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萬里歸途觀后感100篇一
影片剛開始,就介紹了發(fā)生內(nèi)亂的努米亞共和國的背景:整個國家發(fā)生動亂,保衛(wèi)家園的政府軍,還有殘忍的反叛軍之間的戰(zhàn)斗,導致很多無辜的人流連失所,還有很多人員傷亡。
機敏的宗大偉、正直堅定的成朗還有善良體貼的白婳,他們帶領一群撤離的華僑,正在往指定的地點趕。
這部電影,我要站在主角宗大偉的角度去看,他是中國在努米亞的外交官,真正讓我敬佩的是,他在面對叛軍時的表現(xiàn),還有他如何去鼓勵華僑的那種勇氣。
宗大偉在電影里面說了很多謊話,但是說謊話是需要很大的擔當承擔的,他需要把每一個華僑給帶到安全的地點撤離。
他們被叛軍抓到的時候,叛軍首領想利用他中國外交官的身份,來承認他們叛軍的合法地位,但是被宗大偉拒絕了,這非常需要勇氣,還有考驗。
包括在整個劇的結尾時,他又被反叛軍給抓住,我清楚都記得他第一次跟反叛軍交鋒時,他努力的抖擻那拯救的衣領,以便使自己鎮(zhèn)定下來。還有這一次跟反叛軍的首領交鋒,他非常緊張,腿發(fā)抖。我非常知道他跟那種情況之下非常害怕,作為外交官,又不是軍人,但是這種勇氣來自于他對同胞的愛,來自于他的責任,來自于他的擔當。
電影當中還有一處細節(jié)我非常清楚,就是在成朗的帶領之下,撤離的華僑穿過沙漠,到達指定地點時那種激動的時刻。
有一位華僑親自計數(shù)了他們從出發(fā)地點到達指定地點的步數(shù),總共是32萬6713步,期間,他們穿過了一望無際的沙漠,相互扶持,相互鼓勵,最終抵達了目的地。
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覺得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有這種實力去撤出本國的華僑,我為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真心的體會到那句話:我們并非生在和平的時代,而是生在和平的國度。
我在想如果讓我去走那么長的沙漠距離,我肯定會絕望,正所謂‘楚善不可及,歸路但蕭條’,這也是我深刻的體會到中國外交官在面對所在國發(fā)生動亂時,他們需要處理各種各樣棘手的情況,有時候甚至可能會丟掉性命。
《萬里歸途》這部電影代入感非常強,在國慶檔播出這樣一部電影,我覺得非常值得一看。
萬里歸途觀后感100篇二
6月9日,央視一套熱播劇《中國1921》研討會在杭州舉行,這部被專家們譽為“偉人版”《奮斗》的電視劇,截至目前在天涯論壇上的點擊率已經(jīng)突破120萬人次。到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劇最成功之處在于它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當代意義。
《中國1921》就是回答了兩個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是怎樣誕生的,為什么會誕生。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認為,該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有非常強烈的歷史觀照性”。它用宏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告訴今天的年輕人,當時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面對愛情、親情、事業(yè)、理想是如何抉擇的。
導演穆德遠希望《中國1921》能給年輕人帶來一些思考。“這些百年前的年輕人所走過和擁有的,與今天的80后、90后所崇尚追求的,到底隔著多大的距離?”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吉象看來,這部劇的成功之處在于找到了與80后、90后一代年輕人的心理對接點:如何平衡和統(tǒng)一個人的奮斗與社會貢獻,并用獨特的青春視角,還原作為普通人的偉人,這成為對年輕人最大的吸引力。
細雨泥濘中,一雙穿著破布鞋、掛著鮮紅傷口的腳匆匆穿行在小巷子里。這是32集電視劇《中國1921》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這雙腳帶著25個湖南青年,走向北京,走向全國,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開天辟地的共產(chǎn)主義道路。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看完后的感覺是:“這樣的開頭,接地氣,接人氣?!?/p>
《中國1921》以“五四運動”、“反軍閥獨裁”、“中共成立”等幾個重要時間為縱軸,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孫中山、徐世昌等人的時代選擇與歷史命運為橫軸,將人物情感融于時代變革的歷史進程中,編織出整個時代的全景。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前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仲呈祥認為,《中國1921》用一種高于敘事的手法精心營造和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氛圍和質(zhì)感。
