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人來說,總結(jié)都是一種重要的思維和反思方式。如何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世界和平與發(fā)展是國際政治的重要議題。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總結(jié)范文,對我們理解總結(jié)的作用和方法有重要意義。
八月十五周記篇一
八月十五,是中國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正是家人團聚,舉杯共慶的時候。
十五的晚上月亮徐徐的'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升得高高的。仰望天空,那皎潔的月亮,多么像個紅著臉害羞的小女孩。我隱約的看見了美麗動人的嫦娥,活潑可愛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它一閃一閃的,好像在說:“祝大家中秋節(jié)快樂。”
我坐在院子里,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我拿出幾個月餅,有五仁的、玫瑰的、蓮蓉的,好吃極了。
吃完月餅,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賞月,天上群星拱月,一顆顆小珍珠圍著那個大圓盤,那些小珍珠又像千萬只眼睛,不停地窺視著我們;月亮則像一位姑娘,也在窺視著大地的美景。
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了,我該睡覺了,今年中秋節(jié)過的真快樂啦!。
八月十五周記篇二
題記: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從古至今,世世代代、祖祖輩輩,何人不知天無情,何人不曉月有恨?舉杯對月,訴不盡心中苦短。到底是天無情還是月有恨。情、月;月、情。情中無月,月中無情,這是歷來無可爭辯的事實。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骨肉離散之痛的人,恐怕很難體會到個中滋味。在遙遠的北方,有這樣一個故事。
那又是黑龍江邊遠戰(zhàn)士的一個中秋節(jié),上級特地給戰(zhàn)士們放了一天假。夜已深了,林區(qū)的中秋夜是那樣的寧靜,皎潔的月光像銀紗一樣輕輕覆蓋著大地。戰(zhàn)士們坐在帶著露水的潺潺的小溪邊。諦聽著不遠處白樺林里風吹樹葉簌簌地作響。這不是春天愉快的顫動聲,不是夏日里柔和的絮語聲,這是中秋夜的蕭瑟之聲,是明月中嫦娥朦朧地喃喃細語聲。仿佛是在告訴他們:此時此刻,故鄉(xiāng)的月也正明,在故鄉(xiāng)的親人也在思念著他們。
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游子思鄉(xiāng),他鄉(xiāng)苦,本鄉(xiāng)甜。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戰(zhàn)士們圍在篝火邊,哈著熱氣焐著手,吟著唐詩,想著故鄉(xiāng),想著遠方的親人,眼中噙著淚水,心底涌起一股隱隱的酸楚和憂傷。這時,炊事員小王的一陣話打破了這片悲傷的寧靜——“嫂子,嫂子寄月餅來了!”戰(zhàn)士們不約而同地抬起頭望著小王那漸漸清晰的身影。“嫂子寄……寄月餅來了!”小王氣喘吁吁地說著,隨即,他小心翼翼地把手中的月餅放在篝火旁。屈指一算,這已經(jīng)是嫂子為戰(zhàn)士們寄的第八盒月餅了。這嫂子是班長的妻子。班長到八二三連當兵已有八個年頭了,從他當班長的那時起,月餅便一年不拉地年年送來。每一年的月餅都不同,嫂子花費心思想借月餅表達心中的感受。這一年的月餅,又與往年不同,盒子精巧了許多,是圓形的,上面鑲嵌著一粒粒金色的小珠子,組成了一幅美侖美奐的月光圖。
班長打開了盒子,戰(zhàn)士們不禁贊嘆。盒子里有八個月餅,精雕細琢,色澤金黃。這時,戰(zhàn)士們的眼睛里的悲傷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神秘的幸福。圓圓的月餅被繡著團圓圖案和紗巾包裹著,像酣睡著的嬰兒——可戰(zhàn)士們誰也沒有去驚動他。突然,一個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盒子的邊緣夾著一個粉紅色的信封,抽出一看,原來是嫂子給班長的信呀!在戰(zhàn)士們的一片叫聲中,班長難為情地當作眾人的面念了起來:
孩子他爹!
