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讀完一本書后的感受、體會以及思考的總結(jié)和概括,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的內(nèi)容,下面應該總結(jié)一下讀后感了。讀后感是對讀過的書籍進行歸納總結(jié)和個人感悟的一種方式,讀完一本好書后,寫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我覺得我們都需要寫一篇讀后感。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之后的心得體會,不僅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書中的道理,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和表達能力,寫一篇讀后感是很有必要的。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nèi)容的思考和感受的總結(jié),通過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讀的書籍,寫一篇讀后感是很有益處的。寫讀后感時,可以結(jié)合其他評價和評論來豐富自己的觀點和論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這些范文內(nèi)容豐富,觀點獨到,既有對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的評價,也有對作者的思想和風格的分析,還有對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的表達。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讀后感的寫作要求和技巧,也會對不同類型的書籍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希望這些范文能給大家在寫讀后感時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讓我們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一
老舍先生稱自己為“寫家”,不說“作家”,還稱自己為“文生”。實際上,這是他的一種人生觀。
縱觀他的一生,不論是辦教育,還是當作家,都圍繞著一個大問題--怎樣做人。
在兒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獨特的思想,既是針對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細想起來,有以下八條:
一.“木匠說”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寫過一篇叫做《藝術(shù)與木匠》的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愿意,而且極肯努力,作文藝寫家,我決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作本匠、瓦匠,或作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边@是一種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藝并不比當木匠高貴;第二,干文藝比作木匠還更艱苦;第三,干文藝更需要一些基礎(chǔ),諸如文字要寫得通順,要有生活底子,還應至少學會一種外國語。
1949年在重慶,朋友們?yōu)槔仙嵯壬郏⒆YR他從事寫作20周年。人家說了許多鼓勵的話,輪到他致詞的時候,早已泣不成聲,只喃喃地說出一句來:“,歷盡艱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車、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筆寫下去,寫下去?!币廊皇前旬斪骷冶茸骼筌嚭妥鲂」?。
二.“不必非入大學不可”
這倒不是說,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就不主張別人上大學。他說的是“不必非入大學”,這是一種反對“唯有讀書高”的思想。這也是一種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
老舍先生在給妻子的一封信里談到對孩子們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能粗識幾個字,會點加減法,知道一點歷史,便己夠了,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一份手藝,即可謀生,不必非入大學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兒會跳舞演講,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體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歡喜!我愿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于一個貪官污吏,你說是不是?”他還進一步說:“書呆子無機會騰達,有機會做官,則必貪迂誤國,甚為可怕!”
他主張念書,以知識救國,以學問強國;他反對讀書去走仕途,如果這樣,則不如去當一名誠實的木匠,因為木匠做的桌子或柜子對社會有用。
三.兒童“宜多玩?!?/p>
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之。
談到自己第2個女兒小雨,他說:“至于小雨,更宜多玩耍,不可教她識字;她才剛4歲呀!”
老舍先生主張維護兒童天真活潑的天性,不可強求,更不可處處約束。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一看見小孩穿上小馬褂,一舉一動全像大人,便想落淚。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笨梢姡⒆拥奶煺?,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四.“不以兒童為玩物”
老舍先生說:“每當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號,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發(fā)育慢,……其錯誤在于:是以大人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是為了滿足大人的虛榮,而不是真正為了孩子的發(fā)育,一句話,是以兒童為玩物。其次方法不當,往往超越了兒童身心發(fā)育的實際水平,違反自然規(guī)律,成為拔苗助長。
五.“不許小孩子說話,造成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
老舍先生提倡對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tài)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
對中學生,他以姓名相稱,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會主動伸出手,行握手禮,以視平等。孩子們送小禮物給他,他必定當場回贈,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禮品,就毫不遲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贈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還要簽名,兩倍地甚至十倍地報答對方的好意。
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彼此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布自己的寫作計劃?!端氖劳谩返谌康膶懽鞔缶V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一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認為孩子有權(quán)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tài)度和胸懷。
六.“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領(lǐng)著小學生們中央公園向花鞠躬。他說,花兒、植物都受到尊重,要以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他不讓小孩子用籠子養(yǎng)鳥,說應該讓它們自由地飛。他愛把礦物標送給孩子們,以為這既有趣又有益,是極有價值的禮品。老舍先生更喜歡鄉(xiāng)下孩子。雖然,他們窮,甚至臟,可是他們純樸、忠誠、講義氣,人格高尚,而且知識廣博,懂得大自然的許多奧妙。他希望孩子們盡貼近大自然。
七.“鼓勵創(chuàng)造”
老舍先生喜歡看兒童寫大字,以為是一大樂趣。“倒畫逆推,信意創(chuàng)作,興之所至,加減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边@是他對孩子們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
八.“只有兩件快活事:用自己知識和得知識”
老舍先生早年在《趙子曰》和《二馬》兩部長篇小說里猛烈地批判了當時的一些大學生,認為他們一是腦子里沒有國家觀念,只想自己作官;二是虛度年華,不好好用功,沒有真本事。他說:“好歹活著的態(tài)度是最賤,最沒有出息的態(tài)度,是人類的羞恥!”還說:“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為國家社會做點事。為國家死是在中國史上極光明的一頁!”
