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粗細排序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08:01:03
按粗細排序教案(通用18篇)
時間:2023-12-02 08:01:03     小編:HT書生

教案是教師為組織教學活動而制定的教學計劃。教案應當與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匹配,具備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在編寫自己的教案時,可以參考這些范例的結(jié)構(gòu)和思路,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1.幼兒了解物品上下疊放的空間位置關系,并用序數(shù)表示疊放的順序。

2.幼兒觀察每條小花被上下疊放的空間位置,并用數(shù)字進行連線。

活動重點幼兒了解物品上下疊放的空間位置關系,并用序數(shù)表示疊放的順序。

活動難點幼兒觀察每條小花被上下疊放的空間位置,并用數(shù)字進行連線。

二、操作游戲,初步感知上下疊置的空間位置關系。

(1)過關大考驗這是老師堆得一個積木高塔,大家要接受我的過關大考驗才能玩游戲。

第一關:誰能上來邊指邊說出每一層積木分別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

第二關:這一層的積木上面一塊和下面一塊積木分別是什么顏色和形狀的?

第三關:請仔細觀察這個積木高塔,記住每塊積木的疊放順序。

(2)交代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

幼兒兩人一組要按照這個積木高塔的樣子合作堆出一個相同的積木高塔,堆得時候要記住每塊積木疊放的順序,哪一組最先堆完,哪組就獲得勝利。

三、幼兒兩人一組操作,教師巡視。

四、幼兒展示操作結(jié)果。

五、觀看多媒體,完成幼兒練習。

每條小花被分別排在第幾?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二

學習解答口報應用題,初步感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能邊聽應用題邊擺算式,認識加號、等號。

貼絨數(shù)字1、2、3、4、5、加號、等號若干。

教具若干。

1、集體活動。

2、學習解答口報應用題。

a:“草地上有2只公雞,又來了1只公雞,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公雞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你小朋友用一道算式表示。(幼兒說教師記)“這道算式表示剛才的一件什么事情?(2表示草地上有兩只公雞,1表示1只公雞,加號表示又來了,等于3表示草地上一共有3只公雞。)加號是什么樣的?(一橫一豎)等號是什么樣的?(兩條一樣長的橫線),集體把2+1=3的算式讀兩遍。

b:“動物園里有1頭大象,又運來了2頭大象,動物園里一共有幾頭大象呢?你是用一道什么算式算出來的?”“這道算式表示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們再來說一說?!?/p>

幼兒學習用算式記錄口報應用題。

a:“河里有1條魚,又游來3條魚,河里一共有幾條魚?”

b:“飛機場有2架飛機,又飛來了3架飛機,飛機場一共有幾架飛機呢?”

“誰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告訴大家?”(幼兒發(fā)言)。

3、幼兒作業(yè)教后感:這節(jié)課是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小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有的小朋友會把加法說成減法,容易搞錯了。在操作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還是能做對了。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三

1、能對5個以內(nèi)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系。

2、區(qū)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4、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一、預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線上游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二、集體活動。

(一)教師示范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并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最大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總結(jié):從這邊往那邊看是從粗到細排序,從那邊看過來是從細到粗排序。(教師用手勢來指出方向)。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

三、結(jié)束活動。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并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p>

3、師幼道別。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四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傳遞性和雙重性。

3、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一、開始部分。

老師這里有一些你們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圖片,7張)。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你們看看那一本書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們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誰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誰是最薄的?……。

下一個應該是誰呢?……。

依此類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能夠找到一個既快又準確的方法。

他們又要出來玩了,這次他們是老大現(xiàn)出來的(讓幼兒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選出最厚的方法按從厚道薄的順序排列)。

2、粗細的排序。

引導幼兒用前邊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細的方法進行排序.

這時,他們想換換位置,把這些樹樁從粗到細排,哪有怎樣排?

