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閱讀題篇一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要一起來學習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葉公好龍》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品簡介
《葉公好龍》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diào)、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葉公好龍(yè【shè】 gōng hào lóng):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 漢·劉向《新序·雜事》。
作品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⑽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此文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作品注釋
1、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2、子高:葉公的`字。
3、鉤:衣服上的帶鉤。
4、寫:畫。
5、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6、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
7、“文”通“紋”。
8、以:在。
9、聞:聽說。
10、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11、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12、牖(yǒu):窗戶。
13、施(yì):延伸,同“拖”。
14、堂:廳堂。
15、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假字),通“旋”。
16、走:逃跑。
17、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18、是:由此看來。
19、好:喜歡。
20、夫:這,那。
21、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作品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詞語辨析
葉公好龍是指表面很喜歡,實際上不喜歡,實際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不要把含義用反,下面的例句就是使用錯誤:
他憤憤地大談社會如何腐敗,暗地里卻收受賄賂,這種做法和葉公好龍沒有兩樣。
成語解釋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好:喜好。
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并不真正愛好。
成語用法
示例:~,好其是而非者。★清·梁啟超《敬告國人之誤解憲政者》
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民眾起來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有什么兩樣!”
借事喻人,用葉公式的人比喻社會的現(xiàn)象。
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diào)、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
作者簡介
劉向(約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楚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祖籍秦泗水郡豐縣(今江蘇豐縣),漢朝宗室,先祖為豐縣劉邦異母弟劉交。劉向是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zhàn)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劉向是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zhàn)國策》等書,其著作《五經(jīng)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山海經(jīng)》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閱讀題篇二
葉公好龍原文及賞析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字。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
“文”通“紋”。
以:在
聞:聽說。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同“拖”。
堂:廳堂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好:喜歡。
夫:這,那。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愛好,或者實際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并不愛好或贊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diào)、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但歷史上的葉公卻不是這樣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wěn)定了楚國政權。之后,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于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zhèn)“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jīng)考古發(fā)掘證實,他主持葉政期間,采取養(yǎng)兵息民、發(fā)展農(nóng)業(yè)、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筑了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shù)財?shù)十萬畝農(nóng)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筑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nèi)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后,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jù)《周禮》規(guī)制,葉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后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源。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nèi)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xiāng)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觀。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閱讀題篇三
葉公好龍是古代漢族寓言故事。以下是它的原文及翻譯,一起來閱讀吧。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注釋
拼音:yè gōng hào lóng,古音讀作shè gōng hào lóng,作姓氏。
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子高:葉公的別名。
鉤:衣服上的帶鉤。
寫:畫。
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
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彩繪、花紋。
“文”通“紋”。
聞:聽說。
窺(kuī):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戶。
施(yì):延伸。
還(xuán)走:轉身就跑。還,通“旋”。
走:逃跑。
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
是:由此看來。
夫:這,那。
好:喜歡。
下之:到葉公住所處。
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寓意
這個成語的意義是:比喻表面上或口頭上愛好、贊賞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愛好,或者實際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觸,不但并不愛好或贊賞,甚至還懼怕它,反對它。
辨析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diào)、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里不一的人。但歷史上的葉公卻不是這樣的人。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wěn)定了楚國政權。之后,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把職位讓給別人,這一讓賢之舉,被專家們評為不迷權貴、深明大義。
葉公沈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于楚國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秦國出兵擊退吳軍后,楚昭王把沈諸梁封到楚國北疆重鎮(zhèn)“方城之外”的葉邑為尹。沈諸梁受到了楚國朝野及四境諸侯的敬重,時年24歲。
經(jīng)考古發(fā)掘證實,他主持葉政期間,采取養(yǎng)兵息民、發(fā)展農(nóng)業(yè)、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筑了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shù)財?shù)十萬畝農(nóng)田得以灌溉,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鄭國渠早300多年。至今,葉公修筑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是葉公治水的歷史見證。
