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都紛紛評選年度人物的時候,我想起了總結(jié)這個詞。寫總結(jié)要注意用詞準確,不要使用模棱兩可的詞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樣本,希望能夠?qū)Υ蠹业膶懽饔兴鶐椭?/p>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一
星期二是一個平常而又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不但要完成一周中最繁重的工作任務(wù),還要思索和總結(jié)一周以來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處。對我來說,相約星期二這個節(jié)目是我每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幫助我更好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對此我有著深深的遺憾和心得體會。
在這個快節(jié)奏、高競爭的社會中,人們總是忙忙碌碌,很少有時間去思考和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然而,相約星期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休息和思考的時刻。每當我打開電視,聽到那熟悉的介紹聲音,我就會馬上靜下心來,投入到這個精神的交流平臺中。通過觀看節(jié)目,我看到了很多與自己有相同遺憾的人,也看到了他們在日常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之處。這使我驚訝和震撼,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否也有一些遺憾沒有盡力去克服。
遺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們是否能夠從中吸取教訓并不斷成長,這才是最關(guān)鍵的。相約星期二給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從他人的經(jīng)驗中學到一些寶貴的教訓。例如,有一期節(jié)目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如何因為過于自我滿足而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工作機會。這讓我深思自己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是否也在工作中過于自滿而忽略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雖然這個故事很遺憾,但它提醒我要保持謙遜和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zhì)。
遺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永遠不愿承認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之處的人。通過觀看相約星期二,我看到了許多成功的人士,他們并不將遺憾視為生活的終點,相反,他們將它作為一種動力和助力來不斷超越自己。他們樂觀面對遺憾,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追求進步。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明白遺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積極面對和解決它,將其轉(zhuǎn)化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心得體會需要思考和總結(jié)才能得出,而相約星期二給了我一個平臺,讓我有機會對自己的成果和不足之處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總結(jié)。通過觀看節(jié)目中的案例和故事,我找到了很多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足之處,這讓我感到非常遺憾。然而,我并沒有被這些遺憾打垮,相反,我將其視為一種成長的機會。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主動地去改進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相約星期二教會了我如何面對遺憾,并從中吸取教訓,這是我一生中寶貴的財富。
相約星期二是我心靈的驛站,它讓我有時間停下來,反思和總結(jié),從中學到寶貴的教訓。通過觀看節(jié)目,我看到了很多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遺憾,但它們并沒有讓我消沉,而是讓我更加堅定地去努力和改進自己。遺憾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不能逃避,只有面對并積極解決它,才能不斷成長和進步。相約星期二教會了我如何面對遺憾,這是我一生中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我會將其銘記在心,用它來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二
第一次聽到“要學著與生活和解”這句話是在研究生階段,由于心情煩悶,總是郁郁寡歡,好友超洋告訴我要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的情緒發(fā)泄。那時,感覺這句話真是靈丹妙藥,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厚重。自此,遇事嘗試不抱怨,不僅接受自己,接受別人,也接受生活中突如其來的事。
第二次見到這句話,是在閱讀這句話的出處――《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断嗉s星期二》是一本紀實作品,記錄了老教授莫里對學生米奇就人生、婚姻等諸多問題展開的探討。不過,與其說是探討,米奇更認為這是臨終前的老教授為學生上的最后一門課程――人生。翻閱這本書,找到這句話的出處,倍覺親切:“是的,原諒自己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你不應(yīng)該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這對你是沒有益處的,尤其是處在我這個階段。我一直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出色些,希望能多寫幾本書。我常常為此而自責。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這毫無幫助。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圍的人與事和解。原諒自己,原諒別人……”
回想自己的日常,何曾不是在懊悔中度過:我要是再多下點功夫就好了,我要是用另外的方式處理就好了,我要是早上早起一會兒就好了……千萬遍“我要是……”捶打著自己的心,過電影般播放著遺憾的片段,到頭來除了流下自責的淚水,別無他用,反而挫傷了自己的自信和勇氣,倒不如爽快地原諒過去的自己,跟壞情緒和解,再迎頭趕上。
