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隨筆讀后感(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0:54:04
舒婷隨筆讀后感(模板20篇)
時間:2023-11-25 10:54:04     小編:念青松

讀后感是在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觀看一部電影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對作品內容進行個人評述和概括的一種文章形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內涵,啟發(fā)我們的思考。我最近讀了一本好書,想分享一下我的讀后感。讀后感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后,對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塑造以及作者的表達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讓我對生活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認知。讀后感是一種學習和思考的過程,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作品之余,也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啟示和教益。寫讀后感時,可以用感恩之情來回顧書中帶給自己的啟示和改變。以下是一些感人至深的讀后感范文,讓我們一起感受書中作者的心靈共鳴。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一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笨梢娗笾梢愿淖內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透徹的說理,雋永的警句。善于用詩化的語言闡述精辟的哲理。

1、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

2、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3、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4、人類智慧和知識的形象將在書中永存;它們能免遭時間的磨損,并可永遠得到翻新。

5、書并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6、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與智者交談;在生活的事務中,我們通常都是與愚人交談。

7、有的知識只要淺嘗即可。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數(shù)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鉆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讀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書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shù)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8、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9、讀書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人們獨居或隱退的時候,最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談話的時候,最能表現(xiàn)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fā)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

10、《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p>

11、《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p>

培根是個奇怪的人。培根是個矛盾的人。他追求權力卻身陷囹圄,但追求知識則名聞天下。

不得不承認,《培根隨筆集》太有名了。培根真的很不正常,“知識就是力量”,培根很有力量。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為英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笨梢娗笾梢愿淖內说拿\,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懊馈北旧硎莻€很廣泛的話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毙误w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二

舒婷,當代著名女詩人、朦朧詩派代表之一。她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征、聯(lián)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chǎn)物。下面,我們去看看讀過舒婷作品的人們寫下的隨筆感受吧!

一日,我無意在圖書館里找到一本舒婷的散文——《自在人生淺淡》。舒婷一直是我很喜歡的詩人,以前只知其詩句優(yōu)美、清新、向上,她的詩句曾陪我度過了朦朧而富有詩意的少女時代,至今仍深深銘刻在我陳舊的記憶里。

《自在人生淺淡寫》收錄了舒婷幾十年來所創(chuàng)作的散文精粹。全書分“老家的陳年芝麻兒”、“我兒子一家”、“干菜歲月”、“自在人生淺淡寫”、“我的海風我的歌”等五輯,共50余篇文章。舒婷用詩化的語言、幽默風趣的筆觸、作家的情懷,寫故土繪異鄉(xiāng),訴親朋談好友,憶往昔談今朝,風格雋永典雅,富含文化韻味,給讀者以深深的震撼與感染。其中有的篇章讓人拍手叫絕,有的讓人撫案稱奇,有的讓人怦然心動,有的讓人忍俊不禁。讀舒婷散文,就像讀她的詩,優(yōu)美、敏銳、清新,帶著些許的憂郁,讓人體會到人生的真情和美好。

現(xiàn)今,寫散文的人不多,讀散文的人更少。記得有一次,我抱著本徐志摩的散文集,在少年宮里邊看邊等上繪畫課的兒子,一位朋友一眼看見我讀的書,驚訝地大叫起來:“天呀!你怎么還看這種書呀?早就沒人看了,我看你也快成稀有動物了?!蔽乙汇叮y道這世道變了?而我沒變?為什么現(xiàn)在看一本散文就會遇到如此的質疑,如若我在看一本哲學書,是不是也會引來眾多的責難?是我與眾不同,還是世人太急功近利,沒有時間和心情坐下來看這些冷僻的書,可我覺得它們是我生活的一部份,它們讓我覺得快樂!

我以為:舒婷的語言時而清麗淡遠,時而濃墨重彩,時而典雅細膩,時而質樸簡約。舒婷的文字,證明她是一位能夠守得住平靜內心的作家。在滾滾而來的商業(yè)大潮沖擊下,能夠堅守得住內心是何等重要。在浮躁氣氛蔓延的今天,閱讀舒婷的文字,將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啟迪。

最初認識舒婷是因為她的詩,那時我正是喜歡讀詩和寫詩的年齡,她的那首《致橡樹》成為我追求愛情的標尺:“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倍嗄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了舒婷寫的散文《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我又被她那優(yōu)美的文筆,詩意的哀愁而深深打動。

這篇文章是舒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寫的一篇散文。讀過一遍,散不去的是淡淡的哀愁。再細細品讀,更增加了些許沉甸甸的感情,引起我心靈的震動。舒婷寫了一個女同學的命運,從被同學譏笑為“螞蚱”到最后無聲無息地經(jīng)歷了愛情和志趣的破滅,下鄉(xiāng)回城后被安排在市政局修馬路。我想作者一定是含著淚寫的,沒有一顆善良的同情心,是寫不出這么感人的文字的。

舒婷用她最擅長的詩意的語言開頭就寫道:“手扶住窗欞,我的心突然發(fā)疼。這是一個普通的夜,白天剛下過陣雨。風特別濕潮。猶如海的呼吸,輕悄地穿過荒蕪的花園,撫摸了我一下,臉上一陣涼意。是什么使眼睛發(fā)潮?不料記憶能及的那一頁,竟是老朋友你?!备星檎鎿矗屛也坏貌幌胱x下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你”呢?作者接著是一段人物描寫:“學生時代你的外號叫螞蚱。你長得尤其高又非常瘦,不是林黛玉類型的纖細嬌弱,而是真正的皮包骨頭。你有必定要叫女孩子們傷心不已的凸額頭,又粗又硬的頭發(fā)編成結結實實兩條辮子,撅在耳后?!弊髡哞蜩蛉缟拿鑼懽屓擞X得這個人仿佛就站在眼前。插隊時,舒婷曾步行40多公里去看的伙伴“螞蚱”。文中寫道:“遠遠看見你張著大手飛奔而來,使出那么大的勁勒我,我們一起摔在地上,你的一只鞋甩到水田里去了。”場面動人,感情真摯。后來,“螞蚱”最后一個回城,因為初戀的夢破滅了,她誰也沒通知就結婚了,生了一個女兒。舒婷很為她惋惜:“命運使我成了‘文人’,成了傳聞和爭議的中心,而你默默戴著草帽跟著壓路機勞動……但我們同是母親,我不知道我的兒子和你的女兒會不會相識在蔚藍清澈的天空下?會不會手拉著手在我們尋找草莓的地方采摘鮮花?”舒婷無限深情,無限感慨地寫道。

舒婷的詩是朦朧的,可她的這篇散文卻是現(xiàn)實主義的,自然、質樸、親切、有感情。當然,舒婷散文的意境和魅力,離不開她詩人的氣質和修養(yǎng),文中寫她與“螞蚱”初相識時:“我們的友誼究竟怎么開始?誰能說清草坪上的第一粒種子是鳥銜來還是風吹來的呢?我們把書攤開,做出早讀的樣子,而鳥兒們正開始真正的早讀。淡青色的風、無拘無束的云、拔開灌木叢,白色的野薔薇正安詳?shù)亻_放……”分明就是一組優(yōu)美的詩句??梢?,舒婷是用詩心來寫作的。

舒婷曾經(jīng)寫下一首名為《思念》的詩:“一幅色彩繽紛但缺線條的掛圖/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shù)/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也許藏有一個重洋/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呵,在心的遠景里/在靈魂的深處?!?/p>

一幅幅“掛圖”色彩繽紛、令人向往,可想可視卻無從觸及,有“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妝”地傷懷、無奈與感慨。一題“代數(shù)”清純何而無解,何而無果,那般遙不可及?!蔼毲佟毖堇[怎樣的孤寂,琴聲幾度凄涼,催人淚下,淚水如珠斷落,叫人撕心裂肺。一雙“槳櫓”卻那般蒼白無力,無從企及彼岸,唯有扼腕嘆息。

我所有的情愫都似翻江倒海,終于,化作兩行清淚、黯然神傷,久久凝目……。

我們都曾記起,我們不曾忘記,那些曾經(jīng)在心靈上留駐過的歲月痕跡。拾起往事,又總那樣不經(jīng)意,卻又無所逃避。當看到舒婷的《往事二三》時,走過的日子,便如醉酒的兔子般,叨叨絮絮的,臥在角落里,在三瓣嘴唇的閉合間流淌。往事,如酒后的紅暈般,甜甜的發(fā)澀。

人生,也許免不了落寂,免不了懷念,免不了做那“半明半昧的夢”,免不了拾起往事二三,卻永遠無法重現(xiàn),只化作歡笑背后的淺淺嘆息。轉身之后,依然歡笑,因為活著就像醉酒回首做夢一樣,醒了,便依然生活。也正因為要活著,因為要活得使回首時少些遺憾。

人生免不了拾起往事二三,我們可以回憶起的事情終究無法重現(xiàn)。既然如此,嘆息過、回憶過、悲痛過,便該繼續(xù)生活了!

《致橡樹》是一首內涵深刻的愛情詩歌,作者贊美了堅貞的、熱烈的愛情,頌揚了不僅純真的、炯熱的愛,并且是高尚的、偉大的愛;作者以橡樹為對象,把自己比作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與之站在一起,同甘共苦、風雨同舟;上至枝葉,下至根基都緊緊地相融;枝葉的擺動,相互的致意,雖然沒有人能夠聽得懂,但是他們兩人都明白這種無聲的語言。

《致橡樹》可謂是舒婷的代表作,這首詩體現(xiàn)了舒婷的創(chuàng)作風格:清新、淡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情的呼喚,只有樸素的情感真摯地流露。

第一節(jié)講:“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表達了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想一廂情愿地淹沒在對方冷漠濃蔭下,獨自唱那單戀的癡曲。

第二節(jié)講:“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闭f明了木棉偏要打破愛情中只提倡為對方犧牲的藩籬,鮮明的表示不當附屬品,只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是必須與對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北砻髁藨偃酥g的并肩攜手、心心相印?!澳阌心愕你~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象征男性偉岸挺拔,剛強不屈,鋒芒銳利,具有陽剛氣概;“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象征女性健康活潑,美麗動人,堅韌不屈,具有柔韌氣質。這提出了現(xiàn)代女性所應有的愛情觀,那就是:男女真正意義上的平等,都以“樹”的形象出現(xiàn)。心心相印、互敬互愛、志同道合。男女獨立的人格不但不失去應有的光輝,在相互的掩映下更加璀璨。

第三節(jié)講:“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表明戀人要“同甘苦,共患難?!闭菒矍殡p方都置身在同一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無論是生活的艱辛還是幸福的境遇,他們都一同分享?!斑@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弊髡呦胍磉_愛情的堅貞,不僅表現(xiàn)在使自己忠實于對方的“偉岸的身軀”,僅達到外貌的傾慕和形體的的結合,而要更進一步,把對方的工作崗位,信念和理想也納入自己的愛情懷抱。站在同一陣地,有著同一種生活信念。

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想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扎根于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三

很多人都喜歡這個偉大的哲學家——培根,但我卻不??!我討厭這個站在貴族立場與男權視角的培根,我討厭這個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討厭這個擁有著功利主義思想、深諳于官場運作的培根!

不過,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后,我才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與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對哲學的執(zhí)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tài)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培根!”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zhèn)涞哪行缘弁醪徽f,這則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它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吧篇q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于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tài)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讀完這書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yōu)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四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綻放出真正的光輝。

2.

