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一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全文共1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列寧在郊外養(yǎng)病期間,每天都到公園散步,他非常喜歡公園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講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以為它凍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只是堅定地說,灰雀會飛回來的。第11~13自然段講第二天,列寧果然又看見了那只灰雀,但他沒有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為什么說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及小男孩的認識過程。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1.出示課題。
2.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幾只灰雀?灰雀什么樣?圍繞“灰雀”為什么用“灰雀”作課題?)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聯(lián)系上下支理解詞義。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讀音。
白樺胸脯面包渣惹人喜愛
(2)字形難點。
散:左下“月”的第一筆是“/”。右邊的反文要寫小一些
惹: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邊一撇不要丟掉。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1.多媒體演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
2.教師說: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人喜愛。你看它們可愛嗎?
3.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灰雀的語句并填空。的灰雀來理解。)
4.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多媒體演示“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
1.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小男孩的語言。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2)男孩看著列寧,說:“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p>
(3)“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的。
2.指導學生讀小男孩的話,再說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認識過程:吞吞吐吐一想說不敢說一決心把灰雀放回公園,肯定地說。)
3.課中質疑,讓學生體會列寧育人過程。
(2)文中列寧是怎么說的?畫出列寧的話。分組討論,通過讀列寧的話,讀懂了什么?
a.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丁。天氣嚴寒,它怕冷?!?/p>
(飽含著對丟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卻故意不明說,而用自己的感情來啟發(fā)男孩自己覺悟,以情育人。)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二
a、導入對于“自由”的闡述,以“鳥眼看人心”,運用別出心裁的視覺轉換,以傳統(tǒng)的第三著眼光,轉變?yōu)閰⑴c者之一的第二只眼看世界。之所以稱為第三者眼光,是因為傳統(tǒng)的觀察是除列寧、小男孩和灰雀之外的一個虛無觀測點,相對而言只是旁觀者,若能設身處地將自己置之與參與者的境地,應有更深刻的內涵。概而言之,選取角度不同,感受也肯定不一樣。
b、傳統(tǒng)板書過分注重邏輯性和其歸納作用,容易陷入一種大而全的誤區(qū)。往往不知所云。無法將其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起來。小學語文的板書設計,理所當然的要走形象直觀之路,形象鮮明的板書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以我個人的觀點,小學語文板書應盡量淡化文字,增強形象感,并且要有沖擊力,看著舒服,過目不忘。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三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四
這篇課文簡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了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三只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深受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的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城實和天真。
通過言語和行動的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是要學生認識到列寧對兒童的愛護;通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還可以受到愛護鳥類動物的教育。
本文篇幅較長,難度的句子和詞語較多,文章中有幾個生字是平常不常見的,很容易讀錯,部分詞語的意思比較抽象,給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加了難度;列寧的循循善誘學生也不易領會。《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苯Y合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本課的教學著力體現(xiàn)“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積累”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的朗讀,讀懂詞句的含義,讀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1、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消失之后,通過難心,得體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jīng)過。
2、通過人物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列寧的照片,指名學生談談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簡介列寧。
3、出示灰雀圖,板書:灰雀。師:我們來和這只灰雀打打招呼吧。齊讀課題三遍。
指導書空“雀”
師:灰雀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有關列寧的故事,為了這只可愛的灰雀,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美美的去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2、學習生字,新詞。重點指導讀準“胸脯、白樺樹、散步、婉轉、面包渣、誠實”。
3、指名逐段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師適時指導。
4、生自由讀,以小組為單位賽讀課文,互相評價,幫助。
5、分角色朗讀課文。
6、理清文章脈絡。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讀書自學的好習慣。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讓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自讓段。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2、課文是怎樣描寫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讀,體會灰雀的可愛。
借助多媒體,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列寧喜歡灰雀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
4、齊讀課文第一自讓段。
5、就是這樣惹人喜愛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竟然不見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設計意圖: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并積累文中的詞語。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分組出示“渣、胸、脯、惜、低、誠”“郊,步,或,散,敢,者”
2、說說這些字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記住這字的。
3、指導書寫。第一組強調左窄右寬,第二組強調“或、步、者”。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作業(yè)講評。
設計意圖:養(yǎng)成正確,規(guī)范的寫字習慣。
五、課堂作業(yè)
1、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預料的相符。()
2)令人惋惜。()
3)抬著頭向上看。()
2書寫生字并組詞。
設計意圖:鞏固字詞的學習。
板書:
兩只粉紅一只深紅
三只灰雀惹人喜愛
來回跳動婉轉歌唱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語句。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唱歌,跳躍的畫面。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讀課文的2———10自然段,看看那幾段話是列寧講的,那幾段話是小男孩說的?找出來。
2、灰雀不見了,列寧的心情是怎樣的?(急)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敝笇Ю首x。
3列寧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對小男孩說了什么呢?
