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揚州慢主要內(nèi)容篇1
【作品介紹】
《揚州慢·瓊花》是宋代詞人鄭覺齋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中較出名的一首詞。覺齋此詞,在詠花中兼寫情事,句句隱有人在,不即不離,便有著較為深詠的情味。
【原文】
揚州慢·瓊花
弄玉輕盈,飛瓊淡濘,襪塵步下迷樓。①試新妝才了,炷沉水香毬②。記曉剪③、春冰馳送,金瓶露濕,緹騎星流④。甚天中月色⑤,被風吹夢南州⑥。
尊前⑦相見,似羞人、蹤跡萍浮。問弄雪飄枝,無雙亭⑧上,何日重游?我欲纏腰騎鶴⑨,煙霄遠、舊事悠悠。但憑闌無語,煙花三月⑩春愁。
【注釋】
①弄玉:相傳為春秋時秦穆公之女,后與蕭史一起升天仙去。“飛瓊”,許飛瓊,西王母的侍女?!暗瓭簟?,這里指飛瓊的衣裝素淡?!耙m塵”,本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詞中謂仙女的步履輕盈?!懊詷恰?,點出揚州。隋煬帝在揚州建行宮,回環(huán)四合,誤入者不得出,名曰迷樓。
②香毬:一種銅制的薰香用的球,中分三層,圓轉(zhuǎn)不已,叮放置在被褥中問,其香煙不滅。
③曉剪:清晨將瓊花剪下。
④緹騎:古代當朝貴官的前導和隨從的騎士。星流:流星快馬。
⑤天中月色:形容瓊花淡黃的色彩。
⑥南州:指臨安。臨安在揚州之南.故稱之為“南州”。
⑦尊前:酒杯前。
⑧無雙亭:亭名.在揚州后土祠旁,北宋詩人宋郊建。
⑨纏腰騎鶴:指重游揚州,用《殷蕓小說》中的典故,參見趙以夫《揚州慢》詞注。
⑩煙花三月:指陽春三月,語本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白話譯文】
瓊花,像輕盈雅淡的仙女,試罷新妝,滿身香氣,走下樓來。遙想當日煬帝賞花情景:在清晨剪下像春冰般寒潔的瓊花,插入金瓶中時還沾有晨露,由護衛(wèi)皇帝出行的騎士以流星快馬送至行宮供煬帝賞玩。此番在臨安出現(xiàn)的、經(jīng)過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風吹至。
曾在揚州看到過的瓊花,如今也漂泊到了江南在酒筵前相見。想起無雙亭畔那“天下無雙”的瓊花,如雪般素潔,在春風中搖動;不知自己何時能重游揚州,再睹那美妙的豐姿?自己重游揚州,已成妄想,唯有悵望云霄,緬懷舊事而已。在這煙靄迷離、繁花旖旎的春三月,只有獨倚闌干,默默無語。
【創(chuàng)作背景】
在我國的名花中,瓊花,可算是最珍異和神秘的了。相傳揚州后土祠有瓊花一株,為唐人所植,本大而花繁,香如蓮花,清馥可愛,天下無別株。北宋詩人宋郊建亭花側(cè),名曰“無雙亭”。南宋淳熙以后,花匠以聚八仙花接木移植,流傳遂廣。詞人趙以夫得友人折贈瓊花數(shù)枝,召聚諸賢詠賞,并作《揚州慢》詞,這首詞是鄭覺齋當時應和而作。詞人為趙以夫的朋友或幕客。
【賞析】
開始數(shù)語,就本題發(fā)揮,并將人與花合寫。
上片首句人花合寫互相映襯。既是瓊花之瑩潔,又是女子輕盈體態(tài)。女子新妝試罷.于香霧繚繞中幽思綿綿。瓊花產(chǎn)于揚州,因此詠瓊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間接地提到揚州,有趙以夫《揚州慢》一詞為證。前五句以女仙設喻,描繪瓊花的態(tài)、色、味,并沒有作形狀的描寫,而著力寫瓊花的豐神。以仙女來比瓊花,寫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雖然詞人未作工細的描繪,但卻傳出了瓊花的精神。
