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講述了一條狗貝利經(jīng)歷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輪回中尋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篇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1
《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很有名,它在打分網(wǎng)站上擁有9.2的高分,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電影排名中,位居第13位。其實,霍爾斯道姆最著名的作品,不止《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他曾憑借電影《狗臉的歲月》和《蘋果酒屋的法則》獲得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和最佳影片提名。擁有這樣的背景,使得他的20xx年新作《一條狗的使命》頗為引人關(guān)注。
一同看這部電影的朋友,收養(yǎng)了一條一只腿殘疾的吉娃娃,她蒙混過關(guān)躲過了檢票員的眼睛,帶那只玲瓏的吉娃娃進了影院,整個觀影過程中,這只吉娃娃一會兒盯著銀幕,一會兒盯著影廳里不斷被銀幕光芒閃爍著的觀眾背影。整個觀影過程里,愣是一聲沒吭。這么乖的狗還是第一次見到,讓從不愿意養(yǎng)狗的我立刻就喜歡上了它。而它的主人看完電影之后,鼻子都哭紅了。
愛狗人士看與狗相關(guān)的電影,肯定是不客觀的,受強烈的感情因素驅(qū)使,愛狗人士比一般觀眾更容易被情緒帶動,走進故事里,被一切的細節(jié)觸動。但即便不愛狗,也很難不被《一條狗的使命》打動,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動物電影,更是講述變與不變、愛與忠誠、祝福與守候的電影,這些關(guān)鍵詞,都是人類普世價值觀中最為樸素的組成部分,一條狗在電影故事中,所起到的只是激發(fā)作用,它幫助人們麻木的心靈迅速地蘇醒,去感受,去感動,然后產(chǎn)生愛的沖動。
《一條狗的使命》使用了重生元素,一條名字叫貝利的狗,在人世間死亡了四次又復(fù)活了四次,狗的名字在變,狗的品種也在變,唯一沒變的是他那顆忠誠的靈魂。影片最為感動人的一幕發(fā)生在結(jié)尾時刻,當小主人已成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貝利想方設(shè)法讓主人意識到了它就是幾十年的那個貝利,用理性的思維看,這不真實,但并不影響這種設(shè)定的震撼性。人們往往愿意在虛構(gòu)中,去尋找在現(xiàn)實里得不到的東西,這不叫自我欺騙,而是為每一顆苦難的靈魂尋找避難所。
如果注意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故事里貝利歷經(jīng)的四個主人,他們的生活境遇都很糟糕,要么摔折腳骨失去上大學(xué)的機會與女友分手,要么是一個經(jīng)常失眠的孤獨的警察,要么是一個身材肥胖失去生活自信的家庭主婦,還有那個被男朋友逼迫著拋棄貝利的女人……最后的貝利前半生很慘,被拴在院子里數(shù)年,但如果它那些同樣命運充充滿各種悲劇的主人一樣,最終都能夠迎來救贖的機會。被拋棄的貝利,換另一個視角看,也獲得了狗狗最為在意的自由,也正是因為有這自由的存在,它才可以重新撮合第一任主人與他的女友在老年時重溫舊夢。
我猜霍爾斯道姆有意地使用了故事的陰郁底色,只有如此才能夠充分映襯出一條狗的使命價值,在故事里狗狗扮演的是拯救者的角色,貝利幾乎以“一狗之力”,為整個悲劇故事注滿了溫度。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心靈與眼睛會牢牢地被貝利吸引,沒有心思去關(guān)注人類角色的命運,但看完影片后靜下心來思考,會覺得這部影片有著鮮明的寓言色彩--在人類墜入越來越深、越來越孤獨的情感深淵的時候,像一只狗狗那樣的單純、熱情、盲目,或才是幫助人們重新找回對生活與命運的熱愛的唯一方式。
拍電影時最難拍的是孩子,比孩子還難拍的是動物,但電影人多年來對動物電影的熱愛始終不減,拍攝出了一部又一部好看又感人的作品,如果電影按類型來打分的話,動物電影在整體打分方面,相較于其他類型電影一定會有很高的優(yōu)勢?;魻査沟滥吩凇兑粭l狗的使命》中,再次展現(xiàn)了他對動物演員出色的調(diào)教功力,四條狗的外形區(qū)別很大,但在性格方面卻是貫穿始終的,尤其是在對貝利的靈魂塑造上,觀眾完全意識不到狗狗的外形變化,那是因為大家已經(jīng)深深被貝利的靈魂所吸引,電影也因此具備了靈性與靈魂。
動物電影會一直拍下去,這類故事無論怎么變化,其實關(guān)于動物的定位以及創(chuàng)作者對于動物的表達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最重要地是,電影人如何發(fā)現(xiàn)人在不同時代的變化,并敏感地將之尋找出來,用動物當作一面鏡子,來映照人類的不安與恐懼。我們喜歡一部電影,往往不是被片中的故事打動,而是因為電影里的動物,恰好填補了我們內(nèi)心因為受傷而長久空洞的那一部分。
《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2
時過八年后,這部《一條狗的使命》會讓我遇到什么?