這是我寫給你的第幾封信,我也不記得了。八年了,年年盼望著你回家,哪怕一刻鐘,讓孩子見一見他的父親也好啊!虎子今年上小學了,學校要開家長會,別的孩子都是爸爸媽媽一起去的,唯有虎子,是他媽媽(我)去的?;⒆右换丶?,就哭了,我只得安慰他說:“別人的爸爸閑,你的爸爸要干正事,是偉大的事業(yè)……”念到這兒時,班長突然停住了,戰(zhàn)士們望了望班長,發(fā)現(xiàn)他的眼眶濕潤了。
異地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吃月餅嘍!”班長拿出一個月餅,掰成四瓣,拿起小的那塊吃了起來。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甜而不膩,在嘴里嚼上一嚼。啊,香噴噴的豆沙在嘴里翻滾著,滑溜溜的。舔舔嘴上的粉末兒,也會讓人回味無窮。剎那間,整個白樺林都有充滿了月餅的氣息,團圓的味道。戰(zhàn)士們津津有味地吃著手中的月餅,一邊談論著:“現(xiàn)在時代發(fā)展真快,就連這月餅也如此精雕細琢?!薄笆前∈前。F(xiàn)成月餅的品種也多了,還有什么蓮蓉啊,奶酪啊?!边€沒等他說完,一名戰(zhàn)士又接過話茬:“就連包裝也時髦了好多呀!”這時,班長說話了:“這說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日益提高了,也不枉我們在這冰天雪地里站了八年崗”“是啊是啊”大家應道。這時候,篝火的火焰又旺起來了,戰(zhàn)士們吃著手中的月餅促膝而談,其樂融融。
八月十五周記篇三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是月亮的生日,它像一個大大的月餅,這個月餅誰都別想吃著,在黑夜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發(fā)出淡淡的.光。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那層光是什么嗎?我覺得它是保衛(wèi)月亮的天神。我聽說月亮里有一個華麗的宮殿,住著一個嫦娥姐姐,她吃了仙丹就飛飛上了月亮。再也回不到人間了。今天嫦娥姐姐一年中最高興的日子,她用葡萄做出一杯杯美味可口的酒,她還請來星星一塊慶祝月亮的生日,星星一閃一閃好像在和嫦娥姐姐一塊來玩捉迷藏。華麗的宮殿里還有一只白白胖胖的玉兔,它的眼睛火紅火紅的,像兩個小櫻桃,聽說它不吃蘿卜,它專門吃烏云的,這樣月亮才能露出甜密的笑臉。
今天小玉兔在舞臺上和嫦娥姐姐一起跳舞唱歌,慶祝月亮公主的生日。嫦娥姐姐的聲音像泉水一樣美麗動聽,許多小星星手舞足們的親吻著月亮公主。
地上的蛐蛐也在為月亮公主慶祝生日。月亮公主被這一切感動啦,給了蛐蛐們一個飛吻。樹木沙沙的,在給月亮公主伴奏。我的鋼琴也在為月亮公主唱著很美妙的歌曲。我情不自禁的吃起月餅來。這讓我的小烏龜也開始流口水啦!我只好給了她一塊兒,他竟然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心里有了個念頭。我真想拿來一個釣魚竿,把月亮釣下來。我把魚竿拋向天空,可是月亮就是掉不下來。我心想是不是魚竿太短了呀!我拿來了一根很長很長的魚竿,可是還是釣不下來。爺爺告訴我,他太大了,永遠也釣不下來的。我只好悶悶不樂的走開了。這時一個念頭又從我心里冒出來。我真想搭一艘飛船來到月亮上,就可以在月亮上探險啦??墒怯钪骘w船到哪兒找呢?我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月亮公主看到這一切,心里想我以后要天天出來,讓人們看到我美麗的笑臉?。。?/p>
八月十五周記篇四
八月十五,即是中秋。一家人團聚一起賞月,有著說不出的情感。
皓月高懸,夜也變得透明了,照耀人身上,有種絲絲寒意,卻是好的。
月光下,有著許多吃完飯的人在散步著?!包S發(fā)垂髫,怡然自得”不正形容了月下的老人小孩嗎?那攜手的情侶,其中不乏老人,羨慕他們的感情之深。
如此月色,宅男們也不甘寂寞吧?那一個個靜坐橋上的騷年們,面如笑容緊盯手中的手機,大概是他們所愛的人又發(fā)來問候的訊息吧。
抬頭望著滿天繁星,靜望它們與皓月爭輝,暗暗發(fā)笑,今天他們注定成為了配角,因為從未聽說有人中秋賞星的。此間還有人像我一樣關(guān)注著他們的嗎?大概是沒了,僅有我一人與他們默默對視。
夜是漆黑的,但因為月光的照耀,它透明了,再也不能為人們遮擋那些秘密。
你也抬著頭,對我說:今晚的月亮好圓,好美。余光掃過,確實好圓,大概應為它,星光才如此暗淡吧?!凝視你的臉龐:也許沒有它,才能襯托出夜的美呢!
