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我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總結應該從整體上把握,結構合理,邏輯清晰。參加一些總結交流和分享的活動,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來提升自己的總結能力。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一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注釋:
1、泊:停船靠岸。
2、煙渚:煙渚,指煙霧迷漫的小沙洲。渚,江中的小沙洲。
3、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4、曠:空闊遠大。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
日落黃昏時旅人又增加了新愁。
原野空曠,遠處的天空好像比近處的樹還低,
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與人更親近。
賞析:
詩人羈旅在外,黃昏泊船,驀然而生思鄉(xiāng)之愁。這首詩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親切生動,別具一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二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
2、移舟:漂浮的小船。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6、曠:空闊遠大。
7、近:親近。
8、客愁: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
9,客:指作者自己。
【譯文】。
【鑒賞】。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并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該詩作于730年(開元十八年)漫游吳越之時。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又驀然而生。
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敖逶陆恕保@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三
“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無奈;“煙渚”是水汽朦朧的實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征;“客愁”既有遠行在外的羈旅之愁,更有懷才不遇沒有歸屬的悲涼;一個“新”字,道盡了漂泊無依的感喟;日薄西山,這不正是詩人自感華年不再、人生無望的寫照嗎?“野曠”實際是詩人用天地的廣闊和自己的孤獨形成對照,更加突出了飄零孤寂的意味;“天低樹”、“月近人”寫出了夜宿江舟的獨特感受,給人如臨其境之感。
“清淡”是孟詩的景,“悠遠”是孟詩的意。“自然才是最好的歸宿”,這也符合詩人一貫的隱居思想,值得我們仔細去體會、去感悟。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四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宿建德江》是長春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作品。詩的起句以愁為線索,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接著以生動的江邊日暮風景圖為依托,憑添了許多山水意象。
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的自學能力,我們知道,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等自學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處于緩步提升狀態(tài),所以學習理解這首古詩并不難。
1、借助工具書自學探究,理解生字詞的意思,理解詩人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思想感情。
2、想象感悟,熟讀成誦,借助多媒體情境,進行練筆創(chuàng)作。
這兩個目標都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朗讀導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文本解讀;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作練筆。
首先說一下朗讀導入,上課開始的時候是我的一段朗讀,為什么沒有用配樂朗讀呢?主要是我想讓學生更多機會親近文本,在更樸素的語言氛圍中走進文本,感知文本。
接著說一下文本解讀環(huán)節(jié)。這里一共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自讀古詩,借助工具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學理解古詩中的生字、難理解的詞語。這里用到一張幻燈片,是自學提示:閱讀課本74頁,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這樣做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次檢驗,一次鍛煉。
第二步是質疑問難。首先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接著針對自學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質疑問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一起交流解決。
第三步是想象畫面,這里很重要,我們知道,古詩的意境存于“言”外,對學生來說,靠生動活潑的想象才能將語言符號化為如在眼前、如臨其境的畫面。這方面,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以,這里,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當時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給學生提出一個發(fā)散性的問題:那是怎樣的環(huán)境?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悠悠的江水?還是倦鳥歸巢?是岸邊孤零零的巨石,還是垂柳依依?當然,這些都要由學生來想象表述。這里的想象,也是對后邊的創(chuàng)作練筆的一個有效鋪墊。
文本解讀的第四步是體悟情感。因為有之前理解的基礎,所以學生很容易抓住“愁”這個主線,這時拋出另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從哪個字或哪些字你感受到了詩人的愁。這里我做了一些預設,“宿”而未眠,這是從時間跨度上看出來的,從“日暮——月近人”,天色已經很晚了,詩人仍然輾轉反側,這是本詩含蓄的愁;“泊”而難停,這里通過幻燈片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來完成,感悟詩人漂泊無依、有志難酬的情感;“曠”而猶寂,原野空曠,更顯寂寞,一份孤獨的愁;“近”卻難得,只有月亮很近,可是水中月,也只能是幻像罷了。這個過程學生也可能品味其他字詞,有其他的“意會”,教師還要順勢引導,讓學生一邊品味,一邊讀出詩人的愁,進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信息技術助力讀寫結合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是我們組的研修主題,也是我個人平時非常有傾向性的一個課題。我認為習作指導不能分崩離析地游離于課文之外,課本就是最好的范例,必須要找到讀寫結合點,讓學生常練常寫。這節(jié)課我就根據這首詩畫面感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擴寫古詩。這個環(huán)節(jié)靠一段視頻輔助,在播放視頻之前,提出這樣一個要求:認真看,豐富想象,哪些畫面與古詩內容相符,哪些情景觸動了你。接著播放視頻,這樣做以視頻為媒介,幫助學生豐富古詩印象,從而突破難點,為這首小詩涂上色彩,使其更加立體可感。音樂的設置,是發(fā)揮其渲染作用,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悟作者的愁緒。播放之后,提供一個寫法小貼士,給學生一些練筆建議,學生開始擴寫古詩。因為有之前的想象理解做基礎,有視頻幫助拓寬視野,有寫法的引導,所以學生擴寫這首詩應該是水到渠成。
信息技術助力讀寫結合,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聲像語境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那么回顧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一共用了5張幻燈片,完全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絕不畫蛇添足,從而實現信息技術促讀寫、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說課設計,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W詈笠痪湓捤徒o大家“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备兄x國培,感謝信息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謝謝大家!
