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0:27:10
最新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5篇)
時間:2023-01-11 10:27:10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篇一

各縣(市、區(qū))農業(yè)局:

今年我市進入雨季以來降雨明顯較往年偏少。7月份以后,我市進入了高溫少雨的盛夏時期,由于降雨量少、氣溫偏高、蒸發(fā)量大,一旦發(fā)生持續(xù)晴熱少雨天氣,沿海島嶼、半島和山區(qū)高海拔地區(qū)將出現旱情。預計夏季可能有1~2個較強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我市。目前,正值夏收夏種關鍵期,旱情在一些地方業(yè)已出現。各級農業(yè)部門務必高度重視,要認真貫徹落實7月17日國務院和省政府召開的防汛抗旱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在防范臺風暴雨的同時,把抗旱減災作為當前農業(yè)工作的重點,強化分類指導,采取有效措施,將旱災可能造成的損失減到最低。

一、高度重視,早做防范

目前,我市各地正處“雙搶”大忙季節(jié),各級農業(yè)部門在思想上務必高度重視,要認真分析旱情可能對農業(yè)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切實加強領導,落實防范措施。要組織農業(yè)技術人員,制訂工作計劃和技術措施,建立責任制,把防旱抗旱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好。同時,要做好宣傳工作,發(fā)動廣大群眾,做好農田、山地茶果園溝渠等排灌設施的清理和修整;水源特別緊張、旱情嚴重的地區(qū),要采取挖井、人工增雨等辦法,積極開發(fā)新水源。

二、分類指導,減輕損失7、8月份正是我市夏收夏種的關鍵季節(jié)。要根據各地不同的生產特點和災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態(tài)勢,強化分類指導,落實防抗措施,減輕災害損失。已經成熟的早稻,要發(fā)動和組織群眾,加快收獲進度,精打細收。雙季晚稻秧苗,應注意加強秧田的水肥管理,防止高溫燒苗和缺水死苗,并科學安排,及時移栽,力爭不插超秋秧。中稻和一季晚稻,要落實好施足穗肥、薄水抽穗、防治病蟲等措施;有條件的應在抽穗至灌漿期,實行根外追肥或噴清水,以減輕高溫干熱危害。因缺水無法種稻的農田,要抓緊改種甘薯、玉米、大豆等旱糧。

果、茶、菜等經濟作物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防范干旱威脅,力保取得好的收成。果茶園要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引水灌溉或挑水澆園;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大噴灌、霧灌和滴灌等技術的推廣力度,對無灌溉條件的果茶園應進行園地覆蓋,或適當輕耕,減少水分蒸發(fā),并注意修整園地后壁竹節(jié)溝,以便降水來臨時能有效蓄積雨水,保墑抗旱。低海拔地區(qū)的蔬菜,可采用遮陽網等保護性措施,減少高溫干旱危害;山區(qū)反季節(jié)蔬菜應注意加強水肥管理,防治病蟲害,力爭高產優(yōu)質。同時,要積極組織和科學指導速生短生育期的蔬菜生產,以保障夏秋季節(jié)市場供應。

三、協力配合,強化服務

各級農業(yè)部門要根據防災減災預案,加強與氣象等涉農部門的協作配合,密切關注旱情發(fā)生發(fā)展動態(tài),廣泛動員,科學安排,周密組織,做到早抓早防。農機部門要集中農用機具,投入抗旱工作;要組織農機修理服務隊下田間、到地頭,保證農機具特別是抗旱機具的正常運轉。旱情可能較重的地區(qū),要提前制訂補種改種計劃,及時組織調劑脫毒甘薯種苗和大豆、玉米等旱糧種子,以備改種擴種需要。

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篇二

雨水旱情及防旱抗旱工作情況匯報

一、雨情

今年以來(1月1日8時至8月1日8時),全市累計面平均降水量712.7毫米,與歷年同期均值1066.7毫米偏少33.2%。4月份入汛以來面平均降水量526.0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712.7毫米偏少33.5%。

**市2018年7月份面平均降水量77.0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171.3毫米)偏少55.0%,面最大降水量是雙峰縣92.6毫米,新化縣86.5毫米次之。降雨較集中的時間為7月1日、5-8日、22-23日,分散性陣雨為主。點最大降水量為雙峰縣永豐鎮(zhèn)燕霄站180.5毫米,其次為新化縣水車鎮(zhèn)正龍站176.5毫米。7月份,市城區(qū)、漣源市、雙峰縣、冷水江市、新化縣比多年同期均值分別偏少88.4%、61.9%、25.8%、75.7%、55.3%。**市各行政區(qū)各時段累計面降水量統計情況見下表:

表一:各縣市區(qū)各時段累計面平均降水量統計表

時間

項目

**城區(qū)

漣源市

雙峰縣

冷水江市

新化縣

**市

7月

2018年

21.0

62.6

96.2

41.3

86.5

77.0

歷年同期

180.3

164.1

129.7

169.9

193.7

171.3

距平(%)

-88.4

-61.9

-25.8

-75.7

-55.3

-55.0

4月入汛以來

2018年

372.0

481.6

508.1

489.0

580.4

526.0

歷年同期

771.7

789.9

690.7

787.6

840.7

790.6

距平(%)

-51.8

-39.0

-26.4

-37.9

-31.0

-33.5

今年以來

2018年

526.5

668.5

653.1

676.0

790.3

712.7

歷年同期

1025.9

1076.7

963.4

1069.3

1114.7

1066.7

距平(%)

-48.7

-37.9

-32.2

-36.8

-29.1

-33.2

二、水情

受降水偏少影響,我市各河流水位均較低,來水量少。各類水利工程蓄水不足,蓄水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嚴重偏少。截至8月3日,全市蓄水工程已蓄水量3.28億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40.4%,而可用水量僅2.16億立方米,特別是小型水庫和山坪塘蓄水量已不足三成。據初步統計,全市共有62座小型水庫干涸,235座水庫水位在死水位以下,60條溪河斷流。主要河流和水庫名單如下(部分):

