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級思想品德下冊(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1 23:16:23
2022年九年級思想品德下冊(三篇)
時間:2023-01-01 23:16:23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九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自強的含義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強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知道對待生活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明白人在天分上有高低之分,但發(fā)展和成功卻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頑強的意志,在實踐中努力培養(yǎng)自強的精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品演繹,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逐步認識到自強對個人、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通過案例分析:從名人到自己身邊的“小名人”,他們都是怎樣走向自強的?考察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引導學生認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強。

結(jié)合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學習“心靈導航”,從理性的層面理解自強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要學會自強。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自立自強是一種優(yōu)秀品質(zhì),明白個體生命的可貴之處在于養(yǎng)成自立自強的精神,體會自立自強對個人、國家和民族的意義,進一步培養(yǎng)自信自立的生活態(tài)度、自強不息的精神,進一步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敢于開拓進取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如何培養(yǎng)自立精神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動法、討論法、解析法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一些關(guān)于學生個人,名人自強的故事,并作好小品的表演準備。

教學過程:

知道對待生活要有自立自強的精神,明白人要在實踐中努力培養(yǎng)自強精神。

一、聲情并茂,采用flash,達到視聽的效果(本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說出自強的含義):

師: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多媒體展示),現(xiàn)在的人也說自強,他們是怎么說自強的呢?

(生思考,言語中盡是疑惑)

師:或許你們看完下面這則flash,會有所啟發(fā)。(多媒體播放flash《男兒當自強》)

師:這首歌叫什么名字?

生:男兒當自強!

師:古代和現(xiàn)代都在說“君子”、“男兒”當自強,可是,我們現(xiàn)在在場的除了男生之外,還有女生,那女生該不該自強呢?

生:該!

師:所以,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男兒當自強”,而是“人生當自強”。

師:我們從古至今在說自強,從小到大也說自強,可是,你們知道“自強”的含義嗎?如若不大明白,你們可以適當討論一下。

(生討論,師走到生中間引導)

(生經(jīng)過討論后,能比較正確的闡釋“自強”的含義:自強,意味著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意味著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頑強拼搏。)

二、小品演繹,妙趣橫生(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逐步認識到自強的重要性):

(學生演繹三則小品,每演繹完一個小品,都要求在場的學生進行評價)

小品一: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作業(yè),丙先把作業(yè)做好了,約甲乙二人一起去打籃球。但甲乙二人作業(yè)都還未完成,于是丙將作業(yè)借給了甲乙吵。面對著“做作業(yè)就不能打籃球”和“抄作業(yè)后就可以打籃球”的考驗,甲乙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學生們的評價:假如不能在難題面前堅持到底,對自己的學習是會有所影響的。)

小品二:甲乙二人要一起去上海打工,可在候車廳等車時,卻聽到了這番對話:上海人好精明,連問路都要收問路費。甲乙聽到這番話后,反應(yīng)截然不同。甲認為上海遍地是黃金,連問路費都可以收,是個掙錢的好地方,決定迎難而上;乙認為上海人太精明,怕被榨光血汗錢,選擇回家種田。

(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設(shè)想一下甲乙兩人的將來會怎么樣。學生們興致很高,但他們的設(shè)想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甲將來會是一個成功的人,乙卻一輩子只能在家務(wù)農(nóng)。因此,他們能夠清楚的明白,在困難面前是否能夠知難而進,對自己將來的事業(yè)和人生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小品三:一位以強國自居的外交家與我國的一位外交家會晤。當兩人握手后,那位以強國自居的外交家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自己的手,然后將手帕疊好揣進了自己的衣兜。我國外交家看了以后……

(本小品采用故事續(xù)編的方式,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那位外交家,你會怎么做?學生們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有的學生說要忍住,要表現(xiàn)出強國的風范;有的學生說,這樣有損中國的形象,建議跑到洗手間用肥皂洗手;有的學生又爭辯說那樣的話人家外交家又看不到,應(yīng)該“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深”;還有的學生說那樣還不夠,我們可以擦完手之后,把紙巾扔到垃圾桶……)

