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制定方案,我們可以有條不紊地推進工作,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zhì)量。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我們需要保持冷靜和樂觀。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案,需要我們充分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一
為拓展同學們的視野,鞏固學習中學到的知識,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jié)合;為給同學們提供更多的訓練機會,提供更多表現(xiàn)自我的平臺,擬定以下方案。
一.成立興趣小組。
充分利用班里的人才資源,營造互相學習的氣氛,成立個興趣小組,并設負責人全面負責該小組。同學們可自由參加,互相學習,從現(xiàn)在抓起,認真學習,積累節(jié)目,積累更多的實踐經(jīng)驗,為日后爭取更多演出機會,為日后找工作作好充分準備。
(1)舞蹈組負責人:
(2)聲樂組負責人:
古箏組負責人:
笛子組負責人:
(3)樂器組鋼琴組負責人:
小提琴組負責人:
(4)ban隊負責人:
二.活動進行要求。
1.負責人必須認真負責,安排好每周的排練時間,保證每周至少又一次的排練時間,并要寫一份詳細的排練報告。
2.各小組組員必須認真排練,應大膽爭取實踐機會。
3.為更好實施方案,希望同學們不要參加多個小組,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安排時間。
4.在排練期間,不可以無故缺席;不可以刁難負責人,負責人野不可以針對某些組員,必學互相尊重,互相學習,。
三.邀請指導老師。
附:
在校期間,避免不了班會費的支出,在舉行這些實踐小組活動時,也避免不了經(jīng)費的支出。為減輕班會費的負擔,為幫助活動計劃的順利進行,因此作出以下說明。
1.若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經(jīng)費問題,需要班會費的支援,可向班里素拓小組提出申請,再由素拓小組提出舉行全班會議,并與班主任商量,經(jīng)集體商量后給予結(jié)果。
2.每組小組參加了活動,須告知素拓小組?;顒又械玫降幕仞伣?jīng)費,必須獻出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或以上的回饋費用作為班會費。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二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nèi)容,感受音樂諸表現(xiàn)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fā)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chǎn)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chǎn)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激發(fā)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1、發(fā)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wěn)的呼吸,優(yōu)美的音色發(fā)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fā)音時先弱后強。發(fā)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xiàn)連音線,使第二小節(jié)和第四小節(jié)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一)復習曲譜。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復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yōu)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yōu)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nèi)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赌镣痰选返淖髡呓匈R綠汀,他是我國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xiàn)。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diào)轉(zhuǎn)到g調(diào),由4/4拍轉(zhuǎn)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fā)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養(yǎng)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三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歌曲《月亮田》。
2、聽賞歌曲《金孔雀與鳳尾竹》。
3、學唱歌曲《太陽》。
4、學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
教學目標:
1、山溝溝帶給人太多的遐想,清涼的山風,清澈的小溪和青綠的高山……本單元通過學唱歌曲和聽賞音樂,讓學生通過各種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山溝溝的秀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2、學會用自豪、驕傲和優(yōu)美的感情演唱歌曲。
教學課時: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歌曲《月亮田》。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師創(chuàng)設歌曲情境——描述廣西龍勝梯田的優(yōu)美景色,并引出“月亮田”
2、師放音樂《月亮田》,讓學生初步體驗音樂意境。
3、提問:聽到音樂你會想到什么,你的眼前浮現(xiàn)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
5、跟讀歌詞。
6、師簡要介紹歌曲中的:“龍脊梯田”
7、師范唱,生仔細聽。
8、學唱歌譜:掌握歌曲中的半音:55#45|的音高位置,
9、生跟音樂默唱——輕聲唱。
10、師再次描述“月亮田”的優(yōu)美景色,指導學生用自然、甜美的各聲演唱歌曲。
11、生跟琴完整唱。
12、跟師做簡單的壯族舞蹈動作。
13、跟音樂帶動作表演。
14、跟音樂表演唱。
15、師小結(jié)——下課。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月亮田》。
三、新課導入:
1、猜謎語:有一種小動物他照的照片總是黑白的?(大熊貓)它可是我們國家的國寶!今天我們就要到大熊貓的老家四川去看一看,聽一聽那的民歌《太陽》。
四、師范唱。
生聽老師范唱,說說太陽能帶給我們什么?
五、感受歌曲。
1、跟音樂拍手。
2、按四四拍的節(jié)奏拍手。
六、讀歌詞。
1、師帶讀。
2、教生字。
3、生讀。
七、學唱。
1、默唱。
2、輕聲唱。
3、師指導。
4、生有感情的唱。
5、分組唱。
6、變換速度唱。
7、歌曲表演展示,師生共同參與評價。
八、小結(jié)——下課。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知道的民族,以及表演一個民族舞蹈,請其他小朋友猜他表演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三、學唱歌曲。
1、放錄音感受旋律,提問:你能聽的出這個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嗎?