干涸的水庫:婁星區(qū):松江水庫;雙峰縣:巖泉水庫、白竹水庫、湯家山水庫、神沖水庫;新化縣:平塘水庫、羅家灣水庫、淹塘水庫、小沖水庫。

水位在死水位以下的水庫:婁星區(qū):檀樹水庫、框家水庫;冷水江市:躍山沖水庫;漣源市:龍安、六十亭、童家、麻溪洞、長子沖、新民、康家、石珠嶺、桃溪、四房、紅土、東風、麥塘、民兵;新化縣:梅花洞(中型水庫)、牛灣、馬鞍、碗沖、大水垅、大興水庫、肖家沖水庫、馬欄沖水庫。

河流斷流:婁星區(qū):萬寶鎮(zhèn)慈善溪;冷水江市:三尖鎮(zhèn)的神龍溪;漣源市:橋頭河<七星段>、洞源河、甘溪河;雙峰縣:涓水、約溪河、同豐河、石牛河、城坪河;新化縣:錫溪河、早溪河、蝦溪河、維利溪、桑梓河、小洋溪河、分溪江河。

市水文局7月27日發(fā)布枯水黃色預警,資水干流**段、漣水干流**段、側水干流雙峰段近30天來水流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8月1日主要河流控制站水位具體情況見下表。

表二:8月1日8時主要河流控制站水位統計表

序號

站名

河流

8月1日8時水位(m)

相應流量(m3/s)

警戒水位(m)

歷史最低水位(m)

漣源

漣水

135.73

0.828

138.50

135.33

**

漣水

96.71

2.01

100.50

95.24

石安

孫水

94.74

98.50

94.18

雙峰(二)

側水

71.72

3.60

76.00

71.21

冷水江(二)

資水

166.25

93.3

173.50

165.39

新化

資水

160.44

168.00

156.82

8月1日8時,主要大、中型水庫蓄水量情況統計如下表:

表三:8月1日8時主要大、中型水庫蓄水量表

序號

水庫名稱

河流

8月1日8時水位(m)

蓄水量(萬m3)

占正常庫容(%)

正常蓄水位(m)

汛限水位(m)

柘溪

資水

162.65

211800

70.1

169.00

167.50

水府廟

漣水

88.23

16800

45.2

94.00

94.00

車田江

油溪

481.71

7090

63.2

493.22

491.40

白馬

孫水

174.11

3260

59.3

178.58

178.00

大江口

湄江

413.75

1620

38.8

430.20

429.50

南沖

四安埠

189.10

984

77.1

196.72

192.50

半山

洋溪

260.60

474

44.7

269.20

267.00

三、旱情

1、連續(xù)無雨日數

從6月23日后,我市大部分地區(qū)最長連續(xù)無有效降雨(日降雨量小于5毫米)日數在10-20天,少數地域達20天以上。(夏季連續(xù)無有效降水日數指標:10~20天為輕旱,21~30天為中旱,31~50天為重旱,>50天為特旱)

2、降雨量距平百分率

7月份,面平均總降水量77.0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171.3毫米)偏少55.0%,入汛以來面平均降水量526.0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712.7毫米偏少33.5%。今年全市累計面平均降水量712.7毫米,與歷年同期均值1066.7毫米偏少33.2%。

表四: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旱情等級劃分表 單位:%

旱情等級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dp

月尺度

季尺度

年尺度

輕度干旱

-60<dp≤-40

-50<dp≤-25

-30<dp≤-15

中度干旱

-80<dp≤-60

-70<dp≤-50

-40<dp≤-30

嚴重干旱

-95<dp≤-80

-80<dp≤-70

-45<dp≤-40

特大干旱

dp≤-95

dp≤-80

dp≤-45

3、蒸發(fā)與降水比值

7月份我市平均蒸發(fā)量為128.1毫米,比多年均值(112.3毫米)偏多14.1%。我市蒸發(fā)與降水比值為1.66。(夏季蒸發(fā)與降水比值指標:0.8~1.0為輕旱,1.0~1.2為中旱,1.2~1.4為重旱,>1.4為特旱)

4、土壤含水量

經水文干旱模型分析,7月以來我市總體土壤含水量呈持續(xù)減少趨勢,8月1日8時,**市城區(qū)土壤含水量在35-50毫米之間; 雙峰縣、漣源市、冷水江市、新化中、南、東部土壤含水量在40-60毫米之間,新化縣西北部土壤含水量在60-100毫米之間毫米。(土壤含水量w指標:60≤w<80mm為輕旱,40≤w<60mm為中旱,20≤w<40mm為重旱,<20mm為特旱)

5、河道來水量

7月份,資水冷水江斷面平均來水流量為224立方米每秒,比歷年均值(569立方米每秒)偏少60.6%。漣水**斷面來水流量為9.79立方米每秒,比歷年均值(51.2立方米每秒)偏少81.0%。側水雙峰斷面來水流量為6.35立方米每秒,比歷年均值(36.8立方米每秒)偏少82.7%。(夏季一個月河道來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標:-30~-10為輕旱,-50~-30為中旱,-50~-80為重旱,<-80為特旱)

