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兒園的美食教案(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2 21:53:43
2023年幼兒園的美食教案(14篇)
時間:2023-01-12 21:53:43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一

1.知道蘿卜和青菜都是有營養(yǎng)的蔬菜,能分辨紅和綠兩種顏色。

2.發(fā)準“蘿”(luo)、“卜”(bo)的音。

1.教師上課用的大圍兜。

2.蘿卜、青菜、小卡片若干。

3.紅蘿卜、綠青菜實物及紅房子、綠房子。

1.教師圍上圍兜,兜里裝著蘿卜、青菜,引出紅蘿卜和綠青菜。

2.觀察并說說蘿卜和青菜的顏色、樣子,知道蘿卜和青菜都可以吃,它們都是有營養(yǎng)的蔬菜。

3.送紅蘿卜、綠青菜回家,幫助托兒分辨“紅”、“綠”兩種顏色。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二

1、讓幼兒了解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2、懂得自然界中每一種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從而理解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食物鏈課件,幼兒集體繪畫紙四份,四條食物鏈的圖片,食物鏈頭飾若干,水彩筆。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從動物喜歡吃什么食物引出話題。

2、交代繪畫要求和時間。

二、初步探索動、植物間的食物鏈關系。

1、分析第一組小朋友的畫。

引導幼兒找出:莊稼→蝗蟲→青蛙→蛇→老鷹。這條因為食物而串在一起的鏈子關系。

2、分析第二組小朋友的畫。

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來尋找畫中的鏈子關系:海洋植物→海洋小動物→蝦→燈籠魚→鯊魚。

3、分析第三、四組小朋友的畫。

把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從第三、四副畫中尋找鏈子關系:蘑菇→兔子→狼;糧食→老鼠→貓頭鷹。

4、分析總結出:食物鏈。

三、通過課件,感知食物鏈的作用。

每條食物鏈中都有許多動、植物,假如少了一種能不能行?

在“莊稼→蝗蟲→青蛙→蛇→老鷹”這條食物鏈中:

1、假如地球上所有的青蛙都沒有了,蛇會怎么樣?

2、蛇都死了,老鷹會怎么樣?

3、蝗蟲會怎么樣?

4、到處是蝗蟲,莊稼會怎么樣?

5、莊稼都被蝗蟲吃完了,會發(fā)生什么后果?

6、那么食物鏈中都有動、植物,能不能少一種?

7、總結出要保持地球上的生態(tài)平衡。

四、通過游戲進一步感知食物鏈的作用。

通過玩食物鏈的游戲,讓幼兒更深層次的感知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并且在愉快的游戲中結束活動,保持了幼兒進一步探索食物鏈的濃厚興趣。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三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游戲的常規(guī)有所加強。從上個月開展角游的情況來看,幼兒已經(jīng)能初步獨立提出主題,選擇伙伴,發(fā)展情節(jié),廣泛地與同伴交流,但起角色意識不強,游戲主題不夠豐富,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不夠明顯;所以在本月的開始階段,要加強幼兒的角色意識,而串串燒是幼兒當前所熟悉和感興趣的,剛好用來豐富幼兒的游戲主題,來加強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

1、明確角色職責,懂得按職責扮演角色。

2、學會合理布置場所,具有以物代物的能力。

3、進一步學習分工合作和同伴互相協(xié)商分配角色。

4、繼續(xù)培養(yǎng)幼兒在游戲中輕聲交往的良好行為習慣。

1、物質準備:各種串串燒食品,燒烤爐,燒烤工具,雞腿,漢堡,薯條,各種樂器,話筒,表演用的服裝,汽車方向盤,車票,站排,娃娃,家具,炊具等

2、知識經(jīng)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到街上看串串燒的工作,了解基本工作程序,利用日常活動時間豐富有關生活經(jīng)驗。

3、幼兒自制的物品材料。

第一次指導:

1、教師啟發(fā)幼兒提出新主題:前幾天老師讓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到外面參觀了賣串串燒的叔叔阿姨的工作,你們看到他們是怎么工作的?小朋友們想玩這個游戲嗎?

2、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游戲過程,你到攤子上去買東西的時候要先說什么,老板的工作程序有哪些?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四

在制作節(jié)日掛歷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中國的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比較熟悉。比如:一些孩子講到了小籠、餛飩、餃子、粽子等。還有的孩子講到了外出吃飯時看到有的菜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有的菜可以作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等。結合我班水彩畫教學,可以使他們對中國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次開展主題活動。

包餛飩

制作包包子

中國特色點心

中國食物

中國菜肴參觀飯店

制作拼盆

活動一:

目標:

1、結合圖片或食物,讓幼兒初步感知中國食物的特色,激發(fā)愛國情感。

2、提高幼兒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圖片(或實物)

活動設計:

1、出示圖片或食物:

你們在哪里看到過這些食物?

吃過嗎?

2、組織討論:

這些東西國外有嗎?

是怎樣做出來的?

3、回去問問父母。

觀察記錄:

孩子們在看了一些菜譜的照片后展開了討論:真實的菜單、菜譜可以幫助幼兒回憶,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了許多,包括一些中國的特色菜。

朱穎:我到飯店里吃過魚、蝦和點心。

王嘉晨:我還吃過蟹和小粽子。

張鑫昕:我吃過粥。

潘華璽:我在火車上吃過菜。

朱穎:我在“鴨王”吃過鴨皮。

李佳斐:我吃過“小綿羊”火鍋。

鄧越:我在“小紹興”吃過雞、粥。

施軼恒:我吃過快餐。

老師:那么你們知道那些菜是中國特有的,國外沒有的?

張鑫昕:粥。

鄧越:小籠包子。

潘華璽:餛飩、餃子。

鄧燕飛:螃蟹。(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討論著,我讓他們看一看自己制作的節(jié)日掛歷是否有點啟示。)

瞿峰:粽子。

王嘉晨:湯團。

李佳斐:重陽糕。

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再加上前幾天在制作掛歷的同時,

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食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能講出許多中國食物。但講的點心較多,因此就從點心先開始。

目標:

1、在動手包餛飩的活動中,進一步對中國點心感興趣。

2、品嘗自己制作的點心,有參與的愿望。

條件提供:皮子、餡

活動設計:

1、出示一只包好的餛飩。

2、幼兒邊看邊講:

餡是怎么進去的?

