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書中故事和人物情感的回味和思考,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領會作品的內涵和藝術美感。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有思想和水平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對書中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進行理解和分析??梢詮臅械募毠?jié)、語言、結構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書中的思想內涵。其次,我們需要聚焦于自己對書中內容的感受和思考,個人的理解和感悟是讀后感的核心。最后,我們需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避免空洞和膚淺的描述。通過豐富的語言和合理的結構,讓讀者能夠真正感受到我們的閱讀體驗和思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一
去書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發(fā)覺不錯。購買一本,25元,時逢西博會期間,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斷斷續(xù)續(xù)的翻看。這,又是一本不用記頁碼的書,也是一本不用一氣看光的書。閑暇時打開來,讀幾節(jié)。讀著,便會將心緒平靜下來,便會想,那些遙遠地方的風景和生活里的情趣。這一切,來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凈、明亮、可愛、溫暖。與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夠好的。
如她是這樣描寫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臺下的角落里至今還堆著一些無法處理的寶貝,包括五件皮夾克、幾頂皮帽子、幾根馬鞭、一副皮手套、兩三個手電筒,還有一個摩托車頭盔、一大堆匕首、一疊身份證、一個戶口簿、數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還有一雙皮鞋……全是賒帳的酒鬼隨手抵在這里的,估計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氣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連續(xù)敲幾個小時的門。他們越是這樣,我們越是不給開;我們越是不給開,他們越是要堅持到底,不煩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覺去了,一覺睡到晚上,吃飽了飯,再來接著敲。
經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門,就給門口堵著的東西絆一跤。低頭一看,又是一個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趕緊把他拖進房子,扔到火爐邊擱著,讓他自己醒過來好回家??蓺獾氖牵@種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為自己剛剛儉回一條命來而稍有害怕。
奇怪,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還得花錢。
一個做裁縫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動著,做著裁縫,所以對錢自有一點單純的意識,寫來也可愛。
來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們,一個比一個可愛,可愛的簡直都不忍心收他們錢了。哪怕是五六十歲的老婦人,撒起嬌來,也跟小姑娘一樣動人。她們會像念詩一樣哀嘆自己的青春,滿臉難過,眼睛卻狡猾地笑。
年齡小的就更難對付了,她干脆緊緊摟住我媽的脖子,拼命親她,讓她氣都透不過來,再口口聲聲地喊她“媽媽”、“親愛的媽媽”。
到了后來,我們的價格降的和“小上?!奔业囊粋€檔次——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價格一降,我們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經常是深夜過去天亮了的時候才開始休息。
愛情會在任何地方發(fā)生,她寫妹妹的戀愛亦是可愛的。
十七歲、十八歲,雖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別太大了。去年還是一個倔強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開竅了似的。雖然這件事上我們都瞞得很緊,但她自己肯定感覺出了什么,并且還有所回應呢!第二天,趕在盧家小伙子過來接她之前,我們看到她把各破三個洞的球鞋脫了,換成壓箱底的新皮鞋,還欲蓋彌彰地解釋:“噢,昨天汗出多了……那雙打濕了,……濕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運動服換成了天藍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但我閉了嘴什么也沒說。她自己都舍得我還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頭發(fā)也細細地洗凈了,從此做飯和倒煤灰時,頭上會小心地包著頭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著。
不寫了。
附言:
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里面看到她的博客地址,這段時間沒事就會過去看一看,讀讀哪些北疆的生活,感覺那蒼茫的群山、荒涼的戈壁、寒冷而寂靜的零落人家。
