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教材,制定教案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教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需求,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艘恍嵱玫慕贪改0?,希望能幫到大家?/p>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一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經歷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并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2、經歷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發(fā)展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運用體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的樂趣,學會與人合作。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一個長方體拼制模型。
4、標簽。
一、啟發(fā)談話,激趣引入。
二、學習“體積”、“體積單位”的概念。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個長方體石塊,你知道它們哪個大嗎?那你有什么辦法?
演示書上的實驗,得出:土豆占的空間小,石塊占的空間大。
4、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請同學們自學14頁中間部分。
5、學生匯報:
(1)常用的體積單位。
(2)拿出課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體,說說哪邊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規(guī)定的?老師用3根1米長的木條搭成一個互相垂直的架子,放在墻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擺一擺:用棱長是1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下圖中不同形狀的模型,你知道它們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見教材)。
得出: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2、實踐:拼擺長方體,四人一組,用不少于16塊小正方體拼擺長方體,并分別記下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體積。
3、小組合作:學生四人一小組操作并做好實驗記錄。
思考:
(1)每排擺幾個?每層擺了幾排?擺了幾層?
(2)一共擺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3)這個圖形的體積是多少?
4、匯報實驗結果。
每排個數。
每層排數。
層數。
小正方體個數。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填寫的各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正方體的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
‖‖‖‖。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6、學生匯報,交流,板書。
讀題,思考:求磚的體積就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什么?利用公式,直接求出體積。
生: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長方體。
師:根據這種關系,你能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2、師生共同歸納: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a×a×a=a3。
師強調: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3a表示3個a相加。
3、應用公式:
例題2:一塊正方體的石料,棱長是6厘米,這塊石料體積是多少?課堂小結。
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板書。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正方體的個數=每排個數×每層排數×層數。
‖‖‖‖。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二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
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一數,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學習——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三
課始,我出示了一個用蘿卜做成的長方體(長3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學生受上節(jié)課的影響,很快想到了切分成一個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再數數。就得出了這個長方體的體積。
(一)首先創(chuàng)設無法在視覺上比較體積大小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求知欲很高,想到了很多方法。采用一生的方法計算,在通過動手操作,擺擺、算算,讓學生自己探索,驗證方法的`正確性與可行性,把求長方體的體積很自然地引入了求小正方體的個數,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最后借助小組合作交流,經過歸納、推理,揭示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學生個人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學生對公式的來源、理解特別深刻,真正賦予知識的個人意義。
(二)我又請學生介紹數的方法,先數第一層的個數,再乘層數(相當于高),第一層也就是看看有幾行(相當于寬),每行有幾個(相當于長),這是全班學生的認可的最佳方法.緊接著讓學生擺,記錄.再討論交流發(fā)現出了體積公式。雖然這里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以至于后面學生鞏固公式解決問題的時間很少,但我個人認為還是值得的。學生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公式”,更多的是思維得到了訓練,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三)掌握了公式,就要實踐運用,讓學生感到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更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掌握了長方體體積公式后,出示魔方,讓學生嘗試解決它的體積,通過動手量、算,自然地遷移和轉化到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四)從課堂教學實踐看,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較好,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師為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學得自主,學得快樂,并學有所獲。不但能做到較好的掌握課本知識,還能做到靈活的運用遷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學習新知,既訓練了思維又培養(yǎng)了能力。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四
學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20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什么是體積?
2.請每位同學拿出4個1立方厘米的立方體,把它們拼在一起,擺成一排.。
教師提問:拼成了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樣知道的?(因為這個長方體由4個1厘米3的正方體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呢?(5立方厘米)。
談話引入:要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今天我們。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五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課本第29~31頁的內容,課本第30頁的例1及第32頁練習七的第5~6題)。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正方體木塊若干。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1)啟發(fā)。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猜想、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問題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教具:
長、正方體模型、課件、長、正方體形狀的紙盒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長方體模型,您能告訴大家這個長方體體積是多少?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嗎?
