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后,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記錄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方便日后回憶和參考。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首先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書中的主題和核心觀點。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案例,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一
上初二那年,鹿隱因得罪了班里一個很有勢力的男生,全班男生都欺負她,女生也對他唯恐避之不及。當(dāng)時的她,脆弱敏感的心靈在遭受了無數(shù)排擠之后轟然崩塌,她活得越發(fā)像個疲憊的影子,沉默地承受著一切,笨拙地傷害自己。
直到她看見了一個拿著酒瓶子的醉漢,行人避之如避瘟疫,而他視而不見,照樣好好走自己的路。她忽然明白,一直以來她的心魔都是自己。他沒有必要回應(yīng)他人的惡意?,F(xiàn)在,她如愿在最好的重點高中讀高三,有了可以一起逛街的好姐妹,一起打鬧的男同學(xué)。有一次,她在街上遇見了那個曾經(jīng)得罪過的男生,他朝她冷哼一聲,她卻坦然回望。
我們努力去改變自己,不是為了力挽狂瀾,讓那些討厭我們的人喜歡我們,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足夠好。
你看,時間最終會撫平你所有的`傷痕,它親吻著你的臉頰,柔聲告訴你:其實根本就不用害怕呀。
別低頭,皇冠會掉。對于那些令人反感的惡意,不屈服,不在意,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大俠,時間會幫你化解一切。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二
不知不覺中理性越來越蓋過感性了,最近每天閑暇的時光很多,但卻懶得思考,懶得感受。我們對死亡有了真正的認識應(yīng)該就是從親近的人一個個開始離開我們的時候開始,從死亡無所畏懼的時候應(yīng)該就是我們生活得最安逸自得的時候吧。
以前聽到誰家的誰誰怎么樣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很遠,去年過年那天突然聽到經(jīng)常來我家拜年的叔叔去世的消息,不知不覺鼻尖一酸,不由得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是同齡人啊,我突然就意識到了永遠和陪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每次離家上學(xué),爸爸或媽媽,甚至弟弟都會出動來送我到車站,同學(xué)們都調(diào)侃我說,多大人了,還要爸爸媽媽送,如果換作以前的話,我這么愛面子的人肯定就會勒令爸爸媽媽不要送我了,但開始懂得珍惜這些在一起的時光以后,我一點都不覺得有多丟人,我可以獨立,但不能獨立到讓爸爸媽媽覺得他們不能為我做些什么。我們一天天長大,對她們的依賴和崇拜一天天減少,這對他們太殘忍了。
坐在圖書館里不知不覺打完這些文字,不知不覺又難過起來,好像一直在辜負父母的期望呀。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三
嘗試著寫下大一以後再也沒有觸碰過的完整讀完書的感想。
由作者角度,將每個人的對人的刻薄和心酸表現(xiàn)的就像太陽之于太陽那樣。
母親在長子失去的數(shù)十年里,帶著巨大的惋惜悲痛甚至對救起孩子的一點點一點點憤怒活著,她想要看見那孩子的愧疚,以至于忽略了對他的刻薄,但大概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一次次挽留逝去之人漸漸的消失在回憶里的臉。在之后老去的那些年里,她對于父親那種挖苦似的,也是她無法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發(fā)泄。人老了,最無能為力的就是數(shù)著活著的日子,數(shù)著子女看望的日子。
和貫穿母親極為相似的是,兩個人似乎都在極為優(yōu)秀的長子逝去以后,失去了寄托的理想和美滿,一度沉重和痛。好像應(yīng)了那句話,父愛如山,呼之欲出的滿滿的壓抑,失去了理想的寄托以后,而對我的苛刻也似乎不那么難以理解。最深刻的是他對作者說的一句話,多打電話給母親,聽她絮絮叨叨又能怎么樣。
