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范文1
在長白山區(qū),一些獵人常在狼出沒的地方埋下一種“閘”,狼一旦踩到“閘”,腿就會被牢牢地夾住。當狼拼死掙扎逃脫無望時,就會果斷地將自己被夾住的腿咬斷,以求得逃生。
用失去一條腿的代價,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狼的這種積極的“得失”觀,讓我想到了另一種動物,它就是孔雀。據(jù)說,雄孔雀最珍惜自己的美尾,所以獵人專門選擇下大雨的時候出擊。這時孔雀的美尾已被淋濕,它擔心飛起會弄壞了美尾,所以寧愿被捉也絕不動彈,于是紛紛“落網(wǎng)”。
孔雀因害怕失去漂亮的美尾,結(jié)果丟失了整個自由和生命。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時,多想想狼與孔雀吧,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學會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做出聰明而智慧的選擇。
人生哲理故事范文2
暑假里,我翻開《青少年人生勵志哲理故事》這本書,就被那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迷住了,簡直愛不釋手。當我放下這本書時,心中感慨萬千!
其中一個小故事《克服粗心大意》,就讓我記憶猶新。我平時就有點小馬虎,所以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
它首先從東東這一人物出發(fā),由幸福導航、幸福體驗、幸福源泉和幸福之旅四個版塊組成。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深入,從心理學和科學兩方面詮釋了粗心,粗心一旦成了習慣,將會給學習和成長帶來非常大的障礙。
記得有一次數(shù)學考試,我一道比一道做得得心應手,越做越開心,想象著自己獲得100分時的情景,我都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到了最后,我原本繃緊的心一下子松弛了下來,一點點小緊張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仿佛我做得僅僅是課外作業(yè)。在這種極度精神松弛的情況下,我的“粗心毒瘤”見此情勢急忙殺出,并很快占領了我的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我錯失了好幾道應用題,白白丟了整整8分。原本能取得的好成績,由于失誤與100失之交臂。
但如果在科學研究上馬虎一丁點,那后果可就無法想象了。
曾經(jīng)還看到這樣一個真實故事:前蘇聯(lián)宇航員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在1967年8月23日駕駛“聯(lián)盟一號”宇宙飛船遨游太空,在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太空飛行后,圓滿完成了任務,就當他得勝回師時,用來減慢飛船速度的降落傘打不開來了,工作人員和科馬洛夫采取了一切措施想排除故障,但都無濟于事,而造成這一切的,僅僅是地面檢查時所忽略的一個小數(shù)點,而正因為這個小數(shù)點飛船墜毀了,英雄科馬洛夫壯烈犧牲。同學們,你們想想看,一個小數(shù)點就能摧毀一個鮮活的生命,馬虎的`后果是多么可怕啊!
古往今來,馬虎、粗心給人們帶來危害的例子舉不勝舉。讓我們改掉粗心的壞習慣,努力培養(yǎng)細心的好習慣吧!給我們自己播上細心的種子,反復告誡自己、提醒自己,相信一定會獲得習慣的收獲。
人生哲理故事范文3
兩年前,一個朋友被借調(diào)在一家讓人羨慕的大單位上班。干了一段時間后,因為自己覺得不適合在那里工作,他選擇了回到原單位。本來,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料,周圍的人卻打心眼里認定他是因為能力不達標或“關(guān)系”未到位,被那家大單位“退”回來了。一時間,朋友感到處境頗為尷尬。
表面上看,人家的理解是有道理的,人往高處走,哪有甘愿“回流”之理?怎么說人家也不相信啊,可事情又確實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我也有過類似經(jīng)歷。年輕時,不安于現(xiàn)狀,一心想去外地打拼,終于找到一次長假機會,在沿海城市某單位體驗了一回,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快,我對那種找不到歸屬感的環(huán)境感到厭倦,于是謝絕單位一把手的一片好意,毫不猶豫地回到事業(yè)的出發(fā)地,安心干起文字活。奇怪的是,我自己沒感到有什么不妥,但一些從未出過遠門的熟人,卻總是一個勁兒地為我“惋惜”,甚至覺得“回流”是很沒面子的事。
選擇職業(yè),有多種因素。有人從“前途”出發(fā),為了讓自己過得風光,所以愿意忍辱負重;有人從“實惠”出發(fā),只要物質(zhì)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其他的都可以不計較;有人從興趣愛好出發(fā),看重自己精神世界的幸福,于是不顧世俗的眼光。不能說誰對誰錯,只要是自己的選擇,那就得認賬。而對旁觀者來說,大可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畢竟,鞋子穿在人家腳上,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是否適合。作為旁觀者,我們很有可能看到的只是表面。
生活告訴我們,光從表面上看,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靠譜——
表面上看,某人脾氣很臭,說話從來不知道拐彎抹角,看起來很不好打交道??墒聦嵣希闩c他交往時間久了,卻發(fā)現(xiàn)這人居然是個熱心腸,總是為別人著想。
表面上看,某人待人熱情,只要你開口,他一定爽快答應??扇舾赡旰?,你細細盤點,卻發(fā)現(xiàn)他從來沒有真正為朋友辦過一件事。
表面上看,某人衣著光鮮,“一身是寶”,應該事業(yè)有成,不是大貴,也是大富。而事實上,他可能是個窮光蛋,欠了一屁股的債,平時大把大把花的都是別人的錢。
表面與事實,常常有差距。
看過一則小品文,說的是,麥田里,有個人坐在板凳上收割麥子,過路的人一看,覺得這人懶得不得了,心里很看不起他??墒钱斅啡俗呓鼛撞綍r,才發(fā)現(xiàn)這人是個截肢的殘疾人,于是對他的勤勞肅然起敬。你看,走近幾步,得出的結(jié)論截然相反。
有一次閑聚,聊到一位大家都認識的人物。在座有位先生語調(diào)鏗鏘,自以為對這個人最有發(fā)言權(quán),理由是自己認識他快20年了。我看他信心滿滿、舍我其誰的樣子,忍不住潑他一瓢冷水:了解一個人,時間未必是最有效的,距離可能更重要——也許人家一個晚上的深談,就抵你幾十年的泛泛之交。
僅僅靠時間,并不能解決深刻認識的問題。如果只是浮在面上,時間再長又怎么樣呢?“日久”未必“見人心”,如果不深入了解,你看到的也許還是表面。
所以,要真正認識一個人,要了解事實真相,千萬不可只從表面上看,一定要走近一點,看清一點,哪怕只是一點,就可能有新的重大發(fā)現(xiàn)。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自己的眼睛欺騙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