老舍先生反對青年人好高騖遠,主張由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干文藝的要從寫好一首快板做起,任何事物只要鉆進去,都會出成績,都會出真學問,反對“難得糊涂”,他說,“難得糊涂最為不通,要精明而誠直,斯可貴矣!”對什么事都應細細地研究,得知識,用知識,為了國家。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二
5、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仙?。
7、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老舍。
8、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鋒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會生銹?!仙?。
10、謙虛使人的心縮小,象一個小石卵,雖然小,而極結(jié)實。結(jié)實才能誠實?!仙帷?/p>
13、真正美麗的人是不多施脂粉,不亂穿衣服。——老舍。
14、母親的心是兒女們感情的溫度表。——老舍《四世同堂》。
15、最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大的忍辱是預備反抗?!仙帷恶橊勏樽印?。
18、“看生命,領(lǐng)略生命,解釋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薄仙帷?/p>
20、一個人愛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老舍。
21、文藝決不是我的浮橋,而是我的生命.——老舍。
27、亂世的熱鬧來自迷信,愚人的安慰只有自欺。——老舍《駱駝祥子》。
31、于是之靠著茶館大門口說了一句“改良改良,越改越?jīng)?”——老舍《茶館》。
32、苦人是容易死的,苦人死了是容易被忘掉的?!仙帷恶橊勏樽印贰?/p>
35、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于一個貪官污吏——老舍。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1.關(guān)于閱讀的名言。
2.銷售勵志名言集錦。
3.四字勵志名言大全。
4.勤奮工作勵志名言。
5.8字勵志名言。
6.控制欲望的名言警句。
7.關(guān)于成功的名人名言大全。
8.關(guān)于工作勵志名言警句精選。
9.關(guān)于孝順的名言。
10.工作勵志名言座右銘精選。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三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shù)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趙子曰》、《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須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贰ⅰ恫桊^》,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shù)家”的稱號。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
人生經(jīng)歷。
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zhàn)中。襁褓之中家曾遭八國聯(lián)軍劫掠,還是嬰兒的老舍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難。九歲得人資助始入私塾。19,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xiàn)北京三中),數(shù)月后因經(jīng)濟困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于19畢業(yè)。
工作經(jīng)歷。
曾任小學校長(北京東城區(qū)方家胡同小學)、中學教員、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oforientalandafricanstudies,universityoflondon)講師,任教5年。
筆名來歷。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棄;予,我。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fā)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xiàn)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并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fā)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斗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袒?、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guān)于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guān)于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是現(xiàn)代中國文壇上杰出的風俗、世態(tài)(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nèi),卻把歷史和現(xiàn)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tài)都結(jié)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xiàn)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了特定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反帝的主題和內(nèi)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xiàn)。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于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這以后,老舍寫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cè)面描寫它們的經(jīng)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xiàn)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jié),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jié)、為虎作倀的洋奴漢奸。寫于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xiàn)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壯烈情景。后期作品強烈地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自立自強于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于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四
今天,我讀了著名的現(xiàn)代文學家老舍先生的文章《養(yǎng)花》。因為我對老舍先生的作品慕名已久,所以現(xiàn)在捧在手里,心里異常激動。
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的養(yǎng)花實踐,體會到養(yǎng)花的樂趣。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收獲很大,讀的格外仔細?!跋铝吮┯辏従蛹业膲Φ沽?,把還沒有種下的菊秧砸死了許多,全家人幾天沒有笑容。”這句話看出老舍爺爺對朝夕相處的花草的感情多么深??!這一點我深有同感。記得有一年初春,我把幾粒牽?;ǖ姆N撒進花盆,每天為它澆水,鋤草,對它的關(guān)心無微不至。春末,紫色的牽?;ńK于綻開了笑臉,可極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有一天,我照樣去看牽牛花,可陽臺上只剩下了光禿禿的花盆,我連忙去問媽媽,才知道媽媽見到花凋謝,便把它丟了,連粒種我也沒有找到,我氣極了,幾天沒給媽媽笑臉。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對于文章里的這句話,我是有很深的體會的。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勞動,想不勞動便得到勞動果實,那只能是空想,只會一事無成。就拿我的學習來說吧!以前,我很懶,連課堂筆記也不記。到考試的時候,便來個“臨時抱佛腳”東抄西借,蒙混過關(guān)。抱著這種得過且過的態(tài)度,正好應了一句名言:“業(yè)精與勤,而荒于嬉?!苯Y(jié)果,我的成績很不穩(wěn)定,今后,我要一改以前的壞習慣,在學習上多付出些勞動,穩(wěn)扎穩(wěn)打。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學到的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進步。
他的一篇作品《養(yǎng)花》后深有感觸。
首先,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只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边@一點我和老舍先生的觀點一致。在搬家以前,我家有個寬敞的院子。姥爺在院子里種了許多花草,我有時也幫姥爺給花澆水、施肥、鋤草。我也并不計較這些花開得是大是孝是好是壞,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得跟什么似的。因為這些花之所以能夠開放,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呀!