“記曉”三句,承上“迷樓”,追懷瓊花昔日為御物,被星夜送入宮中以供煬帝觀賞的盛事?!吧跆熘性律伙L吹夢南州”兩句,轉(zhuǎn)入眼前的瓊花,對照今日冷落,也是女子韶華不復的感傷。趙以夫原唱《揚州慢》詞序云:“瓊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黃?!薄熬燆T星流”,寫出煬帝賞花心情之切,從側(cè)面烘托出瓊花之出眾不凡。以“天中月色”擬之,可謂恰到好處?!澳现荨北痉褐改戏街菘?,此指臨安。詞言瓊花“被風吹夢(到)南州”,下語極迷離恍惚。詞開首既屢以仙女比擬瓊花。則瓊花亦像仙女一樣有夢魂。想象富有情致。
下片寫夢境,相會之時還念未來離別,攜手賞花期盼下次重游。由“吹夢南州”一語點出新意。在酒筵前相見者,是花是人,已融為一體,故加以擬人化的描寫:“似羞人、蹤跡萍浮”。詞人曾在揚州看到過瓊花,而今也一樣飄泊來到江南,難怪有“蹤跡萍浮”之感了。詞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憶之中。”問弄雪飄枝”三句是問花語,顯出一片癡情,見出詞人對瓊花的由衷喜愛。秦觀《瓊花》詩云:“無雙亭上傳觴處,最惜人歸月上時。相見異鄉(xiāng)心欲絕,可憐花與月應知。”鄭詞所寫情境,與之相似。
“我欲”二句,寫詞人欲往揚州而不得的感慨?!袄p腰騎鶴”,這里使用的是一個著名的典故,也即原是說,話說一個人很貪婪,他既要腰纏萬貫,又要長生不老,而且還要到風景秀美的揚州去玩兒;熟語所謂”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說的就是這么一回事兒。而在此詞里,作者謂自己重游揚州,已成妄想,唯有悵望云霄,緬懷舊事而已?!暗珣{闌無語,煙花三月春愁”,這兩句有無限情韻。想纏腰騎鶴追尋歷歷往事,結(jié)語卻是夢回惆悵。煙花三月的綺麗景致.觸發(fā)女子無限愁情。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痹谶@煙靄迷離、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懷念揚州的悠悠舊事,更觸起了濃重的春愁,詞人獨倚闌干,默默無語。下片的構(gòu)思與趙以夫不大相同,趙作是通過賦花抒發(fā)揚州的盛衰之感,此詞是借瓊花移植到臨安就與揚州時大不相同這一現(xiàn)象發(fā)出感慨,花移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欲去揚州探花,這是不能實現(xiàn)的夢。再說楊州的瓊花還是從前風姿嗎?重重慨嘆交織在一起,實有無限傷感之情,從而使詞的意境更為幽遠了。結(jié)拍兩句含不盡之情于言外誦之令人感嘆。
名家點評
周汝昌等人云:覺齋此詞,在詠花中兼寫情事,句句隱有人在,不即不離,便有著較為深永的情味。
【作者介紹】
鄭覺齋,宋代詞人,生平待考?!度紓渥妗泛汀蛾柎喊籽蜂浧湓~共三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
揚州慢主要內(nèi)容篇2
揚州慢·深圳
文/白山黑水
深圳風光,名揚華夏,鄧公揮筆文章。
又毗鄰香港,獨厚得天幫。
卅載建功傳四海,公交地鐵,高價徜徉。
架高橋,,群樓林立,南粵飛揚。
區(qū)區(qū)卅載,看而今,雄震鄰邦。
世界巨頭來,輕工基地,電子之王。
昔日漁村安在?,邊民苦、望海無糧。
看如今豪貴,誰為斗米心傷?