笑笑搖頭,起身回家。也許,沒有如此的月,才能襯托出夜的寂靜,凄涼吧。又自嘲一番,也許,也本就不是寂寥的,只是觀賞的人不同吧。
走進陰影里,回頭看看那些坐在月光下的人們,心中念想著:回憶昨天,期待明天,不如珍惜今天。
回不到昨天,到不了明天,只擁有今夜。笑笑,轉(zhuǎn)身消失陰影中……。
八月十五周記篇五
今年的中秋節(jié)可真爽,它終于成了可以放假的節(jié)日了,賞月再晚也不用擔心第二天上學遲到了。更開心的是,可以和媽媽回老家了。
今天就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了,一起床我就盼著早點天黑,想仔細看看今晚月亮里的嫦娥和玉兔。不到六點鐘,太陽還沒落山,我和弟弟就跑到田野里看月亮。可月亮好像和我們捉迷藏,遲遲不肯出來。是不是我們站得太矮?我倆干脆爬上房頂?shù)仍铝?。我倆在房頂上正做游戲,月亮竟悄悄地露出了她圓圓的臉。剛看到時,我還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呢,因為此時的西方正是晚霞滿天呢。月亮也真是了解我們急切的心思。只是看這時的月亮,雖好圓好大,卻像害羞的姑娘那樣,有些朦朦朧朧的。
誰說一定要天黑才看到月亮?我們在城里每天只能看到那小小方方的天空,見到的總是已經(jīng)掛在高空的月亮。想到這里,我不由得深吸了口新鮮的空氣。
媽媽他們把月餅和水果都端到院子里,招呼大家吃。吃著香香的月餅,我仿佛看到了嫦娥抱著玉兔從廣寒宮里走了出來。當年嫦娥迷戀天上的生活,多吃了一粒仙丹,結(jié)果丟下后羿,一個人飄到了寒冷寂寞的月亮上,那么大的廣寒宮,只有一只玉兔和她作伴。
中秋的月亮,你讓我難以忘懷!
八月十五周記篇六
河邊的天空沒有細塵,月亮在天空是孤獨的。在8月15日看明月是另一個滿月!
月亮像一個玉盤,鑲嵌在漆黑的緞夜里,非常圓而明亮。它確實回答了第——句,“從這個月到中秋節(jié),它特別明亮”。
最近幾天,全家人都沉浸在中秋節(jié)的歡樂氣氛中。尤其是今天,我剛剛收到了阿姨送的一盒月餅。雖然月餅不再是稀罕物,但把鵝毛送到千里之外是非常禮貌的。此外,色彩、香味、形狀和味道都很美的月餅是由住在江蘇的小姨郵寄的。
所以我記得我阿姨在家的時候。每到中秋之夜,一切都靜悄悄的,月光美麗而溫柔,“玉簾不能卷,鐵砧不能拂?!蹦棠炭偸窃谶@時把各種各樣的月餅整齊地放在盤子里,當我們過來的時候,她爸爸的房子把圓圓的月餅切成均勻大小的塊,像花瓣一樣放在盤子里,看起來真的很好。然而,成年人并不急于帶食物。他們聊天,看著我們笑著搶食物,羨慕我們貪婪的樣子,害怕失去金錢,津津有味地吃著食物。
此時此刻,我的耳朵似乎在響,我和我的小姨在吃東西,在制造噪音。院子里充滿了我家人開心的笑聲。哈哈!
嫂子已經(jīng)離開湖北老家很多年了。最初,她說這次她可以回家度假,但由于工作原因,她仍然得不到她想要的。奶奶的快樂也失去了。嫂子的心情也一樣。她想家,但不能回到家鄉(xiāng)。她只能寄月餅來表達她的思念。
此時,我想起了我的嫂子,但我不需要像張在《春江花月夜》——中描述的那樣悲傷:“此時我沒有聽到彼此的聲音,我希望每個月都照耀著你。”
哈哈,我不想這么難過!在這個滿月的銀輝,在這個滿是wifi的小院子里,我拿起媽媽的手機,打開聊天軟件,撥通阿姨的視頻電話,喊道:“你好,阿姨,中秋節(jié)快樂!”“讓我告訴你一件事。你的月餅太小了,我們吃不下!”
八月十五周記篇七
我們?nèi)叶枷矚g過中秋節(jié),我爸,我媽,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歡過中秋節(jié),因為中秋節(jié)這天,我們?nèi)夷茉谝黄鸷霞覛g樂的`吃月餅。
今年中秋節(jié),恰逢農(nóng)歷八月十五,黃昏的傍晚,玉兔東升,皎潔的月亮正照耀著一輪圓月,天空中有幾朵潔白的云彩飄蕩在云朵中間,微風颯颯,徐徐地吹著小風,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幾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掛在葡萄架上,幾只螢火蟲飛來飛去,又飛去飛來,是那么的有情調(diào),這情調(diào)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倆站在院子中央,抬著頭,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說:“看吶,這邊的月亮升起來了!”弟弟說:“看吶,那邊的月亮也升起來了!”這時,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幾乎全都異口同聲地一起喊道:“看吶,東邊的月亮真的升起來了!”
好大好圓的月亮啊,它即像一輪明月,又像一輪圓月,正在升起來!
我們在院子里高興的簡直就是高興,沒有人能說出這不是高興,我們?nèi)胰硕枷矚g這美麗而又美觀的中秋節(jié),尤其是在八月十五這天,正巧又趕上中秋節(jié),真是雙喜臨門吶!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此刻,正是全國各地的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團圓的好日子,讓我們一起高高舉起月餅,共同暢享這一盒美味的月餅吧!