而我(作者),看著一切的不和諧,在雙親失去以后,一切苛刻尖酸的親人的舉止看上去明朗。身為曾經(jīng)被巨大的濃濃的親情包圍過的人會感到哀痛,對于沒有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后面隱藏的哀痛。雙親生前想要遠離的情緒和失去以后匆匆回憶起他們也曾心酸和美好,兩個巨大的矛盾。
只想說,趁著父母還在的時候,在他們匆匆從你身邊走過,哪怕偶爾忽略你的時候,步履不停地跟著他們。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四
剛剛開始看的時候,我會覺得這種類型的寫作很平淡,把生活中的一件事以及觀點看法一一敘述開來,曾經(jīng)讀《人間失格》,《我是貓》都有這樣的感受。
那是平凡的生活,普通人的感受,就像一個人一直用一種令人昏睡的語調(diào)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故事,而故事本身同樣平淡無奇??墒钱?dāng)你真正透過文字,看完整本書,卻又覺得回味悠長。那些作者書寫的普通人的感受,是那樣的真實。面對“威嚴(yán)絕對”的父親總感覺無話可說,相處的時候會感到心累和尷尬,卻又有那么些瞬間很心疼那個已經(jīng)年老逞強的父親。
哥哥的永遠是母親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十五年過去了,她也還總是回憶起那天一切的細節(jié),不斷深挖,想著哥哥每一個舉動的意義。我想可能沒有什么意義,不過是媽媽賦予了它,期望了它,就像把路旁的蝴蝶看作是哥哥的化身一樣。而“我”對于這一切感覺尷尬又不適,畢竟不是母親,最后“我”也真正成為了父母,慢慢的,”我”也開始變成了母親,那些自己明明曾經(jīng)很不希望成為的樣子,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再一次的循環(huán)上演,在失去之后才開始理解,可是就像作者所說的,總有些事情來不及,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親情散落在那些家庭瑣事,父母子女關(guān)系之中,閃著點點微光,卻又被那些壓迫的生活所埋沒,讓人很難看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五
人生,步履不停,我們都一直在前進,可是緊趕慢趕,總有那么幾件事來不及……這本書讀完,就好像只是經(jīng)歷了一天半而已,但其中的插敘豐富了整個故事,不由得讓我反思起來,到了三四十歲的年齡,我們就只能不知所措的面對父母的衰老,聽起來真的很讓人心痛。
龍應(yīng)臺先生在目送里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六
人生就是不斷的失去,時間終將帶我們找到諒解的出口。
良多帶著新婚的妻和子,回鄉(xiāng)看望父母,祭拜亡兄。每年只有在大哥忌日,一家人才會團聚一起,似在分享生活,實則小心翼翼維護著心中的悲傷與回憶。是枝裕和的書很有個人特色,對于生活小細節(jié)的描寫極具感染力,平淡祥和的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一樣,閑聊,散步,吃飯,洗澡。這本書的基調(diào)帶著點灰,日常的一舉一動,欲言又止,無不體現(xiàn)出家中存在的隔閡和無解的沖突,還是更喜歡他的《如父如子》。四星推薦。好像同名電影拍的很不錯,有時間可以看看。
書中的相聚是唯一一次人數(shù)較為齊全的聚會,后來幾年人數(shù)不齊,數(shù)年后父母也相繼離世。但在父母眼中,大哥去世后,再沒有完整的家了。書中每個人都帶著各自的灰,父親和母親將對于大哥去世的執(zhí)拗和憤怒發(fā)泄在間接導(dǎo)致他死亡的良雄上;良多壓抑著一直生活在大哥光環(huán)下的不滿?!叭松飞?,步履不停,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备改赶嗬^離世后,良多開始慢慢回憶起他們的好,曾經(jīng)的不可理喻漸漸淡化,但很多事情再也來不及。
1、蝴蝶被海風(fēng)吹著,與其說它在翩翩飛舞,不如說它是為了不被吹走而拼命拍打著翅膀。
2、震懾我的不是蝴蝶的誕生,而是蛹的死亡。我因為被一群死亡包圍而感到恐懼。
3、人生總會犯下不管付出什么代價都無法挽回的過錯。
4、人生,總有那么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后,我最真實的感受。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七