“我們結婚吧!我給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腦袋,我把孩子養(yǎng)大……”劇中楊開慧對毛澤東的這段“雨中告白”成為許多觀眾議論的焦點。很多網(wǎng)友質(zhì)疑,那個年代的愛是否有這么張揚。李京盛認為,這恰恰是那個革命戰(zhàn)爭年代人們特有的情懷和信仰,那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觀眾有這種不理解,恰恰說明了今天的人們生活在一種平庸和物欲當中,逐漸退化了那個年代人所具有的純粹的情感與樸素的信仰。
如何借用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學,完成紅色資源的當代轉化,承擔起當下的文化使命?專家們充分肯定了《中國1921》在將紅色資源轉化成精神力量上取得的成績。
今天的時代需要我們創(chuàng)作新的紅色經(jīng)典,這是一種時代使命。《中國1921》將眾多的歷史人物、事件、沖突編織到宏大的歷史背景中,成功地塑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群像。
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策劃部主任、《中國1921》責任監(jiān)制徐萌認為,將人物放到歷史的縱深里面去展示,將整個時代放到歷史長河里面去檢驗,是需要有相當?shù)男貞押蜌飧诺??!斑^去,紅色題材和歷史劇中間是隔著一面墻的,《中國1921》把這個墻打通了?!?/p>
至于該劇是否屬于媒體所評論的紅色偶像劇,李京盛表示這只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和方法,從注重對新鮮史料的挖掘到現(xiàn)在注重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挖掘,這才是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可貴之處。
萬里歸途觀后感100篇三
饒曉志執(zhí)導,郭帆、王紅衛(wèi)監(jiān)制,張譯、王俊凱、殷桃等演員主演的電影《萬里歸途》9月26日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全國多城同步開啟超前看片,并在映后通過大銀幕直播觀看了首映禮。
首映禮過后,社交平臺上影評人無一例外地打出高分,電影博主“瞇眼看q”認為《萬里歸途》“是一部又驚心動魄、又感人至深的電影。全體演員演技在線,讓這個故事更容易走進觀眾的心中,他們奉獻的表演是精準、到位、恰到好處的,值得品味?!敝襟w人秦小婉則認為《萬里歸途》完全不負商業(yè)大片的體量,時不時降臨的槍林彈雨,不期而至的死亡,讓影片始終處在一種驚險緊張的狀態(tài)下,不到最后一刻都得懸著一顆心。翻看社交平臺上的專業(yè)點評,集體打出四星半到五星的高分,這足以證明,《萬里歸途》的口碑“炸了”,很可能成為國慶檔口碑最高的一部作品。
《萬里歸途》節(jié)奏緊湊,緊張、刺激是最直接的觀感。電影從宛如紀實素材的努米亞共和國戰(zhàn)亂開啟第一幕,為觀眾呈現(xiàn)了危機四伏的場景,而身處其中的外交官們則始終游走在生死線上,這樣的緊張情緒足足維持了兩個多小時,直到最后片尾彩蛋,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
而在這個過程中,突如其來的爆炸、近在咫尺的爆頭槍殺、被野蠻粗暴的反叛軍控制等緊張橋段一番接著一番,每一次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萬里歸途》確實是對得起電影票的商業(yè)大片。
劇本是一劇之本,有一個好故事電影就成功了一半。相對而言,精彩的大場面是錦上添花,出色、感人的故事才是《萬里歸途》征服觀眾的主要原因。
影片講述努米亞共和國兩名駐地外交官奉命協(xié)助撤僑,他們要進入核心戰(zhàn)區(qū),手無寸鐵的兩個人,要帶著同樣手無寸鐵的120多個人安全返回祖國,一路上等著他們的是各路軍事力量的阻撓和威脅,以及對抗干旱、缺水、長途跋涉等挑戰(zhàn)。
最大的力量來自真實。因為知道電影是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所以看的過程中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共鳴,為了還原真實的撤僑畫面,導演饒曉志帶領劇組翻閱了大量有關撤僑的報告文學,基于真實情況譜寫故事,讓電影不但可看性強,同時具備真實的力量。現(xiàn)場聊到這個題材打動自己的部分,饒曉志表示“最打動我的,是真實撤僑的外交官們,他們在生活中是普通人,是父親、是丈夫、是兒子,但職責要求他們沖在一線。”
出現(xiàn)在首映禮上的監(jiān)制郭帆也感嘆道“他們面對的真實情況比電影中還要艱難,是普通人很難理解的心境?!?/p>
故事圍繞張譯飾演的宗大偉展開,就如導演饒曉志說的那樣,宗大偉既是外交官、是完成撤僑任務的英雄,但同時也是普通人。張譯在影片中再次奉上讓人驚喜的演技,他讓角色下沉,宗大偉是能夠被觀眾理解并共情的普通人,他的身上有煙火氣、有小心思、也有自私的一面,他記掛國內(nèi)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拒絕了撤僑任務,但后面因為種種變故,他還是挺身而出,再次勇敢起來。張譯用精湛的表演,給了人物內(nèi)心變化的合理性,并數(shù)次戳中觀眾淚點。
而身為外交官新人,王俊凱飾演的成朗也令人印象深刻,從最初的沒有經(jīng)驗,到最后用英文喊話,成朗是一個成長型的角色,王俊凱演出了角色成長過程中的層次感,也貢獻了不少淚點,特別是流著淚喊話的段落極其動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2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