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不斷進行反思和修改,以適應不同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需求的變化。教案的設計要注重活動和任務的設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下面的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科目、不同年級的教案,涉及的內容豐富多樣。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一
1、鞏固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相關知識,熟練填寫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2、通過練習鞏固復式統計表的初步知識,學會正確處理表中信息。
3、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習慣,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鞏固復式統計表的相關知識。
學會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問題。
一、復習導入
學校開展興趣下組活動,有計算機、籃球小組等。你想參加哪個小組的活動?我們一起來統計吧。課件出示復式統計表。
提問:在完成這張統計表時,我們要怎么做?(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
完成統計表。指名說一說復式統計表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二、指導練習
1、出示第38頁第1題。
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2、出示第38頁第2題。
表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思考1:怎樣才能完成下面的表格?
思考2:男生及格人數是多少?優(yōu)呢?良呢?不及格呢?分別數一數。
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回答。
思考:女生的情況怎么統計呢?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大家還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3出示第39頁第3題。
小組合作完成,集體訂正。
三、提高練習
1、出示第39頁第4題。
(1)每個小組派一人虎豹數據。
(2)根據數據制作復式統計表。
(3)老師示范,學生完成后對照檢查。
(4)老師針對存在問題集中講解。
(5)回答表下問題。
2、出示第39頁第5題。
仿照第4題步驟和順序解答。
3、課后完成第39頁第6題,制作有特色的統計表。
四、課堂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在制作復式統計表時要注意什么?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二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奧運、舉辦權、水花四濺、嘹亮、魅力、拆除、申請?!?/p>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體育精神與奧運魅力,喚起對北京奧運會的向往之情。教學目的教師準備《北京申奧專題片》、奧運會田徑比賽成績單及補充閱讀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7月13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讓我們再一次回顧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播放天安門廣場歡慶的場面)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當時的心情。
2.導入:(板書課題)是啊,多少年的追求,多少年的渴望,今天終于實現了。我們感到激動和自豪。作為――名曾親臨奧運賽場,采訪過奧運明星的體育記者又會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二、按要求自讀課文。
1.練習將課文瀆正確、讀流利。
3.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準備與同學交流。
4.提出你不懂的問題。
三、組內交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體會體育精神與奧運的魅力。
四、指導書寫難寫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讀書討論,感悟體育精神與奧運魅力。
1.再―次認真讀課文的第2~5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向往奧運會的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向往體育魅力,使舉辦城市和人民變得美好;向往競技體育所體現的公平與公正;向往采訪奧運明星等。)。
2.在作者的向往之中,哪―點也是你最向往的,反復瀆相關段落,然后結合實際說說你的理由。
3.匯報交流。
在學生的匯報中,教師適當點撥,出示相關場面,深人體會奧運精神。
(如:我和作者一樣,向往奧運會使舉辦城市和人民變得更美好。就拿北京奧運會提出的口號來說吧,“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定會使北京的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加快城市的發(fā)展建設。很多北京人正在積極學習英語,準備為奧運會服務。到時,世界各國都將領略到北京人民的純樸與熱情。)。
(教師相機播放張藝謀拍攝的們匕京申奧專題片)。)。
(如:我和作者一樣向往奧運會所體現的公平、公正。當今世界,霸權主義仍在橫行,美國仍在推行強權政治,充當“國際警察”;巴以因種族糾紛燃起的.戰(zhàn)火還未熄滅;金錢可以使一切暢通無阻。在奧運賽場上,不同種族、國家、地區(qū)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通過真工正的實力較量,決出勝負,是難得的公正與公平。這是抗爭,也是人類追求的一種理想,)。
(教師相機出示―份奧運會比賽成績單。)。
(如:我最向往采訪奧運明星。這些體育明星是真正的世界第一。那么多選手,只有他們站在最高的領獎臺上,成為國家的英雄,成為舉世矚目的人物。在奧運會上,我希望采訪新老奧運明星,將會感受到青春、進步與發(fā)展。)。
(教師相機播放奧運會頒獎場面。)。
二、深入體會作者的感受。
1.補充閱讀《中國與奧運》。
2.再談淡你對“―個國家,―座城市,能夠舉辦―次奧運會,該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
三、教師總結。
是的,屈辱的歷史―去不復返了。中國由“東亞病夫”成為體育強國,她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上的綜合實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中國、北京,能夠舉辦20奧運會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讓我們共同期待奧運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熊熊燃燒!
