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挑山工教案(匯總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3:31:16
四下挑山工教案(匯總16篇)
時間:2023-11-11 13:31:16     小編:薇兒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從宏觀上把握教學進程,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與交流能力。教案的編寫可以結合教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聯(lián)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學習生字詞語。

2.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我們游覽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1.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溜()貨()奏()衡()誦()留()貿()泰()橫()頌()杖()?。ǎ┑ⅲǎ┱`()哲()仗()機()枕()娛()折()

4.讀課文。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jié)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折尺路線帶來什么困難?(路程比游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讀課文。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對什么感到奇怪?

(2)“騰云駕霧”指什么?

2.交流。

(1)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2)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lián)想。

(3)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二

嘗試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與自信心,真正達到自主讀書的目的。

一、自讀與導讀結合,感知文章脈絡,凸現(xiàn)重難點

在新課初始,教師設計這樣的自學題讓學生閱讀、思考;

1?讀通全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生字、新詞。

2?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樣登山的段落讀一讀,想一想,你的疑問與作者一樣嗎?并把你的疑問寫下來。

4?文章有哪些你讀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

首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后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在這個自讀與合作學習的平臺上,教師始終要關注、引導學生,使學生自學討論能深入下去,重視個別輔導,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中的焦點與難點問題。

二、直奔重點語段,品析語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朗讀描寫挑山工與游人登山的語段,討論并畫出挑山工與游人登山路線對比的簡易圖。在全班交流時,選幾組進行展示,每組還要派一個代表解說該組的圖示、閱讀該段的體會。通過這樣的閱讀與再造想像的訓練,既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又為學生口語表達訓練提供了機會。

方法一:教師重在啟發(fā)、引導學生學會在自讀、合作、探究的學習中,體會句子的蘊涵的意思。

思考題設計:聯(lián)系上下文,領悟重點詞語,聯(lián)系平時生活實際談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學習方式,體會挑山工的話中蘊涵的意思,想一想你從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請閱讀理解挑山工說的話,完成下面練習:

(一)讀了挑山工的話,我們懂得了:

1?游人登山時,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為。請找出文中寫游人玩玩鬧鬧,總停下來的語句讀一讀。

2?挑山工登山之所以能,是因為。

練習(一)重點讓學生自學、朗讀感悟;

練習(二)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再反饋,使人人都能有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同時,努力保證每一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認識能力得到提高。

三、選擇性練習,深化獨特認識,拓展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jù)學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師設計不同的練習,讓學生從以下三題中選兩題完成。

練習:

1?請你把文中最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

2?如果見到挑山工,你想對他說什么?請寫下來。

3?挑山工的幾句樸素的話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請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虒W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2、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3、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xiàn)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lián)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zhí)著。

4、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fā)表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

5、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xiàn)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執(zhí)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說一說通過朗讀課文,你對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chuàng)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

(2)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鼓勵學生說有創(chuàng)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贊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后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板書設計:

路程多一倍時間卻不多。

腳踏實地。

奮力登攀。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四

課文寫了我登泰山的時候看到挑山工努力登山的情景,內心受到很大的震撼,為什么他們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游人慢,作者從他們身上感悟到生活的真諦:認定目標,堅持不懈,一個勁地向上攀登,征服一個個困難,定能達到勝利的頂峰。

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及學習語文的激情。

明白“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游人慢”,理解“一個勁兒”背后的內涵感悟生活真諦。

1、品讀課文,理解“為什么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速度卻總不比游人慢”的原因。

2、從外貌入手,以泰山為背景,游人為襯托,揣摩挑山工的語言,理解“一個勁兒”背后的內涵,感受挑山工的形象,感悟生活的真諦。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2-6自然段,找到挑山工說的那番話。

2、出示挑山工說的話:“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并讀一讀。

3、從挑山工的這番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預設一:游人是在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

預設二:我感悟到了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堅持往前走的的精神。(課文哪個詞語寫出了挑山工堅持不懈往前走呢?)

4、板書:一個勁兒

6、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自由說。

7、對!這就是一個勁兒,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1、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了挑山工是一個勁兒往前走的?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2-6自然段。

(剛才老師看到同學們一個勁兒地在讀書,誰先來說說?)

2、學生匯報交流

3、我們哪幾次遇到他的時候,他總是悄悄地超過我們?請同學到課文中找一找。

4、生:找到山腳下――回馬嶺――五松亭――山頂(板書)

5、我在這些地方遇到的挑山工是怎樣的?