請幾個幼兒用相同的方法上來親自操縱,進行排序。

他們玩得很開心,你們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們要排隊才行。

將全班幼兒按人數(shù)分成六組,進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排序。

排好隊,和幼兒一齊開火車出去。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五

1、觀察感知生活中的數(shù)字,初步了解各種數(shù)字的不同含義。

2、進一步激發(fā)對身邊事物、現(xiàn)象的興趣及探索欲望。

3、在探索交流的基礎上,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數(shù)字。

收集生活中各種有數(shù)字的物品:測量類(塑料尺、皮尺、溫度計),食品盒,生活用品盒。

一、利用身邊的特殊數(shù)字,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出示多媒體(火警、急救、報警)。逐一出示119、120、110這三組特殊的數(shù)字。

二、啟發(fā)幼兒尋找自身數(shù)字。

1、提問:你自己身上有數(shù)字嗎?它們躲在哪兒呢?這些數(shù)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1)了解鞋子上數(shù)字的含義。

(2)了解衣服上數(shù)字的含義。

(3)驗證“數(shù)字越大,鞋子、衣服越大?的觀點。

三、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字,探討交流各種數(shù)字的不同含義。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你在什么東西上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字,它表示什么意思?趕快告訴旁邊的朋友。

(2)誰愿意大膽地到前面來,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四、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數(shù)字。

1、提問:“你覺得還可在什么地方貼上數(shù)字標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呢?

2、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設想。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六

1.能對5個以內(nèi)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系。

2.區(qū)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一、預備活動。

1.走蒙氏線。

2.線上游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二、集體活動。

(一)教師示范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并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最大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總結(jié):從這邊往那邊看是從粗到細排序,從那邊看過來是從細到粗排序。(教師用手勢來指出方向)。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

三、結(jié)束活動。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并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p>

3.師幼道別。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七

1、觀察點子圖,列出相應算式。

2、能用準確的語言講述算式含意。

3、復習8的組成及8的加減。

4、能學習新內(nèi)容并參加多組活動。

1、課件-點子圖兩張,算式卡片。

2、學具六組操作材料。

1、復習8的組成----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

2、復習8的加減----游戲:開火車。

1、觀察點子圖:

圖上有幾個點子,合起來是多少?

2、用算式記錄并講述。

(1)誰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圖上的意思?

(2)這道算式是怎樣表示圖上意思的?”(例:3+5=8)。

(3)讀算式一遍。

3、觀察點子圖:

(1)圖上有幾個點子,表示什么意思?

(2)用算式記錄并講述。(方法同上)。

1、算式卡片接龍。(請一位幼兒說說這組要求。)。

2、看圖編應用題列算式。

3、涂色記錄。

4、分隔點圖記錄。

5、看點圖列算式。

(1)看看紙上的點子表示什么意思,用算式記錄,再說說算式表示圖上的什么意思,最后把算式讀一遍。

(2)今天的新活動每位小朋友都要爭取完成,再看看誰完成的活動最多。

讓幼兒繼續(xù)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中的相同數(shù)量關系。

1、請個別幼兒講述看圖編應用題列算式及看點圖列算式活動。

2、編應用題:8-4=4還可以表示其他的什么事情?

3、了解幼兒完成新活動和活動數(shù)量的情況。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八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傳遞性和雙重性。

3、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7張厚薄不同的圖書圖片;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干圖片。

一、開始部分:

老師這里有一些你們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圖片,7張)。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你們看看那一本書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們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誰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誰是最薄的?……。

下一個應該是誰呢?……。

依此類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能夠找到一個既快又準確的方法。

他們又要出來玩了,這次他們是老大現(xiàn)出來的(讓幼兒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選出最厚的方法按從厚道薄的順序排列)。

2、粗細的排序:

引導幼兒用前邊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細的方法進行排序。

這時,他們想換換位置,把這些樹樁從粗到細排,哪有怎樣排?

請幾個幼兒用相同的方法上來親自操縱,進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們玩得很開心,你們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們要排隊才行。

將全班幼兒按人數(shù)分成六組,進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排序。

結(jié)束部分:

排好隊,和幼兒一齊開火車出去。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shù)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shù)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shù)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九

了解測量的概念、條件和方法,形成比較的概念。

大班上學期數(shù)學教案《測量我們的身高》。

塑料繩、卡紙、紙繩、皮尺等。

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長大了一歲了,今年我還發(fā)現(xiàn)小朋友都長高了。

3、幼兒猜想及記錄:請幼兒以玩游戲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貼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選擇的工具。

4、驗證: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進行測量,并把測量結(jié)果貼到記錄紙上進行比較。

5、活動延伸:我們想比較某件事物的長短光靠目測是不準確的,要用比較的方法才能準確的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一樣。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傳遞性和雙重性。

7張厚薄不同的圖書圖片;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干圖片。

一、開始部分。

老師這里有一些你們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1、厚薄的排序。

(出示厚薄不同的圖片,7張)。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可是他們沒有名字,很傷心,我們來幫他們把名字起了好嗎?

