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5 13:43:02
最新《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九篇)
時間:2023-01-05 13:43:02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一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一課。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為2課時,80分鐘,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八課。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水:靜、清、綠:山:奇、秀、險),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能準確讀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斷生字字音并且認清字形;

(2)會寫“駱、駝、峰、嶙、峋、翡、翠”七個生字,書寫端正整潔,筆順正確,間架結(jié)構(gòu)規(guī)范;

(3)認識偏旁“羽”字頭,能夠說出學過的或認識的帶“羽”字頭的字;

(4)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5)能用“駱駝”、“翡翠”、“嶙峋” 在10分鐘內(nèi)口頭組詞造句或創(chuàng)編謎語。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提出不認識的生字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進一步掌握和體驗識字的方法;

(2)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桌交流、表達反饋的課文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3)能夠通過仿、續(xù)或創(chuàng)編的方法,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意見或看法;

(4)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將生字識記方法或?qū)φn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1、學生是9-10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xiàn)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能借助漢語拼音閱讀拓展材料;

4、學生已經(jīng)認識“馬”、“山”、二個偏旁。

5、學生對于識字興趣很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并且能自己創(chuàng)設(shè)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fā)式、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各種策略,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質(zhì)疑、小組交流、分組匯報等環(huán)節(jié)完成課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作為學生解決的工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采用抒發(fā)感受、編兒歌等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和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創(chuàng)新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1、教學環(huán)境:電教室。

2、資源準備:教學ppt課件、桂林山水的圖片。

一、談話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國秀麗山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兒,作者是怎樣用他神奇的筆把這個“美”描繪出來的呢?今天,老師跟同學們一起,隨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課文

課件播放桂林風光,聽2、3自然段錄音。

觀賞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訴老師你更喜歡哪一個?

三、學習課文2、3段

四、學習第四段課文,小結(jié)

本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學生學習的評價融入到各個教學活動過程中。

(1)課堂參與情況較好,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參與面較廣

(2)識字:認讀生字,用生字正確組詞、造句

(3)形聲字:認識形聲字,初步了解形聲字構(gòu)字規(guī)律

(4)課文內(nèi)容理解:有感情地將課文讀給小伙伴聽

(5)擴展閱讀:擴展閱讀桂林山水相關(guān)文章

《桂林山水》這一方案,符合學生學情,與課本內(nèi)容緊密相連,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興趣很高,凸顯了學習的主動性。同學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協(xié)助下,閱讀了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圖片、視頻等。讓孩子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查找資料能力、利用網(wǎng)絡能力、篩選整理資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為學生們上網(wǎng)學習偏少,對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較少。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學生合作性較差,探究能力不強,今后需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二

1、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愛美的情趣。

2、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了解分號的用法;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3、指導學生學習本課11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聯(lián)系課文理解“蕩漾、玩賞、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拔地而起、連綿不斷”等詞語。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指導學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指導學生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廣西最美的風景是什么嗎???對!桂林山水(板書)。那么,誰去過桂林欣賞過這一美景,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么?

學生自由描述。

教師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讓人感到神奇。(聽你這么一說我真想快點去看看呢。)咱們沒去過也不遺憾,來,現(xiàn)在我們就隨著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嗎?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教師:我們快來讀書吧,看看作者陳淼是運用怎樣的語言讓桂林山水躍然紙上的。這一遍讀書,請同學們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熟練,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讀音,沒讀好的地方可以反復練一練。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一些較難讀好的四字詞要特別注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拔地而起、連綿不斷。

3、指名讀通課文。

三、整體感知,領(lǐng)略美感

1、教師:同學們讀得多認真呀!大家預習時讀課文了吧,現(xiàn)在又讀了課文,你最想說的感受是什么呢?(學生紛紛發(fā)表見解。)

2、教師小結(jié):看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書:美)同學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但要充分領(lǐng)略桂林山水的美,這還遠遠不夠。下面我們該怎樣讀書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3、教師小結(jié)提煉:我們可以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我們可以抓住重點的詞句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我們可以欣賞作者的表達手法……

這就叫做“品味語言”。

四、精讀第二段,品味語言

1、大家自由地讀一讀第二段課文,這一遍讀書,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咬文嚼字地一邊讀,一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腦海里再現(xiàn)桂林山水的美麗畫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學生若答:當我讀到……,我仿佛看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靜的西湖的水。