出示:1)、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2)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3)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4)會飛回來?
細細讀這些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指導朗讀。列寧的關心,惋惜,焦急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字來概括,是什么呢?(板書:愛)
4、聰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兒了呢?你是從哪兒知道的呢?說一說。
出示:1)沒……我沒看見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
細讀這幾句話,你對那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用朗讀的形式把你的體會告訴大家嗎?指導朗讀。
5、小男孩為什么要捉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列寧的愛是給小鳥自由,小男孩的愛卻奪去了小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分角色朗讀課文的3———10自讓段。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出示灰雀在枝頭歌唱的畫面。在列寧真該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灰雀有在枝頭歌唱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11———13自然段。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討論交流。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3、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讓段。
設計意圖:感受孩子的誠實,列寧對孩子的愛。
4課堂練筆: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頭歌唱的灰雀,你想對小男孩和列寧說些什么呢?請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你的“三言兩語”。
2)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拓展延伸
2、個別交流。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拓展知識。
五、課堂作業(yè)
1、讀一讀,寫一寫。
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
我從“……”體會到
2)“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我從“一定”和“!”里推測出男孩當時想
2、摘抄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板書:
5灰雀
(惹人喜愛)
不見了捉
焦急放回
列寧小男孩
喜愛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五
知識與能力:閱讀本節(jié)課的5個新單詞,理解單詞“chest,euphemism”的意思,并寫出本節(jié)課的新單詞。了解課文內容。
程序和方法:通過“位置法”和“演示法”理解“乳房、委婉語”的含義。本文以列寧、灰麻雀和小男孩的關系為線索,梳理了文本的內容。通過數(shù)據(jù)展示、描述性體驗和比較想象,我們可以加深對列寧作用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強調列寧對灰雀和自然的愛。初步體驗了列寧對兒童的愛,對鳥類的愛,對自然的愛。
教學重點:
列寧發(fā)現(xiàn)灰麻雀失蹤后,通過耐心而得體的對話,讓孩子回到灰麻雀的經(jīng)歷中,也就是小男孩每次回答的想法。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通過語言和態(tài)度來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1、讓學生收集有關列寧的信息。
2、磁帶的歌曲“我是一只小鳥”和閱讀和錄音的文本。
時間:2小時
教學過程
一個節(jié)
一、情景引語,激發(fā)興趣
1、顯示列寧的照片。讓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列寧的故事。
2、學生交流后,老師對列寧作了簡要的介紹。
3、(圖:三只灰色的麻雀在樹枝上快樂地唱歌。)
老師:看!灰麻雀來給我們講一個關于列寧的故事。讓我們熱情地向他們問好。——標題。
1)閱讀標題,并提醒我們“麻雀”這個詞是通過描述鳥的形狀而創(chuàng)造的象形文字。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形容哪種灰麻雀?
列寧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文,把它讀得漂亮些。
第二,第一閱讀理解
1、讓學生充分大聲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的發(fā)音,通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2、學習新單詞:正確發(fā)“breast”、“birch”、“walk”、“sincerely”、“jump”等鼻音。
3、閱讀自然段落中的名字,先小組交流,再個人交流。理清課文的上下文。
3、學習自然段落的第一段
1、按名字讀自然段的第一段,說出你所理解的。
2、課文是如何描述這三只灰色麻雀的?找出句子并讀一讀。說哪個詞用得好,這個機制就能理解“委婉語”、“反反復復”、“吸引人”。
3、像讀格雷芬奇一樣讀列寧的句子,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列寧的感受。
4、巧妙的結局,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麻雀消失了。它去哪兒了?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
4、學習新單詞,指導寫作
1、學生獨立觀察生詞的特點。
2、你認為哪個單詞最難寫?你怎么記住他們的字體?
