這種拿腔捏調(diào)、矯揉造作的“朗讀”,是朗讀的異化,它帶來的只能是對文本意蘊的破壞,不值得提倡。
4、“自主”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失“效”度
有的課上,隨便著老師一聲令下:“自己選擇學習伙伴組成小組學習”,教室中“噼里啪啦”一陣桌椅板凳的喧嘩之后,便出現(xiàn)了個別小組“人丁興旺生意榮”與個別學生“門前冷落車馬稀”共存的現(xiàn)象。前者由于空間所限,十幾位學生里三層外三層“聚義”一處:外圍的學生踮腳伸脖,壓肩疊背,豎耳難聽清;處于核心的幾具學生則頭抵一處,氣喘吁吁,開口難成言,乍看讓人以為不是課堂,而是美式橄欖球場。而后者則是個別平時就個性內(nèi)向孤僻的學生,此時更是孤雁單飛,無奈做起了“壁花”。教師卻視而不見,對此聽之任之。
5、過度運用媒體——亂花迷眼,缺失“適”度
信息技術(shù)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現(xiàn)代化的活力,實踐證明如果運用得當,無異于如虎添翼,這是事實。然而當我們致力于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時,往往過分看重課件的優(yōu)勢,將課文作不必要的動畫圖解并補充上許多與課文有點聯(lián)系的材料,作事無巨細的盡數(shù)羅列。這種濫用課件,會導致語文課堂超量、超限、超時的“信息轟炸”,以“讀圖”代替了“讀文”,以“課件”代替了“文本”,丟失了語文教學的“原生態(tài)”。這種“過猶不及”非常不利于語文課堂教學和改革。
楊再隋教授在《呼喚本色語文》中說得好:“平淡為真。返于自然,歸于純凈。教師持這種心態(tài),就會心平氣和,以真心與文本、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以真情和作者及學生進行真誠交流;平淡致靜。教師心靜如水,學生雅靜無聲,不講奢靡,不求浮華。師生之間,師生和文本之間有心錄的絮語,有自然的默契,有隨機的暗示,有會心的微笑。”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yīng)盡可能地把與目標不益或雖有益或效果不明顯的東西去掉,即是把“根”抓住,還語文教學以“本真”。
一、留住語文的“根”——落實語文本體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傳統(tǒng)方法。教學中,通過講解、朗讀和背誦等形式,深入指導,強化訓練,學生才能得以吸收消化。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美的語言便會脫口而出?!叭治恼缕叻肿x”,教學中圍繞朗讀做文章:備課先備“讀”,講讀多練“讀”,自始至終以“讀”開路,以“讀”取勝,讀中探“寶”,讀中取“金”。
1、創(chuàng)設(shè)朗讀情境
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大有裨益。朗讀包含了學生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老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
《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篇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它的毀滅,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但由于課文內(nèi)容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涉及的史料較多,學生一下子難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開篇可以用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曾經(jīng)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園中有熱鬧非凡的買賣街,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還有詩情畫意的蓬萊瑤臺,有如人間仙境一般!然而英法聯(lián)軍的一把大火,讓金碧輝煌的圓明園化為一片焦土。”接著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錄像片斷,學生對圓明園的“美麗”有了深刻的體驗。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fā)于外。
課中“至此,圓明園的一切都沒有了?!崩蠋熞I(lǐng)學生說話?!敖鸨梯x煌的殿堂——沒有了” “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也沒有了”(語氣緩慢而沉重)??(師總結(jié))正是“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再引導學生帶著感受回頭細細品讀全文。采用老師引讀的方式對課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情感體驗。然后老師緩慢地擦黑板,所有的都擦去,稍留痕跡——“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了,圓明園留給你的是什么呢?”學生的情感在老師的層層引導中得到升華,深刻理解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損失!”學生的朗讀指導自然水到渠成。
2、倡導個性朗讀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對一篇課文學生認識的角度和欣賞的特點不同,可能對文章各個部分的認識也不同,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異。老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讀方式強加給學生?!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老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個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
《小珊迪》一課,老師緊扣文中“他不是那種人”的斷定,引領(lǐng)學生一起同情作者之同情、感動作者之感動、悲傷作者之悲傷、崇敬作者之崇敬。使讀者和文本和諧地交融在一起。
師:(出示句子:“當我想到孩子那誠懇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斷定他不是那種人。”)同學們,讀這句話的時候,你最想強調(diào)哪個詞?請大家自由讀一讀,體會體會。(學生自由朗讀)
生:我最想強調(diào)“誠懇”這個詞語。我覺得小珊迪是個非常誠實的孩子,他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卻一定要把零錢找還給那位叔叔(該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讀時強調(diào)了“誠懇”)。
生:我最想強調(diào)的是“信任”。我覺得小珊迪用自己的死來告訴人們,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該生有感情地朗讀此句,讀時強調(diào)了“信任”)。
生:我覺得“斷定”這個詞語必須強調(diào)。斷定是非常肯定的意思,事實證明,小珊迪的確不是那種人。他是那樣誠實,那樣守信(該生有感情地朗讀此句,讀時強調(diào)了“斷定”)。
生:我要特別強調(diào)“不是那種人”。小珊迪臨死前說的話,足以證明他不是那種人!(該生有感情地朗讀此句,讀時強調(diào)了“不是那種人”)。
3、著眼情感朗讀
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前兩項易指導,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則難度較大。怎樣才算“有感情”地讀?我以為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融合讀者的情感,披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比绻麅H僅是力圖表現(xiàn)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無視作者之情,皆不能謂之為“有感情”的讀。以王自文老師設(shè)計的《古詩兩首》片斷為例。