我家種的花雖多,卻沒有奇花異草。因為正如文中所說:“珍貴的花草不容易養(yǎng)活,看著一株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難過的事?!庇幸淮?,四姨夫拿來一株葡萄苗。雖然說這也算不上什么奇花異草,但是要在大連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下把這株葡萄苗養(yǎng)活,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然,盡管我和姥爺輪流照管、精心地呵護它,但由于我們?nèi)狈ΨN植葡萄的經(jīng)驗,這株葡萄苗還是慢慢地枯萎死掉了??粗@株葡萄苗慢慢地死去,我心里很難過。這可不是因為我吃酸甜可口的大葡萄的夢想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而是因為這株葡萄苗也是一個生命,看著一個生命慢慢凋謝、枯萎,最后死去,我真是好難過、好難受。因此,我家只種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們?nèi)羰侵弥焕?,任其自生自滅,大半還是會死的。
要養(yǎng)活一株花草,必須要付出勞動。因為,“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有一次,姥爺有事外出,把一盆菊花交給我管理。由于我十分貪玩,把什么菊花、菊草的全給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過了一個星期,我再去看那盆菊花:花盆里雜草叢生、葉片發(fā)蔫,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后來,經(jīng)過精心調(diào)養(yǎng),這盆菊花才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經(jīng)歷了這場大劫,這株菊花雖沒被我害死,卻也害了個半殘,元氣大傷。從此,我再也不敢拋下花草不理了。
讀了老舍先生的《養(yǎng)花》,我對老舍先生對花草深厚的感情十分敬佩。同時,我對。
養(yǎng)花的樂趣也有了新的認識。正如文章中所寫到的那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p>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五
在八年級課本多篇的文章中,有朱先生的《背影》,汪增祺先生的《昆明的.雨》,朱德總司令的《回憶我的母親》……回憶學過的課文中,許多文章都只是在我腦海住一閃而過,能常駐在我心中的是魯迅先生所寫的《藤野先生》。
我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我最鐘情的是周先生的文章《藤野先生》。此文用詞樸素簡潔,卻使人難以忘懷,用最簡單的文字清楚了地寫出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所有事情。
我最愛此文的語言。看似簡單普通,其實往往是這種簡單的文字所表達出的道理是最明了最深刻的。如“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還有一個我?!泵靼椎財⑹拢瑳]多余的累贅,僅是一個分號和一個還有,就可以感受當時的場景是多么嘲諷,一群中國人以同胞之死而樂,多么麻木!可就是這樣污濁昏暗的環(huán)境中卻有了魯迅先生這樣一束光,他將用自己的光茫去照亮當時人們黑暗的心靈。就是這樣一個平常的詞語,用在這里卻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的堅定的信念以及用其一生所追隨的民族使命。
我愛此文描繪的景象,特別是描寫魯迅先生自己伏案工作的場景,那種畫面感爆棚,是一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閉上眼睛憑借這些文字想象,已是夜深人靜時,魯迅先生伏案工作,昏黃的燈光,擺滿各種文件的書桌,書桌對面墻上是掛著一張用精美相框鑲著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人面皮黑瘦,眼神卻炯炯有神。魯迅先生已經(jīng)累了,可他看見了藤野先生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似乎在警戒自己繼續(xù)前行,先生點上一根煙,吐出白霧,繼續(xù)工作。
我愛讀此文,還是因為我很喜歡魯迅這位作者,我所依戀的不只是先生的才華,更是先生的為人。魯迅先生是一位好父親,他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扼殺孩子的天性;他是一位好老師,無私地資助學生;他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學者,擁有刨根問底的探究精神;他更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憑一己之力在世界文學史和中國發(fā)展歷史中是一座屹立不倒大山。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六
桂花是一種在秋天才開的花,它不太起眼,花瓣兒小得幾乎看不見。假若菊花是一種君子花,牡丹是一種大大咧咧的大家碧月,那么桂花就是默默無聞的小家閨秀了。桂花樹的整個樹型渾厚豐滿,葉色濃綠,郁郁蔥蔥,幼葉邊緣有鋸齒,俗稱桂子。
俗話說得好,桂花一開,千里飄香。在一排排的桂花樹中散步,你會覺得像在香水店里一般;在一棵桂花前散步那香味雖不如幾十棵來得香,卻也是沁人心脾。只是可惜桂花偏偏不在夏季開放,要不然我定會在炎炎夏日中,被桂花香拂去煩躁。
每年的金秋八月,桂香總是一陣高過一陣。我相信不久后,桂花一定會在花叢中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讓我們向花生一樣,向桂花一樣,努力為這個社會,為這個祖國而奮斗吧!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七
老舍作為濟南一位并世無二的知音與知己,不僅表現(xiàn)在他為濟南寫了一系列無人可以企及的優(yōu)秀散文,勾畫出一個30年代相當完整的濟南,那些描寫濟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膾炙人口,可傳千古;更體現(xiàn)為他對濟南,有一種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與認同。
由老舍來濟南之前的經(jīng)歷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養(yǎng)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國前他對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輪由新加坡回國,不久即應邀來到濟南。濟南以它質(zhì)樸的情懷接納了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氳著濃郁中原文化氣息的古城開闊了老舍的文化視野。
在這塊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點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濟南的文化環(huán)境中。在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奮地創(chuàng)作了四年,深闊地吸納、思索了四年。濟南四載,成為他整個人生歷程中一段最為自由、溫馨、安定而難忘的美好時光。