3、提示:本節(jié)課有很多左右結構的單詞。注意左右比例。單字符“step”和“person”
寫作時,伸展你的筆觸。
4、學生發(fā)帖、寫“步、人”等。一個寫得漂亮、評論正確的同學。
第五,布置作業(yè):安排學生抄寫文章中好的單詞和句子,并做“隨時間積累”。
部分b
首先,激發(fā)介紹的興趣,感悟課文。
(1)展示灰麻雀唱歌的聲音。突然就剩下兩個了。還剩下什么?列寧會怎么樣?(急)當時,因為列寧喜歡灰麻雀!閱讀課文的自然段落3-10,找出描述列寧偏愛灰麻雀的句子。
1、展示這句話:“他找遍了他周圍的樹林,但是沒有找到?!?/p>
當列寧發(fā)現(xiàn)一只灰麻雀不見了,他是什么心情?他會去哪里?體驗“在…我找不到“灰麻雀”的心情。指導閱讀。
2、引出列寧的三個問題:
“孩子,你看見過胸深紅色的灰麻雀嗎?”
它一定是飛走了,或者凍死了。它是涼的。它怕冷。
多漂亮的灰麻雀啊,可惜它再也飛不回來了。
仔細閱讀這些單詞,你會意識到什么?老師認為你一定能讀到列寧的焦慮、擔憂、遺憾和擔憂,因為它們都集中在表達列寧對灰麻雀的感情上。一句話,它是什么?黑板:愛。
3、指導列寧讀和寫“灰麻雀”句。
灰麻雀到底去哪兒了?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六
1、課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2—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對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3、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4、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5、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1、抄寫文中喜歡的句子。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板書設計:
5、灰雀
一定會回來
列寧男孩
教育知錯就改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七
1、能抓住關鍵詞,理清事件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并積累背誦描寫灰雀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讀懂人物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誘,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大自然的教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第26課《灰雀》。
1、聽寫詞語:灰雀郊外男孩唱歌
2、教師出示詞語,學生自行訂正。
3、言語訓練:請用這幾個詞語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小結:我們在講述或者記敘一件事情的`時候,要講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還要講清楚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怎么樣及結果如何。
過渡語:三只灰雀是整個故事的線索,這是三只怎樣的灰雀呢?
1、出示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2、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課文中誰喜歡灰雀?)
出示句子: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3、感受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還有誰喜愛灰雀)
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感受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
過渡語:其中有一只灰雀跟我說它們好好的在枝頭唱歌,不知道為什么有個小男孩把它的一個同伴捉走了,第二天卻又主動地把它的同伴給放了回來,它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剛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教給大家一個很厲害的本領——“讀心術”。怎樣才能知道別人心里在想什么呢?(察言觀色)
1、自由讀課文2—10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他們對話時各自心里想的可能是什么。
2、教師指導補白。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地問:“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我沒看見?!?/p>
3、自主填空補白,分角色朗讀對話。
4、師生承接讀。
5、評讀:梳理人物心理。
語言訓練:
愛一只鳥兒,不是,而是。
愛一朵花兒,不是,而是。
過渡語:好在小男孩在列寧的引導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決心改過。
2、出示文章結尾,師配樂范讀。
3、思考:列寧知道男孩是誠實的,在男孩心中列寧又是怎樣的呢?
4、表達訓練:假如你是小男孩,會對列寧說什么呢?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八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 仰望、歡快、面包渣、或者、嚴寒、自言自語、可惜、肯定、果然、歡蹦亂跳、誠實”等詞語,摘抄描寫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知錯就改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如何透過人物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如何透過人物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生字卡片 圖片
2課時
一、預習探究
1、(出示列寧圖片)
師:簡介列寧的資料。(你了解列寧嗎?列寧是蘇聯(lián)的領導人,是他創(chuàng)建了俄國共產(chǎn)黨,領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關于列寧的故事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述的是其中一個。這是什么故事呢?(板書:灰雀)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自讀。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1)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小組輪流讀。
(2)學生拼讀,互相糾正。
(3)教師抽查學生拼讀以上生字。
2、教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學生書寫。
(1)老師講解重要的生字,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這些字的筆畫、筆順、結構、部首。如:散、胸、脯、惜。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3)讓學生到黑板上書寫,其它同學到黑板批改。
3、范讀或朗讀課文
(1)播放媒體資源范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提到了哪些人,寫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朗讀,邊讀邊領悟課文如何通過人物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
三、品讀體驗
1、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一段說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寧在公園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歡灰雀。)
2、師:這灰雀可愛嗎?請劃下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胸脯粉紅、深紅——漂亮
樹枝間來回跳動——活潑
婉轉地唱歌——善唱
3、師:列寧喜歡灰雀嗎?你從哪里看出的?請把有關句子劃下來。
(提示:畫出列寧喜歡灰雀的理由,每次都停下來,仰望灰雀,還給它們帶吃的。)
師:要注意重點詞語“每次……都”、“經(jīng)?!钡淖饔谩娬{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四、課堂總結
一、復習導入
自由朗讀課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體驗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師:讀了這一段,大家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灰雀不見了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列寧 焦急 找遍了
(二)學習第3-10自然段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體驗人物的心理活動。
4、學生討論。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
屏幕出示這三句話,通過朗讀體會小男孩的內心。
(1)小男孩 “沒……我沒看見”——心虛
(2)“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薄阑胰冈谀睦?/p>
(3)“一定會飛回來!”男孩堅定地說——他非常清楚灰雀在哪里
板書:擔心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卑鍟和锵?/p>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1、師:小男孩說灰雀一定會飛回來的。那么,灰雀真的回來了嗎?