2、簡介“日喀則”——在藏語中是“美麗的家園“。
3、引導學生讀好“就在日喀則啊”——用自豪喜悅、驕傲自豪的心情讀。
4、歌詞接龍游戲。
5、示范讀“啊嗦啊嗦馬里拉”(帶動作讀)。
6、完整的讀歌詞。
7、揭題《我的家在日喀則》。
8、師范唱,想想,你聽了這首歌曲以后心情怎樣?
9、輕聲唱,——(跟錄音),師指導唱好。
10、跟琴聲自己唱——師指導演唱音色。
11、全體完整的演唱歌曲。
12、歌曲表演——帶上之前學的舞蹈動作。
四、創(chuàng)編歌詞。
1、師示范唱。
2、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家鄉(xiāng)。
3、跟身邊小朋友唱。
4、創(chuàng)編表演、展示。
五、小結(jié)。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觀看傣族“潑水節(jié)”的錄象,引導學生觀察傣族的服裝、竹樓、熱帶雨林中的鳳尾竹。
三、初聽音樂《金孔雀與鳳尾竹》。
1、想一想,樂曲是人演唱的還是用樂器演奏的?
2、你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你覺得這個聲音有什么特點?
四、介紹樂器——葫蘆絲。
五、復聽樂曲《金孔雀與鳳尾竹》。
1、讓學生隨著音樂模仿演奏葫蘆絲。
2、你聽了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六、再次聆聽《金孔雀與鳳尾竹》。
1、讓學生在聽到歡快的音樂時創(chuàng)編一個表示高興的動作。
2、隨著音樂擺動。
七、創(chuàng)編活動。
1、讓學生分角色表演。
2、展示。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四
教學難點:隨音樂模仿摘果子的動作,進行律動表演,體驗摘果子的快樂。
教具學具:鋼琴、錄音機、掛圖。
教學過程:
1、學唱歌曲《金鈴鐺》。
(1)欣賞秋天:采用音像、掛圖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觀察秋天的自然景色:變紅的楓葉,漫天飛舞的黃葉,碩果累累的果樹,一望無邊的金黃色稻田和麥田,創(chuàng)設一種秋天豐收的情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說說秋天:從欣賞豐收的果園圖人手:果園里,樹上掛滿了蘋果、梨子,人們在快樂地采摘果實,汽車司機滿臉笑容地駕駛著載滿果實的汽車。讓學生說說果園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風吹雪花梨像金鈴鐺一樣哐啷響,模仿司機駕駛裝滿果子的汽車的模樣。通過說秋天和模仿動作,使學生在生動、快樂的感受和想像過程中,形象地記住歌詞。
(3)聽歌曲:可播放錄音,也可由老師范唱。讓學生邊欣賞豐收圖景邊聽賞歌曲,從聽覺、視覺兩方面感受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激發(fā)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和沖動。
(4)唱歌曲:可讓學生先學唱歌詞,再學唱曲子。這首歌的旋律流暢,只要跟著音樂或琴聲模唱幾遍,學生就能很快地將歌詞唱出來,然后老師再教唱幾遍曲子,學生就能唱準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師應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忘我地自編動作,邊唱歌邊表演,盡情表現(xiàn)秋天的快樂。
2、做律動《摘果子》。
(1)出示果園掛圖:果園里的蘋果又紅又大,把果樹壓彎了腰,小朋友們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發(fā)學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動的欲望。
(2)學生邊聽音樂,邊模仿摘果子的動作。
(3)教師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一套動作。《摘果子》有四個樂句,可每一樂句安排一個摘果子的動作,其動作可以是學生一手挎籃,一手分別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個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動。這一套動作適合全體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學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動。人數(shù)多的班級,學生可以坐在座位上,邊聽音樂,邊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動。人數(shù)少的班級,可以離開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組進行表演。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動作,對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摘果子、倒果子、裝果子等動作,要及時表揚,并讓他們當眾表演,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3、聽賞(豐收之歌》。
(1)初聽全曲。是用錄音,讓學生靜心聽賞歌曲,感受優(yōu)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豐收景象。
(2)復聽全曲??山Y(jié)合秋天的畫面欣賞全曲,也可以隨著歌聲輕輕哼唱。
(3)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現(xiàn)了打擊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的圖片和相應的節(jié)奏型,學生可以邊聽歌曲邊用這些固定節(jié)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創(chuàng)節(jié)奏型為歌曲伴奏。
(4)自編舞蹈動作歡慶豐收。學生可扮演農(nóng)村各種人物的模樣,邊聽歌曲邊表演,表現(xiàn)“人人都高興,到處歌舞歡”的豐收景象。
(5)畫秋天、寫秋天。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隨著歌聲,選用合適的顏色畫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寫下對秋天的美好記憶和想像。
學生能隨音樂模仿摘果子的動作,進行律動表演,體驗摘果子的快樂。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五
一、歌曲《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課用兩個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巴塘連北京》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1、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初步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少數(shù)民族音樂,熱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
重點、難點: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區(qū)分;。