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響到老舍對濟南的感情和認識。應該說,對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價值判代城市治理觀。
不僅如此。
“我將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綠柳,柳蔭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將看見破舊的城墻變?yōu)閷捥沟鸟R路,把鄉(xiāng)郊與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見南山的果林,在鄉(xiāng)間可以知道城內(nèi)的消息。我將看到大明湖還田為湖,有十頃白蓮。我將看見趵突泉改為浴場,游泳著健壯的青年男女。我將看見馬鞍山前后有千百煙囪,用著博山的煤,把膠東的煙葉制成金絲,魯北的棉花織成細布,泰山的櫻桃,萊陽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頭;煙臺的葡萄與蘋果釀成美酒,供全國的同胞享用。還有那已具雛型的制鐘制鋼,玻璃磁器,棉綢花邊等等工業(yè),都能合理的改進發(fā)展,富國裕民。我希望濟南成為全省真正的腦府,用多少條公路,幾條河流,和火車電話,把它的智慧熱城的清醒的串送到東海之濱與泰山之麓?!?/p>
老舍在《三個月來的濟南》中,堅定地說:“從一上車,我便默默的決定好:我必須回濟南,必能回濟南!濟南將比我所認識的更美更尊嚴,當我回來的時候”。
然而,遺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終于沒有能再回到濟南。
但,他畢竟把一個山水秀麗的濟南,活脫脫地寫進他的散文里,留給后人了。使后來我們每一個想了解濟南,喜歡濟南的人,都不能不讀讀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八
讀這本《朝花夕拾》,讓我趕我最深的是魯迅去外國時的一位老師。他叫藤野嚴九朗。
魯迅的這位老師,他不歧視外族,也不會看低中國人,但是也有的'人會認為中國人是低能兒,這位老師特別喜歡拿魯迅的筆記看,有時也會叫魯迅到辦公室,糾正魯迅筆記上的錯誤,說明了這位老師對魯迅的關(guān)心和體貼,也體現(xiàn)出藤野先生的盡職盡責。
其實魯迅先生是想通過介紹藤野先生來諷刺,當時的知音沒有幾個,兒只知道學習而不去交流的人。
藤野先生,是一個經(jīng)典的人物,它讓我們知道人人平等,互幫互助的精神。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九
北京東城迺茲府豐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進這座小院,就覺得特別安靜,異?;砹痢_@院子似乎經(jīng)常布滿陽光。院里有兩棵不大的柿子樹(現(xiàn)在大概已經(jīng)很大了),到處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擺得滿滿的。按季更換,都長得很精神,很滋潤,葉子很綠,花開得很旺。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親自蒔弄的。天氣晴和,他們把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熱汗。刮風下雨,又一盆一盆抬進屋,又是一身熱汗。老舍先生曾說:“花在人養(yǎng)?!崩仙嵯壬鷲刍?,真是到了愛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無的了。湯顯祖曾說他的詞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俊得花枝助”。葉淺予曾用白描為老舍先生畫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叢中的藤椅里,微仰著頭,意態(tài)悠遠。這張畫不是寫實,意思恰好。
客人被讓進了北屋當中的客廳,老舍先生就從西邊的一間屋子走出來。這是老舍先生的書房兼臥室。里面陳設(shè)很簡單,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習慣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禮的。他的握手是輕輕的,但是很親切。茶已經(jīng)沏出色了,老舍先生執(zhí)壺為客人倒茶。據(jù)我的印象,老舍先生總是自己給客人倒茶的。
老舍先生愛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釅。他曾告訴我,到莫斯科去開會,旅館里倒是為他特備了一只暖壺??墒撬懔瞬?,剛喝了幾口,一轉(zhuǎn)眼,服務(wù)員就給倒了。“他們不知道,中國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有時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請客人稍候,你也不會覺得悶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聞到一陣一陣香白杏的甜香味兒。一大盤香白杏放在條案上,那是專門為了聞香而擺設(shè)的。你還可以站起來看看西壁上掛的畫。
老舍先生藏畫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齊白石的畫可謂“絕品”。壁上所掛的畫是時常更換的。掛的時間較久的,是白石老人應老舍點題而畫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過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巴苈暋比绾萎?白石老人只畫了一脈活潑的流泉,兩旁是烏黑的石崖,畫的下端畫了幾只擺尾的蝌蚪。畫剛剛裱起來時,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對白石老人的設(shè)想贊嘆不止。
老舍先生極其愛重齊白石,談起來時總是充滿感情。我所知道的一點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從老舍先生那里聽來的。老舍先生談這四幅里原來點的題有一句是蘇曼殊的詩(是哪一句我忘記了),要求畫卷心的芭蕉。老人躊躇了很久,終于沒有應命,因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還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畫。老舍先生說:“老人是認真的。”老舍先生談起過,有一次要拍齊白石的畫的電影,想要他拿出幾張得意的畫來,老人說:“沒有!”后來由他的學生再三說服動員,他才從畫案的隙縫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畫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著好幾層報紙,寫著四個大字:“此是廢紙?!贝蜷_一看,都是驚人的杰作--就是后來紀錄片里所拍攝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飯的米都是老人親自量,用一個香煙罐頭?!耙幌?、兩下、三下……行了!”--“再添一點,再添一點!”--“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來住,這么大歲數(shù)了,不要再操心這樣的家庭瑣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給攔了,說:“別!他這么著慣了。不叫他干這些,他就活不成了?!崩仙嵯壬囊庖姳憩F(xiàn)了他對人的理解,對一個人生活習慣的尊重,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對白石老人真正的關(guān)懷。