教師則教學:這里用了一個什么詞?(水平如鏡)不知道你是否發(fā)現(xiàn),這個詞含有什么表達手法呢?(比喻)

指導讀詞。

教師:“波瀾壯闊”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趕著一浪,奔涌向前。)聲勢浩大呀!大家再聽我說一句話:“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群眾運動波瀾壯闊。”和剛才的意思一樣嗎?看來,理解詞語要聯(lián)系句子才行,有時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

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學生若答:當我讀到漓江的水真靜啊……時,我仿佛看見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靜,一點聲音也聽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動;仿佛看見漓江的水清澈見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見;仿佛看見漓江的水非常的綠……

教師則教學:同學們都根據(jù)文中的詞句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這也是一種品味語言的好方法。

2、比較句子。

看看,跟你們想象的一樣嗎???看配樂課件,教師旁白:這就是漓江的水,靜靜的,清清的,綠綠的,美嗎?那么,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我們聽聽吧(估計多數(shù)學生會讀第二句)。老師也是一讀這一段就喜歡上了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請看大屏幕,我們來比較一下??(出示一句就請同學讀一句。)

漓江的水真靜?。±旖乃媲灏。±旖乃婢G?。?/p>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綠啊,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這里比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達的。使句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它不僅用上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同時還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辭手法,比喻非常具體,生動,形象,使我們一讀就仿佛身臨其境了……)

3、指導朗讀。

漓江的水美,作者寫得也美,還得靠我們讀得美呀。誰再來讀?(教師指名讀,教師先指導讀好第一句。)

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這里是感嘆、贊美的語氣,該怎么讀?大家都練練。

“我聽出了一種音樂的旋律美,節(jié)奏美?!苯處熥x?!拔衣牫瞿憧刂撇蛔旖南矏壑椤!薄澳愕穆曇艉苋崦?,我感覺到你是生怕破壞了這江水的靜謐?!薄巴瑢W們的朗讀雖然不一樣,但都是在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表達感情??!”一起讀。

這一句我們一起讀得多好呀!下面兩個分句,老師不指導了,相信大家能讀好,練一練吧。

教師再一次指名朗讀。

教師范讀:大家都讀得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讀了??(畫面出示,教師范讀。)大家覺得美吧!那么就練一練。(學生再自由讀,又指名讀。)

4、背誦課文。

現(xiàn)在,我們這些游客已經(jīng)來到了漓江邊,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著導游來跟我們講解了,誰來當導游?要當好導游,當然不能拿著稿子,請你準備準備,記一記導游詞。(點名聲情并茂地講解。)

小結(jié):讀到這里,你明白了這樣的水是什么樣的水了嗎???靜、清、綠。(板書)

五、課堂小結(jié),練寫生字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領(lǐng)略了漓江的水美,下節(jié)課,我們還要去看看桂林的山。

2、練習書寫本課的生字詞。對筆畫較多、字形結(jié)構(gòu)復雜的生字,如,“瀾、瑕”等要讓學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礎(chǔ)上認真書寫。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全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三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習的自學能力。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數(shù)不清的美景勝境。既有令世人稱奇的人文景觀,也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

(二)視頻欣賞。(配樂朗讀課文,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畫面。)

(三)層層探究。

圍繞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等問題,層層深入組織教學。

1、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哪一句寫了漓江水的特點?(找學生讀一讀)寫出了漓江水幾個突出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讀情況,了解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2、在歸納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基礎(chǔ)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漓江水這三個特點的。

通過相應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加深課文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體會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3、齊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第二段的開頭不直接寫漓江水的特點,卻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明確寫法:通過對比,強調(diào)漓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

(四)學生自學。

教師在領(lǐng)學第二段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帶著下面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桂林山的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讀。

每個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討論學習桂林山的特點。之后再全班一起交流討論結(jié)果。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提出桂林山“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是什么意思?