二、到底是什么喜訊從北京傳出來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在1976年又一個重大喜訊從那里傳出來,人們聽到了這個喜訊之后是怎樣的一個心情呢?從音樂里我們可以聽出,下面完整的欣賞一遍樂曲。
三、用手指來告訴每個段落的進入。
四、樂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著哼唱這兩段旋律;。
六、這里還有一首和北京相關(guān)的歌曲《巴塘連北京》,一起來學唱;。
1、認真聆聽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來指揮;。
3、老師范唱中間比較難掌握的節(jié)奏;。
4、學會歌曲之后加進幾個藏族舞蹈的簡單動作,邊唱邊跳;。
課堂小結(jié):學生邊唱邊跳的能力有限,以后還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
學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賞《阿佤人民唱新歌》。
一、簡單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他們的音樂風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的變化。
重點、難點: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的變化。
一、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少數(shù)民族的國家,同學能說出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
二、今天我們要學唱的這首歌曲你能從歌詞里聽出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嗎?x。
三、聆聽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著什么嗎?侗族同胞在喜慶節(jié)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圍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發(fā)他們對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著歡樂的時光。這就是侗家的風俗。
1、老師范唱。
3、唱歌詞,老師可以在學生唱好了第一聲部的時候,加入第二聲部的演唱。
4、帶領學生唱第二聲部,尤其注意第二聲部進入時的節(jié)奏,休止兩拍,把能唱第二聲部放在一組,剩下的同學唱第一聲部,老師也帶唱第二聲部。
5、今天我們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還要去另外一個少數(shù)民族那里看看,聽聽。
7、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熱情、歡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語言,表示歡樂、友好的意思;。
課后反思:同學們對少數(shù)民族了解甚少,還要擴大這方面的知識容量。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六
1、聽賞小提琴獨奏《大海》,讓學生能夠聽辨“獨奏”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漸強、漸弱在歌曲中的表達。
3、歌曲對比,讓學生領悟不同歌曲的情感處理。
4、歌曲《大海》,讓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
1、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學生進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表達。
多媒體、鋼琴(電子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組織練習:
聽音樂做動作,按位置坐好。
二、導入新課:
2、聽讀讀,感受歌曲旋律。
(1)師:大海那么美,我們安靜欣賞一首獨奏曲《大?!?。
師:播放小提琴獨奏《大?!?,請安靜地閉上眼聆聽(并說其旋律特點,出什么樂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詞,請同學加上伴奏音樂有感情的輕聲朗誦。(展開對大海的描述,感覺語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關(guān)圖片,欣賞大海的美。
3、學唱歌曲。
(1)用:“嗚”來模唱一下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學生做一些身體搖擺等的動作表現(xiàn)曲子的.優(yōu)美,積累三拍子的感覺。)。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狀,再用“嗚”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輕點,優(yōu)美的感覺)。
(3)根據(jù)歌曲的旋律畫出旋律線,例如:波浪形……(請學生用手模仿畫線來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詞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聽錄音范唱,要求學生輕聲范唱。
(6)學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戲。
(1)回聲的游戲。師:海浪是怎樣沖上岸的呢?沖上來的聲音很大,退回去的聲音很小……(像回聲)老師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聲”的練習。
(2)為歌曲伴奏。師:浪花的聲音是怎樣的?怎樣表示合適些?(引導學生用紙抖動的聲音來模仿海浪的聲音效果,)師:請你們抖動紙的聲音為我伴奏好嗎?(注意傾聽個聲中的強弱和樂句的韻律。)。
6、圖畫表現(xiàn)大海的美。老師有很多材料,(藍色的綢布,海鷗,小魚,海船……)請同學上來給我設計,拼貼出一幅美麗的大海圖畫。
三、小結(jié)。
作業(yè)布置:復習歌曲。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七
一、歌曲《巴塘連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課用兩個課時。
教學內(nèi)容:歌曲《巴塘連北京》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
1、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初步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
2、培養(yǎng)學生了解少數(shù)民族音樂,熱愛少數(shù)民族音樂;
重點、難點: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的區(qū)分;
二、到底是什么喜訊從北京傳出來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在1976年又一個重大喜訊從那里傳出來,人們聽到了這個喜訊之后是怎樣的一個心情呢?從音樂里我們可以聽出,下面完整的欣賞一遍樂曲。
三、用手指來告訴每個段落的進入。
