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jīng)第四讀書筆記篇一
這就是解讀之后的詩經(jīng)??赡芘c你臆想當(dāng)中的情景不一樣,但是這確實事實。人們總是趨向于完美,把東西都往好了方面想,也從中得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靈魂營養(yǎng),我感覺這就足夠了,不用非得在乎講的事實,你自己認定的事實、對你有所啟發(fā)有所幫助的才是最有價值的東西。
由于詩經(jīng)中所涉及到的詩歌太多,我也不可能一一解讀。我總結(jié)了一下他們的特點,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中以女性為主角的詩有兩多,棄婦詩多,思婦詩多。棄婦詩又多以悲情見多。我讀這樣的詩,總是感覺讀不下去,讀著讀著心里就來氣。一個女人,被男人拋棄了,那個男人固然不對,固然應(yīng)該受到社會的唾棄。但是你被拋棄了,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還整天哭哭啼啼悲悲切切,絲毫沒有振作的跡象??吹竭@里,心里真是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不就是一個男人嗎?沒了他至于這樣要死要活的嗎?如果那個男的回過頭來看你那樣眼淚一把鼻涕一把,本來想和好的心,瞬間又會蹦碎的。也許我現(xiàn)在是以現(xiàn)代的眼光去思考的,環(huán)境不一樣,心態(tài)自然也就不一樣。但是這樣一個形象,描寫在書里,會對多少中國女性產(chǎn)生影響呢?不過幸好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這種影響越來越小了,現(xiàn)在的女人們,似乎都看得開,分了就分了白,也不差那么一個。反而覺得男人越來越變得跟詩經(jīng)中描述的怨婦似的,動不動就為情跳樓自殺,甚至前幾天看網(wǎng)上一男的為了求女友不要分手,竟然當(dāng)眾下跪!可恥啊!我真想上去甩他兩個耳光,告訴他像個男人!沒想到幾千年的怨婦形象竟然出現(xiàn)在了當(dāng)今的我們男人身上,悲哀。
相比之下思婦詩就好很多。有人說思念是青色藤蔓上開出白色的花,縱然糾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艷。像天暗下來獨自點亮的一盞燈火,雨后天空出現(xiàn)的彩虹,憂傷而美。我深有感觸。在詩經(jīng)中有這樣幾首是寫的很好,比如《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一個女子在思念他遠役的丈夫,思念使她無心勞作,在路邊采蒼耳,很長時間也采不滿一小筐,到最后,她索性將筐放下,在大路邊張望,惦記著遠方的他。我看完之后,心理非常糾結(jié),感到了一絲溫暖,卻很快又被悲涼所代替。哎,相愛的人們啊,為什么不能在一起,非要將他們分開拿思念折磨他們。是啊,想一個人的時候,真的是無心做別的東西,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有體會。這種思念,帶給人們最大的幸福,就是兩個人見面的那一刻,幸福感是多么的強烈!說道這里,我不禁又想到了異地戀,這個深重的話題,哎,還是不要說了,當(dāng)局者迷啊。還有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詩《子衿》?!扒嗲嘧玉?,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我不得不說,詩經(jīng)其實是一部女人內(nèi)心解讀秘笈,戀愛的人需要好好研究一下,雖然那幾千年過去,但是女人們那柔軟的內(nèi)心卻是沒有變化的。從詩中我們解讀出的委婉含蓄的意思,其實就是她想要表達的意思,只是限于矜持,所以男生要主動解讀。!!怎么說到這里了呢,好像有點跑題了,但是這是我讀詩經(jīng)切身感受到的,也會是我的一份財產(chǎn)吧。分享一下,就不收錢了。
《詩經(jīng)》博大精深,我讀懂的,也許只是表面內(nèi)容,其實他還有更加深厚的內(nèi)涵在里面。就像人們說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覺得《詩經(jīng)》也是這樣。它帶給人們的不是死的刻板的東西,而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我們不同的人,從中獲取的也不同,但是只要找到了自己內(nèi)心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就值了。
詩經(jīng)第四讀書筆記篇二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食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痹囅?,陽光明媚的春天早晨,鳥鳴聲給新鮮的空氣里撒上清脆而歡快的調(diào)子,真讓人覺得風(fēng)景可餐。這景,美的沁人心脾。誰不會渴望身處這樣一個郁郁蔥蔥的田野,盡情享受那美的讓人無法不神往的陽光、水、空氣以及質(zhì)樸的民風(fēng)?再試想,一個年輕的少女手執(zhí)一個又深又大的筐,唱著歌去采摘他們的辛勤和汗水,你不會去說她沒有淑女姿態(tài),而是覺得既和諧又寧靜。她低頭,柔軟的長發(fā)不小心觸到那嫩嫩的桑葉,把露水沾在黑絲上,好美。她們嫻熟的動作會舞亂你的眼神,不到預(yù)料的時間,她便會滿載而歸了。也許她會憂郁,你好奇嗎?請細聽,她再唱“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于嗟如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p>
每讀到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對階級社會婚姻生活的經(jīng)典概括!看到這樣的無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覺地在歷史長河里流淌,采摘那一個個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著無邊的桑樹,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場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婦女,但她這樣付出的結(jié)局卻是其黃而隕,淇水湯湯,漸車帷裳。于是為這位可憐而又堅強的女人感動著。她在面對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卻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她的心也許看透了階級社會丑惡的面孔,也許她的心理面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為了報答許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來那么完美的婚姻卻讓法海來了攪和。白娘子愛許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傳說,于是有了白娘子被關(guān)在雷峰塔的傳言??粗届o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壓迫的傳說。這個傳說在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婦女反對階級壓迫的精神,她們在向歷史宣誓:女之耽兮,猶可脫也!
