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總結心得體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寫心得體會時,盡量使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言之有物卻不啰嗦。如果你正在寫心得體會,可以先閱讀一些范文,了解一下基本的寫作思路。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一
xx區(qū)教育局英語教研室開展了全區(qū)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會,本次培訓以落實核心素養(yǎng)為主題,意在提高全區(qū)小學英語教學質量。首先,由李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一起作業(yè)平臺中結構升級后的板塊設計、基于藍思分級閱讀測評系統(tǒng)的繪本分級練習、新增的自然拼讀板塊設計及教師端的教學資分享介紹。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平臺,從李老師的口中得知,城區(qū)教學中已大面積應用到這個教育資平臺。很遺憾,在我的教學班級中,對此平臺的實踐還是零,雖然現(xiàn)在是大步邁向小康的激昂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對于一些農村家庭的孩子擁有或使用電腦,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當作一個留給學生的階梯作業(yè)吧,對于那些有條或有能力或有興趣的學生而言,不妨試用一下,也許會收到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其次,由區(qū)教育精英公園道小學的劉老師分享了小學英語復習經驗,無論是新授的后隨堂練習、單元復習、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復習,還是每堂大量ppt的運用,讓我深深地感到學生成績的提高與劉老師如此細心、縝密的教學態(tài)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開的,雖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對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鑒作用。
再次,由學習北派名師培訓的'優(yōu)秀教師們分享了她們的心得體會和各自的教學經驗。她們對單元主題下的輸入,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英繪本與教學本相整合,語音教學與自然拼讀在教學中的運用,分級閱讀等做了思想與教學實踐上的傳遞。雖然各位教師對這些教育理念介紹的比較簡短,但可以看出這是教育教學必然之的趨勢。培訓后,對于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聲很高的熱詞,我仔仔細細的在網(wǎng)上查了很多資料,正是這次培訓,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讓腦洞大開。一些教育專家和教師對此方面的研究已經走在了先列,對于我們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學試驗田上需要不斷地思考、學習、理解、接受、再運用。
最后,非常感謝這次的培訓平臺,每次培訓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受益匪淺。雖然北派名師學習的教師人數(shù)有限,但楊老師如此用心良苦的把一線的動態(tài)和教育聲音傳達給每個老師,是我所敬畏的,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將開始的新學期,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對于這些教學理念的運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開始,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二
——如何用新教材教 孝義市教研室馬瑞珍
從目前課堂教學的情況來看,我發(fā)現(xiàn)老師們還是停留在教教材上,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區(qū)別:
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書本”思想的體現(xiàn),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論”和“知識本位論”,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們教什么;教材怎么說,我們怎么教;教材有多難,我們教多難……用教材教,卻是對“人的本位”的回歸,教的內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發(fā)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材觀。前者把教材當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選擇的;不僅如此,前者還把教材當成“死本”,是封閉的、權威的、固化了的東西,后者則把教材看作“活本”,是開放的、和鮮活生活的相聯(lián)系的、可以再開發(fā)的一種課程資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行為。前者典型的行為特征是:把教材當成“東西”,把學生當成“容器”,教師則是“搬運工”,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把教材這個“東西”搬進學生的“容器”里的過程,因而,“灌輸”是教學的主打方式。后者則不然,是把教材當成教學的資源,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下,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因而,“自主建構”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再者,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理論依據(jù)。行為主義教育理論是前者的主要依據(jù),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是后者的重要“靠山”。因此,在新課改實踐中,教師要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到實處,一項必須要做好的基礎性工作,就是要深入學習建構主義等教育理論,牢固樹立起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育觀、課程觀、教材觀、知識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只有思想觀念轉變了,教學行為才能回歸正確的教育軌道,如何幫助老師們從“教教材”走向“用教材 ”
一、看教材——教材既是“范本”也是“學本”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展開課堂對話的橋梁,是教師走進學生生活及其內心世界的橋梁,因而教材是一個“范本”。作為范本,教材內含教學方法的指引,為展開教學提供話題,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方案。
《愛父母,在行動》
如:10課第一課時《父母默默的愛》首先提供的是一個話題,教材呈現(xiàn)的是一顆愛心樹,就是告訴老師們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探究父母及長輩為自己所做的日常事件背后包含的愛,去發(fā)現(xiàn)愛、感受愛、訴說愛。在學生通過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回憶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例的過程中,體會父母及長輩對子女及晚輩的愛之深、愛之切、愛之苦。其次還有教學方法的指引,聯(lián)系自身生活實際去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充實這棵愛心樹上。
同時,教材也在引領兒童與教材中人物展開對話,因而教材也是兒童開展自主學習的“學本”。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是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通過兒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使兒童能夠將自己的生活與教材內容建立連接,并通過與教材之間的對話,使兒童更好地反思,建構自己的生活。如10課《父母多愛我》一課,既有通過故事《媽媽喜歡吃魚頭》引導學生探究故事背后藏著的愛,從而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喚起學生回憶生活,去搜尋生活中父母及長輩關愛自己的感人故事,發(fā)現(xiàn)愛、體會愛;又有一首小詩《媽媽的愛》在歌頌母愛的同時引導學生去關注身邊各種各樣的愛,理解愛、明白愛;還有《一封爸爸給東東的信》道出了身為父母的良苦用心,引導學生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去反思愛、認識愛、交流愛。這樣,兒童在搜尋愛的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兒童與教材真正的互動。
二、用教材——教材既要“讀懂”也要“轉化”
道德與法治課跟生活貼得很近,絕對不能照本宣科。教材呈現(xiàn)的范例不再是學生需要記憶的內容,而是便于學生打開思路。尤其是主持人的話,它出現(xiàn)在教材中不同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活動導入、拓展和
總結
,它指明了學習方向和教學目標。杜威曾指出,“教師須懂得教材,還要懂得學生的需要與能力”,“學校里教學方法的基本的錯誤,就在于認為學生的經驗是可以由教師來假定的”。1、理解教材的設計:
教師首先要認真解讀教材,理解教材每一課的編寫意圖、體現(xiàn)的課程標準內容點以及所蘊含的教育思想。理解每個活動后所蘊含的知識點和價值觀。如11課《爸爸媽媽在我心中》,是依據(jù)《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版)》中“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條“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yǎng)育之恩,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和第2條“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心家庭生活,主動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而編寫的。孩子都是愛父母的,都有愛父母的自然情感,但這個年齡的孩子對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樣去愛父母,也不知道怎樣表達對父母的愛。
教材內容有三個學習活動主題:
1、《我們都愛父母》三幅圖分別呈現(xiàn)了不同家庭的子女是怎樣擔心、心疼、思念父母的情境 ,旨在從生活的具體場景切入,從情感的角度激發(fā)學生已有的經歷和感受,為教師從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提供了某些暗示。
2、《我們了解父母嗎?》三幅圖提示學生了解父母的途徑有詢問、觀察、實踐等,是為了調出學生的已有經驗,去了解父母。“孔子名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說的是:父母的年齡,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是因為雙親的年高體健而高興,再一個是因為雙親歲數(shù)大而擔心。教育我們要有兩種心理:一種是因為天增歲月父母增壽,身體康健,精神健旺,做子女的怎能不高興呢;另一種是為父母憑添一絲憂慮,因為父母年歲越高,距離人生的終點就越近,兒女與父母相處行孝的時間也就越短了,趁在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拿出來我們最大的感情對待父母,不要等到父母離開了才知道去珍惜。是使孩子們從小獲得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和熏陶,懂得了解父母、關愛父母?!拔覟楦改笇憴n案”這一探究活動,是為了加深對父母的了解,提升對父母的認識。
3、《愛父母,在行動》三篇文字資料,三幅圖從四個不同側面反映出關愛父母要有“心”,關注細節(jié);也要有“行動”,付諸實施;還要有“能力”,力所能及、學習實踐;更要有“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通過以上分析,我將活動主題3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并逐層深入到2個課時當中。
2、精準化學習目標:
教材里面出現(xiàn)的主人公是樣板,與本班學生是不一樣的。那么,針對本班學生,要設置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該是精確的。教師只有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才能確定精確、恰當?shù)慕虒W目標,確定本課教學思路,圍繞教學目標開發(fā)有效的課程資源,設計出學生喜愛的教學活動。
11課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
1、能說出我們關愛父母及長輩的事例。
2、能初步說出我們在今后生活中怎樣關愛父母及長輩。 11課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能通過調查說出父母及長輩的一些情況。
