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一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后,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伯牙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苦惱無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樵夫就是鐘子期。后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二
“請問你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嗎?”主考官問。
我微笑著說:“我小學五年級就獲得了國際奧數(shù)競賽的金牌;初二申請了第一項發(fā)明專利,至今我已獲得了13項專利……”
“夠了!”考官粗魯?shù)卮驍嗔宋业闹v述,“你剛才說得這些都寫在簡歷上了,但像你這樣的好學生放眼全國多如牛毛,我們‘紅星’獎學金每年只有一個名額,只會頒發(fā)給最與眾不同的那一個,很明顯,你還不符合條件。”
我叫沈夢,今年24歲,在橫云大學心理系讀研究生。我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常年臥病在床,我靠著勤工儉學才能勉強度日。前不久系里有一個出國進修的名額,但高額的費用讓我望而卻步?!凹t星”基金會是我市民間的一個慈善機構,每年有一個名額的獎學金,大約有一百萬。
考官這么說算是給我判了死刑,我的心瞬間沉到了谷底,另一個女考官說:“你仔細想想,你身上有沒有發(fā)生過異于常人的經(jīng)歷,我們再給你一次機會?!?/p>
教室里坐滿了人,一名青年教師大筆一揮:夢。他叫孟遠志,今年34歲,未婚,長得英俊瀟灑,擁有數(shù)學心理學雙學位,是我校最年輕的教授。
孟遠志寫完那個夢字之后,說:“做夢的最高境界是白日夢,只是你們都沒有察覺。”
臺下一片哄笑,孟遠志嚴肅地說:“怎么,你們不信?那好,我就現(xiàn)場讓你們做一場白日夢!”
他說:“大家按我說的做,先把身體坐直,把兩只胳膊向前方平舉,手掌伸直,五指并攏,掌心相對。很好,現(xiàn)在請把眼睛閉上……好的,白日夢現(xiàn)在開始,請試著想象,現(xiàn)在你的手臂外側(cè)受到了擠壓,那股力量把你的雙臂向內(nèi)擠,你的兩只手正在慢慢地靠近……現(xiàn)在,你們可以睜開眼睛了。”
我睜開眼睛,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手竟然真的合攏在了一起,而且雙手就像是被抹了強力膠水一樣,牢牢地粘在一起無法松脫。我吃了一驚,環(huán)顧四周,才發(fā)現(xiàn)有七八個同學跟我一樣,正急得滿頭大汗。
“很好。”孟遠志笑著說,“現(xiàn)在我數(shù)到三,壓在你手臂上的力量就會消失。一、二、三?!彼捯魟偮?,我的兩只手掌就自然分開。四周一片嘩然,看來其他幾個人跟我也是同樣的情況。
孟遠志說:“看來,不是每個人都有做白日夢的能力。”
當天下午,我攔住了孟遠志,他似乎知道我要來:“沈夢,心理系大一的學生,我沒記錯吧?”
我點了點頭,說:“孟教授,你對你的學生實施集體催眠,這樣做符合規(guī)定嗎,如果出了事誰負責?”“哦?”孟遠志一挑眉毛,“你知道集體催眠?”
我說:“我剛在圖書館查過資料,所謂白日夢,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淺度催眠手法……”
他揮手打斷我的話:“你既然查過資料,就應該知道,容易被催眠不是什么恥辱的事,卻是高智商和想象力豐富的表現(xiàn)?!?/p>
“也就是說我應該高興了?”
他恬不知恥地點點頭:“不錯,你確實應該高興,因為我一直在找的人,就是你。”
一個小時后,我被孟遠志帶到一間心理咨詢中心,里面有很多職員正在辦公。我看了看表,已經(jīng)到了下午6點,早就過了下班的時間。
我調(diào)侃道:“催眠大師怎么會屈尊做一個心理醫(yī)生呢?”
孟遠志說:“催眠如果真有這么厲害,我還開什么心理診所,直接等著別人送錢得了。和影視作品中的不同,催眠只能引導,如果對方潛意識不愿意做某件事,就算你手段再高也是無濟于事。”
有了被催眠的經(jīng)歷,我對他的話半點也不敢信,他卻說還可以再做一個小實驗驗證。然后,就聽他在我耳邊說了一句話:“我要給你設置一個記憶障礙。”
記憶障礙?我心里一怔,孟遠志先是認真地盯著我看,然后忽然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你竟然會不記得我的名字!”
我愣了大概五秒鐘,這才意識到我的思緒像是被什么堵住了,怎么也想不起面前這個男人的名字。
這個人太可怕了,不過在他對我耳邊輕輕說了一句話后,我又恍然大悟,脫口而出:“孟遠志,你的名字是孟遠志!”孟遠志笑了:“這就是催眠的奧妙所在,你為我工作,我一定向你傾囊而授?!?/p>
我冷笑道:“你覺得我容易被你控制,就會像樓下那些員工一樣,心甘情愿為你當牛做馬嗎?”
他搖搖頭,說:“我用在那些員工身上的催眠方式類似于洗腦,雖然低級,卻很有效。不過你跟我一樣,不是一般人。來這里的路上,我派人調(diào)查過你的背景,你很需要錢。如果你掌握了催眠術,至少可以讓你的母親不用過得這么辛苦。”
錢確實是最大的誘惑,就在我猶豫不決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了:“孟醫(yī)生,張?zhí)珌砹恕!?/p>
孟遠志點了點頭,然后對我說:“你可以藏在壁櫥里,看完我的表演再做決定不遲?!?/p>
我打開壁櫥走了進去,透過它我能看見孟遠志的整個辦公室。一會兒,一個打扮時髦的女人進來了。孟遠志也不跟她說話,只顧忙自己的。過了五分鐘,孟遠志才端著一杯咖啡來到她面前。“王夫人,你好,我是孟遠志,聽你的老公說,你的情緒有些失控?”
王夫人點點頭:“是的,最近我老公……”孟遠志打斷她的話:“還沒請教,你的全名是?”他一邊問,一邊將咖啡杯慢慢遞了過去。王夫人順從地說:“周蓉?!闭f著便伸手去接咖啡。就在他們雙手即將接觸的那一刻,孟遠志的手突然縮了回去。
周蓉有些茫然地看著對方,孟遠志就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過,說:“對不起,我沒有聽清楚,你能再說一遍嗎?”在周蓉第二次報出姓名時,孟遠志的手機響了,他再次將咖啡杯遞給周蓉:“先幫我拿一下?!蔽乙庾R到催眠就要開始了。
果然,周蓉下意識伸出手,她的手指即將觸到咖啡杯時,孟遠志突然松手,咖啡杯掉在了地毯上。周蓉立刻俯身去撿,就在這時,孟遠志用低沉的嗓音說:“閉眼?!?/p>
我從壁櫥里走了出來,我首先道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你平常做一次催眠,是怎么收費的?”
孟遠志意味深長地笑了:“一般來說,一個小時五百塊?!?/p>
我撇撇嘴:“原來催眠這么廉價。”孟遠志正色道:“催眠的價值要看你如何運用,她老公是個大款,在外面包養(yǎng)小三,被她發(fā)現(xiàn)了。她老公擔心家庭分裂會影響孩子,便找到了我。剛才催眠成功后,我暗示她家庭美滿,夫妻和諧,順便設置了一個記憶障礙,讓她忘記小三這件事。這不,她老公給我的兩萬塊酬勞已到手了。”
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便問剛才的催眠是怎么回事。孟遠志毫無避諱地說:“我利用周蓉不善于與陌生人接觸的心態(tài),開始故意不理睬她,讓她越來越緊張,后來‘遞咖啡’、‘摔咖啡杯’等事件,又接二連三地打斷她的下意識思維,為最后催眠成功埋下了伏筆,接下來設置記憶障礙更是小菜一碟。”
我興奮地問:“那我什么時候可以來上班?”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每天都埋頭鉆研孟遠志提供給我的各種相關書籍和錄像,遺憾的是,我?guī)缀鯖]有一次成功地催眠別人。
孟遠志倒是經(jīng)常鼓勵我,他還破例交給我一個客戶??蛻裘悬S莉,三十多歲。她一坐下就問我:“我的丈夫還是不同意離婚,我的那張彩票怎么辦?”
