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總結總結不宜出現(xiàn)與主題無關的內容,保持緊湊性。如果你對總結寫作感到困惑,可以參考下面這些精選的總結樣本,或許會有所啟發(fā)。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一
教學目標。
1.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傳記文學的淵源和特點。
2.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樹立為國增光的遠大理想。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愿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shù)據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就讓我們展開課本,去諦聽他們感人的事跡吧!
二、人物介紹。
1.作者介紹: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lián)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后,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2.鄧稼先介紹(略)。
放朗讀錄音,突出有感情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掃除文字障礙(略)。
老師范讀第一部分,同學自由朗讀其余部分,進一步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4][5]。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二
1、使學生能夠通過理解文章關鍵語句的含義,進而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2、使學生通過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能夠深刻體會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關注文中重點語段,能夠通過理解文章關鍵語詞的含義,品析句間關系及段間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教師通過對背景資料的充分梳理和恰當引用,以及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一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探討鄧稼先有“巨大貢獻”,為何“鮮為人知”?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第三、四、五這三個部分的細讀,體會鄧稼先盡管歷盡復雜惡劣的人文環(huán)境和異常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但依然保持著德高望重、嚴謹沉穩(wěn)、忠誠堅韌的精神品質。
首先是對鄧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鄧稼先所經歷的客觀條件概括。
第二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探討鄧稼先做出“巨大貢獻”的動力是什么?
教師可以先給出幾種假設,比如“名譽”?“權力”?教師請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就這兩個做出貢獻的動力要素進行深入分析。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第三、四、五這三個部分的精讀,體會鄧稼先做出“巨大貢獻”的真正動力,進而感受其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振興祖國國防科研事業(yè)的堅定信仰。
在這里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萬里長征”“萬里長城”和“僧侶向西朝拜的旅程”這“兩個半萬里”來結合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共同體會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振興祖國國防科研事業(yè)的堅定信仰,才支持著鄧稼先作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學家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科研一線,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卻甘愿默默無聞。
第三環(huán)節(jié):總結與升華。
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文章最后一個部分,作者楊振寧找到了與鄧稼先的共通之處,同時也找到了鄧稼先永恒的價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價值的呢?回顧全文,教師做總結升華:只有始終抱有熱愛民族、抵抗侵略、結束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守護人民的堅定理想信念,才是個體生命發(fā)揮自己卓越的才能創(chuàng)造出穿越時空,抵達永恒的價值的途徑。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三
一、如果你看過大海、長江、田野等,面對它們,你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和想象呢?請你以“,你象……”為題,寫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數(shù)150字左右。
(寫好后,先小組交流,然后小組推薦代表朗讀作品。)。
二、請分別以”鄉(xiāng)村的夜”和”城市的夜”為話題,依照例句的格式各造一句.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靜的,是夢幻的。
鄉(xiāng)村的夜是。
城市的夜是。
三、閱讀下列語段,完成下列問題。
(1)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2)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3)深藍色的天空里懸掛著無數(shù)半明半昧的星。(4)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5)漸漸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見無數(shù)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6)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靜的,是夢幻的。(7)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在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8)這時我忘記了一切。(9)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10)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xiàn)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
1、第一段文字是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過程來構思的,下列對該段層次分析正確一項是:
a.(1)(2)/(3)(4)(5)(6)(7)/(8)(9)(10)。
b.(1)(2)(3)(4)/(5)(6)(7)(8)/(9)(10)。
c.(1)(2)/(3)(4)(5)(6)(7)(8)/(9)(10)。
d.(1)(2)(3)(4)/(5)(6)(7)/(8)(9)(10)。
2、文中加點的“模糊”一詞換上“閉上”,好不好?為什么?