2、能進一步說出我們在今后生活中怎樣關愛父母及長輩。 10課第一課時學習目標: 1.能說出父母或長輩關愛我們的事例。
2.通過合作交流,能說出父母或長輩是怎樣關愛我們的。 3.感受父母或長輩的關愛。
10課第二課時學習目標:
1、能舉例說出父母讓你不能理解的行為和做法。
2、通過合作交流,能舉例說出當父母的行為和做法你不能理解時,怎么辦。
3、初步學會與父母溝通,學會理解。
3、轉化好教學內容:
拿到教材以后,老師們要在了解本地區(qū)、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實際需求,對教材內容教學整合、取舍、擴充和改造,從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例如第四單元《家是最溫暖的地方》是以家庭為主體的學習,這個年段的孩子知道父母愛他們,但往往忽視父母日常生活細節(jié)中的愛,對父母之愛的表達方式,有誤解和不能體察的問題,這些都需要老師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去引導,因此10課《父母多愛我》,我們不要被課本當中提供的范例所限制,而是應該和咱們孝義府西街小學的孩子的家庭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們回憶、關注自己的父母日常生活中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說自己的經歷,講自己的故事,頌自己的關愛,在分析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不理解中懂得理解和接納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孩子都是愛父母的,可他們對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樣去愛父母,因此11課《爸爸媽媽在我心中》,我將愛父母分散走在2個課時當中完成,這樣,逐層深入,將愛父母的意識、認識、行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4、設計好活動過程:
好的教學活動設計可以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可以保證學生主動且有效的參與。所謂“有效”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符合兒童品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另一方面是指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夠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能夠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在活動中兒童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獲得發(fā)展。因此,我們每節(jié)課都要積極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提示,在學生充分探究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得出某種價值觀。
10課兩個課時通過合作探究,孩子們懂得了感恩、理解父母各種不同形式的愛。11課兩個課時的合作探究,孩子們懂得了今后應該多了解、體貼父母。因此,開課伊始,我在總結孩子們上節(jié)課列舉的父母多么愛他們的例子之后,順勢引導孩子們例舉生活中他們平時怎樣對待父母及長輩的事例來喚起孩子們愛父母的情感。然后將通過例舉生活中的例子,分享已有經驗,再指導后續(xù)行動,讓孩子們例舉今后在生活中應該怎樣關愛父母。最后布置孩子們課后去了解父母,為下節(jié)課進一步落實愛父母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通過調查說出父母及長輩的一些情況。
2、能進一步說出我們在今后生活中怎樣關愛父母及長輩。 學習重難點:
目標2 學習流程:
一、展示調查,導入新課
二、根據(jù)了解,關愛父母
三、
運用名言,深化了解四、小組合作,交流關愛
五、總結提升,付諸行動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三
從2014年3月10日至10日10時10分,“核心素養(yǎng)”首次出現(xiàn)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并被列為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培養(yǎng)品德這一根本任務的重中之重,成為制定學術質量標準、修訂課程計劃和標準的重要依據(jù)。核心成就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并成為當今最流行的詞匯。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其中,文化品格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可。文化性格的培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視野。特別是在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今天,我們不僅要學習和吸收外國的文化精髓,還要把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介紹給世界,以增強我們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感情。
于教授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條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方向。我們必須首先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清,戰(zhàn)爭繼續(xù),改革將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因此,在研究中,我首先明確了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及核心素養(yǎng)中核心素質和關鍵能力的內涵。于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它是學生在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的學習領域)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特征(包括本質特征和核心能力)的成果,是學科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這門學科的核心成就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熟練的女人沒有米飯就不能做飯."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是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主要途徑。能力只能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培養(yǎng),而識字只能在需要識字的活動中形成。
只有有好老師,我們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老師能給學生什么。教師只有知識,他們只能給學生知識。只有智慧才能激發(fā)智慧,只有成就才能培養(yǎng)成就。學科教師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yǎng)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教師轉變?yōu)樗仞B(yǎng)教師。這樣,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理念將得以重建。于教授認為概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理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核心素質教育改革必須首先樹立素質教育理念。
以道德修養(yǎng)為基礎的教學是教學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人,而學科教師不是教授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必須首先確立的教學理念?;谡n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在教學內容方面。課程意識本質上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tài)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如何理解課程將從根本上決定如何理解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在教學的基礎上談論教學,而必須具備課程高度、課程視野,即課程意識。否則,教學將陷入實用的劣勢。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教學不應停留在“學科表面”(現(xiàn)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度”(本質)。只有這樣,學科教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就教學主體而言,以學生學習為基礎的教學。學習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學的中心和焦點是學習而不是教學。教學應該圍繞學習來組織、設計和發(fā)展?;趯W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
我收獲最多,也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在本書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提出了六個基本策略——整合策略、情境策略、深度策略、活動策略、自主策略和意義策略。戰(zhàn)略是從概念到行動,從理論到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理念,就有必要進一步將理念轉化為操作策略。上述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而是復雜的多向關系。可以說,任何一個好的戰(zhàn)略都同時包含了幾個想法,任何一個好的想法也需要許多戰(zhàn)略來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仍然需要我們去實踐和學習。借助網(wǎng)絡資源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養(yǎng)。我將繼續(xù)學習新思想,并將它們應用于教育和教學,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是核心素養(yǎng)的起點、突破點和生長點。只有關注課堂,我們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促進學生的智能成長。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四
北戴河新區(qū)溝兒灣小學 王梓璇
第一次聽到“素養(yǎng)”一詞時,我用拆分的解釋方法,釋義為素質、教養(yǎng),并未與教育教學相聯(lián)系。第二次聽到“素養(yǎng)”一詞,便是在新教師培訓中了,聽過專家老師的細致分析,恍然大悟,不禁感慨“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二詞已然滲透進當今的教育事業(yè),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務必要好好參透這兩個詞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何為“素養(yǎng)”?
通過查閱字典、百度等資料,我有了以下的見解,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修養(yǎng),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知識水平與能力才干等各個方面。
那么,何為“核心素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今天我們談核心素養(yǎng),還需要考慮兩個針對性,一個是針對時代的需求,一個是針對現(xiàn)代年輕人的特點。
由此看來,在信息與科技發(fā)展迅速的今天,要想讓小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跟上時代發(fā)展的節(jié)奏與步伐,著重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非常有必要。
根據(jù)小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素養(yǎng)無需特別要求
現(xiàn)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接觸到各種電子設備,故無需專門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技能,反而應該讓他們多接觸大自然和現(xiàn)實社會。
2、初步的邏輯思維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非邏輯思維。因此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訓練是需要的。
3、平等合作意識 獨生子女這方面比較薄弱
4、相對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