有篇文章寫的,在阿爾泰山和天山山脈附近的阿勒泰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還有長頸鹿,甚至還有貝殼。真是滄海桑田??!從地圖上看幾乎就是亞歐版塊的最中央位置的地方,居然當年也是一片汪洋,那是不是更或者,在現(xiàn)在大洋深處,當年曾經確實一片陸地,還能找到當年的城郭和村落。
億萬年過去后,世界在顛倒性的變遷著,我們也只是匆匆的過客,幾十年或許只是白馬過隙,轉眼都會四散云銷,或許誰都不再會記得。只有我們自己,記得身邊經過的、愛過的人,也算我們曾經來過。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二
人活著,就是要一種淳樸的感覺。不論一生有多貧窮,都要活得開心、快樂、滿足,不要抱怨、傷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總會有離開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遺憾和不滿,在眼輕輕閉上的時候,腦中浮現(xiàn)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賞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就會晴空萬里。
生活中,快樂其實就在身邊。像書中的“蝗蟲來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寫出了窮人家的孩子的快樂。文章中的孩子,純真,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觀察蝗蟲,它們正好對稱的翅膀,靈活的腿,敏感的須子,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議,而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賞夕陽,感受大地的溫熱,太陽落下,一輪圓月當空照。拋掉煩惱,享受美好。人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愿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與外界交流分享快樂,這樣做就只有一點,那就是永遠的不快樂和不滿足。人們常說:“知足常樂?!边@句話人人都知道,而誰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樸的眼睛欣賞世界,世界也會變得美麗。但我們總是太過虛榮,為了那遠在天邊的理想而奮斗一生。而其實,當你靜下心來,看看夕陽的余暉,大海的波浪,鳥兒的飛翔,享受身邊的一切,你就會覺得,這一切有什么值得你哭泣和悲傷?當你為了物質去追求的時候,停下來,享受生活,物質也變得沒有那么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傷了,就等它愈合,停下奔波的腳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對于無法改變的事實,要欣然接受,不要與它做無謂的抗爭。也許,仔細想想,它們也挺好。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可愛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絲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親,和他們之間微妙的愛。這些,都是貧窮但不低賤的好人,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這種生活,但是,應該不會擁有。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三
遇見《阿勒泰的角落》,并非偶然。c君常薦書給我,如《額爾古納河右岸》、《遙遠的救世主》……那天,他發(fā)消息給我:快看李娟的作品,你肯定喜歡。李娟?這個普通的名字沒有吸引我,便不理會。又一天,c君又發(fā)消息給我:你可以先看一下李娟的博客,她被稱為“新疆的三毛”……和三毛有關的一切,我都愿意去了解,于是走進李娟的博客,于是走進“當當”,選擇了《阿勒泰的角落》。
實在是喜歡極了李娟絲毫不加渲染的文字,單純而絕妙,忍不住推薦給你:“洗衣服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首先,能有機會出去玩玩,不然的話就得待在店里拎著又沉又燙的烙鐵沒完沒了地熨一堆褲子,熨完后還得花更長的時間去一條一條釘上扣子,繰好褲腳邊。其次,去河邊洗衣服的時候,還可以趴在河邊的石頭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不過有一次我正睡著呢,有一條珠光寶氣的毛毛蟲爬到了我的臉上,從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睡了??傊?,到河邊洗衣服的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愛怎么想就怎么想。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了,愛洗不洗,往水里一扔,壓塊石頭不讓水沖走。等玩夠了回來,從水里一撈,它自己就干凈了嘛?!保ā逗舆呄匆路臅r光》)。讀完這里,搞得我見誰都問:“去不去阿勒泰的河里洗衣服?有珠光寶氣的毛毛蟲呢?!睂Ψ娇偸求@訝地說“瘋了吧?”
還有,“在阿克哈拉戀愛多好??!尤其是秋天,一年的事情差不多已經忙完,漫長而悠閑的冬天無比誘惑地緩緩前來了……于是追求的追求,期待的期待……勞動的四肢如此年輕健康,這樣的身子與身子靠在一起,靠在藍天下,藍天高處的風和云迅速奔走。身外大地遼闊寂靜。大地上的樹一棵遠離一棵,遙遙相望。夕陽橫掃過來,每一棵樹都迎身而立,說出一切。說完后樹上的烏鴉全部乍起,滿天都是……在遙遠的阿克哈拉,烏倫古河只經過半個小時就走了,人活過幾十年就死了,一切似乎那么無望,再沒有其他任何可能性了。世界寂靜的喘息,深深封閉著眼睛和心靈……但是只要種子還在大地里就必定會發(fā)芽,只要人進入青春期就必定會孤獨,必定會有欲望。什么原因也沒有,什么目的也沒有,我妹妹就那樣戀愛了。趁又年輕又空空如也的時候,找個人趕緊和他(她)在一起——哎,真是幸福!”(《妹妹的戀愛》)。我也一樣感嘆:哎,那時候,真是幸福??!