師:“南望王師又一年”,你可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詩人陸游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jīng)淪陷整整65年了。同學們,65年啊,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呀!1年過去了——引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10年過去了——引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65年過去了——引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該詩的解讀,緊扣一個“淚”字。遺民之淚,如瑟瑟秋雨,裹挾著滿腔的凄涼、悲慘和絕望,灑向了三萬里河、五千仞岳,灑向了滿目瘡痍、遍地廢墟的中原大地,冷冷地滴落在詩人的心頭。一個“淚”字,上承金兵蹂躪百姓之殘暴、下啟遺民苦盼王師之悲涼,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也!可見有感情地朗讀,應(yīng)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建立在熟讀、深思、體驗、感悟的基礎(chǔ)上,可謂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增強朗讀評價
雖然肯定與表揚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與喜悅,但教育心理學認為,過分的表揚能滋長學生驕傲情緒。因此,評價朗讀要以事實為依據(jù),激發(fā)學生長久的內(nèi)在的積極性,善于發(fā)現(xiàn)值得鼓勵的地方,避免廉價的表揚。那種一味地“你讀得真好”,會讓學生摸不著邊際,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為什么好。因此,老師要有嚴謹審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充分肯定讀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求實、求活的基礎(chǔ)上,語文課堂教學是很“活”的,不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而是學生思維的活躍。老師在課堂上的點撥是很有功夫的。何處點撥,何時點撥,如何點撥,都有講究。在學習《第一場雪》“雪后”一段時,支玉恒老師用富有激勵性的口氣說:“雪景這么美,誰能美美地讀一讀?用你的朗讀把大家?guī)У綇V闊的雪野中去游覽一番!”一個學生讀得尚好,支老師頗為風趣地說:“讀得不錯,但她剛剛把大家?guī)У窖┮暗倪吷?,誰能再把大家往里邊帶一帶呢?”一個孩子讀得反而不如前者。支老師又非常風趣地說:“剛才那位同學把我們帶到了雪地邊上,這位同學又把我們帶出來了!”同學們都開懷地笑了。情緒激勵,作出評價,取點好、時機好、方法好。恰如其分的評價需要老師具有敏銳的語言感受力,極強的分析判斷力和敏捷的思維力,才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反應(yīng),那對于學生來說,難度更大,不過,只要老師經(jīng)常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也會較快地掌握評價的尺度。
其實,語文的本體是——識(識字)、寫(寫字)、讀(閱讀)、背(背誦積累)、說(說話和口語交際)、作(習作)、習(良好習慣)。這七項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基本方面——基本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語文積累,基本的習慣素養(yǎng)。這是語文教學的根,要牢牢抓住,不能忽略和放松。
二、留住語文的“真”——扎實課堂教學
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實”環(huán)境中,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潤澤氛圍中,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本,接觸言語,通過生動、扎實的課內(nèi)、課外的,單項、綜合的,模擬、生活的言語實踐活動中,不斷內(nèi)化各種技能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獲,并較為成功地外化為獨立的廣泛運用生活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一句話,著力點要放在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上。
1、憑借例子——積淀語言,悟得規(guī)律(1)揣摩詞句,感知語言材料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想到的是語言。作為語文學科首先想到的是運用語言。世上還有比語言更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載體嗎?沒有。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有學生質(zhì)疑:“我有一點和巴金爺爺?shù)目捶ú灰粯?,我認為寫文章應(yīng)該注意前后照應(yīng),課文前面講榕樹長得很茂盛,葉子密得不留一點兒縫隙,而后面寫到畫眉鳥的時候,作者用了兩個“飛”字,我覺得欠妥,不能突出葉子密的特點。如果改成“鉆”字,就會更恰當些。教師調(diào)整預(yù)設(shè),以學定教,順勢而導:“你真了不起,這一點老師都沒有注意到。大家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嗎?那這個‘飛’字還可以換成什么?”同樣,結(jié)論是多元的,理由也是多方面,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示。教師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新穎而又獨特的見解,敢于挑戰(zhàn)教材,挑戰(zhàn)作者。一個“飛”字,改出了許多智慧之花。如擠、沖、閃、探。教師對比作了充分肯定。姑且不論這個詞有無修改的必要,學生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卻是十分珍貴的。愛因斯坦曾說:“喚起獨創(chuàng)性的表現(xiàn)與求知之樂,是人師者至高無上的秘方。”
林莘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為人民服務(wù)》一文時,緊緊抓住語言文字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并透過文字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體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師:除了引用名言,毛主席還用什么方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生:對比的方法。師:怎么比?
生:“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p>
師:“死”可以換什么詞?
生:獻身、犧牲、就義、陣亡、捐軀。師:這一句中還有一個“死”字,兩處死的意思一樣嗎?第二個“死”字可以換什么詞?
生:見閻王、斃命、下地獄、上西天、該死、喪命。
師:是啊,兩處“死”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真是“語言有溫度,字字總關(guān)情”?!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潛心吟詠,就是面對語言文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加以揣摩、推敲、咀嚼?!白肿治匆撕?,話語悟其神”,鑒賞品味,掂量比較、獲得審美感、情味感、意蘊感等。
第7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王春燕老師執(zhí)教《猴王出世》時,就是這樣引領(lǐng)學生揣摩詞句、積累語言的:
師:同學們讀書姿勢好,聲音也好,哪一句寫石猴?
生: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師:有同感的舉手,一起來讀讀。(出示句子,生讀)
師:讀這樣的句子,仿佛看到什么? 生:看到石猴活蹦亂跳 生:在采果子 生:左走走,右走走
師:請好好讀這句話,讀出石猴的快樂和自由。(生讀)
師: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從怎么寫的角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生: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師:能讀給大家聽嗎?(生讀)
師:發(fā)現(xiàn)了三百多年前的排比句,你叫什么名字? 生??
師:看看,寫石猴的遣詞造句上有很多秘密,誰發(fā)現(xiàn)了?(出示: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生:都是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動詞。師:繼續(xù)讀,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出示句子:與狼蟲為伴??)生:四個字的排比句。師:是隨便排列的嗎?