小學階段學習的大都是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如讀寫算等
5、保存活潑開朗的天性
最好的教育不是扭曲孩子,而是保持他們的自然天性?;谛W生“核心素養(yǎng)”的此項特點,結合語文學科的教學,我認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素養(yǎng):雖然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生接觸網(wǎng)絡及電子設備非常多,但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小學生接觸網(wǎng)絡還是有限的,我將多利用多媒體白板進行教學,既提高了孩子們對于網(wǎng)絡的認識,也將高效課堂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相結合,向四十分鐘課堂要質量。
2、初步的邏輯思維素養(yǎng):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對于每一個人都是終生受用的,學好語文,對于鍛煉人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將著重強化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做到“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雙管齊下,兩手抓,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便可以相應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素養(yǎng),學會理解,對于學習和理解數(shù)學、科學等其它學科作用非凡。
3、平等合作意識素養(yǎng):當今社會背景下,大多數(shù)學生都為獨生子女,雖然農村小學獨生子女比例少,但現(xiàn)階段,很多家庭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于孩子的教育都比較嬌慣,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合作意識差。基于此點,我將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多采取“小組合作”、“合作探究”、“綜合實踐”等新穎形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合作能力,提升個人素養(yǎng)。在授課中,我也會對于平等、合作類為主題的課文以及課外閱讀進行細致分析,利用更多實例影響學生。
就班,有目標、有系統(tǒng)的對于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進行提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保存活潑開朗的天性素養(yǎng):學生的天性即活潑開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思想的變化,很多時候,磨滅了孩子的天性,部分家長給孩子的學業(yè)壓力、成績壓力過大,甚至小學生都被迫整日上補習班,童年生活少了很多樂趣。事實上,如果學生能夠真正把握課堂四十分鐘,都能夠掌握好課本知識,沒有必要把課余時間浪費在補課上?;诖耍覍囊韵聝蓚€方面進行我的教學改革:1向課堂要質量,提高學生的聽課、思考和完成作業(yè)質量,學校事學校畢,不把沉重的負擔帶回家;采取豐富多彩的授課模式,增加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多發(fā)言,發(fā)展學生的個人愛好;多進行實踐課、戶外活動課、調查課等與大自然接觸和有利于還原學生天性的課程。2作為一名班主任,多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更新思想,與時俱進,家校共同努力,給孩子適當減負,還他們快樂美好的童年。
以上便是我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一詞展開的與語文學科教育教學相關的淺薄見解,我將把此觀念更好的應用于教學實踐,切身實際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祖國花朵健康快樂成長!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五
一位作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己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和鏡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書房就廣大了,你的心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p>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這里的“鏡子”就是指《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就是要求我們時刻用《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來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一個教師的事業(yè)成就和價值實現(xiàn),不僅僅依靠他的知識水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決于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和忠誠的.態(tài)度。很難想象一個見異思遷、心猿意馬,不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能傾盡全力投身教育,擔負起教師應盡的崇高職責。通過這次學習,我更堅定了信念,終生愛自己的職業(yè)。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師應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崇高而無私的獻身精神。顯然,沒有強烈的事業(yè)心是不可能做到這些的。通過學習認識到: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甘愿清貧;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樂于奉獻;選擇了教師我們就應該把學生的發(fā)展和提高放到自己工作的最高位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謹遵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忠于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把自己的汗水,無怨無悔的灑在祖國勃勃生機的花園里,在祖國蔚藍色的天空下守望孩子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六
目前,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征求意見,這就標志著中國基礎教育開始邁入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包括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首先,我們要明確社會學科核心素養(yǎng)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一、語言能力:在社會情境中借助圖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
二、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yǎng)和行為取向。
三、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能力和水平。
四、學習能力:指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試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社會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的關系為:知識能力是學科基礎、文化品格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發(fā)展條件。我認為,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重點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質:
一、主動與進?。簩W習有正確的認識和持續(xù)的興趣,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就動機,能夠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語言運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二、監(jiān)控與調整:能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緒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有效管理,面對學習困難能夠自我激勵、自我調適,適時反思和評價學習效果,并對學習目標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調整,主動適應,堅持不懈。
三、選擇與獲?。豪谜n內外多種學習渠道特別是網(wǎng)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并結合學習目標對信息資源進行選取和整合,廣泛涉獵,有的放矢,既勤于學習,又善于學習,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四、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敏銳觀察語言現(xiàn)象和語用規(guī)律,能從多角度、新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歷史現(xiàn)象,嘗試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讀和評判多元化現(xiàn)象,勤于思考,探異求新。
核心素養(yǎng)實則也是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吾日三省吾身,課堂教學堅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體現(xiàn)人文性的教學,科學性的教學,發(fā)展性的教學,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基于范文(通用9篇)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七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1 在近兩天的學習中,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我覺得它主要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的共同進步,是知識和素養(yǎng)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fā)展。教學高效益就其內涵而言,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發(fā)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預習、課堂教學中實踐展示和課后反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三、兩節(jié)展示課的啟示。共性的地方:1,學生素養(yǎng)高,學習過程上的學習參與度高,這就使得學生專注于課堂,能夠保持較高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2,評價方式的靈活高效是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指標,即時、靈活的評價同樣起到激勵學習主動性、保持學習興趣的作用。3,高效課堂應是長期進行的工作,最終形成一種常態(tài)的模式。它的預習、展示、反饋都應是高效進行的。4,高效課堂重視各學科基本素養(yǎng)的落實和訓練。在物理課上對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文課上對聽說讀寫的強化訓練無不突出了這一點。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xiàn)今我們課改的主陣地,必須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
總結