4篇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五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耙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盎驶嗜d,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叭朔A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六
孟浩然的這首短詩很清新,寫作也很有特點。詩的第一句格為平平仄平仄,是變格,常格為平平平仄仄,說是變格,其實古今的詩人在寫作時更多的是使用這個變格,原因是平仄位置的互換使得整句更加舒緩,適合表達一種恬淡、從容的心境,這個變格到七言裏就變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頻率也高過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言詩有詩眼之說,是一句甚至是一首詩的緊要處,以這首詩來說,詩眼是泊、新、低、近。其中的新、低、近很見煉字之功,既清新,又不突兀,於平淡中見新奇,可與“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對觀,就知道孟夫子用字的工穩(wěn)了。
孟浩然的詩的特點是淡,有人說是沖淡。聞一多先生說:淡得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芍^解人之語。我認為,孟詩的淡處,正是其詩意濃處。別人寫詩恨不能把盡可能多的意象、寄託、含義寫到一句詩裏,孟夫子卻反其道而行之,恨不能把一句詩的意思用兩句、三句來寫,這一點很像時下的摻水的肥皂劇,但效果卻大不相同。就以這首詩為例,若論詩寫了什麼內容,不外乎這樣一幅圖景:月光下江面上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遊子,天邊有幾棵樹。這樣的內容換做李白這樣的大手筆,肯定是大筆勾勒線條,一兩句寫出來的是一幅大寫意。在孟夫子筆下卻變成了工筆畫,筆筆細膩,纖毫畢見。
喧囂的塵世中的人應該沉下心來多讀讀這樣的詩,它可以照出自己的心靈。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10篇《孟浩然唐詩《宿建德江》優(yōu)秀教案》,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七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宿建德江》是長春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是唐朝詩人孟浩然的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作品。詩的起句以愁為線索,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接著以生動的江邊日暮風景圖為依托,憑添了許多山水意象。
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的自學能力,我們知道,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等自學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處于緩步提升狀態(tài),所以學習理解這首古詩并不難。
1、借助工具書自學探究,理解生字詞的意思,理解詩人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思想感情。
2、想象感悟,熟讀成誦,借助多媒體情境,進行練筆創(chuàng)作。
這兩個目標都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朗讀導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文本解讀;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作練筆。
首先說一下朗讀導入,上課開始的時候是我的一段朗讀,為什么沒有用配樂朗讀呢?主要是我想讓學生更多機會親近文本,在更樸素的語言氛圍中走進文本,感知文本。
接著說一下文本解讀環(huán)節(jié)。這里一共分四步走,第一步是自讀古詩,借助工具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學理解古詩中的生字、難理解的詞語。這里用到一張幻燈片,是自學提示:閱讀課本74頁,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這樣做是對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次檢驗,一次鍛煉。
第二步是質疑問難。首先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接著針對自學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進行質疑問難,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一起交流解決。
第三步是想象畫面,這里很重要,我們知道,古詩的意境存于“言”外,對學生來說,靠生動活潑的想象才能將語言符號化為如在眼前、如臨其境的畫面。這方面,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所以,這里,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想象當時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給學生提出一個發(fā)散性的問題:那是怎樣的環(huán)境?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悠悠的江水?還是倦鳥歸巢?是岸邊孤零零的巨石,還是垂柳依依?當然,這些都要由學生來想象表述。這里的想象,也是對后邊的創(chuàng)作練筆的一個有效鋪墊。
文本解讀的第四步是體悟情感。因為有之前理解的基礎,所以學生很容易抓住“愁”這個主線,這時拋出另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從哪個字或哪些字你感受到了詩人的愁。這里我做了一些預設,“宿”而未眠,這是從時間跨度上看出來的,從“日暮——月近人”,天色已經很晚了,詩人仍然輾轉反側,這是本詩含蓄的愁;“泊”而難停,這里通過幻燈片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來完成,感悟詩人漂泊無依、有志難酬的情感;“曠”而猶寂,原野空曠,更顯寂寞,一份孤獨的愁;“近”卻難得,只有月亮很近,可是水中月,也只能是幻像罷了。這個過程學生也可能品味其他字詞,有其他的“意會”,教師還要順勢引導,讓學生一邊品味,一邊讀出詩人的愁,進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信息技術助力讀寫結合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是我們組的研修主題,也是我個人平時非常有傾向性的一個課題。我認為習作指導不能分崩離析地游離于課文之外,課本就是最好的范例,必須要找到讀寫結合點,讓學生常練常寫。這節(jié)課我就根據這首詩畫面感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擴寫古詩。這個環(huán)節(jié)靠一段視頻輔助,在播放視頻之前,提出這樣一個要求:認真看,豐富想象,哪些畫面與古詩內容相符,哪些情景觸動了你。接著播放視頻,這樣做以視頻為媒介,幫助學生豐富古詩印象,從而突破難點,為這首小詩涂上色彩,使其更加立體可感。音樂的設置,是發(fā)揮其渲染作用,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悟作者的愁緒。播放之后,提供一個寫法小貼士,給學生一些練筆建議,學生開始擴寫古詩。因為有之前的想象理解做基礎,有視頻幫助拓寬視野,有寫法的引導,所以學生擴寫這首詩應該是水到渠成。