這是中國特有的嗎?

3、老師示范講解包餛飩的要領。

4、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做。

5、吃餛飩。

觀察記錄:

今天,正好孩子們中午吃餛飩,我從廚房取來了皮和餡,孩子們看到這些東西一下興奮起來了:

牛嘯天:我會包餛飩的。

朱穎:我也會的。

王嘉晨:我知道的,這就是中國菜。

鄧越:這不是中國菜,是中國點心。我順勢接著鄧越的話問:還有那些中國點心?

瞿峰:有餃子。

施軼恒:湯團、春卷。

張心辰:大餅油條。

潘華璽:饅頭、包子。幼兒一下講出了許多特色點心。

老師:那么我們一起來包餛飩好嗎?

孩子們自發(fā)分成幾組開始包餛飩,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有的餡放得太少、有的皮破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餛飩包好了。

朱穎:我已經(jīng)真的學會了。

王嘉晨:我還不會,但我會做饅頭。

鄧越:我想快一點吃這些餛飩。

反思:結合上次的活動,我把中國點心和中國菜肴分開來進行認識,先從制作點心開始。這次的活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能是平時較少接觸這些東西,有的幼兒從未做過,有了實際操作經(jīng)驗,他們對中國點心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三:

目標:

1、嘗試用刀切發(fā)好的面團,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條件提供:

面團、餡、刀

活動設計:

1、談話:

關于中國點心。

2、制作包子:

請廚房的阿姨發(fā)好面團,進行示范。

3、幼兒操作。

4、吃包子。

觀察記錄:

孩子們對動手操作很有興趣,有了上次包餛飩的經(jīng)驗,這次做包子似乎順利多了:

鄧越:我只會吃包子,不會做。男孩子似乎更“懶”一些,

張鑫昕:我也是。上次包餛飩也是如此。我請來了廚房的阿姨來示范,他們看得可認真了。

鄧燕飛:大媽媽的本領真大,這些小饅頭多漂亮!

李佳斐:我會用面粉做小白兔。

朱穎:上次我在公園門口看見有人用面粉做成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我還買了一個。其實,這也算是中國民間工藝品的一種。

瞿峰:我媽媽說這些東西還要出口到國外去。

老師:為什么要出口?

瞿峰:因為國外沒有的。

王嘉晨:我知道了,這也是中國特有的。孩子們邊討論,便開始做包子了,雖然做得不算漂亮,但很認真。

反思:在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用面團制作各種造型產(chǎn)生了興趣,而且有些家長對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所了解,開始豐富孩子有關的知識,所以他們才會產(chǎn)生問題,并學著解答問題。本來,打算帶領孩子們?nèi)ァ熬G波浪”看一看中國特色點心,但由于經(jīng)費問題,只能放棄。

活動四:

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

條件提供:

書、圖片

活動設計:

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

你看到什么?

你喜歡那個菜?為什么?

你認為那些菜漂亮?為什么?

你在那里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觀察記錄:

今天的活動是從由我在“綠波浪”帶回的菜單引起的:

鄧越:是上海點心的廣告。

老師:你們看看我們的墻

吳雯娟:是圖畫,吃的。壁上多了什么?

牛嘯天:有各種點心。

老師:什么點心?

鄧燕飛:由糕、春卷。

老師:你們知道是從哪兒來的?

李佳斐:是發(fā)來的。

吳雯娟:是畫出來的。

鄧越:不對,如果是蠟筆畫的,上面會有一(鄧越是個觀察力很強的孩子)粒粒的東西,這肯定是從廣告紙上剪下來的。

老師:為什么要做廣告?

潘華璽:飯店里的人要介紹他們的東西。

羅逸菲:專門買點心的地方做廣告。

曹寧:我在飯店里看到過的。

老師:飯店里除了點心還有什么?

張心辰:我吃過許多好吃的菜。

高怡寧:飯店里的菜很漂亮。

老師:為什么很漂亮?

鄧越:像花一樣。

施軼恒:他們用西瓜做成橋。

孫婷怡:用蘿卜做成蝴蝶。

羅逸菲:青菜做成小花。

曹寧:胡蘿卜切成絲,用牙簽串起來就變成菊花了。

單偉棟:蘿卜刻成一條龍。

高怡寧:黃瓜做成樹葉,蛋黃做成樹干。

李佳斐:青菜做成花瓣,蘑菇作花心。(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出)

鄧燕飛:用黃瓜且成一塊塊,放在盆子的周圍,當中放菜。

吳雯娟:當中放黃顏色的菜好看,因為綠的和黃的放在一起漂亮。好聰明的小姑娘!不知不覺中講到了中國菜的“色”。

老師:真的!這樣配好看多了。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菜的照片,想看嗎?

孩子們一邊看菜單,一邊議論:這是魚片、這是青豆、這時青椒……

反思:這次活動給我感觸很深,孩子們的觀察力越來越敏銳,觀察得越來越仔細,而且現(xiàn)在變得很喜歡講,包括一些平時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今天也講得很熱鬧,無意中講出了中國菜的主要特點:形、色。

活動五:

目標:

1、通過外出的參觀活動,結合廚師的介紹,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中國菜的不同制作方法及選用的材料。

2、用多種途徑提高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活動設計:

1、參觀飯店:

請廚師介紹菜肴。

幼兒可向廚師提問。

2、看一看菜譜。

3、講一講自己學到了什么本領。

觀察記錄:

今天,我們聯(lián)系了“萬家燈火”酒店帶領孩子們?nèi)⒂^,我們請了飯店的廚師長為在看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孩子們介紹了陳列出來的各種菜肴,孩子們子們能講出一些蔬菜的名,興趣很高。

老師:剛才廚師叔叔為我們介紹了許多菜,你們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王嘉晨:請問這個菜邊上的花是怎么做的?

鄧越:這個寶塔是用什么做的?

吳雯娟:這個孔雀的頭是不是用黃瓜做的?

王嘉晨指著“松鼠鮭魚”說:這是用魚頭和薯條做成的!(魚肉切成長條用油炸一下確在廚師的介紹下,孩子們知實很像薯條)道了“松鼠鮭魚”的制作方法。

回到幼兒園后,孩子們又繼續(xù)討論了起來:

鄧燕飛:飯店里的菜比我們做的好看。

王嘉晨:當然啦,人家培訓過的。

鄧越:要學好幾年了。這時,孩子們提到了菜名,于是我問:是不是每個菜都有自己的名字?