四、樂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著哼唱這兩段旋律;
六、這里還有一首和北京相關(guān)的歌曲《巴塘連北京》,一起來學唱;
1、認真聆聽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來指揮;
3、老師范唱中間比較難掌握的節(jié)奏;
4、學會歌曲之后加進幾個藏族舞蹈的簡單動作,邊唱邊跳;
課堂小結(jié):學生邊唱邊跳的能力有限,以后還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
學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賞《阿佤人民唱新歌》。
一、簡單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他們的音樂風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的變化。
重點、難點:歌曲中切分節(jié)奏的變化。
一、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少數(shù)民族的國家,同學能說出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
二、今天我們要學唱的這首歌曲你能從歌詞里聽出是哪個少數(shù)民族嗎?x。
三、聆聽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著什么嗎?侗族同胞在喜慶節(jié)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圍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發(fā)他們對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著歡樂的時光。這就是侗家的風俗。
1、老師范唱。
3、唱歌詞,老師可以在學生唱好了第一聲部的時候,加入第二聲部的演唱。
4、帶領學生唱第二聲部,尤其注意第二聲部進入時的節(jié)奏,休止兩拍,把能唱第二聲部放在一組,剩下的同學唱第一聲部,老師也帶唱第二聲部。
5、今天我們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還要去另外一個少數(shù)民族那里看看,聽聽。
7、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緒?(熱情、歡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語言,表示歡樂、友好的意思;
課后反思:同學們對少數(shù)民族了解甚少,還要擴大這方面的知識容量。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八
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賞兩首管弦樂曲《朝景》、《奧塞之死》。
1、邊聽樂曲,邊想象樂曲描繪了什么景象,體會“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教師揭示題目——《朝景》,介紹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3、教師介紹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題音樂,讓學生視唱主題旋律。
5、復聽樂曲,當學生聽到主題出現(xiàn)時,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聽后說出樂曲的哪些部分聽到了主題旋律,劃分樂曲的三個部分。
6、找一找樂曲三個部分中演奏主題的主要樂器(小提琴、中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
1、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2、教師介紹此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學生視唱第一部分的主題,感受音樂的凄涼和哀痛。
3、副廳樂曲,感受主題在樂曲的什么地方出現(xiàn),想想前后主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欣賞完樂曲,學生討論并回答:
(1)作曲家選擇了什么樂器組的樂器演奏全曲?
(2)樂曲的三個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時如何表現(xiàn)出與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題再現(xiàn)時,力度發(fā)生什么變化?
1、學唱歌曲《歌聲與微笑》。
2、欣賞歌曲《愛星滿天》。
1、使學生了解學習本單元的意義,歌頌愛心,培育愛心。
2、能自主學唱歌曲并設計歌曲的演唱情緒,力度等;合唱時聲部和諧、聲音優(yōu)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劃分,并通過歌聲表達出來。
導入。
1987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來了兩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鄰里的關(guān)懷、幫助下戰(zhàn)勝了病魔,他們共同述說著這一動人的故事,隨即《愛的奉獻》歌聲響起,感動了在場的觀眾和所有的電視觀眾,歌曲中的"只要你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早已唱遍了了全國。
這一單元的名稱是"愛滿人間",我們必須從小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別人得到幫助,我們也應該堅持去做,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一單元的目的之一。
這一單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關(guān)愛心的,有的表現(xiàn)朋友之間的愛,也有表現(xiàn)全人類的愛,本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唱《歌聲與微笑》。
2、學唱歌曲。
(1)聽一遍范唱錄音。
(2)這首歌同學們早就聽會了,但今天我們首先來討論一下歌曲的歌詞表現(xiàn)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師生共同討論)。
第一部分實際上只有兩句歌詞:"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歌聲與微笑架起了友誼的橋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繪了"友誼花開遍地香"的情景。這首歌雖然短小,意義卻真不小。
(3)隨教師的琴聲學唱第一部的歌譜(因為此歌大多學生已經(jīng)會唱,所以可以先學唱歌譜),隨后全體學生共同學唱歌唱部分的第二聲部歌譜,應特別注意"3-#5"處#5的音準。
(4)學唱第一樂段的歌詞,因?qū)W生已經(jīng)會唱,所以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聲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壓著唱,四拍的長音要唱夠時值。
(5)學唱第二樂段的歌詞,重點放在第二聲部(特別是最后兩小節(jié))。
(6)二聲部合唱,是男女聲各有一半唱第一聲部,另一半唱第二聲部。
3、欣賞歌曲。