你們看看那一本書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們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誰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誰是最薄的?……。

下一個應該是誰呢?……。

依此類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能夠找到一個既快又準確的方法。

他們又要出來玩了,這次他們是老大現(xiàn)出來的(讓幼兒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選出最厚的方法按從厚道薄的順序排列)。

2、粗細的排序。

引導幼兒用前邊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細的方法進行排序.

這時,他們想換換位置,把這些樹樁從粗到細排,哪有怎樣排?

請幾個幼兒用相同的方法上來親自操縱,進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們玩得很開心,你們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們要排隊才行。

將全班幼兒按人數(shù)分成六組,進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排序。

結(jié)束部分。

排好隊,和幼兒一起開火車出去。

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達到教學活動的目標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一

1、觀察并發(fā)現(xiàn)飲料排列的規(guī)律,能按規(guī)律填補空缺。

2、能仔細進行觀察,并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不同顏色的三種飲料卡片若干,幼兒用書第22~23頁活動過程:

一、不同的飲料教師出示不同顏色的三種飲料卡片,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它們的形狀、顏色不一樣。

二、貼貼樂。

1、教師將第一種飲料卡片貼在長條紙上,按顏色不同貼成一個紅色的、兩個綠色的、三個藍色的規(guī)律(飲料卡片不少于兩組規(guī)律)。請幼兒觀察并說出是怎么排的。

2、請個別幼兒按規(guī)律再貼一組飲料卡片,集體檢查是否正確。

3、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取走三張卡片(必須保證有一組規(guī)律是完整的),再觀察少的卡片應該是什么顏色,并將其貼上。

4、教師用另外兩種飲料卡片貼成三三規(guī)律,幼兒觀察并說出規(guī)律。

5、教師抽取走四張飲料卡片,幼兒觀察并填補卡片。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上飲料卡片的排列規(guī)律。

2、請幼兒思考空缺的地方應該是什么飲料,從貼紙上取下該飲料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3、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幼兒用書,相互檢查貼的對不對。

4、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嘗試自己排列出一定的規(guī)律,引導幼兒相互觀察、發(fā)現(xiàn)同伴的規(guī)律,提高整體感知規(guī)律的能力。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二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按厚薄,高矮,粗細排序》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傳遞性和雙重性。

3、培養(yǎng)幼兒愛動腦愛學習的良好習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7張厚薄不同的圖書圖片;7張高矮相同、粗細不同的樹干圖片。

一、開始部分:

老師這里有一些你們的好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出示厚薄不同的圖片,7張)。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你們看看那一本書是最薄的?它就叫老小。

我們把老小送回家,剩下的誰是最薄的'?那它就是老六。

再看看剩下的誰是最薄的?……。

下一個應該是誰呢?……。

依此類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幼兒能夠找到一個既快又準確的方法。

他們又要出來玩了,這次他們是老大現(xiàn)出來的(讓幼兒自行操作,用每次都選出最厚的方法按從厚道薄的順序排列)。

引導幼兒用前邊的方法,依次找到最細的方法進行排序。

這時,他們想換換位置,把這些樹樁從粗到細排,哪有怎樣排?

請幾個幼兒用相同的方法上來親自操縱,進行排序。

高矮排序:

他們玩得很開心,你們想不想也出去玩?但我們要排隊才行。

將全班幼兒按人數(shù)分成六組,進行從高到矮,從矮到高排序。

結(jié)束部分:

排好隊,和幼兒一齊開火車出去。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shù)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shù)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shù)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三

1、學習按大小順序?qū)?以內(nèi)的物體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2、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排序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3、體驗數(shù)學排序活動的樂趣。

1、趣味練習-排序

2、教具:蘋果樹一棵、3個大小不一樣的蘋果圖片2套、2張有小紅旗標志的操作卡

3、每個幼兒一套操作材料;草莓、香蕉、桔子、西瓜、菠蘿、梨子、石榴大中小各一套,分別放入7個盒子中。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蘋果樹,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瞧,果園里蘋果樹上的蘋果成熟了,哪個小朋友想來摘蘋果呢?