信息技術助力讀寫結合,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聲像語境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那么回顧我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一共用了5張幻燈片,完全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絕不畫蛇添足,從而實現信息技術促讀寫、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說課設計,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最后一句話送給大家“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备兄x國培,感謝信息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謝謝大家!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八
年代:唐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
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
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九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不寬。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并稱“王孟”,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并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該詩作于730年(開元十八年)漫游吳越之時。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翱汀笔窃娙俗灾浮H舭磁f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么“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钡谌鋵懭漳簳r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耙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一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注釋:
1、泊:停船靠岸。
2、煙渚:煙渚,指煙霧迷漫的小沙洲。渚,江中的小沙洲。
3、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4、曠:空闊遠大。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
日落黃昏時旅人又增加了新愁。
原野空曠,遠處的天空好像比近處的樹還低,
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與人更親近。
賞析:
詩人羈旅在外,黃昏泊船,驀然而生思鄉(xiāng)之愁。這首詩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親切生動,別具一格。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二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詩鑒賞。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景寄寓客愁鄉(xiāng)思。詩人很自然地攝取適于表達旅途孤寂、飄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著墨輕淡地寫來,卻傳達出了真切的情意。
這首詩通過細致傳神的景物描寫,揭示出客觀事物的特殊聯(lián)系,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詩人先描繪暮靄迷濛的江邊洲渚,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時間、地點。接著,更具體地描寫泊舟煙渚上所見的江天景色。先寫遠景,再寫近景,層次分明?!耙皶缣斓蜆洌逶陆恕眱删?,是很精彩的景句。因為原野空曠,視野廣闊,以致造成遠天低于近樹的錯覺,因為江水清澈,月影浮蕩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景致,詩人只以十個字,便細致、逼真地描繪出來了。沒有銳敏的觀察力和白描傳神的表現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曠和江清而引起的天與樹、月與人的關系變化,描繪得那么準確、生動。
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詩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寫的思鄉(xiāng)之情,有層次地、逐層深入地通過景物揭示出來。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觸動愁思,這是第一層;這第一層詩人沒有正面表現,而是從“野曠”、“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蒼茫中泊舟江渚,因為日暮而引出新愁,這是第二層。野曠造成天遠的感覺,使旅人感到鄉(xiāng)關萬里,歸程遼遠;又因為野曠,萬籟俱寂,更使行客覺得旅途孤寂凄涼,這是第三層。由于江水清澈,益覺明月近人,見明月而倍加思念故鄉(xiāng),這是第四層。詩人由遠及近地描寫景色,卻把自己的羈旅愁情由淡而濃、由淺入深地傳達出來。
從章法結構來看,絕句要寫得好,必須在結句收束得住,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讀后感到有始無終,所以一般人寫絕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轉四合的章法,把轉折點放在第三句。但這一首章法很特別,它以三、四兩句作對結束,卻把轉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詩人巧妙地借“客愁新”三字點出了題旨,猶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詩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襯這三個字。這樣,到了對結的三、四句,詩的旨意都表達清楚、完整了。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三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賞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景寄寓客愁鄉(xiāng)思。詩人很自然地攝取適于表達旅途孤寂、飄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著墨輕淡地寫來,卻傳達出了真切的情意。
這首詩通過細致傳神的景物描寫,揭示出客觀事物的特殊聯(lián)系,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詩人先描繪暮靄迷濛的江邊洲渚,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時間、地點。接著,更具體地描寫泊舟煙渚上所見的江天景色。先寫遠景,再寫近景,層次分明。“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為原野空曠,視野廣闊,以致造成遠天低于近樹的錯覺,因為江水清澈,月影浮蕩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景致,詩人只以十個字,便細致、逼真地描繪出來了。沒有銳敏的觀察力和白描傳神的表現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曠和江清而引起的天與樹、月與人的關系變化,描繪得那么準確、生動。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詩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寫的思鄉(xiāng)之情,有層次地、逐層深入地通過景物揭示出來。