《綠山墻的安妮》讀后隨筆

“嗚嗚……”汽笛長鳴,火車在鐵軌上飛快地駛過,留下一位大約十來歲的女孩。紅頭發(fā),尖下巴,大眼睛,大嘴巴,蒼白瘦小,臉上長滿雀斑,充滿朝氣與活力,她便是文中的主人公——安妮。

坐在馬修的車上,安妮任想象自由的飛翔:高大的蘋果樹栽在道路兩旁,盛開著雪白而芬芳的花朵,這是“白色的歡樂之路”;蜿蜒曲折的池塘有著忽隱忽現(xiàn)、不可名狀的色澤變化,這是“閃光的小湖”。“情人的.小徑”“悠閑的曠野”“柳池”這些浪漫的詞語也就只有如安妮這般天真可愛的少女才能想出來吧!

她的可愛,她的樂觀,她無暇的想象,都讓我深深的著迷。每一次她的激動、欣喜和孩子氣都讓我與她貼的更近。她那奇特瑰麗的幻想和想象,她在困境中堅守的神奇的精神境界,她那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積極態(tài)度,都無法不讓人喜歡上她,迫切地想去認識她,她便是安妮?雪莉!

“我能聽到小溪的洪亮笑聲一路傳到這里。你留神過小溪有多么快活嗎?他們總是在歡笑。即使在嚴冬,我都能聽到它們在冰層下面的笑聲?!?/p>

淚水伴著歡笑,安妮慢慢的長大,紅色的頭發(fā)漸漸變成茶褐色,幼稚的女孩已經(jīng)成為了少女,我透過字里行間,注視著這位迷人的姑娘,生活的磨難并沒有打-倒她,反而使她收獲了快樂與幸福。

合上書,我仿佛看見安妮在情人的小徑獨自起舞,揚起了高傲的脖頸,目光中閃爍著對生活的希望,哦!安妮·雪莉!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五

睿智的人在許多事上都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培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近,我讀了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一書,對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為哲學和文學事業(y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本《培根隨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首先,在觀念和視角上它具有獨到之處。對于死亡,培根告訴人們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堅定執(zhí)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對日趨嚴重的宗教沖突,他希望人們能以和平為本,對血腥的戰(zhàn)亂說"不,。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讀過這本《培根隨筆》的話,就不會讓巴以沖突日益惡化了。對于生活中的艱難挫折,他總是把它們當做上天給予人的磨礪白己的機會。他相信不懈的努力總能將厄運變成好運。面對許多人的迷信和盲從,他大膽提倡無神論,希望他們用理智和親情戰(zhàn)勝心中的專制統(tǒng)治等等。其次,在此書中,作者不僅提出了獨到見解,還引用著名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典語句加以論證,這大大提高了文章觀點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隨筆》語言優(yōu)美,層次清晰,讓人讀后有一種回味無窮之感。

讀完這書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沒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個人的理想與信念不同,當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夢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來評判他人。況且人是有兩面的嘛!應多看看別人的優(yōu)點,吸取精華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將來漫漫人生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六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梢哉f,《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便又一便地閱讀、一便又一便地細細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要數(shù)《論美》和《論友誼》兩篇。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誼,所以,我特別將這篇《論友誼》讀了好幾遍,其中,我特別喜歡那句:“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边@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第二篇是《論美》,這一篇不得不說同樣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實沒人能真正說清。我想,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無論未來如何,但見到一個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馬探究他(她)的內在。培根的想法應該也是如此,但在他寫的《論美》中卻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七

隨筆主要是收錄了一些議論性質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倫理等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培根隨筆》是英國散文作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隨筆集。作為一名知識淵博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培根在內容上就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道德、情感、藝術、教育等等,幾乎觸入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培根隨筆》以簡潔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書中既表達了哲學思想、倫理道德、處世之道、治家準則等,還包括對一些具體問題的建議與看法,當然也不乏對藝術和對大自然的欣賞與追求。

《培根隨筆》中有許多名句,幾百年來一直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學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讀書就好比修剪移植,而實踐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zhèn)?。”“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讓人明辨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边@三段名篇摘自《培根隨筆》中的“論讀書”,它告訴我們:讀書和學習的目的、讀書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精神食糧、讀書和學習要有正確的方法、實踐會將讀書中學來的知識得到提煉。相信《培根隨筆》會以一種最使人受益的方式,讓我們親近名著、走進文庫,領略到世界文學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同時將書中的哲理運用在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加深自己的文化素質。

《培根隨筆》將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永遠伴隨我們的學習與成長。

論翻到《培根隨筆》的哪一頁,我們總會很容易地發(fā)現(xiàn)有不勝枚舉的名言警句。細細地品讀它們,又感到眼前豁然開朗,心曠神怡;合上書本,更有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從這一篇短小精悍的隨筆中,我們能夠汲取到一位偉大的哲人的思想精華。

“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時常想起培根的這句話,這是他對不同人的求知目的做出的總結。隨意翻看一本雜志或許會博得我們的會心一笑,但看過之后卻仿佛一無所獲,這個時候,求知便只是消遣。

學得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成為我們最愛賣弄的階段,但即使并沒有深入學習,卻也能夠讓我們做足表面文章,這個時候,求知就像是給自己穿上華麗的外衣,但是我們的內在是否充實卻不得而知。

培根的一生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論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fā)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培根的隨筆集,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位人生的導師,每當我的思想陷入迷局之時,總能為我點破玄機,柳暗花明,又見一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培根隨筆》正是像這階梯一般,破除一片又一片的迷霧,引領著人們向真理進發(fā)。

當我看到《培根隨筆》的時候我一開始以為《培根隨筆》這本書會是一本十分無聊的書,但我在不經(jīng)意之間帶著無聊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卻因這本書中真實存在的美而認真的將這本書讀完了。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杜喔S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論美》中培根說:"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讓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上的美才是最真實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這一篇隨筆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可是,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心靈上的美像是埋在土里的未發(fā)芽的種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發(fā)芽,不成長,不開花,不結果的。而那種相貌上美而心靈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里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蓋,在不定的時間一定會突破圖層,將滿地炸得開花,令每個人的厭惡。

如今,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并不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閱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野心,誰會沒有呢?就只是多與少的區(qū)別而已。培根在書里已經(jīng)說過:人的野心與抱負就像膽汁一樣,能夠使他積極、振奮、充滿活力。人如果沒有野心,就像沒有了目標與動力,即使這個人有天才一樣的智慧,也會是一無所成。因為前進的動力就是目標。你擁有野心,就像擁有了遠大的目標一樣,就因為這樣,他們這些擁有野心的人就回、會為著自己的那野心去努力地奮斗、拼搏,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與目標。但是,野心太大也不是一件好事。野心太大,就會不擇手段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這一個夢想,他們可能不會去關心別人的死活,只為的是自己夢想的實現(xiàn)。在古代,秦史皇就是因為想全世界都成為自己的,濫用人力,實行暴政,才會使得其滅亡。在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中,也有許多人因為野心而導致家破人亡。培根在書里寫道:抱負遠大者有三類心態(tài)。一是謀求建功立業(yè),造福一方。二是政治欲求,爭權求勢。三為了物資利益,中飽私囊。凡是懷有第一種夢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濟世之才。

我想,我們都應該像培根說的一樣,成為一個謀求建功立業(yè),造福一方的人。現(xiàn)在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只為自己利益,不為他人著想的人,但是也有不少為人民著想,就像我們的老師,為人民無私貢獻的警察,默默無聞的清潔工……他們都是培根說的那一種人,都是為人們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人。我們的社會也很需要這些謀求建功立業(yè),造福一方的人,不僅這樣,我們還需要許多擁有各種方面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和諧,更加發(fā)達!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好,更美滿!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科學家,出生于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并步入政界,幾經(jīng)波折后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杜喔S筆》主要講敘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態(tài)度和想法。本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于各種方面的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的想法,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事方式。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边@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們站起來,并告訴我們:“從哪里跌倒就從那里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的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的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蘊涵的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币粋€好學深思的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并茂,文采飛揚的人。而培根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隨筆展現(xiàn)了他的文采,展現(xiàn)了他的人格,也展現(xiàn)了他的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八

這種簡歷實在讓人羨慕不已。

他是第一位英文隨筆作家,文章短小,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重有力,講求實用。

在他的隨筆中敘寫了許多關于人的,事物的,死亡的,宗教的,各種命運和機會的名言警句,距今約有四百年前的作品,現(xiàn)在讀來,也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和對人們的警醒作用。培根的隨筆不是文人的閑適小品和游戲筆墨,他是以政治家改造社會,富國利民為目的進行論說的。所以從內容到形式都講究實用。

真理恰如磊落的天光,所有假象盛典在燭光下顯得典雅堂皇,但經(jīng)它一照,則難免窮形盡相。

成人懼怕死亡恰如兒童怕進黑暗,兒童天生的恐懼,隨著故事同步增長,成人情況亦然。

宗教帶給信徒的是和平,和平包含著無盡的福祉。

幸運產(chǎn)生的美德是節(jié)制,厄運造就的美德是堅忍。

掩飾是一種荏弱的策略和智謀,作假是一種惡行,起因不是生性虛偽,就是天生膽小,要不就是因為有重大的生理缺陷。

父母的歡樂藏而不露,他們的悲哀與恐懼也是這樣。(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經(jīng)歷的父母都是這樣吧,他們把快樂,辛苦和艱辛都深埋在了心里。)。

妻子是青年時的情人,中年時的伴侶,老年時的保姆。(那丈夫是什么呢?)。

在所有的感情中,嫉妒是最難纏磨最持久的,也是最惡劣最墮落的事情,所以它是魔鬼的固有屬性。

戀愛,明智實難兩全。

誰主張愛情之上,誰就會放棄財富和智慧。(愛情至上,就一定會變成傻瓜和窮光蛋嗎?)。

人居高位三重仆——君王式國家之仆,聲明之仆,事業(yè)之仆。

當權的四大弊端是:拖拉,腐敗,粗暴,耳朵軟。

膽大是盲目的,因為它看不見危險和不便,所以它拙于計議,長于實干。

善是習性,性善是傾向,在一切精神的高風亮節(jié)中,這是最偉大的。

粗淺的哲學常識使人傾向無神論,深入的哲學研究卻使人心皈依宗教。

迷信類似宗教,所以更加討厭。躲避迷信本身也許會造成另一種形式的迷信。

旅游對于年輕人是一部分教育,對于年長者是一部分經(jīng)驗。旅游對我們來說是什么?亂哄哄的人群,急匆匆的腳步,這是我最深刻的印象。真希望能有像培根所說的那樣的旅游過程。

閱讀中的對談“假聰明″印象深刻。假聰明是做事的禍根。

生活中確實有一種人,自認為口出狂言,頭頭是道,可以壓服人,便氣勢洶洶的一直往下說,把不能自圓其說的東西說成理所當然的正確。這種人在我們身邊很多。尤其是這個時代,為什么人們都可以把自己的無理講的非常有理。簡直都沒有道德標準了。

現(xiàn)在的人們都推崇養(yǎng)生指導,其實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是延年益壽的訣竅之一。

慎言勝過雄辯。

財富是德行的包袱。

人的天性往往隱而不露,有時可以將它壓服,卻很難將它消滅。

人的天性在這幾種情況下最容易顯露出來:

在私下里,這種場合不用裝模作樣。在感情沖動時,會忘乎所以。遇到新情況和新考驗時,這時候習慣已經(jīng)不起作用。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長毒草。

幸運大多是由外在的偶然事件促成的,然而造就一個人的幸運,主要還是靠自己的雙手。就像我們說的,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人人都是自己幸運的設計師。幸運之路就像天空的銀河,它是許許多多小星星的聚會和集結,這些小星星分開了是看不見的,但合在一起就會發(fā)光。

用培根最經(jīng)典的話來結尾:閱讀使人充實,討論使人靈敏,筆記使人精確。因此,人如果懶于提筆,就必須長于記憶;如果不愛討論,就需要十分機敏;如果不愛讀書,就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方能顯不知為有知。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韶秀;數(shù)學使人縝密;科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學養(yǎng)終成性格″。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九

"舒婷"這個名字,我是從我語文老師那里得知的,從她那兒,我還得知不少人都認為舒婷的詩"晦澀""朦朧""看不懂",求一篇《舒婷的詩》讀后感啊-讀后感用謝謝。正因為如此,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閱讀了她的詩集《雙桅船》。

"也許漩渦眨著危險的眼,也許暴風張開貪婪的口,呵,生活,固然你已斷送,無數(shù)純潔的夢,也還有些勇敢的人,如果風雨后疾飛的海燕…",這首《致大?!肥刮腋杏X到舒婷的詩并不朦朧晦澀。它的每一行,都能喚起我的心靈共鳴并且使我窺見了詩人的苦悶和追求,沉淪和探索,窺見了詩人在生活這個洶涌的海洋中是如何掌舵的。

起初,"憑著一個簡單的信號,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蟈蟈的隊伍,向沒有被污染的地方出發(fā)"(《童話詩人》)。是的,童年是一個"沒有被污染的地方",是一個天真地認為自己將成為愛因斯坦的.年代,是一輪帶著金色光圈的太陽。然而,年齡一年年增加,童年也隨著小溝里的小溪流進大海。

于是,"生活表面的金粉漸漸剝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真相來"(《生活,書籍與詩》)。舒婷把生活比作大海,這樣來描繪它:"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贊嘆;大海的夕陽招惹了多少詩人溫柔的懷想。我步行在沙灘上留下的足跡,多少次自天邊揚起風帆,都被海濤秘密、秘密地埋葬,讀后感《求一篇《舒婷的詩》讀后感啊-讀后感用謝謝》。"(《致大?!罚┥钍秦S富多彩的,有日出和夕陽般美好的日子。也有奮斗被厄運沖跨的時候,當我解出一道難題之后,當我的付出被別人肯定時,我感到了自己的價值,感覺到了生活的繽紛色彩。

然而,當我看見一位女生因幫助后進生而遭到誤解和打擊時,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并非"不斷向前走,就能把天邊彩霞摟在懷里。"(《生活,書籍與詩》)從五光十色的夢中回想,突然面對變幻莫測的現(xiàn)實難免會消沉。我曾夸大生活的陰暗面,夸大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這正像舒婷在《船》所述:"一只小船傾斜地擱淺在荒涼的礁岸上滿潮的海面只在離它幾米的地方無限的大海縱有遼遠的疆域,咫天和奮斗有時會在生活中擱淺",但詩人好似對我的惆悵作出提問:難道真摯的愛隨著船板一起腐爛?難道飛翔的靈魂將終身監(jiān)禁,對理想的追求,就這樣因暫時的挫折而消失嗎?難道它們從此就失去了瑰麗的色彩?不,我不相信。

我開始更認真地讀書,從魯迅到王蒙,什么都讀。我希望從書籍中把握人生,觀察世界的全貌,經(jīng)歷我未曾經(jīng)歷過的旅程,品嘗我未曾品嘗過的甘苦。正如舒婷在《這也是一切》中所述的:"不是一切大樹都被暴風折斷,不是一切種子都長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夢都甘愿被折掉翅膀。"是的,我開始堅信:在這敏感的大地上,一個真誠人的嗓音,不論多么微弱,也會引起應有的反應,就是因為有了這種信念,才使得那"動人的熱帶陽光"和"最可靠的春風"回到我身旁,新的信念和新的追求再次產(chǎn)生。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

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嘗,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shù)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說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yǎng)運動。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嘗,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嘗到甜頭。雖然這只是一本隨筆集!但是好比一本史書、詩、數(shù)學、物理、倫理、邏輯推理般讓你明智、靈透、精細、精細、莊重、善辯。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shù)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fā)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yōu)美的修養(yǎng)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一

緩緩走進小院,院中的石榴樹飄落在地的黃葉已經(jīng)被打掃得干干凈凈。抬頭望,清澈博大的藍天之下,白亮亮的陽光正穿過疏朗的枝椏,輕輕地灑在地上,灑在我的身上,暖暖的。晾衣架上,曬著床單、被罩、枕頭套,拆洗的被套,粉紅的,果綠的,淡藍的,藕荷的,像一面面五彩斑斕的旗幟掛滿了小院,在秋日的陽光和微風中,輕輕地搖蕩,散發(fā)著一種青草和鮮花的氣息。我把鼻子埋進去,猛吸幾下,那種氣息就隨著呼吸徐徐傳遍全身。

室內的地板、桌子,甚至每一個角落,都被媽媽擦得一塵不染。窗臺上的康乃馨,不知什么時候悄然開出了粉紅色的花朵,在媽媽剛剛噴過水的凝著水珠的綠葉映襯下,那樣嬌艷嫵媚,散發(fā)出似有若無的迷人香氣。原本狹小擁擠的小屋顯得寬敞明亮,透著一股溫暖和舒適。那一刻,我知道一種叫幸福的感覺,瞬間像潮水一樣悄無聲息地將我彌漫,把我包圍。我情愿做那一個溺水者。

好喜歡和母親一起吃飯的時光埃母親燉的小母雞,我給母親挾一塊,再給自己挾一塊——那滋味真是,和母親共同品嘗、共同享受,對于我來是雙倍的享受。母親吃的很慢,我也放慢速度,邊吃邊等她。就像陪母親外出散步時一樣,必須照顧到她的節(jié)奏。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慢生活,時光如同橡皮筋被拉長了、再拉長,然而不斷……。

輕輕合上書本,小提琴的樂曲正好接近尾聲。有誰能說清母親的味道是什么?如果一定要形容,用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吧,我的媽媽類似薄荷,淡綠,清涼,還有一絲中藥的苦澀。

整篇文章講述的是“我”的媽媽的身上的各種“味道”,其中就講了兩件事情,就有關于媽媽的“味道”,一件事是在夏天的時候,媽媽的味道是“涼面”。后一件事是在“我”生病的時候,回到了家里,媽媽的'味道便是“雞湯”了。

這位媽媽身上的味道其中的“雞湯”味道,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在“我”病了的時候,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媽媽在電話的那邊責備“我”怎么沒有好好吃飯,多穿一件衣服,還罵“我”活該。而“我”卻知道媽媽的心里是極其心疼的。

這里面說到了媽媽一邊罵作者,但是這邊的作者卻知道媽媽的罵其實是在心疼她,這個原因,在下文中的第二十五段就可以看出來了。作者的媽媽在心疼她的女兒,她那么愛著的女兒,竟然生病了!而且,自己的女兒還在離自己很遠的地方,她照顧不到作者,何況,作者是她的女兒,所以說,她心疼。

媽媽給我的味道是土豆泥的味道,咸咸的,味道很好很好。每次我嘗到土豆泥,如果你坐在我的身邊,則可以看到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在吃的時候,我不會去想,這就是愛的味道,甜甜的愛的味道。

有的時候,我又嘗到了愛的味道之辣辣的味道。那個時候,是在媽媽教訓我的時候,媽媽時常說我的作文需要進步,而進步的根本就是要多寫,寫完了還要多度,這樣,才能夠寫得越來越好。說我現(xiàn)在總是不太寫了,怎么能把作文寫好。我知道,這就是愛中的辣辣的味道,讓人嘗了這種味道以后,心中都變得火辣辣的,一下子都冷靜不下來。這種味道,讓人辣得像哭。

就像作者的母親給她的“十全大補湯”之雞湯的味道一樣。很溫暖人心,很讓人感動。但是在之前,作者的媽媽送給她的愛的味道之辣辣的味道一樣,她的媽媽將她教訓了一次,雖然說這種味道不好嘗試,但是,給作者的感覺卻一定是讓她難以忘懷的。

《媽媽的味道》中講述了主人公——媽媽的味道,我想,作者所說的媽媽的味道,就是愛的味道。愛的味道,在有的時候,它會很甜;在有的時候,它有會很酸;在有的時候,它可能就很咸……總之,都是愛的味道。讓我們好好的品嘗愛的味道,體會這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同時懂得,送給別人一些愛的味道吧!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二

“事情一旦到了采取行動的地步,迅捷就是最好的手段?!辟r根在隨筆中如此說道。

的確,世上最無用之物莫過于拖延。

“幸運如市場,許多時候,如果你能多待一會兒,價格就會降下來,或者至少,它先給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時抓住,就給你難抓的瓶身……”培根講述了哲學、倫理、處世之道。

常道:“今日事今日畢。”可即使是這句爛熟于心得話,也未在心中打下牢固的根基。

不知多少人,拿著手機,抱著“再玩五分鐘”的心態(tài),一夜不眠,最后落個頭暈眼花,腰酸背痛,次日昏昏欲睡,說不清昨夜究竟有何意義。不知多少人,將事情一拖再拖,最后手忙腳亂,悔不當初;不知多少人,在選擇的路口舉棋不定,錯過了最佳時機,最后落得兩手空空。

拖延是一把枷鎖,鎖其心智,鈍其行為,毀其人生。

個人拖延,得一時歡愉,在事后暗悔時光飛逝,竟抓不住它的尾巴。上級拖延,導致任務完結不了。社會拖延,使整個社會停滯不前,淪為一盤散沙,國家拖延,逃不了“落不了就要挨打”的悲催命運。

百無一用是拖延,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起早貪黑的日子,終有一日下定決心將之更改。于是,每日緊抓時間,竟比之前早了幾個小時入眠。不曾為當初愚笨的作法所自恥。

生而在世,難免心存幾分懶惰。但如何將之克服?可謂,目標之重要了。拖延最好的解藥便是恒心與毅力。

“在事情初起之際抓住最佳時期,絕對是至高無上的智慧?!辟r根又道。

是啊,機會不等人。

總有人自認為“懷才不遇”是他人的不賞識,亦或認為某些機遇“不堪入目”而一拖再拖,最后在心怡之物來臨之際,芳華逝去,束手無策。

中國首富李嘉誠,當機立斷,改革開放初期,社會落后,土地空曠。但就是這樣前途渺茫,經(jīng)濟體系不全的舊社會,李嘉誠牢抓商機,代巨款買地皮。也正是這令人大跌眼鏡的做法投資,使他發(fā)家起業(yè),成為了亞洲地產(chǎn)大亨。在機會的路口,他絕不拖延。

百無一用是拖延。

馬上行動,沒有借口。對遲疑說不,對猶疑說不,對彷徨說不。

“子彈出了槍膛,飛起來速度極快?!笔郎献顭o用之物,莫過于拖延!