6、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矮個子臉黑生生眉毛很濃潔白的牙齒

白土布褂子紅背心黑黝黝的肌肉

7、生讀詞語

9、對呀!這就是我遇到的一個勁兒往前的挑山工,他一年四季堅持不懈地挑著擔子這就是一個勁兒。

1、挑山工總是這樣一個勁兒地往前走,他與游人走得不一樣。

(出示練習)當游人在,挑山工一個勁兒。

當游人在,挑山工一個勁兒。

當游人在,挑山工一個勁兒。

2、他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而是向著一個目標向前走,這就是一個勁兒。

1、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一個勁地往前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

2、學生說:陡直的,充滿荊棘的

3、泰山資料介紹

5、學生找到句子“天天挑貨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p>

6、是呀,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當狂風撲打的時候,當驕陽似火的時候,當大雪紛飛的時候,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7、補充關于挑山工的資料

8、挑山工肩物,克服重重困難,朝泰山頂峰一步一步向上登攀,這就是一個勁兒。再讀句子:“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p>

9、這就是我們在陡直的山道上遇到的挑山工,他們(讀描寫外貌的詞語),他們一個勁兒往前走。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五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挑山工說的話的深刻含義,并從中受到啟迪。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了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樣的人?預習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fā)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么樣的?找出課文里的話說一說。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么樣的?(是折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臺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線帶來什么問題?(路程比游人約多一倍。)

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讀課文。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么現(xiàn)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為什么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飽覽”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么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指什么?(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云駕霧”,是感嘆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么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后來發(fā)現(xiàn)“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么意思?(閑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chǎn)生的?聯(lián)系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游人的對比產(chǎn)生的。)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呢?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么,為什么游人“高興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悅誠服”是什么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蘊”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長”是什么意思?(指含著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里,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游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作者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作者為什么說“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1.提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lián)系起來可以成為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長,但卻常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通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啟示。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說一說。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fā)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說說“拘束”、“騰云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六

課文篇幅較長,文章結構比較特殊,因此,在經(jīng)過反復研讀教材,深刻體悟語言文字背后的溫度、重度和厚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后,我決定對教材進行合理剪裁,大膽取舍,實現(xiàn)長文短教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領悟文中蘊含的哲理。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文中蘊含的哲理。

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與話中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折尺、挑山工視頻片段、閱讀卡片

(一)結尾導入、設置疑問

1、利用談話導入,展示一幅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從這幅畫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總結出挑山工的定義。

2、告訴學生這幅畫就是作家馮驥才從泰山回來畫的一幅畫。引導學生用心讀最后一段。

3、利用多媒體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說:“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引導學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設置疑問,預留懸念,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板書:三:(7)歸來作畫

1(二)求疑閱讀,探究文章

1、自讀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線?(折尺形路線)

2、提問:什么是折尺形路線?

指名讀并觀看一段挑山工視頻片段,選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挑山工走的路線。

3、追問: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好處:會使扁擔前面的東西不碰到石階上,還可以省些力氣。

缺點:會使路程加長,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

4、引導學生說一說文中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于游人。

板書:一:(1、2)走折尺形路線,但卻常常領先。

(三)再次探究,理解課文

1、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與同一位挑山工有幾次見面?在哪里見的?看見挑山工正在干什么?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回答。

2、通過合作填寫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謎。

(四)合作探究,抓住重點

1、教師帶著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兒。

2、引導學生理解你們與我們的走法

你們(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

我們(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聽完挑山工的話后的反應,讓學生再次朗讀挑山工說的話并與學生合作探討挑山工話中蘊含的哲理。

4、教師總結

哲理:無論干什么事,都要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板書:二(3、4、5、6)山中相遇,交談解謎。

(五)重現(xiàn)問題,領悟哲理

1、指導學生再次提出問題: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學生領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這種向著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

(六)聯(lián)系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悟并寫在閱讀卡片上。

2(七)感情升華,贈送話語

教師贈送學生一段勵志的話。

(八)作業(yè)

結合文章內容,聯(lián)系自己實際寫一篇小作文。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七

一、揭示難點,引導質疑。

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說的話:

“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走的一條道?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選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段話。讀完后,先讓學生認真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然后,再請一位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讀懂的內容。

2.仔細品味,尋找不同點。

(1)再讀這段文字,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是描寫“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寫“游人”的。分角色朗讀有關描寫“挑山工”與“游人”的句子。

(2)細細咀嚼這些句子,從中你發(fā)現(xiàn)“挑山工”與“游人”在登山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同點?出示表格,讓學生自主練習:

“我們”指(誰)_______“你們”指(誰)_______。

負重速度登山特點。

結果_______(誰)跑到_______(誰)前邊去了。

3.碰撞思維,引發(fā)疑問。

(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應該落在游人的后面,可事實恰恰相反。造成這種與常理正好相反的結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游人登山漫無目的;挑山工腳踏實地。)。

(3)從挑山工與游人的表現(xiàn)對比中,你覺得挑山工有著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引導學生先討論后發(fā)言)。

諸如:目標專一,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二、聯(lián)系生活,遷移運用。

2.挑山工的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有著怎樣的啟示呢?