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觸動愁思,這是第一層;這第一層詩人沒有正面表現,而是從“野曠”、“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蒼茫中泊舟江渚,因為日暮而引出新愁,這是第二層。野曠造成天遠的感覺,使旅人感到鄉(xiāng)關萬里,歸程遼遠;又因為野曠,萬籟俱寂,更使行客覺得旅途孤寂凄涼,這是第三層。由于江水清澈,益覺明月近人,見明月而倍加思念故鄉(xiāng),這是第四層。詩人由遠及近地描寫景色,卻把自己的羈旅愁情由淡而濃、由淺入深地傳達出來。從章法結構來看,絕句要寫得好,必須在結句收束得住,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讀后感到有始無終,所以一般人寫絕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轉四合的章法,把轉折點放在第三句。但這一首章法很特別,它以三、四兩句作對結束,卻把轉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詩人巧妙地借“客愁新”三字點出了題旨,猶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詩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襯這三個字。這樣,到了對結的三、四句,詩的旨意都表達清楚、完整了。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四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詞“德、渚”,理解詩文意思。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感受詩歌意境,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的憂愁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渚)、明確朗讀節(jié)奏。
2.解詩題:宿建德江——以舟泊暮宿在建德江。
3.學生自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你的理由。
(一)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1.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嗎?(畫面感)。
2.渚是什么意思?(水中小塊陸地)。
3.“愁新”是什么意思?(為思鄉(xiāng)而憂思不堪的心愁)。
4.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情景嗎?(充滿詩意,日暮時分,行走了一天的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小洲岸邊。)。
5.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憂愁、情緒低落)。
6.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7.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二)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意境深遠)。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天地廣袤,夜色寧靜,一輪明月把天和樹,還有水連接在了一體,漂泊的游子只有明月的陪伴,明月來慰藉。)。
3.你們這樣的場景是什么樣子的嗎?(視頻)。
4.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進行朗讀。
讓我們將自己想象成孟浩然,配著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學生匯報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進行補充。
用畫筆,將這首詩畫出來。
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賞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
(意境深遠)。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
(天地廣袤,夜色寧靜,一輪明月把天和樹,還有水連接在了一體,漂泊的游子只有明月的陪伴,明月來慰藉。)。
(二)啟示——共情共鳴,引發(fā)壯志。
1.請簡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1)以“新”說“愁”,別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該好好休息,誰知在這鳥兒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新”字寫出了詩人的愁苦時時而生。(意對即可)。
2.分析三、四兩句中表達的作者的感情。
這兩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寫日暮時刻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與舟中人是那么近,曠野無垠唯有明月近人,我們能想象到詩人羈旅的惆悵、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等千愁萬緒涌上心頭,在表現手法上一隱一現,一虛一實,互相映襯,互相補充,構成了一種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意對即可)。
3思考:分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體現的作者的心情。
明確:與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毛澤東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他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詩中起什么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理清思路,確立中心發(fā)言人。
是旅途中暫時把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中小洲邊上,蒼茫的暮色給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縷新的愁緒。
五、拓展延伸。
相關詩詞例舉。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點絳唇·紅杏飄香》[宋]蘇軾。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慈姥竹》[唐]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其二)[唐]李商隱。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獨柳》[唐]杜牧。
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憶楊十二》[唐]元稹。
楊子愛言詩,春天好詠時。戀花從馬滯,聯(lián)句放杯遲。
日映含煙竹,風牽臥柳絲。南山更多興,須作白云期。
明確: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本詩一個“愁”字點出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充斥著與景物相襯的淡淡的愁緒。表達了詩人羈旅之思,異鄉(xiāng)愁緒。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近了一輪明月。因為思鄉(xiāng),李白曾經這樣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因為思親,杜甫曾經這樣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币驗槌蠲?,張繼曾經這樣寫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币彩且驗闈M腔愁情,孟浩然寫下了這首宿建德江,于是有了“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樣的千古名句。同學們,愿你們志存高遠,立求學報國之堅定志氣;勇于擔當,蓄建設祖國之蓬勃銳氣;心胸寬廣,養(yǎng)復興中華之昂揚大氣;踐行初心,葆造福世界之浩然正氣。