,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2 / 13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jié)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系到教學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shù)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tài)生成,著眼學生發(fā)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盡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fā)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tài)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采取積極的鼓勵態(tài)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會培養(yǎng)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 4 / 13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發(fā)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shù)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而非單一的、千篇1律的重復。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fā)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yǎng),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后,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shù)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3 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相對來說,有效教學是對教學的基本要求。你上一節(jié)課,總應該讓學生有點收獲,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優(yōu)質教學一定的高效的,而有效教學則未必是高效教學。提倡高效課堂教學,目的就是讓我們意識到,這個追求確實是無止境的。在聽課學習之后,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下面是我的個人體會:
5 / 13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首先要讓課堂活起來。從“悶課”走向“活課”,讓學生動起來,讓教材也變得活起來,讓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程序開放起來。然后要從無效、低效走向有效。每節(jié)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最后還要有更高的境界,就是高效教學。我對高效教學的定位就是優(yōu)質、高效、高境界。要想做到高效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學生情緒狀態(tài)。具體的說,就是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很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很高漲,學習情緒是不是很飽滿,學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狀態(tài),是否非常認真的投入學習。如果整個學習過程是非常愉快,非常開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課堂教學。
2、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狀態(tài)。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全程參與,每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還有學生不僅參與了學,而且參與教。整個教學是互動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談自己的看法,這對老師也是一種啟發(fā)。這種參與狀態(tài),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當中要互教互學,學生不僅在學,而且在教,這是最高層面的參與。
3、學生的交往狀態(tài)。一是傾聽。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學生可能最缺乏傾聽的品質和習慣。合作學習的前提就是要學會傾聽。如果不培養(yǎng),合作學習就很難行得通,很難有成效。二是發(fā)表。你聽完以后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要發(fā)表出來,你就能不說,如果大家都不說,就不是交往了。三是互助。同學之間包括師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欣賞。
6 / 13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4、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一節(jié)課是不是好課,關鍵還是要看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怎樣。學生思維是否有深度,如問題提得是否中要害;是否有廣度,有很多不同的見解;當然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個性化的見解等等。
我認為“打造高效課堂”,教師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第一點:教師為什么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駛能力,第二點:說說教師為何要有真摯的情感? 第一點:教師為什么必須要有很強的課堂駛能力?因為這是課堂高效運行的必要條件。要做到這點,我認為教師必須具備三種過硬的基本功:1、語言。2、板書。3、嚴密的邏輯思維。課堂是師生互動的場所,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試想教師沒有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的語言,怎么吸引學生的聽覺?沒有一手漂亮的板書,又怎能吸引學生的視覺?沒有對知識嚴密的邏輯分析,又怎能給學生的智慧的光芒,給學生以心智的啟迪?學生的能力又從何而來?所以我認為教師具備了這三點,學生才會欣賞你,佩服你,才會對你的課興趣濃厚。我相信,舉是最好的老師。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學生,當今強調要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師生關系。什么樣的師生關系才是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它應該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學習過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師生關系。怎樣才能建立起這種關系?古人又說:身正方能為范。所以教師要求學生去做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例如,要求學生要認真聽講,認真做練習,及時復習鞏固,那么教師就必須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及時認真批發(fā)學生的作業(yè)、試卷,及時向學生反饋,這樣才能示范,這才叫平等。而友好的愉快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一般來說,教師對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有一種本能喜歡之情,關心他們比較多,溝通較容易,這種關系很容易建立起來。我這里想說的是:教師如何與那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搞好關系?首先教師要用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他們,當他向你求知時,你要用更大的耐心與心細去幫助他,上課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這部分學生認識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難的問題去為難他,這樣會讓他難堪、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假如用一些淺易的問題去鼓勵這類同學回答,就會讓其產生成就感,提高其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幫助他樹立或找回一些學習的自信。而當他違反紀律時,你一定要嚴厲地批評他,但絕不能批評之后,與他反目為仇,流露出討厭他的情緒,而是要繼續(xù)關心他,找出他一些細微的閃光點,鼓勵他進步。只有這樣,他才會認為你是真心對他,而把你當真朋友,愿意與你相處。信任你、依賴你。如果我們能與學生建立起這樣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那我們就一定能將我們的課堂打造成“高效課堂”
8 / 13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一、追求高效課堂,教學管理如何調整
近年來,有關部門采取問卷調查、學生談話、系統(tǒng)分析等形式,不斷尋求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和措施;以觀摩課、研究課、匯報課等課型形成互相研究、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高效課堂探索氛圍。
通過完善課程管理規(guī)程,堅持多維學習,增強多元聯(lián)系等行動,引導廣大教師進一步明確了新課程背景下的三維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學習評價等關鍵要素。搭建 “備、聽、說、評”一體化平臺,通過常態(tài)課、達標課、探究課、示范課等課堂模式的展示,加快教師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心智模式、情感態(tài)度、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構建速度。最終達成共識:高效的課堂就是要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生態(tài)性課堂。簡言之,高效課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學,就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fā)展。
二、如何選擇和設計良好的課堂教學策略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充滿了疑問和期待。精講精練——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在重點內容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中、在解決問題基本策略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及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講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善于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做到視覺、聽覺等感知結構、感知情境優(yōu)化,進而浸潤情感,拓展想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感受、認同、內化。
在實施高效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決貫徹學?!懊嫦蛉w,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教學指導思想,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課堂教學分層的基礎上,在部分學科中實施跑班教學,并盡可能多地開設選修課供學生選擇。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理能力;由學校包辦式管理向學校、社會、家庭多元協(xié)作式管理轉變,引導學生學會規(guī)劃學習、規(guī)劃人生。
13 / 13
文章來源網(wǎng)絡整理,僅供參考學習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八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yǎng)是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jù)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fā)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fā)展。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九
汶南二中 趙成偉