(在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他們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么一點:一個國家不自強,就會有損國家的榮譽。)

師總結(jié):所以,大家應(yīng)該清楚的看到:自強師做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大動力!因此,自強重不重要?(生回答)我們應(yīng)不應(yīng)該培養(yǎng)自強精神?(生回答)

三、貼切實際,案例分析:從名人到自己身邊的“小名人”,他們都是怎樣走向自強的?(本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的分析和歸納能力,引導學生認知如何在日常生活逐步走向自強)

1、多媒體播放名人畫像:愛迪生、霍金、桑蘭、楊利偉、中國女排,每播放一張畫像,要求學生評價這些人是不是“自強不息”的人,為什么他們是自強不息的呢?)

(學生在評價時,都肯定這些人是自強不息的人,并分析了原因。愛迪生:為了能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試驗了上千次,也失敗了上千次,但最終由于他的勇往直前,堅持到底,獲得了成功;霍金:為了將自己有限的生命獻給無限的科學,他比醫(yī)生預計的時間多活了41年,現(xiàn)在成為了世界上的科學巨人;桑蘭: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她成了殘疾人。可是她身殘志不殘,抓緊時間學習,雖然拿不到跳馬金牌了,可是她想拿學習上的金牌,而且她成功了;楊利偉,為了實現(xiàn)中國人的航天夢,在北京航空基地進行了魔鬼式的訓練。最終,他成功登上了太空;中國女排,為了拿金牌,在去年的那場奧運決賽局,表現(xiàn)出了堅強的毅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最終她們?yōu)橹袊玫搅司眠`了20年的奧運冠軍。)

學生在分析時,對一些人物的分析還不夠深入,因此我加了適當?shù)囊龑А?/p>

2、多媒體播放學生身邊的“小名人”的相片:本班的副班長,語文科代表,數(shù)學科代表,學習委員。要求學生評價,自己身邊的這些人,是不是也是“自強不息”的人。為什么?

(相片播放出來后,引起了一場轟動。學生們對自己的本班同學出現(xiàn)在多媒體上表現(xiàn)出了好奇,也開始在討論這些人是不是自強不息的人。學生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這些“小名人”都能夠在學習上奮發(fā)圖強,迎難而上。)

師:我們來現(xiàn)場采訪一下這些“小名人”,看看他們?yōu)槭裁匆@么“奮發(fā)圖強”呢?

(采訪了4位同學,他們都說他們的奮發(fā)圖強就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將來能過得好一點”、“當個科學家”、“當個文學家”等)

3、分析總結(jié):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分析了名人和我們身邊的“小名人”,在這些人身上都有一些“共性”,這些“共性”成就了他們成為一名“自強不息”的人,同學們,現(xiàn)在讓你們來當一次分析家,分析一下:他們都有那些共性呢?

(生開始討論,師走到學生中間引導他們接近答案,3分鐘后,要求生上來回答。學生的回答是很準確的:他們說道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志存高遠”;這些人碰到困難的時候都能“勇往直前”;這些人還能夠堅持到底,取得成功。這些分析的結(jié)果,其實就是“如何走向自強”的答案,也是本課的重點和中心。)

師:現(xiàn)在我想請問一下同學們了,“自強不息”是不是名人的專利?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身邊的同學也做到了“自強不息”

師:所以,他們可以做到,你們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師:那你們會怎么做?