八月十五周記篇八
轉(zhuǎn)眼間就到了中秋節(jié)。秋風的小手輕輕一揮,輕而易舉地擦去了夏日的暑氣。俗話說“七月十五棗紅圈兒,八月十五棗落桿兒”。一年中我最興奮的事——打棗也就盼到了。
在我的家鄉(xiāng),魯北平原,村村落落的宅院周圍、院子里邊,總要種幾棵棗樹。不只是為了點綴,也為創(chuàng)收。有農(nóng)諺日:日食仨棗,長生不老。曬好的紅棗肉厚味醇,益氣補血,是很好的補品,要七八塊錢一斤呢。趕上有的村子閑地多,便可在村莊周圍辟出專門的樹留地,種上梨樹、桃樹、楊樹等,但種得最多的還是棗樹。這不,就在我奶奶住的小院子里,就長著三棵大棗樹,據(jù)奶奶說,論輩分,這棗樹比我還高一輩兒呢,和我爸爸的年齡差不多。呵呵,不管這些,反正我是每年要享受這天賜的口福的。
清晨,東方的天空掛著幾朵悠閑的白云,云朵上涂著幾抹淡紅色,好像喝了點小酒的少女,臉紅撲撲的。
我飛奔到奶奶家,“嘩啷”一聲推開院門,頓時眼前一亮:呵!一樹樹紅棗,似瑪瑙、賽翡翠,流光溢彩,光艷奪目。一串串,一簇簇,你擠我我擁你,整個院子里好像溢滿了棗子們那清脆甘甜的笑聲?!凹t棗襯綠葉,光華滿庭院”,你覺得這兩句詩怎么樣,可以混入唐詩了吧?呵呵,您可別說我整酸詞,此情此景,真的是一棵棗樹一樹詩啊??吹竭@紅棗,我早已饞涎欲滴了。往旁邊一瞅,有棵樹的樹冠已經(jīng)遮住了奶奶的廚房。屋檐下正好有梯子,這不就是為我準備的嗎!我一個飛躍,三下兩下爬上屋頂。這下可好了,我瞬間被紅棗包圍了,不知該從哪兒摘起。我左挑右選,選了個個兒大色紅的棗子輕輕摘下,這棗還帶著露水呢。放嘴里一咬,嘎嘣脆。閉上眼睛慢慢品嘗,香甜的滋味溢滿嘴里的角角落落,似乎整個秋天的香甜味兒都在我的嘴里呢。
一個哪能解饞呢,我伸手抓住一根粗壯的、棗子結(jié)得最多的樹枝,另一只手便忙活開了。邊摘邊吃,嘴里總是鼓鼓的。一會兒工夫,兩個衣兜便滿了。
“小雪,小雪!”奶奶在樹下大聲喊著。
“奶奶,干啥呀?”
“你別光顧著吃啊,給你兩個方便袋,摘兩袋子下來,奶奶給你醉上一壇子醉棗,過年的時候吃。”
說起奶奶醉的醉棗,那也是我最愛吃的。做醉棗用的棗子不能用桿子打,要用手摘。個兒大、半紅的棗子最好。摘下洗凈晾干,用高度的純糧食酒過一遍,一個個碼在壇子里,壇口用塑料布扎緊,千萬別漏氣,一漏氣棗子就壞掉了。到過年的時候,開壇吃棗,既有酒香,又有棗香,真的是開壇十里香啊。我估計,王母娘娘的生日宴會上也不一定有這樣的美味呀!