學生答,教師補充并板書:灰雀回來了
師:是它自己飛回來的,還是小男孩把它送回來的?是小男孩送回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小男孩低著頭站在樹下。
2、師:列寧問灰雀昨天到哪兒去了,他干嗎不問男孩,而是去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說話。
(提示:列寧不去問小男孩,體現(xiàn)了他對小男孩的愛護。去問不會說話的灰雀,一方面說明,列寧見到灰雀又回來了,很開心,逗灰雀玩,另一個方面,他這是明知故問,含蓄地表達了對小男孩把灰雀送回來、知錯就改的行為的贊許。)
3、師:課文時說列寧已經(jīng)知道小男孩是誠實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提示: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錯了,并且及時改正了。他說過灰雀一定會回來的,就真的把灰雀送回來了,他說到做到。)
學生討論。
(提示:如果他直接批評小男孩,可能會傷害小男孩的自尊,也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他通過表達自己對灰雀的喜愛與擔心來打動小男孩,巧妙地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另一方面,從小男孩說話吞吞吐吐到后來一再肯定小灰雀會飛回來的,說明小男孩本身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改正錯誤,應該給他機會。列寧的做法說明了列寧尊重、愛護小男孩,同時,很耐心,懂得教育方法。)
四、鞏固延伸
(提示:列寧、灰雀、小男孩之間是怎樣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讓學生小練筆,寫寫自己想說的話,然后全班交流。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九
1、講讀第2~13自然段,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列寧怎樣喜愛小麻雀,以及在他哎鳥的影響下,小男孩怎樣自覺糾正錯誤,體會小男孩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教育學生要當個知錯就改、誠實的孩子。
了解列寧怎樣喜愛小麻雀,以及在他哎鳥的影響下,小男孩怎樣自覺糾正錯誤,體會小男孩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教育學生要當個知錯就改、誠實的孩子。
一、談話導入,復習舊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第一自然段,現(xiàn)在我們先來復習一下。我說上半句,你們根據(jù)課文內容說下半句,明白嗎?(明白)
師:這段主要寫了在公園里一棵高大的白樺樹上有——(三只灰雀)
它們在樹上——(歡蹦亂跳的唱歌)
非?!?惹人喜愛)
從這段,我們知道列寧非?!?愛灰雀)
二、直奔重點,交流感受。
(一) 師:是啊,這自然界的小生靈的確招人喜愛。可是,有一天,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揭下)你想列寧心里急不急?(急)
師:大家把這段課文再默讀一下,把你認為能看出列寧喜歡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著急的句子找出來,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為什么。
(生默讀思考,師巡視了解。)
師:好,誰先來說說?
1、從“他在周圍的樹木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边@句看出列寧喜歡灰雀。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看出列寧喜歡灰雀呢?(找遍)
師:“找遍”是怎么找呢?(把每一棵樹都仔細地找了。)
師:說得好,我們在讀這個句子的時候,就要注意強調這個詞,把列寧找灰雀的仔細、辛苦讀出來。
(生個別讀、集體讀句子。)
2、從“孩子,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這句看出列寧喜歡灰雀。因為要是列寧不喜歡,就不會去打聽灰雀的下落。
3、從“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边@句看出列寧愛灰雀。要是他不喜歡,他就不會那么擔心了。
師:(創(chuàng)設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飛走了,那以后來公園就——(再也看不見它了。)
師:要是凍死了,列寧心里會——( 很難過)
師:現(xiàn)在,你就是列寧,你心愛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會怎么說這句話呢?(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練習)
4、從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边@句看出列寧喜歡灰雀。
師:你把這句話讀讀,看哪些詞能看出列寧喜歡灰雀?
