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培智生活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篇一
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和學生都準備長方形紙條若干張,圓形紙片1張。
1、分梨。
提問: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3)
2、分繩子。
提問: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2)
3、分鉛筆。
提問:把3枝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枝?可用幾表示?(板書1)
1、教學例1。
(1)教師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教師演示:把一個餅(實物圖)平均分成兩塊,把分后的兩塊重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它們的大小完全一樣。告訴學生這樣就把餅平均分成了兩塊。
(2)把一個餅(實物圖)分成大小不等的兩塊。提問:可不可以說是平均分成了兩塊?為什么?
平均分的這半個餅可不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表示?
教師講解:過去我們學過的0、1、2、3都是整數(shù)。遇到不夠1個的情況,就不能用整數(shù)表示,比如這半個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用分數(shù)表示就是(板書)。
(3)指導學生讀。
(4)指導學生寫。
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在橫線下面寫
2,表示其中的1塊,在橫線上面寫1,寫作。(教師在兩塊半個餅上分別寫上。)
(5)涂色練習。
讓學生拿出一張圓形紙片,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寫上。
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條,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標出。
(6)指導練習。
教師拿出畫有下面幾個圖形的掛圖,讓學生判斷圖中哪些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
2、教學例2。
(1)先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導學生寫出。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并標上。
3、教學例3。
學生自己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
提問: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這個分數(shù)寫出來。(一人板書,全班齊練。)
數(shù)一數(shù)這張長方形紙上有幾個。
4、教學例4。
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再填空: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寫作。
5、教學例5。
(1)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提問: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
(3)數(shù)一數(shù)這條線段一上有幾個。
6、教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指出上面我們學習的……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
(2)結合介紹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1、做一做中的第1題。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可以讓一些先折出來的同學示范怎么折。分數(shù)的折法很多,只要學生能折出最常見的幾種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題。
這道題是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要說一說為什么。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
用正方形紙片分別折出它的、。
培智生活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篇二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建立分數(shù)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shù),能自己往下寫分數(sh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shù)的概念。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抢蠋熅蛠砜伎寄銈?。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它叫做分數(shù)(板書)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這個分數(shù)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shù)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shù),把這個分數(shù)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shù),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shù)。(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jù)分數(shù)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shù)的大?。?/p>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shù)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培智生活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篇三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感知四邊形的特征,能判別四邊形。
: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一)感知四邊形的特征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么樣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么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干,經(jīng)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屏幕的右邊。)
(三)小結: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四邊形,那么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四)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jù)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ò鍟罕龋氵€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fā)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jīng)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jù)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么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邊形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里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么,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里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七)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認識了什么?它是什么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后再學。
培智生活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篇四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shù)學廣角第113頁、第116頁。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此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發(fā)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過程,能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
難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應用規(guī)律,注意有一定的順序,保證不重復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shù)。
(課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鵝博士家做客,卻發(fā)現(xiàn)大門緊閉,門上還掛著一把鎖。咦!鎖上還有一張紙條!看看紙條上寫著什么呢?(歡迎你們的到來,為了考考你們的智慧,請你們先想辦法把這把密碼鎖打開,鎖的密碼提示是:請用數(shù)字7、3、9擺出所有的三位數(shù),密碼就是這些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個。)他們?nèi)齻€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辦呢?同學們能幫幫他們嗎?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景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這三個數(shù)能組成多少個三位數(shù)呢?密碼到底是什么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先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
助手中的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可以一個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邊擺數(shù)字邊記數(shù),有的一個人思考,有的則跟同桌合作,一個操作另一個記數(shù),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剛才都在很認真的思考,你們一共寫出了多少個三位數(shù),現(xiàn)在誰愿意說說你的探索結果?
匯報交流。
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的答案,這一認知沖突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欲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師:每個同學寫出的個數(shù)不同,那么開鎖的密碼也就不能確定,小猴、小鴨、小雞可急壞了!怎樣才能很快寫出所有的用數(shù)字7、3、9組成的三位數(shù),并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呢?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一下,小組長記錄下你們組討論的結果,一會到上面來展示。
(2)小組內(nèi)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你們一共擺了幾個三位數(shù)?你是怎樣擺的?用什么方法記錄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探究成果?