摘了兩大袋子“好棗”,奶奶便開始準備打棗了。她先在地上鋪幾塊大被單,周圍擋上秫秸,以免把棗子摔壞,也避免棗子到處亂蹦。準備停當,奶奶遞給我一根竹竿:“雪,開始吧。小心別從屋上掉下來?!焙?,一年中最激動人心的工作開始了。我揮動竹竿,照著紅玉簇擁處打了下去。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這個季節(jié)最動人的樂章開始演奏了。我手里的竹竿此刻已經(jīng)不是竹竿,而是音樂家手里的魔杖,起落處音符騰躍,繁弦急管,像疾雨落在江面,像翠珠滾落玉階。真痛快呀!房頂上夠不到的樹枝,我就爬到樹上一陣忙活。有時候,大大的棗子砸在腦袋上,啷啷地響,疼得我齜牙咧嘴。
再精彩的演出也有落幕的時候。大半個上午,三棵棗樹終于讓我打完了。我的胳膊也累得抬不起來了。看著院子里滿滿兩大笸籮紅棗,累在身上,甜在心里。聞著那一陣陣濃郁的香甜氣息,捏一顆棗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眼前不由得浮現(xiàn)出棗樹經(jīng)歷的風霜雨雪,和坐果時的空寂落寞。忽然意識到,任何收獲的甜美,都要以奮爭和忍耐為代價,世間的苦和甜在時間的河流里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八月十五周記篇九
中秋節(jié)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因為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叫做“月夕”。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很多習俗。
相傳在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lián)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無法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讓人制造圓圓的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分頭傳遞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這天,全國的人民都要吃圓圓的餅子即月餅。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漸漸地月餅也就成了節(jié)日的禮品。月餅發(fā)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有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等。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jié)必食之品。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人們將月餅、石榴、棗、西瓜等團圓的果品供于桌案上,并在香案上放上香爐點上香,用來祭奠嫦娥,用來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而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月餅,是圓形的,象征著團團圓圓。在中秋節(jié)這天,自然是全家人要吃團圓飯,象征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人們還會再中秋節(jié)互相贈送月餅。還記得每年我們家過中秋節(jié)時,媽媽都會買上各式各樣、口味不同的月餅。到了晚上,媽媽會做滿滿的一桌子菜。我們?nèi)铱鞓窡o比地一邊享受著美食,一邊欣賞著圓圓的月亮。
這有一個神話故事。傳說,遠古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xiàn),曬得人們酷熱難擋,莊稼枯死。一個名叫后翌的英雄,力大無窮,射下了其中9個太陽,拯救了地球上的生靈。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來,他娶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他們相親相愛。
有一天,后羿在山中碰到了王母娘娘,求得了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妻子,便沒吃,交給嫦娥珍藏??墒?,被小人偷看到了。小人趁后羿出去時,持劍逼嫦娥交出藥。嫦娥當機立斷一口吞下了此藥。立刻,嫦娥便飄離地面,飛到了天上。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但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家后,知道了此事,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很像嫦娥。
后羿非常思念妻子,便在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鮮果,遙祭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抬眼望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就會想起李白寫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更會想起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月十五話中秋,讓我感到了中化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
夜來臨了,天空變得神秘而靜謐,人們盼著那純潔而又美麗的月亮出現(xiàn)。
忽然,它明白了,自己不應該躲著,要用自己的光芒照射大地,讓人們透過自己的把祝福帶給遠方的親人。它悄悄地拿掉自己的紗巾,露出美麗的臉,于是大地一片銀白色。人們看到那玉盤似的月亮高高掛在天上,更高興了。天上嫦娥和玉兔在月亮上嬉戲打鬧,地上小朋友拿著燈籠在人群中來往穿梭,人們的笑臉更加燦爛。
聽爺爺說,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美的,能看見嫦娥和桂花樹,我半信半疑.于是懷著期盼的心情來到窗前盼著月亮.
太陽剛從西邊匆匆的落下,月亮就匆忙的從東邊升起,月亮剛剛出現(xiàn)在天空時,淡淡的月光就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