日本小說總有些淡淡的苦澀和緊張,尤其是描寫家庭的,總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個嚴(yán)厲不善溝通的父親,一個寬容的好心的母親。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访鑼懙恼沁@樣一家人團聚的一天日常。
說是日常,其實也不太日常。
這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親的疏離,還是主人公大哥的離世,都像是一只蝴蝶扇動的翅膀,給家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和大多數(shù)日本家庭一樣的是,書中的“大家長”父親有些執(zhí)拗,堅持著自己作為“家主”的尊嚴(yán)。即使想與兒女相聚,即使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會在某個意識到“啊,我居然有這樣羞恥的想法”的時候退縮。
而母親,失去了自己喜愛的大兒子之后,再也沒能從記憶里逃脫出來。雖然看上去依然是個善良的老婦人,但是總有些“刻薄”的言論和做法。
這兩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實,也因此和我們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對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這個家庭的次子。
這個內(nèi)向的、不自信的“還是個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許讓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長的環(huán)境。
少年時被父母和周圍人拿來和“哥哥”對比,活成了“哥哥”身后那個沒有名字的、不值得被關(guān)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這樣,在嫉妒著哥哥的同時,也因此不用背負家庭的責(zé)任,能夠自由地從事自己的事業(yè)?;蛟S,原本,他也能夠在開展自己的人生之后,與家庭和兄長達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當(dāng)好的年華,因為救人去世了。
父母親本來規(guī)劃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斷了。再也沒有人可以繼承父親的診所,再也沒有能夠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親只能落寞地關(guān)閉診所,看著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處。
母親引以為傲的大兒子,便成了心里永遠的痛苦。改嫁的兒媳,被救上來的少年,忌日飛來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讓痛苦減輕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來反復(fù)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里需要負擔(dān)責(zé)任的“接班人”。面對這個角色和“重擔(dān)”,他手足無措,慌不擇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態(tài)度,逃避母親的依靠,和父親難得一見的軟弱。
這樣的成長階段,發(fā)生在我自己的二十歲出頭,而發(fā)生在主人公的四十歲。
那一天,主人公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還是個?“沉浸于陰影”的少年。但是,在母親嘗試的依靠中,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與父親的爭論中,他體會到了試圖逃避的重擔(dān),并在幾年后父母親的去世中,成長了。
也成為了他一直“不喜歡”的“成年人”。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八
說到是枝裕和,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著人性細碎的溫暖,不聲不響,卻動人心脾。在《步履不?!分兴玫谝蝗朔Q的視角從對一個團聚日子的回憶里,將普通家庭的生活點滴以及主人公對親人滿溢的愧疚和自始至終充滿矛盾的情感全盤托出。