詩人筆下的月亮還有著怎樣的寄托呢?大家可以課下搜集一些關于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再現古詩中的意境美和畫面美,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文字中的詩情畫意。宿建德江引導學生抓住詩眼“愁”,體會詩人筆下景物的特點,感受詩人抒發(fā)的孤寂愁苦之情。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學法,并鼓勵學生及時改寫,進一步讀懂詩人筆下描寫的景物及表達的情感。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五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吭跓熿F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fā)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第一句點題,也為下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兩句,因為“野曠”所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系,寫得恰切逼真。此詩前兩句為觸景生情,后兩句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賞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景寄寓客愁鄉(xiāng)思。詩人很自然地攝取適于表達旅途孤寂、飄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著墨輕淡地寫來,卻傳達出了真切的情意。
這首詩通過細致傳神的景物描寫,揭示出客觀事物的特殊聯(lián)系,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詩人先描繪暮靄迷濛的江邊洲渚,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時間、地點。接著,更具體地描寫泊舟煙渚上所見的江天景色。先寫遠景,再寫近景,層次分明?!耙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為原野空曠,視野廣闊,以致造成遠天低于近樹的錯覺,因為江水清澈,月影浮蕩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景致,詩人只以十個字,便細致、逼真地描繪出來了。沒有銳敏的觀察力和白描傳神的表現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曠和江清而引起的天與樹、月與人的關系變化,描繪得那么準確、生動。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詩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寫的思鄉(xiāng)之情,有層次地、逐層深入地通過景物揭示出來。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觸動愁思,這是第一層;這第一層詩人沒有正面表現,而是從“野曠”、“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蒼茫中泊舟江渚,因為日暮而引出新愁,這是第二層。野曠造成天遠的感覺,使旅人感到鄉(xiāng)關萬里,歸程遼遠;又因為野曠,萬籟俱寂,更使行客覺得旅途孤寂凄涼,這是第三層。由于江水清澈,益覺明月近人,見明月而倍加思念故鄉(xiāng),這是第四層。詩人由遠及近地描寫景色,卻把自己的羈旅愁情由淡而濃、由淺入深地傳達出來。從章法結構來看,絕句要寫得好,必須在結句收束得住,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讀后感到有始無終,所以一般人寫絕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轉四合的章法,把轉折點放在第三句。但這一首章法很特別,它以三、四兩句作對結束,卻把轉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詩人巧妙地借“客愁新”三字點出了題旨,猶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詩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襯這三個字。這樣,到了對結的三、四句,詩的旨意都表達清楚、完整了。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六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
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賞析: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景寄寓客愁鄉(xiāng)思。詩人很自然地攝取適于表達旅途孤寂、飄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著墨輕淡地寫來,卻傳達出了真切的情意。
這首詩通過細致傳神的景物描寫,揭示出客觀事物的特殊聯(lián)系,同時表達了自己的獨特感受。詩人先描繪暮靄迷濛的江邊洲渚,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時間、地點。接著,更具體地描寫泊舟煙渚上所見的江天景色。先寫遠景,再寫近景,層次分明。“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為原野空曠,視野廣闊,以致造成遠天低于近樹的錯覺,因為江水清澈,月影浮蕩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景致,詩人只以十個字,便細致、逼真地描繪出來了。沒有銳敏的觀察力和白描傳神的表現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曠和江清而引起的天與樹、月與人的關系變化,描繪得那么準確、生動。從借景抒情的角度看,詩人不只是一般地融情于景,而是把所要抒寫的思鄉(xiāng)之情,有層次地、逐層深入地通過景物揭示出來。旅客遇到秋天,最容易觸動愁思,這是第一層;這第一層詩人沒有正面表現,而是從“野曠”、“江清”中透露的。在暮色蒼茫中泊舟江渚,因為日暮而引出新愁,這是第二層。野曠造成天遠的感覺,使旅人感到鄉(xiāng)關萬里,歸程遼遠;又因為野曠,萬籟俱寂,更使行客覺得旅途孤寂凄涼,這是第三層。由于江水清澈,益覺明月近人,見明月而倍加思念故鄉(xiāng),這是第四層。詩人由遠及近地描寫景色,卻把自己的羈旅愁情由淡而濃、由淺入深地傳達出來。從章法結構來看,絕句要寫得好,必須在結句收束得住,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意境,不能使人讀后感到有始無終,所以一般人寫絕句都是采用一起二承三轉四合的章法,把轉折點放在第三句。但這一首章法很特別,它以三、四兩句作對結束,卻把轉折放在第二句末三字。詩人巧妙地借“客愁新”三字點出了題旨,猶如畫龍點睛般點出了詩眼,三四句只是以景烘襯這三個字。這樣,到了對結的三、四句,詩的旨意都表達清楚、完整了。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七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xiāng)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端藿ǖ陆樊斪饔谧髡呗螀窃綍r,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敖逶陆恕保@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叭朔A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八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徑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