綜合以上各項指標及各縣降雨分布情況分析,我市大部分地域為中度水文干旱逐漸向嚴重水文干旱發(fā)展,少部分地域已嚴重水文干旱。

四、災情

旱情主要集中新化縣的東北部,漣源市的北部,雙峰縣的東南部、婁星區(qū)的北部、冷水江的北部和南部等區(qū)域;新化縣田坪、溫塘、吉慶、坐石、曹家、桑梓、圳上鎮(zhèn),冷江市的鐸山、渣渡、礦山、三尖,漣源市安平、伏口、古塘、七星、橋頭河鎮(zhèn),雙峰縣青樹坪、鎖石、荷葉、三塘鋪、井字多鎮(zhèn),婁星區(qū)雙江、蛇形山等鄉(xiāng)鎮(zhèn)尤為嚴重。

據8月1日初步統計,我市作物受旱面積39.52萬畝,其中,輕旱29.90萬畝、重旱7.44萬畝、干枯2.17萬畝,14.01萬畝水田缺水,10.69萬畝旱地缺墑。因旱3.04萬人、0.40萬頭大牲畜發(fā)生飲水困難。

發(fā)生飲水困難需要消防車、灑水車送水解決的約1.5萬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婁星區(qū)杉山鎮(zhèn)鎮(zhèn)南、萬樂、高坪、木山,雙江鄉(xiāng)青橋、坪底、農新;冷水江市渣渡鎮(zhèn)利民、雙豐、銀溪、梓坪,中連鄉(xiāng)全球村、楊家居委會,鐸山鎮(zhèn)石坑、龍臺、石灣、紅安、青龍村,三尖鎮(zhèn)石槽、新屋、木山村;漣源市安平鎮(zhèn)大橫巖、臣甫、金峰,七星街柏楊新村、金井,渡頭塘三新、漣溪、楊名村;雙峰縣洪山殿鎮(zhèn)雷峰山村;新化縣溫塘鎮(zhèn)神仙嶺村,吉慶鎮(zhèn)金星社區(qū)、上水田村、漆樹坪村、宋家?guī)X村、華山村、長排村、火侍灣村,坐石鄉(xiāng)光溪村、楊洪巖村、新明村,白溪鎮(zhèn)毛坪村、青豐村、同星村,圳上鎮(zhèn)羅盛教村、金爐村,曹家鎮(zhèn)水江村、益福村、大康園村、雙江村,桑梓鎮(zhèn)大皂村、桑樹社區(qū)、鷓鴣村。

8月1日至5日,全市累計共178個測站有降水,其中117站超25毫米,63站超50毫米,11站超100毫米,1站超200毫米,最大為漣源市古樓站達208.3毫米。目前全市主要河流水位均有小幅上漲,水位仍處于較低位置。本時段降雨有效地緩解了旱情,緩解了部分區(qū)域人畜飲水困難。但新化南部、雙峰東部、漣源北部、婁星區(qū)北部等區(qū)域干旱仍然未有效緩解。

據8月6日初步統計,我市作物受旱面積減少至22.11萬畝,其中,輕旱15.91萬畝、重旱4.24萬畝、干枯1.95萬畝,12.20萬畝水田缺水,9.90萬畝旱地缺墑。因旱2.29萬人、0.25萬頭大牲畜發(fā)生飲水困難。

目前冷水江市三尖鎮(zhèn)石槽、新屋、木山村,中連鄉(xiāng)全球、楊家居委會,鐸山鎮(zhèn)石坑、龍臺、石灣、紅安村,渣渡鎮(zhèn)利民、銀溪村等約4300人,新化縣桑梓鎮(zhèn)大皂村、田坪鎮(zhèn)南石村、曹家鎮(zhèn)大康園村等約1200人,漣源市安平鎮(zhèn)大橫巖、臣甫、金峰村,七星街柏楊新、金井村,渡頭塘三新、漣溪、楊名村等約2400人仍需要送水。

五、應對情況

1、超前部署

全市多次召開會議研判形勢,樹立抗大旱、抗長旱、抗重旱的思想,明確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確保人飲安全為底線,科學調度、計劃用水,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市多次派出調研組,深入全市受旱嚴重的地區(qū)開展調研,實時掌握旱情。

30日,市委、市政府在漣源市召開全市水利建設現場推進會,市委副書記華學健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決守住抗旱工作“兩個確?!钡牡拙€,進一步落實抗旱責任制,各級防指要牽頭抓總,強化協同聯動機制,加強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統一指揮、科學調度,及時有效化解各類用水矛盾,確保社會穩(wěn)定。

2日,省防指召開全省防汛抗旱視頻會議。全省會議后,副市長、市防指指揮長梁立堅接著召開全市防汛抗旱會商會,分析我市防汛抗旱形勢,部署后段防汛抗旱工作。會議要求全市上下要清醒認識到當前“七下八上”關鍵時期抗旱減災形勢的嚴峻性,牢固樹立抗大旱、抗長旱、防局部旱澇急轉的思想,科學制訂預案、加大人工降雨工作力度、科學調度水源、加快防汛抗旱設施修繕、加大抗災救災工作力度、加大宣傳科普力度、加強值班值守,全力做好當前防汛抗旱工作。

2、全面行動

整修水利工程。全市各類灌溉組織人力、物力對灌溉設施進行修繕,確保灌溉用水能送到田間地頭。8月1日,為解決白馬灌區(qū)范圍內婁星區(qū)石井鎮(zhèn)等地的農業(yè)抗旱用水,緩解旱區(qū)用水矛盾,市防指及時指揮調度,漣源市、婁星區(qū)防指積極協調,白馬水庫和婁星區(qū)水利局全力以赴組織力量,迅速對渠道進行疏浚堵漏,8月3日,白馬水庫開閘向婁星區(qū)供水,漣源、婁星區(qū)有關鄉(xiāng)鎮(zhèn)干部堅守渠道,沿途護送,8月5日8時,白馬水庫灌溉供水順利到達受旱石井等鄉(xiāng)鎮(zhèn)。