3、請分析文中畫線的句子的修辭手法和它在句中的作用。
修辭手法是作用是。
4、下面是對文中畫浪線的句子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把“星的懷抱”比作“母親的懷抱里”,形象地寫出了星天的美妙親切,甜美溫馨。
b、“我”完全陶醉于星天的美景中,以至“忘記了一切”。
c、“我”長年漂泊在海上,每當看到像朋友一樣的繁星,就會思念遠方的母親。
d、星天童話一般的天地,把“我”凈化成一個純真的孩童。
5、問答題。
(2)作者是如何寫“愛星天”的?“愛星天”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同步導學:基礎訓練。
延伸拓展。
1、在夏天的夜晚,你觀察過天上的星星嗎?畫一幅畫,并配上適當?shù)奈淖诌M行說明。
2、文章結尾看起來似乎不太完整,根據首尾照應原則,請你給文章續(xù)寫一個結尾(字數(shù)在20字左右)。
3、課外收集閱讀巴金的作品。
[板書]:
繁星。
巴金。
(從前)家鄉(xiāng)庭院。
(三年前)南京菜園。
(如今)海上艙面。
酷愛繁星,向往光明。
4、同步導學:能力提升、中考之窗。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四
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傳記。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傳記文學的淵源和特點。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知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場上,通過特殊的視角,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頌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國防科學的崇高情懷。教師應將愛國主義情感和獻身科學事業(yè)的精神作為德育的重心,弘揚“文以載道”的創(chuàng)作宗旨。
文章在廣闊的歷史背景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刻畫。人物,既增強了作品的人文底蘊,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繪人、以人勾史的人物傳記之奧妙,是傳記文學優(yōu)秀藝術特色的傳承。教師不妨與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相聯(lián)系,以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與拓展。
一、復習導入。
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殊貢獻與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位偉大科學家的作品。
(學生課堂自讀)。
二、教師設問導讀。
1、從教材第注解我們能體會些什么?
提示:—切偉大的、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錢學森召見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爆竹,要你來做這個大爆竹。”當晚,稼先回去后與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說,要去干一件工作:“從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確實的,在稼先為國防大事獻身時,他的女兒照樣的下鄉(xiāng)和回城沒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許德珩(鄧稼先的岳父)問嚴濟慈:“是誰為中國制造出原子彈?”嚴哈哈大笑,說:“你去問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3。作者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來寫,作出了高度評價——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這些評價下面還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題設計旨在探究話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維訓練。)。
4、第四部分結束一句的討論、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故事三:楊振寧在美國聽美國人說,中國人的原子彈是由美國科學家參與做成的。他問鄧稼先“有沒有美國人?”稼先當時不便回答,待周總理說“把實情告訴他”之后,稼先寫了“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的信。信從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歡送楊振寧的宴會上。楊振寧當場打開一看,立即淚流滿面。
結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寫的自豪與驕傲,是否有敬佩、悲哀、傷痛等情感呢?
5、閱讀、分析教材中兩處引文,討論其用意。
6、總括鄧稼先生平,結束教學。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積累并理解“宰割、籌劃、彷徨、馬革裹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詞語,并學會運用。
2.高快速閱讀的能力,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情感。
過程和方法目標:
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lián)的行文特征。
2.會語言及句式特點,理清各部分的關系。
3.探究作者寫人物傳記的獨特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鄧稼先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圖片)顯示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云,鄧稼先畫像、楊振寧畫像。(針對三幅圖作適當?shù)慕榻B,突出鄧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為我國科學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薄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痹囮U釋這兩句話。(.“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笔侵膏嚰谙扰c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些優(yōu)秀的部分,并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班嚰谙仁侵袊伯a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痹囌f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課堂設計: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fā)現(xiàn)……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fā)言。
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fā)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我發(fā)現(xiàn)“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時代中國遭受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xiàn)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發(fā)現(xiàn)“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作者用相當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yè)業(yè)、不辭辛勞,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六
二、相關背景:
1、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1941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lián)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lián)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xiàn)在嚴格警衛(wèi)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lián)政府中止了原有協(xié)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wèi)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8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jié)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當時的副李鵬前往醫(yī)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七
今天學了《在山的那一邊》這一課,我受益匪淺。課文講了作者在童年時代的一個夢想。這首詩敘述了作者渴望見到大海,但是愿望總是被否定。作者雖然很失望,但卻又一次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向著目標前進,最終見到了海。讀了這首詩,我的腦海里涌現(xiàn)出了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拼音的情景。
以后,不管什么挫折,我一定會戰(zhàn)勝它的。向美好的明天走去。
課文主要闡述了作者――一個山區(qū)孩子童年的美好幻想和不為人知的心愿,著重描寫了王家新對大海的熱烈向往。作者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而爬上了“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可他卻一次次帶著失望與淚水回到家中……長大之后,王家新依然不停地追尋在心中淀積了許多年的那個“?!?。然而,他真的是在找尋大海嗎?于是,順沿著這個問題,引出了課文的真正含義。這篇《在山的那邊》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欲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并完成奮斗目標,必然會歷經千辛萬苦,只有不畏艱難、遇山攀巖、不懼險阻、逢壑涉水,勇往直前才能夠找到那屬于自己的大海――成功!