史學專家安國樓博士稱,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nèi)涵。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后,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根據(jù)《周禮》規(guī)制,葉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葉公的后裔為紀念祖上之德與祖居之地,部分改沈為葉,是為葉姓之源。因此,葉公沈諸梁又是世界葉姓華人公認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濱的葉公墓前,來自海內(nèi)外的葉姓子孫紛紛回鄉(xiāng)祭祖,已成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觀。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人。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劉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zhàn)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閱讀題篇四
清平樂
韋莊
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門外馬嘶郎欲別,正是落花時節(jié)。
妝成不畫蛾眉,含愁獨倚金扉,去路香塵莫掃,掃即郎去歸遲。
【作者簡介】
韋莊,(836─910)唐末五代詩人、詞人。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韋見素后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別離情懷的小令。上闋寫別離時的愁緒,下闋寫別離后的孤凄,詞人把敘述性情節(jié)貫穿于詞的首尾,把環(huán)境、氛圍和人物的情緒心態(tài)交融為一體,打破了寫景與抒情前后側重的程式。
上闋四句狀寫凌晨時分的別離,“鶯啼殘月”,表明天將破曉,一彎殘月還懸掛在西天,似解人意的黃鶯兒好像也知道屋檐下的主人離別在即,不住地對著天邊的殘月哀怨地啼囀。繡閣中的燈盞尚未點燃,那定然是難舍難分的一對年輕的夫妻還在喁喁話別,他們十分希望這黎明的夜色再多延長一時一刻,好讓他們再相聚一會兒。
然而門外已備好鞍轡的馬又嘶叫起來,馬嘶催人,人不能不走,此時此刻,年輕的女主人公的心非常紛亂、痛苦、無奈、難言?!罢锹浠〞r節(jié)”一句更增加了這種別離情境的凄絕。柳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蔽黠L殘月的清秋時節(jié),多情人兒的離別固然令人愁緒倍增,但落花成陣、柳絮飄飛的暮春天氣的別離更使人感傷:那片片落花就是青春凋零的象征。
良人一去,別恨離愁則更催人紅顏早謝。及至何年何月征人歸來,已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正是落花時節(jié)”這一落紅繽紛的畫面,不僅在無言的鏡頭中使讀者體察到女主人公紛亂的思緒,而且具有象征的意味,詞人在白描的抒寫中插入這一現(xiàn)實性的隱喻,使詞句具有了更豐饒的內(nèi)涵,使讀者更深地體味到離愁別恨對青春的摧損和凋殘。
下闋所描寫的情景,已和上闋推開了一段時間的距離。此時良人已經(jīng)離去,她懶懶地梳妝過后,連蛾眉也不去描畫了。平時,這彎彎的、細細的、蛾眉月一樣的眉毛也許是由她心愛的丈夫給她來描畫的,而此時,他已離她遠去,沒有誰替她描畫了。她滿含悲愁獨自倚著門扉,癡癡地向著離人遠去的道路凝望。
一個可憐的、天真的念頭忽然從她心中閃過:他騎馬遠去的路上定然會揚起一溜黃塵,這塵土可千萬不要掃去呵;如果掃去了,我那心上人就要遲遲不歸了。這完全是人物一種潛意識的心理活動,天才的詞人獨出心裁地捕捉到了這微妙的一閃念:遠去路上揚起的塵土因為是他騎馬揚起的,因而也是親切的,她聽不見、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望望這路上的飛塵也感到一種安慰。
古語有“愛屋及烏”之說,此處可謂愛烏及塵了?!皰呒蠢扇w遲”,當然是女主人公一種一廂情愿的設想和翹盼。這里沒有什么民俗的依據(jù),更無實際道理可言,只是表露人物急盼郎歸的心態(tài)而已。張炎云:“詞之難于令曲,如詩之難于絕句,不過十數(shù)句,一句一字閑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余不盡之意始佳?!睆拇嗽~的結尾,讀者就可以體會到“有余不盡之意”的佳味。
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閱讀題篇五
《葉公好龍》教學設計
龍江路小學(南區(qū))
杜軍平
教材分析
《葉公好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F(xiàn)在這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學生分析
本冊書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文字比較淺顯,借小喻大,寓較深的道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具有鮮明的訓誡性、諷刺性和哲理性,適合小學生學習。作為五年級的孩子,這是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寓言故事,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學習興趣,因此在理解、誦讀等方面并不會感到困難。教學設想與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機等。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學生接觸過古文,但是它與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從理解課文來看,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利用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教學過程
一、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1、交流課前搜集情況,引出課題。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
2、點出課題,激發(fā)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叭~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讓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文、認字。提示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或不會讀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問一問老師,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誰來把這些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字音都讀準了嗎?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教師巡視,聽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全班齊讀一遍。
3、讀文感知意思。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
三、回顧學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聯(lián)系,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
2、由難入手,自主提出問題。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3、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譯文。(課件出示古文)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
4、集體討論,研讀探究。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嗎?你解決了哪個問題?(學生可能談到的詞句:“寫龍”、“窺頭與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w”)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呢?你能把它讀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
老師這里也有問題,看誰能解決?⑴、有些字的字義,古代與現(xiàn)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嗎?⑵、“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誰把它讀給大家聽聽?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jù)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聯(lián)系生活,拓展開去。同學們,你喜歡葉公嗎?為什么?你想對葉公說點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葉公這樣的人?展開想象:真龍回到天上以后,會怎樣想?葉公回家之后又會怎樣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這則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現(xiàn)代話演,然后啟發(fā)學生: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有信心嗎?在此基礎上,促使全班學生都能背過。
六、探究作業(yè)
1、把《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并考考他們。
2、給葉公寫信,告訴他如何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
3、繼續(xù)收集與龍有關的資料,辦一次“我所知道的龍”手抄報。
教后反思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式的學習的平臺,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小學生,接觸文言文不多,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明理,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08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