新化縣吉慶、坐石、溫塘,雙峰縣青樹坪鎮(zhèn)等鄉(xiāng)鎮(zhèn)黨鎮(zhèn)領導干部分組分段上渠道抗旱行水。梅花洞水庫已抽取死庫容水抗旱達18天。婁星區(qū)充分發(fā)揮萬寶、杉山、等抗旱應急水源引調提等工程作用,有效補充抗旱水源,雙江水庫抗旱引調提水工程為緩解婁星區(qū)雙江、杉山等地旱情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發(fā)揮專業(yè)隊伍作用。婁星區(qū)、新化縣、漣源市、雙峰縣和冷水江市等縣級防汛抗旱服務隊充分發(fā)揮專業(yè)隊伍的技術、設備優(yōu)勢,積極開展抗旱服務。婁星區(qū)抗旱服務6月下旬開始謀劃抗旱,明確責任人和負責區(qū)域,實行24小時待命,對倉庫抗旱設備進行了檢修、維護,將已租賃的抗旱設備即時收回集中調度。先后出動抗旱應急隊員180多人次,應急排除抗旱設施故障16處,開展抗旱技術服務22處次,安裝抗旱臨時機埠12處,調度抗旱應急移動設備70多處次,管材2700多米,灌溉作物0.76萬畝,送飲水下鄉(xiāng)6車次、清淤渠道300多米。同時積極找水,對山塘水庫河流干涸的地方采取從地下水抽灌的辦法,如杉山同安村。山塘水庫無法開閘放水,采取大流量抗旱應急移動水泵翻壩抽水的辦法應對,如萬寶新坪水庫。有水的地方安裝臨時抗旱機埠抽水灌溉,有渠道的通過疏通渠道放水。避免了用水矛盾,化解水事糾紛,最大限度減輕了旱災損失,保證了社會穩(wěn)定大局。其它縣市抗旱服務隊也積極開展抗旱服務,引導受旱區(qū)域內開展找水、打井作業(yè),安裝機動抗旱設備5000余臺套,抽調水澆灌農作物28萬畝。各地農民水利服務專業(yè)組織、農民用水戶協會積極協調組織群眾開展抗旱和生產自救。

人工增雨。全市已人工增雨作業(yè)43次,其中雙峰作業(yè)16次,新化作業(yè)12次,漣源作業(yè)10次,冷水江作業(yè)2次,市級作業(yè)3次。出動高炮2門,其中新化和漣源各1門。火箭炮7門,其中雙峰2門,新化2門,漣源、冷水江、市級各1門,發(fā)射火箭彈130發(fā),高炮彈300發(fā)。8月2日,在萬寶鎮(zhèn)發(fā)射火箭彈10發(fā),萬寶鎮(zhèn)及城區(qū)普降大到暴雨,效果極佳,得到了萬寶鎮(zhèn)居民的好評。

送水解困。需要送水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的地區(qū)涉及17個鄉(xiāng)鎮(zhèn)53個村約1.5萬余人,高峰期每天需送水共150車左右,送水時間長的已達1個多月,短的也有3天。

3、宣傳引導

市防指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廣泛開展宣傳,以正確輿論引導全社會關心抗旱、支持抗旱、投入抗旱。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抗旱工作的重大部署,大力宣傳水利工程發(fā)揮的抗旱效益,大力宣傳基層干部群眾抗旱自救的先進典型事跡。普及抗旱工作要點和措施,宣傳引導廣大群眾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源。

各地高度關注缺水區(qū)域內群眾思想動態(tài),安排專人分片負責,堅持思想疏導與實地幫扶相結合,及時化解抗旱工作中的各類矛盾、信訪問題以及不穩(wěn)定因素。及時有效地避免了因爭水、搶水激發(fā)矛盾,確保社會穩(wěn)定。

六、下步工作

據氣象部門預報,預計8月平均略偏高,極端最高氣溫為37~39℃;降水偏少,月總雨日數為10~12天。主要降水過程出現在:1~3日、5~6日、12~14日、18~19日。由于前期持續(xù)溫高雨少,我市冬、春、夏各季均有干旱發(fā)生,且7月降水量除雙峰與歷年持平外,其他各縣市區(qū)較常年偏少5成(**)至8成(冷水江),7月下半月全市普遍出現高溫熱害天氣,加劇干旱發(fā)展,但8月多局地對流天氣,適宜人工增雨作業(yè)的機會較多,可通過人工增雨作業(yè)有效緩解旱情。

1、強化防汛抗旱兩手抓。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嚴防洪旱交替,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時,切實抓好分類施策,合理調度,做好蓄水保水及人工增雨工作,首要任務就是確保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為抗旱打好基礎,盡可能減少因旱致災損失。同時,抓好抗旱應急水源、抗旱服務組織建設和河流生態(tài)流量調度,切實做好各項防汛抗旱準備。

2、強化蓄水保水節(jié)水。要抓緊修復水毀工程和老化失修的機井、泵站,恢復抗旱能力。加大灌溉溝渠清淤疏浚力度,確保引得進、灌得上、排得出。有條件的地方要抓住有利時機新建一些小型蓄、引、提水工程,在水源緊缺的地方做好打井、修建水窖等各種應急準備。氣象部門要抓住有利時機實施人工增雨作業(yè),緩解局地抗旱用水緊張局面。各級防指要牽頭抓總,強化水源統一管理和科學調配,統籌兼顧各方面的用水需求,加強宣傳科普力度,增強全社會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源的意識。

3、強化值班巡查值守。嚴肅防汛抗旱值班紀律,堅持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及時準確收集、整理、報送相關信息,保證信息暢通;各類水庫、堤壩、水源地、渠道等的巡查值守人員嚴守工作職責,規(guī)范巡查值守。