“你剛才說什么?”我問道。
“我說彩票啊,就是……”她話音未落,我的手已經(jīng)下意識地摸到了桌上的餐刀……自此,我的記憶仿佛被人抹去,成了一片空白。
等我醒過來的時候,一名警察饒有趣味地盯著我看。三天后,我從警察局走出來,心情無比沉重。
據(jù)警方的調(diào)查顯示,黃莉和她丈夫從白手起家開始,生意越做越大。后來丈夫在外面有了女人,他們協(xié)議離婚,卻在家產(chǎn)的分配上產(chǎn)生了分歧。突然有一天,黃莉決定放棄財產(chǎn)。丈夫覺得蹊蹺,表面上答應,手續(xù)卻一直拖著,私下派人調(diào)查。他發(fā)現(xiàn)黃莉一直在和一名叫孟遠志的心理醫(yī)生秘密接觸,精神狀態(tài)也越來越不穩(wěn)定。
原來黃莉之所以想快點離婚,是因為她買的彩票中了兩千萬的大獎。彩票的兌換期限是60天,如果在此之前還沒有離婚的話,夫妻倆將平分獎金。孟遠志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他催眠了黃莉,騙取了彩票。而我自始至終就是孟遠志選中的一顆棋子,他催眠我,只要聽到彩票,便會不顧一切地殺死對方。幸好黃莉的丈夫一直在跟蹤她,及時救出了妻子。
利用催眠犯罪,歷史上早有先例。而我的這一段記憶,被孟遠志預先設置的一個“記憶障礙”所掩蓋,成了一片空白,至今也記不起來他是如何將我催眠的,而我卻也因此幸免于法律責任。
“以上就是我異于常人的一段經(jīng)歷,夠與眾不同了吧!”我說。
我分明看出主考官的眼神迷茫了幾秒鐘,然后他說:“恭喜你,今年的紅星獎學金是你的了!”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三
商朝到商紂王時已把自己的國家搞得很糟。他特別講究闊氣,尤其喜歡吃喝。他在王宮里設了酒池肉林。酒池就是鑿一個大得可以行船的池子,里面灌滿了酒。肉林就是在酒池邊上豎立許多木樁,上面掛著烤得香噴噴的肉。紂王和貴族在酒池邊上盡清地酗酒,到肉林一伸脖子就能吃到肉。
紂王特別寵愛一個叫妲己的女人。妲己盡想出一些壞主意,叫紂王干一些傷天害理的事。例如,她叫商紂王用一種炮烙的殘酷刑罰來懲治那些反對他的人。炮烙就是用炭火把銅柱燒熱后,強迫人在銅柱上爬,掉下來被熊熊燃燒的炭火活活燒死。
紂王這樣荒淫殘暴,經(jīng)常有人勸阻他,但他總是不聽。他的異母哥哥微子啟對他說:“我們這樣拼命喝酒,敗壞了先祖留下來的美德。喝酒使我們的百姓、大臣們都做出偷竊奸邪的壞事來,眼看我們殷朝就要滅亡了。”紂王不聽微子啟的勸告,微子啟只得偷偷離開他。紂王的堂兄弟箕子也勸紂王,紂王不但不聽,反而把他囚禁起來。紂王的叔叔比干好言規(guī)勸他懸崖勒馬,他居然命人殺死比干,剖開肚子,取出心來觀賞。紂王這樣殘暴,嚇得誰也不敢再規(guī)勸他了。大臣們有的裝病不出,有的雖上朝但一言不發(fā)。一些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起商朝太廟里的祭器、樂器,投奔了周武王。
紂王對大臣們尚且這樣殘暴,對待老百姓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他要造鹿臺,就強迫老百姓去服勞役;他要喝酒,就隨意把老百姓的口糧奪去釀酒;他要吃肉,就迫使老百姓沒日沒夜地到深山密林去獵取野獸;他的愛姬妲己喜歡看殺人,他就隨便地把老百姓拉去砍頭、剁足、剖肚子。老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了,只好扶老攜幼,哀號哭泣著四處逃亡。
紂王的暴政,使得商朝的統(tǒng)治再也維持不下去了。這時周武王在姜尚和他叔父周公旦的協(xié)助下決定進攻商朝。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近衛(wèi)軍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會合各小國部隊,從孟津出發(fā),向商朝都城朝歌進軍。周武王在牧野,豎起伐紂大旗,在誓師大會上,歷數(shù)紂王腐敗荒淫、兇惡殘暴的種.種罪惡,然后指揮大軍向商軍進攻。此時紂王正帶著他心愛的妲己和寵臣在鹿臺欣賞歌舞,飲酒作樂。當下屬把周軍進攻的消息告訴他時,他才慌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因商軍主力當時正在東南地區(qū)對付東夷,一時調(diào)不回來,紂王只好臨時把大批奴隸武裝起來,共70萬人,開赴前線,抵抗周軍進攻。
當周殷兩軍擺開陣勢,準備廝殺時,殷軍在陣前紛紛起義,掉轉(zhuǎn)戈矛和周軍一起殺向商紂王。紂王大敗,帶著少數(shù)衛(wèi)士逃回朝歌。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就把玉石和其他寶貝圍在腰上,在鹿臺大吃一頓,然后放一把火,把自己燒死了。商朝就這樣滅亡了。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四
傳說,羊肉泡饃是從古代的“牛羊羹”演化而來的,距今已有多年的歷史了。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羊肉泡饃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之間的故事。
據(jù)說,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一日,在長安(古時西安)街頭流浪的他,因饑餓難耐,不得已低下男兒頭向一家燒餅鋪討吃。店主看他可憐,就把幾天前剩下的兩個燒餅給了他。可放了幾天的燒餅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動。這時,他聞到了一股肉香,原來不遠處正有一家肉鋪在煮羊肉。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干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里。沒想到,這碗燒餅吸入了肉湯的香氣,肉湯泡軟了燒餅,一碗“湯泡饃”吃得趙匡胤渾身發(fā)熱,饑寒全無,精神大振。
幾年后,趙匡胤得了勢,掌握了兵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長,嘴里沒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湯泡饃”,立即傳旨御廚速速做來。但御廚做了幾次,趙匡胤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味兒。
一次,趙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長安,不知不覺又來到當年流浪的那條街,又聞到了那久違的肉香。這一下,趙匡胤食欲頓起,下了御輦直奔肉鋪,讓店主馬上做一碗“羊肉泡饃”。店家見皇上駕到,又是驚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燒餅鋪已關了門,店家只得讓妻子烙了幾個餅,怕皇帝嫌是死面餅,便把餅子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湯內(nèi)放入了菠菜、粉絲,撒入蔥花,最后又淋上幾滴鮮紅的辣椒油。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饃端到面前時,趙匡胤嘗了一下,立刻找到了當年的感覺,于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衛(wèi)士驚異的注視下大快朵頤。吃完后,趙匡胤全身舒暢,當即賞賜了店家。
一夜之間,皇帝來吃羊肉泡饃的事就在長安城里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嘗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鋪改成羊肉泡饃館,吃的人多了,饃也掰不及了,于是誰吃誰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許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饃成了長安人最喜愛的小吃,一直流傳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饃不斷地出現(xiàn)在陜西歷史與文學作品中,或許還因占了皇帝的龍威,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碗”。
成立于19的西安同盛祥的羊(牛)肉泡饃的制作技藝還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五