瞿峰:有“孔雀開屏”。

朱穎:有“脆皮鴨”。

鄧越:有“菊花餅”。老師:下次我們也來學做小廚師好嗎?

反思:外出活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許多孩子知道了菜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刀切幾下就可以改變形狀,而且他們也敢于提問了,雖然剛開始有點膽怯,但在大家的鼓勵下,慢慢地放開了。下次的活動,我打算讓孩子們嘗試用刀切菜。

活動六:

目標:

1、熟悉各種菜的形狀,在成人的指導下學習用刀切菜,并能切出不同的形狀。

2、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3、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條件提供:刀、菜

活動設計:

1、回憶:

上次我們參觀了哪里?

你們看到些什么?

2、今天請小朋友來學做小廚師:

先訓練你們的刀功。

3、指導幼兒分組進行切菜練習。

注意安全。

4、展出幼兒切好的不同形狀的菜。

5、下次,我們制作拼盆:

想一想,你想和誰一起制作?你需要什么菜來告訴老師,可以幫你們準備。

觀察記錄:

有了上次外出參觀的經(jīng)驗,孩子們對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講起菜來也頭頭是道,今天就讓他們試著切菜,老師先示范了好幾遍,提醒他們注意安全:

王嘉晨:手不能伸直的。切菜時手怎么放?

鄧燕飛:我看媽媽切菜時手是彎彎的。

鄧越:媽媽不讓我切菜,說很危險。

老師:你們想不想切菜?

孩子們興奮地跳了起來。由于缺少實際經(jīng)驗,在操作時我仍采用分組進行,避免危險。

張心辰:黃瓜很好切,一下就切好了。

施軼恒:番茄里面有很多水。老師:對呀,水流倒桌子上怎么辦?

李佳斐:下次用盆子接住就好了。

在活動中,孩子們什么菜都想切一下。有了經(jīng)驗,該讓他們學著如何與同伴合作。

老師:上次在飯店里看到的菜這里有嗎?

王嘉晨:有番茄、土豆。

單偉棟:有黃瓜。

應圣悅:刀豆這里沒有。

老師:現(xiàn)在我們找朋友商量一下,下次做菜的時候需要一些什么原料,來告訴老師幫你們準備好嗎?

孩子們自由結伴3—5人一組,紛紛定起菜單,不一會兒,需要的菜都記錄下來了。

反思: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是我這次主題活動的感受。由于有了實際經(jīng)驗,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越來越高,并能根據(jù)在飯店里看到的菜來設計自己喜歡的菜肴,而且從他們定出的菜單中也可以看出他們對菜的種類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別在配色中有的孩子采用了茄子皮來配色,也為下次活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七:

目標:

1、激發(fā)幼兒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結合操作活動,能對中國才有更深的了解,嘗試從色、形等方面進行表現(xiàn)。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條件提供:刀、菜、盆子、電視機、投影儀

活動設計:

1、廚師在飯店里拍的照片,組織討論:

這是在哪兒?

你們看到什么菜?怎樣做的?

想不想自己做菜?

2、幼兒結伴合作做菜:

根據(jù)自己制訂的菜單倒老師這兒領菜。

自己分工:切菜、配菜、介紹等。

最后為自己的菜取名字。

3、展示幼兒作品并介紹。

4、延伸至制作菜譜。

觀察記錄:

活動前,大家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馬上進入了正題,我先讓孩子們看在飯店里拍的照片:

朱穎:這是在“萬家燈火”里拍的照片。

老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王嘉晨:有各種各樣的菜。

鄧越:有好看的菜。

吳雯娟:有廚師叔叔給我們介紹。我又拿出一些菜肴的照片,問:認識這些菜嗎?

鄧燕飛:這個菜是用牛肉和金針菇做成的。

李佳斐:這個孔雀的頭是用黃瓜做成的。

王嘉晨:這個是“松樹鮭魚”,以前我以為是薯條,后來廚師叔叔說是魚切成一條一條的,我才知道是用魚做成的。

正因為有了觀察、提問,孩子才有如此的成果。

老師:你們想自己來做菜嗎?

孩子們高興地說:“想!”我拿出了孩子們上次自己定菜單,讓他們來領菜。沒想到事擱很久,他們對自己定的菜記得還很清楚。在制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根據(jù)制作情況不斷在改變設想好的菜式。

王嘉晨:蘿卜不能用了,改用黃瓜吧。

朱穎:當中加一點櫻桃更好看。

吳雯娟:蘑菇太大了,怎么辦?

鄧燕飛:樹干用什么好呢?見狀,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我們用黃瓜試一試好嗎?”他們采用了我的建議。菜做好了,孩子們開始互相觀看并介紹與同伴合作做的菜肴。

老師:下次我們要開一個飯店,想一想除了菜還缺少什么?

鄧越:客人還要看菜譜。

老師:“對了,我們下次一起來制作菜譜,好嗎?”

反思:

這次活動非常成功,孩子們的表現(xiàn)出乎我的意料,由于是第一次用真的菜來制作,所以活動前我心里也沒底,但在活動中我觀察到孩子們非凡的表現(xiàn)能力,他們不僅能表現(xiàn),還能根據(jù)實際操作情況不斷地改變,這也是外出參觀活動帶給他們的活力。

在設計這個主題活動時,我主要考慮的是內(nèi)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以便活動順利地開展,同時也對活動中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設想,并根據(jù)情況及時改變。在這個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是孩子們能走出園門,投入到實際生活的環(huán)境中,僅這一次的外出活動,使我和孩子們受益匪淺,他們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感覺,使我對主題活動有了更深的理解。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五

1、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有關食物的常識,并能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

熟悉的臉,熟悉的笑容,我們不是第一次見面,但是這樣真正和孩子一起參加活動卻是第一次,您的參與就是對孩子的重視,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在此先表示感謝!

2、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和能力。

3、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對主題進行分類、篩選,準確規(guī)范表述自己研究的主題。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對主題進行分類、篩選,準確規(guī)范表述自己研究的主題。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對主題進行分類、篩選,準確規(guī)范表述自己研究的主題。

a、 提問:紙杯也是紙做的,為什么卻能盛水?請幼兒拿一只一次性紙杯,通過折折、刮刮、摳摳等方法去探索、發(fā)現(xiàn)。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白白的是什么東西?(蠟)紙杯上為什么要涂蠟呢?