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來訪的`客人不斷。作家,畫家,戲曲、曲藝演員……老舍先生都是以禮相待,談得很投機。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聯(lián)的同人約到家里聚兩次。一次是菊花開的時候,賞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記得是臘月二十三。酒菜豐盛,而有特點。酒是“敞開供應”,汾酒、竹葉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鄭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說是毛主席送來的,讓大家都喝一點。菜是老舍先生親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嘗嘗地道的北京風味。我記得有次有一瓷缽芝麻醬燉黃花魚。這道菜我從未吃過,以后也再沒有吃過。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過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訂了兩大盒“盒子菜”。直徑三尺許的朱紅扁圓漆盒,里面分開若干格,裝的不過是火腿、臘鴨、小肚、口條之類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來了,老舍先生舉起筷子:“來來來!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老舍先生對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愛護。當時市文聯(lián)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對每個人都相當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檔案,也從不找人“個別談話”,只是從平常的談吐中就了解一個人的水平和才氣,那是比看檔案要準確得多的。老舍先生愛才,對有才華的青年,常常在各種場合稱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而且所用的語言在有些人聽起來是有點過甚其詞,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種慣說模棱兩可、含糊其詞、溫吞水一樣的官話的人。我在市文聯(lián)幾年,始終感到領(lǐng)導我們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們的關(guān)系是前輩與后輩的關(guān)系,不是上下級關(guān)系。老舍先生這樣“作家領(lǐng)導”的作風在市文聯(lián)留下很好的影響,大家都平等相處,開誠布公,說話很少顧慮,都有點書生氣、書卷氣。他的這種領(lǐng)導風格,正是我們今天很多文化單位的領(lǐng)導所缺少的。
老舍先生是市文聯(lián)的主席,自然也要處理一些“公務(wù)”,看文件,開會,作報告(也是由別人起草的)……但是作為一個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負責人,他常常想著一些別人沒有想到或想不到的問題。
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藝人,他們沿街賣藝,有的還兼帶算命,生活很苦。他們的“玩意兒”和睜眼的藝人不全一樣。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藝人熟識,提議把這些盲藝人組織起來,使他們的生活有出路,別讓他們的“玩意兒”絕了。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他把盲藝人請到市文聯(lián)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親自主持,作了介紹,還特煩兩位老藝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當皮箱》。這是一個喜劇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個人物是當鋪的掌柜,說山西話;有一個牌子叫“鸚哥調(diào)”,句尾的和聲用喉舌作出有點像母豬拱食的聲音,很特別,很逗。這個段子和這個牌子,是睜眼藝人沒有的。老舍先生那天顯得很興奮。
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別的廟里的不一樣,演奏音樂。他們演奏的樂調(diào)不同凡響,很古。所用樂譜別人不能識,記譜的符號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筆道。樂器倒也和現(xiàn)在常見的差不多,但主要的樂器卻是管。據(jù)說這是唐代的“燕樂”。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經(jīng)各謀生計了,但還能集攏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們請來,演奏了一次。音樂界的同志對這堂活著的古樂都很感興趣。老舍先生為此也感到很興奮。
《當皮箱》和“燕樂”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老舍先生是歷屆北京市人民代表。當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說話。以前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匯編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來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那一年北京芝麻醬缺貨。老舍先生說:“北京人夏天離不開芝麻醬!”不久,北京的油鹽店里有芝麻醬賣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噴噴的麻醬面。
老舍是屬于全國人民的,首先是屬于北京人的。
一九五四年,我調(diào)離北京市文聯(lián),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聽說他有時還提到我。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
星期天,我讀完了《約克先生》這本書,書的作者是朱奎。開始我看了書名,以為“約克先生”是個人名,翻開書才知道,“約克先生”是只豬。
在我印象中,我一直都認為豬就是一種動物,可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一只全新的豬。它很聰明,有智慧,它就是———約克先生。
這個故事中,有很多感人的片段,也有很多驚險片段,令人既擔心又為約克先生感到開心!