點評:本文立意深刻,由拖延時間到拖延時機,層次分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以樸實獨特的觀點脫穎而出,作者所選用的素材引述時代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議論,運用李嘉誠的事例突出議論了把握時機的重要,使議論的針對性、時代感更強,扣題緊,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尾由偉人到自身,呼吁青少年遠離拖延。大有憂國憂民的心態(tài),引發(fā)讀者深刻的思考??芍^一篇佳作。(指導教師:劉冬梅)。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三

致橡樹一詩,采取“木棉樹”的獨白口吻與“橡樹”對話,在當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上,這種手法是具有開拓性的。橡樹是一種木質緊實而高大的用材樹,而木棉樹又叫英雄樹,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樹中最高大的一種。我們不得不承認詩人在選取詩歌創(chuàng)作材料時的精心設計:橡樹是那樣適合代表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木棉則又是那樣貼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強自立以及與男性的平等要求。詩人通過擬物化的藝術手法,用木棉樹的內心獨白,熱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這首詩一誕生,橡樹和木棉,就成為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花葉依風的舊的情愛描寫模式,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偏重于給予的互愛原則,完美地體現(xiàn)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現(xiàn)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建立在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的前提下。這種愛情觀極有思想含量和藝術震撼力,顯得無比的厚重。

詩篇一開始就用了兩個假設和六個否定性比喻,表達出了自己的愛情觀:“我如果是你——/絕不象攀緣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終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象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一廂情愿地淹沒在對方的冷漠濃蔭下,獨唱那單戀的歌曲。作為女性,她默認應該具有脈脈含情的體貼和溫柔,但又認為不能停留在這種情意綿綿的狀態(tài),她承認鋪墊和襯托能使對方的形象更加出眾和威武,但又覺得這種作用仍然沒有表達出愛情的全部力量。為了對方,自己應奉獻出“日光”般的溫暖,應傾瀉出“春雨”般的情意;這都是愛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滿足于這些:“不,這些都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詩人鮮明地表示她不當附屬品,只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必須和對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須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氣質的人,你是樹我必須是樹是同樣高大挺拔的樹,你站著我也必須站著平等地立于天地間??傊?,兩人形象必須一致。

但這一致既不意味著要凌逼和擠迫對方,也不意味著兩者毫無區(qū)別,只是為了“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崩硐霅矍橹械哪信?,應該如并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真是并肩攜手息息相通的情侶,那怕是一點微風掠過,都能引起共同的顫栗。他們心心相印,沒有誰能聽懂他們的話語。這木棉用一種為橡樹自豪、為自己驕傲的口吻說道:“你有銅皮鐵干,/象刀、象劍,/也象戟;/我有紅碩的花朵,/象沉重的嘆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憋@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樹各自的特點和價值;他們雙方不能互相取代,倒應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在這里,她毫不掩飾地頌贊橡樹的男性美和陽剛氣概,豪壯挺拔,鋒芒畢露;也對自身女性的柔韌氣質作了贊美:那豐碩的紅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標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紅花為何又象“沉重的嘆息”?我們可以從中感觸這位女詩人那種獨特的聲音和情緒:這聲音帶著痛苦的傷痕,這情緒染著憂傷的色暈。這聲音和情緒里融化了多少那個年代社會、親友、個人的陣痛、艱辛和掙扎!這沉重的嘆息是那么真實,以至把它擲之于地,便會濺出淚漬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她接著寫道:“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闭嬲膼矍椋斎粦使部?。他們表面上“仿佛永遠分離”,實質上卻根葉糾結,“終身相依”。只有這樣的愛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的偉岸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笔骀迷谶@里對愛情的“堅貞”提出了她獨特的見解:愛情的堅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實于對方的“偉岸的身軀”,僅止于容貌的傾慕和形體的結合,而是更進一步,把對方的事業(yè)追求、理想信念也納入自己愛的懷抱,從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僅在形體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達到完美的結合,站在同一個陣地,擁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種目標,才算得上“偉大的愛情”。

全詩明麗洗煉、概括集中,作者運用了抒情主體擬物化的表現(xiàn)手法。詩中抒寫的對象明為橡樹,實為木棉。寫法上也獨辟蹊徑,不去描繪木棉外貌的秀麗挺拔,卻用了一連串精妙的喻象從各個角度反襯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負。接著又從心理上對她的愛情觀作進一步的剝露,從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劃。在刻劃中用“嘆息”、“火炬”兩個意象對比,更深一層展示了木棉豐滿的個性。然后,又把“寒潮”、“霧靄”等意象鋪開對比,襯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樹這一愛情形象的典型環(huán)境。這就從四面八方突出而飽滿地表現(xiàn)了木棉對橡樹的愛情。在藝術上巧妙的比興、鮮明的形象、蘊藉而柔婉的調子,構成了全篇的獨立特性。全詩收束處,既是虛擬,也是實寫,虛虛實實,意味深長,富于哲理,開拓了題旨,對木棉的愛情觀加以理性的升華,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愛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堅貞倩影更為挺拔和崇高,顯得那么飽滿、美麗、鮮明!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四

《致大?!肥俏以谑骀玫脑娭凶钕矚g的一首,它沒有《致橡樹》那么著名,但是這首詩說出了我的心里話。大海它就是多變的,有時會有暴雨,也有時很平靜。

“也許漩渦眨著危險的眼。

也許暴風張開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斷送。

無數(shù)純潔的夢。

也還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風雨中。

疾飛的海燕”

在我最近的學習生活中也總是遇到強風暴雨??荚囆】瓶嫉姆浅2缓?,而且根本學不進去,遇到問題也是干著急,沒有一點辦法,心情也時好時壞的。我想把自己的腦子清理干凈,可是呢,一個個煩心事又隨之而來。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就讓我的心里起了風暴,有時做一些小事也讓我煩躁。

但是,我堅信我會像暴風雨中疾飛的海燕,沖出去。我要堅強的生活在風浪中,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悲傷。

有人曾說:“生活就像是一個游樂場?!蔽乙策@么認為,但是總是少了點什么,對!就是風浪。有了風浪生活才會有意義。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五

隨筆簡介,是誰機智的將一封十分重要的雞毛信藏在老綿羊的尾巴底下?是海娃;是誰巧妙地躲開了敵人的哨兵去送信?是海...如果覺得寫得不錯,記得轉發(fā)分享哦!

本文《》由隨筆網(wǎng)小編推薦,供大家學習參考!

是誰機智的將一封十分重要的雞毛信藏在老綿羊的尾巴底下?是海娃;是誰巧妙地躲開了敵人的哨兵去送信?是海娃;是誰機智地用身上的白布小褂糊弄敵方?是海娃。是誰引誘日本鬼子進入包圍圈?是海娃。讀完《雞毛信》后,書中的回去愛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娃正是靠著臨危不懼和鎮(zhèn)定自若的精神才得以脫險。在危險面前,我們應該像海娃那樣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

哦,《雞毛信》你使我受益匪淺!

我在安徒生童話這本書中讀到了“皇帝的新衣”這個經(jīng)典的故事。讓我學到了還多知識并懂得了一些道理。這個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一位喜歡打扮的皇帝,被兩個騙子給騙了。他們說能做出世界最漂亮的衣物,但這衣物愚蠢的人卻看不見。最后他們說做好了,卻什么也沒有。其他人也什么也沒看見,又怕說成是愚蠢的人,所以都說是件漂亮的衣物。這天皇帝裝著這件“衣物”去街上游行,一個小男孩看見后說;“這個皇帝怎么不裝衣物”。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做個誠實的人,只有那些不誠實并且不去動腦筋思考的人,才會像這個故事中的皇帝一樣被人騙了還知道最后成了人們的笑話。我們應該像故事里的小男孩一樣從小就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蜘蛛俠》讀后感記不清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喜歡上了《蜘蛛俠》,它是一套介紹蜘蛛俠神奇經(jīng)歷的連環(huán)畫讀本。每當我拿起一本,總想一口氣把它讀完,后來媽媽讓我說說喜歡這套連環(huán)畫的原因,我想是由于蜘蛛俠同壞人壞事作斗爭,除暴安良,最終憑借自己的特殊技能打敗對手,為民除害,宣揚了一種正義的力量。

蜘蛛俠的一身特殊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他從小開始日積月累,一天天練就而成的,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為了長大后能為社會做貢獻,從現(xiàn)在開始每天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學習基本知識,將來才有可能練就蜘蛛俠式的特殊技能,才有可能為社會做大的貢獻。

在船上他認識了老船長說的瘸腿海盜。一天晚上,吉姆想吃點蘋果,誰知啤酒桶里只剩下幾個蘋果了,他就鉆進去取蘋果,這時瘸腿海盜坐在桶上說的所有的話他都聽見了,他才知道船上有一半人是海盜。到了金銀島,吉姆經(jīng)歷了海盜們群體叛亂的恐怖事件。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只要勇敢,敢于探索最終才能成功,吉姆就是通過重重阻力最后成功返航的,還得到了許多寶藏,最后出了名。對了,在緊急的情況也不能發(fā)脾氣哦!

《金銀島》這本海盜書令我流連忘返。

童話故事《小紅帽》講述的是一位叫“小紅帽”的小姑娘,可愛而善良。有一天,母親叫她給生病的外婆送食物,并囑咐她不要離開大路,走得太遠。小紅帽在森林中遇見了大灰狼,善良的小紅帽不知道大灰狼殘忍,被它騙去玩。然后大灰狼到林中小屋把外婆吃掉了。大灰狼又裝成外婆的樣子,等小紅帽來找外婆時,一口把她吃掉了。后來是一個獵人把小紅帽和外婆從大灰狼肚子里救了出來。小紅帽的經(jīng)歷真是驚險啊。她的故事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要聽家長的話,做事情不能貪玩,也不能粗心大意,不然就會被“壞人”利用,對我們不利。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才能脫離危險。

以上就是隨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六

昨天講舒婷的《致橡樹》,一首非常優(yōu)美的愛情詩,號稱女性愛情的獨立宣言。盡管已經(jīng)是40年前的作品了,但是在愛情這個永恒的話題面前,它有著不可估量的時代性。

這首詩歌中的眾多意象按照傳統(tǒng)的解讀,應該是這樣的:橡樹代表了偉岸而有內涵的男子形象;凌霄花則是依附虛榮的女子形象;鳥兒是盲目癡情的女子;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都是只圖奉獻的一廂情愿者;以上這些女子在愛情中都“迷失了自我”。

而唯有木棉,以一棵樹的形象站立在橡樹身邊,代表了一種人格平等、獨立自由、同甘共苦、誠摯堅貞的愛情觀,是真正偉大的愛情!