三、練習朗讀,自能感悟。

我想你們不僅讀懂了挑山工的話,也一定會讓這段話深深地印刻在你們的記中。那么,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吧?選(指導朗讀,在讀中加深感悟。)。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八

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說的話:

“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走的一條道?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選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去了。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段話。讀完后,先讓學生認真想一想,讀懂了什么;然后,再請一位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讀懂的內容。

(1)再讀這段文字,讓學生說說哪些句子是描寫“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寫“游人”的。分角色朗讀有關描寫“挑山工”與“游人”的句子。

(2)細細咀嚼這些句子,從中你發(fā)現(xiàn)“挑山工”與“游人”在登山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同點?出示表格,讓學生自主練習:

“我們”指(誰)_______ “你們”指(誰)_______

負重速度登山特點

結果_______(誰)跑到_______(誰)前邊去了

(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應該落在游人的后面,可事實恰恰相反。造成這種與常理正好相反的結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游人登山漫無目的;挑山工腳踏實地。)

(3)從挑山工與游人的表現(xiàn)對比中,你覺得挑山工有著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引導學生先討論后發(fā)言)

諸如:目標專一,腳踏實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2.挑山工的精神對我們的學習有著怎樣的啟示呢?

我想你們不僅讀懂了挑山工的話,也一定會讓這段話深深地印刻在你們的記中。那么,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吧?選(指導朗讀,在讀中加深感悟。)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執(zhí)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說一說通過朗讀課文,你對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chuàng)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1)“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系;“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

(2)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三、積累拓展。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鼓勵學生說有創(chuàng)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贊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后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教學課件。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理解課文。

1..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2.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13《挑山工》教學設計。

3.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xiàn)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lián)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zhí)著。

4.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fā)表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

5.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xiàn)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培養(yǎng)學生執(zhí)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懂得課文內蘊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說一說通過朗讀課文,你對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chuàng)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1)“我”為什么會愉快地(“心悅”)接受挑山工的說法?從課文中找出挑山工說的話,從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點中,體會“快”與“慢”的關系;“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體會他們朝著認定的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堅韌不拔、奮力攀登的精神。

(2)聯(lián)系前面挑山工的話所包蘊的哲理及畫面的內容,體會其中含著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3.質疑。

三、積累拓展。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說的話。鼓勵學生說有創(chuàng)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贊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后說,多元化表白情懷)。

路程多一倍時間卻不多。

腳踏實地。

奮力登攀。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一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聯(lián)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學習生字詞語。2.初讀課文。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我們游覽名山,常??吹揭恍┘缣糁匚铩⒃诙盖偷纳降郎弦徊讲较蛏系桥实娜?,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1.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溜()貨()奏()衡()誦()留()貿()泰()橫()頌()杖()肌()耽()誤()哲()仗()機()枕()娛()折()。

4.讀課文。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jié)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折尺路線帶來什么困難?(路程比游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讀課文。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對什么感到奇怪?

(2)“騰云駕霧”指什么?

2.交流。

(1)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2)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lián)想。

(3)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繼續(xù)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談一談。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jīng)歷”“山下”“回馬嶺”“五松亭”。)。

(2)攀談就是閑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1.指名讀本段。

2.討論:

(3)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這么多不一樣呢?

3.交流:(1)略(2)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3)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包蘊”“哲理”分別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1)“包蘊”是包含的意思?!罢芾怼笔怯兄毡橐饬x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2)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這個道理不僅適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話是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后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2)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3)這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后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重點詞語的含義。

3、從挑山工的言行中,學習挑山工向著目標,踏踏實實,堅持不懈攀登的精神。

重點:在讀中感悟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難點:聯(lián)系實際理解挑山工話語蘊含的哲理。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

在泰山腳下,生活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是泰山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挑著沉重的貨物往返于泰山之中。字典上稱他們“挑夫”,當?shù)厝朔Q他們“挑山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馮驥才的腳步,走近這些人——挑山工。(板書課題)(學生齊讀文題)。

1、考查預習情況,學生讀生字詞。

2、請大家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3、學生概述課文的主要事件。

1、出示主題圖,問:作者遇到的這個挑山工什么樣?(在書上找一找描寫挑山工的句子,劃一劃、讀一讀)。

褂子脫掉了,光穿著紅背心,現(xiàn)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40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

咧開嘴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學生齊讀描寫挑山工的句子)。

2、別看他們衣著樸實、相貌平平,他們登山的功夫卻讓游人和作者驚嘆不已。他們究竟是怎樣登山的呢?(在文中找出來,讀一讀。)胳膊一甩一甩,保持身體平衡。

轉一次身,扁擔換一次肩。休息肩膀,防止貨物碰到臺階。走折尺型路線,方便、省力。

(學生讀描寫折尺形路線的句子,接下來學生獨立畫折尺形路線,展示。)。

3、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是游人的一倍,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為什么?