(生陷入沉思中)

師:怎樣培養(yǎng)自強精神

1、志存高遠

2、用語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

3、在磨礪意志中自強進取。

我們這節(jié)課時間有限,很可惜,可能不能你們在課堂上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了,不過,老師確實很想知道你們會怎么做。所以,老師給你們布置了一項課外任務(wù)——

四、課外延伸(作業(yè)):

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如何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坐起,逐步走向自立自強的講稿,在同學中交流。

五、板書設(shè)計:

一、自強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

1、自強的含義

2、成就偉大事業(yè)的人,都是自立自強的人

3、自強不息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

二、培養(yǎng)自強精神

1、志存高遠

2、用語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

3、在磨礪意志中自強進取。

九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懂得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承擔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

(2)維護國家的尊嚴,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guān)。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具有關(guān)愛社會的實踐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具有熱心公益、服務(wù)社會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具有關(guān)愛社會、服務(wù)社會、奉獻祖國的情懷。

(2)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識。

(3)自覺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教學重點】

公民必須承擔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yīng)盡的責任。

【教學方法】

活動式、體驗式、講授式。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法一:

多媒體展示材料:兩則有關(guān)責任的報道

據(jù)報道,楊某是某中學數(shù)學教師的獨生女,在某師院上大學二年級。在一次英語過級考試前,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可是考試結(jié)束后,分數(shù)距離她定的目標相差甚遠,她遭到了同學的嘲笑,因此,她十分苦惱,難以自拔,最后跳樓身亡。楊某的父母親哭得死去活來,痛不欲生。

又一報道,大連市公共汽車聯(lián)營公司702路422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在行車途中突發(fā)心臟病,在生命最后一分鐘,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停在路邊,用生命的最后力氣拉下了手動剎車車閘;把車門打開,讓乘客安全下車;將發(fā)動機熄火,確保車和乘客的安全。他做完這三件事,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

教師:兩則對比強烈的報道,讓我們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果。楊某的跳樓身亡,使她的父母痛不欲生。而黃志全的身亡使許多人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這兩則報道形成強烈對比,大學生楊某的心理脆弱,對自己父母、家庭的責任感不強,走上不歸路。而黃志全在最后一分鐘所表現(xiàn)的對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chǎn)高度負責的強烈責任感,使許多人牢牢記住了他的名字。同學們,我們作為社會的普通成員,只要我們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我們同樣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那么,我們?nèi)绾巫霾拍艹蔀橐粋€負責任的公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

方法二:(備選)

教師: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要學會承擔責任,首先要學會承擔集體的責任。當然,僅僅學會承擔集體的責任是不夠的,我們還應(yīng)該學會承擔社會、國家的責任,尤其是在國家有困難、有危險的時候,我們更應(yīng)該主動為國分憂,與國家共渡難關(guān)。因此,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新課教學】

承擔對社會的責任(板書)

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板書)

第一環(huán)節(jié):動畫展示

方法一:

播放動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點撥: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每位同學也應(yīng)該問問自己為什么而讀書。

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yīng)該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國家懷著深深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所以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wù)。國家需要每個人的貢獻,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國家興亡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

方法二:(備選)

多媒體展示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吨傺?/p>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全國2500個縣區(qū),我跑了1800個,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國情和人民的狀況。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給我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忠實地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重望?!獪丶覍?/p>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幾句話的含義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

(2)他們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點撥: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yīng)該對生我養(yǎng)我的國家懷著深深的熱愛和感激之情,所以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wù)。國家需要每個人的貢獻,只有國家興旺了,強盛了,個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國家興亡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

方法三:(備選)情境設(shè)置

李文是一名出租車司機,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車是城市流動的風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車司機發(fā)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議。

一位市民向環(huán)保部門舉報某化工廠在夜間偷偷排放未經(jīng)處理的污水。

九年級(4)班的部分同學利用雙休日在市民廣場舉辦了“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公益宣傳活動。

這些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嗎?為什么?