揚州慢·深圳風光
文/白山黑水
深圳風光,名揚四海,鄧公妙筆輝煌。
改革開放策,獨厚得天幫。
卅載建功傳五岳,公交地鐵,高架徜徉。
望鵬城,高樓林立,南粵名揚。
區(qū)區(qū)卅載,看如今,雄震鄰邦。
世界巨頭來,輕工基地,電子之王。
昔日漁村安在?,邊民苦、望海無糧。
看如今華夏,誰為祖國爭芳?
揚州慢·圓月傷
文/白山黑水
圓月君喪,天昏地暗,如麻心亂彷徨。
故人乘鶴去,一夜雪加霜。
屋漏卻逢連夜雨,肝腸寸斷,涕淚誰幫?
望蒼天,淚雨滂沱,如夢剛剛。
憶婚廿載,苦難嘗,犬子成長。
父子搏拼忙,打工四海,來日方長。
子孝夫妻同度,雖然苦、倒也無妨。
往事如煙滅,問天路在何方?。
揚州慢·雪
文/白山黑水
刺骨寒風,隆冬臘月,蕊仙飛瀉天宮。
看鮮花朵朵,似玉砌蒼穹。
向天望,銀裝素裹,晶瑩玉蕊。
剔透蓬松。綻團芳、布滿環(huán)宇,飄灑天空。
梅開數(shù)朵,報春歸、骨瘦枝中。
數(shù)枝艷花紅,芳香四溢,溢滿寒宮。
北國風光優(yōu)美,長城外,一派隆冬。
夜空中,穿巷走街,燈火如龍。
揚州慢主要內(nèi)容篇3
一、選題和指導思想
選題之前,跟兩位科長和教學師傅進行了詳細溝通,大家的一致意見是選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詩詞會比較有探討價值,現(xiàn)在又正在上粵教版必修三,于是跟另兩位“同課異構(gòu)”的老師商量后選了《揚州慢》,因為這首詞用典較多,跟我們此前學過的大量“吊古傷今”詩詞有較大聯(lián)系和比較價值。
此前有幸到山東杜郎口中學觀摩并學習其以“336”為代表的新型課堂模式,受到很大震動和啟示,所以就在結(jié)合我校“135和諧課堂模式”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嘗試。
二、教學設計反思
A、學習目標設計與反思
本著課堂教學目標簡約化的原則,我將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如下兩點:
1、通過詞句賞析體味詞的“黍離之悲”;
2、體味該詞的寫作手法。
定這兩個教學目標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詩歌的具體內(nèi)容體味其情感,另一方面又可以系統(tǒng)總結(jié)并正確運用詩歌鑒賞的相關(guān)手法。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個是這兩個教學目標有一些重復的嫌疑,比方說通過詞句賞析體味詞的“黍離之悲”中就會運用了相關(guān)藝術(shù)手法,這樣有些概念就容易混淆、模糊,這讓我們體會到在以后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堅持簡約化、具體化、細致化、有針對性的原則。
B、教學重難點設計與反思
通過課前跟學生和相關(guān)老師的溝通,對學生在古詩詞方面的學情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學生對詞句的賞析和寫作手法的分析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所缺乏的就是具體運用和一些概念的模糊混淆問題。諸如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移情、通感、擬人等等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鑒于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設計為“體味詞的寫作手法和‘黍離之悲’”,這樣一方面兼顧了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guān)系。
難點設計為“移情手法”的賞析并進行拓展延伸,因為很多同學還是第一次接觸“移情手法”,很有必要進行一個難點的拓展并學會具體運用。
但通過課堂實踐證明,環(huán)節(jié)進展中雖然是環(huán)環(huán)推進,但并未能很自然的體現(xiàn)這種邏輯的銜接,稍嫌生硬。同時,對移情手法的賞析老師沒有做到示范分析,使得部分同學未能很好領略到分析的路子,耽誤了課堂的效率。
這說明,課堂的邏輯性,教師的案例分析示范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C、導學案設計與反思
我的導學案設計主要分為六個部分:
1、知識銜接:主要是三個部分:姜夔的生平,體現(xiàn)“知人論世”的原則;寫作背景:昔日揚州的繁華盛景與作者寫這首詞時的蒼茫景象;《黍離》附錄,因為整首詞都是圍繞“黍離之悲”來展開的,所以了解《黍離》的寫作緣由和具體內(nèi)容非常有必要,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學生預習用;
