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勾股定理的教案 勾股定理的教案篇一
(日期、課時):
:
:
能運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在運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的“轉化” 思想(把解斜三角形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有條理思考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數(shù)學學與練》
集體備課意見和主要參考資料
頁邊批注
一、 新課導入
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是勾股定理在實際中的應用。除課本提供的情境外,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另行設計一些具體情境,也利用課本提供的素材組織數(shù)學活動。比如,把課本例2改編為開放式的問題情境:
一架長為10m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m。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0.5m,你認為梯子的底端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與同學交流 。
創(chuàng)設學生身邊的問題情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的問題學生常常會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產(chǎn)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結論(教學中學生可能的結論有:底端也滑動 0.5m;如果梯子的頂端滑到地面 上,梯子的頂端則滑動8m,估計梯子底端的滑動小于8m,所以梯子的頂端 下滑0.5m,它的底端的滑動小于0.5m;構造直角三角形,運用勾股定理計算梯子滑動前、后底端到墻的垂直距離的差,得出梯子底端滑動約0.61m的結論等);通過與同學交流,完善各自的想法,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 ,從中感受用數(shù)學的眼光審視客觀世界的樂趣 。
二、新課講授
問題一 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 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
組織學生嘗試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問題二 從上面所獲得的信息中,你對梯子下滑的變化過程有進一步的思考嗎?與同學交流。
設計問題二促使學生能主動積 極地從數(shù)學的角度思考實際問題。教學中學生可能會有多種思考、比如,①這個變化過程中,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總比頂端下滑的距離大;②因為梯子頂端 下滑到地面時,頂端下滑了8m,而底端只滑動4m,所以這個變化過程中,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不一定比頂端下滑的距離大;③由勾股數(shù)可知,當梯子頂端下滑到離地面的垂直距離為6m,即頂端下滑2m時,底端到墻的垂直距離是8m,即底端電滑動2m等。教學中不要把尋找規(guī)律作為這個探索活動的目標,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審視客觀世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經(jīng)驗和方法、
3、例題教學
課本的例1是勾股定理的簡單應用,教學中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補充一些實際應用問題,把課本習題2.7第4題作為補充例題。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把“32+b2=c2”看作一個方程,設折斷處離地面x尺,依據(jù)問題給出的條件就把它轉化為熟悉的會解的一元二次方程32+x2=(10—x)2,從中可以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的“轉化”思想,進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悠久歷史和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三、鞏固練習
1、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甲往東走了4km,乙往南走了6km,這時甲、乙兩人相距__________km。
2、如圖,一圓柱高8cm,底面半徑2cm,一只螞蟻從點a爬到點b處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20cm (b)10cm (c)14cm (d)無法確定
3、如圖,一塊草坪的形狀為四邊形abcd,其中∠b=90°,ab=3m,bc=4m,cd=12m,ad=13m。求這塊草坪的面積。
四、小結
我們知道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已知直角 三角形中的任意兩邊就可以依據(jù)勾股定理求出第三邊。從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把直角三角形中三邊關系“a2+b2=c2”看成一個方程,只要 依據(jù)問題的條件把它轉化為我們會解的方程,就把解實際問題轉化為解方程。
勾股定理的教案 勾股定理的教案篇二
本節(jié)將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其中需要學生了解空間圖形、對一些空間圖形進行展開、折疊等活動。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上第一章時對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從事過相應的實踐活動,因而學生已經(jīng)具備解決本課問題所需的知識基礎和活動經(jīng)驗基礎。
本節(ji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節(jié)。具體內(nèi)容是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當然,在這些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幾何圖形的抽象過程,需要借助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這些都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一些探究活動具體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1、通過觀察圖形,探索圖形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在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滲透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實用性。
利用數(shù)學中的建模思想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1、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歸納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學生,他們的參與意識教強,思維活躍,為了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力求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入手,通過知識再現(xiàn),孕育教學過程;