也許是為了愛,也許是憎惡封建禮教的毒害,《詩經(jīng)》超越了時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個個愛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斷地發(fā)生著。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劉蘭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換回的結(jié)果卻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圓暈。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愛,也有恨,也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難道不是嗎?她死后化為鴛鴦都在不日不夜地鳴叫著,那不是在控訴著對階級社會的不滿嘛,那不是一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嘛!
歷史中的婦女們似乎都在重復(fù)《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斷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婦女們不畏壓迫、不畏朱顏瘦的精神。我時常在想,即使她們的愛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結(jié)晶破碎,也會對生活充滿著熱烈的愛與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龕記》:
莫重男兒薄女兒,平臺詩句賜峨眉。吾儕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這是秋瑾反對封建余毒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婦女們反對階級壓迫的漫長歷史過程。
《詩經(jīng)》讓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現(xiàn)似乎暗示婦女的不幸在不斷地延續(xù)著,但很幸運的是現(xiàn)代的女權(quán)運動在不斷的發(fā)展著,我想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這是婦女們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這是堅強的婦女們用淚、用血、乃至生命換來的!
詩經(jīng)第四讀書筆記篇三
《詩經(jīng)》是民歌,之所以現(xiàn)在這樣高高在上,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除了語言和社會變遷之外,還有詩歌本身發(fā)展的因素。每每想讀詩經(jīng),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澀難懂的文字。這個國慶節(jié),我開始閱讀《詩經(jīng)》。人與書的邂逅,大抵總是這樣,涼爽的天氣,泡一杯清茶,輕輕念出書中的句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于是這枯澀的文字和著杯中迷蒙的水霧,莫名便叫人心安。這卷叫做《詩經(jīng)》的古書,其實卻不是詩,而是歌。千年前那些人們,哼過吟過唱過的民歌,猶如帶著晨露的桃花,無比質(zhì)樸卻又凄美高雅。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襯著你明艷的臉龐,盈盈地笑??鬃右啾贿@句子打動過吧——“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也許是古代社會沒有當(dāng)今世界紛亂復(fù)雜,也許是古人心中有一絲的純美,仿佛什么也無須遮掩,沒有粉飾,沒有忸怩,沒有故作姿態(tài)……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顆顆袒蕩于天地之間的赤子之心,可以幫助你尋回那個還沒有受到任何污染和傷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純潔、甜美地微笑著。
讀著這些深澀難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聽從自己的心靈隨著那些句子浮想聯(lián)翩。恍惚間,我覺得自己連這身體,都被這清新之風(fēng)浸潤得輕靈起來,或許連《牡丹亭》里的杜麗娘聽了“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般清雅溫潤的言語,也會步出閨閣羞怯張望,看看那園子里的嫵媚春光。