(五)學生談感受,并在此基礎(chǔ)上齊讀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師配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

(六)總結(jié)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了解本文的結(jié)構(gòu),及相關(guān)知識點。

(七)布置作業(yè)

1.把描寫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 秀 險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四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通過自讀自悟,領(lǐng)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guān)錄象等。學生外出旅游拍的風景照。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曠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巖,據(jù)說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逼著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干。他們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巖洞里,因為缺吃的,最后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斗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呢?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碧岬铰牴适?,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人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lǐng)略它獨特的美。坐穩(wěn)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fā)了。

1、范讀課文。(播放桂林山水的錄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jié),并引讀第一節(jié)。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學生獲得更加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加上教師與動畫同步的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形,學生與作者的心靈距離一下子縮短了許多。)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學生不但讀得有滋有味,更可貴的是能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語言、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從而學習“讀書應多揣摩,多思考,才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的讀書方法。)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讀進去、跳出來”是又一良好的讀書方法的兩個不同的層面。此處教師的順勢一撥,學生將受益匪淺。)

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

漓江的水真清?。?/p>

漓江的水真綠?。?/p>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jié):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欲擒故縱,出示剛才同學說的概括的說法,再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領(lǐng)悟怎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讀寫緊密結(jié)合。)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以讀促思,讀中悟情。通過一段同學詳細但不整齊的話再一次與原文對比。通過讀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整齊美、節(jié)奏美,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把讀中感悟到的用讀表達出來。因為朗讀不僅是歸宿,更是載體。)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jié)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這節(jié)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記憶方法,理清內(nèi)容層次,在條理地加以記憶,朗讀成誦,厚積以待薄發(fā)。)

1、小結(jié)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jié)。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jié)。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jié)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3、朗讀比賽。

要求:

①把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②讀給一個老師或同學聽

③記住他們對你朗讀的評價。

4、全班交流,并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興奮,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zhì)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真可謂一舉多得,設(shè)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jié)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1、范讀。播放錄象,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對于《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lǐng)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其實,同學們也游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勝古跡,。

2、說一說,仿照第2、3節(jié)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2、寫一寫(略)

(在學生讀懂了課文后,學習表達方法,有較好的效果。)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五

1、初讀課文,完成預習要求,正確把握文意,理清結(jié)構(gòu)。

2、利用文本、字詞典等教學資源,指導掌握生字和新詞,掃除閱讀障礙。

1、正確把握文意,理清結(jié)構(gòu)。

2、掌握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教學課件一份。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

1、師:中國之大,城市、鄉(xiāng)村、山川、大河,美景名勝無數(shù)。通過以前的學習,同學們印象深刻的美景有哪些,它們美在哪里?(期待學生交流)

參考答案:首都北京──天安門、頤和園、北海公園、故宮、長城等等。

家鄉(xiāng)月亮灣──石橋、小河、魚鴨成群。

黃山天都峰──險峻秀美。

四川五彩池──五顏六色的水。

河北趙州橋──歷史悠長。

新疆葡萄溝──瓜果豐盛。

2、師:同學們學得真好。今天,我們再來了解一處中國的風景名勝區(qū)──桂林山水(板書)。組織學生讀好課題。

3、師:一看到“林”字,你會想到什么多?(樹多)

4、師: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桂樹)

5、師:是呀,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發(fā)著一種芬芳。大家知道它位于哪個省或哪個自治區(qū)嗎?(廣西)

6、投影桂林簡介: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人。其中市區(qū)面積565平方公里,人口80萬人。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堪稱四絕,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境內(nèi)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達68萬。

7、師:看了桂林的介紹,大家想不想去桂林看看呀?(想)好,現(xiàn)在請大家初讀課文,先從文字層面“游歷”桂林,想一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怎么樣的?

【設(shè)計意圖:立足課題,先引領(lǐng)學生回顧、梳理已學知識,激發(fā)興趣;再從字面上介紹“桂林”城市之名的來歷,營造文化氛圍;最后通過“想一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怎么樣的”以問促讀,既明確了學生初讀的目的性,又利于大家整體把握文意?!?/p>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疑問初讀課文,努力到文中找尋答案。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蔽覀兂酥敬?,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讀后交流: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怎么樣的?引領(lǐng)學生整體把握“桂林山水”特點,初步把握文意。

①漓江的水:靜、清、綠

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桂林的山:奇、秀、險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設(shè)計意圖:檢查初讀效果,整體感知文意。】

三、檢查朗讀,理清結(jié)構(gòu)

1、師: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

2、師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3、以點帶面,指導、點評學生讀書。

4、師設(shè)問:為什么課文四個自然段,老師要請三個同學來讀呢?