他們的做法會產(chǎn)生什么社會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方法四:(備選)情境設(shè)置

李強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山西學子,2005年春節(jié),他利用寒假,按照“戶—村—鄉(xiāng)—縣”的思路,對山西省三個村、四個鄉(xiāng)、兩個縣的農(nóng)村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后,以札記的方式寫成了近4萬字的調(diào)查報告《鄉(xiāng)村八記》。

思考問題:這是他必須做的事情嗎?為什么?他的做法會產(chǎn)生什么社會影響?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作為公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天下,承擔起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共同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教師補充:讀了李強的調(diào)查報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敬宜激動不已,將它寄給了溫家寶。溫讀后親筆復信稱贊: “一位二年級的大學生如此關(guān)心農(nóng)村,實屬難得。從事新聞事業(yè),我以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而責任心之源在于對國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觀察、用心思考、用心講話、用心作文章?!?/p>

過渡:作為公民,不僅要承擔起關(guān)愛社會的責任,同時要時刻維護國家的尊嚴。

第二環(huán)節(jié):請你參加

四名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為了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電腦游戲軟件,憤然向外資公司提交辭呈。他們說:“這件事傷害了我們的民族感情,我們別無選擇?!逼渲幸幻髮W生說:“在外企工作,既是一種待遇,更是一種考驗。我們中國人應(yīng)該懂得哪些事是應(yīng)該做的,哪些事是不應(yīng)該做的。”

教師:

(1)作為外企員工,他們遇到了什么考驗?

(2)作為外企員工,他們?yōu)槭裁磿鞒鲞@樣的選擇?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外企員工遇到了是否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考驗。這幾名外企員工經(jīng)受住了考驗,他們果斷做出憤然提交辭呈的選擇,是因為他們知道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yīng)盡的責任。

教師接著提問:從這個事例中,你認為怎樣做才是對民族和國家負責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每個公民應(yīng)盡的責任。當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們應(yīng)挺身而出,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

第三環(huán)節(jié):熱點回顧

方法一:

多媒體出示資料:5·8事件、撞機事件、3·14事件。

教師過渡: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胡錦濤、溫家寶等黨政軍領(lǐng)導人迅速趕赴災區(qū)指導抗震救災。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隊、醫(yī)療隊、工程搶修隊迅速進入災區(qū)。港臺救援隊和國際救援隊飛赴災區(qū)。志愿者從四面八方匯聚災區(qū)。救援物資從水陸空源源不斷運進災區(qū)。一位中學教師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用生命保護了身下的4個學生。一位失去15個親人的縣民政局長連續(xù)指揮救災五天,只睡了七個小時。100小時、150小時、196小時、226小時……幸存者生還奇跡在不斷突破,每一個生命的奇跡都令十三億中國人感動。一樣的愛心,不一樣的表達,捐款、獻血、義演……

播放視頻:5·12汶川大地震

思考問題:

(1)什么時候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

(2)你還知道哪些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青年學生主動為國家分憂的事例?

(3)我們中學生應(yīng)該怎樣為國家分憂,承擔社會責任?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jié):國家處在困難時刻,最能考驗公民的責任意識。主動為國分憂、承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guān),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方法二:(備選)

在1998年的抗洪救災中,億萬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眾志成城。當洪水襲來的時候,許多共產(chǎn)黨員、干部群眾不顧個人的安危和家庭的利益,“人在堤在,誓與大堤共存亡”。特別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他們勇挑重擔,前赴后繼,許多戰(zhàn)士犧牲在與洪水的搏斗中。他們是為了誰?

播放視頻:抗洪救災

教師:作為中學生,應(yīng)該有關(guān)愛社會,服務(wù)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懷,從小就樹立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但是,是不是要做出以上的壯舉才能算是一個盡責的人呢?其實在校園里、教室里,主動撿起紙屑、飲料盒等;記住離開時關(guān)掉教室里的燈、風扇;關(guān)好別的同學忘關(guān)的水龍頭,等等,這都是為國家盡責的表現(xiàn)。

過渡: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不僅需要我們具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需要我們擁有熱愛公益,服務(wù)社會的情懷。

二、熱心公益,服務(wù)社會(板書)

方法一:

多媒體出示資料:

讀大學的時候,小石就是某環(huán)保組織的志愿者,雖然畢業(yè)已經(jīng)幾年了,工作換了好幾份,但是這份“兼職工作”始終沒有換過。他堅持的理由很簡單──沒有人不喜歡蔚藍的天、碧綠的草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雖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輕松,要組織各種論壇、做會務(wù)、當翻譯,別說雙休日,就連節(jié)假日也沒休息過,可是小石并不覺得做志愿者有多苦,而認為只不過是多付出一些時間而已。他付出了,但收獲的更多……

(1)小石所從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輕松,但他為什么不覺得苦呢?