云團慢慢地移動著,月亮睜開了秀眼,流露著清冽的光波.慢慢的月亮變成了奶酪黃,悠然地在銀河里漫步,徐徐地穿過輕煙似的云層.幾朵銀灰色的薄薄的云彩繞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薄薄的輕紗翩翩起舞.
啊!這真是一種夢幻般的美麗!雖然沒有見到嫦娥和桂花樹,但這朦朧的美讓我心醉.望著當空的圓月,我惦念著海峽對岸的同胞,情不自禁地默頌起唐朝詩人-張九齡古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天漸漸晚了,我隨即搬了條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大概你還不知道我想干什么吧。告訴你,今天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這要是在過去,我絕對沒有心情和耐心認真地看過八月十五的月亮,今晚,我要是再不好好地賞月,可就錯過十年了啊,所以,這次我決不能再缺席了。
看,一輪金黃的圓月升起了,柔和的光線,仿佛不是真實的,這種自然景觀給人以一種舒適和迷人的感覺。在月亮上,一個淡淡的黑影仿佛在晃動。我想,一定是嫦娥抱著心愛的玉兔又在遙望人間了,她也許是感覺到月宮的廣寒比起溫暖而又熱鬧的人間,更加顯得那么單調(diào)而又乏味吧。
今夜的月亮真是又圓又亮,圓得那么可愛,亮得那么皓潔從人間遠遠望去,酷似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一片白云,掩住月兒秀麗的面容,月兒竭力把清輝從白云邊上放出來,形成了一個無法用語言比喻的美景,這時,星星也爭相放出淡淡的光。
今天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我們?nèi)胰顺酝晖盹埡?,便來到漓江邊賞月。
我們來到漓江邊,啊!來賞月的人真多?。∷麄円蝗阂蝗旱刈诶旖?,有的正抬頭仰望著天空,有的正在品嘗著美味的月餅,有的正在談笑風生……大約七點半,在人們焦急的等待中,月亮從云層里悄悄地露出了小半個圓臉,像一個蒙著面紗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窺視人間。盡管是小半個臉,但它那柔和的乳白色光映照著小半個臉龐,卻使你感到溫馨。大地也披上了一層柔和的紗衣。遠處的山巒、樹梢地悄悄地再現(xiàn)出身影。漸漸地,月亮終于露出了她秀麗的圓臉蛋兒,俯視著大地,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那圓圓的明月,確確實實看到了月亮中朦朧的景物。是山川?是河流?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地比剛才光亮多了。一輪圓月倒映在靜靜的漓江江面上,一陣秋風吹來,波光粼粼,整個漓江就像一條綴滿寶石的長綢帶,人們借著明月的銀光舉杯歡歌,共享這團圓之夜。漸漸地月亮躲進了云層里,雖然看不到月亮,但卻能依稀看到那圓月的身影,那云層散出圓圓的淡淡的光暈。我知道那云層后面就是圓圓的月亮,它永遠是圓的,無論身處何處。大地上已經(jīng)失去了先前的光亮,但我卻能看見那圍坐著的人們的身影,能聽見他們的歡歌笑語。
月亮退去了,但是我心中的那輪明月依然高高地掛在天空。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一
什么時候的月色可以比中秋月色更明、更美呢?每逢中秋,我都會陷入這樣的沉思。
月是亙古不變的月,變化的是月下的我吧。
在游子的眼里,月圓滿了,心也就豐盈了;月殘缺了,心也就空落了。圓月是目母親的明眸,是一顆游子的歸心,是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思念。
中秋的月色真美,美得讓人心碎,美得讓人陶醉。
這樣的月色,你平日無法體味。只有,在匆匆忙忙的腳步里,在某個特別的夜里,忽地一抬頭,皎潔的月色沉淀在了你的臉上、身上、手上、還有記憶的海里,你就知道此刻的月色,有多美,有多么令人留念。
月色美,美得滋生了一份愁緒。愁緒里,你就知道中秋近了。不論你身在何處,你都要帶著這樣的愁緒上路。其實,是這個“倍思情”的節(jié)日觸動了你的神經(jīng),慢慢地侵蝕了你的心靈。也許,最美的不是那月色,而是心境。一種既向往又冷暖交融的心境。
中秋的月,就安安靜靜地看著你,用柔柔的月光撫摸著你。放眼望去,哪都有月的腳步,有月皎潔的身影。閉了眼,在你深呼吸的那一剎那,你就知道,哪是故鄉(xiāng)的月,哪是漂泊的月。一低頭,思念的憂愁涌了上來,還有一滴淚落在了月光里。
思念的時候,你總要披著中秋的月光,踏上歸途,踏入母親的心房。即使,你被瑣事纏身,邁不開腳,你也會在這個夜里走出房門,走入月光,“明月千里寄相思”。千里之外,一定有一個如你的人,也走入了月光,也“明月千里寄相思”。此刻,你我仰望的是同一個月啊。
中秋的月色,走了又來,來了又走了。相思的味道淡了又濃,濃了又淡了。
掬一捧故園的月色帶在身邊吧,在思念的時候擁它入懷、入眠、入夢吧。唯如此,一個人孤單的時候變得不再孤單;一個人寂寞的時候變得不再寂寞;一個人的世界變得炫麗多彩。美妙得不可思議。
夢里的中秋,我就徜徉在母親的溫暖的目光里,口齒留香,留下的是母親的味道。那時候的我,羽翼未豐,還沒有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那片故土。這時候的月,朦朦的朧,就著風,輕輕地伴我入眠。
此時此刻,我卻漂泊著,還被瑣事纏身。我仰頭,凝視著月,也許它能明白我心底的惆悵,懂得一顆無奈的游子心。還也許,千里之外的思念,被月光咀嚼成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每一聲呼喚,隨著風,月光把思念傳給了我。
這樣一來,月到中秋更明了,再也找不到月色和中秋月色相比了。
月還是亙古不變的月,變化的只是月下的我!
今夜,我走進了月光,無法入眠。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二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fā)晶英。
能變?nèi)碎g世,攸然是玉京。
【譯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個天宇人世。
暑氣已退,天地清凈,秋色澄明,萬物清麗。
滿天繁星隱藏了光彩,讓給月色,金風水露反射出耀人光芒。
經(jīng)常變換的是人間,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三
清明二首。
作者:杜甫。
【其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清明二首翻譯:
【其一】。
窗外是滿月,明鏡里也是滿月,思鄉(xiāng)的情緒如同刀在心頭亂割!
輾轉(zhuǎn)流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桂花攀折,天空如此遠闊!