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篇三

防旱抗旱工作方案

防旱抗旱工作方案 為有效應對今年可能發(fā)生的旱情,預防和減輕干旱災害損失,維護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生產用水秩序,確保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特制定 xx 年防旱抗旱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認真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綜合運用行政、工程、經濟、法律、科技等手段,最大限度減輕干旱災害損失和影響,保障糧食安全、城鄉(xiāng)供水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為實現全市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原則

堅持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原則;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防抗救結合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城鄉(xiāng)統籌,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原則;堅持依法抗旱救災,實行軍民協同、專群結合、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原則;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jié)流并重,合理開發(fā)、優(yōu)化配置、全面節(jié)約、有效保

護水資源,最大限度滿足城鄉(xiāng)生活、生產、生態(tài)用水需求。

三、目標任務

優(yōu)先保障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產和生態(tài)用水。發(fā)生中度干旱時,保障城鄉(xiāng)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城鎮(zhèn)重點工業(yè)企業(yè)基本用水需求,保障農作物生長關鍵期基本用水需求;發(fā)生特大干旱時,保障城鄉(xiāng)居民生活飲用水安全,工農業(yè)生產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四、有關要求

抗旱工作事關保民生、保安全、保發(fā)展、保穩(wěn)定,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各地各有關部門務必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樹立“防大旱,抗大災”的思想,超前部署,加強監(jiān)測,及時會商,強化措施,全力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抗旱救災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聚焦旱情、強化措施,全力做好抗旱救災各項工作;針對重點地區(qū)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及時組織工作組和專家組深入抗旱一線進行指導,確保抗旱各項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進行;基層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深入抗旱一線,做好抗旱服務工作。

(二)強化監(jiān)測預警。

要加強雨情、水情、墑情、水質等監(jiān)測,及時研判旱情及其發(fā)展趨勢,市防指將適時啟動相應級別的抗旱應急響應;氣象、應急、水利、財政、住

建、農業(yè)、林業(yè)、電力、交通等部門和各應急救援隊伍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全面做好抗旱救災工作。要強化科學供水,統籌利用好現有水源,做好水源調配,強化節(jié)約用水,規(guī)范用水秩序,嚴格灌溉管理,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供水緊張的地區(qū)要根據實際情況壓縮或暫停高耗水企業(yè)用水。

(三)強化資金籌措。

市財政要建立和完善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及抗旱減災要求相適應的資金投入機制,保障抗旱減災工作的正常開展。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場)要鼓勵群眾投工投勞和社會資金投入抗旱救災。發(fā)生嚴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災害,應當根據抗旱工作需要,增加抗旱應急經費。要切實吃透抗旱補助政策,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為抗旱提供資金和物資保障。同時,要加強抗旱救災資金監(jiān)管,實行??顚S?,建立資金使用臺賬,做到資金使用程序合規(guī)到位,確保補助資金發(fā)揮最大效益。要主動幫助旱區(qū)解決抗旱設備設施維修、拉水提水油電費資金困難,全力保障受旱群眾飲水安全和生產生活正常秩序。

(四)強化值班值守。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做好值班值守,及時掌握雨情、水情、墑情、旱情信息和抗旱工程運行及調度情況,做好各類旱情災情信息的接收和上報工作;根據旱情發(fā)展情況,增派人員參與值班值守和重大干旱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密

切跟蹤旱情發(fā)展,遇突發(fā)情況,要快速反應,及時調度。要加強信息溝通,確保不遲報、不漏報、不錯報。

(五)強化民生保障。

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場)要對轄區(qū)群眾飲用水困難分布、農業(yè)生產及工業(yè)生產受災受影響等情況進行全面細致摸排,認真組織開展抗旱服務,積極引導群眾進行生產自救,優(yōu)先保障群眾飲水安全,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要強化后續(xù)措施,適時組織改種補種和抗旱秋播,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確保受災不減產、減產不減收;要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保障糧食高產穩(wěn)產和農民持續(xù)增收。

(六)強化重點服務。

要因地制宜,徹底解決農村因旱飲水困難。偏遠山區(qū),可采取引山泉水,有條件的地方,可打應急深機井;當城區(qū)供水水源短缺時,水利部門應實施應急引水調水補水,重新分配水源;氣象部門應抓住有利時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在“開源”上尋求突破;將對城區(qū)高耗水企業(yè)采取定額供水、限時供水、分片供水,同時宣傳動員群眾以節(jié)約用水等有效措施來“節(jié)流”,從而形成“一盤棋”的供水體系;對工程性缺水的地區(qū),組織救援隊伍適時拉水送水;引導社會抗旱服務組織開展馳援工作,確保人畜飲水安全。

(七)強化督促管控。

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場)督促有關單位提前開展水利工程修繕及灌區(qū)渠道清淤,提高灌溉水

利用率;加強機電泵站維修和保養(yǎng),確保設備長期保持良好運行狀態(tài);牢固樹立創(chuàng)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加大農業(yè)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與修復力度,落實資源管控措施。

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篇四

陳雷:關于當前旱情和抗旱情況的匯報

2010年4月1日

去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部分地區(qū)發(fā)生了嚴重旱情,給群眾生活、工農業(yè)生產造成了影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當前抗旱工作,國家防總、水利部及時安排部署,旱區(qū)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組織干部群眾全力以赴投入抗旱。在抗旱減災的關鍵時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總總指揮回良玉同志主持召開緊急會商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十分及時,非常重要。根據會議安排,我就當前的旱情和抗旱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關于當前旱情

2009年入秋以來,我國西南大部降雨和來水持續(xù)偏少,蓄水嚴重不足,云南、貴州、廣西、四川和重慶等?。▍^(qū)、市)發(fā)生了嚴重干旱,其中云南大部、貴州西部和南部、廣西西北部旱情十分嚴重,達到特大干旱等級。