……。
不一一列舉,太多歡喜,太多感動,太多寧靜。一顆復雜的塵心,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唯有“阿勒泰”這純色的天地,才能浸潤和滋養(yǎng)這樣晶瑩剔透的女子吧。
與《阿勒泰的角落》的相遇,確實是一次美好的遇見。讀書于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從別人的眼睛來觀望這個我們已經生活已久的世界吧。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四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從來沒有活過?!备咧袝r看的電影《死亡詩社》里那個教英國文學的老師念出來的句子,來自《瓦爾登湖》。年少的心多么容易被感動,覺得將來就是要這樣與一切美好的東西為伍,不辜負每一天。青春的美好在于它美麗的夢幻,現(xiàn)在我只感動于這句話的詩意,但是真的覺得難以做到。
在紛亂的日子里又要想起阿勒泰的李娟,摘抄在我的本子上的一段話“整個村子安安靜靜,被風雪重重封堵。挖掘機剛把公路挖開,沒幾天又給堵死了。沒有新鮮食物,沒有訪客,沒有外界的絲毫音訊??磿?、織毛衣、染衣服、鏟雪、做飯、喂雞喂鴨喂兔子喂貓喂狗、生爐子、砸煤、睡覺,寫字,一共十項內容,填充了那個冬天的全部生活。五個月啊····”是不是很寂寞?但是也很奢侈吧。
還有她寫的蓋在牧場上的漏雨的簡陋的家,支在沼澤里的帳篷,石頭壘起的爐灶。你怎么看待這種生活呢。人可以需要的極其簡單,在廣袤的土地上的一個地窩子,遮蓋一點陽光和風雨就足夠。食物也可以很簡單,回歸最原始的本質。森林、草原,無所事事回歸本質的生活是不是讓每一個困在都市的人羨慕呢。
可是李娟也想逃離啊,“那陣子我瘋了一樣地想走,想離開,水缸一見底就滿心的絕望。我想我可能會在喀吾圖挑一輩子水,每當我踉踉蹌蹌地走在路上,水波一蕩一蕩地灑出去,便想到還有什么同時也在白白的流逝,很快滲進大地,覆水難收···”
什么是白白的流逝,什么是空勞無獲,現(xiàn)代人的時間都是一格一格的,分秒必爭。
最近和一個同學聊了很多,他說覺得自己的同學回到老家四川綿陽過的生活并不比他那種表面高薪實際每天熬夜的生活差,所以他也準備回來,他說快樂是最重要的。
我想到自己,從前那么堅定的不愿意去往城市,可是,在故鄉(xiāng)卻也無法安定下來。不只是我,我知道在家鄉(xiāng)工作的很多孩子也會有出逃的沖動。生活在別處。寂寞是相同的。如果是單純的寂寞那也還是美的??墒巧顓s是一地雞毛,總是紛雜喧囂。
什么樣的才叫作幸福。有幾個孩子說,你寫的東西有種清淡的感覺。什么是清淡,不憧憬奢侈的物質生活,不憧憬高的社會地位,不憧憬得到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只是時刻關注著內心的感覺,關注著生活本身的美感??墒悄谴蟾乓彩橇硪环N逃避,逃避一個成年人該面對的壓力,逃避未來??墒撬傄絹淼?。
古典詩詞真是美,那種情緒是現(xiàn)代人無法擁有的。像王維“少負盛名,壯登廊廟,晚年又得宋之問的藍田別墅,悠游林下”,才可以做到那種徹底的“靜”吧,“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边@閑適的士大夫生活誰不羨慕,但是沒有整個社會制度的支撐,誰能做到呢。
本子上無緣無故抄了一句“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贝蟾攀潜荒堑谝痪渌袆恿?,現(xiàn)代人即使不為工作也為各種消遣晚睡熬夜,又怎會在夢里夢見落花。
今天,有個女孩告訴我:“你可以既保持以前的知足常樂,瀟灑的好心態(tài);另一方面分出點精力打理物質雜事,其實可以不沖突的?!蔽矣X得說得太好。如果我非要從某種狀態(tài)突然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可能自己首先做不到,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節(jié)奏。
還有我的同學,一方面告訴我提前謀劃,一邊也說快樂最重要??赡苓@就是要找到一種平衡吧。工作與愛好的平衡,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理想與現(xiàn)實的平衡。
是啊,快樂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想要回家去過兩天暑假,去找我的好友,去和父母好好吃飯聊天,去看爺爺奶奶,去開開玩笑,去繼續(xù)讀我的書。我抓緊時間做的一切至少該是我所需要的,我認為有價值的。
文字控抄下來的話,來自《九篇雪》---。
“久了,久了,很多事情都過去了。是意義則消失了,是愿望則泯滅了。我掩身草野。風吹過,我的每一次乍現(xiàn)都是一次疼痛···”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五
讀了《阿勒泰的角落》,第一感覺是溫暖。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在阿勒泰的所見所聞所感,作者在漂泊不定,甚至有些困窘的童年中,也依舊以孩子的角度看到了世界的可愛與發(fā)光的一面。
可愛的人。
書中有和鴨子互動的媽媽,有明目張膽企圖偷金魚的孩子們,有白天不停睡覺、晚上窸窸窣窣玩小玩具的奶奶,有努力維持友誼,卻總是傻乎乎搞砸的我,有情竇初開總是害羞的妹妹……他們的生活并不輕松,相反他們總是在貧窮中掙扎,可即使住的房只是由幾塊木板搭成,即使衣服又臟又破,他們也始終可愛地欣賞世界,就像作者說的,“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這里我不知道還能有什么遺憾?!?/p>
空靈的世界。
那里有長達半年之久的嚴寒,抵擋一切的風,又將泥土深深掩埋的雪,有毫不吝嗇饋贈人類的原始森林?!按蟮睾吞炜罩g被大風反復滌蕩,干干凈凈,空氣似乎都刻滿了清晰的劃痕,風兜著我的裙子,帶著我順風往前走……”那里的孩子們總能得到大自然給予的各種食物,在那里人類不盲目擴張,自然與人和諧,令人感動。
“自然會平息一切突兀的情感”,是的`,那里孩子們都臟兮兮的,可他們卻永遠會用干凈澄澈的眼睛望著你,那里的風很烈,可門一關幾十層棉被一壓,人們再也不會寒冷。貧窮的日子的確難熬,阿勒泰的人們是幸福的,他們腳踏黃土,背靠森林,有的是大自然的庇佑,有的是破爛中發(fā)光,不可磨滅的幸福。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六
總以為這樣的一本書一定寫了很久吧,寫得快些,那些角落里繁瑣的小事怕是要被落下,任何一點倉促都是對它的褻瀆。她像個絮絮叨叨的女孩子,有一搭沒一搭地在你耳邊說著什么。細碎時恨不得把什么都念叨一遍,可若是開朗起來,又似乎什么都算不得重要了。她把光陰拆散了講給你聽,她笑,哭著笑,恨不得把她的全世界都搬過來,真實得仿佛在眼前發(fā)生,但又總是隔著什么似的。當你終于習慣了他的磨人,準備好好聽聽她的或想想你的人生時,她卻俏皮地轉身離開,像書中一樣對你說“一輩子,還早著呢!”