核心素養(yǎng)是現(xiàn)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yǎng)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fā),系統(tǒng)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為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fā)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核心素養(yǎng)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yǎng)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yǎng)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yǎng)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yǎng)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那么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xiàn)出核心素養(yǎng)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重文化對學生的熏陶,還得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yǎng)。可從以下方面在在教學工作中體現(xiàn)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堂內充分體現(xiàn)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那就盡量給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盡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xiàn)能力的發(fā)展,增強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注重積累,海量閱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優(yōu)美、新鮮的語言材料,并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tǒng)經典作為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辟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著學生的心靈,并啟迪學生的心智。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于核心素養(yǎng)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干教師培訓,“核心素養(yǎng)”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yè)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睂Υ?,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fā):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fā)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fā)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yǎng)。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p>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yè),通過培養(yǎng),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yōu)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一
如何把核心素養(yǎng)落實到教學中去,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務。
目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既違背了知識內在的邏輯規(guī)律,又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可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必須改變目前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yǎng)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lián)系,對立統(tǒng)一,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課程建設提出的目標更為重要。落實核心素養(yǎng)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
1、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學習就是自我建構,學習者利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學習新知識,用新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道德體系。因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有一定的差異,如果面對所有的學習者,用同樣的方式提供同樣的知識和信息,就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自我建構的需要。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fā)的具體體現(xiàn),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也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2、整體化教學,實現(xiàn)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
學習的最基本規(guī)律就是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回歸到整體。對一個事物先有一個整體上的構架結構認識,再認識事物各個具體的部分,然后再找到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形成對事物的完整認識。也就是說,學習者的學習和認知是先見森林再見樹木的路徑實現(xiàn)的,而不是先見樹木后見森林的路徑實現(xiàn)的。
現(xiàn)實中的教學往往是碎片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習者學習許多碎片化的知識,反復進行一些碎片化的訓練,也就是強化知識點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先把握事物的整體構架,再進行部分學習和研究,這樣學生很難建立知識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可能形成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系統(tǒng)的整合,采取單元式教學方式,實現(xiàn)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3、主題化教學,實現(xiàn)知識的縱向聯(lián)系
學習者掌握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還不夠,還要找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整體化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知識點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那么如何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lián)系呢,這個聯(lián)系在哪里?這就需要有一個整體的大知識觀,由這個大的知識觀產生的大的教學觀,就是主題式教學方式,以實現(xiàn)知識的縱向聯(lián)系。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guī)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復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內在關系,讓知識形成大的模塊,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4、問題化教學,實現(xiàn)知識的橫縱聯(lián)系
學習都是從問題開始的,通過解決問題不斷深化學習,在不斷發(fā)現(xiàn)新問題中間解決問題,又在解決新問題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通過解決外部世界問題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解決問題實現(xiàn)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問題化學習既能體現(xiàn)知識系統(tǒng)化,又是一個在探索外邊世界中自己個人精神家園建立的過程。
真正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yōu)閷W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fā)生。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yōu)榻Y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lián)系。
5、情景化教學,實現(xiàn)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建立不起聯(lián)系,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lián)系,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復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yǎng)。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yǎng)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知識轉化為素養(yǎng)的最重要途徑就是情景,因此我們要設置大量的情景化的教學過程,讓孩子真實的學習能夠發(fā)生。要通過實驗教學,學科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的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知識的應用價值和隱含著的文化精神。讓學習者的價值觀、情感、人生態(tài)度建立起來。
把核心素養(yǎng)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xiàn)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xiàn)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guī)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xiàn)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把學習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二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干教師培訓,“核心素養(yǎng)”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yè)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睂Υ?,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為;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于此,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啟發(fā):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fā)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fā)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fā)展的過程。把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yǎng)。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p>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yè),通過培養(yǎng),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yōu)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三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教學觀的重建兩個篇章介紹了新時期核心素養(yǎng)指導下的中學教學,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有了更深的思考,就像余文森教授所說:一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源于各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學科關鍵能力、核心價值等這一切都是要通過我們的課堂傳遞給學生。別讓知識成為負擔,也別拿培養(yǎng)能力當作笑談。作為一線教師,我覺得核心素養(yǎng)要落地,就必須改變。