眼前的一撥孩子都是標準的“00后”,在青春懵懂的年華里讀這首詩,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他們又會秉持一種怎樣的朦朧的愛情觀呢?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課堂。

之前預留了一份作業(yè),在詩歌眾多的意象中選擇一個,男生寫“如果我是一棵橡樹,我希望她是”;女生則寫“如果他是一顆橡樹,我愿意是()”。倘若這道題有所謂標準答案的話,那括號里必然是要填入“木棉”的。

然而,“00后”們的世界還是讓我大顛眼鏡,各種答案都有,且說得頗有道理,不得不感嘆這是個多元的年代,價值觀繽紛呈現(xiàn)。不妨跟著我一起看看吧。

學生甲(男生)——。

如果我是一顆橡樹,希望她是一朵舉世無雙、嬌艷動人的凌霄花。我會用我粗壯高大的枝干,將她捧到最高處,讓她盡情享受陽光雨露,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羨慕的眼神。如果狂風暴雨無情來襲,我會盡力撐開我碧綠寬大的樹冠,為她遮風擋雨,保護她免受摧殘和打擊。即使凜冬將至,我的葉子皆已掉光,她美麗的花瓣無奈凋零,我也不會吝惜身上最后的溫暖,和她一起共度嚴冬。

徐公言——。

孩子,你頗有霸道總裁的潛質,女人就是用來寵的,正應了那句“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yǎng)家”。

學生乙(女生)——。

如果他是一顆橡樹,我愿意是鳥兒,在他的枝頭做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漸漸與他融合在一起,成為他一部分。我要在他的銅枝鐵干上漫步,感受他每一寸肌膚,像刀、像劍、也像戟。他為我遮風擋雨,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我對他日夜歌唱,讓他的世界不再孤獨單調。我驚嘆于他的偉岸挺拔,他羨慕于我的自由活潑,我們看似是兩個不會有交集的事物,但一棵樹怎能少得了鳥兒的點綴,我愿站在他的枝頭,陪他一起看這萬千世界。

徐公言——。

孩子,你大概向往的是小鳥依人的甜蜜幸福吧,只是千萬不要成為一只只會唱歌點綴他人的“金絲雀”哦。

學生丙(男生)——。

如果我是一棵橡樹,希望她是一只歡快活潑的鳥兒。我喜歡看著她在空中自由飛翔,我喜歡聽著她那清脆的鳴叫,就這樣靜靜地,沒人能懂,多么和諧,單調而不乏味的歌曲演唱者。我愿意用枝干托住她,在她勞累時供她歇息,我愿意用枝葉為她遮風擋雨,就這樣默默地,無人知曉,多么溫馨。不期望有什么不平凡的事,只期望能夠簡簡單單,不被束縛,快樂便好。

徐公言——。

孩子,你應該會是個不錯的暖男,默默守護著心中的女神,只要她快樂,你就會更快樂,不言雄心壯志,但求平淡是真。

學生丁(男生)——。

如果我是一棵橡樹,希望她是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碑斘以谘籽椎牧胰照丈湎?,腳下的土地干涸皸裂開來,如果這時候有泉源在我身旁汩汩冒出甘冽的清泉,來讓我度過這難熬的夏日該多好啊,我也會用綠蔭擋住毒辣的陽光,保護她不會消散在空中。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七

論及叔本華之前,想到了被人為推得很高的魯迅。官方形容這個斗士的論述是:兩面作戰(zhàn)。指向不同,但這個詞組恰好也能概括在我的眼中對魯迅的定義:他能可貴地本著知識分子的良心對自己所在的精英階層提出過一些指正,但是,這星星點點的閃光很快就被埋沒在他代表精英階層挾太山超北海般對草根進行的所謂國民性批判中。

魯迅,不能免俗地,和他所在的階層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將中國近代貧弱的屎盆子一股腦扣在草根身上——國家的落后在于阿q想得到一張寧式床。這群精英們在總結禍是草根闖的之后,自己棲身上層的合法性似乎就是不言自明了。

魯迅是從一個沒落的舊上層階級廢墟走出、渴望重拾認可、穿著新學知識精英外套的落魄戶,是本沒能夠“貨與帝王家”的邊緣知識人。然而,時局變化,危、機并存。誰能痛心疾首地指出社會弊病,誰就能迅速轉正、中心化。暴發(fā)戶的氣息是我對魯迅的刻板成見。

四百字贅言之后,叔本華以一個與魯迅對立的文化貴族的身份閃亮登場!的確,有人指責叔本華不言社會、尋求僧侶式的說教,而沒能給出一個活脫脫的、所謂積極的救世良方——那么,魯迅給出了嗎?魯迅的劣根性說教至多是另一種消極的鞭策。

叔本華的貴族氣質簡明兩字:坦誠。

這段才華與不寂寞的妙語同時指明,美酒佳肴、聲色犬馬的狂歡或許能獲得一時的感官歡愉,但是在這些娛樂程式化之后,人們難免會覺得貼得很近的個體間難以派遣的生疏。相聚狂歡的每個人都感到一絲寡淡、一絲無趣。

于是,叔本華將思想放在人自我實現(xiàn)的重要位置,將知識與理性的哲思視為實現(xiàn)自我、不斷超越的工具。人因為“心靈財富”而擠出有損于自己的“厭倦”。

更進一步,叔本華將天才定義為探尋知識的無畏者。他說:“他能投入全部的時間和所有的精力表達他對生命的看法。這類人將重心完全放在自己身上,他們只要有真正的自我,即使失去其他一切也無所謂。”主觀上,人是自利的、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的,在公共利益中消解個人價值是一種違反人性的病態(tài)心理。客觀上,每一個個體又是有限的,“除了眼前現(xiàn)在的這一點點生命之外,我們其他一無所有”,寶貴的生命應當首先不讓自己懊悔。因而,將人類這個沉重的概念壓在某一個個人的身上是不公的,即使是一個人文學者。對于一個生命個體而言,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表象,對于個體而言,依照個體的期望實現(xiàn)超越才是最為重要的。知識的需求是為了超越的需要,知識和知識帶來的充盈、自我的滿足或許是叔本華所認為莫大的幸福。若是叔本華看到魯迅之流看上去要為大眾謀取福利卻只是流于形式、只探討到問題的皮相、將治愈社會病癥的責任推給后人的偽善行為,定要貶斥其虛偽。魯迅向鐵屋子首先或者說是自稱首先呼喊,告訴大眾他們有病,但是卻說自己一個人勢單力薄沒能力治愈大眾——似乎暗示自己是一個與這群病夫們對立的、健康十足、帶著殉道精神、不怕感染來到你們中間的先鋒,將病例分析的頭頭是道后開不出一張藥方——就算勉強說是有,也需要這一代人的自我消解后期待新生的、無菌的新一代人擁有璀璨的明天,最后好似武俠小說中將七十年功力盡數(shù)注入徒子徒孫體內的世外高人一般,相當“隆重”地將這一副重擔交由給一群“希望之星”。

叔本華說:“冒險犯難、刻苦努力、奉獻生命抬高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就連知識、藝術一切努力都為了獲得尊敬?人類愚昧的極度擴張”。叔本華若是了解魯迅,定當將其歸類到自己不滿的“為了爭取榮耀而犧牲了寧靜與和平、財富與健康”的一類人。當然,財富這東西魯迅對胞弟等家人十分慷慨、對外人略施恩澤就偏要記下一件“小”事。

的進步才是目的,于是為了一個大而空的“革命”,如果想要擺脫劣根性,好,阿q成家的念頭是萬惡的、割好了米與麥不能自己享用,趕快撐著船送給那個宏偉遠大的理想、然后回到土谷祠餓死。

誠然,叔本華不見得是悲苦民眾多難的。但起碼,他不會昧著自己的良心非要模糊自己的階級屬性,做出一副悲憫的超越階級的博愛嘴臉,實則暗中鞏固自己既得利益。提出問題絕非解決嚴峻事實,魯迅不過提出問題、甚至毫不思考精英階級提供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允不允許草根們?yōu)閭ゴ罂辗Φ睦硐胄?、甚至淡化是誰奴化、愚化大眾。然而,因為他提出了中國有問題,所以非理性的盲從者歡呼找到了病根,卻在群體的慶祝中忘卻了應該去解決這個毛病。即使有,魯迅的孝子賢孫也馬上會發(fā)覺這個問題太尖刻、力所不能及,于是馬上縮回狂歡的人群中繼續(xù)嘟嚕:偉大的魯迅!問題被我們發(fā)現(xiàn)了!好像發(fā)現(xiàn)了就能迎刃而解。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的,因為趨利避害,所以魯迅們獲得了先覺者的名聲后就見好就收或者發(fā)動著各種文體與寫作技巧、變換著農村鄉(xiāng)鎮(zhèn)都市海外多個視角舊事重提。因為趨利避害,所以魯迅們靜默了,他們明白既得利益、既得利益集團是他們無法撼動的東西,權衡投入與收益,他們選擇了最多嘴皮子上抱怨一下不公秩序,選擇了飽含感情懷想一下柔石那樣失去的“戰(zhàn)友”,然后繼續(xù)過著遠遠優(yōu)于一般勞動者的日子樂活。

魯迅也承認尼采不是太陽所以瘋了。但是他無意識地還是將自己定位于一個太陽。我說,叔本華是一束從陰郁的泥潭飆出的光。他雖維護自身階級利益,但至少,他不說昧良心的話粉飾太平。他坦誠地表明外物都是浮云,他坦言自己尋求的不是一群人的幸福而是自己的超越,他坦言自己僅有能力也只想獲得自己的樂——并且,他不會要別人的痛苦鋪墊襯托自己的樂。漠視草根總比洗錢般推脫精英們的歷史過錯,盲目貶低著草根攫取生前身后名強。

且在這靜默中體味自我的高貴。

叔本華的書看過幾本了,最早看的是《人生的智慧》,主要是這個書名很不錯,有一種啟迪人生的感覺,所以就開始看了,并且很快就看完了。滿頁滿頁的文字但讀起來不吃力,大多數(shù)容易懂,特別是一些例子很生動形象,不得不說漸漸的喜歡上叔本華的文字了。現(xiàn)在正在看《叔本華思想隨筆》,并且《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已經(jīng)把序言看完。特別是在他的序言里面,他的內心的高傲,對世人的鄙視,對敵人的諷刺,對自己天才能力的自信,完全展現(xiàn)在眼前。暫且不說這些觀點是否有失偏頗,對于一個人——更不用說是一個哲學家——來說這也很正常,唯獨他的那種獨到眼光和深邃的思維就已經(jīng)讓我非常喜歡他了。至少我給自己下的決心就是讀完他的最偉大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對于性愛的解析叔本華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他主張禁欲,因為他認為談情說愛只是種屬意欲對個體意欲壓抑之后的結果,種屬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其組成部分也就是個體的利益來完成自己的目標,而這一過程是在本能的掩護之下進行的。個體似乎不需要思考僅僅是出于本能就進行了這一實際上是種屬需要完成的工作,簡單地說個體是完全被迷惑住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狂熱的去追求愛情就像去追求自己最大的幸福一樣,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獲得真正的幸福,相反,經(jīng)過愛情之后的婚姻反而葬送了之前愛情的美好感覺,這也是種屬意欲在達到目的之后置個體于不顧的結果,種屬意欲也就是為了下一代的延續(xù),只要兩個人完成了下一代的延續(xù)其他的事情也就無關緊要了。

2.對于天才的定義,叔本華的應該是最嚴格的。天才頭腦的產(chǎn)生,是由于智力與意欲,或者說認識的意識與欲望的意識發(fā)生了分離,認知完全擺脫了意欲的控制,自主的投入到認識活動中去的結果。叔本華在《論天才》一節(jié)也有相似表述,既可以理解為意欲指導人的認識或智力活動,這樣的情況廣泛存在于絕大多數(shù)人身上。如果可以擺脫意欲的控制,那么這種認知活動是沒有任何意欲指導的,也就是完全的自由的、自主的,這就是天才的情況。天才之所以比普通人有更高一級的認識能力,在于其認知完全出自非欲望主導的需求,是最沒有意欲控制的求知活動。在此種狀態(tài)下的認知活動才能創(chuàng)造具有天才價值的成果。