四、隨文積累。
選擇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抄下來。
五、布置作業(yè)。
1.你喜歡哪些奧運明星?選擇其中的一位,與班里的體育愛好者就年奧運會搞一次模擬采訪。
2.收集有關奧運會趣聞和北京市籌辦2008年奧運會的資料,辦一期手抄報。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三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了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
2、學會觀察扇形統計圖,能根據扇形統計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3、通過扇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扇形統計圖的價值,體會統計方法與統計思想。
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和意義,會讀扇形統計圖。
多媒體。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小組討論法、練習鞏固法、觀察分析法。
師:我聽說咱們六(2)班上周五我們學校進行的體藝“2+2”展示活動中表現的特別出色,所以我想采訪一下大家都喜歡什么體育運動。(采訪)。
師:看來大家的興趣很廣泛。這是韓老師調查后統計的數據,請看屏幕:(出示條形統計圖)。
(1)說一說這是我們學過的什么統計圖?
(2)那從這個條形統計圖中我們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
2、算百分數。
師:看來我們六(2)班同學觀察能力很強,從這個條形統計圖能看出這么多有效的數學信息,那你們的計算能力又怎么樣呢,你們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戰(zhàn)嗎?(有信心)。
比賽:算一算喜歡各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課題。
師:好了,同學們,從條形統計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們想清楚地知道喜歡每種運動項目人數各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幾,用條形統計圖還能直觀地表示出來嗎?(不能)。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種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系的新朋友—扇形統計圖。(板書:扇形統計圖)。
師:根據剛剛同學們算出的這些數據,韓老師繪制出了六(2)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扇形統計圖。(出示)。
(2)猜一猜它為什么叫扇型統計圖?
(3)觀察這個扇型統計圖由幾個不同大小的扇形構成?
2、提取信息。
(1)小組討論從這個扇形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匯報:到前面來邊指邊說一說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3、提問題(有梯度)。
(1)根據剛才獲取的數學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提三個問題)。
(2)同桌一問一答。
(3)老師提問:(大屏幕出示)。
在這個扇形統計圖中,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項目喜歡的人數,所有顏色合起來的這個圓表示(全班總人數),它代表(單位“1”)。
小結:在扇形統計圖中我們用整個圓代表單位“1”,表示總體。
4、歸納特點。
生:討論、匯報。
師:板書。
1、圓代表總體(單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1、做一做: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補充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
小結: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2、練習二十五第1題:(出示:小明作息時間圖)。
(1)你能從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認為小明的作息時間安排得合理嗎?
(3)你的作息時間合理嗎,與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些什么收獲?
師:扇形統計圖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用扇形統計圖來統計的,
我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夠靈活地運用統計圖來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圓代表總體(單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87%=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四
1、在實驗的過程中獲得探索成功的喜悅,本課設計了讓學生摸撲克牌,進,先讓學生從盒中任意摸一張,看看能不能摸到黑色牌,進行男女生比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學生帶著自己的猜測做摸撲克游戲,然后匯報摸撲克的結果。這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由于有了疑問,下面的學習就更具有實效性,學生會主動地對出現的各種摸撲克現象進行推想,驗證。這樣,整個教學就成為“猜測——驗證——結論”的活動過程,學生學習的思考更深入了,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分組體驗、合作交流、小組匯報,促使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五
1.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fā)現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本單元此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的.起伏變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本單元內容安排如下表:。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和統計圖,知道統計圖中的一個單位長代表幾。
2、能夠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將統計圖補充完整,體會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3、進一步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知道統計圖中的一個單位長代表幾。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將統計圖補充完整,體會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看看統計還能在哪些地方應用。
二、新授。
1、出示統計表:
北京市國慶節(jié)期間大型活動統計表。
項目展銷展覽嘉年華文藝演出書市體育比賽其他數量(場)451414767。
(1)觀察統計表,知道各活動的場次。
(2)獨立補充統計圖。
2、出示統計圖:
(1)觀察,一個單位長代表幾場?(理解1個單位長代表幾。)。
(2)獨立完成統計圖的繪制。
(3)觀察統計圖,國慶節(jié)期間,哪項活動的場次最多?
(4)根據統計圖和統計表,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進一步體會統計圖和統計表的特點與作用。自由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鞏固練習。
(1)試一試,根據統計表把統計圖補充完整。
(2)說一說,回答問題。
三、課后反思。
學生在觀察統計表和統計圖時候,在老師的知道下知道統計圖中的一個單位長代表幾,并能靈活應用。還能夠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將統計圖補充完整,體會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四、作業(yè)。
數學一日一練。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七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96~97頁例1及相關練習。
1、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數量和總量之間的關系。
2、能看懂扇形統計圖,并能從圖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感受統計的價值。
看懂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征,并能從統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課前統計本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課前統計學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課件。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頁情境圖,說說同學們正在干什么?