反思往日教學中一幕幕熟悉的場景,知識點背過了多少?為什么失分,是不是知識掌握不扎實?這些幾乎是我常用的口頭禪,打著應試教育的旗號我們的教學慢慢被高考綁架,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和“培養(yǎng)高分學生”之間,我們權衡利弊,成了矛盾的集合體。很難想象一個只有知識只會考試的機器能走多遠,在教學中學科素養(yǎng)的缺失是致命的。唯有變才可至明朗。
一個老師的認識和思想高度決定著課堂,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深化認識,革新教育觀念。從成績與素養(yǎng)的矛盾中剝離,重塑有機統(tǒng)一體;走出認識的誤區(qū),重塑教學觀;從傳統(tǒng)思維中抽離,重建教師素養(yǎng),聚焦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想象思維、閱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養(yǎng)成,扎實到每一節(jié)課上,有意識的將核心素養(yǎng)去滲透給學生,切不可停留在“喉嚨里的改革”層面上,成為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劊子手,要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
所謂破繭成蝶也是痛苦與幸福的相生相伴。核心素養(yǎng)要在中學課堂真正落地生根,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方法、教學風格可能面臨改變,這一過程會有質疑和不舍,但明確教學和學習目的而進行的方式和策略的轉變,必將是充滿智慧又收獲滿滿的改變。從本本意識到課程意識的轉變是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的前提。跳出本本主義的怪圈,以學科課程的高度和視野,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育不是當下而是未來,關注的是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課程意識強調的是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以及生成性的活動,切不可為了教材而教學,為了淵博而進行毫無干系的擴充,實現(xiàn)課程與教學的相融相長,這才是教學改革進入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標志。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是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落實學科素養(yǎng)的核心。一節(jié)有深度、有思想的好課堂一定是有情景的創(chuàng)設去激發(fā)學生思考;有含金量的課堂問題才會激發(fā)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思想的交鋒;有學生通過思考、總結、組織、概括、輸出表達自主生成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
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于忘了為什么而出發(fā)。教育改革的原點在哪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根本點是教與學關系的根本性調整,即要打破陳規(guī),重構教學關系,還權力給學生。學習既是學生的權力,也是學生的責任,沒有學生參與的教育是一種畸形的教育,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失敗的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節(jié)課的中心,完整系統(tǒng)而又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吧。未來的社會,學會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條件。
核心素養(yǎng)成為我們教學的指向標,而點滴都蘊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之中,在今后教學中,從理論到實踐,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堂到課后,從實踐到反思,我的思考探索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四
假期我讀了一本有關課堂教學的書籍,書名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數(shù)圍繞核心素養(yǎng)展開。剛開始對核心素養(yǎng)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書的作者余文森老師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幫我理清什么是核心素養(yǎng),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教育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教人。
書中的第二章提到:“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的?!庇纱宋蚁氲搅宋宜痰囊魳穼W科,每首歌曲不光是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緒、速度等各種音樂要素,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想讓我們理解的背景、價值觀,更是通過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性教育。比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它讓學生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道理。讓我感受到教人要比教書難。
除了閱讀了教育書籍,在假期中,我還聆聽了三場音樂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朱曉老師的《評價促成長,學生穩(wěn)步前進》,她提出課堂評價的目的'在于幫助師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評價時要遵循學生年齡的特點,注重評價的內外全面融合,適合主體發(fā)展。然后是繆海云老師帶來的《“浸”入其中,方得“真味”》,這堂課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鮮的名詞——沉浸式教學,簡單來說是一種追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學方式,學生“沉浸”在教學環(huán)境中,達到積極、高效的學習體驗,并能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教材,充分制定課堂的學習目標,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給學生審美上的沉浸。最后是高誼老師提出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從中我了解到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預設,而生成基于預設,是預設的提高和創(chuàng)造過程,預設是根本,生成是靈魂,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成長。這就對我們老師要有較高的要求,要深入鉆研音樂教材,才能具有生成的深度和勇氣,還要確立“為學習而設計”“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預設觀,當然,老師的綜合素養(yǎng)也要過硬,基本功更是不能落下。
這次假期我受益良多,開學之后我要繼續(xù)珍惜悅讀會的寶貴機會,從書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不斷的充實自己,夯實基礎。最后引用繆老師說的一段話:“教師自己認知和體驗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學習,自己把自己浸泡在音樂中去體驗,這是教師的辛苦,也是教師的幸運。”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五
學科素養(yǎng)是指學習某個學科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知識結構。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性。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逐漸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也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一下學科素養(yǎng)的體會和心得。
首先,學科素養(yǎng)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無論是數(shù)學、科學還是語文,都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在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內容,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數(shù)學課上,只有熟練掌握了四則運算、代數(shù)等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解決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因此,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不斷學習和鞏固。
其次,學科素養(yǎng)需要具備動手實踐的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實踐來鞏固所學的知識。例如,在語文學科中,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學名篇的欣賞和理解上,還需要通過寫作、演講等實踐活動來運用所學的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知識的不足,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
再次,學科素養(yǎng)需要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素養(yǎng)并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只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例如,在科學學科中,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和探究科學規(guī)律,這需要我們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不斷鍛煉和培養(yǎng)這些能力,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最后,學科素養(yǎng)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保持堅持和持續(xù)努力。在學習中,我發(fā)現(xiàn)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對于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例如,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做題鞏固知識,通過總結歸納掌握學科規(guī)律等。通過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
總之,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動手實踐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逐漸體驗到了學科素養(yǎng)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我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我將繼續(xù)努力,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自己的學科素養(yǎng),為自己的未來鋪就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六
20xx年3月4日、5日兩天,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專家來我校進行“學科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培養(yǎng)”的專題項目,聽了專家的講座,收獲頗豐。我認為,高中物理科目的學科素養(yǎng)養(yǎng)成與關鍵能力培養(yǎng)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科學無涯,學習不止。1900年湯姆遜在英國皇家學會新年慶祝會上莊嚴宣稱:“物理學的大廈基本完成,后輩的物理學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補補工作就可以了!”然而隨之而來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徹底擊碎了開爾文勛爵的論斷,物理學進入了一片全新的更為廣闊的領域,甚至于顛覆了牛頓的經典物理學。這個堪稱物理學史上最大烏龍的論斷,直接告訴人們,科學,永遠沒有盡頭!