再一次品味這句話,閱讀這本書,是在回杭的火車上。四個小時足以讓我看完這本不足200頁的薄書,細細品味其中的佳句圣言。一路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凝結(jié)成文字,警醒自己。
“……但超脫并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yīng)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后你才走得出來。接受所有的感情――對女人的熱戀,對親人的悲傷,或像我所經(jīng)歷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懼和痛苦。如果你逃避這些感情――不讓自己去感受、經(jīng)歷――你就永遠超脫不了,因為你始終心存恐懼。你害怕痛苦,害怕悲傷,害怕愛必須承受的感情傷害??赡阋坏┩度脒M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體驗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傷。只有到那時你才能說,‘好吧,我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這份感情,我已經(jīng)認識了這份感情,現(xiàn)在我需要超脫它。’”
讀到這段話,我想到了蘇軾,這位常被冠以“灑脫、豪放”之名的文人。喜歡他,是因為他幾經(jīng)貶謫,卻仍心懷天下,坦然面對,寫出“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豪邁之句。這不正是歷經(jīng)風雨之后的超脫嗎?可見,“超脫”不是避而不談,不是浮于表面看生活,更不是遠離是非,自命清高,而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是看遍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假丑惡,經(jīng)歷了喜怒哀樂之后仍有的樂觀和善良。涅重生,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在生命的起點,當我們還是嬰兒時,我們需要別人活著,對不對?在生命的終點,當你像我現(xiàn)在這樣時,你也需要別人活著,是嗎?可還有個秘密:在生命的中途,我們同樣需要別人活著。”
總害怕麻煩別人,總是擔心自己給他人帶來負擔,殊不知我們也在讓別人麻煩,替他人承受些許負擔。既如此,都應(yīng)該坦然接受,接受自己有弱小的一面,別人對自己的愛意;接受他人對自己的依賴,相信自己有能力助人。這也是莫里教授提及的另一條至理名言:“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p>
對自己來說,最困難的事莫過于與自己講和,只要自己能坦然接受,好事一定值得欣喜若狂,壞事也僅是壞事,煩躁一時。
你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你現(xiàn)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樂于接受自己賦予我的一切權(quán)力。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三
星期二是平淡的一天,沒有星期一的疲憊,沒有星期三的期待,它在日歷上默默地存在著。然而,如果我們能以一個特殊的心態(tài)來對待星期二,那么它或許能為我們帶來出人意料的驚喜和體會?!断嗉s星期二》是一本揭示人性和人情的小說,它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遺憾的自省,而且引發(fā)了我關(guān)于生活的種種思考。
第一段:小說情節(jié)的凸顯,引發(fā)探討。
《相約星期二》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家醫(yī)院的飯?zhí)?,講述了幾個陌生人在星期二的午餐時間相遇并展開對話的故事。這幾個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和遺憾,當他們聚在一起時,不經(jīng)意間觸碰到了彼此的內(nèi)心。每個人在尋找自己的遺憾和悔恨,同時也試圖用言語和行動撫慰他人的傷痛,這使得故事更加生動有趣。通過小說中的情節(jié)展開,我深深產(chǎn)生了對人類情感的思考,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經(jīng)常忽略了互相關(guān)心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遺憾,有的是錯過了機會,有的是對親人的不履行承諾。遺憾是一面鏡子,它讓人反思過去的選擇、行為和決策。對于自己的遺憾,有些人選擇了逃避和回避,有些人則選擇了勇敢面對和努力彌補。通過小說中的描寫,我深深感受到了遺憾給人帶來的痛苦和掙扎。遺憾并不可怕,關(guān)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勇敢面對它,并從中吸取教訓。
第三段:當下的重要性。
小說中的人物們在面對自己的遺憾時,也對現(xiàn)在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們明白了當下的重要性,明白了珍惜眼前人和事的重要性。在作者筆下,他們用自己的悔恨和遺憾告誡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不要將重要的人和事推遲到星期二,因為我們不知道下一次是否還有機會。
第四段:關(guān)于勇氣和坦然。
小說中的人物們雖然各自有著不同的遺憾和悔恨,但他們都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面對過去?如何面對別人和自己的失去?作者在小說中并沒有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但他通過這些人物的行動和對話,傳達了一種勇敢面對的精神和坦然對待的態(tài)度。沒有誰能改變過去,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過去的態(tài)度。勇敢面對過去的錯誤和失敗,坦然接受遺憾的存在,才能真正地釋懷心中的包袱。
第五段:人性的溫暖和共鳴。
通過小說中的情節(ji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和共鳴。雖然這些人并沒有相識過,但他們在遺憾和悔恨面前彼此敞開心扉,用真誠和關(guān)懷去安慰和支持對方。他們的故事讓我深深明白,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立的個體,我們都有著共同的情感和人性。當我們能夠關(guān)注他人的遺憾并試圖幫助他們時,我們也能從他人的故事中尋找到對自己生活的啟示和方向。
在《相約星期二》中,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每一個星期二,我們也可以像小說中的人物一樣,用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去面對自己和他人的遺憾和失去。當我們能夠勇敢面對過去,坦然接受遺憾的存在,并用真誠和關(guān)懷去化解他人的痛苦時,我們的生活將充滿溫暖和希望。星期二不再平淡,它將成為我們思考、反省和成長的日子。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四