2、在這些體育項目中,你喜歡什么活動?出示統計表,進行統計。(可在課前進行調查統計,利用excel自動生成扇形統計圖)。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人數。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統計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為引出有關統計數據提供了現實背景。同時,采用真實的數據進行教學,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到統計的意義和價值。
二、整理數據,引入新課。
1、通過這張統計表,我們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預設:數量的多少對比:如喜歡乒乓球人數最多,喜歡足球的比喜歡踢毽的多2人等;數量求和:如喜歡乒乓球的和喜歡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較喜歡每種運動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多少,可以怎樣比較?
3、如何計算喜歡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學生進行口算或筆算,完成統計表,并進行校對。
喜歡的項目。
乒乓、球足球、跳繩、踢毽、其他。
人數。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得到數量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計算出百分比并補充表格,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百分比不僅可以表示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的多少,還可以體現出喜歡各項運動的人數與全班總人數之間的關系,加深百分比與絕對人數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預設:把全班人數看作單位“1”,喜歡乒乓球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30%;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00份,喜歡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據我們剛才計算的,把這張圖補充完整嗎?(教師可以逐項出示,并可以讓學生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一下這塊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個運動項目。)。
(4)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扇形統計圖。
(5)揭題:像這樣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扇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6)想想各個扇形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7)小結:扇形的大小和項目所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有關。我們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來判斷數量的大小。
(1)看圖說說,在這幅統計圖中你還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預設:量的多少:如誰多誰少,誰和誰一樣多;部分和總量的關系:如喜歡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喜歡踢毽和跳繩以及其他項目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一半。
(2)說說這樣的統計圖有什么優(yōu)勢?
預設:可以根據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觀地看到量的相對大?。豢梢钥吹礁鞑糠趾驼w之間的關系。
(3)小結:在這樣的統計圖上,我們不僅可以直觀地比較各個扇形的相對大小,還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選擇、補充,讓學生經歷扇形統計圖制作的過程,使學生對扇形統計圖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對信息的整理和對扇形統計圖的優(yōu)勢分析,明確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3、嘗試練習。
出示教材第97頁“做一做”的內容。
(1)你能看懂這張扇形統計圖嗎?統計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據旁邊的圖例來知道各個扇形代表的項目。)。
(2)說說從圖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補充每種營養(yǎng)成分各多少克?引導學生用百分數的意義理解各百分數和250g的關系,進而算出各種營養(yǎng)成分多少克。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八
帶著學生去光盤播放室上完了復式統計圖,談談一下幾點感受:
復式折線統計圖是建立在學生學完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讓學生產生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需求,讓學生體會它的優(yōu)越性。
所以在教學一開始,為了照顧基礎比較弱的同學,分別出示了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降水量統計圖,然后讓這些基礎比較弱的同學說說兩個統計圖中的數據,并問你獲得了哪些數據?基本上錢皖、王波能說出圖中的信息。
接著出示問題:你能看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學生思考,我下去巡視,這時我看出有的學生把昆明市的每月降水量寫在青島市的統計圖每月的下面;有的學生則觀察兩個表中的每個月,然后記下他們每月的差;還有幾個學生沒有思路,青島市統計圖看一下,昆明市統計圖看一下,找起來很困難。
這時我讓比較典型的學生匯報結果,然后追問:解決這個問題要看兩個統計圖,你覺得怎么樣?有的學生回答要細心、仔細,有的預習同學則說:看起來不方便,可以把兩個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這樣看起來直觀方便。水到渠成,自然引出了復式折線統計圖。但這是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而是追問:如果你來把兩個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你會怎樣合起來?這是學生引出了兩條折線不能一樣,可以用實線和虛線區(qū)別開來,然后我在追問橫軸和縱軸分別是什么,改變嗎?學生很清楚地回答后,我覺得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個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時我再出示統計圖。學生很快判斷出前兩個問題。效果還不錯,特別在第三個問題,從圖中你還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回答更是積極。朱詳甚至把這個月的降水量是另一個月降水量的幾倍給找出來。
整節(jié)課下來感覺還不錯,但出現了不足:一是整節(jié)課的容量不大,在照顧后進生復習以前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時候花的時間多了,還有在讓學生回答“從圖中你還獲得了哪些信息”時,很多學生想說,花的時間稍多了。二是本節(jié)課我只是局限于讓學生產生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需求以及去認識和分析統計圖,沒有意識到學生統計觀念的情感培養(yǎng),本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很把統計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計的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具學具準備:彩筆、課件、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三年級第一小組的男生和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
(出示p94的情境圖和兩張統計圖表)
這兩張統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匆豢?,從中你知道些什么?
(參加人數、每人的成績等)
2、探索解決問題:
那你認為是男生套的準一些還是女生套的準一些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充分從多個角度設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況。在嘗試中體會到用平均數能較好的說明問題)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比較起來的確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樣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試試看,然后說給大家聽一聽。
先求男生的。
a、通過統計圖中涂色方塊的移多補少,為學生提供感性基礎。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說說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為什么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現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了嗎?