讀完全文,感思倍至。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純凈無瑕的童年時光中,幾乎每個人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難忘記憶。課文中“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仿佛在替我訴說心聲,掀開了我心深處因為來自各方面壓力而塵封已久的那扇滿是憧憬的“天真窗欞”,激起我對童年的回憶。
在山的那邊是海嗎?
是的,在翻越座座高山,戰(zhàn)勝重重困難后,看見的是一片茫茫大海,是理想的境地。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背升埖囊磺墩嫘挠⑿邸窡o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許許多多的惡魔,它們虎視眈眈地看著你,隨時都有可能撲向你,使你失敗。
在美好的童年時代,誰都有著美好而朦朧的夢,只要抱著心中的信念,勇敢地去追求,遇到挫折奮勇向前,不悲觀失望,記住失敗并不盡是最終的結果,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讀完法國作家莫泊桑寫的《羊脂球》后,我不禁對女主人公的悲慘命運產生憐憫之心,而且還對貴族階層丑惡骯臟的人性感到憎惡,心中不時感到悲憤交加。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名叫羊脂球的妓女在一段旅途中,幫助了那些貴族人士,到頭來反而被那些貴族人士厭惡。這讓我聯(lián)想到一件事情。
就在去年的六月,四川省達州市發(fā)生了一起“三兒童扶摔倒老太反被誣陷”的事件,這讓我為那幾個小學生的行為感到欽佩,同時也為老太太誣陷的行為感到憎恨。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6月15日,在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qū)的正南花園里,三個小朋友在樓下玩耍,看見一老太太摔倒便上前去扶,不料老太太起身后卻說是3個孩子打鬧將自己撞倒的。這件事情曝光后引得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他們都紛紛指責老太太,對老太太的行為感到憤憤不平,事后老太太還找了其中一個孩子的家長要求賠償20萬元,而且老太太的兒子還把老太太扔在了那個孩子的家里。最后,警方認定受傷老太蔣某某是自己摔倒,其行為屬于敲詐勒索,決定對其給予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并處罰款500元。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八
一百年以前,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占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占山東威海衛(wèi)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今天,一個世紀以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chuàng)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20世紀人類歷,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
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九
1、都是數(shù)字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shù)式叫做單項式。
2、單項式的數(shù)字因數(shù)叫做單項式的系數(shù)。
3、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shù)和叫做單項式的次數(shù)。
4、單獨一個數(shù)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單項式的系數(shù)是1或―1。
6、單獨的一個數(shù)字是單項式,它的系數(shù)是它本身。
7、單獨的一個非零常數(shù)的次數(shù)是0。
8、單項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運算,而不能含有加、減等其他運算。
9、單項式的系數(shù)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10、單項式的系數(shù)是帶分數(shù)時,應化成假分數(shù)。
11、單項式的系數(shù)是1或―1時,通常省略數(shù)字“1”。
12、單項式的次數(shù)僅與字母有關,與單項式的系數(shù)無關。
二、多項式。
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2、多項式中的每一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
3、多項式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shù)項。
4、一個多項式有幾項,就叫做幾項式。
5、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項前面的符號。
6、多項式沒有系數(shù)的概念,但有次數(shù)的概念。
7、多項式中次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shù)。
三、整式。
1、單項式和多項式統(tǒng)稱為整式。
2、單項式或多項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單項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項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數(shù)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將要學習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減。
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是: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分配率。
2、幾個整式相加減,關鍵是正確地運用去括號法則,然后準確合并同類項。
3、幾個整式相加減的一般步驟:
(1)列出代數(shù)式:用括號把每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接。
(2)按去括號法則去括號。
(3)合并同類項。
4、代數(shù)式求值的一般步驟:
(1)代數(shù)式化簡。
(2)代入計算。
(3)對于某些特殊的代數(shù)式,可采用“整體代入”進行計算。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一
[蘇教版第六冊]
鄭國有個人想買一雙新鞋。他先比著自己的腳量了個尺碼,就急急忙忙到集市上去了。
他在集市上挑中了一雙鞋,才發(fā)覺量好的尺碼忘記帶來,就對賣鞋的人說:“請等一會兒。”他回到家拿了尺碼便急匆匆地趕回來,可是集市已經散了。
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呢?”這人振振有詞地答道:“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人教版第十二冊]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北師大版第九冊課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p>
譯文:
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腳,順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時候,忘記帶了。他拿到鞋后,突然想起來,對賣鞋的人說:“我忘帶尺寸了?!贝颐Ψ祷丶胰。墒堑鹊交貋?,集市已經散了,因而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試呢?”他回答:“我寧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p>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二
(一)理清文章結構,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二)體會愛心能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美好的歡樂,自私會給世界和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的道理。
(三)能體會文中擬人句的效果,掌握文中字詞。
目標1、2、3。
目標2。
1、熟讀課文,掌握童話的內容。