布置學生帶自己喜歡的食物、準備好課件

1、播放創(chuàng)意食物圖片,激發(fā)自主探究欲望。

2、交流看后感受。

3、交流對食物的一般了解。

4、結合實際生成活動的大主題。

1、介紹你喜歡的食物。

2、學生現(xiàn)場推介、交換、吃食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3、教師巡回觀察,了解掌握情況。

1、在剛才的分享和交流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故事:從前,有一只可愛的小兔跟著媽媽一起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看到美麗的鮮花,漂亮的蝴碟可開心了。它一會兒去聞聞鮮花,一會兒撲蝴蝶,結果找不著媽媽啦。天漸漸地黑了,小兔找不著媽媽多傷心呀,它大聲地喊:“媽媽,媽媽……”。

2、小組交流。

小結與過渡:我們要學兒歌中的誰?是呀寶寶打噴嚏,捂住鼻和嘴“阿——-嚏”,聲音輕輕,朋友夸。朋友會夸我們什么呢?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講衛(wèi)生、有禮貌的好寶寶吧!

3、全班交流。

1、那么你想研究有關食物的什么呢?下面請大家拿出采集卡,把你想研究的內(nèi)容寫在紙上。

2、指名2名學生到黑板上書寫。

3、評點。

4、試修改自己定的主題。

這節(jié)課,同學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教師以祝福青蛙搬新家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游戲,再次進行順接數(shù)與順倒數(shù)的練習,如:“拍拍手,來數(shù)數(shù),123,接著數(shù)……”(456),“拍拍手,來數(shù)數(shù),987,接著數(shù)……”(654)。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已經(jīng)在這節(jié)課上生成了,我感到同學們的收獲也不少,那下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將進行分組,制定更詳細、實用的活動方案!希望各個小組的同學要團結協(xié)作,相信通過親身體驗,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獲。

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參與教學過程,以聲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感受自然界的聲音,運用藝術手段創(chuàng)造聲音的教學過程,引發(fā)學生對生活中的聲音的關注和興趣,在感受聲音、探索聲音、模仿聲音、創(chuàng)造聲音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聲音的敏銳感、模仿能力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并從中感受節(jié)奏和韻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選擇了與孩子的生活活息息相關的主題——食物,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有關食物的常識,并能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和能力。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對主題進行分類、篩選,準確規(guī)范表述自己研究的主題。本節(jié)主題生成課的話題,來源于實際生活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有研究價值并適合學生操作,是學生感興趣并樂于參與的,體現(xiàn)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價值,符合選題課的基本程序。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生活,堅持學生自主選擇,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景,引發(fā)學生多維的體驗,學生自主在前,教師指導在后,關注了學生的自主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總體來說,活動是成功的。當然這堂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值得我反思、總結的地方,如時間的分配可以更加合理、教師語言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等。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基礎課程,希望通過我們自身的不斷努力,構建一個更有實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六

1、初步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知道食物的重要性。

2、教育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課件《食物的旅行》

一、說說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討論:吃下去的東西到人體哪兒去了?

二、學習課件《食物的旅行》。

了解食物在人體中的消化過程。

知道食物的重要性,人體需要各種食物提供營養(yǎng)。

三、食物的營養(yǎng)。

說說自己知道的食物的營養(yǎng)。

認識營養(yǎng)全面的重要性,養(yǎng)成不挑食的飲食習慣。

四、游戲:食物搭配。

幼兒根據(jù)營養(yǎng)需要和自己的喜好,搭配一天的食物。

本活動選取的內(nèi)容接貼近幼兒的生活,深受孩子們的歡迎。活動的設計做到動靜結合,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層層深入,并把科學知識與健康、語言、藝術等領域內(nèi)容進行有機地整合,給孩子開創(chuàng)了廣闊的學習空間。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七

1、 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了解自己的飲食習慣。

2、 有意識克服自己不良的飲食習慣。

3、 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卡片、筆。

1、 以游戲形式請幼兒說出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幼兒圍成圓圈,教師指定一個幼兒說:“我喜歡吃——”,然后這個幼兒再指一個幼兒說:“我喜歡吃——”,以此類推。

2、 每個人都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列舉出來,并按食物四大類分類。

3、 分析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都有哪些,屬于四大類中的哪一類,還缺少什么。自己不愛吃的食物有哪些,說出簡單理由。

4、 小結:讓幼兒懂得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要吃各種食物,不挑食,愛吃的食物不應暴食暴飲,從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八

1.養(yǎng)成不挑食的習慣。

2.了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

3.能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各種蔬菜、葷菜、米飯、水果等模型 、盤子若干。

1.老師出示這些模型,提問:"你們說一說這些是什么?"

2.幼兒互相學習,認識菜名。

1.老師提問,幼兒回憶:"在這些食物中最喜歡吃什么?為什么?""除了吃剛才你看到的食物外,平時你還吃什么?""你覺得什么東西最營養(yǎng)?"

2.請幼兒回憶生活中的早餐、午餐和晚餐中的各類食物:"平時吃的早餐、午餐,晚餐吃的東西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

3.來總結一日三餐的合理搭配。

活動延伸幼兒嘗試自己設計一日食譜。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九

1、為壯壯尋找健康便便的方法,了解健康飲食需要合理搭配.

2、知道均衡飲食對身體的重要。

ppt、食物圖片、肉類、蛋類,豆類等小零食、一次性盤子、牙簽

一、引出話題,激發(fā)興趣。

提問:你覺得什么樣的便便才是健康的便便?

小結:健康的便便黃黃的,長得像香蕉。

二、尋找方法,健康搭配。

提問:壯壯能拉出香蕉大便嗎?

小結:黃色精靈家族能讓人變得有力氣。

提問:綠色精靈很調(diào)皮,它們藏在這些圖片里,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小結:我的家族成員可以保護人類不生病,幫助排便更通暢。

提問:紅色精靈家族都有些什么成員呀?

小結:紅色精靈家族成員,它可以讓人變得強壯!

提問:什么叫三個精靈要在一起?

小結:原來我們要每種食物都要吃,這樣才能拉出健康的香蕉便便,聽了精靈們的話,壯壯什么食物都吃,終于拉出了香蕉便便!