生1:我們一共擺了6個三位數(shù),我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左邊的數(shù)字7,然后將后面兩個交換位置,在確定中間的數(shù)字3,然后交換兩邊的數(shù)字,最后確定右邊的數(shù)字9,將前面的兩個數(shù)字交換位置,分別記錄下來。(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我們也擺出了6個數(shù),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shù)字由大到小。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73、937;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93、739;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97。我們畫了一張表格,把數(shù)字分別記錄在里面,這樣更加清楚。(展示小組的記錄)
師:說的很棒!哪個小組還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們也擺出了6位數(shù),我們的方法是從高位到低位,數(shù)字由小到大。當百位上是3時,可以寫出379、379;當百位上是7時,可以寫出739、793;當百位上是9時,可以寫出937、973。我們也制作了一張表格,把數(shù)字分別記錄在里面。(展示小組記錄)。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有序思考,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討論解覺這個關鍵性問題,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通過匯報不同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此類問題解決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養(yǎng)了學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師:(出示課件)這是其中部分同學的擺數(shù)過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發(fā)現(xiàn)他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擺的的,保證了結果的不重復,不遺漏。(師隨機板書: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幫助小動物們找開鎖密碼吧?。ǔ鍪菊n件),這是同學們找出的六個數(shù),現(xiàn)在你們知道開鎖密碼是什么了嗎?
生:從小到大排列的第四個數(shù),是739。
師:你們真棒!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他們終于見到了企鵝博士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探究規(guī)律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數(shù)學廣角的知識。(板書:數(shù)學廣角)
1、他們?nèi)缓门笥言谄簌Z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議說,在附近有個影視城,我們到那兒去游玩吧。在影視城他們不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還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場景,同學們想看嗎?(想)
2、課件出示場景1:
⑴請學生說說,圖畫里看到了什么?
(教師隨即提出問題:"是啊,他們拍完了《西游記》打算拍照留念,像這樣三個徒弟交換位置,共有幾種交換方法呢?")
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思考,可以用符號代替人物在紙上比劃。
⑶匯報交流。
生1:先確定最左邊的人,然后右邊兩個人交換;
生2:先確定最右邊的人,然后左邊的兩個人交換;
生3:我認為也可以先確定最中間的人,然后左右兩個人交換。
交流的過程中,把學生剛才用符號代替畫下來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課件出示場景2
⑴教師介紹:這幾位小朋友正在影視城玩游戲,嘗試當小演員的滋味呢!可是他們好像鬧矛盾了,要交換角色了,看看明明說什么?(該讓我演大灰狼了吧!)
⑵三人小組把自己當成小演員,也來做做這個游戲,要保證把所有情況都羅列出來。
①三人小組,開始討論。
②上臺演示,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拍照片和角色轉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1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符號來代替,一方面是為了驗證的方便,發(fā)展學生的符號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知識面。提示學生:不但數(shù)字有排列問題,人物有排列問題,其實在變化萬千的圖形世界里也有排列問題。在解決場景2的問題時,采用三人小組身臨其境排列法,不但鞏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而且體會到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檢驗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應用效果。)
(三)運用排列,制作獎品
1、今天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不錯,老師要獎勵每個學生幾朵特別的花兒。這些花兒都已經(jīng)在你們手中??墒嵌紱]涂顏色,需要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樣,涂出所有情況,看誰涂的方法好)
2、學生開始動手涂,教師巡回檢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有進步的學生。
3、個別學生匯報展示,下面學生評價,教師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往往對老師發(fā)的獎品很感興趣,教師課堂上讓他們來涂發(fā)給自己的獎品,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題目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實所有方法羅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進行思維拓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談收獲)
請同學們在課下嘗試用辣、不、怕三個字可以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話,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交流。
(設計意圖:使學生繼續(xù)保持探究欲望,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數(shù)學廣角
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
培智生活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篇五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3、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各教具,準備實物及掛圖;學生準備小棒。
一、活動一
運用現(xiàn)實物體引入新知。
談話:我們已學過求長方形的周長,下面,我們一起討論怎樣求正方形的周長?(出示地磚一塊)
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①出示情境:同學們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鋪上了許多鮮艷的泡沫地板,你們看,每塊地板都是什么形狀的呢?(正方形)
②出示數(shù)學信息:“每邊的長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③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計算每塊正方形地板的周長?
④討論交流:60+60+60+60=240(厘米)
(60+60)×2=240(厘米)
60×4=240(厘米)
⑤回答問題:每塊地板的周長是240厘米。
⑥小結: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有時間的話,可以解決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高
1、先測量,再計算各圖形的周長。(讓學生通過思考,找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必要條件,再準確測量,正確計算。)
2、淘氣將兩塊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圖),你能算出這個圖形的周長嗎?
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用16根小棒擺出不同的長方形,能擺出幾種?寫出它們的長和寬。(以小棒根數(shù)為單位)(四人一組,把各種形狀的圖形都擺出來)
提問:這些圖形的周長哪個長一些?(一樣長)
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擺成的)
4、游戲:找朋友(周長相等的圖形是朋友)
老師依次出示(a)、(b)、(c)號圖形,學生從(1)~(7)號圖形中找到和老師出示的圖形周長相等的圖形,用手勢表示圖形的編號。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如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教科書51頁實踐活動:先估計,再測量黑板面、數(shù)學書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圍學習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長。
3、課后分組測量并計算學校一個籃球場的周長。(可以使用目測、步測、工具測量等各種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2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