從“多好的”這個詞能看出。還有“可惜——”,還有“自言自語”。
師:到底這幾個詞是否能看出列寧喜歡灰雀?我們好好思考一下,簡單說說理由。
“多好的”這個詞直接寫出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歡。
“可惜”寫出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歡。
師:那“自言自語”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語?
“自言自語”就是自己給自己說話。
師:你在什么情況下會自言自語?
我很傷心的時候會自言自語。
我很高興的時候會自言自語。
師:大家說的情況雖然不一樣,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當人的感情很——激動、投入、強烈。
師:列寧為誰激動起來?(為灰雀。)
師:是啊,列寧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點情——情不自禁。
師:現(xiàn)在你們說這個“自言自語”能不能看出列寧愛灰雀?能
師:現(xiàn)在你就是列寧,灰雀不見了,你多么思念它、牽掛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對灰雀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吧!
(練習朗讀:個別讀——范讀——集體讀)
讓男孩捉走了。
可男孩一開始不是說“沒看見”嗎?
他撒謊!
(生認真思考,積極討論,師耐心傾聽參與其中。)
師:好,下面召集大家開會,進行案情分析,誰先來發(fā)表自己的高見?
1、從“那個男孩本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這句話看出男孩剛才沒說實話。因為要是沒看見,不可能知道灰雀沒有死。
這句話說他不敢講,正好說明他一開始就沒說實話,他怕現(xiàn)在說出來列寧批評他。
師:這兩位偵探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好,說話口齒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著往下說。
2、從“一定會飛回來。男孩堅定地說?!笨闯瞿泻㈤_始沒說實話,因為要是他沒看見,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會飛回來,而且還那么堅定地說。
師:你們認為男孩最后的兩次說話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的語氣比第一次更肯定。
師:好,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我讀列寧的話,你們讀男孩的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后,讓學生自己推薦兩位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的變化。)
三、適時點撥,深化體驗。
師:男孩說灰雀會飛回來,是真的嗎?從剛才的研究看來,他開始說的那句話確實有問題,結果是不是呢?請大家聽老師讀最后一部分的課文。
灰雀是飛回來了,因為課文說“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
師:找得好,我覺得這句話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你們讀一讀,看認為是哪個?(果然)
師:為什么?(因為男孩說灰雀會飛回來,現(xiàn)在真的飛回來了,“果然”這個詞用得很準確。)
師:大家再把這部分讀一讀,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生獨立思考后可與同學交流)
1、那個男孩為什么會低著頭?(男孩覺得自己錯了。怕列寧批評他。)
師:同學們再想想,男孩錯在哪里?(捉灰雀、說謊)
男孩為什么要捉灰雀呢?(他也喜歡灰雀)
2、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而是問灰雀區(qū)哪里了?(列寧懂得尊重別人的自尊心。)
從這里我們看到列寧不僅愛灰雀,更(愛小男孩)
3、小男孩都撒謊了,為什么還說他是誠實的?
(知錯就改也是個誠實的孩子)
師小結:同學們,愛的力量多大啊,愛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愛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真摯、更純潔;愛使一個小孩子變得誠實、可愛。讓我們的社會處處充滿愛吧!最后,讓我們心中充滿愛吧。
師生一起朗讀最后一段。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十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全文共1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講列寧在郊外養(yǎng)病期間,每天都到公園散步,他非常喜歡公園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講有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那只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以為它凍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只是堅定地說,灰雀會飛回來的。第11~13自然段講第二天,列寧果然又看見了那只灰雀,但他沒有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jīng)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為什么說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及小男孩的認識過程。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質疑。
1.出示課題。
2.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有幾只灰雀?灰雀什么樣?圍繞“灰雀”為什么用“灰雀”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發(fā)生了什么事?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聯(lián)系上下支理解詞義。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特別注意以下讀音。
白樺胸脯面包渣惹人喜愛
(2)字形難點。
散:左下“月”的第一筆是“/”。右邊的反文要寫小一些
惹: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邊一撇不要丟掉。
(3)理解詞語。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誠實: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歡蹦亂跳:形容健康、活潑。
默讀課文,思考課后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體演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
2.教師說:聽,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人喜愛。你看它們可愛嗎?