朱奎筆下的約克先生大善若愚,讓人很容易愛上它。這本書魅力無窮,大家也來看看吧!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一
您好!
我是一名來自21世紀的小學生。我時常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出生在您的那個年代,可能就是您最關(guān)心的'進步青年吧!
我對您很是敬佩,常常拜讀門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駱駝祥子》,閱讀這本書時心神不定、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說起大致內(nèi)容也是張冠李戴,沒少挨父母責罵。雖說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太深奧,沒讀懂,但是常在校園里和同學議論文學時,總能略說一二地虛吹這本書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顯得我還是很能領(lǐng)略先生您的文采。
說實話,雖是囫圇吞棗,但對祥子的悲慘人生卻印象深刻。他常常著了上頓沒下頓的,但好在后來他找到了一位賢淑媳婦,生活逐漸寬裕起來,可是就在祥子準備好好地過日子時,噩耗卻接踵而來:未出生的孩子死在娘胎中,與母親架鶴西去……最后,祥子又回到了“單身”生活。
回到上世紀,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人力車夫的悲慘人生,生活在水深火熱的戰(zhàn)爭年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如此地痛苦和煎熬。所以,21世紀的我們應該尊重和平、維護和平,讓整個社會變成文明和諧的社會,沒有戰(zhàn)爭,沒有恐懼。
我想和您說的話太多太多……今日暫別,日后再敘。
祝您:
在天堂一切安好!
未來世紀的:周xx。
11月23日。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二
您好!
我很高興能有幸與您寫信交談。其實我很希望可以由此得到您對我的指教。所以,冒昧的給您寫了這封信。記得七年級的時候?qū)W過您的一篇文章《濟南的冬天》。里面的文字很優(yōu)美,你在濟南住的那些日子里把您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部都融入了這篇文章里。使人讀了以后就好像身臨其境一樣。感受到了濟南冬天里的溫暖!這也讓我對您的文章印象非常深刻?,F(xiàn)在,我又學了您的小說《駱駝祥子》。里面的主人公祥子一身正氣,對生后不屈服。為了自己的家庭在烈日和暴雨下也要拉車。并且,祥子在暴雨下拉車時,坐車的先生卻對祥子不管不顧,任憑祥子在水里掙命,仿佛死在了車上。這就體現(xiàn)出坐車人的冷漠。從而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當時社會的人情冷淡。
當祥子乞求他避一避雨再走,他卻躲著叫喊:“快走!你把我扔在這兒算怎么回事?”再次體現(xiàn)出坐車人的無情。祥子把車拉到之后,坐車人連一個銅板也沒多給。這是第三次描寫坐車人的冷酷。您三次描寫坐車人的冷酷無情的形象,是為了突出祥子的悲慘遭遇是來自“坐車人”的冷酷,來自壓迫人的社會環(huán)境和倫理??梢姰敃r的社會是多么殘酷,更加表現(xiàn)出當時的勞動人民身份是多么卑微。等級概念是多么嚴重!更可以表現(xiàn)出您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您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我很喜歡讀您寫的文章,希望您讀完我的來信之后可以給我回信。謝謝!
此致
敬禮
讀者:某某某。
20xx年x月x日。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三
很暖的周末。我的母親執(zhí)意要回鄉(xiāng)下為老屋油漆門窗。
老屋并不算太老,迄今也只是三十幾個年頭,是鄉(xiāng)下小村里唯一一幢青磚灰瓦的房子。在我的母親眼里,它一直是她魂牽夢繞的結(jié),是她心中永遠的家。以至于從老家搬來城里十幾個年頭了,她還總是念念不忘地嘮叨著老屋的諸多好處。
我對家的概念是無法與我的母親等同的。也許并不是代溝的問題,而是兩個女性對生活對家庭的理解觀念不同吧。老屋是我的母親嫁了父親之后親手一點點蓋起來的,我的母親常常提起這段事。說那時因為生產(chǎn)隊需要扒掉她跟父親結(jié)婚后棲身的兩間小小東廂,才給了這塊地基。生產(chǎn)隊里派了人工來幫忙蓋新房子,很短的工期,必須加了夜班地蓋,因此我的母親也成了蓋房子隊伍中的主力。而父親,因為在外地工作,除了托人找機會買回些上梁用的木料及小村人羨慕的青磚灰瓦外,就沒有再幫上一點忙。
我看向我的母親伸出來的手,原本修長的手指不再是那般青蔥圓潤,無名指上有一處凸現(xiàn)的疤痕,象在記敘著那些歷盡磨難的從前。
想來,我的母親那時的愉悅并不限于此,更多的是對那些美好生活的憧憬吧?!