游人走走停停,目的是看風景。

挑山工目的是送貨上山,目標是山頂。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朝前走。

4、作者說挑山工的話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你認為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小組討論)。

向著目標,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精神。

向著目標,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精神和迂回做事的方法。

6、我們需要它嗎?舉個例子。

挑山工的態(tài)度、精神以及智慧的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學習,請你拿起筆,寫下對這群可愛、可歌、可敬的人們的贊美吧!

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宛如挑山工的登山路線一樣蜿蜒曲折,前方也許會有荊棘、坎坷,只要我們像挑山工一樣,向著目標、踏踏實實、講究方法、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登上屬于我們自己的山頂!

板書。

挑山工。

講究方法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向著目標。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三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么?把答案畫在書上。

2.請你能根據(jù)下面的提示試著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介紹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長,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敘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時,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經(jīng)過和他攀談,解開了心中之謎。

第三段:我從泰山回來,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來激勵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幾次、在什么地點相遇,請在書上標出。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在書上注明。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四

3、游人東看西看,挑山工一個勁地往前走,理解時間長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義。

4、這些是挑山工的話,作者由挑山工的話語中悟出意味深長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讀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師舉例說一個內容,其余學生說)。

出示:向著目標踏踏實實。

不停攀登奮發(fā)努力。

七、哲理升華。

1、從泰山回來,作者深深記住了這些哲理,并且畫了這樣一幅畫。

出示圖與文讀句。

2、作家馮驥才作為一個游客,聽了挑山工的話以后,如果再去游覽名山,會怎么走?

那為什么還要畫這幅畫并掛在書桌前,多年不曾換掉。

師小結。

八、課外延伸。

出示課前,收集馮驥才作品目錄。

馮驥才(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從小喜愛美術、文學、音樂和球類活動。1960年高中畢業(yè)后到天津市書畫杜從事繪畫工作,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1974年調天津工藝美術廠、在工藝美術工人業(yè)余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1978年調天津市文化局創(chuàng)作評論室,后轉入作協(xié)天津分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任天津市文聯(lián)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文學自由談》和《藝術家》主編等職。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集《鋪花的歧路》、《??!》,短篇小說集《雕花煙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說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報告文學《一百個人的十年》,電影文學劇本《神燈》,文學雜談集《我心中的文學》,以及《馮驥才中短篇小說集》、《馮驥才小說集》、《馮驥才選集》等。短篇小說《雕花煙斗》,中篇小說《??!》、《神鞭》,分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五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挑山工》教學設計。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下挑山工教案篇十六

1.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聯(lián)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1.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學習生字詞語。

2.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我們游覽名山,常??吹揭恍┘缣糁匚?、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2.播放《挑山工》情景劇,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1.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3.學習生字新詞

2.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1)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3)讀生字組詞。

(4)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5)組詞:

溜( )貨( )奏( )衡( )誦( )

留( )貿( )泰( )橫( )頌( )

杖( )肌( )耽( )誤( )哲( )

仗( )機( )枕( )娛( )折( )

4.讀課文。

1.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2.討論。

(1)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3)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jié)省些力氣。)

(4)挑山工走折尺路線帶來什么困難?(路程比游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讀課文。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對什么感到奇怪?

(2)騰云駕霧指什么?

2.交流。

(1)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2)指傳說中利用法術乘著云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lián)想。

(3)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繼續(xù)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況下相遇?

(2)攀談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談一談。

3.全班交流。

(1)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jīng)歷山下回馬嶺五松亭。)

(2)攀談就是閑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1.指名讀本段。

2.討論:

(1)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

(2)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

(3)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這么多不一樣呢?

3.交流:

(1)略

(2)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3)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目標專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包蘊哲理分別是什么意思。

(2)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1)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著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2)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1.齊讀本自然段。

2.討論:

(1)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話是什么?

3.交流:

(1)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后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2)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3)這個句子是因果關系的句子。前半句講結果,后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73708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