歸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樣潔白,林中棲息的小鳥正梳理著羽毛。
看著那月宮中的兔兒,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閑地數(shù)著新生白毛。
【其二】。
圓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峽,猶自被白帝城銜掛著。
江上霧氣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車輪一樣傾斜的圓月依然把半座樓照得通明。
兵營里士兵的刁斗敲響了催曉的聲音,月宮的蟾蜍也自然傾斜。
圓月如同張滿的弓,蒼白的魂魄不僅僅照耀漢家營盤。
《八月十五夜月》注釋。
1、轉(zhuǎn)蓬:形容輾轉(zhuǎn)流離。
2、輪仄:像車輪一樣傾斜。
清明二首思想主題:
此詩共兩首,采用了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思念親人,懷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清明二首賞析: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此組詩主調(diào)應該是悲傷蒼涼的。第一首詩前兩聯(lián)睹月興感,用象征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歸心折大刀”說的是吳剛在月宮被罰砍桂花樹,杜甫猜想,吳剛也不是情愿砍樹,一心想回到人間來。歸去之心,竟然折斷了砍樹的.大刀。“蓬”,蓬草,遇風飛轉(zhuǎn),故叫“飛蓬”。這里詩人用“轉(zhuǎn)蓬”遇風飛轉(zhuǎn)的形象,比喻自己飄泊不定的生活,隱示自己羈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轉(zhuǎn)篷象征漂泊無依的情感,杜甫空有歸心只可惜無處還鄉(xiāng)的凄涼。“行地遠”指詩人自己當時處在偏遠的夔州。詩人借此表達了反對戰(zhàn)亂的思想。后兩聯(lián)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數(shù)秋毫”極力寫月亮之亮,進一步反襯自己思念遠征的親人,祈愿平息戰(zhàn)爭,國泰民安。末兩句,“直”通“特”,“簡直”的意思。“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意為,這個時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簡直會數(shù)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詩采用了反襯手法,在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亂生涯中的愁悶。
作者資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四
作者:徐凝【唐代】。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蕭蕭不可聞。
如練如霜在何處,吳山越水萬重云。
參考資料二: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翻譯。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著西北怎樣才能看到故鄉(xiāng)在哪里,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日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五
這首詞題為玩月,主要描繪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賞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時寫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內(nèi)涵。
首二句描寫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個塵世,手法形象。頷聯(lián)兩句點出了酷暑初退涼秋即至,九霄清凈,萬景澄明,一派開闊之象。頸聯(lián)中的“讓”字可謂神來之筆,點出明月的光彩遠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讓。尾聯(lián)由天上想到人間,對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間塵世變遷往復不斷,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這般閑適從容?!坝窬痹谶@里代指明月,詩人全詩氣象萬千,將玩月之情洗煉而出,飄飄然毫無俗塵氣,讀來令人神往。
這首詞雖是“玩月”,但讀來卻覺滿卷月華,天上人間,心搖神蕩,足可見詞人運思的匠心。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六
原文:
萬里無云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滿衣冰彩拂不落,
遍地水光凝欲流。華岳影寒清露掌,海門風急白潮頭。
因君照我丹心事,減得愁人一夕愁。
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諍友張佑(792?-853?)年歲相當,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稍晚。元和間(806-820)有詩名。明人揚基《眉庵集》卷五“長短句體”賦詩云:“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徐詩102首,五七言絕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絕句16首,七言絕句80首,七絕高手亦。
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詩作,首首是無以復加,為后人所推崇。
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人物簡介。
鎮(zhèn)柏山村)人。與施肩吾同里,日共吟詠。初游長安,因不愿炫耀才華,沒有拜謁諸顯貴,竟不成名。南歸前作詩辭別侍郎韓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子白身歸?!迸険袅水敃r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實學的社會現(xiàn)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嘗于杭州開元寺觀牡丹,見徐凝題牡丹詩一首,大為贊賞,邀與同飲,盡醉而歸。后與頗負詩名的張祜較量詩藝,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優(yōu)勝題牡丹詩,為白居易所賞,元稹亦為獎掖,詩名遂振于元和間。至長安,不善干謁,僅游韓愈之門,竟不成名。將歸,以詩辭韓愈,有“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游子白身歸”之句。唐元和中,舉進士,官至金部侍郎。