她的日子沒有過完,我們的也還早著。
書里的光陰是稀釋了的,仿佛是被人催促著。作者很善于抓住那么一兩件事展開,或者說她只是信手拈來,把從記憶里浮現(xiàn)出來的,哪怕給她一點觸動的東西都寫下,卻不經意間感化了許多人。她寫著關于普通人的文章,可細細品味,卻似乎很遙遠,她的.生活總讓人覺得干凈得有些飄渺??梢蛔忠痪涞娜碎g煙火又無比真切。
它的緩慢驚艷了多少人?我以為阿勒泰的角落,毋寧說角落中的阿勒泰。它仿佛是坐落在世界角落某種孤獨的具象,可卻又不自知般的以為,或許世界就這么大吧。一份從容輕易抹去了孤獨中憂傷的成分,還剩平和與那綿柔的亙久,流連文字的長河后,緩緩地浸潤著每一顆從它身畔掠過的心靈,一點點溶解著他們的躁動。
生命終究只是一種形式,生活也不過是個過程。有人轟轟烈烈,最后也只是暗淡在夜空中煙火的灰燼;有些人平平庸庸,但時間也泯滅不了他們曾經在這世上激起過漣漪的事實。當一切趨于虛無與平淡,抑或我們的所有都成了到達高潮的前奏,最重要的是此刻,此刻我們存在著。
時間會對懂得生活的人手下留情,這或許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七
讀完《阿勒泰的角落》,滿滿的都是感動,像吃了一顆甜而不膩的糖,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幕幕小時候的情景。也忽然覺得我把那個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叫做“故鄉(xiāng)”多少有些生疏了,叫“老家”才更親切。
老家不大,站在不高的小山坡上就能看到全村。村里連個像李娟家那樣的雜貨鋪都沒有,買東西要到好遠的地方去。村路不好走,賣東西的車也是百年來一回,來一回就在村里激起不小的動靜,像是發(fā)生了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男女老少,不管買不買東西,都出來湊個熱鬧,看看車上會藏著些什么稀世珍寶。其實,車上也無非是幾樣水果蔬菜,或是洗衣粉之類的日用百貨。在賣東西的車邊,老太太們拄著拐杖站在一起聊天,中年婦女們坐在大石塊上談天說地,小孩子們則蹲到地上玩沙子,堆砌著他們心中的城堡。
每年的臘月是村里的殺豬月,這個月就算不做飯也不會餓著。今天你家殺豬,明天他家殺豬。村里有個風俗,無論誰家殺豬,都會叫全村的人去嘗嘗鮮,殺豬的那家人會在提前一天晚上就找好幫手,誰是第一把刀,誰是灌血腸的,誰是抓豬的,分紅明確。第二天一大早,被找到幫忙的人就自動來到了這戶人家,天氣冷,呼出的氣都是白霧,大伙進屋抽根煙喝杯水,暖和暖和說會兒話,等人都差不多到齊了,就準備動手。有時趕上雪天,干活的人的眉毛上,睫毛上都是亮晶晶的雪花,進進出出會踩到屋里一地的雪,化了以后就被踩成一個個大腳印,稍不留神還會被冰滑倒,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一般都忙得顧不上管孩子。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被滿屋的豬肉被嚇哭了。
殺完豬,男人們去屋里談天說地,女人們在廚房幫忙做飯,煮殺豬菜。殺豬菜,其實就是把干白菜和鞋廠豬肉一塊煮了,味道卻出奇得好。飯好了就去鄰居家借桌子借凳子借碗借盤子借筷子。小孩子這時候會被派去請村里的人來吃飯,有推脫不來的,爸爸媽媽還要去請第二遍第三遍,那是真心實意的請,而不是假裝客套。村里有的老人牙都掉光了,也要請來,實在不來的,飯后也會送點豬血腸和殺豬菜過來。
有時村里同一天有好幾家殺豬,這個時候被請吃飯的人家就會很為難,去這家那家會很遺憾,于是乎一家三口就分三家去吃飯。有的人有時候從這家吃完出來,經過另一家門口也會被叫進屋喝幾杯。有時喝完了,還會一起打打麻將。天晚了就乘著月色回家,我始終都覺得老家的月亮確實比別處的亮,老家的星星也比別處更密更閃,別處的星星總是稀稀疏疏像是禿了的頭頂。村里總是靜得讓人心安,盡管沒有一盞路燈,卻比走在亮處更讓人覺得安全。
串門是村里人的一個習慣,閑暇時,人們愛去鄰居家坐坐。來串門的大多也算不上客,自然也沒有那么多招待客人的禮節(jié),倒杯水,拿點瓜子,嗑著瓜子也能聊一個晚上,他們的話題無非就是上上下下幾個村子里的新鮮事:誰家的`女兒又生了個大胖小子,前院的三嬸的遠房侄女家又添了一對小羊羔,后院的大娘明天就去城里接送小孫女上下學了。
記憶里的村子沒怎么變過,除了新修的水泥路和大橋,以前的小土路一下雨全是坑,混合著路邊的糞堆匯成一灘散發(fā)著特殊氣味的水坑,在被小雞小鴨踩上幾腳斑斑點點,確實不咋討人喜歡。村頭的橋連接起小村與外面的世界,沒有這座橋,修這座寬敞的水泥橋之前,留在我記憶里的是座大鐵橋,聽媽媽說以前還有木頭橋搭在岸兩邊顫顫的窄窄的一條,人踩上去搖搖晃晃。到了春天,天氣回暖,小孩子們就時常去捉那些藏在石縫里的小魚,褲子弄濕了,就爬到河邊的大石頭上曬會太陽,把褲子曬干了,再下水去玩兒。膽大的男孩子還會下水游泳,我是不敢去的。