東漢后期,清議盛行,對時政有很大影響。由于宦官專權壟斷了仕途,嚴重侵奪了士人的上進之路,大批太學生和儒生們上進無門,就與官僚士大夫結合,在朝野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對宦官專權的社會政治力量。他們以清流自命,視宦官人物為濁流,對宦官進行猛烈地抨擊,其手段是上奏書,揭露宦官罪惡,或利用職權直接懲治貪樁枉法的宦官及其黨羽。他們"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zhí)政"(《后漢書?黨錮列傳》),興起"清議"之風。當時的太學成為京師"清議"的'中心。太學生們推崇李膺,陳蕃,王暢等人為其領袖和楷模。桓帝時延熹九年(166),逮捕了李膺等200余人,后雖赦免回歸田里,但卻禁錮終身,此為第一次"黨錮"事件。靈帝時,又起用了李膺等一些被禁錮的名士,建寧二年(169)由于他們謀除宦官集團之事泄露,宦官集團再次以"部黨"罪名逮捕了李膺等百余人,使這些人皆死于獄中,宦官集團又對他們五服以內(nèi)的親屬免官禁錮,此為第二次"黨錮"事件。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六
仁宗登基以來,宋王朝內(nèi)憂外患日漸嚴重。范仲淹像至慶歷年間,北宋和西夏開始了全面的邊境戰(zhàn)爭,北宋軍隊三戰(zhàn)皆敗,而國內(nèi)又出現(xiàn)諸多起義、兵變和叛亂。這種情勢迫使仁宗設法解決這些危機,以鞏固趙宋王朝的統(tǒng)治。要鞏固統(tǒng)治,必須要有人才。仁宗找到了賢臣范仲淹。
范仲淹以推行新政而名滿天下,他與仁宗的相識可追溯到天圣年間。當時,范仲淹初到京城任秘閣校理,就大膽上書給垂簾聽政的劉太后,以為皇帝以九五之尊不應率百官行跪拜之禮為太后祝壽,而應由宰相代之。當時朝中大臣雖均知皇帝上壽行禮之事不妥,但無人敢言。同年,范仲淹又上書太后,請求還政于仁宗。太后未予理睬。范仲淹便憤然請求出外擔任地方官。這給20歲的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第一次真正深切地感受到了臣僚的擁戴。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端拱二年(989)生,兩歲時父親便死了,其母改嫁。少年范仲淹雖身世不幸,但卻胸懷大志。他曾經(jīng)在一座神廟里詢問神靈:“我將來能當宰相嗎?”神說不能。仲淹便道:“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yī)如何?”雖說這一記載不甚可信,但這正是范仲淹濟世救人理想的自然流露。正因如此,早年學習條件艱苦,人所不堪,他卻能刻苦攻讀,力學不懈,甘之如飴。范仲淹后來回憶道:“年少時我和一位姓劉的同學在長白山讀書,每天煮兩升粟米粥,等它冷了切成四塊,早晚吃兩塊。把蔬菜切碎,加半杯醋,少許鹽,燒熟當菜,就這樣過了三年。”大中祥符四年(1011),23歲的范仲淹告別母親,來到了號稱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他在書院讀書異常勤奮,寒冬臘月,讀書困倦了,就用冷水澆澆臉,晝夜不停,整整5年就寢時未曾解衣。艱苦的求學生涯不僅使他掌握了豐富的學識,更重要的是磨練了他的意志品質(zhì)。
由于仁宗對范仲淹的人品已經(jīng)有所了解,親政后便將范仲淹召回京城,升任右司諫。此時,朝野上下直接或間接地攻擊太后垂簾時政事的人越來越多。范仲淹此前雖然強烈要求太后還政,甚至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卻并未借機報復,反而勸仁宗說,太后受先帝遺命,保護您10多年,一些小小的過失,當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后的聲名。仁宗聽了很是感動,由此愈發(fā)敬重范仲淹,下令不許議論太后垂簾時的事情。也從那時起,范仲淹便成為仁宗心目中能進行全面改革的最佳人選。
三年(1043),北宋與西夏之間初步達成和議,仁宗迫不急待地將55歲的范仲淹從西北前線召回到中央任樞密副使。同年八月,升任參知政事。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開始了以整頓吏治為核心的新政,力圖使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這是范仲淹的理想,也正是仁宗孜孜以求的目標。
但是,改革從根本上觸及了許多官員的既得利益,贊成改革的人實際上并不多,施行不久就受到多方面的攻擊。很多人指責范仲淹等人拉幫結派,是“朋黨”。仁宗便召范仲淹詢問:“從來都是小人好結朋黨,難道君子也結黨嗎?”范仲淹答道:“臣在邊疆時,看見勇于作戰(zhàn)的人自結為黨,朝廷也是這樣,邪正各有其黨。唯圣上明察。一心向善的人結為朋黨,對國家有什么壞處呢?”就在此時,歐陽修也進呈著名的《朋黨論》,表達了對范仲淹的支持。然仁宗對此極為不滿,而朝野上下對此更是一片反對之聲,甚至連同樣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在仁宗面前攻擊范仲淹等人為朋黨。更有夏竦之輩誣稱,當時的名儒石介已為富弼起草了廢舊立新的詔書,即要廢掉仁宗,誣陷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石介等人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仁宗此時雖表示不信流言,但卻進一步加深了他對范仲淹等人相互標榜為君子的反感。
隨著改革的進行,仁宗不單單聽到了太多反對的聲音,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對朋黨也有著極度的敏感。自太祖立國以來,宋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就下大力氣防范臣僚結黨,恪守祖宗家法的仁宗,無論如何也不能容許自己身邊有一個結黨的政治集團。最后,他不得不做出了痛苦而又無奈的決定。慶歷五年正月,遼、西夏對宋的威脅相繼解除,猶疑不定的仁宗在矛盾和權衡中,先后罷去范仲淹、富弼和認同新政的宰相杜衍,讓他們?nèi)蔚胤焦?,短暫的“慶歷新政”遂告失敗。
前,因上書極諫而謫守睦州的范仲淹為東漢名士嚴子陵建造了祠堂并寫下了“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絕詞妙句。此時,罷相的范仲淹又訪問了一位山間隱士魏疏,直白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跡:“我亦寵辱流,所幸無慍喜。進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意思就是寵辱不驚,進退順其自然。此后不久的慶歷六年,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之約為岳陽樓作記,留下了爭光日月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边@是對中國士人情懷的完美闡釋,也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實寫照。
仁宗和范仲淹的改革是向宋王朝內(nèi)部的積弊開戰(zhàn),目的是解決內(nèi)憂的困擾。要最終實現(xiàn)這些愿望,或許尚可假以時日,而外部邊患的壓力卻是實實在在而又迫在眉睫的。仁宗親政以來,接連出現(xiàn)了西夏元昊的叛宋和南蠻儂智高的入侵,嚴重威脅到北宋王朝的統(tǒng)治,此時無良將可用的仁宗急需杰出的軍事將領。這樣,普通士兵出身的狄青就逐漸進入了求賢若渴的仁宗的視野。
狄青是仁宗最為欣賞和信任的一員武將。后世小說把他塑造成一個戰(zhàn)神的形象,說他從王禪老祖那里得到兵法和仙術,是受命于天,專門來解除宋朝邊患的“武曲星”,他與當世的“文曲星”包拯,被人們一同視為救宋室于危難之中的一代名臣。
狄青世代為農(nóng),寶元年間,元昊叛宋,便應招入伍,投入抗擊西夏軍隊的戰(zhàn)斗。當時宋軍經(jīng)常打敗仗,士兵普遍產(chǎn)生了畏懼西夏軍隊的情緒,士氣低落,而狄青每次作戰(zhàn)都身先士卒,披散頭發(fā),戴著銅面具,手持利刃沖入敵陣,往往所向披靡,從而大大鼓舞了士氣。在對西夏戰(zhàn)爭的4年中,狄青經(jīng)歷大小25戰(zhàn),身上留下了8處傷痕。因作戰(zhàn)英勇,狄青得到了當時主持西北戰(zhàn)事的韓琦和范仲淹的賞識。二人對狄青禮遇有加,范仲淹還送給他一部《春秋左傳》,并告誡他說:“將領若不知天下古今之事,頂多只是匹夫之勇。”狄青潛心苦讀,研習歷代將帥兵法,自身修養(yǎng)不斷得以提高。
仁宗得知他的威名和事跡后,打算召他進京詢問御邊方略,后因戰(zhàn)事緊迫,狄青難以離開前線,就讓他畫出作戰(zhàn)地圖送至京師。狄青士兵出身,當時臉上仍然留著從軍時的刺字。仁宗曾專門下詔讓他將臉上的刺字印記用藥除去,狄青卻這樣回答仁宗:“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是因為有這印記,臣愿意留著印記,用以激勵軍心,所以不敢奉詔?!比首谟纱烁悠髦睾托湃芜@名愛將。宋夏議和后,仁宗便立刻將狄青升為馬軍都指揮使,后又授以樞密副使。
皇佑年間,廣源蠻儂智高入侵,先后攻陷宋朝數(shù)州之地,并圍困廣州達兩月之久,朝廷派遣的增援部隊屢戰(zhàn)屢敗,仁宗感到極度失望,又一次想到了狄青。狄青也在仁宗最需要他的時候主動請戰(zhàn),并向仁宗保證,有能力平定叛亂,慨然說道:“我起自行伍,要報效國家,唯有上陣殺敵,愿親率大軍,前往平叛,誓將賊首捕獲,押至殿門之下?!比首诼犃T狄青的陳述,非常感動,似乎看到了宋軍勝利的希望,便讓狄青統(tǒng)一指揮嶺南諸軍。