(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獲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歸納:小石在從事志愿者工作的過程中,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并使自身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小石付出了許多休息時間,但是他收獲了知識、自信、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

方法二:(備選)

多媒體出示資料:

一位老人70歲時開始自費做艾滋病的預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訪了100多個村莊,見過1000多名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預防和治療上。2000年至2003年,她無償資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兒。2003年7月,這位老人榮獲“亞洲的諾貝爾獎”──拉蒙—麥格塞公共服務(wù)獎。

這位老人說:“‘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xiàn)了我的生命力?!?/p>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jié):(1)這里的“給”意味著付出,“得”指的是獲得物質(zhì)報酬。老人說“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熱心公益事業(yè),具有高度的責任感。(2)通過“給”表現(xiàn)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因為我們在關(guān)愛他人、服務(wù)社會的過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意志得到了檢驗,同時還可以提升自身的價值,體驗盡職盡責后的幸福感、成就感。

教師:我們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公益活動?

學生可能回答:參加義務(wù)植樹、向居民宣傳防火知識、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參加青年志愿者行動……

教師: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體會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歸納:參加公益活動,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鍛煉,使自己的價值在奉獻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們的行動會吸引眾多關(guān)注的目光,會帶動更多的人與我們同行,有助于創(chuàng)建一個互幫互助、相互關(guān)愛的和諧社會。

教師介紹:在國外,公益事業(yè)是一項廣泛為人關(guān)注的事業(yè)。企業(yè)在用人的時候會考慮到你是否參加過公益組織和志愿者活動。如果你有這些經(jīng)歷,在你應(yīng)聘的時候,他會優(yōu)先考慮你。因為他認為參加公益組織的人,往往很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對他的公司也會有責任感,也會比較敬業(yè),那么這樣的人往往也會得到較快的提升。

【鞏固新課】

教師:我們作為陽光的一代,從小就應(yīng)該樹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主人翁意識;更應(yīng)該有關(guān)愛社會,服務(wù)社會,奉獻社會的情懷。

同學們,你們對自己將要扮演的社會角色和將要承擔的社會責任,都有清醒的認識,并開始試著自覺而認真的做準備了嗎?

最后送給同學們一句名言: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么,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么。──肯尼迪

九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篇三

同學們,最近老師常聽到同學說:我們長大了,不再是小孩了,我很高興。長大了是好事,也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我想知道,你們說的長大了,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能說一說你們的感受嗎?

學生:a:、、、、、、

b:、、、、、、

c:、、、、、、

(老師):原來是長大了,長大后的變化很大。請同學們看一組照片,猜猜他是誰?請同學們談一談,從這組照片上看,從幼兒時期到青春期有什么變化?

學生:a:、、、、、、

b:、、、、、、

c:、、、、、、、

(老師):你們說的很對,但是還不完整,讓老師來總結(jié)一下。你們現(xiàn)在和以前有許多的不同,這是因為你們現(xiàn)在正處于青春期。什么是青春期呢?由童年,少年向成年過渡時期,我們稱為青春期,也叫青春發(fā)育期。從我國青少年的狀況來看,年齡在十歲到十八九歲左右。中學生正處于這一時期。青春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一、青春悄悄來(板書)。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長高峰,第一次是從胎兒到一周歲的嬰兒,第二次是青春發(fā)育期,是身體發(fā)育的第二個飛躍期。同學們可以在課本第35頁的“青春期生長高峰圖”中看到。

同學們都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進入青春期男女同學的身體變化。

1、 身體外型的變化。(板書)