村子里很少有什么新鮮人物來,村里的人也很少有出去的,他們帶了一瓶水和干活的工具出去勞動,晚上回家喂雞喂豬,料理家庭中大大小小的事務,他們也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吵過架后依然會互相串門,農忙時互相幫著干活,家里種的什么菜也會送一點給對方,他們很簡單很開心很淳樸,那是我的老家,那些人是我的家人。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八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于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著《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該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磿苌贂羞@種感覺的。作為書的上賓,請上床頭,每天睡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章節(jié),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赐旰?,想回憶一下書中的細節(jié),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后,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著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著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著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于書中寫了什么,李娟她的經歷,隨著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占據著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為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謹的文字與文明社會作了對比。
這本書,對于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為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于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著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著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質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著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fā)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著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地牧民的率真。
看完書后,很多描寫的細節(jié)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爭,與妥協(xié);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然的心態(tài),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為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然,這在也無意于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謹,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的文風。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里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試想《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lián)想。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著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于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合了印度哲學家奧修所倡導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通過有為達成無為。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九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通常,看到一本好書,就像餓漢遇到了美食,拿起便要大塊朵頤一翻才過癮,甚至是樂于犧牲睡眠時間的。但這次卻不同,看著《阿勒泰的角落》,竟不想一氣看完,確切點應該是舍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覺得看了一點便少一點了??磿苌贂羞@種感覺的。作為書的上賓,請上床頭,每天睡前細細地品味其中的章節(jié),如此下來,也看了兩個多月??赐旰螅牖貞浺幌聲械募毠?jié),竟是感覺一片混沌,努力去想,也只能憶起其中的一切影像。才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本無用之用的書。