2、查找工具書,讀準字音,解釋生詞。
3、小組交流,領悟童話的深刻內涵。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查找工具書,為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詞。
棲息():。
聆聽():。
肆意():。
咆哮():。
嬉戲():。
徘徊():。
翩翩起舞():。
樂不可支:。
2、查找作者的資料,為同學作介紹。
3、朗讀課文,簡要概述課文描繪了一個怎樣動人的故事?
二、探討交流。
1、導入。
2、預習展示。
3、聽讀課文,討論:。
a:巨人的花園有過幾次變化?
b:巨人是怎樣由自私變得充滿愛心的?
c:這則童話告示我們怎樣的道理?
三、課堂鞏固。
1、《巨人和孩子》選自,作者,國作家。
2、造句:。
翩翩起舞:。
樂不可支:。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自我評價:優(yōu)良可劣家長評價:優(yōu)良可劣教師評價:優(yōu)良可劣。
時間:。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三
知識與能力: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學習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學習文章用事例來刻畫人物的方法。賞析文章優(yōu)美而飽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語言積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yè)的崇高情懷。
【重點】。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難點】本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寫作方法。
【學法指導】。
1、結合注釋,解決重點字詞,朗讀課文。(小組內共同提出并解決)。
2、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標出疑問的地方。
課前預習(早讀課30分鐘)。
一、課前預習及自我檢測。
1、自學提示:
識記字詞,串詞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讀課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結構;評析人物形象。
2、文學常識:人物傳記。
人物傳記是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領域進行系統(tǒng)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達到對人物特征和深層精神的表達和反映。人物傳記是后人或人物資料的有效記錄形式,對歷史和時代的變遷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人物傳記是人物志的主體,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內容。人物傳記的特征有二個:其首要特征是真實,另一個顯著特征是生動。(即真實性和文學性)。
3、走近作者。
楊振寧,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45年赴美從事核子物理學研究,榮獲美國五所大學的博士學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創(chuàng)立“李楊宇稱不守恒定律”,獲得諾貝爾獎。擔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楊教授經?;貒v學,對祖國的科學事業(yè)極為關心。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四
抗戰(zhàn)開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一年;后來抗戰(zhàn)時期在西南聯(lián)大我們又是同學;以后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期間我們曾住同屋。50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時間里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戰(zhàn)時美國的原子彈制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5個人,奧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識。
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本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個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zhèn)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玻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臺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了,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時有發(fā)生。不過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我想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領導各階層許許多多工作者,為中華民族作了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成立了兩派群眾組織,對吵對打。而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氫彈。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們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別人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而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跡。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當初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和葛羅夫斯,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的認識。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五
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
每家每戶都知道。
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直到死為止?,F(xiàn)指不怕苦,不怕死,為革命為人民而奮斗終身。
指完全承受某種榮譽或稱號,沒有什么可以慚愧的。
畢,完全。銳氣、才干顯露無遺。
喻,明白;曉,知道。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知,了解、知道;明,眼力。識別人的眼力。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形容軍人戰(zhàn)死沙場。
立大功的人。
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走。
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堅持到底。
敬仰思慕。
難以忍受。
懷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
長時間的分別。
各種各樣的事物或現(xiàn)象沒有間斷地出現(xiàn)。
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結局而感到高興。
比喻任憑別人欺壓,不圖反抗。任:聽憑,任憑;宰割:砍殺,切割,比喻侵略、壓迫、剝削。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六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后,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說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帕唯爾吧,他的一生非??部溃欢麘{
什么
使自己繼續(xù)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殺場,英勇殺敵,熱愛