5、引領(lǐng)學生尋找原因,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設(shè)計意圖: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這個教學點很重要,也易被一般高段教師忽略。此環(huán)節(jié)中,有意識地請三名學生讀四段課文,力求實現(xiàn)一箭雙雕:既要理清課文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又要把握課文重點──為下一步“精讀”做好鋪墊?!?/p>

四、整合資源,突破新詞

1、投影本課新詞,讀好詞語的音。

漓(lí) 江(jiāng) 波(bō) 瀾(lán) 壯(zhuàng) 闊(kuò) 擴(kuò) 散(sàn)

危(wēi) 峰(fēng) 兀(wù) 立(lì) 怪(guài) 石(shí) 嶙(lín) 峋(xún)

2、學生借助上下文或工具書突破詞義。

3、檢查學生生字詞的理解情況,師根據(jù)學情作針對性指導,靈活調(diào)整教學進程。

【設(shè)計意圖:重在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會的,以生教生;學生不會的,師重點指導點撥。】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六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jié)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

(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jù)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guān)描寫漓江的片斷。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

(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 弊鳛榭偲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

(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

(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guān)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

(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

(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想象說話。

(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lián)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zhuǎn)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shè)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七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文章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yōu)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雖是精讀課文,但通俗易懂。尤其適合學生朗讀和背誦。同時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寫生動逼真,同時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范。因此本課教學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采取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內(nèi)容,想象畫面,體味情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說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游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比喻方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突出的特點。最后把桂林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課文感受祖國山水的美,感受祖國語言的美;二是引導學生領(lǐng)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比喻等方法描寫景物。

學生經(jīng)歷少,再加上身邊日益受到污染的環(huán)境,可能無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因此,盡可能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媒體資源,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結(jié)合直觀的視覺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根據(jù)我班學情與教材內(nèi)容我設(shè)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 了解本文的表達方式是“引經(jīng)據(jù)典”和表達順序是總分結(jié)構(gòu)。

3、 小練筆:用一段話寫一寫家鄉(xiāng)的某處景物,要寫出特點來。

多媒體課件

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讀議結(jié)合法、理解想象法、

第二課時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有關(guān)祖國風光的諺語。誰能為大家背誦幾句?

2、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奔滋煜拢禾煜碌谝?。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美。現(xiàn)在就讓我們蕩舟漓江,仔細觀賞桂林山水。

(板書:桂林山水)

在上節(jié)課的閱讀中,很多同學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誰能說說課文的哪部分寫得最精彩?(山、水)老師贊成你的想法。

(一) 觀賞漓江的水

1、我們先通過看視頻來觀賞漓江的水。

播放漓江水的風光圖片。 (板書:水)

2、看完了視頻,談談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來講。

3、同學們眼中的漓江美不勝收,作者筆下的漓江水更是獨具豐韻。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

(板書:靜、清、綠)

播放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風光片。

4、漓江的水美,作者寫得也很美,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美美地讀一讀。(練讀—指名讀—范讀—賽讀)

課件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帶點的字應該重讀)

5、看看誰能根據(jù)老師的提示很快地把描寫水的特點的句子背出來。

課件出示:漓江的水真 ,靜得 ;漓江的水真 ,清得 ;漓江的水真 ,綠得 。

6、作者是如何把漓江的水的特點寫具體的。(采用了排比句的表達方法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你能不能模仿作者的方法把下面的事物寫具體。

課件出示:公園里的花真多?。?; 公園里的花真美??! ; 公園里的花真香?。?。

7、這一段,主要描寫了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那么,作者在開頭為什么先寫大海和西湖的水的特點呢? (采用對比的寫法,更能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

8、總結(jié)學習方法。

同學們,我們是如何學習第2自然段的?

(看視頻—說特點—讀句子—背一背—寫一寫)

(二)品讀山美,遷移能力。

過渡: 漓江的水很美,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照學習第2 自然段的方法,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去發(fā)現(xiàn)桂林的山的美吧!

1、 通過看視頻來觀賞桂林的山。問: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

(板書:奇、秀、險)

2、課件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1)品讀:讀一讀,想象畫面。

“奇”, 桂林的山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會像什么?(播放桂林山的圖片,讓學生給山取名。)所以說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不僅如此,這里的山并不是群山環(huán)繞、連綿起伏,每一座都是拔地而起,沒有那兩座是連在一起的。讓我們不得不說“桂林的山真奇??!”