2、初步感知: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個注意點和四個初步感知的問題,一個注意點是誦讀過程中對字音、節(jié)奏、情感的把握;四個初步感知的問題主要是按照邏輯順序初讀感知后用原文回答,較簡單,該環(huán)節(jié)可以在預習階段大部分解決;
3、深入品讀,檢測展示:主要就是詞句的賞析和寫作手法的賞析,這個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與關(guān)鍵,該部分由課前準備、課堂討論與展示構(gòu)成(投影展示);
4、拓展延伸:由該詞的寫作手法賞析延伸出“移情”手法來,對移情的概念進行分析,讀示范,品佳句。做到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學以致用,該部分由老師講解,學生討論展示(口頭展示)構(gòu)成;
5、小結(jié)全詞,聽吟唱音頻,再次體味《揚州慢》的“黍離之悲”,結(jié)束課堂;
6、課外導讀《唐宋詞十七講之姜夔》(葉嘉瑩),加深理解,體味詞之美學意蘊。
導學案的設計原則是體現(xiàn)杜郎口學習心得與學校的“135和諧課堂模式”;遵循一條主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循善誘的邏輯性原則;問題設置堅持層次性原則。
導學案的主要問題是:學習目標和重點不夠明確,具體,有混淆和重復之嫌;問題設置過多;初步感知與深入品讀部分層次性還不夠明顯,初步感知有喧賓奪主之嫌。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導學案設計中要更加具有層次感、邏輯性和簡約化。
三、教學過程反思
原計劃的教學過程是:導入+初步感知8分鐘;深入品讀,檢測展示16分鐘;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3分鐘;小結(jié)全詞聽吟唱音頻3分鐘。合計40分鐘。
實際操作過程如下:導入+初步感知12分鐘;監(jiān)測展示16分鐘;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1分鐘;小結(jié)全詞聽吟唱音頻3分鐘。合計42分鐘。
從對比不難看出,我的實際操作中拖堂2分鐘;導入與初步感知用時過長。這一方面反映出我的公開課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在以后的導入課堂與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壓縮。
四、課堂教學效果反思
根據(jù)課后與學生的溝通以及周周清的檢測反饋不難看出,學生對這堂課還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當然,這跟公開課的強大陣容效果是分不開的。但也有明顯不足之處,比方說學生在做詩歌鑒賞題的時候就將擬人與移情手法混淆,說明我的點評還不夠細致到位。
總的來說,通過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我獲得了成長,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鑒于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立足文本并進行反復推敲,首先生發(fā)出自己的理解與感動;
二、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力爭將杜郎口所學與我校的“135和諧課堂理念”在自己的課堂中常態(tài)化,將課堂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要樹立每一節(jié)課都是公開課的意識,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
三、上課目標要明確化、精細化、簡約化,目標和內(nèi)容不宜過多,關(guān)鍵是要引導學生細致品讀、啟發(fā)思維并將其內(nèi)化;
四、要更加注重知識的遷移和延伸,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語文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初涉教壇的我還有很長的路要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堅持“發(fā)現(xiàn)不足,明確方向,銳意進取”的原則,努力解決問題,獲得成長。
最后,萬分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冒著酷熱蒞臨課堂指導,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動力,正是各位的真知灼見幫我減少了彎路,明確了方向。謝謝!