3、交流
問題解決了?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發(fā)表意見。(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分析得到的數據,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況,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
剛才我們解決的問題中,男生的平均數是7個,這7個就說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況,我們也用它來和女生的情況進行比較。但這7個是不是表示每個男生都套中7個?(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讓學生根據要求操作,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2:獨立練習。
3:籃球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隊員身高如果變得同樣高的的話,是160厘米,說明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過160厘米)。
4:注意培養(yǎng)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選擇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學后記:在課堂上,出現了很多亮點,學生的回答精彩極了。培養(yǎng)學生開展數學小辯論,學生們言詞犀利,我眉開眼笑。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
1、經歷用數字、圖形和條形來表示數量的不同方式的對比過程,體驗條形表示數量多少時更直觀。
2、通過讀圖、畫圖活動,認識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和表示數量的方法,能對數據作簡單的分析,能根據需要畫出長短合適的條形。
3、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根據數據會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并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根據數據會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生進行關于天氣情況的談話,引導學生認識表示各種天氣的圖形符號。(出示表示天氣符號圖片)。
2、問題導入。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數據。
如何知道這個月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呢?
(1)、小組交流統計的方法。
(2)、小組合作進行統計,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匯報交流評價。(在匯報交流的基礎上認識畫“正”字法統計,比較簡便。)。
2、表示數據。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統計的數據表示出來呢?
(1)、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來表示數據。
(2)、呈現學生用表格、象形圖表現數據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在此基礎上,給出條形統計圖。
3、分析數據。
問:他們都把數據表示清楚了嗎?那種表示更清楚?(小組進行討論)。
條形統計圖、統計表及象形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請說明理由。
通過兩方面對比,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一是條形圖與象形圖進行對比,條形圖可一眼看出數據的大小。
二是條形圖與統計表進行對比,條形圖表示數據更直觀。
三是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與統計表中的數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4、小結:像這樣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5、引導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及特點:
(1)統計方格紙上畫出的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這里應注明統計的項目名稱。
(3)在縱軸上,一格代表一個單位表示數量。
(4)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是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
三、鞏固與提高。
完成教材第95頁“做一做”:
1、統計本班同學出生月份(收集數據時,除教材呈現的表格列舉外,引導學生舉手數數、畫正字法,讓學生發(fā)現哪種方法更簡便快捷。)。
2、試著完成下面統計圖。展示評價。(進一步理解條形統計圖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四、課堂小結。
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叫條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一眼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六、作業(yè)。
練習十九第1、第2題。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一
《認識扇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統計表及平均數后安排的,是小學階段統計知識的完成階段,是下一學段學習統計知識的基礎。
1、認識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意義,了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發(fā)展統計觀念。
1、認識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意義。
2、了解扇形統計圖的作用。
教學難點:經歷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預習提綱、信息窗情境圖、限時作業(yè)。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學生暢所欲言,談談對觀看奧運比賽的感受。
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可以是計算方面的,也可以是和統計相關的。
學生可能會想到用條形統計圖來解答這個問題,教師應該給予鼓勵。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一)描述數據。
1.談話:在繪制統計圖之前,我們先應將數據分類整理一下。
學生小組合作,將信息表中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并完成教師提供的統計表。(教師在此說明:水上項目包括:跳水、游泳、劃艇等;重技類項目包括:柔道、跆拳道、摔跤、拳擊等。)
項目射擊水上舉重球類體操重技類其他
數量(枚)
2.學生回顧學過的統計知識,將統計表中的數據用統計圖的方式呈現出來。(大部分學生可能會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來。)
匯報交流,教師展示學生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用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項目獲金牌的數量。
3.談話:怎樣用統計圖表示各項獲金牌的數量占總數的百分之幾?我們還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出示教材68頁的扇形統計圖)
教師結合教材簡要介紹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是用整個圓表示總數,用圓內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總數的百分比。
(二)分析數據。
談話:扇形統計圖中的這些數據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小組交流,互動討論。明確圖中數據是指各部分所占總數的百分之幾。例如:射擊9.8%表示射擊項目金牌數占金牌總數的9.8%。
談話:仔細觀察,你還能獲得什么信息?