看完了正本書后,翻到最前邊看作者李娟的自序,她說寫這書只為了在努力地耐心地體會著種種美感的過去的自己,在一點一滴地逐漸成長中記錄著一種真實的平衡感,尋找著一種踏實。我想,這也正是我看這本書所能體會到讀者最純真的用意,至于書中寫了什么,李娟她的經歷,隨著一個個故事讀完了,自己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里面的故事就淡忘了,但那種真實的平衡感,卻占據著心中的感覺,同時也喚醒了自身對這種感覺的更為強烈的渴望。
在更前的一段時間,也是在睡前看的書,看過梭羅的《瓦爾登湖》,作者在他的書中也描繪了他的平淡生活,他是刻意地把自己獨居在一個小島上,獨自建房子,在島上獨自生活了兩年時間,他用兩年來感受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同時也用嚴謹的文字與文明社會作了對比。這本書,對于哲理性來說,有很好的閱讀性,但作為單純的人生感悟,作者的舉動,總是過于刻意了。相比較而言,李娟的生活,她也隨著她的裁縫店,商店,也隨著阿勒泰深山牧民的遷徙而不斷搬遷,在當地,人口是稀少的,物質也缺乏,但在這種貧乏的生活狀態(tài)中,她不刻意地,甚至是懷著對俗世生活的無限興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其中,能清晰地發(fā)掘生活的樂趣,也體會著生活的煩惱,也絮叨了當地牧民的率真??赐陼?,很多描寫的細節(jié)雖是不記得了,但一些影像,如李娟洗衣服的樂趣,只感覺當時的涼水與陽光都是她獨有的;還有她眼睛對雪地的反應,這感覺即使是沒見過雪的人也能深深體會到一樣;還有晚上睡覺野貓的騷擾,抗爭,與妥協(xié);以及牧民還錢的舉動,都純樸得讓人感動。這種純然的心態(tài),或是梭羅所缺少的吧。故此,《瓦爾登湖》給人的是一種哲思,《阿勒泰的角落》反是能以更為簡單的文字就能觸碰到人的心靈深處。
當然,這在也無意于貶低梭羅,之所以有以上的感覺,我想東方的`文章不像西方那樣追求一種邏輯的嚴謹,東方文章的審美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意淡而高遠的文風。這種把意境融進了文章里面,也是東方所擅長的詩意的文風。試想《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依人,在水一方”就含有了蘆葦、霜、河流,人以及氣候等所組成的景象,也像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都能用平淡的文字勾起所閱讀者的無限聯(lián)想。再更深一點的,有意境的同時,也最求著一種淡。在描寫阿勒泰生活的平淡文字中,也在作者的那種平淡生活中,正是一種用心地體會,從而文字勾勒出了豐富的景像,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原來,詩意的生活來源于一種對踏實生活的感悟。這也正應合了印度哲學家奧修所倡導的:真正的心靈到處,荒原即花園。
心靈真正到達生活處處,可通過有為達成無為。這是《阿勒泰的角落》帶給我無用之用的感觸。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十
對于這本書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給我的感覺就是優(yōu)美、清新,有回歸自然的感覺,李娟用樸實的文字將我們帶進了她的阿勒泰生活。生活給人的感覺是千頭萬緒的,而在李娟的世界里,是一種清凈、自然的生活。阿勒泰的風景在李娟的筆下讓我向往,而我正生活在一個充滿喧囂的世界里,到處是人流與汽車的轟鳴,每天有縷不盡的煩惱,這些在李娟的生活中似乎很少見到,似乎她的生活永遠那么美好。
看完了這本書,發(fā)現(xiàn)李娟寫的最多的事就是睡覺了。庫委是個好地方,到處是一望無際的草場,加上李娟平時也不用太管小賣部的事,所以總喜歡一個人來到山野里,往草場上一躺整個人陷入大地。
我想,那種閑適是每個生活在喧囂中的人所向往的??墒悄墙K歸太過孤單,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想李娟或許是已經適應了那種生活,如果讓我們去到一個語言不通,沒有多少朋友交流的場所,我們能過靜下來,在草地上睡上幾天嗎?她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或許就是在睡覺的時候蹦出來,跳到了她的日記本上。
哈薩克人的友善與質樸也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可愛迷人的江阿古麗、漂亮溫和的麥西拉、天真活潑的努爾楠。生活對于他們來說那么平靜,玩的時候,高高興興的穿上漂亮的衣服,彈起優(yōu)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熱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時候,換上舊衣服就會夯起土坯或是騎上大馬牧羊。
哈薩克人的生活很簡單,簡單給人的感覺是美與幸福,沒有那么多的煩勞,沒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瑣事,不用擔心下崗,不用擔心失業(yè),不用擔心什么時候會漲工資。當一年工作完成的時候,族里的人們可以聚起來辦一場盛大的拖依,讓歡快的舞蹈與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勞。