3.自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描寫灰雀的語句并填空。的灰雀來理解。)
4.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多媒體演示“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紅的.灰雀到底去哪兒了?請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小男孩的語言。
(1)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p>
(2)男孩看著列寧,說:“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3)“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的。
2.指導學生讀小男孩的話,再說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認識過程:吞吞吐吐一想說不敢說一決心把灰雀放回公園,肯定地說。)
3.課中質疑,讓學生體會列寧育人過程。
(2)文中列寧是怎么說的?畫出列寧的話。分組討論,通過讀列寧的話,讀懂了什么?
a.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丁。天氣嚴寒,它怕冷?!?/p>
(飽含著對丟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卻故意不明說,而用自己的感情來啟發(fā)男孩自己覺悟,以情育人。)
b.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p>
有很多人喜愛灰雀,關心著灰雀的命運。)
(3)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對話。老師為列寧,學生為小男孩進行對話。老師用責問的語氣與學生對話。
(4)指導學生再讀書上列寧的話,體會列寧育人的過程。
三、學習課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1)小男孩為什么低著頭?
(2)列寧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寧為什么不問愛說話的男孩,而問不說話的灰雀?
(4)列寧為什么不問那個男孩,就知道他是誠實的?
(因為男孩能認識錯誤,用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2.分組讀書、討論思考題。
3.小組代表發(fā)言。
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1.文章寫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圍繞列列寧、小男孩、灰雀,還會發(fā)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請學生小組討論。
2.請學生評價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灰雀教案第一課時篇十一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摘抄描寫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4.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一、初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檢查初讀:
1、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只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
2、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
3、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策略:
1、指名分別讀三個句子。
2、理解生字詞語——白樺樹、胸脯、婉轉、面包渣。
白樺樹:看插圖理解。
婉轉:選擇字典中正確的解釋。
面包渣:學生講述。
重點落在胸脯:1、讀音;2、偏旁:身體部位多用月字旁;3、書寫:左窄右寬。
二、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策略:
1、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歸納每個時間發(fā)生的事。
填空練習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公園里看見。
一天,列寧發(fā)現(xiàn),就。
第二天,。
3、將三個時間發(fā)生的事連起來完整的說故事主要內容。
三、感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句子: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表示喜歡的詞語:每次、都要、仰望、經(jīng)常
2、想象練習: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只歡快的灰雀,他看到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愛,列寧,還經(jīng)常給它們帶來面包渣和谷粒。
3、練習中理解“惹人喜愛”。
四、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生字,小老師講解生字書寫注意點。
2、重點指導:
“或”的筆畫順序和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
“步”的下部書空強化記憶,避免寫成少字。
3、學生自行書寫練習。
4、評價反饋。
一、聽寫詞語,說主要內容
1、聽寫詞語:
白樺樹 胸脯 婉轉
仰望 微笑 自言自語
不敢 一定 誠實
2、用上聽寫的詞語,說說課文內容。
二、通過關鍵詞理解人物特點
(1)男孩是誠實的。
策略:
1、找出寫男孩的句子。
2、交流:列寧怎么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預設:
句子1、男孩說:“沒……我沒看見?!?/p>
生:從省略號可以看出,男孩對自己抓灰雀的行為感到愧疚,說起話來斷斷續(xù)續(xù)。
句子2、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練習: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男孩想到,所以又不敢講。
句子3“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薄耙欢〞w回來!”
1、對比練習:
第一句沒有一定,后兩句有一定,最后一句還加了感嘆號。表示態(tài)度一次比一次堅決,說明在與列寧的交流中,男孩不斷堅定改正錯誤的決心。
2、是什么使得男孩的態(tài)度前后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練習:因為,所以男孩一定會讓灰雀飛回來。
句子4、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練習: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他想。
(2)列寧對男孩的`寬容
句子: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問題:列寧為什么不問男孩卻問灰雀呢?
練習:灰雀說:“ ?!?/p>
“ ?!被胰傅卣f。
練習:因為,所以列寧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三、多角度感受人物特點,拓展閱讀
1、通過讀書,我們發(fā)現(xiàn)男孩是誠實的,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2、課文中的句子你最喜歡的是那句,抄下來背一背。
3、推薦閱讀列寧小時候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322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