“秀”,從兩句比喻句可已看出“秀”指山的色彩美。

“險”,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的聳立著,感覺很危險的樣子。怪石嶙峋:形容山石形狀奇特、重疊高聳。

(2) 作者描寫桂林山的特點時采用了什么方法?(排比、比喻)

(3)指導朗讀

1、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2、指名讀

3、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3)根據(jù)提示背誦,課件出示:

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

過渡:剛才我們欣賞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再看看山水相互輝映是又是怎樣的意境?

課件出示:桂林山水相互輝映的圖片

作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大家一起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理解: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從桂林到陽朔。全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讓人流連忘返,怪不得人們發(fā)出感嘆,桂林山水甲天下?。ò鍟杭滋煜拢?/p>

作者通過觀察,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用比喻、想象、對比的手法把桂林山水的秀麗景色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其實,祖國還有很多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欣賞、去感受。

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描寫一個物體。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八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lǐng)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nèi)バ蕾p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qū),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達68萬。那里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游觀光的好去處?!柯犃死蠋煹慕榻B,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么感覺???(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賞一下少數(shù)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著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qū)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著賞)觀賞(只能看著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xiàn)比喻聲勢雄壯或規(guī)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艷,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巒雄偉(山峰或山巒雄壯而偉大)游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布、陳列)形態(tài)萬千()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wèi)作用的東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nèi)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著提問,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你要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漓江的水,接著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著問?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么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p>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么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仿佛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為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漓江的水這么美,誰能讀出漓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漓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么修辭方法?(夸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對比)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nèi)指導)

2匯報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夸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蒙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首尾呼應)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xiàn)事物特征,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diào)內(nèi)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

《桂林山水》教學設(shè)計篇九

《桂林山水》是語文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本文為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優(yōu)美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神奇。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課文按先總說、后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yōu)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我校是一所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去過桂林,缺少生活體驗,針對這一現(xiàn)象,在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產(chǎn)生對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利用課件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最后讓學生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美景,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課時。

第二課時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jié)課讓我們跟隨著作者陳淼再次踏上我們的桂林之旅,相信在這次的旅行中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你們期待這次旅行么?別著急,我們要過了字詞關(guān)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

出示詞語: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學生開火車認讀)

大家都能順利地過關(guān),祝賀大家!拿著自己的船票,我們出發(fā)了?。úシ耪n文朗讀錄音)

1、請大家坐穩(wěn)船,盡情地欣賞沿途的風光,一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2、現(xiàn)在,誰來夸夸你看到的景色?

3、你們想不想也來這樣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要求:(1)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2)文章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模?/p>

匯報學習成果:(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2)文章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模?/p>

先寫“水”再寫“山”最后寫“山水相融”,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后總結(jié)。(板書:水、山)

1、導語: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么?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先來欣賞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漓江水的?用橫線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c、找出體現(xiàn)漓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匯報學習情況。

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 靜 清 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漓江水的?(讓學生體會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呀,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1、“靜”。假如我們蕩舟漓江,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嗎?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動嗎?所以說(出示課件)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怎么樣?“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的不流動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你能讀出這種靜的感受嗎?(指名讀,評價)

2、“清”。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么?(出示課件)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淺么?這樣寫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綠”。抬起頭,向遠處看,(出示課件)漓江的水多綠啊,綠得----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從中你讀懂了什么?(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胺路鹉鞘且粔K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zhì)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誰愿意試著讀一讀?

觀察作者描寫漓江水的靜、清、綠的句子(課件出示三個句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三個句式相同,都是先概括,再具體描寫,是排比的修辭手法,前兩個特點后面用的是分號,認識分號)再讀,體會分號停頓的時間。

3、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先提大海、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大海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其動,通過對比更突出漓江的水有一種奇特的美。一個“卻”字,說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的水相媲美,可見漓江的水是多么迷人!你愿意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嗎?(指名讀,師生接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欣賞了漓江的水,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由分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看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說說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地朗讀。

1、小組成員匯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說說。

板書: 奇 秀 險

(2)具體怎樣描寫的?