教師演示,學生感知這個長方體模型的體積(每層有4個,共3層,一共是12個),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就是12立方厘米。
揭示課題:對一些不可以分割的長方體,我們有沒有辦法計算的他體積呢?(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操作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學生按照要求用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號。
讓學生觀察,并作小組交流。
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用了幾個小正方體?不數,你怎樣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
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和計算小正方體的個數的'方法比一比。
根據所搭的長方體填表:(表格略)。
根據表格,引導分析,發(fā)現規(guī)律。
比較每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和計算小正方體個數的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再次探索,驗證猜想。
出示例題10,讓學生擺一擺,再數一數,看看一共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如果讓你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你能說出要用幾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嗎?學生思考后回答。
引導概括,得出公式。
交流的出結論:
v=abh。
啟發(fā)引導。
讓學生嘗試,再交流得出結論:
應用拓展,鞏固練習。
做“試一試”
先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正方體的棱長是多少,再獨立計算。交流時先說說公式,再說說怎樣列式。
做“練一練”第1題。
觀察題中的圖形,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或棱長,在獨立完成。
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四第2題。
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四第1、3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七
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知識中,我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算一算,讓學生自己探索,驗證方法的正確性與可行性,把求長方體的體積很自然地引入了求小正方體的個數,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最后借助小組合作交流,經過歸納、推理,揭示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從課堂教學實踐看,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較好,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學生學得自主,學得快樂,并學有所獲,不但能做到較好的掌握課本知識,還能做到靈活的運用遷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學習新知,既訓練了思維又培養(yǎng)了能力,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適當的引導可以使教學任務得以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操作解答的過程中,我還是發(fā)現一些問題的.存在,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有待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稍差,遇到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時,沒有認真審題、思考,也導致了很多的錯誤,把棱長和、表面積以及體積的問題混在了一起,不能正確區(qū)分、解答。所以今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題、審題的能力,使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提高教學質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八
在理解底面積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重點
理解底面積。
儀器
教具
投影儀
1、指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投影顯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1)長方體體積公式中的“長×寬”和正方體體積公式中的“棱長×棱長”各表示什么?(將復習題中的圖用投影顯示出“底面積”)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1)這條棱長實際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又可以寫成什么?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1.做第20頁的“練一練”。學生獨立做后,學生講評。
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橫截面?再讓學生做后學生講評。
3.做練習三的第9、10題,學生獨立解答,老師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學生今天學習的內容
做練習三的第11、12、13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統(tǒng)一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棱長
長(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九
課題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一數,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
課題二:
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一數,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一
學習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課本第29~31頁的內容,課本第30頁的例1及第32頁練習七的第5~6題)。
學習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1)啟發(fā)。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v=abh。
v=a?a?a=a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案篇十二
1、說課內容。
本節(jié)所講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41頁到43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內容屬于新授課,授課時數為1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在第二冊的認識圖形中,雖然已經接觸到長方體和正方體,但那只是直觀現象的認識,要上升到理性認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jié)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有關的體積單位。
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通過學生聯系實際的操作活動,學習一些測量計算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產和生活中實際測量和計算一些物體的體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前面所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后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應當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來源,理解它的意義,熟練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習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形成他們的空間觀念。
4、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的兩部分內容應當以第一部分為重點,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中、重點理解體積公式的意義,并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理解公式的意義。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察圖形填表,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我只安排了復舊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揭示課題、操作想象、推導、公式。依據規(guī)律、歸納公式、利用關系、類推公式、鞏固練習、運用公式、全課總結六環(huán)節(jié)。
(一)復舊引新、創(chuàng)設情境。
任何新知識都是在有知識系為依托,因此在復習中我設計的習題為本課做好鋪墊。
什么是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那些?出示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教師出示體積單位的模型)完成此題,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空間觀念為這節(jié)課做好鋪墊。
(二)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一節(jié)課教學效果如何?與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聯系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問題,如果計量池水的體積,還能切開數嗎?(切開數)這種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是行不通的,那么怎么辦?這就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揭示課題,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探究新知。
(三)、探索活動、推導公式。
學生口答結果老師依次板書在表格中,通過觀察表交流,討論學生不難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整理。
如長×寬×高=體積。
2×3×2=12。
4×1×3=12。
6×1×2=12。
2×2×3=12。
從而,歸納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v=abh。
進一步讓學生默記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么條件?
(四)、利用關系、類推公式。
提問:4號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何特點?這種長方體又叫什么?它的體積怎么計算?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五)、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2、我對安排了四個判斷題,以加深學生對a的立方的理解和運用。
3,解決實際問題,我安排了兩道題目的是讓學生所學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六)、全課總結、
1、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教師總結。
這樣設計的目的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80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