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一
1、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zé);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yè)。
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3、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5、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yuǎn)不可能給你煩惱。因?yàn)槟阕约旱膬?nèi)心,你放不下。
6、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xué)。
7、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8、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9、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10、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11、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12、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shí),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rèn)命。
13、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
1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15、當(dāng)你未學(xué)佛的時候,你看什么都不順。當(dāng)你學(xué)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順。
16、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
17、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xué)學(xué)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xué)學(xué)怎樣包容他才是。
18、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19、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diǎn)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0、我昔所造諸惡業(yè),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21、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shí)學(xué)的。有德自然香。
23、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24、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25、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yàn)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26、當(dāng)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27、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28、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29、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30、學(xué)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31、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3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3、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35、復(fù)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yǎng),或修補(bǔ)塔寺,或裝理經(jīng)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36、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diǎn)的人。
37、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38、與人相處之道,在于無限的容忍。
39、復(fù)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jīng)像,毀壞破落,乃能發(fā)心修補(bǔ)。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jié)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zhuǎn)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于塔廟前,發(fā)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40、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41、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2、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43、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44、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6、人在愛欲之中獨(dú)生獨(dú)死,獨(dú)去獨(dú)來??鄻纷援?dāng),無有代者。
47、逆境是成長必經(jīng)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48、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二
1)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fù)盡形供養(yǎng)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fù)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
2)當(dāng)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云點(diǎn)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3)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fā)。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fù)諸三有。
4)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5)華嚴(yán)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dāng)知之。
6)嗟乎!凡夫例登補(bǔ)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yán)所稟,卻在此經(jīng)。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7)若信愿堅(jiān)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之風(fēng)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8)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fēng)揚(yáng)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9)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yuǎn)離之念。情愛于色,豈憚驅(qū)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10)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于濁世,當(dāng)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11)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12)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13)佛言:夫?yàn)榈勒撸缗X?fù)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dāng)觀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4)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15)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三
1.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3.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4.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5.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6.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dāng)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7.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8.或毀他節(jié)行。而妻女酬償。或污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zāi)梗瑹o非輕薄狂生;jnv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當(dāng)富則玉樓削籍。應(yīng)貴則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地獄餓鬼畜生。沒受三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
9.一切惜身命,人畜等無殊。若欲食眾生,先試割身肉。
10.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11.若信愿堅(jiān)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之風(fēng)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12.華嚴(yán)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dāng)知之。
13.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yuǎn);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4.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15.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16.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頭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7.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18.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莫惹他家之鐵棒。
19.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20.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21.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過,即非真修者。
22.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23.佛言:夫?yàn)榈勒撸缗X?fù)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dāng)觀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24.念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一心亦無難,難在斷愛根。
25.當(dāng)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四
經(jīng)是佛陀說過的話的匯編,經(jīng)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jù);律是佛教組織為教徒或信眾制定的紀(jì)律或行為規(guī)范;以下是“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62句”,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1)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2)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4)醫(yī)生難醫(y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5)凡夫那個心靠不住,全是虛情假意,不能相信。
6)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缺點(diǎn)。