學生了解各項目所占金牌總數的比重。
(三)對比發(fā)現。
談話:比較兩種統計圖,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條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出每個項目各得了多少枚金牌;扇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表示各個項目所得金牌數與金牌總數的關系。
談話:是啊,兩種統計圖各有特點:條形統計圖能直觀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在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三、實際應用,深化理解
(一)課后自主練習第1題。
這是一道閱讀扇形統計圖的題目。練習時,可以讓學生先自己閱讀統計圖,然后和同伴說一說發(fā)現了哪些信息。交流時,重點說說各部分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如少數民族人口8.4%,能說出是指少數民族人口數占全國總人數的8.4%。通過該題,學生能對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有簡單了解。
(二)課后自主練習第2題。
這是一道鞏固扇形統計圖的意義并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先讓學會說說統計圖中各部分表示的意義,然后獨立解決問題。
四、課堂反饋,交流總結
談話: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經歷一系列的統計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數學內容,進行交流反饋,并和同伴說說學習心得體會。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二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收集的數據完成相應的統計圖,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或解釋。
2.使學生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簡單數據的過程,培養(yǎng)數據意識,發(fā)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自主探究、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談話:小明家準備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出發(fā)前,小明查閱了很多資料,還把收集到的一些數據制成了統計圖。
出示:北京和桂林各個季度平均氣溫統計圖。
提問:這是什么統計圖?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談話:爸爸看了小明制作的這兩幅統計圖,夸獎小明很愛動腦筋,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墒前职钟终f,像這樣把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畫在兩幅統計圖上,不便于比較。請同學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能把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情況畫在一幅統計圖上,就便于比較了。)
談話:這真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能不能把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情況畫在一幅統計圖上呢?自己先在下面試一試,再和同學交流。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學生中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如圖1所示,把原來的兩幅統計圖直接合并在一起。
(2)如圖2所示,把原來的兩幅統計圖合并成一幅圖,但沒有用顏色進行區(qū)分。
(3)如圖3所示,把原來的兩幅統計圖合并成一幅圖,但沒有標明圖例。
按上面的順序指名匯報自己制作的統計圖,并說一說自己的思考和制圖過程。其他同學可以對所展示的統計圖進行評價,也可以提出質疑。
明確:圖1雖然合并了兩幅統計圖,但實際上還是兩幅統計圖,且橫軸上的項目重復,比較的時候也比較麻煩;圖2雖然把表示北京和桂林兩個城市各季度平均氣溫的直條合并在了一起,但顏色相同,不容易區(qū)分;圖3雖然用不同顏色區(qū)分了表示北京和桂林的平均氣溫,但沒有說明哪種顏色表示的是北京市的平均氣溫,哪種顏色表示的是桂林市的平均氣溫。
討論:怎樣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北京和桂林兩個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氣溫呢?(在圖上標清楚哪種顏色表示北京市的平均氣溫,哪種顏色表示桂林市的平均氣溫)
講述:在圖3上標明每種顏色或條紋分別代表哪個城市,像這樣的標識叫做圖例。
談話:觀察這幅新的統計圖(圖3),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相比有什么不同?
講述:像這樣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直條表示數量的條形統計圖,叫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會制作這樣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嗎?
課件演示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步驟。
要求學生在練習紙上完成統計圖的制作。
四、分析數據,感受特點
分別提出教科書書第110頁下面的三個問題,讓學生逐一回答。
提問:你認為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兩組數據的多少,更便于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
五、經歷過程,深化認識
1.完成“練一練”。
出示題目。
提問:看了這幅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再問:你怎樣評價上海市和海口市2004年國慶期間空氣質量情況?
2.奧運獎牌。
談話:2008年8月,我國成功主辦了第29屆奧運會。這是小冬收集的第23~28屆奧運會上我國和美國體育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統計。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三
同組老師要上《統計》這一課,結合本周的教育沙龍主題寫下不成熟的設計,要在討論后得以成熟。
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描述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把一些物體簡單分類和認數的經驗,這些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以便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本單元教材一共安排了一道例題和一道“想想做做”。
例題呈現的是“大象過生日”的童話場景,圖中顯示大象家來了很多客人,他們或快樂地玩耍,或手捧鮮花向大象表示祝賀。教材以此吸引學生觀察,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接著,通過提出問題,使學生初步產生統計的需要,要通過適當提示,啟發(fā)學生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在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著整理好的象形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后,進一步利用例題場景中小動物給大象送花的情節(jié),引導學生把附頁上的花分類整理出每種花的朵數,并引入簡單的統計表使學生認識。
“想想做做”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統計喜歡的水果的人數,整理出象形統計圖,并填寫統計表。進一步鞏固例題學習的知識和方法,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等方法整理信息,獲得數據,經歷一些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并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和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對統計活動有所感悟。所有我在設計“統計”一課時,重視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強調經歷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重視讓學生初步學會對結論進行分析,認識統計的意義。數學不是聽懂,也不是教會,而是感悟的。感悟是主體對外部知識、信息的深層次的內化過程。因此,整節(jié)課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操作中體驗、在活動中經歷、在交流中感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一、借助故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今天是大象伯伯的生日,它邀請了很多客人,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你看到了哪些客人?
(看到的小猴,小豬……)
師:大家觀察很仔細。從圖上看,大象家來的客人比較多,站得亂亂的,都擠在一起一下子看不出小猴來了幾只,小豬來了幾只,小狗來了幾只。大象也犯糊涂了,它說:“客人這么多,誰能幫我忙?”