一位身患重病(漸凍癥)的社會學教授即將離世,與學生約定每周二再進行一次教學,教學內(nèi)容是人生,畢業(yè)典禮即葬禮。一位即將離世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階段,哪怕已經(jīng)無法控制自己的軀體,仍然希望自己有所價值,他希望自己是終身教師。看完全書感動之余也有一些收獲。
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學生問。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在思索是什么呢?失去生存的能力和依靠?看到老人的回答:“和生活講和。”覺得自己想的太膚淺,不知道是否該慶幸這份膚淺。的確和生活講和是最困難的事,如果能完成這個最困難的事,相信也沒有難以克服的事了。這是一門畢生的修煉課。
我們的文化不鼓勵人們思考真正的大問題,而是吸引人們關(guān)注一大堆實利瑣事。上學、考試、就業(yè)、升遷、賺錢、結(jié)婚、貸款、抵押、買車、買房、裝修……層層疊疊,一切都是為了活下去,而且總是企圖按照世俗的標準活得像樣一些,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忌妒你。
我決定活下去——至少盡力去那么做——像我希望的那樣活下去,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
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庸庸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
超脫并不是說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應(yīng)該完完全全地投入進去。然后你才走得出來。
在這類小事情上我能遵紀守法。但在大問題上——如何思想,如何評判——你必須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社會——來替你作出決定。
我認為逃避并不是解決的方法。你應(yīng)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在生命的中途,我們同樣需要別人活著。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五
《相約星期二》是行將去世的社會學教授莫里在每個星期二教給他最喜歡的學生米奇的最后一課,沒有書本沒有時限,是有關(guān)人生的話題。“相愛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的禱文,貫穿他的整個課堂。
莫里教授認為現(xiàn)在的社會文化是灌輸人賺錢、養(yǎng)家、買房、買車……等一大堆的瑣事,而沒有教人學會照顧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視物質(zhì)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滿足。對于這樣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辦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里實現(xiàn)很困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影響,爭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qū),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
莫里教授樂于與人交談,活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
我想我要學著象莫里老人一樣建立自己的文化,學著去愛,學著去給予,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關(guān)心,建立自己愛的文化,堅持自己的夢想,獲得生活的真正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六
《相約星期二》是行將去世的社會學教授莫里在每個星期二教給他最喜歡的學生米奇的最后一課,沒有書本沒有時限,是有關(guān)人生的話題。本站小編特意為大家提供了相約星期二讀后感,歡迎學習借鑒。
幾年前,一位好友勸我讀一讀在美暢銷排行榜的一本好書《相約星期二》,它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fā),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出于好奇和期盼,周末的一天,我走進新華書店,在新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一個老頭,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的課”,一個感動整個世界的故事,從此讓我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相約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是一位美國一位頗有成就的專欄作家、電臺主持,他得知自己最尊敬的老教授莫里身患不治之癥,在前往探視中與老教授相約每周二,在與莫里教授相伴的最后十四個星期里,米奇。阿爾博姆聆聽莫里教授最后的教誨,他們聊到了許多的人生問題多,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人生是莫里教授的臨終一課。這持續(xù)了十四周的人生課題,直到莫里教授的逝去。米奇。阿爾博姆將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談話內(nèi)容編輯成冊,書名《相約星期二》。
翻開這本書,我看到面對自己將要逝去的生命,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它沒有發(fā)人深省的警示。
名言。
也沒有什么心靈雞湯之類的詞語只有記錄了莫里教授用他的平和、親切、幽默面對即將死去的事實侃侃談吐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這是一堂關(guān)于如何面對愛與被愛衰老與死亡的教育課。之所以讓我感動面對關(guān)愛當大多數(shù)人在索取在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更多一些關(guān)愛時而莫里教授卻始終保持往以的樂觀和一向飽滿的熱情繼續(xù)給唯一的學生上課;面對衰老當大多數(shù)人在哀怨惋惜在抱怨時光如劍、逝者如斯夫時而莫里教授坦然的回答:“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面對死亡在大多數(shù)人恐懼而終日不可惶恐時而莫里教授面臨死亡坦然的說:“死亡跟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彼3种e極向上的態(tài)度用清醒冷靜和熱情的心態(tài)去審視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去辨別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以前,回想自己工作生活的現(xiàn)狀,勤勤懇懇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生,隨著流失的歲月,也看不到自己人生價值所在的體現(xiàn)。自從讀《相約星期二》之后,我對人生的感悟有了一定的認知,再也不會抱怨和畏懼。我明白自己不能抵擋時間逝去的腳步,也不能抹去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跡,但我會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路,做一個永遠快樂的平凡人。