四十歲才剛找到結(jié)婚對象工作也十分不順的良多,因為一直活在死去的大哥的陰影下無法正視自己的人生。無法接受長子死亡事實的父母在很多年里都無知地給予了良多存在缺失和差別對待的愛。喪子之痛仿佛是一座看似風(fēng)平浪靜的大海中矗立著的昏昏欲墜的燈塔,閃爍著微弱的暖光,而一家人的后半生都伴隨著這種其實并不能指引他們靠岸的光,在大海里沉浮、迷失。
母親直白熱烈的喪子之痛,父親死板嚴(yán)肅的人生教條,姐姐自私且沒心沒肺的生活,以至于一年一度的家庭聚會以祭奠死去的哥哥為主題,都讓良多對回歸家庭產(chǎn)生了難以名狀的恐慌和逃避,自身的無能為力就像暴曬在陽光下漸漸聚焦的放大鏡,灼傷了自己也焚毀了周身的事物。他脆弱局促的生活,在恍惚間使我意識到,這世上本就沒有所謂的救命稻草,人人都是各自的浮萍。
自然有昏曉節(jié)氣,人有生老病死。好比天上繾綣的云、交互的日月之輝,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萬事萬物都在以肉眼不可預(yù)測的速度間瞬息萬變。我很厭惡人們自以為是的把時間分割成時、分、秒這樣的時間點,把冗長的一條生命線殘忍的劃分為三三兩兩的片段,這些片段對于時間本身來講盡是些無關(guān)痛癢的瞬間,但對于一個人而言卻能在不經(jīng)意間融合到其記憶中,而后鐫刻成永恒。
有些人總是將重要的感情麻痹,但真實的情感向來擲地?zé)o聲,是一針醫(yī)好遺忘的特效藥,書中結(jié)尾處主人公良多在去往為母親上墳的路上,看到黃紋蝴蝶時說的那一句話,道出了子女在面對雙親離世后的無盡的心酸和釋然。“想起母親,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吧”。
良多的回憶是細膩真實的,正是這些始終在腦海里錚錚作響的往事鑄成了良多的自責(zé)與懊悔。再也湊不齊人數(shù)的全家福,希望得到認可卻滿是失望的矛盾,父母雙親的猝然離世子欲孝順而親不待的悲劇,毫無喘息余地撲面而來的未知人生。
人們總是這樣,只有在經(jīng)歷大悲大痛后才能倏爾驚醒,在接受真正的別離時突然發(fā)現(xiàn),哭泣原來并不是此時唯一適用的表情。面對無法抗拒的命運之輪,有的人笑著,卻像是哭了。
普通家庭的生活模式在是枝裕和的筆下栩栩如生。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間的矛盾,像一張張交錯繁雜的網(wǎng),沾滿了往來的風(fēng)塵,包裹起來卻是一個完整的家。
家人之間由于各自生于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對于很多東西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作為家人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即使存在差異卻仍能在相互包容相互溫暖下,一路步履不停的相互扶持著走完各自寂寥又短暫的人生長路。
“那并不是快樂或悲傷這種易于理解的感情。也正因為它是如此難以理解,所以我覺得它說不定與人生這東西十分相近?!?/p>
那些由平淡乏味瑣碎的小事所組成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每個人都只能向前,無法后退,所以生老病死便成了人之常情,人們對于親近的人的改變大多冷漠,然而大多數(shù)人還是能在剎那間驚覺父母變老的事實。然后那些內(nèi)心深處的冰山開始坍塌,碎裂的冰塊在陽光下融化成涓涓細流。
親情是一種血脈的烙印,但最重要的是教會你如何去愛。親情,是一種承前啟后的傳承,從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即使先來的人要先走,后來的人也會緊隨其后。
我想,無論是對于父母,還是孩子,即使,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來不及,可我依然是格外笨拙卻全心全意的愛著你。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九
看完了《步履不停》,有一些感觸很深。雖然這本書的筆觸不是很深,詞句也并不是那么的優(yōu)美,甚至于還有點像是個人一種負面情緒的抒發(fā),但是我很有感觸,有些話如鯁在喉。
回顧生活中的`我們,有沒有還沒有對身邊的人說的話,想做的事。
如果有,一定要趁早,趁我們還活著時;
如果有,一定要趁著身體還健康,肩上的擔(dān)子還能擔(dān)當(dāng);