4、泊:停船靠岸。
5、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6、曠:空闊遠大。
7、近:親近。
【韻譯】。
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幾分鄉(xiāng)愁。
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評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并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該詩作于730年(開元十八年)漫游吳越之時。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么“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敖逶陆恕保@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講解】。
這是一首抒發(fā)旅途愁思的詩。前兩句寫詩人的旅舟停泊在煙霧蒙蒙的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兩句是借景抒情,在詩人的眼里,原野空曠遼闊,遠方的天空好象低壓在樹木之上,使心情更覺壓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動與人親近,帶來些許的安慰。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兩句是傳誦已久的名句,非常鮮明地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即移動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煙渚”,煙霧朦朧的小洲。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寫江邊的遠景。“野曠天低樹”,詩人站在船頭,極目遠眺,曠野中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林還要低。第四句寫江中的近景?!敖逶陆恕?,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詩人。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領略到。在這十分成功的對比描寫中,表現了詩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詩前兩句是觸景生情,后兩句是托景抒情。全詩淡而有味,耐人咀嚼。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據說有一次,他到長安參加文人詩會。他即席賦詩,寫出了“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銀河上,稀疏的雨點滴落在梧桐葉間)兩句好詩。大家都十分嘆服,擱筆不繼續(xù)賦詩了。
【鑒賞】。
“移舟”是天色已晚不得不靠岸的無奈;“煙渚”是水汽朦朧的實景,又是前途渺茫的象征;“客愁”既有遠行在外的羈旅之愁,更有懷才不遇沒有歸屬的悲涼;一個“新”字,道盡了漂泊無依的感喟;日薄西山,這不正是詩人自感華年不再、人生無望的寫照嗎?“野曠”實際是詩人用天地的廣闊和自己的.孤獨形成對照,更加突出了飄零孤寂的意味;“天低樹”、“月近人”寫出了夜宿江舟的獨特感受,給人如臨其境之感。
“清淡”是孟詩的景,“悠遠”是孟詩的意?!白匀徊攀亲詈玫臍w宿”,這也符合詩人一貫的隱居思想,值得我們仔細去體會、去感悟。
【點評】。
孟浩然的這首短詩很清新,寫作也很有特點。詩的第一句格為平平仄平仄,是變格,常格為平平平仄仄,說是變格,其實古今的詩人在寫作時更多的是使用這個變格,原因是平仄位置的互換使得整句更加舒緩,適合表達一種恬淡、從容的心境,這個變格到七言裏就變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頻率也高過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言詩有詩眼之說,是一句甚至是一首詩的緊要處,以這首詩來說,詩眼是泊、新、低、近。其中的新、低、近很見煉字之功,既清新,又不突兀,於平淡中見新奇,可與“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對觀,就知道孟夫子用字的工穩(wěn)了。
孟浩然的詩的特點是淡,有人說是沖淡。聞一多先生說:淡得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芍^解人之語。我認為,孟詩的淡處,正是其詩意濃處。別人寫詩恨不能把盡可能多的意象、寄託、含義寫到一句詩裏,孟夫子卻反其道而行之,恨不能把一句詩的意思用兩句、三句來寫,這一點很像時下的摻水的肥皂劇,但效果卻大不相同。就以這首詩為例,若論詩寫了什麼內容,不外乎這樣一幅圖景:月光下江面上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遊子,天邊有幾棵樹。這樣的內容換做李白這樣的大手筆,肯定是大筆勾勒線條,一兩句寫出來的是一幅大寫意。在孟夫子筆下卻變成了工筆畫,筆筆細膩,纖毫畢見。
喧囂的塵世中的人應該沉下心來多讀讀這樣的詩,它可以照出自己的心靈。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十九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背后卻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叭朔A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后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一隱一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一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二十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注釋:
1、泊:停船靠岸。
2、煙渚:煙渚,指煙霧迷漫的小沙洲。渚,江中的小沙洲。
3、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4、曠:空闊遠大。
譯文:
把船停泊在煙霧彌漫的沙洲旁,
日落黃昏時旅人又增加了新愁。
原野空曠,遠處的天空好像比近處的樹還低,
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與人更親近。
賞析一:
詩人羈旅在外,黃昏泊船,驀然而生思鄉(xiāng)之愁。這首詩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親切生動,別具一格。
賞析二: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xiāng)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并在吳、越、湘、閩等地漫游。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該詩作于730年(開元十八年)漫游吳越之時。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頗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翱汀笔窃娙俗灾浮H舭磁f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什么“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钡谌鋵懭漳簳r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耙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敖逶陆恕保@畫面上讓人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一虛一實,相互映襯,長地表現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美。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二十一