這樣的一卷書,念著念著,仿佛回到兒時心境,內(nèi)心有如頭頂湛藍的天空,廣闊遼遠,深邃不可觸摸。此時人不再徘徊糾纏于俗事之中,時光可以這樣從紙頁間流過,就很幸福。
詩經(jīng)第四讀書筆記篇四
春秋時候的衛(wèi)國似乎盛產(chǎn)詩人,“詩三百”里面,光是衛(wèi)國的詩就有二十六、七首,又分了《邶風(fēng)》、《鄘風(fēng)》、《衛(wèi)風(fēng)》,而這些詩里面,有愛情的、有軍旅的、有刺政的、有言志的種種不一,表現(xiàn)手法也非常多樣??梢哉f,衛(wèi)地的詩歌,在整個《國風(fēng)》里面是有非常重要地位的。
這一首詩,雖然每句并不出名,在網(wǎng)上卻真正是一首被用濫了的詩。衛(wèi)詩中長詩很多,但這首《式微》,從形式上面來看,卻像一首小令。一節(jié)短短的十六個字,分了五句,卻非常精妙的刻畫了一個場景,兩個形象,一份豐富曲折的感情。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是指減弱,也就是天色將要黑,卻還沒有黑下來的時候。白天明亮的日光漸漸的減弱下來,可是被等待的那個人,卻還沒有回來。用“微”字,來寫這種天色的變化,而不是用“暗”、“黑”這種表示狀態(tài)的詞,其實是描寫了一種等待的過程。因為等待而關(guān)注了天色的變化,又因為天色漸晚而心生焦慮,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發(fā)問“胡不歸?”為什么還沒有回來呢?這句話的重點,在“胡”上面,因為天晚,所以按照常理,應(yīng)該是歸去的,可是卻沒有,那么自然是發(fā)生了一些什么。
《毛詩序》:《式微》,黎侯寓于衛(wèi),其臣勸以歸也。若作這種解釋,那么后句的“微君之故”,自然是指“黎侯”了,不歸的原因是黎侯,不歸的結(jié)果是“中露”,“泥中”。
其實我倒更加愿意把這首詩看作一首情詩,這種看法也確實沒有什么不合理的。春秋時候很多外交、君臣之間的交流,都會引用民間的小調(diào)來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在前面的很多詩里面我已經(jīng)提到了。事實上這里的詩,從字面上更容易理解為一個婦女,在等待她晚歸的丈夫?!拔⒕?,胡為乎中露!”我為什么還沒有回去,自然是在外面餐風(fēng)飲露的等你回來了。這種等待有的時候只需要很短暫,就可以夫妻雙雙把家還,有的時候卻很漫長,漫長到傳說中女子變成了“望夫石”,日夜在村邊眺望。
除了你之外,我又怎么會在外面風(fēng)露中呢?這種傾訴看似埋怨,其實并不是埋怨,而是一種非常真摯專一的情感的表達。那種為了對方甘愿付出艱辛的摯愛,以及期盼中忐忑的焦慮,在短短的十六個字中刻畫得淋漓盡致。自己未歸是因為對方,而對方未歸卻并不知道原因,這種懸念的設(shè)置,和沒有答案的結(jié)局,給予了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又把這種不安和真情傳達的非常準(zhǔn)確。詩未盡而意已足。
記得小時候,我的母親有幾年因為工作原因經(jīng)常加班晚歸。每次晚歸,父親在飯后都會走到小區(qū)外面的馬路上面等待母親一同歸來。有的時候是下雨,有的時候是寒風(fēng)瑟瑟,有的時候甚至大雪紛飛,父親從沒有一次在家里看電視安坐。我問父親,母親又不是小孩子,不需要去接阿,父親總是笑著回答,不放心。是的,因為是所愛的人,所以不能放心她一個人歸來,看著天色漸漸沉下,心里自然就會被“胡不歸”的問題縈繞。
“式微,式微,胡不歸?”總是在討論什么是愛情,其實這就是愛情啊。
這首小人物不堪苦役而發(fā)牢騷的小詩,讓人想起卡夫卡的一個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廣大民眾得到命令去修筑長城,據(jù)說這是來自遙遠京城中皇帝的圣旨。京城遙遠得難以想象,皇帝是誰也不知道,更不明白何以要修筑長城,反正不得不修。
這篇寓言式的小說所揭示的人生處境,大概適合于所有的小人物的生存將況。小人物沒有大多的奢望,沒有無止境的野心,只求食飽穿暖居安。他們的純樸忠厚與愚昧無知并存,如魯迅筆下的阿q一樣,劃船便劃船,椿米便椿米,即使叫坐下也只敢站著。他們只管“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所以魯迅說他之所以寫阿q,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在現(xiàn)在來看,身為小人物而敢于發(fā)牢騷,并且牢騷之辭竟可錄入書中,成為經(jīng)典,來教育后代,包括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這是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現(xiàn)象。它讓人想到,千方百計要維護自己統(tǒng)治的人,把不滿自己統(tǒng)治的言論記錄下來傳給后世,究竟是愚昧還是一種權(quán)謀?