狄青到前線后,最初按兵不動,令大軍休整10天。儂智高得到情報,放松了警惕。不料狄青在儂智高防守松懈的第二天,一晝夜急行軍,率大軍越過了昆侖關,在歸仁鋪擺好了陣形。儂智高失去了昆侖關天險,只得拼死力戰(zhàn),其兵勢很盛,宋軍前鋒孫節(jié)力戰(zhàn)而死,前陣眼看抵擋不住,諸將大驚失色。這時,狄青從容站起,手持一面白旗向上一揮,他從西北帶過來的蕃落騎兵從左右兩側(cè)同時殺出,直插敵陣。至此,儂智高軍全線潰敗,狄青揮軍掩殺50里,直下邕州城。有關狄青與儂智高歸仁鋪之戰(zhàn),宋人筆記的記載很是豐富,戰(zhàn)況非常精彩,其中尤其強調(diào)了狄青善于用智,如在大戰(zhàn)前,狄青為了鼓舞士氣,暗地里準備好一枚兩面均相同的銅錢,誓師時,便用這枚銅錢當眾占卜道,若得正面,我軍必勝。結果連擲數(shù)次,盡得錢的正面,使軍士以為必有神助而信心大增;又如連續(xù)三夜大設宴會,命軍士夜里盡情歌舞,自己則假借醉酒的名義,退席而暗奪昆侖關。其事雖不一定全是事實,但至少表明狄青是一位有勇有謀的戰(zhàn)將。
狄青能順利討平儂智高,除了自身善于用兵,另一方面則離不開仁宗的信任。時人曾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評論:“為將之道有三:曰‘智’、曰‘威’、曰‘權’。觀狄青討伐儂智高,狄青可謂是能施其智而奮其威,在當世都是絕無僅有的。然而狄青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好的發(fā)揮,是由于仁宗將指揮大權授予了他。這就是得君之權的典型。假使狄青沒有得到君主的專任之權以方便他行事,他何以會創(chuàng)下如此輝煌的戰(zhàn)功?!卑此纬瘧T例,武將領兵出征,一般要遣文臣為副,以宦官監(jiān)軍。仁宗卻毅然破例行事,獨任狄青全權負責嶺南軍事。至捷報傳來,仁宗大喜道:“朕常觀魏太祖曹操雄才大略,然而多是譎詐的手段;唐莊宗李存勖也算是豪杰,行軍打仗,基本上沒有失敗的,但即位后,沉迷于游獵而沒有節(jié)度,對臣子的賞罰也不講規(guī)則。這兩個皇帝,只具備將帥之才,而無人君之量,可惜啊!”顯然仁宗對自己知人善任很是得意,在狄青征南凱旋而歸不到一個月,更是力排眾議,升其為樞密使。
仁宗欲拜狄青為樞密使時,朝野輿論大嘩。宰相龐籍援引了祖宗先例,勸說仁宗道,曹彬戰(zhàn)功卓著,但太祖當時也只是賞賜給他大量金帛,而未予樞密使職位。然而,仁宗居然在大臣們極力反對的情況下,仍將沒有什么過失的樞密使高若訥罷免,以狄青補樞密使。狄青被拜為樞密使,何以會有如此的轟動?其原因之一是升遷的速度過快,二則是以武人的身份擢升為樞密使。這兩條均與趙宋的祖宗家法相左,完全違背了太祖立國以來防制武人的國策。樞密院為掌控軍政的最高權力機構,在重文輕武的宋代,自太祖、太宗以來,武臣出掌樞密院漸成忌諱,最后形成專以文臣為樞密使的慣例。仁宗這一有悖常理的任命為狄青的人生悲劇埋下了伏筆。
狄青由于仁宗的鼎力支持,得到這一不尋常的升遷。這一現(xiàn)象既未被朝中大臣所接納,也引起朝野上下對狄青舉止的矚目和揣測。一次,狄青家夜間焚燒紙錢祭奠祖先,事先偶然忘記了通知負責消防的廂吏,結果廂吏連夜報告開封府。雖然府吏迅速趕到時,“火”已滅了許久,但第二天,城中便盛傳狄樞密家夜有怪光沖天。顯然,狄青家中的任何異動都會成為控制社會輿論的文人們的談資和口實。家中夜有怪光沖天,這在中國古代涉及到非常嚴肅的政治問題,常被看作臣子有圖謀不軌之心的自然表象,甚至更被視為改朝換代的征兆。在這種情況下,狄青已然成為功高震主的人物,因而這些謠傳對他具有極強的殺傷力。除此以外,各種類似的傳聞也相繼而起,有人說狄青家里養(yǎng)的狗也長出了奇怪的角;更有甚者,還有人在京師發(fā)大水時,見到狄青身穿黃衣坐在相國寺的大殿上,這無異于給狄青穿上了帝王象征仁宗像的“皇袍”。這些謠傳除了因為至和、嘉佑年間盛行讖緯巫術外,主要還是基于政治上的不安,朝中大臣甚至包括當年相當賞識狄青的名臣韓琦,普遍擔憂狄青有可能功高震主,篡奪皇位。這種擔憂正是宋代重文輕武的必然結果。
對種種關于狄青的傳言,仁宗雖然并非全信,群臣對狄青的攻擊和猜測,仁宗也一直有所保留,但他畢竟不能無動于衷,因為這些終究都直接關系到自己的皇位和性命。終于,至和三年(1056),性情文弱的仁宗又一次在極度的矛盾中,在朝野輿論的巨大壓力下做出了無奈的決定,罷狄青樞密使,出外知陳州。據(jù)說,狄青將行時,對旁人說:“我此行必死無疑,陳州有一種梨,叫青沙爛,今去此州狄青必爛死。”這表明,狄青似已預感到了不祥之兆,也意識到陳州之行定然不會給自己帶來平安。第二年,狄青因承受不了因朝廷疑忌而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暴病死于陳州,年僅50歲。仁宗得知,悲痛萬分,贈官中書令,并親自題其碑曰“旌忠元勛”。狄青死后得到如此高的榮譽和禮遇,這是仁宗對一代名將的最后交待,更是他內(nèi)心無限愧疚的流露。
范仲淹、狄青是仁宗時代眾多歷史人物的典型代表,他們的命運與仁宗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緊密相連。作為文官、武將之杰出者,他們有著某些相似之處,他們都為挽救大宋王朝做出過巨大努力,結局卻都帶有濃濃的悲劇色彩,這大概與仁宗的性格和他們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
作為一個守成之君,仁宗堅守祖宗法度,千方百計地防范朋黨,以致他不得不在最后關頭放棄了范仲淹的改革。作為一位性情文弱的帝王,在宋朝防范武人的基本國策下,對自己甚為器重的狄青,他似乎也無法改變狄青的悲劇命運。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七
自從有了人類便有了人類的歷史。人類由于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便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因此,歷史原本就是生動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夏朝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少康中興的故事要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前的夏朝前期。這是一個關于夏朝第六代天子“少康”的故事。
從夏朝第二代天子太康起,天子無心朝政,朝綱廢弛,百姓民不聊生。有窮氏后羿乘機而起,篡奪了朝政,史稱“太康失國”。后羿在位八年,他的夏朝天子之位難以得到各諸侯的信服,飽受爭議。后羿將王位還給仲康,但以有窮國不納貢為交換條件。
然而,后羿被自己的妻子和好心收留的寒國君主伯明的堂侄韓浞一同設計謀劃,殺后烹之。從此,寒浞代夏,對夏國的勢力乘勝追擊。夏王仲康、相都死在韓浞的刺殺下。
而相的遺腹子少康成為了夏唯一的希望。少康在母親的國家有仍氏封地誕生,自小發(fā)憤圖強,長大后作了有仍氏的牧正。為報國恨家仇,他開始謀劃復國。少康與逃亡的夏臣伯靡商討計策,聚集夏國族人,集聚軍事力量。少康派下臣女艾在澆處做間諜,將自己的兒子季杼派往誘殺豷,以弱勝強。寒浞的勢力節(jié)節(jié)敗退,自殺未遂,最終被伯靡凌遲處死。少康大獲全勝,夏朝光復。夏朝的天子之位再次回到了姒氏后人姒少康手中。
自小深知底層百姓疾苦的少康,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廣施德政,體恤民事,得到了百姓的擁護,曾經(jīng)危在旦夕的夏朝得以復興,出現(xiàn)了“中興”之勢,一步步走向繁盛。這就是少康中興故事的來源。
大禹的父親鯀因治水不成而被舜所誅,鯀一沒有瀆職,二沒有貪污治水資金,三沒有發(fā)生重大安全事故,舜為什么要殺他呢?治水沒有
成功
不是理由,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那樣低下,科學技術那樣低下,又沒有前人的治水經(jīng)驗可以借鑒,只能靠在實踐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失敗是正常的。要鼓勵探索,要允許失敗,以舜那樣的英明之主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其實,說穿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治水不成不過是一個借口,而殺掉他才是真正的目的,這是政治斗爭和權力角逐的必然結果。據(jù)《史記》記載,禹的父親叫鯀,鯀是帝顓頊的兒子,顓頊是昌意的兒子,昌意是黃帝的兒子??梢婖吀缂t,又是帝王之后。當時的堯?qū)︴吅退炊际欠浅P湃魏鸵兄氐?,而堯把治水的重任交給鯀,更表現(xiàn)出堯?qū)︴叺目粗?。這樣,就必然引起舜的妒忌。于是,舜除了給鯀的治水制造障礙,還在堯面前說鯀的壞話。因為治水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斷地從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但是由于舜的讒言,堯和天下之人對鯀的治水能力還是產(chǎn)生了動搖。后來,舜一步一步騙取堯的信任,奪取了政權,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力而殺了自己的政治對手,結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皆說殺得對。