3月22日以來,西南地區(qū)出現降雨過程。重慶市平均降雨量為26毫米、部分縣區(qū)達30-40毫米以上;四川省中東部為10-20毫米;貴州省平均雨量為20毫米,其中銅仁、遵義、黔東南為25-50毫米;廣西自治區(qū)平均雨量為9毫米,東北部降雨量為5-30毫米,局部地區(qū)為30-50毫米以上;云南省平均雨量為22毫米,德宏、怒江50-60毫米,臨滄、迪慶、保山、普洱、西雙版納25-40毫米,昆明、玉溪、紅河、大理10-20毫米。貴州西部和南部、廣西西北部、四川南部基本無雨。

受降雨影響,重慶市耕地受旱面積減少300萬畝,人畜飲水困難分別減少32萬人、24萬頭,旱情得到明顯緩解;四川省耕地受旱面積減少30萬畝,人畜飲水困難分別增加80萬人、161萬頭;貴州省耕地受旱面積減少27萬畝,人畜飲水困難分別增加2萬人、8萬頭;廣西自治區(qū)耕地受旱面積增加328萬畝,人畜飲水困難分別增加67萬人、27萬頭。云南省此次降雨對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降水以陣性降雨為主,未能形成有效徑流,除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區(qū)的受旱程度有所緩和外,其他大部地區(qū)旱情仍然持續(xù),飲水困難人口仍在增加。

截至3月31日統計,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16億畝(多年同期均值1.04億畝),其中作物受旱9068萬畝(重旱2851萬畝、干枯1515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526萬畝;有2425萬人、1584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多年同期均值1144萬人、893萬頭)。云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5?。▍^(qū)、市)耕地受旱面積9716萬畝、占全國的84%,作物受旱7250萬畝(重旱2539萬畝、干枯1487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2466萬畝;有1939萬人、1189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分別占全國的80%和75%。與降雨前3月21日統計數據相比,全國耕地受旱面積增加186萬畝,人畜飲水困難數量分別增加154萬人、204萬頭。

當前旱情具有六個特點:一是降雨嚴重偏少。去年入秋以來,西南五省(區(qū)、市)與多年同期相比降雨總量偏少5成以上,部分地區(qū)降雨偏少7成以上,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二是江河來水嚴重偏枯。去年汛后以來,西南5?。▍^(qū)、市)主要江河來水偏少3-8成,云南省境內金沙江、南盤江、紅河、瀾滄江、伊洛瓦底江來水量創(chuàng)歷史最少。三是工程蓄水嚴重不足。目前西南5省(區(qū)、市)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偏少2成以上,隨著旱情發(fā)展加劇,中小型庫壩有效蓄水銳減,部分塘窖干涸無水可用,抗旱水源十分緊缺。四是干旱持續(xù)時間長、范圍廣。旱情從去年汛末開始,迅速波及西南五省區(qū),秋、冬、春連旱,持續(xù)受旱時間長達半年以上,期間雖有些陣性降水,但分布不均,重旱區(qū)降雨總量偏少,旱情仍呈發(fā)展態(tài)勢。五是干旱區(qū)域集中、影響大。往年春季旱情主要發(fā)生在北方,目前北方地區(qū)耕地受旱面積僅2000萬畝左右,西南5省(區(qū)、市)耕地受旱面積達9716萬畝,占全國的84%。持續(xù)干旱對旱區(qū)群眾的生活、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六是因旱人畜飲水困難十分突出。目前全國因旱飲水困難人數達2425萬人,是常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西南5省(區(qū)、市)因旱飲水困難人數為1939萬人,北方地區(qū)因旱飲水困難人數為486萬人,西南5?。▍^(qū)、市)因旱飲水困難人數為占全國的80%;云南、貴州兩省占全國的58%。

二、抗旱工作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南地區(qū)的抗旱工作。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地方黨委、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解放軍、武警部隊全力做好抗旱減災工作,尤其要解決好旱區(qū)群眾的飲水困難問題。溫家寶總理先后赴廣西、云南重旱區(qū)指導抗旱救災工作,看望慰問災區(qū)群眾,強調要不惜代價盡快緩解飲水困難,絕不能讓一名群眾沒有水喝?;亓加窀笨偫硪灿H赴云南省檢查指導抗旱工作。國家防總、水利部密切監(jiān)視旱情發(fā)展變化,及時作出安排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開展抗旱工作。

一是超前部署抗旱工作。我部自去秋以來,針對西南地區(qū)的旱情,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先后多次發(fā)出緊急通知,分階段對抗旱工作作出部署。在旱情發(fā)展過程中,多次召開抗旱會商會,及時對旱情進行分析會商。3月24日和29日,又兩次召開了抗旱會商會,對近期旱區(qū)降雨后的抗旱形勢進行分析研判,進一步落實各項抗旱舉措。

二是加強抗旱工作指導。國家防總、水利部今年以來先后派出33個工作組和專家組赴西南重旱區(qū)和北方冬麥區(qū)指導抗旱工作,其中由部領導帶隊的工作組4個。國家防總、水利部工作組和專家組深入偏遠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組和田間地頭,與地方政府一起研究落實抗旱措施,解決抗旱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三是確保群眾飲水安全。組織旱區(qū)水利部門摸清抗旱水源現狀,倒排雨季來臨前人飲解困供用水計劃,編制完善人飲解困方案,優(yōu)先保障城鄉(xiāng)居民和旱區(qū)群眾生活用水需求。加強飲水解困分類指導,采取水庫供水、應急調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項應急措施,保證了群眾的基本生活用水。

四是組織開展對口幫扶。組織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等10個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水利廳局無償對口支援云南、貴州、廣西等重旱省區(qū),目前已調集水泵1335套、發(fā)電機189套、送水車36輛和600多萬元資金送往災區(qū)。

