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莫言文章讀后感600字左右 莫言讀后感1000字(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4 10:02:53
2023年莫言文章讀后感600字左右 莫言讀后感1000字(3篇)
時間:2023-03-14 10:02:53     小編:zdfb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莫言文章讀后感600字左右 莫言讀后感1000字篇一

《蛙》塑造了一個復雜矛盾的鄉(xiāng)村婦科醫(yī)生——姑姑。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她的人生變成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蓱z姑姑夾在中間忍受著冰火的煎熬。姑姑擁有著高貴的出身,精湛的醫(yī)術,人稱送子娘娘,挽救了無數婦嬰的性命,可她又殺死了多少未出世的嬰兒。姑姑一直崇尚著“生是黨的人,是黨的鬼”的信念,所以她為了政府發(fā)行的計劃生育的政策,可以冷酷無情。她為了控制人口,不惜上房揭瓦,大義滅親。我一直以為姑姑并沒有對那些未出世的孩子而感到愧疚過,但姑姑,最終卻嫁給了一個泥塑藝人,制造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娃娃。這些娃娃是來減輕自己感到罪惡的靈魂,可是姑姑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她追求著人生至善的理想,忘我地投入到服務革命或進步事業(yè)中去。

“蛙”與“娃”同音。莫言不僅僅是想通過《蛙》來反應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路程,更想表達的是對生命和繁殖的崇敬和膜拜。

生命是一個很空泛的概念,陽臺上灑滿的陽光,高大的樹木,碧綠色起風的下午,都會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每個人對生命的感知是不同的,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對生命充滿敬意,不管是否存在,是否年輕。生命總要被歲月所清洗,老去的生命,總渴望陽光的照射,所以在街上總能見到曬曬太陽的老人,也會有年輕的腳步從他們身旁很匆忙地走過,那如疾似火的腳步,似乎一刻也停不下來。有一天,當生命過去大半時,他們也會放慢腳步,站在陽光里,望著來來往往步履匆匆的年輕人,想起自己所走過的生命,莞爾一笑。生命總是這樣,周而復始,一代一代延續(xù)下去。從哪里來,又到那里去,那些匆匆的年輕人不明白,緩緩的老人也不知道。

莫言文章讀后感600字左右 莫言讀后感1000字篇二

10個小時,看完了這本書,留在心底的震撼去遲遲不能消退。

《蛙》,一部簡短而直面現實的小說。讀罷該書,就像走過了國人的心靈長廊,不由自主的重新探尋了人類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歷程。

該書的主人公是一位堅實捍衛(wèi)計劃生育政策的執(zhí)行者——我的“姑姑”。她不惜一切代價,費盡心機,目的就是不讓任何一個超生的孩子出生。她寧可血流成河,也堅決不會讓超生一個。在她強大的攻勢下,上千的孩子在她手上流掉。而這些,只是故事的一半而已。也許,我們會禁不住的厭惡計劃生育政策,對“姑姑”也會產生憎恨之感。但是,作者——莫言并沒有就此停筆,在小說的后半部分,“姑姑”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對“我”的超生卻只是睜只眼閉只眼。

讀完這部書,留下的不只是對心靈的震撼,還有是對現實的無奈。計劃生育始終是國人內心的傷痛,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像“姑姑”這樣的人物數不勝數,而現實往往比書中描寫的還要殘酷很多。

我們有活著的權力,但未必有有出生的權力,這就是人性要服從社會。但是無論什么情況下,人的生命始終是第一位的,任何借口都無法剝奪人生存的權力。

莫言文章讀后感600字左右 莫言讀后感1000字篇三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后成為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斗爭。結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后,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仿佛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后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后來聽大人們說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后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 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09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中國作家莫言的小說《蛙》由四封信一個劇本構成,講述了“我的姑姑”一位平凡的鄉(xiāng)村婦產科醫(yī)生六十年來落實計劃生育的故事,描繪了一幅新中國波瀾壯闊的生育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893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