人總是傾向于為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在看到別人談?wù)撋羁痰幕蛘咦约翰辉敢饨邮艿脑掝}時,總會滋生出“此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想法,而這一切,也許只是自己缺乏改變的勇氣,我們的教育教授給我們的并不總是正確的,只有堅強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絕接受,而我無疑是個懦夫。沒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為了以后的車子、房子、票子,每個人都在追求的生活,從來不會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過去的兩年里,日子過的渾渾噩噩,毫無意義可言。
關(guān)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狹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對他們毫不關(guān)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愛,這個話題過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愛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愛,也許這并不是我失去了愛的能力,而是我處于愛中而不自知。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也許是該多出去走走,看看這個未知的世界。
關(guān)于自憐——只有你覺得可怕時才是真正的可怕。
每個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評判,都必須自己選擇,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決定。
作者,我們權(quán)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樣忙碌于工作的縫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電視采訪,嘉賓是他的大學老師,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畢業(yè)時曾與老師有約相見。而此時的莫里已經(jīng)患了肌萎縮癥(ais),一種不治之癥,莫名的沖動驅(qū)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師。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會應(yīng)老師的要求來上課。十四周后,課程學完了,老師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來的卻是一本200頁的暢銷書,名字叫—“相約星期二”。
我們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當中的,上學、就業(yè)、升職、結(jié)婚、生子、創(chuàng)業(yè)、賺錢,太多的羈絆使我們感到勞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需要,大多數(shù)人至死都好不懷疑這一點。但是,莫里教授告訴我們: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說:“擁有越多越好。錢越多越好。財富越多越好。商業(yè)行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們反復地對別人這么說——別人又反復地對我們這么說——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大多數(shù)人會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簡單來說,我們總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謂我們的需要,卻經(jīng)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買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還是品牌的圈套?千辛萬苦送孩子出國,是你的需要還是西方世界的誘惑?追逐名利,不擇手段,是你的需要還是世俗的脅迫?最快樂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面具,放松別人,也是放飛自己。
生活是很艱難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面對它們,我們該怎么辦呢?莫里教授給出他的答案:世間病與痛,盡付笑談中。
“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這就是教授死亡前設(shè)想被火化時的話語。最后一堂課,他希望學生有空時能去去墓地,還有什么問題盡管問。愛徒說:“我會去,但到時候聽不見你的說話了。”恩師說:“到時候,你說,我聽。說說你遇到的一切麻煩問題,我已作過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尋找,這是課外作業(yè)……”
聽一聽這幽默的對話吧,死亡也可以這樣的詩意。
假設(shè)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該如何度過?莫里是這樣設(shè)想的:“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們共進午餐,我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情。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吃鴨子——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許這就是所謂幸福的本質(zhì)吧!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奮斗,來滿足我們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來撫平我們焦慮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態(tài)卻是金黃色的,他說:“我感覺到了依賴別人的樂趣?,F(xiàn)在當他們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長瘡的乳霜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當他們替我擦臉或按摩腿部時,我同樣覺得很受用。我會閉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顯得習以為常了”……“這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們都有過當孩子的經(jīng)歷,它留在了你的大腦深處。對我而言,這只是在重新回憶起兒時的那份樂趣罷了”……“如果早知道面對死亡可以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yīng)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