(1)初聽《愛星滿天》的錄音。
(2)師生共同討論歌詞的含義,重點是"世界就是美麗的天空""我們就是美麗的天空,顆顆愛星像滿天的星星"。
(3)復聽。
(4)劃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內(nèi)相同或相似的樂句。
(5)再次欣賞,鼓勵學生輕聲地跟著錄音哼唱。
4、小結(jié)。
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本學期第一單元的學習,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單元,我們要牢記這句歌詞"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按照教科書的要求,要背唱《歌聲與微笑》這首歌曲(也能背唱第二聲部),請同學們在課外多加練習,同時考慮為這首歌曲創(chuàng)編集體舞的動作。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九
1、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敢于表現(xiàn)自我,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
2、用優(yōu)美、和諧的聲音表現(xiàn)歌曲《美麗的黃昏》意境。
3、通過三部輪唱的學習和實踐,讓學生感受、體驗美妙的和聲效果,喚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1、二部輪唱。
2、音準、音色的控制及音樂情緒的表現(xiàn)。
教具:電子琴、課件、圖片、教學光盤等。
一、組織教學:播放本課學習音樂《美麗的.黃昏》。注意歌曲節(jié)奏的快慢和情緒的變化學生仔細聆聽音樂。調(diào)動學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去聽音樂。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老師在黑板上用紅色粉筆畫出一個太陽,問:這是什么?再看,老師用綠色粉筆在太陽下面畫上山,問:你覺得太陽要下山了呢?還是剛剛升起來呢?讓學生說,最后定不下來。
2、那么,就讓音樂來告訴我們,老師慢慢彈奏mi、re、do然后引導學生得出,太陽慢慢下山了,美麗的黃昏來到了。黃昏的景色真迷人,讓我們一起來唱唱太陽下山的音樂。學生回答問題。由問題入新課題,不會讓學生感到太突然。
三、教授新課。
1、學習二部輪唱《美麗的黃昏》教師:有一個旅游團到歐洲某國家城市參觀旅游,到了傍晚,導游告訴游客,這里的黃昏景色特別美,請他們?nèi)バ蕾p,由于人較多,路面較窄,需要分兩組去觀看,一組走在前面,另一組走在后面。二聲部輪唱練習。學生分二個小組練習,第一個小組走在前面形成一個外圈大圓,第二個小組走在后面在大圓圈里形成一個內(nèi)圈圓,學生一邊走著欣賞黃昏景色一邊演唱歌曲。
2、學習三部輪唱《美麗的黃昏》。教師:第二天又來了一個旅游團,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動安排去欣賞黃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觀賞的人還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組去觀賞。
(1)三部輪唱練習。學習分三個小組練習,第一個小組走在前面形成一個外圈大圓,第二個小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圓內(nèi)形成一個內(nèi)圈圓,第三個小組走在最后在第二個圓圈內(nèi)組成第三個內(nèi)圈小圓,學生一邊走著欣賞黃昏景色一邊演唱歌曲。
(2)教師總結(jié)。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音樂活動,練習了哪兩種演唱形式?教師:通過二部輪唱和三部輪唱的練習,我們用自己的聲音感受體驗了美妙的和聲帶來的和諧美。學生們按照老師的指示去進行分組,然后進行演唱。師的指示去進行分組,然后進行演唱。學生回答。讓學生積極參加音樂實踐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良好態(tài)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審美情趣,豐富審美情感。
四、拓展教學。
1、摸一摸,猜一猜:碰鐘。
2、玩聲音游戲;聲音遠——你就坐著;聲音近——你就站起;聲音回旋耳邊——你就舉手。
3、指名用碰鈴_——節(jié)奏為同學演唱伴奏。
4、出現(xiàn)鈴鼓,進行打擊樂合作:先出現(xiàn)碰鈴,當輪唱時加入鈴鼓節(jié)奏___。學生按照老師的指示去做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體會聲音的變化,更容易讓學生牢牢記住。
五、小結(jié)。
添加:課后試著輪唱《好寶寶睡著了》,想想:這樣的歌用輪唱合適么?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
1.指導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fā),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fā)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聽賞法、引導法。
錄音機、多媒體設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教學設計:
一、組織教學。
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是啊,(唱)“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很美……鳥叫……仿佛來到……)鼓勵多種見解。是啊,我們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珍惜。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覺到什么了嗎?(音拖的長……很優(yōu)美抒情……)(節(jié)奏自由、寬松)。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教師小結(jié)并用課件展示出樂器小提琴,進行簡單介紹。
5.現(xiàn)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guān)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司哂忻缱逄厣母枨?,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曲《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jié)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qū)W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guān)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欣賞《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
1.聽賞第二樂章。
你感覺第二樂章音樂和第一樂章音樂有什么不同嗎?(節(jié)奏快、歡快、熱鬧)是啊,第二樂章的音樂甚至使我們有點想動起來的感覺。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嗎?