你能幫忙想個辦法讓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來了哪些客人,它們各有幾個嗎?
(數一數)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揭示課題)
【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學習的前提。“大象爺爺過生日”這一兒童熟悉的社會畫面,具有鮮明的色彩,精美的動畫,悅耳的音樂,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圖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策略,有意識地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鼓勵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但考慮到學生很大可能通過數一數直接說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讓學生先用自己已有的方法幫大象伯伯解決問題,同時提出“還要學習一個新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索,經歷過程
1.統計客人情況。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學生能說到讓小動物分開來站
師:這個辦法好!我們先來把客人分一分類。分別有小猴、小豬和小狗。(板書:分一分)
(2)學生沒能說到讓小動物分開站
提問:我們剛才看到一共來了幾種動物?
引導學生說出有3種,分別是小猴、小豬和小狗。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動物分一分。
師:老師這里準備了這些小客人的頭像,我們來給它們排一排隊。
(請2個學生上臺排小動物。一個人指著圖上的一只動物報出名字,另一個人就拿一個它的頭像貼在黑板上。)(老師提供的動物頭像是有多余的,供學生選擇。)
師:其他小朋友睜大你美麗的小眼睛,觀察指的小朋友有沒有漏指,再看貼的小朋友貼得怎么樣,如果你上去貼你想怎么貼。
(1)若學生橫著貼
先強調橫著排一般要從左往右貼,一個一個對齊排,這樣比較清楚美觀。
再問還可以怎么排?(引導學生說豎著排并在黑板上排一排)
(2)若學生豎著貼
(從這條線開始排起,我們可以給它取得名字叫它“開始線”)
師:豎著排一般要從下往上貼,要做到一個一個對齊排,這樣比較清楚美觀。
再問還可以怎么排,出示橫著排的情況。
【思考】學習數學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的過程。希望讓每個學生手腦并用都參與分一分、排一排的活動過程親自感受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但現實往往是不容樂觀的,只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曹老師經過兩次試教后我還是覺得讓每個孩子各自經歷分一分,排一排后容易“散開來”,可是無法“聚起來”。而且統計這一知識,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我們老師“手把手扶著走一段”。明確指出“藍線表示開始的地方”,要求學生從下往上貼,暗示了制作統計圖必須自下而上的方法,為以后的統計教學埋下了伏筆。
師:三種小動物的隊伍都已經排好了,我們來數一數它們分別有幾只,請大家在書上填一填。(板書:數一數,填一填)
指名回答小動物的只數并板書。
師:最后請你看著黑板上排的小動物和填的數來說一說。(板書:說一說)(能用我們學過的比多比少的知識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師:像剛才這樣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填一填、說一說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統計。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來客人的情況。
【思考】我們強調統計的過程,但千萬不能放棄對統計結果的分析,盡管是在小學低年級段。統計教學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對統計意義的理解,會用統計的結果解決實際問題?!澳阒懒耸裁??”“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暢所欲言,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一次又一次引領著學生進入創(chuàng)新思維的海闊天空。
2.統計鮮花情況。
師:在這張圖上,我們還能統計什么?我們再來統計一下大象收到鮮花的情況。
操作活動:拿出準備好的花,想一想怎樣進行統計,得分幾個步驟?先按什么分一分?(按照顏色)看看有幾種顏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顏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齊,你準備先排什么顏色的花?(建議小朋友們看一下下面的表,最好順序和表中一樣。)請大家貼在虛線方框內,最后數一數每種顏色的花有幾朵并填完整表格。
巡視指導,選擇不同的統計的作業(yè)貼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評價作業(yè)情況。
有沒有發(fā)現多了一列(行)怎么辦?(空著)
師:經過這樣的統計活動,你知道了什么?看表,你還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統計教學,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目標是“重視經歷,強調體驗”,具體說來都要求學生重視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皟和闹腔墼谒闹讣馍稀薄=處熐П槿f遍的強調,抵不上學生自己親自實踐。在經過老師扶持走了一段路后我們也應該適當放手了,所以統計花朵這一過程讓學生自主經歷過程,強調學生的內心體驗。創(chuàng)設了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活動氛圍,讓學生從活動中初步感受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統計觀念。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想想做做”
我們班同學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學生自由答)
師:但這些結論都只能代表你一個人的想法,要知道我們班的整體情況就得用上統計的知識。
師:我們用什么方法來統計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指名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真了不起!老師為你們鼓掌!
師:老師考慮到20以上的數我們還沒學習,現在我們就先分小組來統計,其它方法課后再進行統計。
操作要求:因為是選你們最喜歡的水果,所以只能選其中的一種水果,把最喜歡的水果圖交給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在白紙上排一排,排好后,數一數,填表;小組內說一說,看圖和表知道了什么。看哪一小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聽清楚要求了嗎?帶上你最喜歡的一種水果和你的數學書和筆集合到小組長身邊完成這一活動。
出示幾張小組統計表,讓學生說說從這張表上看出什么?
