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回憶外婆篇一
編者按:外婆家后面有片小竹林,我經常去那兒玩,那里蘊藏了我童年許多美好而愉快的記憶。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外婆家的小竹林》。
我有個愛我的媽媽,同時有個愛我的外婆,外婆家后面有片小竹林,我經常去那兒玩。
有時,我會趁外婆不注意扛把鋤頭到竹林里挖竹筍,看到某個土塊處凸起,我就開始“順根挖筍”,很少有令我失望的時候。腰酸了,背痛了,我就會把竹筍們放到一塊兒,看著穿著豹紋衣服的筍們,我會不知不覺地微笑,想象她們在土里酣睡時的光景。休息一會兒,我又會把它們重新埋回土里,然后,悄悄把鋤頭放回原處。
作者:盛玉芝
指導老師:曾令娥
回憶外婆篇二
輕風掠過思緒的眉梢,勾起我記憶深處的聲音。
頓時,我意識到自由時光的縮減,心中總有些不愿意,那時的我不理解外婆的苦心,執(zhí)意的逃離夕陽的影子,絢爛了整個天際,金粉下的卻是個小黑點,延伸在盡頭。
不知過了多久,內心莫名的無邊無際的恐懼,像潮水般包圍了我,直到我的那聲“回來了”滿臉怒氣的外婆聞聲追來,怒氣中氤氳著柔情,“該打,你該打”,狠狠地拽住我的衣領,揚起的手遲疑的放下年少的我,依然樂趣無窮,并未領悟外婆眼里彌漫淡淡的擔憂與無奈,夕陽下的我與外婆,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青綠的麥田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變成水泥地,再回外婆家,一切在記憶中淡泊了繁重的作業(yè)讓我的空閑的時光少了又少,小時游玩的麥田竟在一刻發(fā)現時如此珍貴,因為那里有我和外婆美好的回憶,現在的我,獨自坐在路邊,沉靜。
又是一次夕陽時,田埂上外婆不知何時矮的許多,勞累的學習生活將我與外婆的麥田“交流”的時光壓榨,再壓榨漫天的金黃鋪滿了我眼簾里的外婆,步履蹣跚的她悠悠的走近不知怎么外婆頭上星星點點,撥開了我記憶的花蕊她緩緩地坐在我的身旁,與我景觀落日輕風拂過記憶歲月的衣袖,毫不吝嗇的包圍著我與外婆“小余湯,回去吃飯了”那一刻,似乎沒有了那股怒氣,沒有了那股嗔怪,平添難得的溫馨。
回憶外婆篇三
噠-噠-噠……一陣陣老式縫紉機的聲音從一處長滿爬山虎的灰色小平房里傳出。伴著午后暖暖的陽光,凝結在浮動的空氣中,輕盈地飄向那條名叫回憶的路上。
我的童年就是在外婆與縫紉機的陪伴下度過的。記憶中,外婆是個瘦小的老女人,坐在笨重的縫紉機前更顯得渺小。但她并非看起來那么柔弱,靈活的操作和嫻熟的技巧使她和縫紉機成為了一對好戰(zhàn)友,配合得默契十足!
小時候認為外婆對縫紉機似乎比對我還好。每天清晨,她都要用毯子彈一遍,白紗擦一遍,再小心翼翼地給零件上些機油,保持它的潤滑度,生怕它落了灰!
外婆似乎是個天生的縫紉家,而她的好戰(zhàn)友與其稱做縫紉機不如叫作繡花機,任何東西,不論破損到什么程度,只要在她倆的手里都能變得完美無瑕。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也都喜歡來找外婆做衣裳、補衣裳,還特地送一個十里大繡娘的外號,意思是方圓十里都沒人能比上我外婆的本領!
午后的陽光,透過窗隙輕柔地照射在指間。我喜歡趴在桌前看外婆補衣裳,而外婆總是端坐著身子,微微前傾,使自己與縫紉機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手拿著需要補改的衣服,一手控制著針眼的方向。她輕抿著雙唇,一只腳像踩蹺蹺板一樣前后擺動著,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音,與縫紉機的噠噠聲融合在一起,就仿佛是一首華爾茲舞曲,輕快、甜蜜,連空氣都似乎緩慢了下來。我撐著胖鼓鼓的臉頰,眼皮伴著節(jié)奏分明的縫紉機聲,眨呀眨的。外婆微笑著,時不時抬頭看看靜觀的我,將粗糙而靈巧的手指繞過潔白的棉線。小時候只以為是光點在眼前跳動,現在想想,真是別有一番幸福的味道!
噠噠噠,噠噠噠……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68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