1、游戲:精靈好伙伴

規(guī)則:請幼兒,各選擇一種食物,分別選擇三個精靈家族。

小結:合理搭配飲食很重要,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更漂亮,請記住三個食物精靈的家族成員。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十

1、愿意均衡攝取食物、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認識人體所需要的四類食物及其作用、知道均衡的營養(yǎng)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3、愿意相互交流和調(diào)查、提高交往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4、初步了解食物小常識。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重點;知道四類食物及其作用

難點;知道均衡搭配食物做到不挑食

1、經(jīng)驗準備

教師;了解均衡營養(yǎng)的知識。

幼兒;實現(xiàn)調(diào)查自己喜歡吃和不喜歡吃的食物進行記錄、對食物有四大類的認識

2;環(huán)境準備

四大類的食物圖譜、食物分析表、幼兒用書。

實現(xiàn)制作好的四大類食物材料、幼兒園的一周食譜

1;互相交流各自的調(diào)查表幼兒用書、10、,11頁。

《1》幼兒做‘對各類食物的喜好’的調(diào)查.

教師;小朋友、昨天老師發(fā)給你們每人一本調(diào)查冊、讓你們把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和最不喜歡吃的東西記錄下來、你們都帶來了嗎?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相互看一下你們最愛吃的東西和不愛吃的東西、愛吃和不愛吃的原因

《2》對‘食譜中的搭配是否均衡’進行調(diào)查。

‘ 教師;小朋友通過剛才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有的小朋友對食物有挑食的現(xiàn)象。

教師;這樣做好不好呢?為什么?

2;觀察幼兒園的一周食譜、幼兒知道均衡的營養(yǎng)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幼兒不挑食。

教師;幼兒園一周食譜搭配是怎樣的?為什么要這樣的配呢?

3;出示四大類食物營養(yǎng)分析圖、啟發(fā)理解

這就是我們?nèi)梭w需要的四類營養(yǎng)。五谷類的食物含有熱量、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有力氣、肉類食物中含有脂肪、蛋白質、可以補充身體的能量;蛋奶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鈣、可以使我們的牙齒骨骼強壯、蔬果類食物中含有維生素、有助于我們的消化。我們的身體需要多種的營養(yǎng)和能量、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四類食物像一個金字塔、人體的需求不一樣、越往上需求越少。

教師;怎樣讓你們的身體王國更強大、病菌敵人都不能侵犯?

4;操作活動;翻開幼兒用書、將代表性食物對應貼在四類營養(yǎng)的畫框中。

1、幼兒制作‘不挑食宣傳小畫冊’就在圖書區(qū)或送給別的班的小朋友閱讀。

2、家園配合、共同提醒幼兒注意不挑食、注意營養(yǎng)的均衡。

這堂課下來、幼兒能基本掌握、通過環(huán)境材料的設置、幼兒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了自主發(fā)展。幼兒和老師配合的都非常好、總體來講、這堂課還是挺好的、但聽課的老師對我提出的建議是營養(yǎng)的知識比較專業(yè)、有條件可以請保健醫(yī)生或者家長中的從事相關營養(yǎng)保健工作的人員對幼兒進行相關的教育、效果會更好。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把老師給我提的建議都會利用在里面、讓幼兒重新來掌握這堂課的重點。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十一

1. 傾聽故事,理解小動物們的想法。

2. 體驗同伴之間濃濃的關愛之情并進行互動分享。

1. 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驗美好的分享感受。

2. 難點:用清晰流暢的話語表述小動物給好朋友送食物時的想法。

1. 相關小動物(小兔、小猴、小鹿、小熊)的手偶,自制蘿卜玩具一個 。

2. ppt,故事。

一、 下雪了。

1. 觀察ppt,感受雪天的寒冷。

冬天到了,天空中飄下來什么?大地變成了什么顏色?

下雪天,我們會感覺特別怎么樣?

下雪的日子特別冷,餓著肚子的小動物們想去外面找吃的,你覺得他們會找到東西吃嗎?為什么?

二、 蘿卜送給你

1. 傾聽故事第一段,感受小兔找食物的想法。

小兔子肚子餓了,他出門找食物時,想到了誰?

在雪地里,小兔找到了什么?

小兔找到蘿卜后怎樣?

2. 傾聽故事第二段,感受手小猴子找食物時的想法。

小兔去小猴家的時候,小猴在嗎?他去做什么了?

小猴在找食物的時候想到了誰?他是怎么說的?

3. 傾聽故事第三段,進一步感受小動物們相互的關愛。

回到家,小鹿發(fā)現(xiàn)有一個大蘿卜,他是哪里來的?

大家一起告訴小鹿吧!

4. 傾聽故事第四段,嘗試學小動物的話

小熊也在外面找食物呢,他在外面邊找邊想,他會想什么呢?

三、 蘿卜回來了。

蘿卜又到了小兔家,蘿卜回來了小兔怎么想的?

1. 完整傾聽故事。

我們在來聽一遍故事,小朋友可以學學小動物的話“某某一定很餓,我把蘿卜帶去和他一起吃”。

蘿卜是誰找來的食物?最后又回到誰那里?

為什么大蘿卜最后回到了小兔哪里去了?

你想夸夸誰?為什么?

故事里的小動物相互關心,一起分享,都很棒!

這節(jié)課的選材太難,對小班孩子來說故事內(nèi)容比較長到后半部份幼兒的專注力有一定難度,故事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點復雜,可以簡化情節(jié)減少角色的方式,降低教學難度。重點和難點還沒有落實到位,重點是理解故事內(nèi)容,體驗美好的分享感受,第一段教師自己講述,第二段這里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去說,這樣孩子就會說,不回到后面孩子還不會完整的說:“某某小動物一定很餓,我找到東西跟他一起吃。

”教師應該讓幼兒自己去說,教師不要說的太多,這樣不會到最后蘿卜是誰找來的食物,有回到了誰那里幼兒還不是特別的清晰。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十二

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第二部分用實驗方法檢驗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營養(yǎng)衛(wèi)生教育。

本課主要通過實驗和觀察來進行教學,通過本堂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脂肪、淀粉、鹽類、維生素、水等,知道營養(yǎng)衛(wèi)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主要有蛋白質、脂肪、淀粉、鹽類、維生素、水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用實驗方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3、向學生進行營養(yǎng)衛(wèi)生教育,使學生知道營養(yǎng)衛(wèi)生的基本要求。

重點:認識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淀粉三種營養(yǎng)成分。

難點:講述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作用。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支架,鐵絲,試管,滴管,淀粉液,碘酒,淀粉,肥肉。瘦肉,熟蛋白,花生、向日葵、芝麻的'種子。

2、掛圖或投影片——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

學生準備:白紙,饅頭、米飯、土豆、黃瓜、白菜、蘿卜、蘋果等食物(以上食物僅供參考,只要包括含淀粉類食物與不含淀粉類食物即可,品種不限,均為少量)。

(一)導入

1、談話:你最喜歡吃的食物有哪些?