這種失落我是無法感知的,雖然我走出老屋的時候十幾歲了,可是我們總要成長,總在追求著另一種溫馨舒適的生活。城里干凈整潔的衛(wèi)生間、沒有泥濘與雞屎狗糞的街道,是我倍覺舒心的首要原因。我用現(xiàn)代化的洗滌工具快捷對待那些看起來還是很干凈的衣物,童年的老屋無論曾有過怎樣的樂趣,都已漸漸地不留痕跡地走出記憶了。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四
您好!我是您一位忠實的讀者。上小學時,我從書中知道了您,也讀過您的著作,進入初中,我又讀了您老的名著《駱駝祥子》。我很喜歡這本書,真是愛不釋手。
全書敘述了一個名叫祥子的人力拉車夫的悲催的一生,他就是您老筆下的一個最具典型的底層農(nóng)民工的形象。
文章以祥子為中心,從祥子買車這件事的三起三落為主線,生動而又形象地體現(xiàn)出祥子為了買上一輛真正屬于自己的車而努力著,可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他那份對于買車的熱情也在一點一點的磨滅掉,最終,在一次沉重的打擊下,徹底的絕望了,從而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廢人。
祥子由一個勤勞而樸實的農(nóng)民工慢慢的變成了一個自甘墮落、吃喝嫖賭的市井無賴。是您的那支筆,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主人公祥子,潑辣的虎妞,霸道的劉四爺,大學教授曹先生等一系列的人物。仔細揣摩文章,一個又一個猶如有著生命的人物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是您通過各種描寫手法,突出全書人物的性格特點,使每一位讀者都能感受到人物靈魂的所在,對人物和事件更加的形象深刻了。
文章中的每一段,每一節(jié),都沒有張揚和夸大,而是以最為簡單的手法,讓人看著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是如何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變成一個廢人。您十分了解那些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從您的字里行間也能體會出您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憎恨和不滿。您能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回眸歷史,進行著最為痛苦的反思和追問。這也是您的偉大之處,更是我敬佩您老的理由所在。我認為我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選擇一條光明而適合我自己路,貴在持之以恒,絕不能輕易的放棄和服輸。
您是我的導師,是黑夜里我眼前的那盞明燈,指引著我一步一步的走向光明。感謝您為我的人生路指引正確的方向,讓我對人生價值觀有了新的認識!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xxx。
20xx年3月24日。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五
您好,請原諒我的冒昧,這么晚了還打擾您休息。您知道嗎?我和我的同學都是您的忠實讀者,您的作品《茶館》、《龍須溝》、《駱駝祥子》已經(jīng)被同學們公認為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尤其是《駱駝祥子》,我尤為喜愛,這部小說吸引了我,更吸引了無數(shù)您的讀者。
我在這部小說中產(chǎn)生了一些感悟以及疑問,希望您能幫助我解決,節(jié)選自其中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這篇文章我感悟很深,在本文中,您抓住了祥子所處的環(huán)境的特點,突出了祥子這類貧苦人民在這樣的天氣中的活動,對祥子描寫的十分細致,在這篇文章中,我讀出了您在揭露和控訴社會的黑暗和殘酷,讀出了您對祥子的勞動人民的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在描寫時,您通過祥子一系列的活動及心理活動,寫出了在那個黑暗的社會,勞動人民奔波勞碌,可最終還是“顧不過命來”。這些,都深深地打動了我。
可是,老舍先生,向祥子那樣一般樸實的小伙子,充滿了干勁和活力的年輕人,那樣一個上進的祥子,為什么不能和心愛的小福子廝守終身?又為何被迫娶了虎妞,又讓虎妞難產(chǎn)而死?可又為何,讓祥子這樣盼望有自己的車的青年,卻只能“望車興嘆”三起三落?您說,在那個黑暗的社會,祥子的墮落,適一種必然,我不懂。好人有好報,為什么從祥子身上卻只能看到悲劇呢?可當我讀了祥子的墮落過程后,我又似乎懂了,在那樣黑暗的社會,普通的勞動人民是生存不下去的,正如那和祥子真心相愛的小福子,為了年邁的父親和兩個小弟弟,她只能進白房子了。而最終,被壓迫到幾點的小福子,只能以死來逃避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這時的祥子,還幻想著與小福子可以繼續(xù)幸福的生活,可是……祥子也“今天若能熬過去,就多熬那么一天”了。祥子墮落了。這,都源于那黑暗的社會。而您,用一支筆,揭露了那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那犀利的筆鋒,直指那舊社會的一切黑暗。您的作品,永遠是經(jīng)典。
天色不早了,就養(yǎng)我?guī)е鴮δ鸁o盡的崇敬,與您說再見吧。
此致
敬禮!