3.關于意欲的理解和表述,叔本華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的。對于人的本質在于意欲,其他的則只是意欲的表現(xiàn),包括人的智力也不外乎意欲的手段而已。叔本華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意欲和智力的從屬關系,后者從屬于前者,前者影響決定后者,后者永遠只是出于附屬地位的工具。這篇文字非常的長,但是中心思想就是意欲的主體地位與智力的從屬地位的闡述。

叔本華區(qū)分外在客觀事物和人感受這些事物的主觀能力,認為相對于前者,后者是人感受世界的更加重要的決定力量。從而,對于同樣的人生際遇,擁有不同精神能力和特質的人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感受。這個觀點可以用來解釋對旅游的一種看法:到處去看各種名勝固然好,到底能從中感受到什么-這是真正重要的部分-靠的更多的還是人的自身(主觀感受能力),而不是客觀的景物。完全可能有這樣的情況:一個精神淺薄的人草草看完了大千世界,卻對世界的復雜性一無所知;一個精神豐富的人足不出戶,卻懂得人生的真理。

痛苦和無聊是幸福的兩個死敵,它們有不同的起作用的范圍。精神上的豐富是克制無聊的良藥,一個擁有突出的智力和好奇心的人不太會感受到無聊;然而,精神豐富卻往往以感受的敏銳為直接前提,這就使得對痛苦的敏感成為必然結果。反過來說,遲鈍的感受能力固然使人較少感受痛苦,卻也使得無聊成為必然的負面后果。

叔本華說,擁有某種自然天賦和繼承一份年金,是對一個人的雙重饋贈。前者使得一個人可以發(fā)展一種精神領域的能力,而后者作為物質基礎使得這種發(fā)展成為可能。在叔本華的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充滿了困苦,大部分人都難免于艱苦的勞作,這就嚴重的限制了一個人所可能具有的天賦的發(fā)揮。就這一點上來說,現(xiàn)代社會的物質發(fā)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為每個人提供了發(fā)揮他的先天的稟賦的基礎,盡管這種物質基礎絕不是完美完善的。大多數(shù)的現(xiàn)代人仍然忙碌不堪,也許并不認為自己有充足的物質基礎使得自己的自然稟賦得以充分的發(fā)揮,但這也許是某種誤解:叔本華所說的自然天賦和發(fā)揮這些天賦所需的物質條件,大約是大大低于哪怕只是一個普通現(xiàn)代人所認為需要的物質基礎的。大多數(shù)人所缺的并非是物質基礎,而是天賦本身和愿意發(fā)揮這種并不帶來經(jīng)濟利益的天賦的意愿-前者在現(xiàn)代和以前并無多少不同,后者卻可能是在現(xiàn)代更加惡化了的。

叔本華瞧不上民族自豪感,認為一個人為了他跟一群人的某種共性而自豪是不合適的,畢竟一個人最應該自豪的只能是他自己的獨特個性。我覺得倒不一定要把個人的自豪和群體的自豪看作是互斥的,但叔本華的論證顯然提供了一個如何看待所有基于群體而非個體的優(yōu)越感的有趣的角度:一個人如果沒有什么自己獨特的東西值得驕傲,而只能寄希望于一個群體共同的東西(從而必然是簡單和淺薄的),那確實是很悲哀的。

叔本華說命運是存在的,是不可改變的?!鞍l(fā)生的一切事情都遵循嚴格的必然性而發(fā)生。這是一個先驗的、因而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此我把它稱為可論證的定命主義?!彼信e了催眠、預見幻覺和古代神諭和悲劇的例子,人們作出的阻止預言發(fā)生的努力最后都徒勞無功,大部分努力甚至反過來促成了預言的發(fā)生。所以那些看似偶然的事情其實是必然。

這種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結合,產(chǎn)生一種“深不可測的引導力量”:“某種秘密的和不可理解的力量引導著我們生命進程中的轉折和變化;雖然很多時候,它的引導與我們生活的客觀整體和主觀目標和打算相違背,但是,這種引導與我們生活的客觀整體和主管目標是互相一致的;因而也就是促進了我們的真正利益。”這種必然性是由于“每個人所具有的確定和獨特的個性”導致的,而每個人的個性又是因為父母偶然的結合,因此“我們不得不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結合在一起”。

但是叔本華并不是絕對的宿命論者,他引用柏拉圖的觀點,認為不是神選擇我們的命運,而是我們自己選擇命運。他強調的仍然是“生存意欲”的作用,它主導自然界的一切運動。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個偶然環(huán)環(huán)相扣,印證最終的必然,人們用飛鳥和咖啡渣占卜的原因就在此。他又舉了夢的例子,這里更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和他的關系,他把夢的原因解釋為性欲,也就是生存意欲的表現(xiàn)之一。叔本華的“生存意欲”就相當于其他人所說的“神”——其他人只是把生存意欲抽離自身。

之后叔本華對康德的悖論進行闡述,試圖使其協(xié)調統(tǒng)一。

最后他論及死亡的意義,這種看不見的力量操控著我們,直至死亡這一真正的結局——死后的再生、輪回及其所有的痛苦快樂都在死亡這一刻被決定,因此,“死亡時分才有了極為重要、嚴肅、莊重和可怕的特性。這也是最強烈意義上的決定性時刻——這是末日審判?!?/p>

這一篇論述的主題比較玄奧,我只能泛泛地說一說,完全理解很難做到。

讀叔本華的著作,若讀出內心深處始終閃爍著一盞不滅的長明燈,就開始有點意思了。

叔本華(1788~1860)本出生在今波蘭格旦斯克,家里很富有,后來毫無爭議地成為德國乃至世界頂級哲學家,更成為唯意志主義和現(xiàn)代悲觀主義創(chuàng)始人,深受尼采、卡夫卡、托爾斯泰及弗洛伊德等大家的敬佩與推崇。叔本華關于意欲主宰和引導客觀世界的哲學思想,深刻地影響并將繼續(xù)影響現(xiàn)世及來世人們對主觀世界及客觀世界的認知與探求。

同為大哲學家的尼采形容,讀叔本華著作,一如抵達森林高地,空氣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充滿生機。大作家卡夫卡無不佩服地說,叔本華就是一個語言大師,僅就其語言,就該無條件地去讀他的書。托爾斯泰干脆就稱其為“不折不扣的天才”。弗洛伊德更是毫無掩飾地承認,他的精神分析學淵源于叔本華的哲學思想。

叔本華有個理論,一個人的性格來自父親,智慧來自母親。于是,我立刻聯(lián)想到叔本華空靈精妙的思想和落筆生花的才能,一定得益于并承繼了他母親擅長寫作的智力優(yōu)長。并且,若按照德國當代生物學研究的成果推論,叔本華當屬于他父母結晶的第一個孩子。

那個理論是這樣表述的,第一個孩子(包括已形成的胚胎)是女孩,必然是父親智力勝于母親;反之,第一個孩子是男孩,母親智力勝于父親。我閉目默想,發(fā)現(xiàn)我周圍團轉的親戚朋友,無一出其右者。

叔本華29歲時完成的哲學論文《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一舉奠定了他的哲學思想體系以及在西方哲學界的崇高地位。這本《叔本華思想隨筆》均屬于叔本華后期著作,包括《附錄和補遺》及《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

細仔讀完《叔本華思想隨筆》,突出的感受是:意欲和智力是構成現(xiàn)象世界的兩個要素,二者的本質及其關系就凝構成叔本華哲學思想的核心,這一核心問題貫穿于全書的始終。

叔本華所屆定的意欲包括自然世界的人、動植物和無機物,而人類則是意欲最高級別的現(xiàn)象。人類意欲即體現(xiàn)為性格、意愿、情欲及道德等方面,它是主導人的客觀行為的根本源頭,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且永恒的。而智力(認識力)則是派生出來的為意欲生存、發(fā)展配備的工具,一如人體的肢體器官一般。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的道德性格具有天然秉性,絕不是培養(yǎng)教育就可以造就完成的。

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惡”,不會因為人的成長而發(fā)生變化。所以,我們常常聽老于世故的長輩向著一懵懂小孩說,“從小看大”。我們也經(jīng)常看到或聽說一個人,經(jīng)過學習教育“變”得由惡向善了,或暴烈的個性“變”得溫和親切了。

其實,這只是經(jīng)過認識力暫時抑制后的結果,這樣的喬裝打扮絕不能動搖其本性。中國諺語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正由于此,我們在生活中常??吹交楹蟛痪玫哪贻p夫婦咬牙切齒地互相抱怨:“原來你裝得好像,你的甜言蜜語、溫柔體貼都是假的!”究其實質,這真不是罵人,如果你讀了叔本華的哲學,你一定會深藏不露地竊語:這就是本性,不怪誰。

知道了意欲作為表象世界的源發(fā)性和支配性作用,我們就很容易理解諸如上海復旦醫(yī)科學生林森浩在飲水機里下毒謀害室友黃洋致死心靜如水,知名教授剽竊他人學術成果大言不慚,貧窮出身的官員貪占扶貧款心安理得,司法官員知法犯法趾高氣揚,夫唱妻隨的丈夫在外金屋藏嬌“包二奶”毫無羞愧,以及名校高材生婚后頻頻家暴理所當然等等現(xiàn)象,看似荒誕,實則入情入理。

人性的惡象與善緣,并非因教育、職位、工種的差異而顯現(xiàn)不同的影響結果,這完全源于善惡與生俱來的天性,不可更改。

我們看到不少這樣的實例,同樣出身寒微的兩個人,一個金榜題名官運亨通陽春白雪,卻偷雞摸狗無惡不作喪盡天良;一個蒙學初開忍饑受凍下里巴人,卻含辛茹苦行善四鄉(xiāng)竭盡所能。甚至本為同根生的兄弟姊妹,他們各自的天賦稟性也令人費解地迥然不同,著實叫人嘆為觀止。性相近,習相遠也,實乃“意欲”之不一,個體表現(xiàn)特質理所當然地大異其趣。

雷鋒之為雷鋒,焦裕祿之為焦裕祿,一定不以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我經(jīng)常與人聊天時談到這個想法,若雷鋒、焦裕祿再現(xiàn),我們一樣可以看到“螺絲釘精神”,一樣可以看到“甘為百姓埋風沙”的精神。這絕不是唯心主義的虛無,而是形而上的哲學精神思想的指引。那么,宣傳教育就全然無用嗎?我的理解是,有一定的“用”,但作用比較有限,只能是因時因地的外在制約加上主體智力的強制調整,暫時有所收斂罷了。若時機成熟,意欲本性暴發(fā),更將變本加厲盡情揮灑如巖漿噴發(fā)。

對此現(xiàn)象的形象描畫可以是這樣,飛流直下的瀑布因其自然物質的本性,在機械動能和物化作用的催化下奔流不息。若要使它瀑面增大或縮小,即可開掘拓寬瀑流水道或修筑收攏河流攔壩進行強制改道。但是,隨著長年累月的漫漶消蝕,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景象,依然是它本來就應該有的樣子,即,恰如其分的寬和窄,所有各方都找到了內在應有的平衡。

《叔本華思想隨筆》從自然科學到美學、倫理學、心理學等領域,涉獵極廣,涵蓋教育、心理、性愛、意欲、倫理道德等論述,其中,“論命運”引經(jīng)據(jù)典,縱橫捭闔,尤其引人思索,也輕而易舉地與讀者產(chǎn)生了同弦共鳴。該文分析說,“所有的事情不僅遵循著完全的必然性而發(fā)生,而且,這些事情的發(fā)生從一開始就以某種方式注定了”。