殺了鯀之后,舜當然還要斬草除根,要殺大禹。但是,苦于沒有正當?shù)睦碛?。那么,還讓他去治水吧,如果治水還是不成,就有了正當?shù)睦碛闪?。禹是一個聰明人,這一切他全看在眼里,他深知自己處境的危險,所以,他必須保護好自己,必須治水成功,必須接受父親的教訓,必須贏得天下的信賴,使得舜不敢輕易下手才行。
大禹把殺父之仇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有絲毫的流露。同時還不停地向舜表忠心,說自己對舜是如何地服從愛戴,舜是如何地英明偉大等等。為了討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秴问洗呵铩分杏羞@樣一段記載:“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為司空。以通水潦,顏色黧黑。步不相過,竅氣不通,以中帝心?!本褪钦f,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實實,小心翼翼侍奉舜,以贏得舜對他的信任,緩解舜對他的戒心,走路的時候緊緊跟隨在舜的后面,不越半步,大氣都不敢出,千方百計讓舜高興。其行為怎么看都有點像當年的林副統(tǒng)帥。
同時,大禹還吸取了父親鯀的教訓,因為當年父親只知道低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不知道宣傳自己,以致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舜的手里,舜說什么,大家都相信,沒有很好地樹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大禹很注意宣傳自己,他不僅對舜宣傳自己怎樣兢兢業(yè)業(yè)忘我地工作,還經(jīng)常地對當時負責宣傳工作的皋陶同志宣傳自己的事跡,他說:“予娶涂山,癸甲生啟,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師;處薄四海,咸建五長,各道有功?!边@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我當時結婚娶了涂山氏,只在家里住了三天,便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樂業(yè),為舜的治水大業(yè)離開了家里,后來孩子啟出生我都沒有
時間
看他一眼,一心一意在工地上忙碌,撇小家為大家,生怕辜負了舜和天下人民的期望。他的話,使得負責宣傳的皋陶感動得熱淚盈眶,“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則刑之?!本褪钦f,皋陶非常敬重大禹的品德,立刻命令天下人向大禹學習
,以大禹為榜樣,愛崗敬業(yè),三過家門而不入。誰不學習,就收拾誰。大禹在全國人民的心目中一下子成了榜樣和英雄。于是,“禹德大明”,在全國很有影響力了,威信大增。然而,這20xx年,真的像他自己表白的那樣,孤身一人,一心治水?我還是不信。禹雖然20xx年沒有回家,雖然三過家門而不入,誰敢保證他沒有二奶,沒有小秘,沒有游山玩水,沒有大吃大喝,沒有找小姐,沒有洗桑拿,像一個苦行僧一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舜當時就不會對他提出警告:“毋若丹朱傲,維幔游是好,毋水舟行,朋淫于家,用絕其也,予不能順是?!边@段話是《史記》中
司馬遷
記下來的,那意思就是說,大禹啊,你不要像丹朱那樣傲慢無禮,不要只喜好怠惰游樂,戲謔胡為,你不論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地作惡,在沒有水的地方,你還坐在船上,強迫民工為你推舟游樂,你還和眾多的女子在屋里放縱淫亂,如果這樣繼續(xù)下去,我決不會聽之任之。舜所說的,不會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吧。只是大禹羽翼漸豐,得到四方諸侯的擁戴,舜也就無可奈何了。終于,大禹見時機成熟,便奪取了王位,放逐帝舜,最后舜慘死在南方蒼梧。這可不是我編出來的,大家可以看中國最權威的辭書《辭?!?,上面就是這樣寫的。
濟源有很多的湯帝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就有大社、青多、原頭、逢石、南姚、王寨、神溝、王屋等村都有湯帝廟,要說湯帝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并不是一個特別出名的人物,既沒有統(tǒng)一中國的宏圖大業(yè),又沒有救苦救難的行善功能,但是一個小小的縣市竟有如此多的擁蠆者,簡直不可思議。一定有它形成的特殊原因。
訪問當?shù)氐木用?,也無人知曉這些湯帝廟最初建于何時,甚至連湯帝的生日,也眾說紛紜,連濟源境內(nèi)也不統(tǒng)一。這些現(xiàn)象只能說明一種情況,湯帝非本地出生,濟源人對他并不十分了解,而他某一時期在濟源影響又很大,勢力涉足很廣。
既然我們在濟源本地找不到答案,只好把眼光放的遠一些,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錄上,在濟源附近包括河南山西地貌特征文化古跡上,查找關于湯帝及有關他在濟源附近的活動的記載。這也是考古發(fā)現(xiàn)常用的一種方法。
據(jù)歷史記載,商,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它逐漸強盛起來,由夏的屬國演變?yōu)樽阋耘c之抗衡的對手。商湯即位并遷徙部族統(tǒng)治中心到亳地(今河南商丘)湯帝名曰商湯(?-約前1588年),子姓,名履,廟號太祖,為商太祖。商朝的創(chuàng)建者 ,是商朝開國皇帝。
夏朝末年,帝履癸橫征暴斂,殘害忠良,朝朝游宴,夜夜笙歌。在宮殿之上,模仿天的穹窿,建起來人造天空“寶蓋”,上嵌寶珠象征日月星辰,由33個絕色美女主管,美其名曰“三十三天妃”;又在長夜宮里鑄金柱,琢玉梁,建造地府,由72個妙齡美女主管,稱“七十二洞主”,酒池肉林也是他的首創(chuàng),把反對他的人扔進滿是蛇蝎的池中活活折磨死。人們受不了他的殘暴統(tǒng)治,就作歌傳唱:“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表明夏的統(tǒng)治風雨飄搖,已經(jīng)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史記·殷本紀》“桀敗于有娀之虛,桀奔于鳴條”。商湯率領軍隊又在鳴條決戰(zhàn)。(鳴條山一說今河南洛陽附近,一說今山西中條山,從歷史記錄和河南洛陽山西中條山濟源附近一帶大量的湯帝廟來看,戰(zhàn)爭發(fā)生在這一帶無疑) 在決戰(zhàn)中,商軍奮勇作戰(zhàn),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并最后推翻了夏朝。這就從中國文化歷史記錄的角度,找到了商湯和夏桀在洛陽濟源山西一帶進行過戰(zhàn)爭的證明。
自從夏朝破壞禪讓制的官以民為本以來,官民之間成了領導與被領導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前朝與后朝也由禪讓的關系,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敵對關系,每次朝代更替,都會血流成河,無數(shù)
生命
財產(chǎn)被毀。夏朝是商朝的死對頭,不會給對方留下祭奠的印記。所以濟源雖然是夏朝古都,但在濟源的遺跡很少。包括夏朝古都,也只有省文物保護單位在濟源火車站新樹立的“原城舊址”一個牌子。仔細查找濟源古跡,我們卻發(fā)現(xiàn)濟源西北三十里處,竟有一個夏神廟,訪問夏神廟居民得知,夏神廟村東有銀鴉寨,村西有南大寨,上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寨門,顯然是個兵家必爭之地。村中夏神廟幾經(jīng)毀建,究竟初建于何時,無人知曉,只知村內(nèi)原有一通古碑,上書“禹王下身處”,現(xiàn)已被鑿斷做水井蓋。
究竟湯帝是念大禹治水有功,還是因夏神廟地處濟源偏遠,而未毀滅夏朝遺跡我們現(xiàn)在已無從知曉。只能斷定,濟源是夏朝和商朝皇帝都曾經(jīng)涉足的地方。
濟源物產(chǎn)并不豐富,人口也不甚多,也并非商朝古城,湯帝在濟源有如此大規(guī)模影響如此深遠的活動,除了戰(zhàn)爭,不能解釋這種活動的意義。