詩經(jīng)第四讀書筆記篇五
《詩經(jīng)》中的婚戀詩比較集中和完整地用文學(xué)的方式反映了先民的愛情生活與愛情體驗,并記錄了種種婚戀嫁娶之民俗。在一般的印象中,《詩經(jīng)》中的情詩,尤其是源自諸侯列國中較為風(fēng)流的鄭國和陳國的,都十分大膽奔放。舉個例子,廈門大學(xué)的易中天教授將《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譯為“你想求愛就快點來,磨磨蹭蹭急死個人”、《王風(fēng)大車》中的“豈不爾思,畏子不敢”譯為“我想私奔,怕你不敢”。這種俏皮的譯法固然與易中天先生幽默風(fēng)趣的性格有關(guān),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應(yīng)《詩經(jīng)》中愛情詩自由奔放的特點。
很有趣的一點是,古代的文學(xué)批評家大多不承認這些情詩是確寫愛情之作,而往往將其歸于“美刺”的比附。如《毛詩序》雖然承認部分詩歌所詠關(guān)涉男女之事,但堅持認為詩人之意是諷刺當(dāng)時不良風(fēng)俗。第一個公開懷疑“美刺”之說的是北宋的歐陽修,他將《靜女》、《野有死麕》等詩歸結(jié)于“淫奔之詩”。朱熹也贊同他這一觀點。我以為這說法并非沒有道理,比如《野有死麕》的“吉士誘之”幾句有著非常強烈的性暗示。但是,這并不代表這些婚戀詩就應(yīng)該被曲解甚至被斥責(zé)。在古代社會,《詩經(jīng)》被視為政治、道德、倫理方面的教科書。長期以來,其中的婚戀詩由于自身的經(jīng)學(xué)地位和封建觀念的束縛并沒有被正確認識。直到五四時期,才開始有真正意義上的《詩經(jīng)》婚戀詩研究。此時愛情主題開始被重視,郭沫若先生將情詩翻譯成白話文并把它們單獨收入一個集子,顧頡剛先生、俞平伯先生等人對一些情詩進行了具體辨析,更有學(xué)者將婚戀詩分成了諸如“單方相思”、“兩情相好”、“不幸失戀”等小類進行更細化、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并不能因此得出“先秦時期戀愛自由”這一結(jié)論。事實上,與之恰恰相反,禮法已經(jīng)開始嚴(yán)格限制人們的戀愛和婚姻。當(dāng)時的婚姻制度是以媵嫁為特征的一夫多妻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必須通過的一關(guān)?!睹ァ分小胺宋翼┢冢訜o良媒”足以說明沒有經(jīng)過“官方程序”的婚姻是不正當(dāng)?shù)?。周代設(shè)有媒氏的官職。為何統(tǒng)治者對婚姻的控制如此嚴(yán)格甚至專門設(shè)官呢?周王朝統(tǒng)治的基礎(chǔ)是禮樂和宗法制?!岸Y”規(guī)范百姓的行為,自然與婚嫁密切相關(guān),而媵嫁這一特征則密切配合宗法制。何謂媵?媵是嫁女的侄女和妹妹,她們與嫁女屬同一家族,因為是庶出,只能從屬于嫡出之女侍奉她們。這也就是為什么王洛賓的民歌里會有“帶著你的嫁妝,帶著你的妹妹,坐著那馬車來”。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而這種婚姻制度進一步強化了嫡庶之別,是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的手段之一,因此它執(zhí)行得很嚴(yán)格。
那么就會有這種疑惑,既然婚姻不自由,為什么《詩經(jīng)》中又有這么多大膽而多情的婚戀詩呢?第一,這些詩與另一些顧慮重重的婚戀詩合力反映了存在于當(dāng)時社會的一種矛盾。一方面,出于人的原始的生理和精神需求,百姓渴望婚姻自由。另一方面,社會又對他們加以約束,而他們也不自覺得被所處的社會的文化所化,有一些婚戀詩就體現(xiàn)出民眾對禮法的認同。例如《鄭風(fēng)·將仲子》中女子雖心悅男子,但“父母之言”、“諸兄之言”、“人之多言”導(dǎo)致她不敢接受男子的追求?!多{風(fēng)·蝃蝀》則指責(zé)一位女子不待父母之命而選擇自由戀愛的行為是“大無信也”,認為她破壞了婚姻禮儀很不道德。在詩經(jīng)中,大膽奔放的愛情和要面對重重阻力的愛情原本就是并存的。第二,統(tǒng)治階級為了繁衍人口的需要,在特定時期開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口子——“中春之月”,供單身男女約會甚至“野合”。據(jù)說,孔子就是“野合”的產(chǎn)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戰(zhàn)爭還有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都需要大量人口,因此人口增值是國家一大任務(wù)。這種制度既可以維護社會秩序又大有助于人口繁衍,還能緩解人的精神壓力,被統(tǒng)治者廣泛采納?!对娊?jīng)》中許多奔放的愛情詩就發(fā)生于這特定的“愛情狂歡日”。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詩經(jīng)》中大膽純樸、自然美好的婚戀詩就具有了更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美學(xué)價值,其中一些甚至還具有反叛色彩,猶如一場突破禁忌的狂歡?!对娊?jīng)》真實地記錄了先民們的生活,不僅反映了我國西周、春秋的時代風(fēng)貌,還具有超越時代的永恒美學(xué)價值與藝術(shù)魅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242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