生:前面是動物,后面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師:這些動物是—— 生:親戚朋友。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作為老師應(yīng)該清楚:要想真正掌握包括語言素養(yǎng)在內(nèi)的全面精深的教學素養(yǎng),達到珠圓玉潤、流轉(zhuǎn)自如的境界,唯有不斷提升和鍛造自己,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文化視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這雖然需要不懈的努力,但卻是我們的崇高使命和幸福所在。(2)品讀領(lǐng)悟,重視語感培養(yǎng)
以竇桂梅老師《落葉》一課為例。在課堂上,隨著文字孩子們成了落葉紛飛中的小蟲、螞蟻、小魚、燕子。他們飛,他們藏,他們乘船順流而下,他們結(jié)伴嬉戲玩耍——在一種近乎迷幻的氛圍里,他們忘乎所以,身外的一切不復存在。只有課文,只有落葉,只有竇老師帶他們由白紙黑字出發(fā)而到達的童話境界。就這么飛著讀,就這么游著念。聽課老師無法記錄了。他們笑著,沉醉著,和孩子一樣,如怕冷的生靈迷戀太陽——原來,語文可以如此燦爛、美麗和芬芳!
“喂——你是誰?”“我是小魚?!薄靶◆~,小魚,你好哇!”“落葉姑姑,你好呀,我喜歡你!”“那你就來吧!”于是,這個男孩,這條幸福的小魚,旁若無人地劃動雙臂,扭動著小小的身子,游到了臺上。美麗的“落葉”隨孩子游動的節(jié)奏,于想象的風中翩然起舞——小魚兒則如一粒有靈性的音符,依順心中美妙的旋律,環(huán)繞著她,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搖搖曳曳。
沒有音樂,可是所有人都在心靈深處都響起了至為和諧的樂聲——這是天籟之音。是造物主曾經(jīng)賦予了我們每個人,而我們又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令它失落、沉寂的自然之音、人性之音。竇老師將它撥響了。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入境始與親”。再通過對文本的敲打、感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題的內(nèi)涵和語言的魅力。
(3)調(diào)動記憶,積累語言材料
師:“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敝飨昧耸裁捶椒▉碜C明自己的觀點? 生:主席引用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師:這叫引經(jīng)據(jù)典。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的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距現(xiàn)在有兩千多年了。主席為什么要引用司馬遷的話?這么古老、久遠的話?
生:因為司馬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了,說明主席說的話也是對的。生:因為司馬遷說的話經(jīng)過了歷史的考驗,是被歷史證明了的,所以主席引用了司馬遷的話。
師:經(jīng)典是古老的智慧,是被歷史考驗,被大家認可的。經(jīng)典可以表達深刻的內(nèi)涵,最具有說服力。(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司馬遷的話)
師:除了司馬遷的這句話,還可以引用什么經(jīng)典名言? 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里沒有千人一面的簡單描述,沒有大同小異的機械模仿,而是學生自由地調(diào)動自己心中的語言儲備,調(diào)動自己心中的生活積累,大膽地展示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獨特認識、獨特感受的結(jié)果。這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能有力地促進學生語言和精神同構(gòu)共生。
(4)練習遷移,形成語言能力
一是遷移語言形式。我十分有幸到華師大一睹孫建鋒名師的風采,孫老師的《白鷺》一課真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一首酣暢淋漓的詩,一首高不可攀的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老師緊緊扣住“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這一關(guān)鍵句,讓學生在誦讀、想象與交流中獲得知識,體會情感。
白鷺的哪里最精巧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眰魃竦貙懗隽税樓〉胶锰幍拿?。那么,郭沫若先生為什么會寫得這么好呢?孫老師出示了戰(zhàn)國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通過兩段話的對比,讓學生來談?wù)劯邢?。學生很聰明,有的回答“郭沫若先生是借鑒了古人的名句并且進行了仿寫”。孫老師出示了《登徒子好色賦》真是恰到好處。讓學生知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 9 頭活水來”。接下來又讓學生以“孫老師的上衣”為例也來仿寫句子,學生學以致用,興趣十足。
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個性感悟,運用個性言語,學習文本言語形式,進行遷移運用。在學習了《花鐘》第一節(jié)言語表達的多樣性,同樣是寫“開”可以用不同言語表達方式。老師可以出示另外各種花開的時間,形狀圖等,讓學生充分學習言語表達的多樣性。
生1:晚上十點左右,葉花蝴蝶抬起高傲的頭,手拿黃色的花,仿佛一位驕傲的公主。晚上,十一點左右,仙人球花穿上了白紗裙;
生2:下午一點,鳳凰花舉起了燃燒的火把。下午二點左右,美人蕉跳起了優(yōu)美的孔雀舞。
生3:晚上十點左右,葉花蝴蝶穿上黃色裙子在綠葉叢中翩翩起舞。晚上,十一點左右,仙人球花穿上了白禮服,款款走來。
生4:鳳凰花在下午一點漲紅了笑臉。下午二點左右,美人蕉對著鏡子忙梳妝。生5:晚上十點左右,高貴的葉花蝴蝶吐出黃色的花蕊。晚上,十一點左右,潔白的仙人球花探出了小腦袋,四處張望。
生6:下午一點,鳳凰花在映紅了整個城市。下午二點左右,美人蕉伸著懶腰,起床了。
二是內(nèi)化運用語言。在不同語境下,結(jié)合學生個性認識,讓學生內(nèi)化運用文本言語,使消極言語變?yōu)榉e極言語。如:學習了《鯨》《蟋蟀的住宅》,讓學生以第一人稱寫一篇小童話;學習《長城》《九寨溝》之后,讓學生融情假設(shè)自己是個導游,寫一段導游詞等。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教師播放視頻,穿插“畫外音”: 正是這鏗鏘有力的誓言,伴隨著周恩來走過光輝的一生,使他成為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懷念的好總理。他離世時十里長街上站滿了送行的人;他贏得了世界的尊重,離世時,聯(lián)合國為他降半旗致哀。中華民族正在復興:神舟上天、嫦娥奔月、舉辦奧運會??但是這還不夠,中華民族還要更興旺、發(fā)達、強大,而希望就寄托在同學們身上。而后引領(lǐng)學生進行課堂練筆。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棟梁與希望!你想為而讀書!寫一兩句話。學生積極、主動地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對文本主旨進行延伸與補充,進行豐盈與升華,產(chǎn)生新的信息,使得原有認識更加“有血有肉”,這是主體向文本的流動,這是主體與文本的交融。安排寫的練習,留給學生充分靜思默想的機會,留給學生直抒胸臆的空間,使學生可以“ 我手寫我心”。
“本真”語文,是有著濃濃語文味的語文,是充滿凸現(xiàn)語文個性的語文,是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語文,是目標簡單、課課有得的語文,是去掉華麗、追求實效的語文。
2、超越例子——延展運用,形成能力
以選文里的語言運用實例為基點,延伸擴散到現(xiàn)實生活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以選文的“一”引發(fā)現(xiàn)實生活語言運用的“三”,“舉一反三”;由現(xiàn)實生活語言運用的“三”又復歸于選文的“一”,如此的往復。
如《牛郎織女》一課,我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四大民間愛情故事讀書報告單。學生們通過自己查找資料的方式,了解了《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牛郎織女》中的人物、故事梗概、表現(xiàn)主題和故事中的感人情節(jié),從中感悟到雖然這些故事的人物不同,情節(jié)發(fā)展不同,故事結(jié)局不同,但是它們都表達了同樣的主題——追求真摯愛情。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別具匠心,我用小小的一張讀書報告單,簡明扼要而又形象生動的把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特點展示在了學生眼前,不,應(yīng)該說是心中!