我們知道夏桀是湯帝戰(zhàn)爭的對手,那么湯帝與之戰(zhàn)爭的唯有是夏朝。由此我們可以推論,湯帝在濟源曾經(jīng)和夏桀進行過較長時間的戰(zhàn)爭。雖然這一推論還需要進一步的考證,但僅從濟源及濟源周圍有如此眾多的湯帝遺跡來看,從中華民族的朝代歷史來看,湯帝和夏桀在濟源進行過長期的戰(zhàn)爭的猜想應該是事實。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八
近來通過老師介紹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拜讀了《中國歷史故事精選》這本書。其中《秦始皇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這個故事,使我感受最深。在古代,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實現(xiàn)統(tǒng)一六國的皇帝。他自22歲就親自執(zhí)政,擔任起統(tǒng)一六國的歷史重任。
他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他任用許多精明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繚、王翦等。王翦是秦國名將,在進攻楚國時,秦王不僅親自為他送行,而且滿足他的一切需求。但秦王也是個不輕易相信別人的人,一點小事就令他疑心重重。比如:秦王決定滅楚,便問眾將需要多少軍隊。年輕氣盛的李信要20萬,而老將軍王翦認為非要60萬不可。秦王聽了王翦的話產(chǎn)生了戒心:王翦、王賁父子倆重兵在握,現(xiàn)在又要60玩大軍,莫非有了異心?于是便決定讓李信、蒙恬領兵20萬攻楚。明智的王翦早已有所察覺,于是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得以保全性命。
盡管秦王身上有許多缺點,但他的功勞是不可抹滅的。他畢竟用來十年的時間,消滅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分割、混戰(zhàn)的局面,從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封建主義國家。
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我不應該輕易去懷疑別人,不能因為某個同學犯過錯就不原諒他,總認為壞事都是他做的。我對曾經(jīng)被我誤會的那個同學,內(nèi)心感到十分愧疚。如果我能在看見他,我一定誠心的向他道歉。善待身邊的每個人,這將成為我以后做人的一大原則。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習秦王的精神。他22歲就親擬朝政,一步一步實現(xiàn)自己遠大抱負。俗話說:有目標,就有動力。作為六年級的我想要提醒身邊的每位同學,我們不能再荒廢我們的時間,每天無所事事啦。我們應該做個有理想、有目標的人。不斷設定短期小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xiàn)它。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你離你的遠大理想會越來越近。同學們,我們一起加油吧??!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九
人們對歷史的印記很大程度上是從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而來的。歷史故事具有生動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內(nèi)容,很容易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印象。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典型的歷史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岳飛小時候家里非常窮,母親用樹枝在沙地上教他寫字,還鼓勵他好好兒鍛煉身體。岳飛
勤奮
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成為文武雙全的人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親鼓勵兒子報效國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每次作戰(zhàn)時,岳飛都會想起“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戰(zhàn),取得了很多戰(zhàn)役的勝利,立了不少功勞,名聲也傳遍了大江南北。
岳飛還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岳家軍”。“岳家軍”的士兵都嚴格遵守紀律,寧可自己忍受饑餓,也不敢打擾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們天一亮就起來,為主人打掃衛(wèi)生,清洗餐具后才離去。
“岳家軍”的士氣讓金軍聞風喪膽。金兵統(tǒng)帥長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在一次岳家軍與金軍的戰(zhàn)役中,當岳家軍追到距金兵大本營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復江山時,皇帝趙構怕岳飛打敗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檜連發(fā)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退兵。
秦檜還誣告岳飛謀反,將他關入監(jiān)獄,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
岳飛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他一生謹記母親的教誨,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沒有忘記母親“精忠報國”四個字。
提起楊震,人們首先會想到他是著名的“四知太守”。因為關于他清廉名聲聞名天下的故事,其中一個講道:有一天晚上,有一個人向楊震行賄,并安慰他說:“現(xiàn)在是深夜,沒有人會知道?!睏钫饏s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p>
其實,楊震能夠青史留名,不僅僅因為他的清廉,還因為他是個敢于直言進諫的諍臣。他不屈權貴、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甚至為此付出了
生命
的代價。楊震,字伯起,東漢名臣,歷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司徒等職,性情耿直,敢于犯顏直諫,遇到不公平的事就要開口,從來不畏權貴、不留情面。
安帝的奶娘王圣,因為撫養(yǎng)安帝有功,便無法無天,干了很多貪贓枉法之事。
眾人礙于安帝的情面,都不敢言語,楊震卻站出來了,他上書說:“阿母王圣,出身卑微,因遭千載難逢的機會,得以奉養(yǎng)圣上。雖然有推燥居濕撫養(yǎng)陛下的辛勤勞苦,但陛下對她前后所封賞的財富榮耀,已遠遠超過了她的功勞。然而她貪得無厭的心理無法得到滿足,經(jīng)常交際朝臣,接受賄賂、請托,擾亂天下,使朝廷清正的名聲受到損毀,如同日月蒙上灰塵一樣。因此,應當迅速送阿母出宮,讓她居住在外面,這樣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繼續(xù)保持,對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p>
安帝事后竟將奏折給王圣等人看了,她們便因此對楊震懷恨在心。
王圣的女兒伯榮與已故的朝陽侯劉護的遠房堂兄劉瑰勾搭成奸。安帝讓劉瑰承襲了劉護的爵位,官至侍中。
對此,楊震堅決反對,再次向安帝上書說:“臣聽說,天子只封有功之臣,諸侯靠德行獲得爵位。在劉瑰沒有任何功勞和德行,僅僅以匹配阿母之女的緣故,一
時間
就位至侍中,又得以封侯,這既不符合高祖定下的老制度,又不合乎道義,以致滿朝文武議論紛紛,百姓迷惑不解。請陛下以歷史為鏡鑒,按照帝王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辦事,方得人心,安天下。”可惜安帝仍沒有采納他的諫言。樊豐、周廣、謝惲等人見楊震接連進諫均未被采納,因而無所顧忌,大肆征調(diào)大司農(nóng)的錢糧、大匠的現(xiàn)有徒夫、木材,各自興建巨宅、林園池塘和亭臺樓閣,所耗銀錢難以統(tǒng)計。
楊震為此再次上書說:“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城發(fā)生地震。我想到,那些親近的寵臣,驕傲奢侈超過法律的限制,大量征調(diào)役夫,大修宅第,作威作福,致使行人在路上喧嘩。地震的災變,恐怕就是為此而發(fā)。愿陛下振奮帝王的陽剛之德,拋棄那些驕傲奢侈之臣,以回報上天的警告!”