2.嚴謹治學,見微知著。著名的居里夫人的女兒女婿約里奧·居里夫婦曾因粗心大意而兩度痛失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一次是1932年觀察到中子的現(xiàn)象,卻想當然的認為是一種康普頓效應,而棄之不理。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卻緊跟不舍,對此現(xiàn)象進行了深入研究,導致了中子的發(fā)現(xiàn),并獲得了1935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另一次是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發(fā)現(xiàn)正電子之前,約里奧·居里夫婦曾經在云室中清楚得觀察到正電子的徑跡,卻又誤認為只是向放射源移動的電子。雖然約里奧·居里夫婦憑借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最終獲得了1935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但是,教訓畢竟是慘痛的。熱學中的蓋·呂薩克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具有相同數(shù)目的原子?!苯涍^阿伏伽德羅修正為“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具有相同數(shù)目的分子?!币蛔种?,正是阿伏伽德羅假說的奇妙之處,體現(xiàn)了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必須一絲不茍。
3.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在比薩天主教堂里做禱告的伽利略觀察到天花板上搖擺的燈,從中發(fā)現(xiàn)了鐘擺的規(guī)律;病中的笛卡爾偶然觀察到墻角蜘蛛織網(wǎng)而靈光閃現(xiàn),建立了數(shù)學工具——平面坐標系的概念;在去往倫敦的火車上,狄拉克聽到朋友的藥瓶發(fā)出的咔噠聲,對朋友說:“我猜想,當瓶子只有一半藥丸時,它將發(fā)出最大的噪聲?!倍ɡ?,竟然把馬車的后車廂當做黑板演算起來,直至馬車飛跑起來追之不及方才作罷。
5.堅持真理,不畏權勢。讓我們列舉一連串響亮的名字:伽利略,哥白尼,布魯諾,富蘭克林等等。新的科學,即使開始時遭到權威的扼殺,但是總有一天,真理的旗幟要高高飄揚在人類的頭頂。拉普拉斯在《天體力學》中向舊勢力吹響了總攻的號角:“我的假設并不需要上帝!”
6.敢于認錯,虛懷若谷。錯誤時每個人都會犯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物理學就是在不斷的犯錯和不斷的糾正中前進的。愛因斯坦曾經認為,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tài)。而當哈勃用天文望遠鏡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慚愧極了,繼而坦率的承認:“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庇钪媸桥蛎浿模×孔诱摰膭?chuàng)建者,丹麥哥本哈根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物理學家玻爾先生在主持哥本哈根學派的工作時,有人問他:“你是怎么把那么多有才華的青年人團結在身邊的?”玻爾老老實實的回答說:“因為我不怕在年青人面前承認自己知識的不足,不怕承認自己是傻瓜。”
7.多才多藝,熱愛生活。多數(shù)的物理學家,同時亦是出色的數(shù)學家,化學家,從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是多么廣泛。我們都知道的達芬奇,就是一個全才。研究雙縫干涉實驗的托馬斯·楊,在物理學化學的所有分支幾乎都留下了足跡。他還是一個語言學家,動物學家,埃及史學家,經濟學家;他熱愛美術,能演奏當時的所有樂器;他是個騎術高明的騎士,甚至會耍雜技走鋼絲。
8.獻身科學,淡泊名利。居里夫人把獎牌給自己的孩子做玩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法拉第為了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放棄了一切商業(yè)性活動,并謝絕了英國皇家協(xié)會會長的職位,“在他的眼中,華麗的宮廷,和布拉頓高原上的雷雨比起來,算得了什么;皇家的一切器具和落日比較起來,又算什么?我們之所以說出雷雨和落日,因為這些現(xiàn)象在他的心里,都可以挑起一種狂喜?!睈垡蛩固股踔翞榱藢W⒀芯拷y(tǒng)一場理論而拒絕擔任以色列總統(tǒng)職位。
9.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年輕一代人的愛國情懷。進入新世紀的十年,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神舟”載人系列飛船的發(fā)射,“嫦娥”探月計劃的順利實施,航空航天領域捷報頻傳。新型戰(zhàn)機、預警機、驅護艦、潛艇、導彈、雷達等諸多新裝備的列裝,大飛機項目的立項上馬,使我國國防軍事有了質的飛躍。他們的背后,除了強大的祖國,更有無數(shù)甘于寂寞,無私奉獻的科學家,科技人員,軍工人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正是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代中國科學人的真實寫照。
最后,讓我們用一個流傳很廣的小故事來結束本篇吧。一家工廠請一個工程師去檢修一部發(fā)動機,許諾修好后付酬金1000英鎊。工程師先檢查了一下機器,然后叫人拿來一把榔頭,拿起榔頭對準主軸承敲了一下,機器就能運轉了。這時,廠家后悔了:敲一下,就值1000英鎊?工程師風趣地說:“敲一下,付1英鎊就行了,另外999英鎊,是因為要知道應該敲在哪個部位上?!边@篇文章并非杜撰,這位工程師也確有其人,他叫卡皮察,前蘇聯(lián)一位大物理學家。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七
通過學科素養(yǎng)的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理論都達到了充實和提高,對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感悟。通過學習,我感覺到高素質的教師首先應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修養(yǎng),在教育過程中,師德魅力是教師對學生的愛,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也很難體會到教師的愛,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情感,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高素質的教師還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創(chuàng)新,老師自己必須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創(chuàng)新能力,面對挫折的能力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只有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才能包容學生的缺點,尊重他們的權利,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相信每個學生都都是可造之材,未來的接班人,都值得用心血去培養(yǎng)教育他們的,用微笑面對每個學生,熱情地關注他們的成長。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善于鼓勵表揚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fā)他們的智能和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
我看到名校老師強烈的敬業(yè)精神,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他們用精彩的授課方式為我們講解、示范、指導,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這些無不讓我們欽佩,同行老師紛紛表示要對自己的心態(tài)作一個調適,不應該再浮躁了,要靜下心來潛心研究了,影響老師們重新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并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千課萬人”,我是第一次參加這么盛大的觀摩活動,聆聽了名師、特級教師的示范課、報告、專家點評,大師們的風采盡收眼底,得益匪淺,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每天上午五節(jié)課,下午五節(jié)課、晚上兩節(jié)課報告、兩節(jié)課互動點評)。雖然聽課很辛苦,但大師的魅力、課堂的精彩、專家近距離的接觸,吸引著我。這么好的學習機會、使我舍不得,疲憊的身軀總能堅持到晚上,尤其是斯苗兒老師、北京的吳正憲老師,我心中的偶像、最崇拜的專家,這么近距離的接觸,讓我激動,再累也值得!我想同行的老師應該也有我同樣的感受。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認識到了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結構的必要性。
課堂開放,自主權全在學生。無獨有偶,同樣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在大會交流中談到了他三次不同《百分數(shù)的認識》的版本,從中折射出特級教師他們的共同嗜好——學習、研究、總結、提升,造就了他們的課堂生動與深刻。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發(fā)和思考。
培訓轉變了老師們學習的觀念,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培訓才會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理論水平,才能開展教研活動,在不斷的交流互動中,明確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老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何適應新課改,教好課。通過這次培訓,歸納一下幾點:
1、教師要有人格魅力。