您的讀者:×××。
老舍先生的讀后感篇十六
老舍是如何教子的呢?關(guān)于老舍教子八大方法分別是什么呢?下面來看看!
縱觀他的一生,不論是辦教育,還是當作家,都圍繞著一個大問題--怎樣做人。
在兒童教育上,他有一套獨特的思想,既是針對自己的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的,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細想起來,有以下八條:
一.「木匠說」。
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寫過一篇叫做《藝術(shù)與木匠》的文章,其中有這麼一段:「我有三個小孩,除非他們自己願意,而且極肯努力,作文藝寫家,我決不鼓勵他們,因為我看他們作本匠、瓦匠,或作寫家,是同樣有意義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惯@是一種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第一,干文藝並不比當木匠高貴;第二,干文藝比作木匠還更艱苦;第三,干文藝更需要一些基礎(chǔ),諸如文字要寫得通順,要有生活底子,還應至少學會一種外國語。
1949年在重慶,朋友們?yōu)槔仙嵯壬?,並祝賀他從事寫作20週年。人家說了許多鼓勵的話,輪到他致詞的時候,早已泣不成聲,只喃喃地說出一句來:「20年,歷盡艱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車、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筆寫下去,寫下去。」依然是把當作家比作拉洋車和做小工。
二.「不必非入大學不可」。
這倒不是說,他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就不主張別人上大學。他說的是「不必非入大學」,這是一種反對「唯有讀書高」的思想。這也是一種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
他主張唸書,以知識救國,以學問強國;他反對讀書去走仕途,如果這樣,則不如去當一名誠實的木匠,因為木匠做的桌子或櫃子對社會有用。
三.兒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別珍視兒童的天真,認為這是天下最可貴的,萬萬不可扼殺之。
老舍先生主張維護兒童天真活潑的天性,不可強求,更不可處處約束。老舍先生最害怕看見「小大人」、「小老頭」和「少年老成」,一看見小孩穿上小馬褂,一舉一動全像大人,便想落淚。
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個好作家了?!箍梢姡⒆拥奶煺?,在他眼裡是何等重要,何等神聖!
四.「不以兒童為玩物」。
老舍先生說:「每當摩登夫婦,教三四歲小孩識字號,客來則表演一番,是以兒童為玩物,而忘了兒童的身心發(fā)育慢,……其錯誤在於:是以大人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為中心,是為了滿足大人的虛榮,而不是真正為了孩子的發(fā)育,一句話,是以兒童為玩物。其次方法不當,往往超越了兒童身心發(fā)育的實際水平,違反自然規(guī)律,成為拔苗助長。
五.「不許小孩子說話,造成不少的家庭小革命者」。
老舍先生提倡對待兒童必須有平等的態(tài)度,主張尊重兒童,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的。
對中學生,他以姓名相稱,不再叫小名,表示尊重;會主動伸出手,行握手禮,以視平等。孩子們送小禮物給他,他必定當場回贈,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禮品,就毫不遲疑地把自己的皮手套、衣服、皮鞋回贈出去,或者把自己的作品送上,還要簽名,兩倍地甚至十倍地報答對方的好意。
他愛給兒童寫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話彼此開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兒童宣佈自己的寫作計劃?!端氖劳谩返谌康膶懽鞔缶V便是在給冰心的大女兒--一位中學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說話,他認為孩子有權(quán)如此,並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態(tài)度和胸懷。
六.「崇尚大自然」。
老舍先生曾領(lǐng)著小學生們中央公園向花鞠躬。他說,花兒、植物都受到尊重,要以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他不讓小孩子用籠子養(yǎng)鳥,說應該讓它們自由地飛。他愛把礦物標送給孩子們,以為這既有趣又有益,是極有價值的禮品。老舍先生更喜歡鄉(xiāng)下孩子。雖然,他們窮,甚至髒,可是他們純樸、忠誠、講義氣,人格高尚,而且知識廣博,懂得大自然的許多奧妙。他希望孩子們盡貼近大自然。
七.「鼓勵創(chuàng)造」。
老舍先生喜歡看兒童寫大字,以為是一大樂趣。「倒畫逆推,信意創(chuàng)作,興之所至,加減筆畫,前無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點滿身,亦且淋漓之致?!惯@是他對孩子們描述,推崇孩子們的這種創(chuàng)造性。
八.「只有兩件快活事:用自己知識和得知識」。
老舍先生反對青年人好高騖遠,主張由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干文藝的要從寫好一首快板做起,任何事物只要鑽進去,都會出成績,都會出真學問,反對「難得糊塗」,他說,「難得糊塗最為不通,要精明而誠直,斯可貴矣!」對什麼事都應細細地研究,得知識,用知識,為了國家。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953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