《相約星期二》是行將去世的社會學教授莫里在每個星期二教給他最喜歡的學生米奇的最后一課,沒有書本沒有時限,是有關(guān)人生的話題。“相愛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的禱文,貫穿他的整個課堂。
莫里教授認為現(xiàn)在的社會文化是灌輸人賺錢、養(yǎng)家、買房、買車……等一大堆的瑣事,而沒有教人學會照顧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視物質(zhì)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滿足。對于這樣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辦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對于自己的夢想,也許在現(xiàn)實生活里實現(xiàn)很困難,但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圍人的思想所影響,爭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相愛或者死亡。
沒有了愛,我們便成了折斷翅膀的小鳥。
把自己奉獻給愛,把自己奉獻給社區(qū),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chuàng)造。
莫里教授樂于與人交談,活著就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
我想我要學著象莫里老人一樣建立自己的文化,學著去愛,學著去給予,學著去交流,學著去關(guān)心,建立自己愛的文化,堅持自己的夢想,獲得生活的真正意義。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七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老學者,臨終前的14堂人生課。
米奇是一個幸運兒,他在短短的14個星期里學到了這一生都適用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兒,他在人生的最后14個星期里讓所有人成為了他的學生,聽到了他的思想;我們更是幸運兒,在遙遠的這兒聽到了莫里教授的諄諄教誨。(是呀!我們都因此成為幸運者?。?/p>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似乎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輪椅,那笑容,那臺錄音機,我聽見他在說:“我不像讓世界驚慌不安。我要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一種安寧的心境,然后離去。?”這本書里,莫里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有好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句。
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泰然。人生在世,難免經(jīng)歷一些挫折。泰然地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值得珍藏的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薄安恍业幕钪餐瑯恿钊吮А!薄叭藗儼盐乙暈橐蛔鶚蛄骸N也幌褚郧澳敲椿钪?,但我又沒有死……我類似于……介于兩者之間?!薄爸绬幔课宜懒艘院?,你說,我聽?!薄啊焙芏嗪芏啵@些話語,這些真誠的話語,值得我珍藏一生。
莫里的死,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悲哀。這位終身的教師,在人生的最后14個星期2里,滿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滿足了所有人的愿望。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覺悟,莫里的話無疑在告訴我們:“這就是!”
每一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臨死前,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有意義,沒有人像莫里那么死的無私。我想,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這一生,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他的泰然,他的純真,他的思考,他的無畏。讓我們,向他肅然起敬!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八
當余秋雨闡述本書由來的時候,我一下想到了中國的《論語》,同樣是學生記錄老師的言語的書,同樣是闡述人生哲理,我一度將它定義為西方的論語。
但當我讀到小說的正文,我才發(fā)現(xiàn),《論語》寫滿了名言警句和人生格言,而《相約星期二》這本小說,更像是記事錄或回憶錄,它有一定的故事性。兩本書是完全不同題材的著作,卻傳遞出來相同的人生思考。
而就作品本身,它所釋放出的能量,以及所體現(xiàn)出精神力量,更像是另一本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同樣是與命運的抗爭,同樣是飽受疾病的摧殘,他們都是《老人與?!分械膱皂g無堅不摧的精神硬漢。
這樣一部飽含能量的書,如果將它拍成電影,會不會又是一部獲獎影片呢?這是我看完《相約星期二》的突發(fā)奇想。
“如果早知道面對死亡可以這樣平靜,我們就能應(yīng)付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了?!?/p>
“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與生活講和。”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p>
“相愛,或者死亡?!?/p>
“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于一些自以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昏昏慵慵。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于愛,獻身于你周圍的群體,去創(chuàng)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p>
讀過這些,你是否覺得人生從此豁然開朗?