本來是帶著批判去看的,但看完以后......我對導(dǎo)演真心佩服的五體投地!
導(dǎo)演用狗狗的五世之命,揭露了狗在不同家庭、不同生存環(huán)境下的命運,同時也揭露了現(xiàn)代社會下的人,常常因為沒有“活在當下”而有著無窮盡的焦慮的真諦。
第一世:沒有看清品種的幼犬----出生就夭折的“慘命”
劇情剛開始時,主角貝利一生下來沒有多久就夭折,甚至很多觀眾都還沒有看清它是一只什么品種的狗生命就結(jié)束了。這個橋段事實上揭露了,很多新養(yǎng)狗人在對狗沒有任何健康常識的條件下,只因自己想養(yǎng)一只狗,或者只因看到別人養(yǎng)了狗就去買狗養(yǎng),而買回來后,沒有養(yǎng)活幾天就夭折的現(xiàn)象。
在中國的新城市養(yǎng)狗人群體中,幾乎每個養(yǎng)狗人剛開始都在家養(yǎng)死過一兩只幼犬。很多時候大家都一味地怪賣狗的人賣病狗,也許真的有這樣的賣狗人,但不可能全部都是這樣的賣狗人的。
第二世:新斯科舍獵鴨尋回獵犬----既滿足了人類文明,又釋放了自我天性的“福命”
有人陪伴,有人喂養(yǎng),有健康免疫,有正式登記管理,白天有大院子大草地自由奔跑,有人陪著互動,晚上有溫室安睡,能活到終老死去。
對于狗來說,真正的幸福是一半為適應(yīng)人而活著,一半為釋放它自己的天性而活著,最重要的是,能正常的活到老死。這才是真正人、狗、社會平衡共處的生活最佳狀態(tài)。三者都保證了自己的正常發(fā)展,同時也完成了最佳的相互合作。這是普通人養(yǎng)狗的普世終極追求。
第三世:德國牧羊犬----為大自然的共同利益而獻出自己生命的'“殞命”
站在人類社會需要更高進步的高度去看,我們認為這是狗的生命價值的升華,人類為了維護整個社會能更普世安詳?shù)某掷m(xù)發(fā)展,在努力付出自身的價值以外,還給狗賦予了超越它們生命本能的生命價值。從大自然整體平衡發(fā)展的意義上去講,社會職能性工作犬生命意義的高度遠遠要高于個人家庭養(yǎng)犬。
對于它們的生存方式我們無可厚非,我們也沒有資格純粹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批判職能部門對它們的特有生存方式,因為這些狗用生命換來的社會價值享有者本身有我們一份。我們能去做的只有讓我們自己更好地去遵守社會公序,人人做到守法守序,需要狗付出生命代價的社會職能崗位就會越來越少。
當然,如果有些人專門借用狗的社會職能崇高價值而讓狗承受這些生活磨難只為得到自己的一己私利,那這種人根本不配談對狗的愛和尊重。
第四世:威爾士柯基犬----被捧為寵物而實則憂郁一生的“幽命”
真正讓我對導(dǎo)演敬佩的就是這個橋段,貝利轉(zhuǎn)世為一只威爾士柯基犬,一生看似被主人奉為愛物過得一生安平,但實質(zhì)上,導(dǎo)演在最后的鏡頭中讓它孤獨地坐在鏡頭前瞬間跨越到老態(tài),最后再幽幽閉眼死去,如果我沒有前面十五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我永遠也看不到我今天看到的憂傷。
這只柯基一生的生存狀態(tài)是目前所有把狗當成一種私人物品來擁有的最普遍現(xiàn)狀,人們往往只是從人的情感感受去理解狗,認為給狗好吃的,向狗投射人的愛慰情感需求,就是在愛狗,沒有人會俯身站在狗的視角去看自己,沒有人會站在狗的天性去了解狗。這只狗一生當中沒有幾次能在大自然自由釋放,縱使有了一個同類在陪伴,但也是兩個相同命運的疊加,沒有人能看懂它最后死去的眼神,它的主人最終并不懂得它的內(nèi)心。
這是目前所有城市圈養(yǎng)狗的宿命,一生都在期待,一生都在憂郁。它唯一比其它狗好一點的就是最終還是活到了老,沒有被轉(zhuǎn)送,沒有被遺棄,沒有夭折,沒有被流浪而已。
但,它的主人卻因它而找到了一生的陪伴和心理歸屬,這是一種心靈上的不公平。
第五世:圣伯納犬----重回人狗共處終極福命的期待
不得不佩服導(dǎo)演拐了一個如此大的彎,在批判了人類常常面對動物時,只顧自我情感表達,而不顧對方天性存在必要性的普遍謬愛倫理。
最后在主人翁幾十年單身再次與所愛之人終成眷屬的劇情結(jié)尾,也折射了人類之間的愛就是一個相互獨立又相互為伴的陪伴過程。
《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3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兑粭l狗的使命》講述了一只名叫貝利的小狗歷經(jīng)多次重生,輪回三生三世,終于找到當初最愛自己的那個人的故事。本身堪稱汪星人的心靈簡史。