如在《匆匆》這節(jié)課上,教師可以引入幾段課外的閱讀文本,分別是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普希金的一朵小花》,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和郁達夫等人的評論文章。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打開孩子的閱讀視野,通過相關(guān)文本輸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提升他們的感悟。但是每一個引入文本的作用都是不一樣的。一直倡導將人文關(guān)懷作為語文教學的最高目標,著眼于語文教學的根本性的價值導向。這一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感悟時光匆匆,一去不返,覺得應(yīng)該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為,讓人生迸發(fā)出應(yīng)有的光彩,而且認識到正因為人生短暫,稍縱即逝,才更應(yīng)該珍惜生命,也更應(yīng)該享受生命,如此才不枉在世界上走這一遭。所以,引入普希金的詩歌。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引入,則是為了觸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對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行提升。
三、留住語文的“詩意”——漫步詩意之旅
在白紙與黑字之間馳騁,在書香與心靈之間漫步。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讀申小龍的《文化語言學》,也讀韓軍的《新語文》。開始思考:語言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語言與掌握語言的人是怎樣關(guān)系?“母語是對后代的精神哺育”,是“民族之根”。海德格爾說過,“語言是存在的家”,“一切的思想都是詩”。就這樣,一個夢在你我的心中悄然萌芽——要讓語文學習成為詩意之旅。這里的“詩”,并不是指那些在書上供人反復吟詠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課堂上讓師生感受到的綻放、閃光,或者激蕩,是語文課堂的生命,是語文課堂的本體,是語文課堂的智慧。
1、詩意語文——追求自由對話的語文。
詩意語文的首要任務(wù)就是傾聽學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詩意語文追求的學習氛圍是自由、自然的氛圍,詩意語文致力于培養(yǎng)的是具有自由品質(zhì)的人。
以上次我參加市青秀比武執(zhí)教的《慈母情深》教學小片斷為例:當學生賞讀“慢鏡頭”句子: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動情地范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之后,問:“你看見了什么”學生回答:“瘦弱的背,彎曲的背,飽經(jīng)風霜的背”老師又問:“然而我記憶中母親的背不是這樣子的,記憶中母親的背-”一個學生接到:“健康的,挺拔的?!?“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問“你又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我看到一張臉,一張布滿皺紋的臉、疲憊不堪的臉”“我記憶中母親的臉不是這樣的臉,而是
”“光潔鮮亮的臉,紅潤細膩的臉”“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問“你們看到什么了?”學生動情地說道:“充滿血絲的眼、黯淡無光的眼。我記憶中母親的眼不是這樣的,而是炯炯有神的眼,水靈靈的眼。”
把學生靈動、流淌真情實感的語言連在一起,一首詩不就“應(yīng)運而生”?母親的背是瘦弱的背,彎曲的背,飽經(jīng)風霜的背;我記憶中母親的背不是這樣子的,記憶中母親的背是健康的,挺拔的。母親的臉是布滿皺紋的臉、疲憊不堪的臉;我記憶中母親的臉不是這樣的臉,而是光潔鮮亮的臉,紅潤細膩的臉;母親的眼是充滿血絲的眼、黯淡無光的眼,我記憶中母親的眼不是這樣的,而是炯炯有神的眼,水靈靈的眼。母親呀,你挺拔的背、你紅潤的臉,你炯炯有神的眼,到哪里去了?被繁忙的工作奪去了?還是被歲月消磨了?語句如詩一般美,如詩一般感人,有詩的優(yōu)雅,有詩的智慧。
上《貓》一課時,對“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要求給抓癢”一句的解 讀,賦予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
師:大家聯(lián)系上下文,看看對這個“蹭”字還能找到什么新的感覺。生1:我覺得“蹭”是一種輕輕地“摩擦”。因為如果擦得很重的話,老舍爺爺會不舒服的。
生2:我覺得“蹭”是一種溫柔地“摩擦”。因為課文中說,貓高興的時候,能比誰都溫柔可親。貓蹭主人的腿,那是在向主人表示親熱呢。
生3:我覺得“蹭”還有一種撒嬌的味道。貓在老舍爺爺面前撒個嬌,要求給抓抓癢。說明貓和老舍爺爺?shù)年P(guān)系特別好。
師:體會得真好!大家看,貓這樣輕輕地、溫柔地、撒嬌似的蹭著老舍爺爺?shù)耐?,還蹭出了什么呢?