2、談話:為什么人每天要吃各種食物?

3、講述:人所以每天要吃食物,是因為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那么人體需要哪些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有什么作用?它們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食物的營養(yǎng)。

(二)新授

1、指導學生認識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

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呢?

(出示課件)

2、指導學生檢驗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

(1)講解:怎么知道某種食物含有什么營養(yǎng)?有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看出來或嘗出來,例如食鹽,水。而蛋白質、淀粉、脂肪和維生素,我們既看不出來,又嘗不出來,那我們怎么知道呢?你覺得應該怎么辦?

(2)學習檢驗蛋白質的方法

1講述:瘦肉、蛋白(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支架上掛一根鐵絲,將瘦肉、煮熟的蛋白鉤在鐵絲上,用火燒(先燒瘦肉,再燒蛋白),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2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在燒瘦肉和蛋白時,有一股特別難聞的、像燒雞毛一樣的氣味,這是蛋白質燃燒時特有的氣味。所以,我們可以用燒、聞味的方法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3)學習檢驗脂肪的方法

1講解:肥肉、花生米和向日葵的種子,含有很多脂肪。

把肥肉用力在白紙上抹,把芝麻、花生、向日葵的種子放在白紙上劃或用鉛筆壓,觀察白紙上有什么?用手摸一摸這個地方有什么感覺?然后把白紙拿起來對著亮光照,觀察紙有什么變化。

2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把含有脂肪較多的食物在紙上劃、壓,紙上會留下油跡。油跡和水跡不同,顏色發(fā)淡黃,不容易干,摸著油乎乎的,容易透光。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較多的脂肪。

(4)學習檢驗淀粉的方法

1講解:下面我們來學習檢驗淀粉的方法。家里做菜時常用到淀粉,這是從含淀粉多的食物中提煉出來的。我們用這種淀粉加水,制成淀粉液,裝在試管中;用滴管往淀粉液中加入2-3滴碘酒,將試管搖晃幾下,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自然教案-食物的營養(yǎng)

2演示實驗

3教師小結:實驗說明,淀粉遇碘酒可以變成藍色。這是淀粉特有的性質,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較多的淀粉。

(5)檢驗常見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1講述:下面,我們來檢驗一下自己帶來的這些食物,哪些含有淀粉?(檢驗蘿卜、蘋果、土豆等食物時,需要把它們切開再滴碘酒。)

2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6)教師小結: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檢驗是一門科學,只有通過實際檢驗,才能確定各種食物中含有什么營養(yǎng)成分,含量多少,以便更好地搭配食物。

3、向學生進行營養(yǎng)衛(wèi)生教育

(1)談話:對照課本第63頁的圖說一說,各種營養(yǎng)成分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2)討論:

1有沒有哪種食物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沒有)

2人體生長發(fā)育需要多方面的營養(yǎng),而沒有哪種食物能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那么我們吃飯時應該注意什么?(吃多種食物,不偏食。)

3一開始同學們說了很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如果喜歡吃的食物就多吃,不喜歡吃的食物就不吃,這好不好?為什么?

4有人認為吃的營養(yǎng)越多身體越健康,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還可以結合學生實際,補充一些討論題。)

(3)教師小結: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必須注意營養(yǎng)衛(wèi)生。第一,吃的食物要多樣化,合理搭配營養(yǎng),不偏食,不挑食,不然就會因為缺少某種營養(yǎng)而得病。第二,進食要適量,吃的太少會得營養(yǎng)不良癥,吃的太多也會得病,例如肥胖癥。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關于食物的營養(yǎng)的知識

2、提問:

(1)人體需要哪些營養(yǎng)?

(2)怎樣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質、脂肪、淀粉?

(四)板書設計

19 食物的營養(yǎng)

蛋白質、水、鹽類——構成人體的材料

食物的營養(yǎng) 淀粉、脂肪——人體的能源

維生素——增強抵抗力

檢驗方法:

蛋白質——用火燒 脂肪——劃或壓 淀粉——滴碘酒

《自然教案-食物的營養(yǎng)》

自然教案-食物的營養(yǎng)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十三

在之前我們曾經(jīng)做過“阿拉寧波”的主題,讓孩子了解到寧波的歷史和各個領域的特色,孩子們興趣很高,雖然對寧波的海鮮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對寧波這個有著深厚的飲食文化城市來說,只談海鮮似乎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寧波獨特的飲食文化,況且從一個地方的特色飲食入手,可以使他們對寧波的特色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們每天都要接觸的,所以我決定以此開展主題活動。

主題網(wǎng)絡圖:

語言:《缸、鴨、狗的故事》活動四:社會:《包湯圓》音樂:《大家吃的喜洋洋》

在班級墻面上開辟一個小班塊“我是小小美食家”,可以是幼兒吃小吃時的圖片,也可是是幼兒帶來的寧波名菜的菜譜或圖片,也可以是幼兒自己的文字,來介紹自己最喜歡吃的一道寧波菜。在區(qū)域角辦“美食一條街”、“美食大排擋”等,請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寧波的特色小吃。

請家長幫忙替孩子尋找有關寧波飲食文化的書籍、圖片、網(wǎng)站、資料等,并且在利用節(jié)假日帶幼兒去品嘗寧波的小吃,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去酒店參觀廚房運作流程。

活動一:語言:《缸、鴨、狗的故事》

設計思路:要了解寧波的獨特的飲食文化,也許從寧波的小吃開始是最合適的。要吃小吃,就一定要去城隍廟步行街上的“缸、鴨、狗”,對于這個老字號小吃名字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這對幼兒開始了解寧波飲食文化是一個很有趣的開始。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能簡單講述故事的內(nèi)容。

2、能夠明白寧波著名小吃的由來,培養(yǎng)幼兒對寧波小吃文化的濃厚興趣。

3、養(yǎng)成認真傾聽故事的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5、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在課前請家長代幼兒去“缸、鴨、狗”吃小吃,“缸、鴨、狗”的照片和資料。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口缸、一個鴨子、一條狗,引導幼兒觀察。

“小朋友,你們看黑板上有什么東西?。俊保ㄓ懈住⒁粋€鴨子和一條狗)

2、教師提出疑問,引導幼兒討論。

“那我們小朋友想一想,動動腦筋,這三個東西有什么聯(lián)系嗎?”