如果有,一定要趁著還有一顆年輕的心,還能有汩汩的血流動。
這些,都是作者想要教會我們的思想。
同時,也是我,作為一個病人,一個只能捧著書閱讀的人,給你們的忠告。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
或許沒有,等到體會隨風(fēng)而逝的生命脆弱時,才明白了什么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或許是的,我們在陪伴他們的時候漸漸的感覺到了自己的無力和對未來的期望。
看著黃色的花粉蝶飛入家中,母親想起了那個說是已逝之人的靈魂會化作蝴蝶與家人重聚,主角也漸漸意識到長兄的死亡不止給家庭帶來了悲痛,還有那道過不去的坎,母親會一次次的叫被救的孩子來家中做客,縱然那人會十分窘迫,會在一次次的來訪中不知所措,但母親會叫他來參加每年兄長的祭奠。在孩子離開后,她像一個小孩子一般,對我提出的建議‘希望人家不要再來了,這只是對每一個人的懲罰’,回答說:“只是過了十年唉,怎么可以讓他就這么忘了呢?如果他不在過來,那你兄長死去的痛苦,全要由我們自己一家去承擔(dān)了,我又該如何去度過剩下的歲月呢?”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活著,慢慢地父親離我們而去,母親獨自住在鄉(xiāng)下的老家,被救的小孩子也不再來了,我和姐姐忙于自己的工作,沒時間,沒時間回到家中。母親獨自承擔(dān)的哥哥死去的痛苦,她也隨著時間不斷的慢慢變老。后來啊,母親她也病了,我這時也成立一個比較有名的作家,在醫(yī)院里,他會像小孩子一樣和護士們開玩笑,也會向我吐槽著護士手法不好,她如同一個頑童一般,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自己,不再被過去所束縛,卻也不在對未來懷有期望,漸漸的,她停留在原地,而我卻步履不停,依舊向前。
每個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段路,我們只能往前走,沒有辦法后退,漸漸的走在我們前面的人,停下了,而我們自己卻只能不斷向前。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斷的向前走,無法駐足觀賞途中的風(fēng)景,無法回頭去不斷地緬懷過去,只能不斷向前看,走好自己腳下的路,做好自己面前的事情,不讓未來的自己去后悔。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一
沒多長時間就看完了這本書,還有電影也要去看的。知道是枝裕和是從邦妮那里了解的,看他的第一部電影是《無人知曉》,覺得情節(jié)很細膩,感情很豐富。最近微信讀書上架了《步履不?!肪挖s忙來看,也沒有失望。一家人啊,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覺得煩啊什么的,吵吵鬧鬧,然而一旦有人不在了,總是一種缺憾,在父母眼中,不管你多大,都是孩子,也只有在父母跟前你才能撒嬌,父母不在了,你再也沒有什么依靠了。之前看到一句話“父母在,兄弟姐妹還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了,你們只是親戚了”。
現(xiàn)在還在父母身邊撒嬌,和他們嬉戲,不敢想象以后父母不在了會是什么樣子。不過,生活總是要繼續(xù)的,步履不停,一直走向人生的終點。珍惜眼前人吧,相遇即是緣分。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二
作者整本書都是在描述著一段和妻子回家探望父母的經(jīng)歷,通過回憶短短的一天里發(fā)生的瑣碎的小事,表達了自己未能在父母在世時盡到一個孝子的責(zé)任而深深的歉疚之情。
人物形象通過大量對話被刻畫地細致入微。平實的語言、生活化的'場景更加襯托了真實細膩的感情,很有代入感。
作者對待每個人的態(tài)度和感情都不同,而且都在時刻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這篇小說給我的感覺就是很真實,仿佛自己就是這一家人中的一員。
可能我永遠無法理解失去心愛的長子是什么滋味,但我一定會像作者一樣經(jīng)歷失去父母的悲痛。一想到這里,雖然會很難過,但這就是人生老病死、世世代代的輪回,誰都難以逃脫。
我現(xiàn)在能做到的,就是感情上多關(guān)懷一下父母,多考慮他們的感受。孝順并不簡簡單單是物質(zhì)上給予,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guān)切。