樊豐等人因此更對楊震側(cè)目而視、更加憤恨。
不久后,河間男子趙騰上書分析批評朝廷得失,安帝發(fā)怒,將趙騰逮捕,送到詔獄審問,以欺騙主上、大逆不道定罪。
楊震立刻上書營救趙騰,說:“我請求為趙騰減刑,保全他的性命,以勸誘草野民眾為國進言?!笨砂驳鄄宦牐w騰終被處死。
安帝去東方巡視的時候,樊豐等因皇上在外,又競相大修宅第。太尉部掾高舒叫來大匠令史詢問核查,卻得到樊豐等人偽造的詔書。
楊震將全部情況寫成奏書,準備等安帝回京后呈上,樊豐等人大為惶恐,便搶先一步一同上奏折詆毀楊震:“自從趙騰死后,楊震深為不滿,而且他是鄧氏家族的舊人,有怨恨之心。”
結果安帝聽信讒言,回到京城洛陽的當夜,就派使者收回了楊震的太尉印信。楊震因此緊閉門戶,不愿再會見賓客。
樊豐等人又指使大鴻臚耿寶上奏說:“楊震本是大臣,竟不服罪而心懷怨恨。”安帝聞之大怒,終下詔將楊震遣回原郡。
楊震來到洛陽城西的夕陽亭,滿懷感慨地對他的兒子、門徒們說:“死亡,乃是士的平常遭遇。我蒙受皇恩而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詐,卻不能進行懲罰;痛恨淫婦作亂,卻不能予以禁止,還有什么面目再見日月!我死以后,要以雜木作棺材,用單被包裹,僅夠蓋住身體即可,不要歸葬祖墳,不要祭祀!”然后服毒而死。
一個直臣就這樣死去,路上的行人都為他們?yōu)I。
這個世界上,多的是善于察言觀色、順情說好話的和事佬,少有不懼個人安危、敢于直言的勇士。在一個彌漫著鄉(xiāng)愿氣息和由習慣力量支配著的環(huán)境中,能夠做到直言不諱,這既是一種崇高的品行,也是一種勇敢的壯舉。楊震因為直言,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其精神品質(zhì),永遠閃耀在歷史長空。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夠與唐宗宋祖那樣具有文韜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愛新覺羅.玄燁就是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
倘若認真地研究一下清史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康熙帝從十三歲計擒權臣鰲拜開始,平三藩,收中國臺灣,退俄寇,征西疆,治黃河,免租稅,哪一件事都是了不起的豐功偉績。所以,到康熙四十年前,整個大清帝國直可謂是河晏海清,國豐民足,萬邦來朝,雄視天下。但是,所有這一切都不能完全說明他雄才大略的全部和精髓,而只有領略了他在駕鶴西去之前、準備交班時的一系列舉措,方可獲得什么叫“偉大”的真諦。
與其它朝代一樣,清王朝也存在著這么一種現(xiàn)象:開國之初萬眾一心,縮衣節(jié)食,勇于進取,勵精圖治,忠奸黑白涇渭分明??梢坏┏衅饺站茫蟠笮⌒〉墓倮舯汩_始驕奢淫逸,蠅營狗茍。其間,大地主、大商人與官府、權貴勾結而殘民以逞;軍政官員冒領軍餉,瓜分國庫,蛻變成城狐社鼠。故而,到康熙五十年左右,大清國表面上盡管越發(fā)的繁榮昌盛,歌舞升平,但實際上已經(jīng)是國庫空虛,各種社會矛盾和隱憂已令有識之士不寒而栗。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各級官吏的貪污腐化,行賄受賄。雖然當時康熙皇帝年事已高,疲極倦政,已有心無力地親自來作治吏這樣一篇大文章,但他作為無書不讀、深諳歷史的一代大政治家,豈能不懂得“治國即治吏,吏壞則國亡”的道理!因此,接下來的首要任務自然就是在眾多皇子之中挑選一個一身正氣,剛正不阿,既有菩薩心腸,更要有霹靂手段的人承繼大統(tǒng),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清國祚永續(xù),富強昌盛。
其實,滿清從努爾哈赤起就有一個較之于其它朝代非常具有先進性的、獨特的傳統(tǒng)作法,即所有皇子一旦成人便開始
學習
政事,或入各部政府實習參贊,或派往全國各地微服私訪,體察民情。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每個人的人品、性格、能力、水平等等,均可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從而有利于皇帝的甄別和選拔。那么,康熙朝的皇子們在實踐中都是怎樣表現(xiàn)的呢?太子胤礽懦弱昏聵,已經(jīng)兩次遭貶。三阿哥胤祉深藏不露,八面玲瓏。八阿哥胤禩霸氣內(nèi)斂,慣于作秀,善于交通權貴,更善于籠絡收買人心,朝廷里的諸多大員小吏,甚至包括九、十、十一阿哥都“緊密地
團結
在以八阿哥為核心的集團周圍”,氣焰熏天,當時朝野均認為接班非他莫屬!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均為俠肝義膽之士,英武豪爽??纱硕私y(tǒng)領大軍縱橫疆場有余,文心周納,老成謀國不足。尤其是十四阿哥還與老八若即若離,互為依靠卻又勾心斗角。唯獨四阿哥胤禛不依不靠,慎獨正行,特別是在追繳贓款,懲治貪腐之事上大義凜然,唱紅打黑毫不手軟。如此,得罪了不少皇親國戚,封疆大吏,以至于當時的官場上給他起了個“活閻王”的綽號,其若不是“皇二代”,恐怕早就被人黑掉了。深切地體察了諸皇子的優(yōu)劣,康熙帝內(nèi)心已將接替大位的人選鎖定在四阿哥與十四阿哥兩人身上,只是遲遲難以最后定奪。
于是,他向桐城派的學術領袖,當時以布衣身份在上書房行走,亦師亦友的方苞先生求教:諸子皆佳,惟四子與十四子甚慰朕心。然,何人可繼大統(tǒng),朕殊難決斷,望先生一言以決。
方苞不愧是大學問家,他不正面回答,卻用比喻說理道:此乃皇上家事,臣本不該置喙。然,皇家無私事,家事即國事。故,臣有二法可為圣上決疑——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候、作料無不取決于掌廚之人。當下火頭已弱,味淡無鹽,亟需能夠旺火且敢于下重料之人也,此其一。其二,選皇子立一國之君,除其本人外,尚可注重皇孫,若皇孫天縱英明,則可保大清三代盛世。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十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很多人的啟蒙書。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希望你喜歡。
歷史上,借用一句
名言
的祖先:尋找海市蜃樓的基礎,這種無知的行為嗎?歷史作為一個過去的過去的事情,揮之不去的瞬間跟蹤辯論基調(diào)追索權逐漸流光掩飾留下的痕跡從痕跡,歷史遺址的發(fā)掘其現(xiàn)代意義,可以說是不可忽視的。歷史的車輪永遠是一個國王,一個黨,一個國家保持國王多么偉大的成就,如何文成武德;黨是卓越的系統(tǒng)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國家如何如何好,燦爛的文明,歷史是公證,如無私,并沒有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此,不斷地思考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性的命題和議題值得探討和解決所有已知的人。唐代魏征直諫太宗說
羅曾說
當然,歷史的意義不僅是為了避免和學習,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我今天是司空見慣的重復這個論點,在基準建立的歷史意義在我們心中。從歷史中尋找意義,無論什么樣的角度看歷史,什么樣的結論,即使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和遺漏記錄本結論不能阻止我們的初衷。寬視角-把握歷史層面的人作為一種社會責任。
今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讀了一本書《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歷史讀物,也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讀物,看完后真令人回味無窮啊!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由林漢達爺爺編寫,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zhàn)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面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形象:有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有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還有力大無窮的西楚霸王項羽,以及三顧茅廬的劉備。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秋時期的故事。周幽王整天吃喝玩樂,并且不管諸候的感受點燃烽火,千金買一笑,他才惹來了殺身之禍。鄭國的公孫子都內(nèi)心狠毒,竟放暗箭殺害了穎考叔,大家千萬不能學他啊。還有那衛(wèi)國國君衛(wèi)懿公,為了養(yǎng)仙鶴對老百姓的生死不管不問,最后亡了國。楚莊王看起來對朝政不管不問,實際上在暗中觀察,機會到了的時候來了個一鳴驚人。齊國大夫晏子思維敏捷,能言善答,楚靈王三次想侮辱他,結果他全部駁了回去,還反將一軍讓楚靈王很難堪。
我們應該學習楚莊王的一鳴驚人和晏子的思維敏捷,能言善答。我們不能學習周幽王,公子孫都和衛(wèi)懿公,公孫子都心狠手辣,周幽王和衛(wèi)懿公不務正業(yè)而惹上殺身之禍。通過這些故事,那些正直的人物是值得我們學習,對于那些亡國之君和阿諛的小人要以他們?yōu)榍败囍b,不要重蹈覆轍。
讀了這本書后,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如果你還想知道《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的其它故事和詳細內(nèi)容,就也來讀一讀吧。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么現(xiàn)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于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余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么大的功績,多么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yōu)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yōu)良的血統(tǒng),多么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并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征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于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guī)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后的歷史朝良性發(fā)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并困惑著后來人。無數(shù)的史書歷數(shù)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fā)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后來的執(zhí)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zhí)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钡拇_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fā)現(xiàn)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當然歷史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diào),目的在于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么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xiàn)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范仲淹的新政失敗以后,北宋的朝政越來越腐化,特別是在京城開封府,權貴大臣貪腐賄賂的風氣十分嚴重;一些皇親國戚更是肆無忌憚,不把國法放在眼里。后來,開封府來了個新任知府包拯,這種情況才有了點改變。
包拯是廬州合肥人,早年做過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的縣令。有一次,縣里發(fā)生一個案件,有個農(nóng)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來,發(fā)現(xiàn)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著血,掰開牛嘴一看,原來牛的舌頭被人割掉了。這個農(nóng)民又氣又心痛,就趕到縣衙門告狀,要求包拯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
這個無頭案該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狀的農(nóng)民說:“你先別聲張,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說?!?/p>
農(nóng)民本來舍不得宰耕牛,按當時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來,割掉了舌頭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來,縣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
那農(nóng)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殺掉了。第二天,天長縣衙門里就有人來告發(fā)那農(nóng)民私宰耕牛。
包拯問明情況,立刻沉下臉,吆喝一聲說:“好大膽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頭,反倒來告人私宰耕牛?”