宿建德江選自國家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寫景作品。“愁”是全詩的詩眼,全詩圍繞“愁”字顯示著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屬于山水田園詩,詩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風光的描寫中抒發(fā)自己或閑適或愁苦的情懷,這正是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主要特點。有趣的是這首詩的景語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歸,仕途無望,暮靄曠野使詩人舊愁更添新愁。據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蘊藏的情感,感受“詩眼”在詩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標: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并學習“知人論詩”、“想象”等賞析方法。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情感的體會以及對山水田園詩特點的了解和學習古詩詞的方法。進而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和“知人論詩”的賞析方法。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學對象進行了深入分析,發(fā)現六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喜歡新奇刺激的事物;
2、課堂參與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思維活躍但抽象思維薄弱。
1、朗讀感悟法:古詩詞基本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所以我充分地讓學生讀詩,努力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由初讀的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到讀出畫面、讀懂意思,再到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讓自己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用朗讀的方式與詩人對話與文本對話,培養(yǎng)語感,體會詩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等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yǎng)遠比知識的傳授重要,那將使學生受益終生。所以,我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導入新課時便引導學生朗誦積累的課內外的古詩,并回顧學習方法,即多讀、借助注釋和聯(lián)系語境理解詩意。鼓勵學生去獨立閱讀,加強積累。
這首詩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這兩詩具有山水田園一般特點,我設計了“整體通讀,把握詩意分步解讀,品悟詩情”這一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步驟。
1、在“整體通讀,把握詩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由朗誦積累的古詩引入,既復習舊知,也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再引導學生多次的有要求有層次的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讀正確、讀出停頓讀出古詩的韻味、到默讀勾畫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現了讀的目的性和層次性。接著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首詩描寫了是夜晚的景色,有那輪賦予文人墨客無數靈感的“明月”,對這首詩有個整體的了解。更交流了作者生平,為后面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和學習“知人論詩”的賞析方法打下基礎。
2、在“分步解讀,品悟詩情”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宿建德江重在扣住“山水田園詩的宿建德江寫了哪些景語呢?這些景語又是為了表達怎樣的情語呢?”這一問題自讀自悟,抓住詩眼“愁”字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愁???”從而體會詩人的羈旅之思、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滿腹惆悵。“作者為什么只寫了這些景物?”這一問題的設計,再次引導學生體會到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
3、深刻體會作者人生經歷,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歸納出“知人論詩”這一賞析古詩的重要方法,也再次感受到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送給學生新的山水田園詩,鼓勵學生多讀多積累,也多體會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多運用“讀、看注釋、想象、知人論詩”這些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方法。
4、板書設計板書設計也緊緊扣住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和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把山水田園詩的特點”一切景語皆情語”作為主板書。
在本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核心,以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本堂課中會讀會學會用。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二十二
1、認識5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在自學的基礎上,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3、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1、理解詞句,明確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以舟泊暮宿為背景,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思想感情。
通過朗讀和想象,感悟詩的內容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同學們的誦讀讓我們感受到古樸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新詩《宿建德江》,讓我們通過學習再次感受詩的美好意境吧!(板書:宿建德江)我們一起讀一讀。(齊讀)。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誰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書:(孟浩然)這首詩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經過建德江時寫下的一首詩。
1、自讀古詩現在請大家看課文,自由地把這首詩多讀幾遍,借助課后的拼音把生字讀準、讀好。自由讀《宿建德江》(學生自由讀古詩,按自己的節(jié)奏和速度讀)。
2、教學生字。
課件出示古詩,指名讀詩,讀準生字,強調字音。
在古詩中大家都能讀好這些生字,我們去掉古詩的語境,你還能讀準這些生字嗎?