2、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在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采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羅列:排列。形態(tài)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有的山像什么?(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fā)揮。譬如: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使學生感受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tài)萬千,令人目不暇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xiàn):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的感覺,突出桂林山的“險”。指導讀出這種“險”的感覺。

(2)體會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卻”字體會用詞的準確。

觀察課件中桂林的山。

問:泰山和香山有什么特點?(課件展示泰山和香山,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為什么寫泰山和香山?(突出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哪里看出來的?(一個“卻”字)

3、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險哪”)試著結(jié)合板書和課件練習背誦。

4、桂林的山水美不勝收,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教師適時引讀)

五、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觀賞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寫感受的句子。“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理解有關(guān)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么用雙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邊播放課件邊解說)“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因為這一句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所以要加雙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導語: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此時此刻,山水相融,物我兩忘,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讀出陶醉在山水之間的感覺。

(出示課件)同學們,大自然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風光,緊張的學習之后,讓我們在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中一起來欣賞一組美景,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jīng)!

這些風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我們應該感謝它們,熱愛它們,保護它們。

仿照本課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介紹一處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特點。

板書設(shè)計:

6 桂林山水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險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于這一課,我們并不陌生,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就學過這篇課文,這么多年了,現(xiàn)在的教材上仍然保留著這篇課文,可見這篇課文的藝術(shù)價值。在這次教學中我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遺憾之點。

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向往的游覽勝地,于是會很自然地產(chǎn)生去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欲望。全文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作具體描繪。但是要讓學生領(lǐng)悟到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語句理解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教學設(shè)計時精心收集有關(guān)桂林漓江水,桂林山的圖片,用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整合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卻出呼我的預料。教學時,當我出示漓江水的第一張幻燈片時,學生的雙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我也為之一震,隨即抓住學生這高漲的情緒,讓學生說出美在什么地方,如果讓你用文字表達你會怎樣說,讓學生嘗試說說。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說開了。在學生“欣賞”與“說”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美感,形成主動體會以及獨到的見解,并在欣賞中歸納出漓江的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以及描繪出它的秀麗風光。從這一教學過程中讓我認識到通過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不僅能用于呈現(xiàn)學習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有關(guān)的學科內(nèi)容,同時可幫助學生實現(xiàn)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主動地建構(gòu)知識,促進學生間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讓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這篇文章的文句相當優(yōu)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特別注重朗讀指導設(shè)計,在教學中我也是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我教學的關(guān)鍵。教學時我讓學生在領(lǐng)會文章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要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diào)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和注意幾個“啊”字的讀音等。還讓學生采用“先讀感嘆句,再讓學生讀具體描寫的部分。”利用這種讀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接著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挑戰(zhàn)讀……學生的思維在讀中相互碰撞,相互觸發(fā),每一個同學都想讀,能讀,愛讀,從而讀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析、體會,同時結(jié)合語境理解,積極啟發(fā)學生想象,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感受語言的神奇,受到美的熏陶。通過朗讀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這樣學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并從讀中領(lǐng)會“先用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現(xiàn)手法。”從這過程中使我感觸在語文教學種以重視朗讀來促進感悟特點,領(lǐng)會寫法是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所在。

3、品詞析句,分析表達手法,是學生情感升華的有效方法。

“濃縮的往往都是精華”,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在本文的教學中對漓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寫,對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寫都是十分準確、生動、具體,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展開描寫。用生動的語言、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夸張等,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寫出了淋漓盡致的景象。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tài)盡在眼前。通過學生在閱讀、欣賞的`基礎(chǔ)上,有意識的對有關(guān)的句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學生自然表現(xiàn)出令人贊嘆的美,充分體會到自然美的存在,而產(chǎn)生熱愛自然,熱愛桂林山水之情。

對教材的研究,教學的設(shè)計還不夠全面。

常言道,不論有多好的課,都會有遺憾。雖然說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點不少,但遺憾也同樣存在,就是我沒有注意本文 “夸張”這一修辭手法應用。課文教學設(shè)計與課堂教學中,我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說明自己在研究教材、備課、上課方面,對知識點沒有做到全面認真地分析,使教學有一定的知識漏點,讓學生失去學習體會機會。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shù)方面的技術(shù)提煉,努力把信息技術(shù)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思想的領(lǐng)悟。不論在教學設(shè)計,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做到認真研究教材,仔細、全面的找準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教學時盡量使學生達到“內(nèi)容必解,方法必學,道理必懂”的教學標準。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4434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