我體會,這可不是一般所稱的宿命論那般簡單??v觀人的一生,或以我自己大半生的經(jīng)歷來說,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有條不紊。比如,我曾既干過金融又干過記者(金融性報刋),既做過人事勞資、辦公室、宣傳部等行政及意識形態(tài)事務,又做過信貸、金融穩(wěn)定、金融研究、金融新聞等業(yè)務工作,回頭看去,似乎毫無免強地協(xié)調和諧地貫穿而來,顯示了不可質疑的必然性。佛教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民間有種說法,“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意思是人有思想意識,有經(jīng)驗分析總結,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事實上,作為個體意欲的人,恰恰是在翻來覆去地犯同樣的“錯誤”,只是犯“錯”的形式因認識力的動因不同而表現(xiàn)有異而已,實質還是“那個”-----作為自在之物的意欲,無法改變。

比如,一位多年至交告訴我,十多年前,他曾面對一位道貌岸然者的欲加之罪,怒從心生,拔地而起,毫無猶豫地將其猛推出門外而不顧-----而此人卻是手握生殺大權,大可治人于死地者。

果然,他吃了大虧。如今,多年以后他又面對同樣道貌岸然的又一偽善者,他仍然義無返顧地重演了拍案而起的一幕-----而后者同樣具有生殺大權且將他殺得血濺五步,但他依舊一如繼往、寧為玉碎而重蹈復轍。

如此驚人雷同的現(xiàn)象決不是劇本編寫的情節(jié),確實是真切的如出一“轍”。由此我陷入沉思,從精神哲學的層面分析,這便是典型個體意欲性格的本然特性,此時此境,裝是裝不出來的,像由心造,境由心生,一切都是必然的進程。就這樣,眼看是懸涯深淵,我的朋友還是奮不顧身,飛身而下。當然,犧牲的是笨拙的肉體,永生的是倔犟的精魂-----意欲道德性格不可逆的永恒本性。俗話說“命該如此”,就如同要彭德懷元帥下跪求饒,要禰衡放棄“擊鼓罵曹”一樣不可能。

上述思想觀念,是說事物演變的必然性,只是人不知鬼不覺。西方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這是說,人類自覺奇妙之處,恰恰就是人類的未知領域??茖W家分析說,人類對整個宇宙地球的可知度不超過5%,所以我們輕易不要否定我們僅有的一點認知并不掌握和知曉的東西,世界并不因人類的無知而否定萬物生存發(fā)展的必然性。

我老是舉這么一個例子與人分享:有兩位路徑完全相反的熟人某一天居然狹路相逢,彼此都驚嘆不已。

其實,只是他們彼此“未可知”而已,若問問高高在上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天眼”,一切早已明了:兩人日常行走的所有道路因意外事故全部堵死,彼此唯一的出路就在他們此刻相遇的腳下。于此,“天眼”早就盡收眼底,眼看著他們必然在此相遇,而他們卻渾然不知,就這么簡單。西方哲學和宗教里有精魂和上帝的概念表述,言明人的命運正是受它們的左右。“上帝說”幾乎盡人皆知,這里暫且不表。

《叔本華思想隨筆》也有關于精魂的論述,這是叔本華針對主觀意欲永恒不殆始終牽引主宰客體世界的思想。

所謂“精魂說”指引命運,是說人的肉身駐著一個靈魂,在肉身之外還有一個精靈寄駐在千里之外的星空與靈魂及其附體(肉身)匹配,這就是人與星座對應的淵源。

盡管肉身之魂與深處星空的精靈遙不可及,但它們卻時刻遙相呼應。用現(xiàn)代物理學的理論來解釋,就像是量子糾纏現(xiàn)象,不管相距多遠,任誰一方偶有細微之舉,它們就能立刻產(chǎn)生心動感應,一方感冒另一方必然咳嗽打噴嚏,無需道出,心領神會。

比如,一雙手套從重慶分別寄往加拿大最北邊的城市耶洛納夫和南非好望角各一只,無需說明,當它們收到手套時,若耶市收到左手套,立刻就會知道好望角收到的是右手套,反之亦然。

民間傳說或文學作品中還有類似描述,說人死魂飛,一股輕柔飄渺的青煙從遺體上騰起,頃刻間灰飛煙滅,飛升的精靈將再次投身轉世。其實,這在印度婆羅門教和佛教中,都能找到輪迴再生、鳳凰涅槃的教義思想。從哲學、自然科學角度看,并非信口雌黃,空穴來風。

末了,必須說一句,這本《叔本華思想隨筆》是我讀過的少有翻譯得如此精妙絕倫的西方哲學著作之一。譯者韋啟昌,并非職業(yè)翻譯家,只是一位在澳大利亞行醫(yī)的華人。

然而,其譯作深刻而流暢,精深而旑旎,極富洞察力和感染力,既能明白曉暢地傳情達意,又能誘使讀者愛不釋手引人共鳴,足見其中外文字功底深厚、文學哲學功力老到。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八

設若七月楓林不是如此茂盛,山花不是如此爛漫,不是枯燥而煩悶的心情主控著我去尋找那份自由的空間,就不會在美麗的七月訂下美麗的約定。

偌大的林子揚著舞姿,我疲倦地躺在樹干上打著哈欠,無聊的我和無聊的夏。很明顯,等待在這里的是一個不曉風情的馬少爺。不僅影響了畫面的和諧性,還玷污了美麗的風景。

意想不到,我竟得到了一本詩集,上帝在暴殄天物,想也不想就賜給了我這本書。

無事可做的我嘗試去理解它,我在艱難地品味。終于,還是什么都不懂,我憤怒地把它丟出去。

我繼續(xù)在這里玷污風景。

這么美麗的風景,讓我突然地想吟詩,我卻沒有那么一星半點的靈感。我撿回了詩集,然后開始大聲朗誦,林子里飄蕩著我不和諧的聲音。

我把詩集朗誦到第五遍時,精神好不爽朗,這讓我知道,我可以以此來度過無聊的夏,度過這段夏天無聊的生活,心里有著說不盡的舒暢。

漸漸地,我能理解詩的意境。我發(fā)覺每首詩似乎都很美,感覺越來越好。我輕輕地吟誦,感覺自己置身于詩的意境之中了,輕輕地合上詩集,看著眼前的林子。

它是如此的漂亮、美麗,似乎用來點綴這美麗的夏天實在是適合不過了。突然,心靈某個深處被靈魂震撼了一下,有一股想要作詩的沖動。崦想到的詩句也就情不自禁地從嘴邊吟出,這美麗悅耳的旋律伴著鳥兒們愉快的聲音,回蕩在這夏天的林子里。

呵,此時的我站在林子中是如此的和諧。

上帝很及時地又送給我一本散文集。我的心情好愉快,像那鳥兒一樣。

我輕輕地打開散文集,在這里開始登山。好高的山,山的景致好美麗??!我要過海,大海如此蔚藍無際。春雨下在夏天里,牡丹花開寒冬里。我的思緒在遨游,只因為這本散文集。

我開始有了成熟的思緒。它在飛,如此美麗;它在飛,如此絢爛;它在飛,它在引導我,引導我踏入這門檻,踏入這文學的門檻。

原味的夏天,散落著它的點點滴滴,生活剔去了枯燥,加入了歡樂,幸福在品味中慢慢地覺醒,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感觸那存在生活中的文學的氣息。

夏天的風輕輕地吹過我的面頰,思緒在文學里暢游,我感悟著文學的夏天生活。開始慢慢地熔化在四季之中。

我走過萬紫千紅的春,只因為有它告訴我看到春的美麗;我跨過綠海濤濤的夏,只因為它告訴我,我才知道夏的熱情;我來到金黃黃的秋,只因為它告訴我,我才明白秋的多情。我等待著白雪紛飛的冬,又因為有它引導我,我發(fā)現(xiàn)了冬的純結。

我想是詩歌和散文給了我一雙翅膀,帶我飛,飛向那絢麗的文學殿堂,它們告訴我,文學是存在生活中,生活有了文學所以變得多姿多彩,文學有了生活才有了更加絢麗的文章,脫離了生活的文學枯燥乏味,毫無生氣,失去了生活的文學變得浮燥不安,不切實際,詩歌和散文是文學的靈魂,也是生活的眼睛。

我知道,文學來到我的生活中,我的每一天精彩了起來,因為在這個夏天,我和它有個約定。

夏天到了,知了停歇在樹上不停地叫“知了,知了”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到了中午,一群孩子偷偷跑到樹邊,拿著捕蟬網(wǎng)正在捕知了。到了傍晚,孩子們滿載而歸,接著他們一起圍在火爐邊烤知了吃,可真適香!

秋天,鄉(xiāng)下的天空中沒有一云朵,顯得天空無比的湛藍,果園里碩果累累,金黃的梨兒好似千成萬銅鈴;蘋果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羞紅了臉;成熟了的香蕉像彎彎的新月;也像金黃色的小船;更像一把鋒利鐮刀!真是多么美好??!

冬天,河里的小冰冰涼涼的,魚兒在小里凍得不得了,小蝦的窩里擠得裝不下,一些螃蟹在河里待不住了,紛紛跑出小面來。孩子們穿上大棉衣,跑到湖邊捉小魚、小蝦,在地下捉小蟹,玩得好興奮!

怎么樣!鄉(xiāng)下的四季是不是令人留戀呢?

春之時,大地染上點點新綠,楊柳吐翠,山花爛漫。迎著晨風,小草翻起層層微浪;夏之時,天際升起炎炎烈日,熱浪滾滾,揮汗如雨。七月盛夏,輕風拂來陣陣清涼;秋之時,農民收獲累累果實,秋光絢麗,金風送爽。楓林盡染,林中播撒絲絲愜意;冬之時,萬物披上閃閃冰凌,寒風凜冽,掠岸銀濤。三九嚴寒,白雪搖撼朵朵梅花。

春之絢。

春天一到,這個世界便演繹著絢麗,各種花朵一時齊放,百花爭妍,發(fā)出沁人的芬芳。樹葉剛長出來的淺綠,是最美的了,這淺綠散發(fā)著春意盎然的朝氣,散步于初春時節(jié)的森林,自己仿佛成為了自然中的一部分,你的感官會模糊,心靈也會在這鳥語花香的圣潔中升華,微風拂面,這春便帶著她的溫柔從你身邊悄然走過,你會感觸到春的恬靜與淡雅。

夏之幻。

在夏天,太陽就失去了春時的那份溫柔,直接炙烤著大地,這時便是拾潮的最佳時期,頭頂著太陽,而身體卻被清涼的海水所包圍,舒服極了。在夏天,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知了,也只有它,不住地在枝頭發(fā)出破碎的高叫,仿佛在替烈日吶喊助威,到了晚上,一片寧靜之中有它的奏樂,伴隨著你的倦意,會很快進入夢鄉(xiāng),此時的寧靜,才是夏天的真正幻妙所在?。?/p>

秋之宜。

夏天走過,秋天便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秋風沒有春風那么溫柔,也沒有夏風那樣的燥熱,卻不失其清爽,閉了眼,你就發(fā)現(xiàn)空氣中彌漫著果香。秋,依然是一個花落紛飛的季節(jié),落葉、花瓣肆意的飛舞著,構成了一幅油畫。踏著秋葉,腳下發(fā)出清脆的聲音,這唯美的油畫和清脆的回響應該是秋的宜人之處。