7)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8)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yǎng)不夠。
9)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10)誠實(shí)的面對你內(nèi)心的矛盾和污點(diǎn),不要欺騙你自己。
11)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1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3)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14)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15)用兵擇其勇,用人擇其才,用理擇其道,用錢擇其德。
16)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才發(fā)現(xiàn)緣沒了。
17)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zhí)著心通通放下。
18)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莫惹他家之鐵棒。
19)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20)當(dāng)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云點(diǎn)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21)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2)有道之書盡讀,明事之書多讀,閑雜之書少讀,邪妄之書不讀。
23)慈悲跟世間所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一個是覺悟,一個是迷惑。
24)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zhí)著心。
25)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愛別離,求不得。
26)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
27)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28)佛言:當(dāng)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29)作在心,秧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yè),莫謗如來正。
30)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1)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
32)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33)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34)且破心頭一點(diǎn)癡,十方何處不加持,圓明佛眼常相照,只是當(dāng)人不自知。
35)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6)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
37)失敗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38)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39)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能是寬厚;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財富是滿足。
40)尸棄佛偈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shí)性。
41)交友以無瞋為自在,做人以無癡為清涼,用心以無相為凈土,修行以無得為涅盤。
4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yuǎn)不可能給你煩惱。因?yàn)槟阕约旱膬?nèi)心,你放不下。。
43)活著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dāng)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44)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fā)大乘心,普濟(jì)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45)能吃虧可以獲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獲得大安樂,能和氣可以獲得大力量,能散財可以獲得大聚集。
46)凌云高樓巍峨壯觀,氣勢撼人,正因?yàn)槟莵碜詧?jiān)實(shí)基石構(gòu)成的三角形無語的支撐。所以,基陷樓必危。
47)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變成仇敵,變成冤家。可見得那種愛情不是真的,假的。
48)如牧人以杖,驅(qū)牛至牧場,如是老與死,驅(qū)逐眾生命。若以刀杖害,無惡無害者,十事中一種,彼將迅速得。
49)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聰明之人,是戰(zhàn)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zhàn)勝自己的人。
50)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xué)。
51)剛強(qiáng)的柱石支撐起了百年不倒的大橋,堅(jiān)韌的鋼軌支撐起了呼嘯奔馳的列車。因?yàn)樗鼈兌嫉靡嬗谌切谓Y(jié)構(gòu)的支撐。
52)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權(quán)的教育,自覺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53)俗話說:“身外財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人空手來到這個世間,最后也將空手遠(yuǎn)離而去,縱有萬貫財富,也絲毫帶走不得。
54)當(dāng)面對兩個選擇時,拋硬幣總能奏效,并不是因?yàn)樗偰芙o出對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拋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么!
55)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凈,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dāng)人日用應(yīng)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56)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飽覽美景,用身體擁抱自然,用汗水洗凈心靈,用愛情升華情懷,用歌唱美化年華,用意志戰(zhàn)勝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57)昨天和明天對我們來說都是不真實(shí)的,唯有今天才是我們能夠把握得了的。因此,唯有珍惜今天,才能使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58)所有大乘佛法,其心要即為菩提心。無論修何種法,沒有菩提心,無法獲得解脫,根本沒有成就的可能,若發(fā)此心,一切皆能具足,一定能夠成佛。
59)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無法改變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擴(kuò)展它的寬度!換個角度,生活每天都是精彩的!
60)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么?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61)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煉。正知正念就是調(diào)整心態(tài),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善惡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發(fā)心,看動機(jī),動機(jī)善就是善,動機(jī)惡就是惡。
62)過去事或善或惡,不復(fù)思量。思量則障道矣,未來事不須計較,計較則狂亂矣,現(xiàn)在事在面前,或順或逆,亦不須著意,著意則擾方寸矣。但一切臨時,隨緣酬酢,自然合道這個道理。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五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3.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4.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5.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6.復(fù)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yǎng),或修補(bǔ)塔寺,或裝理經(jīng)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7.復(fù)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jīng)像,毀壞破落,乃能發(fā)心修補(bǔ)。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jié)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zhuǎn)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于塔廟前,發(fā)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愛欲之中獨(dú)生獨(dú)死,獨(dú)去獨(dú)來??鄻纷援?dāng),無有代者。
10.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11.佛言:當(dāng)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jīng)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挂嘀^「賅羅八教,圓攝五宗?!辜鹊门R終往生凈土,亦獲現(xiàn)世身心安樂。
13.念阿彌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zhǔn)《觀音經(jīng)》,有一人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十輪經(jīng)》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度阂烧摗吩唬骸淮蠼倌畹夭仄兴_,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我怨?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于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15.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1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
18.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19.知見立知,即無名本。
20.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21.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22.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23.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dāng)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24.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25.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26.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萌诵淖R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28.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9.尸棄佛偈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shí)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31.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32.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33.拘留孫佛偈見身無實(shí)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shí)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35.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nèi),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rèn)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38.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39.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0.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fù)如來不負(fù)卿.