2、分別請2位幼兒上來摘蘋果,引導幼兒比較蘋果的大小。

提問:這2個蘋果有什么不一樣呢?哪一個小?哪一個大?(小的、大的)

3、教師再摘一個,引導幼兒比較說出的。

教師:老師也來摘一個蘋果,小朋友看看我摘的這個蘋果和他們比一比是怎么樣的?

(的)

4、師幼共同小結(jié):3個蘋果大小都不一樣,他們一個小的,一個大的,還有一個是的。

二、學習將3個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1、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小的--大的--的。

教師:這些蘋果想學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的游戲呢,他們想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請把最小的蘋果當排頭,站在第一個,其它的蘋果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沿著這個小紅旗所指

的方向排在這個蘋果的后面,應該先排誰呢?

(請1--2位幼兒上來排)

2、幼兒和教師一起說排序的規(guī)則:小的--大的--的。

3、請幼兒按教師的要求將蘋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練習排序,邊排邊說:

小的--大的--的。

三、幼兒探索從大到小的順序?qū)⑻O果進行排序。

1、繼續(xù)出示3個大小不一的蘋果,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你們瞧,這里又摘了幾個蘋果呢?他們也有什么不一樣嗎?(大的、小的、最小的)

請小朋友繼續(xù)在操作卡上試一試,排一排呢!

3、幼兒操作活動,探索從大到小的排序方法,教師指導幼兒邊排邊說:大的--小的--最小的。

4、請1--2名幼兒上來邊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

四、師幼共同小結(jié):

今天,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啊,學會了給3個蘋果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進行排序。

還會一邊排一邊說:小的--大的--的;大的--小的--最小的。

五、游戲:送水果。

1、介紹送水果的游戲規(guī)則:

教師:送水果前先請小朋友選好自己要送的水果,然后和拿相同水果的兩個好朋友一起

比一比3個水的大小,最后再按照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排排隊,

開著小火車送到我們班,好嗎?

2、幼兒自由找水果,相互比較并協(xié)商按一定順序排隊送水果,結(jié)束活動。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四

1、在活動中能找出規(guī)律進行排序。

2、能按大小、顏色等交替重復的規(guī)律玩排序游戲。

3、對數(shù)學活動感興趣。

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具準備:“吹泡泡”;橡皮泥若干;油畫棒。

按規(guī)律排序(蒙氏)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大家一起來拍手。幼兒一次拍手。男的拍1下。女的拍2下,依次拍下去。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剛才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拍手的嘛?(按規(guī)律排序的方法拍手的)

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小櫻子和小柚子給我們送來了他們自己吹的泡泡(教師出示教具“吹泡泡”)。

師:“小櫻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飛到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們一起來給他們的泡泡排排隊吧?!?/p>

師:你會用什么方法來排隊呢?怎么排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說一說。

小結(jié):我們可以按規(guī)律排序的方法來排隊,如:abbabb。。?;虼笮⌒〈笮⌒ ?。。。。。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手來排一排呢?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很多不同的材料。

師:第一組與第二組:用花片的顏色進行按有規(guī)律排序。

第三組與第四組:用橡皮泥搓珠糖按大小有規(guī)律排序。

第五組與第六組:用油畫棒畫珠糖,選著兩種顏色進行有規(guī)律排序。

第七組:根據(jù)卡片圓圈寶寶進行按規(guī)律排序。

師:組織幼兒收拾物品。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五

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qū)別粗細。

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引發(fā)幼兒學習粗細的興趣。

分辨物體的粗細。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shù)量是全班幼兒數(shù)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1)認識粗細: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2.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fā)細等。(二)比較粗細: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jié)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jié)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三)游戲:找朋友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歌曲邊自由結(jié)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細的本意是小,相對于大。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六

1.能對5個以內(nèi)實物按粗細排序,初步感知物體間的序列關系。

2.區(qū)別物體的粗細,學習比較粗細的方法。

3.能克服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具備認識粗細的相關知識。

2.材料準備:彩色圓柱體若干。

1.走蒙氏線。

2.線上游戲:抱大樹。

請7名幼兒到臺前,教師說:“三顆小樹抱在一起”,這時三個幼兒一組迅速抱在一起組成“兩株大樹”,剩下的一名幼兒用手去抱抱這兩株大樹,告訴大家哪株樹粗,哪株樹細。

(一)教師示范演示:

1.比較實物,初步感知粗細。

教師出示兩個粗細不一樣的圓柱體,問:“哪個圓柱體粗,哪個圓柱體細?”