冬之純。

花朵凋過了,葉子枯過了,灰色的云朵籠罩天空了,森林靜默了,隨后雪也落了,白色的氈子蓋住了大地,這時,冬來了,帶著它的憂傷匆匆趕來了,感動著人們,整個世界也沉浸在一片灰白之中。小路如明月般輕灑,樹枝如梨花般綻放,心靈也如白雪般寂靜。雪,不停的下,沒有受一點沾染,這份純潔不停的凈化著我們的心靈。

四季之戀,讓心靈尋找一塊停歇的凈土,讓精神找到一片休憩的家園,四季之戀,冬末之念!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伴著和煦的風,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它為人類帶來了一片世外桃源:小草長出了綠芽,花兒也長了出來,那一個個的花蕊就像一張張忍俊不禁的笑容要綻開似的。

這里有許多賞花的人,也有許多的蜂、蝶在這兒翩翩起舞,熱鬧極了。來到樹林,樹枝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說個不停,它們好像在說:“歡迎大家來樹林做客。”樹林里有松樹、柏樹、楓樹等。一棵柳樹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級,只看見佇立在草地上的樹根。還有一棵長滿果子的樹,它們遮住了盤虬臥龍般的枝干。

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色真是令人贊不絕口。

夏天像一束火把,它向人間走來。烈日當空照著,美麗的荷花開了,吸引了許多人群在池塘邊觀賞著。這時從樹林中飄來了一股香氣,人們追尋著香氣來到了一棵長得十分茂盛的荔枝樹下。樹上掛著小小的紅燈籠,令人垂涎欲滴。摘下荔枝放進嘴里,香甜爽口,人們都夸獎荔枝格外好吃。

秋天來臨了,田里的稻谷像金子般成熟了。樹葉都像下雪一樣從空中飄下,鋪成了一條黃色的地毯,只有松柏樹依然還披著自己的綠袍。它們像勇猛的戰(zhàn)士一樣,保護著美麗的樹林。秋天又像一陣風,悄悄地走了。

冬天,天氣寒冷,河流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小朋友們在河流上滑冰,他們都不怕寒冷,一雙小手凍得通紅,他們也沒察覺到。晚上,寒風呼嘯,下起了雪,雪花落在樹枝上在寒風中一顫一顫的,好像就要飄落下來了。

早晨,萬物都披上了白棉被,這樣的景色,令人想起一句俗語:“瑞雪兆豐年”。小朋友有的打雪戰(zhàn),有的堆雪人,有的把雪裝進瓶子里。大家玩的開心極了。

冬天帶著微笑走了,它給人們留下了美麗的景色。

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誘惑力,吸引力,但它們留下的是不能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得清楚的一個美好的回憶和紀念。

我們的校園好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里面住著美麗的孩子花和辛勤的園丁老師。我們的校園,一年四季都有不同著顏色的花在開放。不信你看,春天來了。

春天的校園是綠色的,到處充滿了希望。春風喚醒了小草,小草在風兒輕輕地吹動下翩翩起舞;春風喚醒了花兒,花兒展開了燦爛的笑臉;春風喚醒了樹木,樹木換上了一件件綠色的新衣裳。春風喚醒了校園,校園里到處是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他們一個個拿著書本,不浪費一分一秒,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辛勤的園丁老師,他們就像淋浴在陽光下的嫩芽,正在茁壯成長。

夏天的校園是紅色的,到處充滿了激情。此時的校園,小草綠的發(fā)亮,花兒開得更鮮艷,蜜蜂們正在忙著采蜜。操場上,同學們正在盡情地玩耍,男生們跳蛙跳,一個個熱的滿頭大汗,女生們玩游戲,在太陽的照射下,一個個累的氣喘吁吁,同學們在校園里玩的不亦樂乎。在這里到處都可以看見老師們忙碌的身影。夏天是火辣辣的,就像老師們那一顆顆火熱的心。

冬天的校園是銀白色的,到處充滿了純潔的友誼。此時,樹葉雖然落光了,小草也不再是綠油油的,但是,因為雪姑娘的到來,給校園披上了銀色的冬裝。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校園里充滿了一陳陳的歡笑。那潔白的雪花,就如同同學們之間純潔的友誼。

我們校園的四季是五顏六色的,到處都開滿了花,到處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歡樂。我愛我們的校園,愛校園的四季。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十九

無論是看小說、看電視還是聽歌曲里面總少不了有關“愛情”的字眼。“愛情”到底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了解它并不像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簡單的“追逐”、也不可能全部都像小說中寫得如此之“纏綿”好像也不會是歌詞中唱得那樣“輕松”。

它需要負責任需要從中得到自己精神上所缺乏的東西?;蛟S這樣說來不如舉個例子。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結局就說明了真正的愛情意味著的是責任。只有這樣相愛的兩個人才會幸福才會在幸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認為愛情首先應該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兩個人互相尊重。正如作者舒婷在《致橡樹》中進行否定的“泉源”、“險峰”、“日光”、“春雨”一樣。如果連彼此地位都不平等那末也就沒有愛情可提。作者還徹底否定了“凌霄花”和“鳥兒”的追求名利和喪失自我的庸俗愛情。我認為男女雙方都有追求遠大人生理想的目標不屑庸俗或不平等的愛情追求。

然后作者將自己化作木棉與男友橡樹的形象“站在一起”。他們身心相連共同面對人生。其實我很贊同作者強調的人的獨立意識。無論男女都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的事業(yè)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空間彼此獨立。在彼此尊重、愛慕的基礎上攜手并進共同面對共同享樂。相互扶持依戀更愛對方的理想事業(yè)。

在我心中愛情是高尚的是美好的是催人奮進的!記得美國著名作家捷克·倫敦的小說《墨西哥人》的一些情節(jié)說明了“愛情與崇高的目的相結合能撞擊出耀眼的火花”!

我現(xiàn)在16歲屬于人生不可多得的大好時光。不過在這陽光明媚的路上也充滿無數(shù)誘惑就好像在路旁長著美麗而有毒的蘑菇一樣唯一能給我們安全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愛情不屬于現(xiàn)在處于學習階段的我們。我們畢竟還是少年生活的閱歷畢竟不多所以我們更應該清醒頭腦多思考未來的道路做應該做的事情!

我認為應趁著短暫的青春期盡可能的豐富自己的知識開拓更廣的眼界不虛度光陰!我們若利用好這段時光待到長大成人該干一番事業(yè)的時候我們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嗎?!生活在成功和喜悅中的我們才是最快樂的最幸福的!而如果一個高中生過分地沉浸于承認的愛情之中將來也只會換來“后悔”二字!愛情不是甜言蜜語更不是花前月下而是雙方共有的責任。以現(xiàn)在的年齡來看我估計我們連最起碼的責任都做不到就更別提愛情了!

舒婷隨筆讀后感篇二十

孩子,你的愛情觀稍顯被動,只有她的主動付出,才能換來你全心全意的呵護陪伴。這樣子很容易錯失緣分啊。

學生戊(女生)——。

我愿意是泉源?!俺D晁蛠砬鍥龅奈拷濉斌w現(xiàn)出一種堅持和呵護的愛。雖然平淡,但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為他造一些清涼,是單純美好的付出。久旱大地上的一場甘霖,比擁有其他任何東西都要幸福。有的時候愛情是被需要,用微不足道的關懷讓堅貞根深蒂固。

孩子,你在愛情中特別追求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惟其如此,才能體現(xiàn)你的價值,你要謹記:太過善良的付出很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傷痛哦。

學生己(男生)——。

如果我是一棵橡樹,希望她是泉源,不必相互幫襯,更不必終日依偎,只需要常年輸送滋潤我靈魂的清泉。有風有雨,寒潮風雷,必由橡樹一人擋下。霧靄流嵐,雙方共享。愛不必如作者的觀點般轟轟烈烈,不必一直依偎,只愿常年,以那清涼的泉水,滋潤橡樹干涸的心與根枝,默默支持橡樹即可。當那橡樹枯竭將亡,只有泉源會拯救橡樹的生命。不若木棉,看似光艷有益,實則毫無幫助。

孩子,你對愛情的理解是建立在世俗的價值利益之上的,實用主義取代了愛情的浪漫主義,也消磨了愛情的相知相守,太功利了些吧。

學生庚(女生)——。

如果他是一棵橡樹,我愿意是縷縷日光,陪伴著他。我愿意不遠萬里,千里迢迢奔到他的身邊,給他帶來光的溫暖,為他鍍上光的金。我愿意,成為他生長過程中的一部分,為他長成高聳的巨樹奉獻自己。我愿意,在他冷的時候,送上一份溫柔的暖,包裹住他原木色的心。即使是多云、細雨,也阻擋不了我想擁抱他的足跡。久雨初晴,久別重逢,橡樹上的滴滴晶瑩,在日光的照耀下,不知是淚還是雨。

孩子,你的成熟與無私,讓你更樂于在愛情中扮演強者的角色,或許你將來的他會是一個在年齡或心智上不如你的人,任重而道遠。

學生辛(女生)——。

如果他是一棵橡樹,我愿意是日光。因為日光能夠給他帶去溫暖,送去光明。在失落時,用光溫暖他的心,驅趕他心中的陰霾。當他愉悅時,用五彩的光線襯著他的歡喜。我似乎離他很遠,在遙遠的天邊注視著他;我又似乎離他很近,化為柔和的光暈撫摸著他。他若離不開我,我亦離不開他。

孩子,你在愛情中表現(xiàn)出了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不太能確定自己的全情付出能否得到對方的信賴忠誠,愿你將來能夠更堅定一些。

學生壬(男生)——。

如果我是橡樹,希望她是春雨,因為提到春雨,就會想到可以滋潤萬物,萬物的生長離不開雨水,而詩中正好是要表現(xiàn)“互相敬意”與“終身相依”,春雨會一同陪伴著橡樹,給樹以一種更旺盛的生機。

孩子,你直接跳過了愛情的甜蜜階段,直奔婚姻的“平實忠誠”而去,雖然能給她很好的安全感,但是浪漫是女人的天性哦。

學生癸(女生)——。

我愿意做在你身邊的木棉,共歷風雨,不愿只因為你“高大”來攀附你,更不可能奉獻我所有的一切換你不過多看一眼,而是你有長處我有優(yōu)點,看似獨立實則相依,我們平等卻互相喜愛,一起走過生命最美好也最低頹的時候。最堅貞無非是,你最開心與最低谷時,我都在。沒有人理解時,我們相互理解;沒有人相信時,我們互相鼓勵。我不只因某一方面而愛你,而是你的一切。

孩子,你讀懂了舒婷的詩意,明白了愛情中雙方平等的重要性,這種平等是人格的獨立,情感的共鳴,愿你將來如愿以償!

木心曾經(jīng)說過:“愛情有三種境界。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于審美,中年歸向求和。老之將至,義無反顧?!贝_然,青春少年的愛情觀是懵懂的,出于對未知事物的新鮮好奇而蠢蠢欲動。盲目的沖動必然釀成惡果,而在他們成長的關鍵時期,就能有正確的引導,未嘗不是一樁好事。

信息爆炸的年代,愛情再也不是遮遮掩掩的話題了,與其諱莫如深,不如敞開心扉。是時候開誠布公地聊一聊這個話題,告訴“00后”們該如何去愛身邊的人,去愛這個復雜的世界!

作者|徐一丹。

公眾號:徐公桃李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91063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