41.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fā)大乘心,普濟(jì)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六
1、世間人把愛欲看得很重,認(rèn)為這是正當(dāng)?shù)?,這個都是迷惑顛倒。
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5、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6、煙火繚繞的夢境,只是因?yàn)閻矍椋驗(yàn)榭坦倾懶牡膼蹜伲凰拇蠼钥詹贿^過眼云煙,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換回今生一次擦肩。
7、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8、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愛情這一關(guān)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
9、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shí),你不如去接受它。
10、只有面對現(xiàn)實(shí),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shí)。
11、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yán)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12、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yuǎn)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4、人不是壞的,只是習(xí)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xí)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15、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bǔ),何苦呢?
16、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冰化了,我才發(fā)現(xiàn)緣沒了。
17、佛法為什么不說愛,要說慈悲?因?yàn)閻劾锩嬗懈星椋缺@個愛里面沒有感情,它是純粹的理智。
18、其實(shí)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19、若是有緣,時間空間都不是距離;若是無緣,終日相聚也無法會意。
20、佛菩薩這個愛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變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21、沉默只因愛恨一朵朵,蕩起的漣漪旋轉(zhuǎn)愛情的執(zhí)著;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轉(zhuǎn)讀三寸經(jīng)綸,終究曲終人散,往事落魄。
22、別人永遠(yuǎn)對,我永遠(yuǎn)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23、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diǎn)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5、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26、能為別人設(shè)想的人,永遠(yuǎn)不寂寞。
27、把愛情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跟諸位講穿了,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
28、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diǎn)的人。
29、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0、霓虹燈下的幻影,是因?yàn)樗寄畹哪_步輕輕踏出紅塵萬丈;千絲萬縷的情意,直到遇見了你,才劃過一道憂郁的淚痕。
31、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32、慈悲跟世間所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一個是覺悟,一個是迷惑。
33、愛情與慈悲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在起心動念上不一樣,一個心迷,一個心覺。
34、愛情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35、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36、菩提樹下的輪回,是幾世遺留的姻緣,等你來度我;石橋下等你來過,歲月的蹉跎讓我犯了錯,回首前塵,只愿涅盤成佛。
37、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38、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回旋。
39、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yán)你自己。
40、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2、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yàn)榉蛛x是必然的。
43、你來過一下子,我卻要想念一輩子。不要認(rèn)為他愛你便不會離開你。在你的一再傷害下,他也是會離開,那因?yàn)槟悴欢谜湎?,不值得他去愛。你要懂得珍惜,才能夠懂得愛情?/p>
44、為了贊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45、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46、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
47、有時候,愛情需要在對的時間和對的地方才能遇見對的人,有相對的開始,與相對的人在一起,一輩子才有最大的幸福。
48、承諾只怕錦書難托,一念執(zhí)著,換三生迷離煙火;一生多情愁,來回多緊鎖,燃燒的福禍,忘記你我。
49、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愛欲不斷。
50、世間人帶著感情這個愛是假愛,靠不住,為什么?它會變化,愛到最后會變成怨家、仇敵,所以那種愛是假的,不可靠。
51、仇恨永遠(yuǎn)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52、永遠(yuǎn)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53、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54、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diǎn)一樣,如此準(zhǔn)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diǎn),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55、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七
1、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2、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3、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閑。
4、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若不修內(nèi)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6、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7、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8、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9、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1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xué)道省力工夫。
1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13、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4、一切皆為虛幻。
1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1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7、不可說。
1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21、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zhí)?,語言相問處。
22、自性發(fā)時,業(yè)識來空。
23、自見性者一切業(yè)障剎那滅卻。
24、現(xiàn)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dá)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26、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7、佛語經(jīng)典語錄:不離當(dāng)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dāng)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wěn)。
28、不與萬法為侶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見得性徹于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31、做工夫全仗精進(jìn)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32、以精進(jìn)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33、無量善事,菩提道業(yè),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34、次于自身善起防護(hù),不應(yīng)放逸,于剎那中有少動念,應(yīng)當(dāng)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35、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fā)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36、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37、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jīng)用完也無用處。
38、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xué)佛,殊難得其實(shí)益。
39、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40、佛祖奚以異于人,而所以異于人者,能自護(hù)心念耳。
41、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jié)。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純熟,自然妄念不起。
42、佛法無多子,長遠(yuǎn)心難得,學(xué)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qiáng)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jiān)。
44、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45、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46、天上天下,唯我獨(dú)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47、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8、眾生由其不達(dá)一真法界,只認(rèn)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病。
4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0、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51、赤肉團(tuán)上,人人古佛家風(fēng)。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52、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53、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nèi),不向外尋。
54、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55、發(fā)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56、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7、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58、佛語經(jīng)典語錄:于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59、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xiàn)影。