面對父母感情上的不和,做子女的不應(yīng)該逃避,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去幫助他們維系,不能像書中表現(xiàn)得那樣麻木。
想必如果能做到這幾點,作者的歉疚可能會少很多。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三
看過上一本日本文學(xué)作品是巖井俊二的《情書》,也是有同名電影的作品。兩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簡短,但是舉輕若重。這種文風(fēng)我一度很喜歡,但是漸漸的我被這種細膩折磨,無限的聯(lián)想引起回憶的共鳴,說來都是痛苦不堪。直到學(xué)會接受。
跟這本書同時在看的還有蔡崇達的《皮囊》,看這些小而細膩的文字和故事,總是喚起微微的顫抖。就像春天的柳絮,柔軟而潔白,風(fēng)中輕舞,鉆進人們脆弱的地方。比如兩本書里都提到的父母。拋去關(guān)系,其實父母也只是泛泛之眾的個體罷了,像你一樣的個體,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成長成了父母的樣子,我們卻迫不及待地想要他們丟掉自己的身份,同時他們或許會希望我們成為他們希望成為的樣子。然后我們成長了,他們衰老了,你開始看到他們的脆弱還有對你的依賴,才發(fā)現(xiàn)啊,原來他們也會這樣,像孩子一樣,其實只是他們又變回了自己。一輩子去尋找自己的樣子,真的很艱難。所以不再怪那么多,我們都是因為做自己才如此不相容。
至于煩惱,我希望可以少一點。每個人都有煩惱,而我深知自己的煩惱常來自于對自己深深的否定里,只是還是無能為力。但還是努力走下去,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四
又到了一年之中不得不回家的日子?!拔摇迸c妻子,和她的兒子一起坐在列車上,商量著這次拒絕父母留宿的托詞。不是不想念,也有許久日子沒有看望他們了,只是一想到即將面對的是什么,帶著新婚妻子的我,內(nèi)心不免忐忑。然而,僅僅幾年之后,自己是無比后悔今天的所作所為。
“我”,已步入中年,卻剛與一位帶著男孩的女子結(jié)婚;甚至于回家那天,還未收到新工作的面試通知。這就是是枝裕和筆下的男主角,與同樣碌碌無為的我們在無數(shù)瞬間重合。不知是否可稱為近鄉(xiāng)情怯,我們和“我”一樣,在歸家時,內(nèi)心都隱藏了一些不確定,甚至于害怕面對自己的雙親。也許是期末成績,也許是曾多次向他們索要生活費,也有可能是憂于父母的嘮叨。
即使沒有書中的那些巧合,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這么多足以讓我們害怕的存在?!拔摇笔呛ε碌?,所以忐忑地度過了這一天。連臨走之際,也都未曾與他們好好告別。生活是殘酷的,你再想告別時,他卻告訴你,已經(jīng)來不及了。
父母在我們成長時,也迅速衰老著。從夾雜著銀絲,到兩鬢斑白。在這快速的衰老面前,我們也只能手足無措地面對著同樣手足無措的雙親?;蛟S過去內(nèi)心還隱藏著兒時的怨懟,可你也知道,在這么多年的幸福生活后,它們早已隨風(fēng)而去。在這各自余盡的日子里,我們所能做的是,珍惜以后每一次的相聚,做好每一次的告別。
不要愛的太遲,有些心意,不可等某個日子;不要愛的太遲,有些告別,不能留給下一次。步履不停,錯失太易,請,在余生放慢些腳步吧。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五
寫家庭,懷念父親,母親,回憶童年類似這樣的小說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夠脫穎而出卻不簡單。
看到前面的一百來頁,覺得就很奇怪,為什么要叫步履不停呢?我相信別人寫文章肯定不像我這樣隨便的吧!越到后面才是越來越明白,原來這就是母親所喜愛的一首歌里面的一句歌詞??!
當(dāng)一家人在一起的這一天,母親翻出了舊日的cd。從歌聲中所有人的記憶似乎回到父母親年輕的時候,母親去車站等待父親的過程中作為兒子的我第一次聽到看到母親陶醉的樣子,那是不一樣的母親,有著光芒,或許又是一種落寞……無限延長在兒子的心中。
優(yōu)秀的大兒子為救他人而死去,使父母親永遠不能忘懷,以至于對被兒子救起的人施以心靈的酷刑。
真的是困惑我??!
人總是在行走,步履不停,停下來的那一刻是什么時候呢?或許死后,我想死應(yīng)該分兩種:一種是精神上的,一種是身體上的。
記得有人說過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身體的死亡,第二人次是人們對她的遺忘的死亡,第三次是親人,朋友對她的遺忘的死亡。就先說這么多吧??!
