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精選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05-19 11:05:38
作文【精選3篇】
時間:2022-05-19 11:05:38     小編:孫同學(xué)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特別是其中的寫人作文,更是常見,寫人作文是以表現(xiàn)人物、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特長、興趣、愛好、思想品質(zhì)等以人物為主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文【精選3篇】

作文【精選3篇】一

今天天氣真好呀,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在這么美好的日子里,肯定是要出去玩的呀!這不,爸爸媽媽和舅舅帶我來到了水庫旁邊,和舅舅的同學(xué)一起來電魚,你們想知道電魚是什么嗎?你們知道怎么電嗎?

電魚就是左手拿著一個漁網(wǎng),來撈魚,右手拿著竹竿,竹竿前面綁著一根鐵,背上背了一個電池,鐵就會跟電池通電,只要右手的竹竿一碰到魚,這只魚馬上就死了,然后就用左手的漁網(wǎng)來把電死了的魚撈起來。

不過我們不去電魚,我們看舅舅和他的同學(xué)電魚,我們看的津津有味,好像我們也在電魚似的。我看著看著,也真想下去跟他們一起電魚呀。

他們把電死了的'魚撈起來了以后,裝在一個桶里面,我數(shù)了數(shù),今天電的魚不怎么多,但還是有幾條很大很大的魚,雖然魚不怎么多,但我的腦袋里卻裝滿了魚。

把魚帶回家了以后,小一點的魚就用來煎、炸著吃,很好吃哦,大一點的魚就用來煲湯喝,煲出來的湯的顏色是白色的,像牛奶一樣,我喝了一口,味道好極了,接著,一碗湯都被我給干光了。

電魚可真有趣呀!下次回到公公婆婆家我還要去電魚。你們想去嗎?

作文【精選3篇】二

龍眼產(chǎn)自于福建一帶,他能在干旱貧瘠的土壤扎根生長,3、4月開花,7、8月結(jié)果,它長得像一顆圓球,皮呈淺褐色,里面的果肉為透明色。把它放在嘴里輕輕一咬,就會感覺到一股香甜的汁液噴涌而出,非常好吃,讓人回味無窮。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龍眼的來歷。

據(jù)說,很久以前,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每逢八月海水漲潮,就興風(fēng)作浪,人畜被害不計其數(shù),周圍的百姓只好逃離家鄉(xiāng)。當(dāng)?shù)赜幸粋€武藝高強的少年,名叫桂圓,他決心為民除害,與惡龍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來了,他就準備好就好肉,把他們合在一起,惡龍上岸以后,幾口就把酒肉吃光了,因為肉是用酒泡過的,不一會惡龍就暈倒了,桂圓舉起鋼刀,把惡龍的雙眼刺了出來,惡龍雙目失明,痛的嗷嗷直叫,經(jīng)過一番殊死搏斗,最后惡龍因失血過多而死去,桂圓也因為受傷過重犧牲了。后來在這個地方長出一種果實,人們稱之為“桂圓”,也叫“龍眼”。

龍眼不僅好吃,他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他的皮、核都可以做中草藥,可以安神養(yǎng)心、補血益脾、改善心血管循環(huán)、舒張壓力,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草藥。

我們要學(xué)習(xí)桂圓的勇敢、堅強、樂于助人、為民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我也要幫助同學(xué),為大家著想,爭取做一個像桂圓一樣有用的人。

作文【精選3篇】三

趕集400字作文

又到了每年農(nóng)歷五月二十我們鎮(zhèn)上趕集的日子了,今年運氣不錯我正好放暑假了,又有的玩了。集會就是在農(nóng)村可以在集鎮(zhèn)的路兩邊擺小攤,把家里自做的 批發(fā)的等物品拿來賣,可好玩了,我迫不及待的去街上了。

一出門,我看見家門口街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小攤,有賣家具 衣服 農(nóng)具 花草 。的應(yīng)有盡有,還有套圈的,表演的等等,街上的人可多了,人山人海,人流如潮,連走都不容易,汽車更別想進來。好玩的東西可真多呀,我都看不過來了,忽然,我看見一個賣小動物的,有一個動物大大的身子 尖尖的牙齒,胖胖的的還吃著核桃呢,我看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還是問老板吧,原來是一種老鼠,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看上去挺可愛的,旁邊還有小鳥 小烏龜?shù)取N铱赐炅擞掷^續(xù)象前走,那邊圍著許多小朋友,我趕緊擠過去,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在用彩帶和蘆葦葉編織小動物,有蜻蜓 蝴蝶 螞蚱 孔雀 鳳凰。其中最生動的還是那一條條在騰飛的`臥龍,它是那么的逼真,誰會想到它是用一些沒有用的東西編的,老爺爺一雙靈巧的手動作是那么的熟練,那么的有秩序一點也不會搞亂,我后來就在那里一直看,即使被叫回去了,我一有時間就又去看了,到最后還是忍不住買了一條龍和一個鳳凰。

熱鬧好玩的一天就這樣不知不覺過去了,到現(xiàn)在我還經(jīng)常想起那個老爺爺布滿老繭的靈巧雙手,為什么我們在生活中不會將廢物好好利用呢?我一定要象老爺爺學(xué)習(xí)做一個心靈手巧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3217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