(學生發(fā)言非常精彩:蹭出了可愛。貓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蹭出了友誼;蹭出了頑皮;蹭出了它的天真活潑;蹭出了乖巧;蹭出了相互之間的感情)
師:說得多精彩啊!同學們,一個“蹭”字,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貓的可愛,而且讓我們看到了一幅“人愛貓,貓愛人”的動人畫面。是的,在老舍爺爺看來,貓就是他的孩子;同樣在貓的眼中,老舍爺爺就是它最信賴的親人。
一個簡簡單單的“蹭”字,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描寫,在老師的調(diào)撥和學生的意會下,竟然咀嚼出如此豐富的感覺和內(nèi)涵。本是一個平面的漢字,在學生多元的、個性化的、充滿詩意和想象的感悟下,一下子就立了起來,豐滿起來,噴涌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這是一曲個性洋溢的高歌、一片色彩繽紛的朝霞。
2、詩意語文——追求喚醒意會的語文。
詩意的境界,總是與朦朦朧朧、似知非知的境界有關(guān)。《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寫香菱跟黛玉學詩,香菱道:“據(jù)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彼e例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lián)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雭頍熑绾沃保兆匀皇菆A的。這個‘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睂氂衤犃讼懔獾闹v詩贊道:“既是這樣,也用不著看詩,‘會心處不在多’??”以王玲湘老師執(zhí)教《搭石》一課教學片斷為例:
師: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征,彎得是那樣恭敬,是 那樣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
師:現(xiàn)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請個小伙子。(一男生上臺)師:請你做做“伏”的動作。(一男生彎下身子)
師:(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輕人的知音,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 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
生:不需要。因為我們家鄉(xiāng)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師:多好的年輕人,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
生:不會,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jīng)
(指課件文字)——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師:因為(指課件文字)——(引讀: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
生: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
師:因為——(引讀: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敬老。
師:你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 生: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古語云“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痹娨庹Z文,崇尚學生自己的“得意”、“會意”和“悟性”。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完全是個性解放、怡情悅性的閱讀。詩意語文,不必把學生綁在“字、詞、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求學生苦苦追尋“準確、深刻”的理解,讓學生在“每有會意”處體驗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才是詩意語文的旨趣所在。
3、詩意語文——追求精神契合的語文。
畫家畫畫,總要留點空白,“踏花歸來馬蹄香”,“蛙聲千里出山泉”,目的是留給觀賞者遐想的空間。寫文章也如此,要么意猶未盡,要不含而不發(fā),留下耐人尋味的“空白”。借助于人的聯(lián)想和想象,化干癟枯燥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還可借助原有表象進行新的改造、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詩意的境界,是一種“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境界。徐復觀先生說過:“真正好的詩,他所涉及的客觀對象,必定是先攝取在詩人的靈魂之中,經(jīng)過詩人感情的熔鑄、醞釀,而構(gòu)成他靈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挾帶著詩人的血肉以表達出來,于是詩的字句都是 詩人的生命,字句的節(jié)律也是生命的節(jié)律。”詩意語文,正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契合,是“我”與“你”的對話與敞亮。
以《小音樂家揚科》教學片段為例。(出示字幕)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它也在為揚科鳴不平!
師: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對揚科說:??
生1:醒來吧!揚科!你睜開眼睛看一看身邊的美麗景色!聽聽你喜歡的音樂聲!
生2:揚科!不要走!你的命運不該這樣!回來吧!你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家!
生3:揚科!你雖然離開這個慘無人道的社會,但你為了音樂而獻身的精神,會鼓舞著生活在優(yōu)越環(huán)境中的我們!
師: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質(zhì)問(問誰)(問什么):??
生1: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質(zhì)問監(jiān)工:你怎么能隨便抽打揚科,他只是在聽音樂,你的童年難道沒有喜歡的事物嗎?
生2: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質(zhì)問管家:你知道嗎?你的不分青紅皂白,葬送了一個孩子的性命!你不愧疚嗎?你不自責嗎?
生3: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質(zhì)問更夫:你這個劊子手!在你的手上扼殺了一位具有音樂天賦的生命!你知道揚科的媽媽會有多傷心嗎?
生4: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質(zhì)問社會:為什么社會如此不公?窮人的孩子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師:你聽,白樺樹嘩嘩地響,仿佛在向人們呼喚:?? 生: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guān)愛。人與人之間要有同情心!
由此可見,這種契合,是包括學生、老師、文本、作者在內(nèi)的各自的精神被深深地卷入、沉浸和交融,是用生命闡釋生命的意義,建構(gòu)富有獨特個性的生命化理解,創(chuàng)造精神領(lǐng)域的共識和同在。
4、詩意語文——追求實現(xiàn)自我的語文。
詩意體驗,是一種生命的高峰體驗。自我實現(xiàn)的人,常常伴隨著這樣的高峰體驗?!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一種高峰體驗,“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是一種高峰體驗,“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更是一種高峰體驗。詩意語文,就是要努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高峰體驗,在 當下實現(xiàn)自我。從目的上看,詩意語文并不局限于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能力的發(fā)展、語文習慣的養(yǎng)成。因為知識、能力、習慣畢竟是外在于生命的東西,是人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的工具。詩意語文,更為關(guān)懷的是在引領(lǐng)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啟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溫暖其心靈、充盈其精神,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xiàn)。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chǔ),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chǔ)。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wù)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九年義務(wù)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憑借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在語文學習中,孩子們的言語得到發(fā)展、視野得以拓寬、心靈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如果說“言語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根”,那么“情感”便是語文學習的生命。言語學習需要情感的滋潤,需要情感的震撼。有了豐富情感,才可能會有豐妙的言語;有了豐妙的言語,就能更好的展現(xiàn)豐富的情感。一句話,還語文以“本真”,讓言語和情感產(chǎn)生共振,讓兩者攜手走向豐妙,應(yīng)成為我們語文老師不斷的追求!