(1)、身體的長高。這一時期男孩每年可增長7—9厘米,最多可增長10—12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長5—7厘米,最多可增長9—10厘米。人的身高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決定的。先天因素比較固定,后天因素比較靈活。由于青春期的發(fā)育有早有晚,因此出現(xiàn)個子高矮不齊,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身高的定型一般情況是男在20—23歲,女在18—21歲之間。

(2)、體重的增長。青春期體重增長不如身高顯著,但增長的時間較長,幅度較大(成年人的體重仍可增長)。青春期除與骨骼有關(guān)外,還與肌肉,脂肪,內(nèi)臟器官的增長有關(guān)。特別是肌肉的發(fā)育比較突出。由于身體的長高和體重的增加,體態(tài)也隨之變化。

(3)、體態(tài)的變化。男性,女性的體態(tài)在青春期都開始發(fā)生變化,這也是第二特征的出現(xiàn),也叫副特征。進入青春期后,男性肩開始放寬,肌肉逐漸發(fā)達,開始長胡須,喉結(jié)突出,聲調(diào)開始變粗,發(fā)音渾厚低沉,人們稱贊為瀟灑的小伙子;女性主要表現(xiàn)在骨盆寬大,聲帶增長而窄,說話嗓音變細變高,人們稱贊為美麗動人的大姑娘。

2、 身體內(nèi)部器官的完善。(板書)

進入青春期以后,體內(nèi)的各種器官和組織功能都開始向著健全的方向發(fā)展,基本上已經(jīng)達到了成年人的標準。

(1)、腦和神經(jīng)的發(fā)育。腦是人體的總指揮,它的生長速度始終領(lǐng)先于其他器官。十歲時,腦的容積已達到成年人的百份之九十五。進入青春期后,腦的容積增長不大,但腦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功能卻不斷的分化和發(fā)展,完善。因此,腦對人體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大大增強,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迅速提高。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由于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分泌激素都十分活躍,影響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使大腦比較容易興奮,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也易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好激動。

(2)、心臟的發(fā)育。心臟由于心肌的不斷加厚而迅速增長,心肌收縮也不斷增強,容積增大,血壓和脈搏逐漸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由于身體發(fā)育快,血管增長也快,但心臟增長的速度與血管的增長相對緩慢,故出現(xiàn)血壓偏高,脈搏次數(shù)比成年人多。因此,為了使心臟供血能力的提高,中學生應(yīng)加強體育鍛煉以保證青春期日益旺盛的新陳代謝的需要,但要控制活動量,防止過度疲勞。

(3)、肺功能的發(fā)育。(體檢肺活量是多少?)

進入青春期以后,肺的發(fā)育進入了旺盛期,10歲肺活量只有1400毫升左右,到十四五歲就增至3000—3500毫升左右,喜歡運動的同學肺活量更大。所以進入青春期以后身體強壯了,也就不象小時候那樣經(jīng)常感冒了。

3、 性機能的成熟。(板書)

性機能的成熟包括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性心理的成熟。有的同學在聽了老師的講述,會感到不好意思,害羞。實際上,這都是青春期發(fā)育的特點,每個人都要經(jīng)過這一時期。我們只有懂得了這方面的知識,才能正確的認識性角色,正確地接納自己,學會自我保護,對于已經(jīng)進入青春期的同學們,老師向你們表示祝賀。

下面我請同學們回答一個問題:假如老師讓你從莞中找一位叫劉濤的老師,取份該校的學習心理輔導資料,你會怎么做?

(學生):a:、、、、、、

b:、、、、、、

c:、、、、、、

多數(shù)同學都是說約朋友一起去,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a:、、、、、、

b:、、、、、、

c:、、、、、、、

以上同學們的回答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同學們有事愿意和同學們商量,愿意與同學們在一起,這就是青春期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特點:請看到課本第37頁?!靶睦碜援嬒瘛?。心理學家把你們這一時期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

,青春期充滿了矛盾,例如、、、、、、、??(請同學們回答),這些內(nèi)心矛盾,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這些心理矛盾有時讓我們感到苦悶,但正是它們構(gòu)成了我們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二、成長不煩惱(板書)

(老師):你認為應(yīng)該怎樣調(diào)控內(nèi)心心理矛盾?