揚州慢主要內(nèi)容篇4
詩詞教學,一直我都想得的一個突破,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我個人興趣和特長充分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我選擇了《揚州慢》作為課題。其一,知人論世;其二,誦讀涵詠;其三,整體把握;其四,理解想象;其五,遷移創(chuàng)造。
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沒有追求面面俱到,而只是截取了一個側(cè)面。從這首詞的形式入手,再深入發(fā)掘其中的深層含義和思想感情。因此,我分別把這首詞中所運用的對比手法和化用前人詩句的藝術(shù)手法,設置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思路是先從形式著手,整體把握住本首詞的意思,以及它所采用的藝術(shù)技巧。
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置了繁華富麗的揚州作為場景,讓同學們首先去欣賞和贊嘆這樣的揚州。然后,以一種巨大落差導入詞中的揚州。在分析本首詞時,也始終以揚州作為線索。通過讓同學們分析昔日的揚州和今日的揚州,了解其中對比的手法,并整體把握主旨。然后,再以名句為核心,來分析詞中的意象和情感變化。這樣,既了解到化用前人詩句是本詞的一大特色,同時又深入到意象之中,揣摩其中的深層內(nèi)涵。
雖然,我已經(jīng)基本達到了自己的教學目標。但是,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過多的停留在形式的講解上,并沒有深入到詞的意象的內(nèi)涵中去,沒有突破形式達到根本。在講授名句“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時,我僅僅是讓同學知道,這里是化用了杜牧詩《贈別》中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而沒有徹底深入到“春風十里”與“薺麥青青”這兩個意象的內(nèi)涵中去。其他的名句鑒賞也僅僅是停留在藝術(shù)手法上?!妒螂x》之悲未被激起,整個的課堂被形式所掩蓋。因此這樣的一堂課就顯得比較的薄,缺乏應有的厚度。
另外,囿于課堂的設計,在活動教學的組織上也顯得比較單調(diào);課堂上還出現(xiàn)了不少細節(jié)問題,這些都是我今后教學中應該克服的。
揚州慢主要內(nèi)容篇5
《揚州慢》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詞前的小序?qū)懽鲿r間、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作了這首詞,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原文: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①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
②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風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
④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 重破壞。這首詞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
⑥青樓夢:杜牧《遺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⑦二十四橋:在揚州西郊,傳說有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
⑧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生紅芍藥。
賞析:
盡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終老,但白石詞并不僅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現(xiàn)在他筆下的是折射出多種光色的情感世界。誠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審美情趣的制約,較之辛詞,姜詞的題材較為狹窄,對現(xiàn)實的反映也略顯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問時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歷高、孝、光、寧四朝,其青壯年正當宋金媾和之際,朝廷內(nèi)外,文恬武嬉,將恢復大計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嘆。淳熙二年,他客游揚州時便有感于這座歷史名城的凋敝和荒涼,而自度此曲,抒寫黍離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詞中,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jié),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虛處傳神,城池荒蕪、人煙稀少、屋宇傾頹的凄涼情景不言自明,這與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筆相若。“春風十里”,并非實指一路春風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詩意,使作者聯(lián)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盛況,反照今日的衰敗景象?!昂R窺江”二句寫金兵的劫掠雖然早已成為過去,而“廢池喬木”猶以談論戰(zhàn)事為厭,可知當年帶來的戰(zhàn)禍兵燹有多么酷烈!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認為:“‘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苯~以韻味勝,其佳處即在于淡語不淡,其中的韻味反倒是某些濃至之語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幾多曲折:下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上無抗金北伐之意,這樣,清泠的號角聲便只能徒然震響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詞的下片,作者進一步從懷古中展開聯(lián)想:晚唐詩人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中,但如果他重臨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繾綣的詩句,因為眼下只有一彎冷月、一泓寒水與他倘佯過的二十四橋相伴;橋邊的芍藥花雖然風姿依舊,卻是無主自開,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橋”二句, 愈工致,愈慘淡,可謂動魄驚心。蕭德藻認為此詞“有黍離之悲”,的確深中肯綮。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1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