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05-18 09:10:39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
時間:2022-05-18 09:10:39     小編:孫同學

大家都寫過,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一

記敘文寫作的技巧_如何寫好記敘文

一、巧設懸念

把文章后面將要表現(xiàn)的內容,先在前面作一個提示,但不馬上解答,以引起讀者的好奇興趣,產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這樣文章的開頭,我們稱為巧設懸念。它的好處是能避免結構上的單調,使文章的情節(jié)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二、一線串珠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lián)結成一個統(tǒng)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說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么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一條線。

記敘文的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無論采取哪種線索,都必須從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體現(xiàn)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出發(fā),靈活巧妙地確定。

三、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xiàn)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耙坏嗡部梢苑从程柕墓廨x”。只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小材料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件珍貴的襯衫》。

四、穿插流動

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些與情節(jié)相關的內容,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用在謀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動。穿插流動的手法,是插敘的一種特殊用法。如吳伯蕭的《難老泉》和翦伯贊的《內蒙訪古》,前者記敘山西晉祠難老泉的景物時,不時穿插文史資料、傳說故事;后者描寫內蒙風光和古跡時,插入文獻和歷史事實。這些插入,不僅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而且增加可讀性。玉安憶的《雨,沙沙沙》記敘一位姑娘在雨夜沒搭上末班車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緒流動,文章就多次插入這位姑娘心靈深處的意識活動,反映了姑娘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篇文章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 當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過多的穿插也會影響文章本身的連貫性。

五、粗筆勾勒

粗筆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著、容貌、神情、姿態(tài)、風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

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樸實的文字簡略地寫出來,不宜用過多的形容詞、過多的比喻。其次要簡練傳神,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六、曲徑通幽

楊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贊頌勞動人民的崇高品質,并表達自己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意愿。但文章并沒有直接道出這一主題,而是通過展示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主題。作者開頭寫自己對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著寫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寫了蜜蜂的辛勤勞動與養(yǎng)蜂人的介紹。文章結尾寫作者做夢“變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見,“曲徑通幽”是指一種不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顯現(xiàn)主題的謀篇手法。

運用“曲徑通幽”法,要注意兩點:(一)“曲徑”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為目的服務。(二)行文的曲折應適當有度,不要為曲折而曲折。

七、烘托藝術

烘托藝術原是中國畫的技法名稱,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襯托出另一主要部分來。把這種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構思中來,就是從側面通過描繪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來襯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稱“襯托法”。襯托,也叫映襯。用類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鮮明突出,從而達到強烈的表達效果。如“紅花還須綠葉扶”。有了陪襯的事物,被陪襯的事物才會顯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說明。

1、襯托,可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就是用類似的事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主要事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庇美滹L寒水來襯托壯士此行的悲壯。又如“藍天襯著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藍天襯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襯,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異的事物作陪襯。如上例中的藍天的藍,來襯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潔白。又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有聲襯無聲。

2、運用襯托要愛憎分明,要賓主分明,陪襯事物與被陪襯事物,要讓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賓奪主。

3、襯托和對比的區(qū)別: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它與反襯有些相似,但不同。對比,意在比,突出的對象是雙方的,對立兩事物無主賓之分。

襯托,意在襯,兩事物有主賓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與“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前句是對比,后句是反襯。

八、畫龍點睛

畫龍點睛是指在適當?shù)臅r候以一二句議論,點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義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題,醒人之耳目,給人以啟迪。點睛之處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九、鋪墊蓄勢