正如季羨林說的“不完美就是人生”一樣。不完美,才是真實的講座!于是想起了奧運會上,兩度與金牌擦肩而過的埃得蒙森說:“只不過是一場比賽嘛??”也想起了頗有哲理的一句詩:“有些東西看不見,但是它們存在著。”我相信,時間,會讓我們看見很多!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篇三
還語文教學以本真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語文教學沙龍紀實
整理:蔣穎娟
時 間:2006年月12月27日 地 點:會議室 主持人:蔣穎娟 參加人員:全體語文老師
題記:隨著課改的深入發(fā)展,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煥發(fā)著勃勃生機,欣喜之余,卻又發(fā)現(xiàn)時下的一些語文課堂,張揚著新課標的旗幟,卻讓語文教學陷入了誤區(q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我們學校就這一問題舉行了一次教學沙龍,全體教師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討論和交流,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語文課,怎么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的問題。
余穎:隨著課改的深入發(fā)展,我們的語文教學的確開辟了一片美麗的天地。但正如《還語文教學以本真》一文中所說,在一些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常常沉浸在學生“豐富多彩”的“自主”學習,迷戀學生“變化多端”的“自主”探究中,我們常常沾沾自喜學生的所謂的“自主”學習的喧囂熱鬧情景時,而我們卻真的陷入了誤區(q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忘記了把握語文“本色”這個“度”。眾所周知,語文課是學習者接近文字、理解文字、感受文字魅力,學習文字整合的決竅,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豈能因為追求“生本”而拋棄文本的利用,讓語文學習成為天馬行空?在《哈姆雷特》一書中讀不出一個“薛寶釵”,我們怎能允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全脫離文本的價值取向指鹿為馬?我們怎能讓學生在“走馬觀花”學文后就成為主角“得意忘言”的表演?我們怎么能夠在語文課上僅滿足學生能夠自由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而不考慮他的言語表達是否正確、是否流暢、是否具有文采、是否有一定的深度就一味的肯定?我認為這一系列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問題并不在“自主”學習,而在于“自主”的“泛化”,自主本身并沒有錯,而我們應(yīng)該把握好這個“度”,提倡還學生主體地位,應(yīng)以“學”定“教”,并不意味著讓學生隨心所欲的以“學”定“學”。我們始終不該忘記語文是一門學科。一門學科就應(yīng)該有自己的課程價值,就應(yīng)該有自己的課程目標,就必需有強烈的功利色彩,那就是每一節(jié)課都要達到一點有關(guān)言語能力培養(yǎng)的收獲,每個單元、每個學期、每個年段、達成一定言語能力的提高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具有長久的生命力?!皝y花漸欲迷了眼”,斑斕未必皆春色,大而無當?shù)男鷩炭梢岳说锰撁?,而我們得記住樸素、平常的語文教學才是真。
陳菊珍:以前的語文課堂確實讓人覺得枯燥無味,學生學的沒有興趣。課改以后,學生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課改帶來的可喜變化。但是,確實也走入了一些誤區(qū)。比如說:合作學習這一塊,很多語文課堂上的合作學習都是一種形式,走過場。有些方面不適合合作學習的也合作,比如,一個問題丟給學生,學生討論,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還是各說各的。有些方面有合作價值的我們就進行合作,比如說:生字的學習和讀課文時就可以小組合作的讀一讀。
葉蓓:對于《還語文教學以本真》一文中,最后一句我非常有感觸?!≌Z會崔巒理事長做出了精辟論述:我想只要我們的每一位小語教師能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實踐新課程標準,還語文教學以本真,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上出文化品味,把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語文教學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我今年也教了一個一年級班上的語文課,我就生字教學方面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wù)勎覍@個問題的看法。以前我在教一類生字的時候,我會教的很仔細,很認真,一個字一個字的去分析,所以總感覺自己教的累,學生學的辛苦,而且往往覺得時間不夠?,F(xiàn)在我教孩子們識字,如今天我教了一個“語”字,有的學生說:“我早就認識這個字了,這是語文的語?!蔽蚁雽W生在生活中天天見面的,每個學生都應(yīng)該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了,不用再花時間去分析,去記,去組詞,就這樣輕松的教完了這個字。識字教學的本真問題,就是要還給學生識字的自由和發(fā)展學生識字的興趣。
鄧艷萍:新課改如今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老師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專家們的意見并不統(tǒng)一,于是,很多一線的語文老師不禁迷茫了,到底語文課要怎么上?教什么?張慶主編在徐州培訓會上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倡簡、求實、務(wù)本、有度”,讓我茅塞頓開。我認真學習了這篇報告后,明確了今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那就是:處理好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guān)系,處理好教與學的關(guān)系;去掉浮躁,走出困惑,回歸“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常態(tài)路子上來。語文確實是復雜的,但換一種角度來看,語文能力怎么形成的?語文素養(yǎng)怎么提高?從操作層面來看,比較簡單。語文就應(yīng)當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課標強調(diào)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學科。語文能力的形成靠大量的實踐。語言的形成主要不是學得的,而是習得的。要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材在每一冊都精心設(shè)計了習慣篇,我們應(yīng)當根據(jù)這一點,切實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好的習慣,什么都會有。
張惠:如何簡簡單單教語文,我覺得要做到就是要做到“真實、扎實、樸實”,要在語文課堂上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扎扎實實地搞好語文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首先我們應(yīng)當抓好語文的基本功,構(gòu)建“扎實”的語文課堂。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我們應(yīng)當扎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應(yīng)當通過讀寫訓練,讓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說話、寫作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思考,同時通過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的解讀,產(chǎn)生多元化的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悟。我們在課堂上講的是語文,我們就應(yīng)當體現(xiàn)語文意識,抓住文本中的情感交流來品味語言文字,通過語言文字的品味來體會情感,這樣才是“扎實”的語文課。其次,我們應(yīng)當體現(xiàn)人文關(guān)懷,構(gòu)建“真實”的語文課堂。要強調(diào)誦讀,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的基礎(chǔ)上感悟。同時通過簡單明了的、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越讀越有信心,越讀越能夠體會到課文的深刻意蘊。教師應(yīng)當用真實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來對待學生,引導他們、呵護他們,引領(lǐng)他們不斷進步,構(gòu)建一個具有人文關(guān)懷的真實的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要把語文課拓展到課外去,拓展到生活中去。課標中有一句話,值得我們思考:讓學生在寫作的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這個表述本身就是讓學生多寫。寫多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大量的習作實踐中,習作能力不知不覺就提高了。魯迅說,我沒有什么訣竅,那就是多看多寫。多看多寫中,已經(jīng)形成快速反應(yīng)通道,形成內(nèi)隱的認知。學習語文是積累的因素,是日積月累的功夫,是日有寸進。應(yīng)當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尋找快樂,在閱讀中不斷的成長。
龔明麗:我就還語文教學以本真這個話題談?wù)勛魑慕虒W。我覺得作文教學應(yīng)該讓學生有對生活的感悟,不能脫離學生興趣和生活。
帥麗:我覺得現(xiàn)在的很多語文課堂上確實存在著所謂的“求異”,課尾總不忘來上一句。如“小羊到底有沒有被狼吃掉?”“你還有什么辦法讓烏鴉喝到水?”諸如此類的求異,偶爾用之,也不為過,但一落俗套就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了。比如我今天的課堂上說一個老師給了三個學生三文錢讓他們?nèi)ベI東西堆滿屋子,前面二個學生買了柴和草,只有第三個學生買了一支蠟燭,照亮了整個屋子。這已經(jīng)是最好的方法了。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問: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辦法嗎?