那個家伙一聽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頭,老老實實供認是他干的。
原來,割牛舌的人跟那個農(nóng)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發(fā)牛主人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審案的名聲就傳開了。
包拯做了幾任地方官,每到一個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雜稅,清理了一些冤案。后來,他被調(diào)到京城做諫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宋仁宗正想整頓一下開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調(diào)任開封府知府。
開封府是皇親國戚、豪門權貴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個當這差使,免不了跟權貴通關節(jié),接賄賂賂。包拯上任以后,決心把這種腐化的風氣整頓一下。
按照宋朝的規(guī)矩,誰要到衙門告狀,先得托人寫狀子,還得通過衙門小吏傳遞給知府。一些訟師惡棍,就趁機敲榨勒索。包拯破了這條規(guī)矩,老百姓要訴冤告狀,可以到府衙門前擊鼓。鼓聲一響,府衙門就大開正門,讓百姓直接上堂控告。這樣一來,衙門的小吏要想做手腳也不敢了。
有一年,開封發(fā)大水,那里一條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調(diào)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權貴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園、亭臺。包拯立刻下命令,要這些園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個權貴不肯拆除。開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還強詞奪理,拿出一張地契,硬說那塊地是他的產(chǎn)業(yè)。包拯詳細一檢查,發(fā)現(xiàn)地契是那個權貴自己偽造的。包拯十分生氣,勒令那人拆掉花園,還寫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發(fā)。那人一看事情鬧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來,也沒有他的好處,只好乖乖地把花園拆了。
一些權貴聽到包拯執(zhí)法嚴明,都嚇得不敢為非作歹。有個權貴想通關節(jié),打算送點什么禮物給包拯,旁人提醒他,別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潔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來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過官。端州出產(chǎn)的硯臺,是當?shù)氐奶禺a(chǎn)?;蕦m規(guī)定,端州官員每年要進貢一批端硯到內(nèi)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進貢的機會,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貪腐一批,去討好那些權貴大臣。搜刮去的端硯比進貢的要多出幾十倍。后來,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間征收端硯,除了進貢朝廷的以外,連一塊都不增加。直到他離開端州,從沒有私自要過一塊端硯。
那權貴聽了,知道沒有空子好鉆,也只好罷休。后來開封府的男女老少,沒有人不知道包拯是個大清官。民間流傳著兩句歌謠:“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保ā伴惲_”是傳說里管地獄的神。)
包拯對親戚朋友也十分嚴格。有的親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點也不照顧。日子一久,親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氣,也不敢再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為樞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樣十分樸素,跟普通百姓一樣。過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遺囑說:后代子孫做了官,如果犯了貪腐罪,不許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許葬在咱包家的墳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們的贊揚,在他死后,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龍圖”(包拯得過天章閣待制、尤圖閣學士的官銜)民間流傳著許多包公鐵面無私、打擊權貴的故事,還編成包公辦案的戲曲和小說。雖然其中大都是虛構的傳說,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官的敬慕心情。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飛機的轟鳴聲、爆炸聲、槍聲響成一團,在蒙陰東北部大崮山的一個山洞里,上身穿著米色毛衣、下身穿淺色長褲的陳若克在一群身穿土布褂子、梳著發(fā)髻的婦女中間,顯得特別扎眼。
那是1941年11月7日,22歲的陳若克正擔任中共山東分局婦委委員、省婦女救國聯(lián)合會、省臨時參議員。在人們眼中,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摩登女人。在部隊駐地,如果有一個女兵身穿列寧裝騎馬奔馳而過,任齊肩的頭發(fā)在風中飛揚,那準是陳若克沒錯;在清一色的軍裝中,如果有一個女人身穿皮夾克或者繳獲來的皮大衣,那也定是陳若克無疑。只要能讓自己洋氣一點,她絕不讓自己土氣。女同志們都說她被丈夫朱瑞慣壞了,她卻一臉自豪。
可現(xiàn)在,她已經(jīng)有幾天沒有洗臉了,因為沒有吃什么東西,胃里也透著酸氣。她只盼著戰(zhàn)斗早點結束,盡早和丈夫團聚。
可戰(zhàn)斗越發(fā)激烈了,洞頂?shù)哪嗤翐潴赝碌?。陳若克本能地用手護住肚子,此時她已經(jīng)有8個月的身孕了。
一天夜里11時,一支日軍從山后架著云梯爬上來,部隊決定突圍。陳若克由警衛(wèi)員攙扶著往北走,由于行動不便,不久他們便與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
為了取得聯(lián)系,警衛(wèi)員不得不到附近村里找人。就在此時,陳若克生下了孩子,是個女兒。不幸的是,孩子的哭聲引來了搜山的日軍。
日本憲兵不知陳若克何許人,只覺得這個女人不簡單。這個女人,不梳發(fā)髻,不穿棉襖,給她吃的,她不要;問她什么,她不說。日本憲兵料定她有來頭,于是把她的手腳用鐵絲捆住,關在一間小屋里。
不久,日本憲兵又把陳若克以及她剛出生的女兒押往憲兵司令部。馬夫把虛弱的陳若克橫放在馬背上,用繩子緊緊地拴住,又把嬰兒裝進一條馬料袋子。出世不久的孩子被馬料扎得拼命地哭喊,陳若克的心都要碎了!
到了憲兵司令部,陳若克被直接送往刑堂。憲兵隊長親自提審:“你是哪里人?”
“你說我是哪里人,我就是哪里人?!?/p>
“你丈夫是誰?”
“我丈夫是抗日的?!?/p>
“你呢?”
“我也是抗日的?!?/p>
日本憲兵惱羞成怒,大紅的烙鐵狠狠地壓上她的前胸、后背。
她一次次昏死過去,又一次次被冷水澆醒。日軍什么消息也沒得到,無奈之下,日軍轉(zhuǎn)變了策略,將她投入牢房。
她艱難地睜開雙眼,頭上的紗布還在不停地向外滲血,身上的衣服已經(jīng)沒有一件是完整的了,胸部的烙印猙獰地張著大嘴,焦黑的面容讓人驚懼。面對這一切,昔日對自己衣著非常在意的她什么都顧不上了。她的眼里只有那個被扔在不遠處、用藍布褂包著的嬰兒。嬰兒干癟的小嘴,一張一合地翕動著,已經(jīng)哭不出聲來。
她的心刀割般地疼痛,這是她和朱瑞的孩子,她的心肝。她何其幼小,何其無辜,為什么要遭這樣的罪!
見陳若克沒有奶水,日軍把一瓶牛奶送到牢里,對她說:“我們知道你是八路,很堅強,你也是孩子的母親,難道一點都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嗎?”
陳若克把牛奶瓶摔在地上,說:“要殺就殺,要砍就砍,少來這一套!”
她艱難地摟過孩子,伸出自己流血的手,說:“孩子,你來到世上,沒有喝媽媽一口奶,現(xiàn)在就要和媽媽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你就吸一口媽媽的血吧!”
臨刑前,她緊緊地抱著孩子。在她看來,整個民族都在苦難之中,落在殘暴的日本人手里,孩子也難保住,索性拼上一塊血肉,讓日本人知道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
陳若克只度過了短短22年的人生。她熱愛時裝,熱愛騎馬,熱愛丈夫,熱愛孩子,熱愛理想,她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奇。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談話?!边@本書出自于林漢達爺爺之講述了從周朝東遷到晉朝統(tǒng)一全國的故事。
書中講了春秋故事、戰(zhàn)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和三國故事。其中我特別喜歡春秋故事中的晉文公重耳,因為重耳十分誠信。重耳在流浪時,對楚成王許下了“如果你我兩軍交戰(zhàn),我軍愿退避三舍(一舍在古代就是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的承諾。
問,為什么晉文公重耳退避三舍后又攻打楚國呀?但是我覺得重耳還是十分講誠信的,因為晉文公重耳在楚王的面前許下的承諾做到了,所以我覺得晉文公重耳挺守信用的。
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向重耳學習,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同時還不能不講誠信,我們說到就要做到,這樣才能“吉必信,竹必果?!?/p>
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歷史人物,比如諸葛亮、關羽、劉備、孫權和晉獻公等。我還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千金一笑、盜符救趙、合眾抗秦、暗渡陳倉”等,學到了很多課本的知識,拓寬了我的視野。
中國歷史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之交。鮑叔牙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公子小白成為齊桓公后,公子糾死,管仲被囚禁了起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后管仲在齊國為相掌政,助齊桓公成為霸主。管仲曾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p>
經(jīng)典的歷史小故事6: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
春秋五霸指春秋時期五次諸侯會盟的盟主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說指齊桓公,晉襄公,楚莊公,武王闔閭,越王勾踐。戰(zhàn)國七雄指戰(zhàn)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
經(jīng)典的歷史小故事7:合縱連橫
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在縱橫家蘇秦的游說主張下,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結成聯(lián)盟,“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則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用“連橫”瓦解聯(lián)盟,為秦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經(jīng)典的歷史小故事8:車同軌、書同文
秦王嬴政先后滅韓、趙、燕、魏、楚、齊六國,統(tǒng)一了中國,自稱“始皇帝”。秦始皇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貨幣、度量衡;為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大興土木。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50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