3、教師簡短談話,引入課題。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缸、鴨、狗的故事》。

4、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5、教師出示有關的圖片、資料,再次講述故事,并提問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1)這個張店主叫什么?他識字嗎?

(2)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招牌呢?為什么會想到這個方法?

故事:從前,有個非常勤勞的人,雖然家里很窮,可是由于他刻苦的努力開了一家小吃店,日子還是過的有聲有色。此店主姓張,乳名叫阿狗,他在小吃的制作上很下工夫,名字越來越大,來光顧的客人也越來越多,店也越做越大,可是有了店鋪總得有個招牌,有個名字吧,可是這個張老板是不識字的,阿狗想來想去,頭都想破了卻也想不出個辦法,他又是個要強得人,不想去求別人,終于有一天,他靈機一動,想起了用實物代替,這還要感謝我們寧波可愛的本地話,因為在寧波話中“張”音同“缸”,“阿”音同“鴨”,“狗”音仍為“狗”,于是張阿狗的店招牌就成了現(xiàn)在這摸樣:一口缸、一個鴨子、一條狗,流傳至今。

課后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這堂生動有趣的語言課,對于幼兒開始了解寧波的飲食文化起了一個很好的開頭,小朋友們認真的聽,并且能夠提出各種有關小吃的問題,使這個活動開展起來十分順利,孩子們對小吃文化的興趣也高漲起來,家長反饋說孩子們回到家后都給他們講了這個故事,有的孩子說我們寧波人真聰明,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活動二:社會:《包湯圓》

設計思路:要了解寧波的小吃,從寧波的特色點心開始是最合適的。點心中還是以寧波豬油湯圓最有名氣,它已有700年的歷史。加上之前對“缸、鴨、狗”這個百年老店的了解,孩子們對這個老店最出名的豬油湯團也是“垂涎已久”了。

活動目標:

1、在動手包湯圓的活動中,進一步對寧波特色點心感興趣。

2、品嘗自己制作的點心,有參與的愿望。

活動準備:水磨糯米粉、清水、餡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圓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來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薄靶∨笥?,老師唱的歌好聽嗎?”(好聽?。澳悄銈冎览蠋煶氖鞘裁磫??”(是湯圓)“那你們想不想吃湯圓、作湯圓???”。(想)

2、出示一只包好的湯團?!翱靵砜纯蠢蠋熓稚夏弥裁矗俊保珗A)“好,那請我們小朋友好好的看一看,這個湯圓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白白的,而且里面有很好吃的東西)“里面好吃的叫餡,是用豬油、白糖、黑芝麻麻餡做成的,這個呀就是我們寧波有名的豬油湯團!”

3、請幼兒邊看,講解:“請小朋友想一想餡是怎么進去的呢?這是寧波特有的嗎?”

4、老師示范講解包湯團的要領?!拔覀冃∨笥褜⑽覀兠媲暗乃ヅ疵追奂右恍┣逅娜喑梢粋€圓圓的、小小的粉團,然后把我們準備好的餡用調(diào)羹舀起一點放到粉團中間的地方,在攛成一個圓就做好了”

5、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動手操作。

6、請食堂的師傅幫助下湯圓,幼兒在旁觀看,教師做講解,幼兒吃湯圓。

課后反思:

活動三:社會《我看廚師做美味》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寧波有名的菜肴和小吃。

2、樂于與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準備:

1、事先與廚師聯(lián)系。

2、布置工作間,每人一套餐具。

活動過程:

1、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自己知道或吃過那些寧波的菜肴或小吃。

2、食堂工作人員給幼兒講有關即將制作的這道菜的故事,激發(fā)幼兒興趣,

3、食堂工作人員現(xiàn)場制作一、兩種寧波小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參與。

4、一起分享品嘗。

活動四:科學:《我最愛吃的小吃》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寧波有名的菜肴和小吃。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幼兒園食堂自制和購買的各種寧波的小吃及菜肴,布置一個自助餐廳。

活動過程:

1、以“自助餐”的形式,開展寧波名菜、名小吃品嘗活動,每一道菜都標出菜名和典故。幼兒自取食物時,教師向幼兒介紹該食品的名稱和典故,豐富幼兒對寧波名菜、名小吃的了解。

2、請幼兒品嘗小吃。

3、引導幼兒邊吃邊交流:吃的是什么?什么特點?自己認為最好吃的是什么?為什么?

活動五:美術:《我們也來燒魚》

活動目標:

1、了解燒魚的一般方法,萌生樂意參與廚房勞動的愿望,體驗“燒魚”的樂趣。

2、學習用橡皮泥塑造魚的立體造型,并用輔助材料裝飾。

活動準備:快餐盤、橡皮泥、各種色紙、吸管等。

活動過程:

1、回憶經(jīng)驗。(1)爸爸媽媽平時是怎么樣燒魚的?燒魚需要哪些東西?(2)每種魚的燒法一樣嗎?(3)教師演示一種燒魚的做法。

2、分組操作。(1)小組討論各種不同燒法,如:雪菜墨魚、寧式鱔魚、蛤蜊鯽魚等。(2)動手操作,巧用輔助材料裝飾,教師個別指導。

3、展示作品。(1)把作品放在一起,請幼兒介紹自己作品的名稱、燒法。(2)輪流觀看、學習分享,體驗“烹飪”的樂趣。

活動六:科學:《開漁節(jié)》

活動目標:

1、了解開漁節(jié)的意義及基本活動,關心家鄉(xiāng)的時事。

2、了解歌曲內(nèi)容,學習跟著節(jié)拍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刀切發(fā)好的面團,初步學習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2、在操作活動中激起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雞蛋、餡、刀

活動過程:

1、談話關于寧波的特色點心。2、制作蒸蛋:請廚房的阿姨發(fā)好面團,進行示范。3、幼兒操作。4、吃蒸蛋。

活動四: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國菜肴的主要特色:色、香、味、形,觀察拼盆的特點。

2、對中國菜感興趣。活動準備:書、圖片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翻看書或圖片。

2、討論:你看到什么?你喜歡那個菜?為什么?你認為那些菜漂亮?為什么?你在那里看見過這些菜?