熊麗萍: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先生這樣認為:“學習語文無非八個字,‘讀讀寫寫、寫寫讀讀’罷了?!闭Z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大聲疾呼:語文的學習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也就會越復雜,結(jié)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
語文怎么學,我以為“簡簡單單”。聽、說————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讀、寫————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世界,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再細化一下,即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yīng)該體現(xiàn)“四得”:聽得懂、說得清、讀得透、寫得好。
老師們交流的欲望好很強,但是時間已經(jīng)到了,我們的活動也接近了尾聲。在本次活動中,我們教師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到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這是我們的收獲。在剛才的交流中,我們有共同認同的,也有意見相駁的,但是我們在碰撞中都有所提升,這又是我們的收獲。老師們,“教育是一首詩,是詩一般的事業(yè)?!苯虒W沙龍剛是對詩一般的事業(yè)進行最富熱情,最有生氣也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闡釋、求索。祝愿我們的沙龍越辦越好!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篇四
聚焦課堂,以學生為本
——語文組觀課有感
羅志遠
在二期課改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我校教師參加了“862”全員培訓。積極、深入地開展觀課、評課、上課的研討活動。為我?!吧罨n改,聚焦課堂,提升能力”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
近兩周,我們語文組全體教師觀賞了《石縫里的生命》、《清塘荷韻》兩堂課,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非淺。
《石縫間的生命》這堂課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二期課改的特點,較好地貫徹了《兩綱》,滲透了生命教育。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整節(jié)課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精心設(shè)計,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解讀文本、進入文本、沉浸文本,最后,達到預(yù)設(shè)的教學目標。
歸納起來,這節(jié)課有以下亮點:
一、緊扣文本,以學生的活動為主
教學中教師緊扣文本,引導學生體驗、感悟生命。教學中教師先要求學生用一個詞語概括全文,學生找到了“剛強不屈、頑強、倔強”等詞語。接著老師要求學生散讀課文,找出“倔強”的具體表現(xiàn)。這樣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出現(xiàn)了三次,對學生細讀文本感悟中心的學習方式起到了強化作用。教學中以學生的朗讀和尋找重點句段活動為主,但學生不是為活動而活動,而是通過對文本的熟悉、浸潤,慢慢走進文本,使學生感悟到在困境中頑強生存的震懾人心的非凡力量。
老師基于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準確把握,深知要使學生真正“悟道”,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不可少的。整堂課的教學,老師不僅初步點燃了學生的思維之火,也指明了學生思維的方向,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以及對生命的思考珍惜。教師在課堂上有機地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誦讀、引導、多媒體演示、音樂渲染、聯(lián)系已知等,這些手段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得到了提高。
二、朗讀引領(lǐng),由淺入深地解讀文本
這堂課中,朗讀貫穿了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范讀,帶領(lǐng)學生在音樂聲中感悟生命的頑強和可貴。在找到“小草松柏的倔強、蒲公英的柔中有剛”的具體體現(xiàn)的句子后,要求學生在朗讀中讀出這些植物的“倔強”。這時候?qū)W生有感情的朗讀就是對課文最好的理解,一切分析和講解都變得多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老師的整個教學思路是“以讀代悟,以悟促讀,讀悟結(jié)合” 她依托文本,引導學生深入品讀,感悟真情。她給了學生充分自主閱讀的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并且讀寫結(jié)合,體驗真情,讓學生的情感更好地抒發(fā)。教師抓住一個“情”字,通過不同的朗讀體驗,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需求,以大問題引領(lǐng)全文的教學,恰到好處。老師飽含激情,傾情的投入,充分發(fā)揮了教師語言講解的作用??犊年愒~,入情的傾訴,昂揚的抒發(fā),孕育了一個激情燃燒的課堂,學生漸入其境,深入其境,師生情感共鳴,心靈共振,同時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特有的人文性
三、賞析詞句,體現(xiàn)語文特色
這堂課中有時不經(jīng)意的點撥體現(xiàn)了一個成熟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語文的教學特點。老師結(jié)合學生找到的句子詢問“三兩片換成幾片好不好?”看似隨意的一個提問,卻運用換詞法加深了學生對小草精神的理解,在詞語的賞析中,加深了對生命的理解。
在整節(jié)課中緊緊扣住生命二字,讓學生反復朗讀思考議論交流。通過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領(lǐng)悟語言的深刻性和生動性,特別是對重點詞語和句子反復進行咀嚼,細細品位, 使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涵: 充分理解石縫間的生命的生長特點,謳歌了生命的頑強與拼搏精神,在拼搏中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華.楊老師的課的確是一節(jié)值得大家欣賞學習的優(yōu)質(zhì)課。
不可否認,教師教學水平的高超是本課的一大優(yōu)勢,但與此同時,卻也成了本課的一大缺點。在教師的強勢引導下,學生只能亦步亦趨,自己對文章的思考被剝奪了。整堂課,學生沒有出過一個錯,沒有答錯一個問題,對于這樣一個歌頌生命主題的文章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另外,學生未能養(yǎng)成記筆記的良好習慣。無論是在尋找句子,還是學生或老師發(fā)言的過程中,幾乎都看不到有學生動筆圈劃或記錄,只靠記憶力恐怕很難將一堂課的內(nèi)容消化。
建議:
希望能多看到一些原生態(tài)的課堂教學??吹浇處熓侨绾卧趯W生原有水平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的思維更上一個臺階。
《清塘荷韻》選自新教材七年級下冊,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蓮花的生活環(huán)境,特殊性狀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聯(lián)系起來,描繪贊美蓮,表達了作者高潔、頑強的生活態(tài)度,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品味的獨特追求。
觀示范課《清塘荷韻》后,使我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講的再多,也是教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崩蠋熢谶@一堂課中貫徹了一條很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的習慣。
這種教學法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著重處理好以下三個關(guān)系:
第一,學生和教師的關(guān)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guān)系的重新定位,語文新課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老師貫穿在課堂中的一條主線就是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老師既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又積極發(fā)揮幫學作用。課前準備的關(guān)于課文的資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體驗。
第二,師生與作者的關(guān)系。閱讀本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如果讀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豈不索然寡味?只要是個性化的閱讀,讀者總會讀出新信息來,許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寫出來的,而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勞動的結(jié)果。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應(yīng)該把迎合當作尊重,也不要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交給作者,須知:書在誰的手里,誰就是書的主人。因此,我認為老師讓學生去多讀課文,這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第三,閱讀和生活的關(guān)系。文學是生活的反映,閱讀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閱讀和生活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應(yīng)當樹立為人生而閱讀的觀念,既要關(guān)照別人的生活,更要關(guān)注自己的生活;既要為今天的應(yīng)試去認知和理解,更要為明天的發(fā)展去批判和創(chuàng)新。老師讓學生去寫讀后感正是連接閱讀和生活的關(guān)系的一條有效途徑。