60、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61、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62、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63、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64、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65、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xué)佛。
66、息念忘慮,佛自現(xiàn)前。
67、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68、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69、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70、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71、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佛經(jīng)名言
72、若欲無境,當(dāng)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73、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74、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75、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76、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77、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78、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79、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dāng)體即空。
80、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81、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82、若起精進(jìn)心,是妄精進(jìn);若能心不妄,精進(jìn)無有涯。
83、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84、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85、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86、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87、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88、參須實(shí)參,見需實(shí)見,用須實(shí)用,證須實(shí)證,若纖毫不實(shí)即落虛也。
89、真心是菩薩凈土。
90、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91、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shí),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92、起見生心,分別執(zhí)著便有情塵煩惱、擾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處,即是本來面目。
93、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shí)地,坦蕩蕩,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fā)知見。
94、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95、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96、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97、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98、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99、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nèi)發(fā)者,方謂真慧。
100、真心應(yīng)物,不生分別。
佛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及解釋篇八
哪里能找到佛經(jīng)的經(jīng)典賀詞呢?下面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關(guān)于經(jīng)典佛經(jīng)賀詞名句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fā)大乘心,普濟(jì)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3、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fù)盡形供養(yǎng)飲食衣服臥具醫(yī)藥,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狈鹧裕骸比魪?fù)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yǎng),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
4、當(dāng)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云點(diǎn)太清里,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5、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fā)。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fù)諸三有。
6、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7、華嚴(yán)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廣嘆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dāng)知之。
8、嗟乎!凡夫例登補(bǔ)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yán)所稟,卻在此經(jīng)。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9、若信愿堅(jiān)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之風(fēng)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10、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fēng)揚(yáng)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3、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4、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5、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6、復(fù)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yǎng),或修補(bǔ)塔寺,或裝理經(jīng)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7、復(fù)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jīng)像,毀壞破落,乃能發(fā)心修補(bǔ)。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jié)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zhuǎn)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于塔廟前,發(fā)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愛欲之中獨(dú)生獨(dú)死,獨(dú)去獨(dú)來。苦樂自當(dāng),無有代者。
10、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11、佛言:當(dāng)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jīng)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挂嘀^「賅羅八教,圓攝五宗?!辜鹊门R終往生凈土,亦獲現(xiàn)世身心安樂。
13、念阿彌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zhǔn)《觀音經(jīng)》,有一人供養(yǎng)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妒喗?jīng)》云:‘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度阂烧摗吩唬骸淮蠼倌畹夭仄兴_,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我怨?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于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p>
14、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15、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16、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yīng)當(dāng)發(fā)愿,生彼國土。
18、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19、知見立知,即無名本。
20、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21、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22、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23、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dāng)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24、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25、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26、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萌诵淖R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28、迦葉佛偈 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29、尸棄佛偈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shí)性。
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31、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32、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33、拘留孫佛偈見身無實(shí)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34、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shí)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35、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nèi),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rèn)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36、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7、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38、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39、
人生
在世如身處荊棘林中,心不動則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則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40、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fù)如來不負(fù)卿.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74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