天氣好好的早上,一切都是這么美好!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六
記得第一次看到“步履不?!边@個詞,是淘寶一家賣的很好的女裝店鋪,當(dāng)時想店主也太文藝了,難怪衣服也會賣的這么好。今天看到這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書名啊,抱著讀讀看的心理,翻開第一頁,結(jié)果第二第三,一口氣地讀了下來。
一篇紀(jì)念父母題材的小說,跟很多這類小說不同的是,作者除了寫父母的優(yōu)點,更多的是通過生活瑣碎小事寫父母的缺點,父親的霸道暴躁母親的挑剔虛偽,作者也不回避自己對父母的那種厭煩情緒,但字里行間又充滿溫情,也許這就是生活,生活從來都不是完美,人也是,我們不能接受別人身上的缺點,但也迷戀他們身上的種種優(yōu)點,愛與恨總是很莫名其妙地交織在一起。比如自己有時候打電話聽著母親嘮叨些沒用的小事,用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干涉別人的生活,總是不自覺的惱火。但一聽到母親說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又忍不住發(fā)自內(nèi)心地心疼,總是想去多賺點錢給母親一個好的安逸不會因為金錢而操心晚年生活。也許這就是肯在骨子里的一種叫親情的東西吧。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七
讀書以后,時常隔半年才回家兩周短暫見面。記得兩年前大學(xué)畢業(yè),第一次趕上在家過生日,媽媽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個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飯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裝乖起來。飯后,媽媽又要帶我去棋牌室,聽阿姨們夸我,她再謙虛說“哪里好”的樣子。我有時候很喜歡媽媽這樣簡單的小心思,也喜歡和媽媽走在一起,別人說“哎呀,你還有這么高的女兒”,媽媽笑得樣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見,很奇妙。在學(xué)校會盡量一周一次的頻率打電話,有時候看到群里消息沒必要不會主動回復(fù),就會收到私信問你在忙嗎?我的性格不太會寒暄,我或許也知道家人會惦念,但不知道怎么表達親切。我會看到父母的白發(fā),意識到他們老了,但是我還沒長大,懊悔又難過。我避免看到這些真實,所以我總是拒絕去深思,去聽他們說生活。
讀書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里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現(xiàn)實往往充斥著太多不安與煩瑣。可是因為我理直氣壯做個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這讓我偶爾有些歉疚,但還是沒有行動。
我知道我愛我的家人,也知道歲月步履不停,但總覺得自己不夠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堅毅坦承去聽歲月的叮嚀,一同抵御流淌的時光。我總希望大家自己好,這樣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還是要主動去愛,去分享。好像錯過了彼此的時光,都會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愿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話,就期望我快點跑起來啊。
但即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么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著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步履不停讀后感篇十八
看完,竟然淚水模糊了眼。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衰老,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而死亡,更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衰老和死亡都是不可逆轉(zhuǎn)的。
小說以緩緩的筆調(diào)敘述著主人公和父母在一起的兩天中的所思、所感、所想,看似作者對父母的不耐煩,卻字字句句體現(xiàn)了主人公的后悔和遺憾。
早逝的大哥是藏在母親心中無法釋懷的痛,這種痛,就連作為老二的小良也不能感同身受,因為他不是母親,他體會不到母親的痛。而這些痛也只能用“恨”來轉(zhuǎn)稼。我感覺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沒有人可以恨的話,就只能自己承受痛苦了。
所以讓那個用兒子生命換來生命的人,承受一天的不自在和不安,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母親為此失去了最愛的兒子。
其實小良是深愛自己的父母的`,文中幾次提到答應(yīng)陪父親去看一次足球,卻沒能如父所愿,沒有讓母親坐上兒子買的車,這成了父母去世后,主人公后悔不止的原因。
所以趁父母還在,好好陪陪父母,陪他們說說話,散散步,吃吃飯,看看電視,有一句話,不僅對于戀愛中的人適合,對于漸漸老去的父母更是適合,那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
不要光顧著自己的自由與舒適,不要嫌母親嘮叨,不要嫌父親越來越孩子氣,年老的父母更需要的是孩子的愛和關(guān)心!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06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