五是組織有關專家支援。組織水利部直屬勘測設計單位和科研院所的140多名地下水勘探專家和50多臺套勘探及打井設備前往重旱區(qū)找水打井。水利部機關干部踴躍捐款近80萬元,支援災區(qū)。

六是強化水源調度和管理。國家防總發(fā)出通知,要求各級水利和電力部門,根據抗旱需要合理科學調度所屬大中型水庫、水電站,優(yōu)化調度方案,充分挖掘水源潛力,發(fā)揮水利水電骨干工程的抗旱作用。

七是加強應急水源建設。組織西南5?。▍^(qū)、市)廣辟抗旱水源,千方百計找水打井,開發(fā)地下水。積極尋找暗河、地下水庫等新水源。通過應急調水工程、小型水利工程,盡可能多引、多攔、多蓄水。

八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商發(fā)改委、財政部等部門,提前下達今年農村飲水安全、灌區(qū)改造配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等資金64億元,并向重旱區(qū)傾斜。商財政部兩次向西南受旱省(區(qū)、市)安排特大抗旱補助費2.15億元,最近中央財政再次安排綜合抗旱資金8億元,加大對重旱省區(qū)的支持。

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急旱區(qū)之所急、想旱區(qū)之所想,全力應對,共同做好抗旱工作。國家發(fā)改委提前下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投資,保障抗旱煤電油的運輸和供應。財政部及時下達抗旱救災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資金。民政部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全力做好旱區(qū)救災和困難群眾救助工作。國土資源部派出由部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和專業(yè)隊伍深入旱區(qū),協助地方找水打井。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及時作出安排部署,保障抗旱物資運輸。農業(yè)部加強旱區(qū)農資供應保障、調劑調運和農業(yè)生產技術指導。衛(wèi)生部加強飲用水安全衛(wèi)生管理和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向旱區(qū)派出醫(yī)療防疫隊伍。林業(yè)局及時下撥專項資金,增調滅火設備,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各項工作。中國氣象局加強旱區(qū)氣象監(jiān)測預報,及時組織人工降雨作業(yè)。中宣部對新聞宣傳作出安排,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旱區(qū)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干部群眾抗旱救災行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抗旱氛圍。

解放軍、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及時出動兵力、車輛,支援地方抗旱減災。據統計,目前已出動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32.3萬人次,車輛機械2.2萬臺次,為群眾運水送水14.7萬噸,開溝挖渠1300余公里,打井990余眼,實施人工增雨20余架次,為抗旱減災作出貢獻。近日,解放軍兩個給水團已趕赴旱區(qū)找水打井。

受旱省(區(qū)、市)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抗旱工作,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入抗旱減災,全力確保城鄉(xiāng)居民飲水安全,努力減輕旱災影響和損失。云南省進一步加大人飲解困工作力度,針對抗旱水源不斷減少的形勢,細化雨季到來前的供用水方案,落實人飲解困各項措施,同時組織各地抓住近期出現降雨過程的有利時機,加強雨水集蓄利用,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yè),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貴州省防指召開了全省水利抗旱救災工作視頻會議,對抗旱救災工作再次作出安排部署,水利部門加強抗旱應急調水,共實施和新建應急調水工程865處,累計調水量3000多萬立方米,保障了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大大減輕了干旱災害對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生產用水的影響。廣西自治區(qū)成立了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qū)防辦,下設11個工作組,進一步加大抗旱工作的統一指揮協調力度。四川、重慶等受旱?。ㄊ校┮踩σ愿埃瑠^力抗災。

截至4月1日統計,今年以來西南受旱五?。▍^(qū)、市)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41.1億元、勞力2526萬人、抗旱機動設備114萬臺套、運水車38萬輛次,完成抗旱澆地2583萬畝。自抗旱以來,5省(區(qū)、市)已新建抗旱應急調水工程4307處,新建“五小”水利工程7萬處,鋪設輸水管線2萬多公里,新打抗旱水源井1.8萬眼,購置運送水車7615輛,購置抗旱水桶96萬個,應急調水6000多萬立方米,累計為群眾送水941萬噸。保障了1939萬因旱飲水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其中利用水庫供水解決了344萬人,通過實施應急調水解決了210萬人,通過打井開采地下水解決了94萬人,通過拉水送水解決了506萬人,通過人背畜馱、尋找新水源等其他措施解決了785萬人。

三、抗旱形勢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3月22日以來,重慶大部和云南、貴州、廣西、四川的部分地區(qū)出現了兩次降雨過程,對改善部分旱區(qū)的土壤墑情和降低森林火險等級有一定作用,重慶大部農業(yè)旱情有所緩解。但由于干旱時間長、降水量不大且分布不均,未形成有效徑流,水利工程蓄水不足、水源緊缺的狀況沒有改觀,云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區(qū)旱情仍在持續(xù),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仍很突出。據3月31日統計,西南受旱五?。▍^(qū)、市)水利工程有效蓄水量僅有149.4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54.3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28.2%。

目前全國春耕生產正在全面展開,春播春耕用水需求加大,北方冬麥區(qū)有的已顯旱象,甘肅、陜西、山西、內蒙古、寧夏、河北、遼寧等地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也比較突出,抗旱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國家防總、水利部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重要指示精神,做好長期抗旱的思想準備,從最不利情況出發(fā),從最困難處著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保障城鄉(xiāng)居民飲水安全,統籌春耕生產用水需求,努力把旱災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是進一步加強指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雨情、水情、旱情的監(jiān)測和會商研判,全面、及時、準確地分析旱情發(fā)展態(tài)勢,根據各地旱情發(fā)展和抗旱需要及時派出工作組協助地方組織抗旱,立足于抗大旱、抗長旱,加強用水管理,充分利用現有水源,積極開辟新水源,加強拉水、送水、蓄水、找水、打井以及應急輸水設施建設,保障群眾飲水安全,盡可能保障春播春灌用水需要。