(1)多媒體圖文介紹蘆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賞第二樂章,看老師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躍。
(3)教學生表演苗族舞的幾個動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樂章的伴奏下,師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六、小結(jié)。
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學生聽賞)。
下課!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一
教學內(nèi)容:
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為歌曲伴奏,隨歌聲舞蹈。
教學目標:
1.加深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善良、樸實、豪放、能歌善舞的特點的認識。
2.學會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在唱歌、伴奏、跳鍋莊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xiàn)。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看羌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再看羌笛的圖片(出示圖片),介紹羌族。
2.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
(1)欣賞歌曲范唱錄音(兩遍),請同學們說說聽后的感受。
(2)集體朗讀歌詞,隨錄音輕聲哼唱歌詞。
(3)學唱前16小節(jié)歌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后面8小節(jié)與前面8小節(jié)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詞,并隨伴奏帶放聲歌唱。
3.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學習幾個鍋莊舞的動作,歡快起舞。
5.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用課堂樂器演奏《瑤族舞曲》主題,并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目標:
1.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部分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并能順利完成課本上的填寫練習。
2.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并能用課堂樂器演奏,能隨《瑤族舞曲》的主題音樂做聲勢練習。
教學過程:
1.導入:介紹瑤族,看瑤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和他們載歌載舞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出示圖片)。
2.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
(瑤族舞曲》描寫在節(jié)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樂曲分為三個部分,課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兩個主題,主題a非常優(yōu)美動聽,主題b矯健活躍。學生隨教師琴聲輕聲歌唱,反復多次,要求邊學唱邊記憶。
(2)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請學生靜靜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提示兩個不同主題的進入。
(3)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
(4)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現(xiàn),但氣氛越來越熱鬧,并加了一個結(jié)尾,結(jié)尾的音樂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xiàn)歌舞達到_,全曲在熱烈歡暢的情緒中結(jié)束。
(5)完整地聽賞一遍《瑤族舞曲》。
3.用課堂樂器演奏主題a。
4.小結(jié)。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歌曲《阿嘍嘍》。
教學目標: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嘍嘍》,初步學會這首歌曲的歌譜。
2.能為歌曲設計多種演唱形式。
教學過程:
1.導入。
2.學唱歌曲《阿嘍嘍》。
(1)聽賞范唱錄音數(shù)遍,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討論歌詞,理解歌詞,特別要理解歌詞中“它是我指路,它聽我的話”中“我”字的含義,這個“我”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整個彝鄉(xiāng)的人民。
(3)跟著范唱錄音輕聲學唱歌詞。
(4)跟著伴奏帶放聲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熱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聲音,防止喊唱。學生演唱時教師可以指揮來提示速度和強弱。
3.學唱歌譜:教師大聲唱譜學生輕聲唱譜的方式。
4.為歌曲設計演唱形式。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二
音樂社團從建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個半學期了,每周都堅持著3――4天的訓練,而我們的學生從不懂8個基本音階和基本發(fā)聲狀態(tài)到現(xiàn)在學會唱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節(jié)奏,可以說整體都在進步,慢慢進入了軌道。現(xiàn)在合唱團變成了學校的公共課余文化活動――合唱社團,得到了校長的大力支持,我感到很高興。我想有校長的大力支持和重視,那我們的合唱團會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我和學生會共同努力,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為前提,培養(yǎng)出一批唱的響的團音樂團來。為了真正能全面落實好此項活動,特制定如下訓練計劃:
每周3次,分別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中午12點半。
多媒體教室
1、通過不同的發(fā)聲練習來規(guī)范學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過練唱少兒合唱歌曲,主要以二聲部為主,使學生初步建立合唱概念,從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和自身素質(zhì)。
3、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zhì)教育和精神風貌。
1、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和規(guī)范的訓練步驟來訓練學生的聲音。
2、合唱的姿態(tài)。
3、少兒合唱歌曲。
訓練為了提高。合唱的基礎在于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于提高學生的基本功。進一步加強音準、節(jié)奏的訓練,同時也要加強擴大音域,咬字,幅度變化等方面的訓練。
1、聲音的訓練
2、音準訓練
3、節(jié)奏訓練
本學期,將針對上述幾方面進行重點訓練,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和綜合藝術(shù)修養(yǎng),為學校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合唱人才。
二、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總共32人。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三
欣賞《歡樂頌》,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及對世界音樂的地位和貢獻,理解《歡樂頌》的時代意義,學習貝多芬與命運頑強斗爭的精神。
能準確、和諧地演唱二部合唱《歡樂頌》,并能背唱第一聲部。
能準確、和諧地演唱二部合唱《歡樂頌》,并能背唱第一聲部。
了解樂曲的幾種演唱形式。
教科書呈現(xiàn)的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第四樂章分三個部分,《歡樂頌》是它的第二部分,歌曲的旋律十分簡樸。貝多芬以極其簡練的手法(幾乎只用了1、2、3、4、5五個音和一種音符――四分音符)就營造出了如此莊嚴、宏偉的效果。這首歌曲已經(jīng)傳遍了全球,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閡、消除戰(zhàn)爭,人類重新團結(jié)在一起。
教師彈奏《獻給愛麗絲》的片段音樂,導入新課的學習。
提問:誰知道這段音樂的曲名和曲作者是誰?
學生回答:貝多芬。
樂圣貝多芬簡介。
師:貝多芬是德國的作曲家,被后人尊稱為“音樂圣人”,有著偉大而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他憑著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藝術(shù)的酷愛,創(chuàng)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作品,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音樂遺產(chǎn)。交響曲是音樂作品中結(jié)構(gòu)最為宏偉的,通常有三到四個樂章。今天,我們就來欣賞貝多芬的經(jīng)典之作《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題―《歡樂頌》。
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欣賞《獻給愛麗絲》音樂片段,從中受到感染,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初次聆聽歌曲《歡樂頌》。
提問:歌曲的情緒?