鋪墊也稱鋪敘襯墊,它是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鋪敘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襯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是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鑄《松樹的風格》前幾段的大量文字濃墨重彩地描繪松樹的形象,贊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又用楊柳、桃李同松樹作對比,補充說明松樹“給人以啟發(fā)、以深思和勇氣”,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筆鋒一轉,點明題旨說:“我每次看到松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lián)想到共產主義風格?!痹瓉泶似懊鎸λ蓸涞拿枥L和贊美是鋪墊蓄勢,后面對共產主義風格的贊美才是全文的主旨。這篇文章正因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鋪墊,后面入題也才顯得格外堅實有力。杜牧的《阿房宮賦》第一段極力描繪阿房宮規(guī)模的宏偉和建筑的壯麗;第二段極力渲染阿房宮中美女之多和珍寶之富;第三段夾敘夾議,論述秦王朝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大營宮室,招致國家迅速覆亡、宮室一旦毀滅的必然結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嗚呼”領起,發(fā)出深沉的議論慨嘆,指出秦統(tǒng)治者要能愛天下之民,國家就不會敗亡,表明秦之滅亡乃是一個深刻的教訓。這篇賦,前兩段的描繪渲染,是為后兩段的議論鋪墊蓄勢,描繪渲染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則揭示主題,突出文旨,這正是鋪墊蓄勢的用意所在。

運用鋪墊手法須注意兩點:一是要注意寫好鋪敘的那一部分,只有將這部分寫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積氣勢。二是運用鋪墊要自然,如果為鋪墊而鋪墊,過多地堆砌,反會暴露出人為的痕跡,那效果就適得其反了。

十、前后照應

前后照應法可以使文章嚴謹連貫,渾然一體,又突出內容和結構上的內在聯(lián)系。照應一般有以下幾種:

1、內容和標題相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常常是內容安排多處和題目照應,或在恰當?shù)牡胤街苯?、間接地點明題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寫“背影”,既與標題“背影”相照應,又進一步點明題旨,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間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寫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寫事的結果,使內容相互補充,層層深入。

3、結尾與開頭照應法。在文章的結尾處對開頭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為有機的整體。如《白楊禮贊》一文,開頭和結尾照應,不但使文章結構顯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贊美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fā)。

十一、鏡頭剪輯

鏡頭指影視所拍攝的一系列畫面。鏡頭剪輯用于寫作,指選取一組生動的畫面來表現(xiàn)主題。此類文章是將所寫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畫面、或片段、有序地寫下來,其間的每一部分都可單獨成文,組合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的篇章。這種又被人們稱為“冰糖葫蘆式”結構,由于其形式新穎,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評。

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十二、時空交織

在記敘一件較復雜的事情時,在同一時間段中,先敘甲地的情況,再敘乙地的情況,轉而再寫甲地的人事,這就是“時空交織”的文章構制方法。它有利于結構緊湊,文字簡練。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訊,題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說的是平陸縣六十一個民工突然發(fā)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寫民工中毒后的場面,接著寫衛(wèi)生部接到緊急求援電報,再寫平陸醫(yī)院搶救經過,轉而又寫北京有關醫(yī)藥商店調運緊急藥品的情況,如此輪流反復交織的敘說,構成了一曲動人心弦的凱歌。當然,采用這種方法有一定難度。

有時,在敘述一件事的過程中,作者運用插敘、補敘等手法,也可構成“時空交織”的感覺,我們把這種謀篇方法也納入“時空交織”中。

十三、一波三折

記敘性文章要避免平鋪直敘,記流水賬,如能寫得波瀾起伏,就能引人入勝,耐看。

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寫景小品《火光》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但從字面上看,數(shù)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發(fā)了一波三折的景物變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這是開頭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為然,認為還遠著呢,興起一波;自己從不相信到信服,又興起一波;由“非常遙遠”到“畢竟就在前頭”,重要的是“必須加勁劃槳”再興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讓讀者產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覺,方能做到引人入勝。而脫離生活,故弄玄虛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讀者,還會適得其反。

十四、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的兩種布局方法。楊朔寫過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說小時候因為被蜜蜂螫過,因此對它總有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后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yǎng)蜂場,嘗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yǎng)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小生靈蜜蜂頓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懇、無私的品質正體現(xiàn)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是典型的欲揚先抑寫作手法。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前文的“抑”,反襯了后文的“揚”。采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二

美國作家克里騰登寫過一篇題為《母親的價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親的日常工作可獲薪水。合理的年薪為留萬美元……