【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統計的過程很多活動都要與同學分工合作,各施其責。為了讓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價值,最后一個統計活動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將全班同學適當進行分組,對組內各位同學初步大概的分工,確立好小組長,保證合作的有效性。
四、全課總結
1.師生共同小結。
師:你們今天學到了什么新本領?(統計)
對呀,我們可以通過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好方法進行統計。
師;你還想應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統計些什么?
師:看來,統計的作用可大了!課后我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然后與同學相互交流進行一次統計。
【思考】“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統計”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周圍的世界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四
在低年級中教學統計,必須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征,又要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整節(jié)課分兩大塊,第一塊是引入、展開,使學生體驗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第二塊實踐應用。
(1)出示熊貓、猴子、小鹿圖片。
(2)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報圖片學生記錄。
學生操作,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數據。
(3)反饋記錄情況,交流評價記錄方法(投影展示各種記錄方法)。
請同學介紹記錄方法,比較用劃正字的方法記錄有什么好處。
(4)學生取圖驗證記錄是否正確。
(1)出示散亂的電視機、計算機、錄音機和手機圖。
(2)議一議:要把這些東西統計出來,你們認為必須先知道什么?
(有哪些東西、有多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大家能很快看出這幾種電器的多少?學生思考、商量(可以用劃正字的方法記錄、也可以在格子里涂色記錄等等)。
(3)學生交流方案,師根據情況出示象形統計圖。
(出示統計表)二(1)班小紅準備把上面的東西分類記錄在統計表里;(出示統計圖)小蘭準備在格子里涂顏色記錄,你們猜猜,她會怎么涂?(是幾就涂幾格。如果是1臺,就從下往上涂1格,3臺就涂3格)那我們先要在左邊寫上數,說明一格表示1臺。
這么多方法,你準備怎么記錄?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各有幾臺。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找小朋友幫忙,也可以找老師。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數量(填表、涂色等)。
(5)反饋整理數據的表示形式。評價唯度:正確、美觀。
(1)小組活動。
從這些統計圖中,能一眼看出喜歡哪種水果的人最多?相互評價,發(fā)現同一種水果應該排在一起,排隊要排直,應該一一對應,比多少時,應該起點對齊。
(3)交流評價。
從這張統計圖中,我們能一眼看出喜歡吃草莓的人最多,你還能發(fā)現什么?(如共調查了20名同學,喜歡吃草莓的人數最多,喜歡吃西瓜的人數最少,買草莓和桃子更好些……)。
(1)板書課題:統計]。
(2)反思:從剛才的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師點撥:從剛才的活動中,我們知道了可以用劃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還知道了可以用統計表和統計圖分類記錄。小朋友可以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1)學生獨立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師:你能不能把這份四月份天氣情況表也記錄在統計表和統計圖里呢?這里每一格代表幾天?(2天)如果6天就涂6格,請試一試。
(2)反饋交流統計表及統計圖。
從這個統計中,你能知道些什么?(這個月晴天最多,雨天最少;晴天比雨天多8天等)你們猜猜,明年四月的某一天,很可能是什么樣的天氣?是什么天氣的可能性最小?(很可能是晴天,是雨天的可能性最小)。
傳統的統計教學,我們關注的往往只是技能目標,學生是否學會制作統計表、統計圖,忽視統計觀念的培養(yǎng)。我們說統計和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幫助人們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能通過收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認識到統計對決策的作用。所以課程內容的學習,強調發(fā)展學生的統計觀念。為此,我們應該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個方面重新認識統計教學的目標。綜合四個方面,對這節(jié)課我制定了這樣幾個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初步認識統計表、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完成相應的圖表,使學生體驗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知識與技能目標)。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體會統計的意義。(解決問題目標)。
數學思考目標: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突出體現在開始部分和第二部分具體到半抽象的過渡)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fā)展統計觀念。(貫穿于整節(jié)課)。
解決問題目標: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看圖你能發(fā)現什么)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第一部分、整理數據的表示形式可以用象形圖、統計表、統計圖),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反饋評價、小結)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激勵和尊重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我們知道,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的、統一的、固定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設想整個學習活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能積極參加討論,激發(fā)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的獨立運用數學知識思考與創(chuàng)造的意識,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他們自己的思維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力求讓學生明確表達想法,激勵和尊重學生多樣性的獨立思維方式,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建構數學知識。
3、體現多樣化的數學學習方式。
以往一提起數學學習,我們會自覺地把數學學習與做練習等同,這是一種誤解。本課設計力求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數學學習活動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
4、貫徹聯系生活和數學應用的思想。
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生活經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努力為學生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實際背景,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機會。
5、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大家知道數學課堂不再簡單地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地方,應當成為學生探索與交流數學、構建自己有效的數學理解的場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所謂主動學習,就是要強調學習數學是一個學生自己的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把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能讓學生親自參與充滿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一些探索性、思考性活動,少一些現成的結論。教師工作貴在啟發(fā),重在信任,讓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才干的機會。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五
第九單元“統計”。
1整理及展示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并能制作簡單的統計表;根據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
2鼻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3觀察、思考、歸納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電腦課件,學生記錄的南寧市九、十月份天氣情況記錄表。(在教師帶領、指導下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
1涂上顏色。
(評析復習舊知識,進一步了解統計知識,為新知識作好鋪墊。)
(課件出示:二(3)班生肖統計圖。)
師: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
生1:二(3)班屬狗的同學有13人,屬雞的同學有27人。
生2:屬雞的同學比屬狗的同學多。
師:這句話還可怎么說?