當然,上好一堂課,教師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這堂課會更有價值。
讓語文教學回歸本真篇五
聚焦課堂
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在提倡促進發(fā)展、減輕負擔、全面推進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在新課程理念的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有效性是不可避免的。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nèi),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的同時,充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而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在有效的教學手段上下功夫。
一.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為有效的課堂教學保駕護航
備課是教學活動的基礎(chǔ),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shè)計準備工作,即教師根據(jù)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要求及所授課程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nèi)容作教學法上的處理,選擇合適的傳授方法和規(guī)劃教學活動。它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基礎(chǔ),是決定課堂教學質(zhì)量好壞的前提,也是課堂教學藝術(shù)的重要組成部分。
1、分析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結(jié)合教材設(shè)計教案。
2,認真鉆研教材。首先熟悉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大綱所要求達到的程度,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刪選取舍,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明確教材主次,根據(jù)教學要求,聯(lián)系教學實際,從全局和局部的不同角度把握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
3、收集有關(guān)生活常識及資料,充實課堂,增大課堂信息容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課堂教學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連續(xù)性,要想上好每一節(jié)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認認真真地備好每一節(jié)課!
二、準確合理的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及節(jié)奏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yīng)合理的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平實,一節(jié)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么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現(xiàn)在課堂教學逐漸調(diào)整的原因.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么每個學生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xiàn)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xiàn)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jù)學生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里發(fā)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guān).所以在設(shè)計教學預(yù)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xù)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我們應(yīng)該注重設(shè)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應(yīng)注重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而課堂教學節(jié)奏,我想應(yīng)該是動(“動”是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解答、討論。)靜(教師講,學生安靜的聽)互補。有人講一堂課老師能使學生“靜”的時候“動”起來,“動”的時候“靜”下來,這堂課大體便成功了。我覺得此話頗有道理。“動”和“靜”就像音樂中的高低音組合,兩種音組合的好,才能產(chǎn)生出美妙的樂章。只有“靜”,教學成了老師的演講或個人表演,學生就會被動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動”,也不成其為教學。所以教師在每講一個內(nèi)容時,要給學生留有相互探討,積極參與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三、課堂多樣化教學手段 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fā)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
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大體相當?shù)膶W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xié)調(diào)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2、質(zhì)疑教學。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就應(yīng)運而生,而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質(zhì)疑是引子.“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應(yīng)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質(zhì)疑問題的方法.如教學《草原》一文,作者描寫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這是為什么呢?知道這個問題,同學們也就對草原上的情景有了清楚的了解.通過這些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養(yǎng)成多思善思,大膽質(zhì)疑的好習慣.此外.在教學中,要對大膽提出問題的同學及時鼓勵,以便創(chuàng)造多思、善思的良好氛圍.在質(zhì)疑中,我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馬上歸納,當時解決;有的則放在“研討”中解決.3、幽默性的教學。課堂教學語言并不一定要具有幽默性,它只是一種課堂語言藝術(shù)??捎哪莿?chuàng)設(shè)愉快教學情境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使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使枯燥的說教變得生動有趣,并能融洽師生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一些重點、難點或關(guān)鍵點采用幽默的形式往往能突破難點,而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也更為牢固、印象也更為深刻。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些幽默性語言,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4、情境教學。劉思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而入情?!薄拔恼虏皇菬o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況且小學語文教材的題材,是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交織而成,這些美感是以形象為載體展現(xiàn)到小讀者跟前的。色彩鮮艷的圖畫,形式多樣的表演的直觀手段與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相結(jié)合等多種途徑,形神兼?zhèn)?,建設(shè)教材所描繪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即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兒童從形中、從情中去感知教材。在情境教學中,兒童不光靠耳朵聽,靠眼睛看老師演示,而且以老師的“情”去打動兒童的心弦,促使他們用“心”去學習。創(chuàng)設(shè)情境教學的方法有多種方法,如:聯(lián)系生活展現(xiàn);運用實物演示;采用多媒體展示;扮演人物角色等。
我已從教將近十年,但課堂教學的效果一直沒有達到最佳,這與不夠重視課后反思有直接的關(guān)系,作為教師,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水平固然重要,但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對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反思和不斷積累的意識,教師很難掌握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細致地、冷靜地加以推敲,具體地對于某一課文內(nèi)容的解法或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質(zhì)疑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經(jīng)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08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