可想而知,母親已付出的有那么多,如果母親對我們的唉也按薪水來付的話,我們欠母親的,只有數(shù)不盡的天文數(shù)字,而母親給予我們的,是永不流息的黃河水……

小時候的我,媽媽總會有一段時日不再我身旁,那時的我特別虛榮;一次,我看到別的孩子幸福地依偎在媽媽懷中,我就大哭起來,卻只是奶奶的欣慰罷了,待媽媽回來時,我就對她大喊出心中的不快,接著便跑出門外,沖著天空大喊:老天爺,我只需要媽媽永遠陪著我,而此時,媽媽卻站在我身后流淚,從那以后,媽媽盡量在段時間來彌補我……

漸漸長大,我也將我的心事全都‘鎖’在了一個日記本中,漸漸地,我邊得郁郁寡歡起來,漸漸地與母親之間產生了代溝。一次,我回家之后,驚異地發(fā)現(xiàn)媽媽從我臥室中走了出來,當我看到我是整整齊齊地,變以為媽媽只是為我整理房間而已,可是,數(shù)天后,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日記有被翻動的現(xiàn)象。于是,我在當天午飯的時候沖媽媽發(fā)火,并且接連幾天都不理睬她,這接連幾天中,她只好‘呆呆’地‘站’在‘一旁’,使我的心動了,想原諒她吧,可是一想那日記,就是一肚子氣……

今天,又翻開日記本,卻驚奇的發(fā)現(xiàn)里面多了一張紙條,上面大概寫道;女兒,不是媽媽刻意要偷看你的隱私的呀!而是我看你這幾天郁郁寡歡的樣子,媽心里也過意不去呀……

此時,我一切都懂了,我為母親的愛而流淚,我為我擁有這樣的母親而落淚,于是,在原來的兩滴淚旁又多了兩顆淚……

記得有人說過,父母愛如浩瀚的大海,而兒女此生所能報答的卻如同一?;覊m一樣渺小……

母親,我無以報答你,只有那讓你欣慰的笑臉來報答你,母親,孩子愛你,孩子不孝,對不起你!

母愛無價,請珍惜她!否則你就少了一個不滅的靈魂!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三

江西高三小作文專題復習——寫人記事篇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怎么?嫌貴?舍不得銀子?”

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

寫人就是以人物為記敘對象、以故事為軸心的記敘片段,它以塑造性格鮮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它的情節(jié)安排不是以“事”為主,而是以“人”為主,文中的敘事、寫景、狀物、抒情等方式都是為寫人服務的。寫人應注意肖像描寫、性的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jié)描寫。上文中的康大叔形象,就是通過行動描寫來對他的流氓反動性進行刻畫的。

記事就是以時間為記敘對象寫就的片段,敘事時應注意交待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應注意描寫先后順序以及記事的相對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及結局。

1. 肖像描寫

肖像描寫是指對人物長相體態(tài)、衣著打扮、神態(tài)表情、姿勢聲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寫。描寫時應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體現(xiàn)出人物性格,并與人物的社會地位、身份、年齡、職業(yè)、性格等吻合,忌面面俱到。

例如《祝?!分袑ο榱稚┭劬Φ娜幖忻鑼懀?/p>

初到魯鎮(zhèn)年紀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

二到魯鎮(zhèn)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有淚痕,眼光也沒有閑錢那樣精神了。

三到魯鎮(zhèn)五年前的花白頭發(fā),即今已經發(fā)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消瘦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三次描寫,反映了人物不同階段的人生境遇。

2. 細節(jié)描寫

記敘離不開描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描寫都能產生動人的魅力,只有那些抓住一點精雕細琢的細節(jié)描寫才能給人以視覺和情感的強烈沖擊。它是各種人物描寫手法的細微化、放大化、定格化。