二是進一步加強協調。目前,有10個省市水利部門在災區(qū)開展對口支援,水利部直屬單位上百位勘測設計及水文地質專家在旱區(qū)找水打井,有關部委也加大了對旱區(qū)打井找水和物資設備的幫扶力度,解放軍、武警部隊出動了大量兵力和設備,我們將進一步做好部門之間、軍地之間、對口幫扶省份之間的銜接協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抗旱工作。

三是進一步加強水源調度。繼續(xù)強化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的統一調度,強化用水管理和節(jié)約用水,充分發(fā)揮水利設施的抗旱減災作用。在對現有水源和潛在水源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氣象預測分析,科學制定用水計劃,按照優(yōu)先保證旱區(qū)群眾生活用水要求,完善人飲解困預案,做好各類水源的優(yōu)化調度和合理配置,加大旱區(qū)節(jié)水力度,實現一水多用,高效用水。

四是加強資金和物資管理。對旱區(qū)農村飲水安全、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qū)續(xù)建配套和節(jié)水改造、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等項目建設資金和特大抗旱經費,要盡快落實項目實施計劃,確保??顚S谩M瑫r要加強指導和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資金效益。對于有關省市對口支援、捐贈的物資設備,要合理分配,確保物盡其用。

五是堅持抗旱防汛兩手抓。當前,北方部分地區(qū)旱象已經顯現,要做好相應預案。同時,要抓好防汛備汛各項工作,對防汛工作提前作出安排。西南地區(qū)在做好當前抗旱工作的同時,要積極開展因旱受損水庫、塘壩及小型水利設施的修復,確保安全度汛和汛后蓄水。要加強加密防汛抗旱會商,及早對今年汛期天氣情況進行預測分析。搞好國務院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國水庫安全度汛會議籌備工作。

六是全面加強抗旱能力建設。在全力做好當前抗旱工作的同時,要認真貫徹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精神,加快編制全國和地方抗旱規(guī)劃,啟動西南五省水源工程規(guī)劃和小型水利設施建設規(guī)劃編制工作。在科學規(guī)劃的基礎上,抓緊開工建設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型水庫等水源工程,提高水資源配置和調控能力。因地制宜興建“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山丘區(qū)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設,提高山區(qū)蓄水供水保障能力;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田灌排體系;強化旱情監(jiān)測預警能力建設,完善抗旱減災服務體系,全面提高抗旱減災能力。會后,水利部將認真貫徹落實回良玉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對抗旱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堅決打好抗旱減災這場硬仗。

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情況篇五

一、當前我市旱情嚴重,災害損失巨大

二、各級各部門積極應對災情,抗旱救災取得一定成效

持續(xù)的旱情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我市各級各部門按照中央、省的要求,積極組織抗旱,采取了各種措施,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艱苦工作,社會各界也十分關注和大力支持抗旱救災,全市上下思想統一、干勁十足、措施得當,一定程度上為農民群眾解決了飲水、生活生產中的一些迫切的現實問題,當前抗旱救災力度增大,廣大農民群眾思想穩(wěn)定,生產生活秩序井然。當前,各地采取打井、送水、新建“三小”工程等措施,有效解決了人畜飲水等基本生活問題,春耕生產也在積極備戰(zhàn),向好勢頭明顯。

三、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是還需進一步解決人畜飲水基本生活問題。由于我市地處喀斯特地區(qū),地下水不易利用,打井成功率較低,僅為10%左右,人畜飲水問題形勢不能樂觀。

二是農民受災損失嚴重,春耕難度加大。由于小麥、油菜基本絕收,蔬菜、茶葉等經濟作物大量減產甚至絕收,農民經濟受損嚴重;旱情導致春耕備耕難度加大,一些作物種不下去,嚴重影響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三是工程性缺水仍然是阻礙我市發(fā)展的一大瓶頸。雖然我市年降雨量不少,但由于地質結構的原因,我市地表水卻相當匱乏且不易收集和續(xù)用,此次旱情充分表明解決工程性缺水對我市發(fā)展的重要性。四是一些水利基礎設施管理機制不到位,管理人員不到位,管理辦法不科學,沒有得到日常維護和維修,致使干旱來臨時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

四、幾點建議

一、下決心保人畜飲水。建議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強領導,調動全市各級干部群眾投入抗旱救災工作中。要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投入抗旱救災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結合部門特點和當地實際采取有效措施緩解人畜飲水壓力。

二、下決心增加農業(yè)投入。樹立“小季損失大季補、災害損失災后補、糧食損失其他補”的思路,建議市政府認真研究和采納市農委關于抓好災后農業(yè)生產的方案,下決心增加農業(yè)投入,保住2%的糧食增產目標。

三、下決心加大對農業(yè)生產的指導和管理,人、財、物需提前準備和介入,待旱情緩解后能夠及時恢復生產。同時要未雨綢繆,做好病蟲害防治、久旱后的防汛工作,嚴防洪澇、滑坡等地質災害的發(fā)生。

四、下決心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應轉變觀念,抓住災后建設的機遇,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和政策支持,做好水利基礎設施規(guī)劃和項目儲備,大力推進小水庫、小山塘、小水窖“三小”建設步伐,完善我市水利基礎設施,解決工程性缺水的長遠問題。

五、加強水資源管理,做到合理用水,科學用水。要教育群眾珍惜水資源,珍惜水利基礎設施,出臺管用的管理辦法,加強對水利基礎設施的管理,讓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六、要重視解決受災農民的吃糧問題,防止貧困戶缺糧斷糧。

范文網()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8212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