祖國,在戰(zhàn)場上,他被砍了好幾刀都大難不死,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輕的帕唯爾后來疾病纏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療傷的機會他也不愿意放棄工作,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啊!生活
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生活中一點小小的困難沒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對,等事情一過,你會發(fā)覺,原來自己是有毅力的。毅力需要堅持,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對嚴峻的考驗是能斷然處之的`,而這種斷然之處,又非常有利于持之以恒。
在堅持的同時,還要有生活節(jié)律。提倡毅力并不是主張一味蠻干,是毅力和節(jié)律并行,兩者都不容忽視。節(jié)律過快,頻率過高,要一直堅持下去,是十分困難的。生活猶如長跑,一下沖在前面,并不一定就能奪標。相反,如果保持適中的節(jié)律,就能取得好
成績
。保爾·柯察金時時激勵著我,鞭策著我,使我不懈努力,戰(zhàn)勝一切困難鼓勵著我面對人生的任何挑戰(zhàn)!決心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正如保爾在這本書中說道:“人最寶貴的生命,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駱駝的樣子》
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yōu)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象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揚宅的發(fā)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xiàn)。他不愿聽從高媽的話放高利貸,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愿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shù)纳钤竿?。作品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后,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于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xiàn)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后也終于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
心靈
的罪惡。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庇终f:“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xiàn)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崩仙嵴菑倪@樣一種認識出發(fā),懷著對于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安徒生童話精選
安徒生童話》它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充滿對人類美好的愿望,這些作品的藝術魅力震撼了世界文壇,揭開了世界文學史上童話創(chuàng)作的新篇章。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口處的海面上,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就是丹麥,因為它是丹麥的一個象征。但它既不代表丹麥的開國元勛,也不代表丹麥某一個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塊石頭上,若有所思地望著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誰也猜不出來。也沒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沒有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人魚—-“海的女兒”,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一篇童話的主人公。
《丑小鴨》它一生下來,因為生得很丑,人們和動物們都不喜歡它。寒冷的冬天,它在森林里受盡了折磨。后來它靠自己的努力,終于飛起來。它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丑小鴨變天鵝靠的正是她自己的努力。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不要怕自己笨,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的。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七
鄧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了小學和中學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1948年到1950年赴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yè)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
這以后的28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鄧稼先繼續(xù)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防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lián)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yè)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初一課文鄧稼先篇十八
鄧稼先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娜宋?,從小就聽說過,這次終于有機會詳細的了解他。
鄧稼先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國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fā)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看了《鄧稼先》這部電影后,他的形象總是讓我難以忘懷,腦海中總浮現(xiàn)出他的模樣:在那張樸實的臉上,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那雙眼睛代表著他對事業(yè)的渴求和真誠;他那雙粗糙的手上,留下了無數(shù)永不磨滅的傷疤,那疤痕就代表著一個奉獻著對自己崗位的熱愛和勤勞。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编嚰谙葢阎鴪砸銏?zhí)著的信念,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地為之奮斗,不求回報。在他的身上,有著一股不服輸、不怕困難、不怕打倒的強大精神力量,支撐著他走過艱辛的研究之路,所以,他才有了可喜的偉大成果,他的事跡才會廣為流傳感動人間,他的精神才會激勵著一個個前赴后繼的科研者。
鄧稼先,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為何會受到那么多人的敬佩和愛戴呢?那是因為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身軀完成著神圣的使命,他把自己的一切精力都投入到了為國家研制核武器的光榮崗位上,他為了祖國奉獻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也許你該問了,我們現(xiàn)在是學生,怎么能做出那樣震撼的事跡呢?對,我們是學生,或許不會做出驚天動地的事來,也不用像鄧稼先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起碼我們要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學習鄧稼先鍥而不舍不怕挫折的精神,把精力和智慧用在不斷的學習當中來,有一天,是真金總會發(fā)出光熱來的。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8824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