身為獨一無二的汪片導(dǎo)演,拉斯·霍爾斯道姆此前曾拍過兩部與狗有關(guān)電影《狗臉的歲月》和《忠犬八公的故事》。和當初那部讓人哭瞎的《忠犬八公的故事》相比,這部汪片其實挺陽光,也有完美的結(jié)局!不過,這并不妨礙影片的煽情指數(shù),我左邊的女影評人哭得稀里嘩啦,女影評人左邊的男影評人的太太投入更多,也哭得一塌糊涂。
影片中小狗剛一出場,就用汪星人的語氣拋出了三個哲學(xué)命題:“活著有什么意義?我們?yōu)槭裁椿钪?活著有什么使命嗎?”小狗比利陪伴第一任主人伊桑直到生命盡頭,轉(zhuǎn)世后的它保留了上一世的記憶。于是,它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還有什么未完成的使命,就這么邊想邊成長,歷經(jīng)三生三世,始以找到答案。
影片中,汪星人比利用了整整五十年時間,歷經(jīng)三次生命輪回,遇到不同的主人,盡管它的外貌一直在變,但它對第一任主人伊桑那份赤誠之心始終未變。也正源于這份執(zhí)著,比利才得以和當初最愛的那個人重逢。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汪星人不在此列。歷經(jīng)三世輪回的比利一直思考生命的意義所在,并教會了人類如何去笑,去感受和理解愛。究其原因,比利在第一任主人伊桑身上見證了太多生離死別。當然,那時的比利還不叫比利,它在壞蜀黍的車里幾乎悶死,幸好它遇到小伊桑和他的媽媽。之后的歲月,它與伊桑成為玩伴,在被子里聽伊桑講故事,幫伊桑撩喜歡的女孩子裙底,也見證了受傷后的伊桑忍痛和女友分手。影片中,伊桑開著車子憂郁地離開,比利叼著球一路追趕伊桑遠去的車的場景,讓人黯然淚下。就是在這樣的等待中,思念伊桑的老比利視線變得越來越模糊。
再次輪回后的比利投生為一只警犬,生命也賦予了它更多的意義。不過,協(xié)助主人破案之余,它也見證了主人內(nèi)心的孤獨。而之于它,最迫切的要想法就是想要睡在主人的床上。這也是它投胎前和第一任小主人伊桑養(yǎng)成的習(xí)慣。在此生中,為了保護主人,它奮力撲向綁匪,不幸中槍。臨死前,主人含淚不停地說:“你是一只好狗”。這一生,比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的責(zé)任。
第二次輪回時,比利變成了一條萌人的小短腿。這次它的主人是一個不愛社交的黑妞兒。這個黑姑娘是個內(nèi)心狐獨有點自卑的吃貨。而比利則是一個能讀懂黑妞兒想法的好狗。所以,在這次生命之旅中,比利更多意義上充當了一個心理治療師的角色。也正因為比利,黑妞兒才遇到自己的心上人,開始自己嶄新的人生。而比利也遇到了自己的大長腿,開始了自己的愛情。這一生中,它見證了更多人間冷暖,也見證了大長腿的不告而別。明白了人生無常狗生無常的道理后,它的內(nèi)心淡然了許多。
第三次輪回時,比利遇到一對很不負責(zé)任的小夫妻。被這對夫妻收養(yǎng)后的它基本上就沒出過院子,也未見過外面的世界。而它最后的結(jié)局就是被主人無情地拋棄。所以,不再思念家的它憑著自己的本能,開始尋找前世熟悉的氣味,一路狂奔來到伊桑生活過的地方。歷經(jīng)時過五十年,此前的伊桑已成為一個老男人,過得一點兒也不快樂。比利還是靜靜地陪著他,并幫助他找到當年最愛的那個姑娘。最后,兩人終于冰釋前嫌,再次走到一起。
影片中有個感人的橋段:歷經(jīng)多次轉(zhuǎn)世重生后的比利早已不復(fù)當年的樣子。為了告訴伊桑自己回來了,它一次次地咬著尾巴轉(zhuǎn)圈,保持著多年前的老習(xí)慣。而后,面對老伊桑,它更是搖頭晃腦地叼著當年那個球開始玩當年那個高難度游戲。直到這一刻,老伊桑才意識到老朋友回來了。兩人就這樣對視,眼里含滿淚水。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jié)一段塵緣……”這首詩本就是對《一條狗的使命》中比利和伊桑之間關(guān)系的最好詮釋。
影片最后,鏡頭靜靜地從高空掠過,比利和老伊桑夫婦站在農(nóng)場里,靜謐而安祥。比利用汪星人的語氣道出了內(nèi)心獨白:“活在當下,這就是狗的使命!”至此,影片中所要闡述的溫暖命題,真相大白。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一條狗的使命觀后感800字精選三篇的全部內(nèi)容,了解更多優(yōu)秀作文,請關(guān)注學(xué)分網(wǎng)。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