生:屬狗的同學比屬雞的同學少。
師: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屬雞的比屬狗的同學多幾個?屬狗的比屬雞的同學少幾個?
生2:屬狗的和屬雞的共有多少人?
2(課件出示(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的情景,在天氣符號上定格。)
師:你們知道這些符號表示什么嗎?
生: 表示晴天,表示陰天,表示雨天,表示下雪。
(用圖形板書)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統計天氣情況。
(板書:統計)
課中出示第92頁九、十月份天氣記錄情況表。
生:(無人回答)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九月30天,十月31天。
師:你知道為什么嗎?
生:一年里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教師帶領學生填出九月晴天的天氣天數。(16)
師:九月的陰天有多少天?
生:8天。(自己填入表格)
師:九月的雨天有多少天?
生:6天。(自己填入表格)
師:你們能像剛才一樣把十月每種天氣的數據填入表格嗎?有困難的可請同學幫助,也可請我?guī)椭瓿伞?/p>
(有大部分的同學能獨立完成,有些是同桌一起完成的。)
師:你們知道“合計”的意思嗎?舉例說一說。
生:就是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如:把晴天的天數16和10加起來是26,填在第一格。
(評析學生準確說出了合計數表示的意思,為“你還能提什么問題”作好了準備,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口的能力。)
師:你能告訴我26表示什么嗎?
生:26表示九、十月晴天共有26天。
師:誰來說其他的數表示什么?
生:22表示九、十月份的陰天天數,九、十月的雨天共有13天。
師:書上需要回答什么問題?
(學生讀第92頁上的兩個問題,同桌互相交流。)
師: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小老師游戲,一個學生提出問題,請其他學生回答。)
生1:九月的晴天比十月的多還是少?
生2:十月的雨天比九月雨天多幾天?
生3:九月、十月共有多少天晴天?
生4:這兩個月晴天、陰天、雨天共有多少天?
(學生很快回答完畢)
( 讓學生充分體會統計表的好處,感受成功的喜悅。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歸納的過程。)
(1)哪個月的晴天少?
(2)哪個月的陰天少?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2毖生學習與交流活動。
師:請把你看懂的、發(fā)現的,說給同學聽,也可以互相提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你學會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統計的教案設計篇十六
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占總數的百分比,能從扇形統計圖讀出必要的信息。
教材說明
1. 本單元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是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原義務教材是作為選學內容,考慮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本套教材將它安排在本單元。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 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扇形統計圖。
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與學生已學的條形統計圖的聯系。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特點及作用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有利于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凸現統計的實用價值。
本單元注重從生活、生產中選取素材,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相關數學元素,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數據收集的渠道,也凸現了統計與生產、生活密切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教學建議
1. 注意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把握新知識的生成點。
本單元的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與所學的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對比,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
2. 注重從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出發(fā),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
扇形統計圖的優(yōu)勢是能夠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數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在學習中,應該使學生體會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據的特征。
3. 本單元內容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
1. 主題圖。
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了學生在校園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情境,為引出有關統計數據提供現實背景。
教學時出示主題圖,說明這是六(1)班同學參加體育活動的情境。讓學生看圖說說這些同學都喜歡哪些體育項目,然后教師出示相應的條形統計圖,告訴學生:這是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情況。由此引入新課。
2. 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
編排意圖
教材根據主題圖情境給出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情況的條形統計圖,直觀呈現出六(1)班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的人數,并說明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即可以清楚地看出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在此基礎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數量同總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扇形統計圖表示?!庇纱艘錾刃谓y計圖,并特別說明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的人數。使學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數的圓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從而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并通過看圖回答問題并提出問題,加深對扇形統計圖特點的認識。
“做一做”用扇形統計圖展示了100 g牛奶中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71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