學生回答:熱情、莊重、歡快、熱烈等。
師:這首歌曲熱情、莊重,深受人們喜愛。
學唱第一聲部歌譜。
(1)教師做示范:用“l(fā)a”輕聲模唱(口腔打開,找打哈欠的感覺),并指導學生練唱。(鋼琴伴奏。)
(2)指導學生用輕聲哼唱歌曲《歡樂頌》的旋律。
(3)指導學生解決難點:跨小節(jié)的連音(12、13小節(jié))和3、4音程的音準。
(4)指導學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
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練習控制聲音的能力。
(5)指導學生反復練唱歌曲。
根據(jù)這首歌曲的'情緒,要用在連的基礎上稍斷開的演唱技巧。
(6)學唱第二聲部歌譜。
學生隨老師一起視唱第二聲部的主旋律,并唱好變化音。
二聲部合唱。
指導學生唱好二聲部合唱,做到聲部間和諧統(tǒng)一。
學唱歌詞。(出示《歡樂頌》歌詞譜例)
指導學生唱好一字多音。
隨歌曲《歡樂頌》音樂完整演唱全曲。
師:《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中的唱段,但是在1824年這部交響曲首演時,貝多芬已雙耳全聾。據(jù)記載,演出結(jié)束后,他全然聽不到身后觀眾的狂熱歡呼聲,一位女歌唱家扶他轉(zhuǎn)身,這時,人們看到了貝多芬留下了激動的熱淚,因為他實現(xiàn)了自己一生的愿望:把偉大的歡樂奉獻給了所有的人。貝多芬雖然早已離去,但他的音樂作品和人格魅力卻激勵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讓我們再次高唱《歡樂頌》,用歌聲來悼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剛才我們學會了歌曲《歡樂頌》,誰能說說這首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速度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這首歌曲的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運用了x x x x |的節(jié)奏型、速度為中速。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這首歌曲的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大量運用了x x x x|的節(jié)奏型、速度為中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歌曲的情緒給我們聽覺上的感受是熱烈、莊重的,所以不難看出,旋律、節(jié)奏、速度是影響音樂情緒的重要因素,它在音樂表現(xiàn)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歡樂頌》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聲部,合唱版的《歡樂頌》氣勢宏大、交響樂隊和人聲的交相輝映,使音樂更具有震撼力。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交響樂合唱《歡樂頌》片段,請大家邊看邊思考:歌曲中出現(xiàn)了哪幾種演唱形式?(獨唱、重唱、合唱。)
這首歌曲已經(jīng)傳遍了全球,表達了全人類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閡、消除戰(zhàn)爭,人類重新團結(jié)在一起。同學們,追求快樂、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愿望,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快樂時光,珍愛我們的祖國,拒絕戰(zhàn)爭、期盼和平,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輝煌燦爛!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四
二、新課導入: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請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如: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3、再次感受音樂,老師彈琴,請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動作和最能表現(xiàn)快樂情緒的動作來跟音樂律動。
4、師帶讀歌詞
5、讀歌詞游戲:師讀歌詞,請學生在間奏處的地方有節(jié)奏的用拍手或跺腳的方式來為歌曲伴奏。
6、學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輕聲跟琴唱
7、跟老師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樣的方法學習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動表演
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表演,老師也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進行分組創(chuàng)編動作。
五、小結(jié)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五
我班三年級學生,地處農(nóng)村,接觸音樂較晚,音樂氛圍不濃,音樂的基礎薄、樂感不強。小學三年級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音樂意識,但通過教學希望他們能隨之增強他們的音樂意識,逐步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三年級的學生們慢慢已有自己的主見,音樂會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對不同音樂情緒的感受和表現(xiàn)欲望。所以在每一次音樂會中都希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更熱愛生活。
班級音樂會的活動方案為:
1、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
2、寓教于樂,倡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和生活能力。
3、營造和諧、團結(jié)的班級氛圍。
4、多表揚,讓他們在活動中找到樂趣和自信;多鼓勵,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我;多合作,讓他們在活動中和睦相處。
三年級教室。
全班學生及教師
1、全班分成五小組,并選一名或多名主持人。
2、確定活動內(nèi)容,制定節(jié)目單:
(1)節(jié)目內(nèi)容:要求內(nèi)容健康,積極向上節(jié)目??梢允潜緦W期
教材內(nèi)容,也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
(2)節(jié)目形式:包括唱歌、器樂表演、舞蹈等。
(3)節(jié)目人數(shù):根據(jù)節(jié)目需要,可以自由搭配,形式不拘。
(4)自愿報名,節(jié)目單由主持人完成。
3、活動準備:節(jié)目的排練要利用課余或周末時間進行。
4、活動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演,教師稍作點評,多給鼓勵
5、活動總結(jié):表揚好節(jié)目;鼓勵膽小生;夸獎進步者。
1、學校的場地和條件跟不上時代的進步;
2、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待提高;
3、學生的表演能力和上臺的信心不夠;
4、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有待提高。
1、大方面來說,學生音樂會是提高全民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
2、通過班級音樂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融洽了師生、生生的情感。
3、班級音樂會是構(gòu)建和諧班級的一種重要方法。
4、班級音樂會給了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5、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不可缺少的。
小學音樂活動方案篇十六
1.“春天”、“春雨”、“小鳥”都向人們“致春天”的來臨,本課匯編了一組描繪春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
2.聆聽《春水》,感受擬人化的“春水”活潑、頑皮的形象。聆聽《致春天》,感受樂曲對春天的描繪,尤其是第一與第三樂段,相同的曲調(diào),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不同的情緒。讓我們在聆聽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xiàn)力。