(2)從學生活動出發(fā),順勢教學過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過思維深入,領悟教學過程。
2、課前準備
教具:教材、電腦、多媒體課件。
學具:用矩形紙片做成的圓柱、剪刀、教材、筆記本、課堂練習本、文具。
本節(jié)課設計了七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第三環(huán)節(jié):做一做;第四環(huán)節(jié):小試牛刀;第五環(huán)節(jié):舉一反三;第六環(huán)節(jié):交流小結;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1.3勾股定理的應用:課后練習
一、問題引入: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________等于________。如果用a,b和c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________。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________,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勾股定理的應用:同步檢測
1、為迎接新年的到來,同學們做了許多拉花布置教室,準備召開新年晚會,小劉搬來一架高2.5米的木梯,準備把拉花掛到2.4米高的墻上,則梯腳與墻角距離應為( )
a、0.7米b、0.8米c、0.9米d、1.0米
2、小華和小剛兄弟兩個同時從家去同一所學校上學,速度都是每分鐘走50米、小華從家到學校走直線用了10分鐘,而小剛從家出發(fā)先去找小明再到學校(均走直線),小剛到小明家用了6分鐘,小明家到學校用了8分鐘,小剛上學走了個( )
a、銳角彎b、鈍角彎c、直角彎d、不能確定
3、如圖,是一個圓柱形飲料罐,底面半徑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個小圓孔,則一條到達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內(nèi)部分a的長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圓孔的大小忽略不計)范圍是( )
a、5≤a≤12 b、5≤a≤13 c、12≤a≤13 d、12≤a≤15
4、一個木工師傅測量了一個等腰三角形木板的腰、底邊和高的長,但他把這三個數(shù)據(jù)與其它的數(shù)據(jù)弄混了,請你幫助他找出來,是第( )組。
a、13,12,12 b、12,12,8 c、13,10,12 d、5,8,4
勾股定理的教案 勾股定理的教案篇三
學會觀察圖形,勇于探索圖形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1)經(jīng)歷一般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在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幾何圖形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滲透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
(1)通過有趣的問題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實用性.
探索、發(fā)現(xiàn)事物中隱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們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利用數(shù)學中的建模思想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多媒體
情景:
如圖:在一個圓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東西時留下了一點食物在b處,恰好一只在a處的螞蟻捕捉到這一信息,于是它想從a處爬向b處,你們想一想,螞蟻怎么走最近?
學生分為4人活動小組,合作探究螞蟻爬行的最短路線,充分討論后,匯總各小組的方案,在全班范圍內(nèi)討論每種方案的路線計算方法,通過具體計算,總結出最短路線。讓學生發(fā)現(xiàn):沿圓柱體母線剪開后展開得到矩形,研究“螞蟻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兩點連線最短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利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立數(shù)學模型,構圖,計算.
(1) (2) (3)(4)
學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線長為:aa’+d,情形(2)中a→b的路線長為:aa’+πd/2所以情形(1)的路線比情形(2)要短.
學生在情形(3)和(4)的比較中出現(xiàn)困難,但還是有學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線aa’剪開圓柱得到矩形,前三種情形a→b是折線,而情形(4)是線段,故根據(jù)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判斷(4)最短.
(1)中a→b的路線長為:aa’+d;
(2)中a→b的路線長為:aa’+a’b>ab;
(3)中a→b的路線長為:ao+ob>ab;
(4)中a→b的路線長為:ab.
得出結論:利用展開圖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解決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讓學生沿母線剪開圓柱體,具體觀察.接下來后提問:怎樣計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圓柱體高為12c,底面半徑為3c,π取3,則。
教材23頁
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于底邊ab,但他隨身只帶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
(2)李叔叔量得ad長是30厘米,ab長是40厘米,bd長是50厘米,ad邊垂直于ab邊嗎?為什么?
(3)小明隨身只有一個長度為20厘米的刻度尺,他能有辦法檢驗ad邊是否垂直于ab邊嗎?bc邊與ab邊呢?
1.甲、乙兩位探險者到沙漠進行探險,某日早晨8:00甲先出發(fā),他以6/h的速度向正東行走,1小時后乙出發(fā),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甲、乙兩人相距多遠?
2.如圖,臺階a處的螞蟻要爬到b處搬運食物,它怎么走最近?并求出最近距離.
3.有一個高為1.5米,半徑是1米的圓柱形油桶,在靠近邊的地方有一小孔,從孔中插入一鐵棒,已知鐵棒在油桶外的部分為0.5米,問這根鐵棒有多長?
內(nèi)容:
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最短路程問題?
內(nèi)容:
作業(yè):1.課本習題1.5第1,2,3題.
要求:a組(學優(yōu)生):1、2、3
b組(中等生):1、2
c組(后三分之一生):1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53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