例如:在情緒不好時、、、、、

在感到孤獨寂寞時、、、、、、

在感到壓力太大時、、、、、、

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我們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順利度過青春期。愿同學們能做到自尊,自重,自愛,自強,因為你們說,自己長大了。愿你們能真正長大,珍惜青春年華,在屬于自己的藍天里展翅翱翔!

青春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么我們對青春有什么感受呢?這就是今天要講的內(nèi)容,第二節(jié)感悟青春(板書)。

在青春期中,同學們可能會有種種誤區(qū),下面老師就講講青春期容易有哪些誤區(qū)呢?

一、 青春誤讀(板書)

請同學們看到情景一(多媒體展示):小亭和小鳳是同班非常要好的同學,她們通常在一起說笑,有時, 看到其他同學的一些生理特點,例如個子,長相等,她們通常笑得前俯后仰。我們來展開討論:你認為該不該談?wù)撉啻浩诘纳碜兓??取笑別人是否

合適?如果你被別人取笑,你會有什么感覺?(請同學們討論)

學生:a:、、、、、、

b:、、、、、、

c:、、、、、、

對于青春,我們充滿了好奇,因此我們要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彼此共享成長的體驗。彼此尊重是我們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老師通常聽到同學們說:“我獨立了”,并且有一些同學吸煙,喝酒,穿奇裝異服,他們認為這種方式就是表明長大了,你認為是嗎?你認為的長大了,“酷”應(yīng)該是怎樣的?

學生:a:、、、、、、

b:、、、、、、、

c:、、、、、、

我們要學會真正的獨立,那是逐漸擺脫依賴,勇于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請同學們看一下第二個情景:

情景二:(多媒體展示)

小瓊和王東都是學習非常優(yōu)異的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相互認識了,并且相互產(chǎn)生了好感。于是王東就經(jīng)常以各種名義找小瓊?cè)ス浣只蛉ネ妗R粋€學期過去了,小瓊和王東的學習成績在不知不覺中明顯下降了。老師多次找他們談心,他們?nèi)匀徊粸樗鶆印T谖覀兺瑢W中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呢?

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并發(fā)表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你是王東或小瓊,你應(yīng)該怎樣去做呢?我們應(yīng)該如何避免早戀。(多媒體展示)

1、 宜泛不宜專:異性交往要盡量廣泛。2、宜短不宜長:交往中要注意時間宜短,范圍宜廣,不要形影不離。3、宜疏不宜密:不要過于頻繁的交往。

進入青春期以后,我們同學可能對青春有許多想象,你覺得青春可以與哪些詞來聯(lián)系起來?

二、青春暢想(板書)

請看到課本41頁。當我們想到青春時,會想到許多美好的事物,青春是否僅僅代表秀麗的容顏,優(yōu)雅的氣質(zhì)以及健美的身姿呢?它是否意味著一種新的精神世界?

青春不僅僅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帶來的身體變化,更多的體現(xiàn)在一個人的心態(tài),氣質(zhì),想象力和情感中,是從生命潛流中涌動的一種全新的感覺。

(提問):決定青春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蘊涵著智慧,勇敢和意志。(多媒體展示)

[課堂小結(ji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青春,在青春期中,希望同學們在成長中不煩惱。在青春期中,行為和心理上可能會有一些錯誤認識,誤區(qū),希望同學們能走出誤區(qū),正確地解讀青春的意義。進行青春暢想。

板書設(shè)計: 第四課 歡快的青春節(jié)拍

第一節(jié) 走進青春

一、 青春悄悄來

二、 成長不煩惱

第二節(jié) 感悟青春

一、 青春誤讀

二、 青春暢想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265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