3、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菜。

活動七:音樂:《大家吃的喜洋洋》

活動目標:學唱歌曲,能記住歌名,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并能初步跟唱歌曲。

活動準備:準備歌中所唱的各種小吃,

活動過程:

一,我們之前了解和吃了那么多寧波好吃的食物,我們小朋友都非常的開心,今天老師給你們聽一個好聽的歌曲,我們小朋友一定會非常喜歡的。

二,請小朋友先欣賞一遍歌曲《大家吃的喜洋洋》。

三、教歌曲《大家吃的喜洋洋》。

1、你們知道歌中唱的是哪些食物嗎?我們先請小朋友來找一下是哪些食物。

2、教師完整的唱一遍歌曲,體溫歌曲的歌詞的內(nèi)容

3、教師邊唱邊解釋歌詞的大意

4、教師再完整的范唱歌曲一遍

5、幼兒跟著老師唱3遍,幼兒慢速跟唱,根據(jù)幼兒學唱的情況,提出每一遍學唱的要求。

九:小結

通過主題活動《寧波的食物》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寧波豐富的飲食文化特色,認識了寧波的“十大名菜”及“十大名點”,知道了寧波特色小吃的由來,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親手制作湯團的樂趣,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顒娱_展以來,我們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幫我們收集了大量寧波飲食各個方面的資料、、書籍、網(wǎng)站和圖片。他們利用節(jié)假日帶幼兒去走街躥巷品嘗寧波的小吃,促使我們主題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對于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nèi)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的生成過程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nèi)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huán)境,為幼兒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xiàn)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幼兒園的美食教案篇十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歡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來都希望把自己見到的、好玩的事情說給老師、小伙伴聽。結合孩子的需要和興趣,我班開展了“快樂的旅行”這一主題。隨著活動的不斷延伸,一次孩子們在進餐中竊竊私語,老師蹲下身仔細傾聽孩子的對話,才知道他們有一個新的“發(fā)現(xiàn)”:食物在肚子里會“旅行”嗎?多有趣的問題呀!孩子們都關注著呢。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有多種多樣的食物,孩子們總是吃不夠、說不完。為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食物的旅行”主題活動由此生成展開。為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我們以整合的觀念,目光短淺是讓幼兒在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的同時,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合作能力。為使活動真正引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我注意靈活采用教法:首先設置問題情境(從孩子們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東西哪去了?”)觀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食物在人體里的消化過程)操作法(以孩子喜愛的操作形式展開——動手動腦拼圖、“構建”消化系統(tǒng)圖)等等。為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作用,親手制作課件,使學習活動更為具體生動且有趣味性。

1、認識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重點知道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2、加深幼兒對身體的了解,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合作能力。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1、多媒體課件,人體消化系統(tǒng)卡片數(shù)套,小兔布偶一個,食品、白板紙、油畫棒、大小塑料軟管等材料若干。

2、課前與爸爸媽媽討論及查找有關資料。

3、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人體模型、人體各結構圖等)

一、教師與幼兒每人吃一塊蘿卜片,談話關提出問題讓幼兒猜測,引出課題“食物的旅行”。

1、講述故事“蘿卜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點提問:蘿卜都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

二、幼兒自選食品(糖、餅、果等),再次體驗食物在身體里的感受。

三、認識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1、教師演示課件,幫助幼兒認識消化器官的名稱。

2、重點講解胃與身體健康的關系:讓幼兒明白不良飲食習慣對胃的傷害。

3、結合幼兒生活經(jīng)驗,引導幼兒討論:辨別哪些是健康的飲食行為?哪些是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教育幼兒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四、分組操作活動:加深對人體主要消化器官的理解。

1、分組玩拼圖游戲。幼兒利用小卡片,合作拼成一幅完整的人體消化系統(tǒng)圖。

2、部分幼兒躺下將人體外形輪廓勾畫出后,自主選擇大小、長短不一的塑料軟管等材料(做食管、胃、小腸、大腸等)。

3、分享交流:教師與幼兒共同將做好的人體消化器官圖布置在室內(nèi)主題欄目中。

附故事:《蘿卜的旅行》

小兔最喜歡吃蘿卜了,小兔把我放到嘴里,嚼呀嚼,把我弄得癢癢的,一不留神,我就被吞了下去。不一會兒,我到了一條長長的管子里,就像坐滑梯一樣,真好玩!還沒等我玩夠,就滑到了一個大袋子里,這大袋子可神奇了,它會一邊分泌出一些液體,還一邊慢慢地蠕動,把我磨得呀越來越碎,越來越碎...被磨碎的我接著到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小管子里,像迷宮一樣,好不容易出了迷宮,我就到了一條皺巴巴的大管子里,在這我的營養(yǎng)都被吸收掉了,最后我就被排出了體外。

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和食物在人體內(nèi)的主要消化過程,并知道如何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探究新課之前,我先引領學生回顧了食物中有哪些營養(yǎng)物質,然后引入食物消化的討論話題。學生很容易說出食物消化的過程: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并且能馬上理解這些器官都是消化器官。但是,學生對于肝是消化器官卻不是消化道這點不理解,因此,我又加入了消化器官、消化道概念的對比,以及肝的功能的擴充。在了解如何保護消化器官時,學生也能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比如:飯前便后要洗手、吃飯要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吃不干凈過了保質期的食物、飯后不劇烈運動等。

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提了很多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課堂反應很積極,他們對于平時看不見的肚子里面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跟隨食物一起在消化道內(nèi)旅行時有很多次“原來是這樣的”反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學生的好奇得到滿足心的同時,這些知識也能深深的映在學生的腦海里,并且能積極主動的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這樣才達到了科學課的目的。希望能激發(fā)更多學生的興趣,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的奧秘。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1045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