我慶幸,慶幸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雖然現(xiàn)在路途艱難,也頗多曲折,但前方的道路必將光明開闊。一份有溫度,有情感,傳遞大愛的事業(yè),值得我去奮斗終身。
莫里一點點被死亡吞噬,而又倔強地跟病魔抗爭到最后一刻,完成了一本叫做人生的畢業(yè)論文,一部充滿力量、啟迪與生命力的著作,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名字:保爾·柯察金。
與保爾·柯察金不同的是,莫里除了展現(xiàn)出一種生命的力量之外,他的言行也同樣述說著了諸多做人與人生的道理,而這些道理足以影響和指引我們整個人生。
例如“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
例如“如果你一直不愿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p>
例如“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p>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九
你遇到過這樣一位好的老師嗎?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依然想用自己70多年的閱歷和思考,來給這個迷惘的世界教授關(guān)于人生的一點思考。莫里,一位罹患漸凍癥的社會學教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在他的床榻邊,給他的學生米奇上了人生最后一課。課堂不需要書本,但討論的題目很多,涉及到愛情、工作、社會、年齡、婚姻、原諒以及死亡。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當莫里謝世后,米奇將聽課筆記整理后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全美轟動,連續(xù)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在《相約星期二》中,莫里教授用一種平和睿智的口氣來講述生命這樣龐大的命題,他從不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卻叫我常常被書中字句觸動,不得不停下來,反思曾經(jīng)那個愚蠢、自負又別扭的自己。
書中有一段講述原諒的話題。莫里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當他妻子生病住院后,他的朋友在明明知道這件事后卻沒有來看望他,于是莫里傷心地中斷了這段友誼。而當他的朋友想和他和解時,他因為自負拒絕了。最后他的朋友死于癌癥,而他為自己沒有去原諒他感到懊悔-他再也沒有機會這樣做了??墒牵罱K決定原諒自己“我們不僅要原諒別人,也應(yīng)該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yīng)該做而沒有做的事。你不應(yīng)該陷在遺憾的情緒里無法自拔”。年輕時,我們常常因為一時的意氣,輕率地做出決定,等時間過去,卻再也拉不下面子道歉,然后漸行漸遠。可是,如果這是我們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我們還會把這些不甘、自負和失落看的這樣重要嗎?當這些遺憾成為自己的心結(jié),為什么不學會原諒?無論如何,我們付出的真心不是假的,我們曾經(jīng)歷的歡樂也不是假的,為此,它也值得我們慨然一笑。生活也是如此,扼住命運的咽喉固然慷慨激昂,但當它成為你的負擔時,不妨學會與生活講和。
書中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關(guān)于完美的一天。米奇問莫里:“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會怎么做?”莫里回答道:“讓我想想……早晨起床,進行晨練,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請朋友共進午餐,然后去公園散步。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或是鴨子。剩下的時間用來跳舞,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覺?!编蓿褪沁@些嗎?不是和總統(tǒng)共進午餐,或是去享受什么奇異奢侈的生活,最普通平靜的一天也是最完美的一天。我們常常在追尋社會賦予我們的價值,更大的房子、更高的地位、更多的金錢,為此我們汲汲營營一生,心里想著快快快,不然就要追不上什么了。可是我們?yōu)槭裁匆畹倪@么匆忙呢?當你年老時,回過頭去看自己行路匆匆的一生,發(fā)現(xiàn)既沒有好好陪伴親人,也沒有和朋友歡度一個假期,甚至沒有安靜下來聽過一場夜雨,難道不會遺憾嗎?去踏實過好每一天,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去樂于享受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而不必急于追尋結(jié)果,也許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當你知道自己要怎么死時,也許你才能明白自己應(yīng)該怎么活。跳出社會強加給你的框架,也許你就能活得更加自由。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十
《相約星期二》內(nèi)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断嗉s星期二》,是“一個來自美國的聲音”,一個充滿智慧的靈魂,是一個幽默的精神導師。