3.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運用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在學唱過程中學習切分節(jié)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相似)重復的創(chuàng)作手法。
1、聆聽:《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鳥、小鳥》、《春雨蒙蒙地下》。
3、音樂知識:切分音。
(略)。
通過聆聽和歌唱表達對春天的愛。
音樂知識:切分音的運用。
電子琴、磁帶、視頻。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1.《小鳥小鳥》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調(diào)歡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現(xiàn)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為6/8拍,二段體結(jié)構(gòu)。給人以明亮、輕快的感覺,展現(xiàn)了少年兒童像一只快樂的小鳥在祖國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飛翔歡樂幸福的形象。抒發(fā)了少年兒童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幸福歡樂的情感。
2.春天,象征著美麗;春天,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萬物蘇醒,生機勃勃。春天,它又是許多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贊美的對象?!吨麓禾臁愤@首鋼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紀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天的頌歌。
尾聲是一連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綻,色彩繽紛,引起人們對美好春天的多少無窮遐想。
教學內(nèi)容:
1、聆聽《致春天》2、表演《小鳥小鳥》。
教學重點:通過聆聽體會身邊的春天、用輕快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表演《小鳥、小鳥》。
二聲部做到聲音協(xié)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決六度音程大跳的音準。
教學過程:
一、聆聽《致春天》。
1.介紹作曲家的國籍及作品的背景為導入。
(1)設問:“挪威”地處歐洲的哪里?那里的氣候條件如何?
(2)講解:春天對地處北歐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熱情地譜寫了這首鋼琴抒情小品。
2.初聽《致春天》。
(1)設問:你能根據(jù)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區(qū)分作品的段落嗎?
(2)教師可適時指導,如聽第一段的主題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現(xiàn)主題的片段。還可幫助學生聽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區(qū)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學生聽賞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聽辨三段體的不同情緒的音樂表現(xiàn)。
3.復聽《致春天》。
要求學生在座位上用臉部的表情或微小動作,表達出三段音樂在發(fā)展過程中的情緒變化。
4.完成教材中的書面作業(yè)。
(1)畫出第三部分的圖形譜,說明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曲調(diào)相同但情緒不同。
如用同樣的線條,可以用線條的粗細表達其熱烈的情景。還可以根據(jù)想像在圖形譜上添加其他的圖畫等。
(2)完成方格框內(nèi)的選擇—曲調(diào)高、低與情緒的平靜、期待、、熱烈。
5.三度(欣賞)創(chuàng)作。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動作即興表演對春天來臨時人們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能表達出來。不求動作和舞姿的優(yōu)美,主要是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參與及他們對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鳥小鳥》。
1.生態(tài)環(huán)保導入。
設問:
(1)哪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加以保護。
(2)你能說出描繪春天的成語嗎?(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
2.聆聽范唱《小鳥小鳥》。
設問:
(1)歌曲是幾拍子?說出該拍號的含義?(復習6/8拍號,該拍號在第9冊第1課講過。)。
(2)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3.學唱曲調(diào)。
(1)教師范唱曲調(diào)。
設問:
曲調(diào)每一樂句有什么規(guī)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規(guī)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學第一部分(第一樂段)。
a.教師范唱。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用6/8拍指揮圖式,跟著教師的指揮放慢速度視唱第一樂句(2小節(jié))。
c.學生自學第一樂段的其他三個樂句(每句2小節(jié))。
d.按教材要求,畫出該三個樂句的圖形譜,找出相同與相似的部分。
e.按曲調(diào)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調(diào)。
(3)學唱合唱部分(第二樂段)曲調(diào)。
a.教師分別范唱兩個聲部的曲調(diào)。
設問:聽辨并找出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師指導下,二個聲部先學唱第二樂段的第一樂句(2小節(jié))。注意第一聲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聲部的四度音準。
c.分聲部自學各自的聲部。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學生能相互傾聽對方的聲部,做到和諧。
4.學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調(diào),要表達出歡悅、活潑的情緒。
(2)用“l(fā)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諧;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達喜悅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斷絲連”狀,以表達歡樂的情緒。
(3)填入歌詞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讓學生發(fā)表表演歌曲的處理意見,如:演唱形式;編配打擊樂;伴舞;小品表演……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表演。表達對春天的贊美。
三、課堂小結(jié)。
進行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2.學生二聲部訓練還有待提高,多加訓練,唱多幾次明顯感覺好多了,但還是不太穩(wěn),要求老師帶唱,請學生下課之后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描繪春天的歌曲和樂曲。
四、課后反思。
現(xiàn)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學,這既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時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漸進,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練習,特別是相近的幾個音。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146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