李娟一家人的生活態(tài)度也讓我有所感,三個女人,包括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在新疆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為生活拼搏確實很不容易,但是三個人卻從沒有被任何困難打倒。雖然小賣部賺的錢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卻很快樂。書中寫道當她們一家人隨牧民轉場來到沙依橫布拉克,剛到的時候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天還下著連綿不絕的雨,帳篷剛搭起來就被掀翻,夜晚雨水會灌進被子,即使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她們一家人還是堅持下來了。我想只要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快樂的生活,那就是幸福了。
李娟的文章我還會繼續(xù)讀,感受她平靜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十一
《阿勒泰的角落》這本書是新疆的散文作家李娟寫的。李娟高中畢業(yè)后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栋⒗仗┑慕锹洹肪驮敿毭鑼懥俗髡呃罹暝诎⒗仗┑纳詈退娝小?/p>
李娟的語言富有特色,沒有多少華麗的修飾,只是用簡樸的語言細膩地描繪自己身邊的細節(jié),也頗有幽默感。在《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這一章節(jié)中,作者李娟描寫了自己用模模糊糊的哈薩克語言與顧客做生意時遇到的障礙麻煩,形容“賣出去一樣東西真是難于爬蜀道”,隨后又連續(xù)寫了好幾個“是這個嗎?”來顯示尋找顧客要的東西十分煩瑣。作者李娟最后還風趣地點評“折騰到最后,對方要買的也許只是一毛錢一匣的火柴。”
李娟也善于觀察生活,尤其是一些微小不引人注意的細節(jié)。作者李娟寫有關葉爾保拉提一家的事時,細致描寫了葉爾保拉提媽媽的力大無窮,通過揉面和劈柴火兩件事來表現(xiàn)。兩件事都先由作者的無能與笨拙引入,作者李娟“雙手捏成拳頭使足了勁擂下去,也只能在面團上陷兩個三公分深的拳頭印子”。而葉爾保拉提媽媽就“一擰,輕輕巧巧地揉開了,一揉到底,極利索暢快,好像揉的是棉花,面團在她手中馴服得不可思議”。
劈柴火時,作者李娟“高高地掄起斧頭,深呼吸,大吼,重重地、狠命砸了下去!結果只砸出了一道白印兒……”而葉爾保拉提媽媽磕完瓜子,輕輕拎著斧頭,身輕如燕,但落斧如神。柴火幾下子就散成一堆渣子了。
李娟生活的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物質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她的描寫下,邊疆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十二
若無意指認那在傷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那么,總還有別樣干凈明亮的生命,等著人去認領。
我從沒有讀過這樣的書,書里沒有什么邏輯,平平淡淡的敘事,卻在我的眼前為我展開了一幅那個年代,那個地方,那個美麗的地方的生動、自然的畫卷。沒有什么悲憫的話語,卻總能帶給我感動。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書荒的季節(jié),圖書館看到阿勒泰直接拿著去借了。后來翻開的時候,讀了兩頁便被其中的文字所吸引。作者李娟所描寫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畫面感。風里來雨里去的邊疆牧人、隨家庭不斷遷徙的動蕩生涯、離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風沙肆掠的荒漠里喂養(yǎng)的金魚……無論是可愛的孩子,還是來來往往的陌生人,都顯得那么純凈。在那種厚重,貧瘠的生活中。透過作者的文字、作者的眼睛,我看到了那個純凈、干凈明亮的阿勒泰,看到了白雪和陽光,青草和牧林,優(yōu)美而明亮。我能感受到那別樣的溫暖、豐盈和喜悅。
正是因為很久沒有讀到這么優(yōu)秀的書籍,所以才會激動。看書的好處就是在作者的敘事中結合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腦海中那獨一無二的那個膠片集。讀了幾遍,每次都能帶給我新的感動。每當我想寫下一些感想時,總是在想下一次我是否又能從書中感受到新的世界。我現(xiàn)在寫是不是還是太早了些。最終,我寫出來的仍然只能是我在讀這本書的一些小小感受,對于這本書,任何的評價可能都是多余的。不敢寫,也寫不來。只能讀書的人自己去體會。
我已經很久沒有去享受過寫作這件事,因為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不管是我的心還是我的語句都處于一種束縛當中。這種束縛來自于我所接受的教育、我讀的書、我的見聞閱歷、我所處的環(huán)境……我無法越過它們。而我想說的,想表達的都似曾相識。好像這世界的所有的見解、情感都已被人抒發(fā)到極致。而我的那些像風一樣的細微感受,總是難以捉摸。