人物詩風。
徐凝的詩樸實無華,意境高遠,筆墨流暢、自然?!额}處州縉云鼎湖》:“黃帝旌旗去不回,空攜片石碧崔嵬。有時風卷鼎湖浪,散作青天雨點來?!北环顬榻^唱,后來竟無敢題者。徐凝的書法著稱于時。據(jù)《宣和書譜》載:“徐凝,書有行法,其筆意自具儒家風范,非規(guī)規(guī)于書者?!逼洹饵S鶴樓》、《荊巫夢思》兩詩的墨寶,為宋代宮廷所收藏。
在唐詩史上,徐凝并不十分顯眼,至今還沒有一篇專論他的文章,不過徐凝流傳下來的詩并不算少,據(jù)《全唐詩》載大約有101篇,雖存篇目較多,但因其“樸略稚魯”的詩風并沒有引起學者的關(guān)注,今讀徐凝詩,也有佳句,因此對徐凝及其詩歌有做一研究的必要。
相關(guān)作品。
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不寫自己的殷切懷念,而寫遠人的別時音容,以往日遠人之情重,襯出今日自己情懷之不堪,是深一層寫法。
前兩句,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極寫當日別離景象,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復,而以一“難”一“易”出之,便不覺其煩,反而有反復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今日無窮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際,唯覺一片惆悵,無可訴說之人,于是,抬頭而見月,但此月偏偏又是當時揚州照人離別之月,更加助愁添恨。雖然時光沖淡了當日的凄苦,卻割不斷纏綿的思念。這種掙不斷、解不開的心緒,本與明月無關(guān),奈它曾照離人淚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無動于衷,卻又可憎。于深夜抬頭望月時,本欲解脫此一段愁思,卻想不到月光又來纏人,故曰“明月無賴”。
古人律絕的結(jié)尾處,有時用一種叫做“一筆蕩開”的方法,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寄意無窮”的效果。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時即已“蕩開”。曰愁眉,曰淚眼,雖作者余情未盡,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攬入一輪明月,以寫無可奈何之態(tài),可謂詩思險譎。這兩句看似將全詩截為兩段,實則欲斷不斷,題中用“憶”字,將全詩連貫起來,依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別是一般滋味”。
乎寫同一內(nèi)容。而在寫法上,卻是春蘭秋菊,各占一時之選。張詩的謝家、曲欄,同于徐詩的愁眉、淚眼,意指所思之人。后兩句,也同樣以夜月寄懷。一個說春月多情,一個說明月無賴。雖語言各異而詩意相同。
無賴二字,本有褒貶兩義,這里因明月惱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驚賞這對揚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離開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愛極的昵稱了。這也是形象有時會大于作者構(gòu)思的一例。
本來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寵揚州。而揚州的魅力,也非僅在月色。詩為傳神,有時似乎違反常理,卻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無賴的奇幻設想,也有它的淵源與影響。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謝靈運的名言。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贝撕笏稳颂K軾的《水龍吟和章質(zhì)夫楊花》:“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遜色。這些數(shù)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論的,而它的藝術(shù)效果卻是驚人的。以徐凝此詩而論,后世讀者讀此詩后,對揚州的向往如醉如癡,致使“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至如“月色無賴”,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中的“春色惱人”即與之同一機杼。
《憶揚州》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曰懷地。這是因為詩人把揚州明月寫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風姿,與《憶揚州》的標題吻合無間,因而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揚州的美好。這也許是作者有意的安排,無論如何,這種大膽的藝術(shù)構(gòu)思所產(chǎn)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為之驚嘆的。
[八月十五夜]。
八月十五周記篇十七
那片引無數(shù)詩人為其贊詠的冰魄,高掛在銀河中,碎銀般的光芒毫不吝嗇地灑滿大地,清冷美麗。
好象風也知道這原來豪放的詩人的心思,鼓腮一吹,幽暗的云就會慢慢向月兒飄去,不一會兒月亮就藏在云后。
蹣跚地在院中踱步,蘇軾灌進了一杯又一杯?;蛟S是酒力不勝吧,又或許是心頭那份愁苦太過于沉重,蘇軾最終倚臥在了一棵楓樹下。
已是秋季,楓葉早已紅了一樹,遠遠望去如同一團烈火燃燒著夜幕。風兒掃過調(diào)皮地搖落幾片楓葉,又轉(zhuǎn)身離去。
一片火紅的楓葉在空中打了個卷,漂呀飄落入了蘇軾的懷中。
輕輕地拾起楓葉,蘇軾喃喃自語道:“唉,既知終會飄落,楓兒你又何苦紅得如此粲然,如此璀艷呢?……莫非你亦有心?一顆火紅的心?……”
蘇軾用食指觸摸著楓葉清晰的紋路,耳邊回響起遠方的弟弟的聲音?!案绺纭薄皠e灰心哥哥……”“讓我們重頭再來吧……”
剎那間,蘇軾如遭電擊般戰(zhàn)栗了一下,他知道他的自信、他的豪情、他的志愿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
顧不得沾染上的灰塵,蘇軾匆忙地站起望向了夜空。不知何時遮月的云飄去,月亮再一次綻放奪目的光彩,甚至比剛才更加耀眼,連北斗天狼也望塵莫及。
“月兒方才錯怪你了!”蘇軾朗聲笑道“你有你的陰晴圓缺,我有我的悲歡離合,二者都是不能永團圓的呀!”說完,蘇軾入書房取出文房四寶,揮毫寫下了千古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風柔和地拂著大地的臉頰,月靜靜地照耀著大地,它們看見了也見證了這個中秋的詩夜,這個千古流傳的詩夜。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42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