3、再讀古詩:請同學們再自己讀一讀詩,這次請注意把詩讀流利,讀出詩里的節(jié)奏。(自讀)來,你來讀一讀,你再來讀一讀(指名讀)他讀得真不錯,那我們向他學習,大家齊讀《宿建德江》。
1、同學們朗讀也激起了老師讀詩的欲望,下面我也給大家讀一遍這首詩。
教師范讀,同學閉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臨,江中小舟,煙霧迷蒙,孤身夜宿,身處異鄉(xiāng),曠野無邊,天比樹低,月與人親)。
剛才同學們描述的畫面又給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覺?(孤獨、滄桑、凄涼)(讓學生看板書)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再來讀一讀,把這種感覺讀到詩的字里行間。(齊讀)。
2、讀著讀著,詩中哪個字眼最觸動你的心?(愁)找得真準,看來你已經走進詩人心中了。(板書)來,一起把這行詩來讀一讀。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鄉(xiāng)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鄉(xiāng)之愁呢?從詩中哪一個字看出來的?(客)客是指誰?(詩人)詩人把自己說成是客,是因為此時他身處異鄉(xiāng)。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王維的那首詩嗎?“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奔压?jié)思親我們都能夠理解,而此時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鄉(xiāng)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黃昏夕陽西下時分,這個時候你在干什么呢?(背著書包回家去)還有人在干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圖片。你看到了什么?(溫馨的畫面讓我們感覺無比幸福)現在我們再回到詩人所處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曠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詩人一個人),如果這時候你是詩人,你會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親人了;(如果這時候有人陪我說說話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這時候我在家鄉(xiāng)多好啊。)懷念家鄉(xiāng)了。
詩人孑然獨身途經建德江,面對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時間,詩人滿懷的`愁緒涌上心頭。來,誰來讀一讀這滿懷的愁緒?(指名讀)讀出了思親之愁(寂寞之愁)(思鄉(xiāng)之愁)。
請同學們拿出筆來把它寫下來吧!
(預設1)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詩人和朋友圍坐爐邊,把酒言歡。
(預設2)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詩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詩作對,流連忘返。
(預設3)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里,詩人和家人相聚樹下,其樂融融。
回憶故鄉(xiāng)點點滴滴都是幸福,絲絲縷縷都是甜蜜,然而,這里卻只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鄉(xiāng)山水,聽不到親切的鄉(xiāng)里鄉(xiāng)音,這里只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憶故鄉(xiāng)甜如蜜,思故鄉(xiāng)愁滿懷,此時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這又是怎一個愁字了得”罷罷罷,還是看這里,有的只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7、正所謂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來寄托情感是很常見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發(fā)情感的憑借。
(大屏幕出示——生齊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醢彩恫创现蕖?。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近了一輪明月,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經守望過的月,也是我們的月,是古往今來不變的月。學習了本首古詩我們已然成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們已然體會到了他在日暮時分“人在江中、心隨月去”的滿懷愁緒。讓我們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兒,通過我們的背誦,以解他愁腸百轉的孤獨與寂寞。(回讀或背誦全詩指名背小組背比賽背)。
在月亮的光影里,我們看到詩人的背影如此美麗;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個詩人都曾經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畫面,它以如此的凄涼帶我們到那詩人的編織的清幽淡雅的詩的境界之中。只要我們用心體會,一定可以跨越時空,體會古詩的無限境界。(齊背古詩)。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二十三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fā)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1、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2、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1、理解詞句,明確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以舟泊暮宿為背景,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
多媒體電腦。
一課時。
1、出示學習要求:(出示圖片)。
1)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2)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2、出示古詩內容:(出示圖片)。
1)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欣賞邊理解詩意。
2)個體感知:
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可小組內交流。
3)說一說:
你認為你理解了哪句,說出來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詩句,教師相機點撥)。
4)比一比:
誰來用自己的話說出這一首詩的意思。(小組比賽)。
5)問一問:
客人的“愁緒”有哪些?
后兩句詩更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6)讀一讀:
有感情朗讀。
7)背一背:
比比誰背得快。
對照圖片,發(fā)揮聯(lián)想,用第一人稱來描述古詩內容。(先寫后說)。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背誦古詩。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篇二十四
1.語言建構與運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借助注釋理解詩意,發(fā)揮想象,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
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感悟畫面美的同時,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4.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以畫入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感受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發(fā)揮想象,感悟畫面美的同時,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從意象的角度了解關于湘江秋景中蘊涵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懷。
經過五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能夠借助資料了解故事的詩人簡介及寫作背景,為學習古詩做好了準備。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想象畫面、抓關鍵詞、借助注釋、同伴交流等多種方式理解古詩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誦讀法、討論探究法。
多媒體課件,相關音頻、視頻。
1課時。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092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