引導幼兒親身感知兩個圓柱體的粗細并進行比較。

2.教師出示五個紅色圓柱體,進行粗細排序。

把五個圓柱體凌亂地擺放在黑板上,請幼兒通過目測找出最大的,依次從剩下的四個中找出最大的,直到最后一個,老師按照粗細順序擺放。

總結(jié):從這邊往那邊看是從粗到細排序,從那邊看過來是從細到粗排序。(教師用手勢來指出方向)

(二)幼兒操作:

給每個幼兒出示5個紅色圓柱體,讓幼兒自由選擇按從粗到細排序擺放或者從細到粗順序擺放,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

1.收拾學具。

2.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粗細,同時通過排除法依次找出最粗或最細的圓柱體,并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擺放或從細到粗的順序擺放。也請小朋友今天回家后,讓我們的爸爸媽媽來操作,看看他們會不會按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來進行擺放。”

3.師幼道別。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七

1、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別長短、寬窄、厚薄,并能用詞表達。

2、讓幼兒學習按照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3、鼓勵幼兒完成多種活動內(nèi)容,并大膽講述操作過程和操作結(jié)果。

引導幼兒學習按照物體長短、寬窄、厚薄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引導幼兒不受物體顏色、形狀、材料的干擾,進行長短、寬窄、厚薄差異的排序,并在選擇的過程中強化幼兒對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的體驗。

1、活動室布置:擺放一些寬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圍巾、毛巾、皮帶、桌子、凳子、積木、書、毛衣、襯衫等。

2、教具:寬窄的紙條若干(同顏色、同長度;同顏色、不同長度);按長短、寬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異排序好的材料紙各一張(如圖1-圖7);錄音機、磁帶。

3、學具:每人一個信封,信封內(nèi)有兩張形狀相同、厚薄不同的紙片;每人兩張寬窄、顏色各不同的紙條:黃色的寬,綠色的窄;墊板若干;寬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組:寬窄排序材料(同顏色、同長度、寬窄不同);數(shù)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質(zhì)料、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顏色、同寬窄、不同長度)。

第二組:寬窄排序材料(不同顏色、同長度、不同寬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厚薄);長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長度)。

第三組:寬窄排序材料(顏色、長度、寬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顏色、質(zhì)料、厚薄均不同);長短排序材料(顏色、質(zhì)料、長短均不同)。

1、游戲:說相反。

2、區(qū)別寬窄:老師啟發(fā)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qū)別寬窄。

3、找一找屏幕中或教室里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

4、幼兒練習按寬窄排序。(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重疊比較的方法區(qū)分紙條的寬窄。)幼兒操作,老師檢查。(幼兒邊操作邊講述:從怎樣排到怎樣。)

5、教師在幼兒摸索按寬窄排序的基礎上概括按寬窄排序的方法。(再讓幼兒在屏幕上操作不同的排序方法,體驗序列中物體的相對性和可變性)

1、摸一摸信封里哪一塊片片厚,哪一塊片片薄。

2、玩踩墊游戲。(體驗哪塊墊厚,哪塊墊薄)

3、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厚,哪些東西寶。

按不同難度分成三個小組。(要求邊操作邊講述)(爭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種活動)

1、 在實物投影儀中出示幼兒的操作結(jié)果,幼兒集體檢查。

2、小結(jié)。

彩布排序。

音樂起,小朋友離開活動室。

按粗細排序教案篇十八

引發(fā)幼兒學習粗細的興趣。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分辨物體的粗細

游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shù)量是全班幼兒數(shù)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一)認識粗細: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干,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2 .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發(fā)細等。

(二)比較粗細: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jié)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后說出它們的結(jié)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 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戲:找朋友 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 ”歌曲邊自由結(jié)伴。唱完后,兩人比較粗細,游戲可反復進行。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游戲的時間比較短.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5017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