看著自己的身體漸漸衰敗,主人公莫里卻以特有的樂觀和達觀,痛苦而清醒地面對,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作為教案,展現(xiàn)著一個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過程中的樂觀,幽默、痛苦、掙扎以及坦然。
回顧我們的現(xiàn)狀,生活在上海這個大都市,我們每天忙忙碌碌,做著自己認為該做的事,做著美好而奢華的夢。每天鍥而不舍地追求,時間悄然逝去而我們卻渾然不覺。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活著……因為這些都是構(gòu)成我們生命的元素,所以我們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時間。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十一
看完這本書,我用了半個月時間,每看完一篇都讓人深思,讀后感也不知道如何寫才好,沒有多少文采,只能發(fā)表看到某段話時當下的感想。
看完第79頁時,是我對整本書感觸最深的一處,也是我唯一反對莫里之處。他說:“如果你能接受隨時死去的事實,你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耽于抱負了,你為此而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許就不再顯得那么重要了。”合上書,我想:“人類對物質(zhì)的要求不是絕對的,看你處于什么樣的人生境遇,當你處于將死之時,物質(zhì)便已然顯得微不足道,精神上的愛會成為你的第一要求,在親人的陪伴,愛人的守護面前,金錢就如糞土。但是當你依然處于健康的狀態(tài)時,物質(zhì)便不可或缺,你的滿足感不僅僅只來源于精神,也來源于事業(yè)上以及物質(zhì)上帶來的成就感,為了這份成就感這份滿足感,你不得不付出時間精力,而不是像莫言教授所說的“你為此付出的時間精力就不那么重要”。當你處于一個旺盛生命力的階段為什么要過一個瀕死的生活狀態(tài)。把握一個度,不要完全杜絕物質(zhì),也不要完全不在乎精神。不管在人生的哪個時刻,都不要放棄愛,愛別人也愛自己。
只想說《相約星期二》對我的生活、感情、事業(yè)都很適用,看完第97頁的時候,我笑了,因為發(fā)現(xiàn)我和莫言教授共同的思維方式,“你一旦投入進去,就能充分的體驗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傷,你認識了這份感情,現(xiàn)在我要超脫它?!闭f的真好,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處理情緒的方式,當傷心難受的時候,任由自己這個情緒的抒發(fā),最后告訴自己這也是情緒的一種,沒有人一定要天天開心。超脫它,感受它,所有的情緒、感覺都被莫里教授描述成一場游戲——好了,哥不跟你玩了,哥要離開你。很灑脫,身為人,不就是像教授所說的一樣,就是來體味這世界的百態(tài),開心、傷心、痛苦、嫉妒、憎恨。感受每一種情緒,經(jīng)歷每一件痛苦的開心的事情,告訴自己這是屬于我這輩子獨有的經(jīng)歷。不要被自己的負面情緒牽著走。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十二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應(yīng)該怎樣活著,追求的是什么?應(yīng)該留下點什么?且讓我們看一看美國的社會學教授莫里·施瓦茨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說的是什么。
莫里·施瓦茨得了肌萎縮性(脊髓)側(cè)索硬化癥(即漸凍人)。在他得知自己的病況后就開始思考:是枯竭下去直到消亡,還是不虛度剩下的時光。不甘枯竭的他選擇了勇敢地面對死亡,把死亡作為最后一門課程展示給人們,成為一本人的教科書,讓別人去研究,觀察在他身上發(fā)生的一切,可以讓人們學到一些東西。
于是他接待形形色色的人,與他們討論死亡,討論死亡的真正含義。也因此與學生米奇重逢,相約每周星期二見面,討論關(guān)于死亡、恐懼、衰老等話題的一場人生對話。
每一個走向死亡的人都無法阻擋身體的衰老、無力,以致無法自理,把隱私暴露于人前,想來實在是難堪之極??赡镎f;“我又要當一回嬰兒了?!本褪沁@樣的莫里,依然關(guān)心時事,關(guān)愛世人。
他說:“正因為我遭受痛苦,我在電視上看見波斯尼亞那兒的人在大街上奔逃,被槍打死,都是些無辜的受害者……我不禁哭了。我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樣……我非常同情他們?!被疾『蟮哪矬w會到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與人,并去接受它,而不應(yīng)該沉溺于自憐的傷感里,無盡的遺憾中。
“我為什么要去關(guān)心別人的問題?難道我自己沒在受罪?”“我當然在受罪,但給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還活著。汽車和房子不能給你這種感覺,鏡子里照出的模樣也不能給你這種感覺。只有當我奉獻出了時間,當我使那些悲傷的人重又露出笑顏,我才能感到我仍像從前一樣的健康?!?/p>
“只要你做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你過后就不會感到失望,不會感到妒忌,也不會計較別人的回報。否則,你就要患得患失?!?/p>
一個星期二又一個星期二,莫里越來越虛弱。命運注定莫里要輸?shù)暨@場生命的較量,但他依然樂觀,接受當下。把依賴別人的苦澀當作樂趣。