《紅樓夢》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細節(jié)描寫,劉姥姥到大觀園進餐,鳳姐和鴛鴦故意尋開心,為她準備了一雙四楞象牙金筷子,讓她去夾那小巧圓潤的鴿子蛋,劉姥姥本來準備大吃一頓,缺無從下筷子,便站起來身來說了句不得體的逗樂話:“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一頭老母豬,不抬頭?!北愎闹徽Z。眾人先是發(fā)怔,后來一聽,上上下下哈哈大笑起來。接下來就由一段細節(jié)刻畫每個人的笑態(tài):史湘云撐不住,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喊“哎喲”;寶玉早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寶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指著鳳姐兒,說不出話;薛姨媽也撐不住了,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飯碗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她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的無一個不彎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的,也有忍著笑替姊妹換衣服,獨有鳳姐、鴛鴦?chuàng)沃€只管讓著劉姥姥。這段描寫,有主有次,有細描,有泛寫,每人一中姿態(tài),一人一副笑臉。湘云 笑得爽快,毫無拘節(jié);黛玉笑得嬌媚,柔弱中現(xiàn)出節(jié)制。每個人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出不同的地位。

3. 情節(jié)

情節(jié)是事件完整的具體展開。它一般由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組成,“發(fā)展”和“高潮”部分是寫作重點,重要特殊關注,文章的閃光點往往就體現(xiàn)在這里。

情節(jié)的構思將直接決定一篇文章的好壞。情節(jié)的構思應遵循生活的真實,符合生活實際,有“生活的合理性”。常見的情節(jié)結構有:懸念式、一波三折式、常破常規(guī)式、小高潮式等。

練習:

1. 假如你是一個城里的孩子,特地回鄉(xiāng)看望小時候帶大你如今卻已病重的爺爺,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記敘探望的情景。要求運用恰當?shù)纳駪B(tài)。心里描寫,200字左右。

2. 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其中包含“故鄉(xiāng)、記憶中的門廊、夜色、氣息”四個詞語或短語。要求:(1)主題鮮明,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2)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對偶中的任意兩種修辭;(3)不超過200字;

3. 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對于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請以“愛是什么”為話題,從“公園里” “捐款處”“深夜里”三個特定的情境中任選一個來進行詮釋。要求運用描寫,不能寫成故事。200字左右。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四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中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中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說。這是為什么呢?歸根結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梢?,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致、認真地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熱情,寫好作文,而且對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以及從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樣觀察生活,對初一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志時說:“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于觀察人的動作、態(tài)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于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边@就是說,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初一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富于激情,樂于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中學的時候,想了解中學的校史、設施,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開學不久,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對象。觀察的內容是:年齡、性別、身高、體型、臉型、膚色、發(fā)型、衣著打扮(顏色、款式、質地)、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老師上課的語言和動作等。觀察的時間是四個星期。對觀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觀察要細致。所謂細致,不是說在觀察人物時不分主次,而是要發(fā)現(xiàn)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不同性格的人,說話、做事時的表現(xiàn)是不同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絲微笑,往往帶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觀察必須細致入微。觀察得越細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體、更生動形象。

第三,比較觀察。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目的是求異。在觀察時,要抓住老師在各種情形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特征,即生氣時、高興時、嚴肅時……言談舉止和精神狀態(tài)的不同點。這樣,才能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四個星期后,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寫作之前,我再次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例如某位同學,在描寫數(shù)學李老師的外貌時,突出了老師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這樣描寫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長得像兩個銳角三角形,挺有個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彼趯懤罾蠋熒险n時,突出了“教學有方”的特點。文中寫道:“每當我們上數(shù)學課時,班上總是很活躍,時時傳出爽朗的笑聲。最有趣的是提問。李老師叫同學回答問題時,嘴角總是微微向上翹,流露出一絲笑意。有的同學答錯了,一見老師的表情,以為自己答得挺不錯,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說起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學答對了,李老師反會問上一句:‘對嗎?’這個同學也就猶豫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李老師就會讓同學們互相討論,最后他才把正確答案告訴我們。這樣,既能讓我們認真思考、活躍思維,又能使我們對所學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边@篇作文之所以寫得成功,關鍵是觀察的細致。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鞏固在觀察中的收獲,我要求學生認真總結觀察的過程和體會。盤云珍同學總結道:“我是數(shù)學課代表,與李老師接觸得多,我不放過每一次見面的機會,認真觀察他的外貌,我發(fā)現(xiàn)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給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問時很有趣。所以上課時,我就仔細觀察他提問時的神態(tài)、說話的語氣、語調以及動作上的一些特點。如果我不用心觀察,就無法獲得具體的感受與認識,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蓖ㄟ^這次作文,同學們都嘗到了觀察的甜頭,作文時再不愁沒有可寫的了。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五