常聽孩子們議論“我最喜歡老師,我最佩服老師”。甚至老師的一舉一動,孩子們都在模仿。這些老師之所以使孩子們?yōu)橹鄯?,為之傾倒,我想就是源于教師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形成了這種人格魅力,在孩子們中間建立了一種崇高的威信,這種人格魅力和威信對學生的影響刻骨銘心。從北京的吳正憲老師、浙江省教研員斯苗兒老師的報告中,得到這樣一個結論:以情感人,以情激趣;用教師智慧啟迪學生智慧。
總之,教師要具有人格魅力。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滿腔熱情,寬容大度,這才是愛生的集中表現(xiàn)。只有把學生的成長真正和教育事業(yè)緊密相連時,才會增強愛的情感。
2、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今后,教師更要進一步培養(yǎng)科學文化素養(yǎng),練好練實教育教學基本功,注意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受歡迎的良師益友。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八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yǎng)是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jù)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lián)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fā)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生成狀態(tài),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fā)展。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九
再翻閱《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初次閱讀時做的圈畫批注清晰可見;隨意瀏覽幾處標記的地方,心里還是會忍不住的驚嘆,余文森教授的論述真的是言簡意深、凝練有力,句句走“心”有“新”,引人共鳴。但為什么一篇簡單的讀后心得卻讓我提筆又無從下筆呢?我總結了兩點:第一,《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是一本真正值得閱讀的“好書”。這樣的“好書”只有一遍粗略的泛讀當然不行,需要細讀慢品、消化吸收,才能沉淀下來東西,為我所有。第二,我在初次閱讀時,沒有及時歸納整理各個篇章的內容是個很大的失誤。全書十一個章節(jié)全部讀完后再總結,因為時間的原因,感覺個人記憶中的知識框架不太清晰了,感悟也有些碎片化。盡管有太多的觸動與想法,但每次動筆都會思緒萬千。鑒于以上兩點,在今后的閱讀中我要做到及時總結、及時“輸出”,這樣才能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行“完整的學習”。先來談談自己“零散”的幾點感悟吧。
如果單從書名來分析,我覺得有三個關鍵詞可以概括這本書,分別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課堂教學”。仔細翻閱書內的三個篇章,“核心素養(yǎng)的意義”、“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和“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篇章都是緊扣關鍵詞展開詳細闡述的。可我在讀完全書后,“課程意識”卻首先跳入了腦海。其實,早在幾年前,我所在的學校就掀起過課程建設的熱潮,但那時的'自己還只是“跟風”行動、悶頭做事,并未對“課程”有過深入了解。讀了《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課程。課程不僅是學科教材,它還包括課程資源;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也都屬于課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參與者、實施者和踐行者。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有課程意識,我們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tài)度直接決定了課程的高度和視野。對課程意義的理解、對課程本質的把握、對課程價值的定位都需要我們建構、整合,只有著眼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觀,才能讓課程與教學共生、相融、相長、雙贏,真正實現(xiàn)教學改革進入核心素養(yǎng)時代。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指向人”。圍繞著“人”的教育,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xiàn)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白詈玫慕逃褪亲晕医逃保挥袑W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在這其中,學生會有經歷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生成的學習過程。同時,“先學后教”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讓學生的學習在前,教師的教學在后”,這樣的教學方式為每個孩子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避免學生了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但又不是教師的完全放手。就拿我們平常的音樂課來說,如果學生對音樂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體驗;然后針對學生在“先學”后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解決,這樣的“教”才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課堂中“問題鏈”的教學方法,是為了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中推動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問題鏈”的問題提出很關鍵,教師要適時做好引導,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把教轉化為學。
全書讀完,“責任”壓在心頭,“擔當”更想挑在肩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是要在細水長流中逐漸養(yǎng)成,最后吸收沉淀下來的。而基礎教育就像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有持續(xù)不斷的能量支持向上發(fā)展。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小學音樂老師,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觀念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一些改變。我對自己的定位不只局限在音樂老師上,更多的是對“立德樹人”、對“育人”的理解。我們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我想應該是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進取心、有抗挫力的時代新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也深知,唯有加強自身修煉,才能努力成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做學生的榜樣,當學生的引領。
正如這篇讀書心得的開頭所述,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自己能靜下來再來一次“沉浸式”精讀。我想那時的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應該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膚淺、片面。讀書是為了給自己注入新的“源頭活水”,希望自己在堅持閱讀的時候也能堅持思考,并在教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和學生一起享受“完整的學習”。20xx,一起勇敢向未來!
學科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二十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fā)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當我看完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時,我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xiàn);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yǎng);其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yǎng),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核心素養(yǎng)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fā),系統(tǒng)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重建教學關系和先學后教這兩節(jié)。因為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目前我們學校就是這種模式,重點在教師引導和學生自學。說實話,這種模式真的很考驗教師的能力,要提前做好很多準備:制定導學案、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程度的題目、如何引導學生一步步學習等等。我作為一名語文和音樂教師,這種教法對目前的學生群體、課堂教學手段、學生的整體素質等各方面來說喜憂參半,因為這樣的教學手法對老師、學生要求太高,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一點點進行積累以達到這樣的高度。這也是我們目前一直進行教研的方向,我們正在摸索中前進。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421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