他認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就不會想回到從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p>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蹦贻p固然很美好,但年齡是無法抗拒的,樂于接受自然賦予的一切,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魅力,我們應(yīng)該接受現(xiàn)狀并樂在其中。
“米奇,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的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p>
莫里認為每個社會都有它自己的問題,逃避并不是解決的方法,我們應(yīng)該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也需要原諒自己。不應(yīng)該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跟自己和解,跟周圍的人和解。
如果還有健康。
莫里想這么過一天。
早晨起床,進行晨練。
吃一頓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
請朋友們共進午餐,一次只請一兩個,于是我們可以談他們的家庭,談他們的問題,談彼此的友誼。
然后我會去公園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麗的小鳥,盡情地享受久違的大自然。
晚上,我們一起去飯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鴨子——我喜歡鴨子。
剩下的時間就用來跳舞(莫里很喜歡跳舞)。我會跟所有的人跳,直跳得精疲力竭。
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個好覺。
以上的內(nèi)容都是莫里的原話,或者就是他的觀點。請原諒我找不到新的詞語來分析他的思想。
人生兩個字很普通,內(nèi)容卻很深奧。莫里用瘦弱的身體向世人詮釋,用一顆坦誠的心,接受自我,他接受別人,接受過往,接受現(xiàn)在就好。
莫里說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平淡無奇,卻無不處處閃耀智慧的光芒,病魔侵蝕著他的身體,卻讓他的思維更清晰,胸懷更寬廣,把生命里陰暗丑惡的打掃出來,進行分析、洗滌、解剖,最終回歸平靜。
軀體在腐朽,卻讓他的人格精神更加光彩奪目。
我們中國有句俗語:人之將死,其言亦善。我總覺得這樣的莫里,如同菩薩要普度眾生一般地存在著。盡管有充足的理由哀嘆自己命運的殘酷,卻依然悲天憫人,為著他人的痛苦而傷心,想著分擔他人的痛苦。
他的墓碑上寫著:一個終生的教師。
相約星期二讀書心得篇十三
《相約星期二》講述的是一位大學教授,他得了幾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病魔一點點侵蝕他,從腳到腿,再到肺部。就在他倍感孤獨的時候,他的學生米奇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了他的老師,撿拾起若干年前的承諾,重新走進他的生活。
于是,他開始給他的老學生講人身的課,莫里老人的怡然、泰然、悠然和坦然也常在我的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赐赀@部電影的后,我感慨萬千。
米奇每個星期二都如約而至,手中持有老師愛吃的食品,即使老師不能吞咽下它們,但可愛的學生仍然持續(xù)原來的習慣。
談?wù)撌澜纭澜绲乃腥硕季蛻?yīng)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理解愛。談?wù)撟詰z——人有悲哀,需要時就大哭一場。但悲哀過后要立刻想生活中完美的東西,想要來看自己的人和想聽得好聽的故事。談?wù)撨z憾——要習慣于退后一步,經(jīng)常審視自己的生活。要問自己:“我所做的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缺點什么?”談?wù)撍劳觥J識到自己會死亡,并時刻做好準備,但要死而無悔,死而無憾!
談?wù)摷彝ァ绻麤]有家庭,便失去了能夠支撐的根基。如果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撫、照顧和關(guān)心,我們擁有的東西就少得可憐。
談?wù)摳星椤斫馑械母星?。對人的愛戀,對親人的悲傷,以及由致命的疾病引起的恐懼和痛苦。
談?wù)搶λダ峡謶帧ダ喜⒉皇撬?它是成熟,要理解現(xiàn)狀并自得其樂,理解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權(quán)力。談?wù)摻疱X——錢無法替代溫情,權(quán)力無法替代溫情。因此要給與他人你要給與的東西。談?wù)搻鄣挠篮恪钪芯蛻?yīng)有許多擁抱、親吻、歡笑、交談和道別。
談?wù)摶橐觥星楹突橐鍪怯姓驴裳摹H绻欢米鹬貙Ψ?,如果不懂得怎樣妥協(xié),如果彼此不能開誠布公的交流,關(guān)聯(lián)都將有麻煩。共同的價值觀很重要!談?wù)撐幕斘覀兪艿酵{時,我們就只會為自己的利益思考,就會視金錢為上帝。要投入到人類的大家庭中去,建立一個由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組成的小社會。談?wù)撛彙覀儾粌H僅需要原諒別人,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就應(yīng)做而沒有做的事情,不好陷在遺憾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他人和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31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