特點: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小故事”,故事中有一兩個比較鮮活的人物形象,集中筆墨推出一兩個有內在聯(lián)系的生活畫面。

竅門1、對于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要注重細節(jié)刻畫,特別是細微的動作刻畫。

《米粒?谷粒?血汗》

無助的他用筷子無助地在碗里搗騰著,突然那雪白的米飯進出了一點黃色,那是一粒谷,和父親那古銅的臉有著一樣的顏色。他的心顫抖起來,小時候給父親送飯的一幕又浮現(xiàn)在眼前。

那是一個炎夏的夏的正午,父親坐在田壟上吃著他送的飯,也是吃到淺底的時候,幾粒黃色的谷露了出來?!叭拥舭?,阿爸?!薄昂?”父親像豹子一樣吼了一聲,他一輩子也沒見父親如此憤怒過,接下來的情形更讓他終生難忘:父親將筷子插在田垅上,用那滿是泥巴的手將谷粒一粒一粒地拈起來放進嘴里,鎖著眉頭,然后是艱難的一咽……“孩子,那是咱農家的血汗呀!”父親對滿腹委屈的他說。

竅門2、靈活運用人物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細節(jié)描寫的各種方法。

例一:他拿著書本走進教室。(敘述)

一位慈眉善目的銀發(fā)老者左手拿著書,右手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進教室。

神態(tài)描寫 肖像描寫 動作描寫

敘述:概括 客觀,感情色彩不強

描寫:具體 感情色彩非常鮮明

例二、試卷發(fā)下來了,班里的同學情態(tài)各異。(敘述)

試卷發(fā)下來了,整個班級頓時像個炸開的鍋。有的人洋洋自得,翹起二郎腿,腿不停地上下擺動,有一種飄飄然的感覺;有的人把頭埋在桌子上,不用問就知:一定沒考好;有的則拿著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嘰嘰喳喳地議論著;有的則拿起筆開始訂正自己的試卷;我的同桌——他一手拍著試卷,一手拍著大腿,不住地嚷嚷著:“天啊!我不想活了!怎么連這么簡單的題都做錯了,我干脆拿塊豆腐撞死好了……”

點面結合 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例三、他拿著書來到閱覽室,很努力地擠到座位上。(敘述)

剛走到閱覽室的門口,一股熱氣就迎面撲來。踏進閱覽室一瞧,嗬,人真多啊!他們坐的坐,站的站,仿佛老僧入定般沉浸在書本的世界里;還有擠來擠去找位子的,覓書報的……然而周圍卻靜得出奇,只有日光燈發(fā)出‘茲——’的聲響和輕微翻書的聲音。他不禁屏息靜氣,抱緊書本,踮起腳跟,小心翼翼地插進去,東扭西挪地避開人群,好不容易才發(fā)現(xiàn)了一個空位。他就立刻閃過去坐下。

動靜結合 渲染 白描 動作描寫(細微的細節(jié)刻畫)

小結方法

人物細節(jié)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

環(huán)境細節(jié)描寫:白描 渲染 點面結合 動靜結合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六

寫事,怎樣寫好記事作文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義,值得宣揚,提倡;有的事情卻給人留下深刻的教訓、啟迪。把這些事情的全過程或某一階、某一側面如實地、有條理地記敘下來轉告給更多的人。這樣的文章就是敘事作文,當然記敘描寫任何事件,總離不開人物及其活動,但這里的人物描寫并不作為文章描寫的主要任務,只需要把與事件有關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敘事為主的記敘文,有四種不同的類型。

記一件事

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功夫,以后敘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情說得清楚了?!蹦敲?,怎樣記敘好一件事呢?