最后,節(jié)選一些段落,我希望未來自己無論是處于人間的角落還是都市的中心,我的心都一樣游牧在廣袤而孤寂的荒野上,能夠去享受那清輝月光落在身上的美麗,能夠抓住那些難以捉摸的細微感受。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十三
讀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思來想去,決定寫一寫自己的感想,算是對這兩本書的一個感悟吧。
其實我在寫這篇讀后感的時候,我是挺擔心遭到李娟的嘲笑的。但我想最后她還是能接受的,因為我太可憐了,整天活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生存經驗和謀生法則里,活在被世俗的枷鎖套牢,身不由己、無法掙脫的世界里。
阿勒泰沒啥,李娟羅羅唆唆地叨咕她那里的那些破事,但我看著看著就樂,把樂都樂沒了,心理有哭不出來的酸痛。在哪個很容易讓人絕望的生存環(huán)境里,她的筆繞開大苦大悲式的苦難控訴文學,直追戈壁灘上的歡聲、夏牧場上的笑語。
那片土地賦予了她天才般的靈性,戈壁荒原上的肌膚在泛著瑩瑩藍光的滋養(yǎng)下,大眾速騰迸發(fā)出一個天才般的信筆為之的書寫者,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而且無人認領的一個清新、快樂的世界。
而我們失敗就失敗在“當我們被群體性的過度索求的欲望和慣性糾結纏繞得疲憊不堪時,我們?yōu)榱伺浜闲睦砟悄顭o止境的'貪婪成性而無暇審視和欣賞本該屬于我們的美,無法收獲那本該屬于我們的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們在拿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同時,也遺棄了另一個美好、溫馨的世界。
她穿越了苦難、絕望、沮喪、寂寞、孤獨、的那強硬的陰暗層面的阻力,言語出了另一個世界的美。
荒原上的風、戈壁上的云、河岸邊的氈房、峽谷里的牛羊,冷得過分的寒冬、另人絕望的山野,該咋樣還咋樣,該不咋樣還不咋樣,沒人把她們咋樣,她們也沒把誰咋樣,大不了吐一吐舌頭,還不就是無所為嗎。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十四
這幾天在讀李娟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不得不承認,寫作這東西,確有天賦的存在。而天賦這東西,又未必人人都樂于或善于應用有些人鐘情寫作,卻未必懂得去體悟和探索人生的壯美,寫出來的文字不免陷于空洞蒼白;有些人有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卻不屑或不擅長以文字去表達他們的所感所想。
就象大地上會長出麥子,長出苞谷和其他靈秀的植物,李娟的文字也象從她身上長出來的那么天然、那么純粹,看不到修飾的痕跡。這種文字是教不出,學不來的。讀著這本書,你會感嘆,作者是有著一顆多么貼近大地的心靈啊!追隨著她的眼光,你會發(fā)現(xiàn)深藏在這片大地肌膚里的種種有趣的秘密。
讀著那樣的文字,你甚至會覺得,任何試圖評價她文章的文字,都顯得有點蹩腳和尷尬。
阿勒泰的角落讀后感篇十五
李娟的文字總是那么平易近人,又透露著俏皮的幽默。讀者跟隨李娟的文字能進入迷人的阿勒泰,遇到不同的人,體會阿勒泰的自然風光。李娟一家也渴望有固定居所,荒涼的紅土地差點成為她們的家。我對作者的好奇勝過對書中所描述的阿勒泰,作者也去過外面城市打工,流水線的枯燥無聊、機械化,讓作者又回到了阿勒泰。
初到阿勒泰,李娟和媽媽開了裁縫店,招收學徒。阿勒泰的游牧民族和農民對衣服的需求簡單實用,穿壞了才會買新衣服。裁縫是個體力活,加上游牧民族周期性遷移,常常需要趕工,夜里縫縫補補。有不少人來店里問有沒有酒等商品,李娟她們一家就開了一個雜貨鋪;李娟叔叔的帶來加上了鞋匠這一項。
阿勒泰的人淳樸善良,不會賴賬,時隔很久的賬還是會還;在阿勒泰,8歲小孩當做一個成年勞動力使用;小孩子們?yōu)樾≠u鋪帶來了各種各樣大自然特產?!吧L在其中的孩子們,讓我感覺到他們的堅強,純潔,溫柔,安靜,還有易于滿足。”孩子們的玩具是土,廢棄的瓶子等;書中寫到有個來買玩具的女孩,最后只能賣灑水壺給她,孩子們用簡易的玩具玩的不亦樂乎。紅土地是接近被廢棄的村莊,曾經的紅土地有電影院、學校、澡堂;現(xiàn)在的紅土地只有幾戶人家。李娟一家在紅土地有了自己的家,后來政府要集體搬遷,她們又過回了跟隨游牧民族的生活。
李娟在書中感嘆“夜晚真好,為什么夜里無論再冷,再漫長卻總是顯得舒適的靜呢?可能是因為夜里再也不用干活了,不用四處奔波了吧?!币雇碜屓讼氲郊词剐菹⒁彩抢硭鶓數模滋炜傇诖叽倌愀墒虑?,不能無所事事。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夜晚的來臨讓人滿足。阿勒泰人言稀少,更多的是廣袤的森林?!拔一钤谝粋€奇妙無比的世界上,這里大、靜、近,真的真實,又那么直接。”李娟在書中透露的生活哲學是知足常樂,“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食物,身上裹的衣服。在這里,我不知道還會有什么遺憾?!?/p>
誠然阿勒泰的生活不僅僅有美好的自然風光,淳樸的民風,還有生活上的不便。其實由于環(huán)境限制,人的需求會變少,人不需要外在太過豐富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42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