1、要寫印象最深的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事情,只有對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寫也的文章才會真切而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記敘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只有把這“六要素”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事情的經過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這部分如果寫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記幾件事

有的文章記敘了好幾件事。寫幾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幾件事要互相聯(lián)系,有一個中心。一篇文章記敘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幾件。如果寫幾件事,也只能圍繞一個中心,不能有兩個或多個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圍之內,互相有聯(lián)系。

2、要注意詳略得當。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記敘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詳盡地寫下來,一般可用一詳幾略或兩詳幾略的方面組織材料。

3寫一次活動

寫一次活動指的是記敘參觀、訪問以及一些有組織的班隊活動、文體活動。記敘一次集體活動是屬于敘事范圍的,也要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一般說來,一次集體活動空間大,人物多,內容繁,只要在記敘過程中,把握住這些特點,就能得心應手地記敘活動的情景了。

寫一次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各種環(huán)節(jié)寫清楚?;顒佣加幸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作文時只有把這個過程交代清楚了,讀者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把不同的反映寫清楚。寫活動時,許多同學往往只寫活動過程,沒有寫出活動中自己或別人的內心感受,因此文章寫得不生動,不感人。

3、記敘過程也要有詳有略,寫活動時,許多同學都寫成“流水帳”,從“活動”開始到“活動”結束,平鋪直敘,不分主次。讀這樣的作文就顯得平淡乏味。

記敘場面

場面是在一個特寫的時間與地點內千金人物進行活動的總的面貌。場面包括比賽場面、勞動場面、戰(zhàn)斗場面、學習場面、日常生活場面等等。

寫好場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1、概括寫與具體寫相結合。這是寫好場面常用的方法。通過概括寫,讀者可以了解場面的全貌;通過具體寫,使場面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

2、要寫得井井有條。我們不可能一筆把場面全部再現(xiàn)出來,也不可能沒有次序地寫求同存異。記敘場面要確定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要有個合情合理的順序。

3、要注意環(huán)境的和諧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記敘場面,不但要正面描寫,有時還要進行側面的描寫。

為題寫一篇記敘文【通用7篇】七

記敘文寫作指導:敘事作文要注意“過渡”與“照應”

“過渡”與“照應”都是作文中常見的技巧方法。尤其在敘事類作文中,同學們要格外注意“過渡”與“照應”。

所謂“過渡”,就是事物由一個階段轉入另一個階段。為了使作文中各段落之間自然銜接,連綿一體,我們往往使用過渡技巧,寫上過渡語。過渡語,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那么,怎樣寫過渡語呢?其實,我們可以用設問、反問的形式,或者用平鋪直敘的語言,用上關聯(lián)詞語,串起上下文內容。這樣,就能自然地從一個階段轉入另一階段。

“照應”,就是指在文章的全篇行文過程中,必要的、或明或暗的照顧、呼應和反映再現(xiàn)?!罢諔?,為的就是使文章首尾一體、融匯貫通。

同學們,我們在寫作文時不能寫了前面不管后面,也不能寫了后面忘了前面,而應該前后配合、首尾照應。

前后配合,首尾照應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開頭與結尾相照應。

2、內容上的前后配合。作者前面寫的事情,后面要有個圓滿的交代;后面出現(xiàn)的事情,前面都要有根據,不能寫得沒有來由,使人感到突然;更不能漏洞百出,使人疑惑不解。

3、行文和標題的相照應。一般說來,標題能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中心思想,因而在行文中注意與標題相照應,能起到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因此,處理好“過渡”和“照應”能使文章顯得環(huán)環(huán)相銜、渾然一體。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296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