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1-14 17:03:19
2022年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9篇)
時間:2022-11-14 17:03:19     小編:admin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1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七、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內容。

請同學說說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簡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于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游業(yè)。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說說。

(三)教授新課:

板書: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fā)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tǒng)計圖。)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yè)部門齊全。

農業(yè)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fā)達的農牧業(yè)

利用書55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yè)

瑞士——鐘表

瑞典——造船、汽車、機器制造業(yè)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板書 二、繁榮的旅游業(yè)

1

2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峰、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jié)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 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jié)

(四)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五)作業(yè):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各地區(qū)的氣候差異地;

2、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地區(qū);

3、了解影響氣候的幾個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學習重難點:

1、世界主要氣候的類型及分布。

2、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個別指導重點點拔。

導學過程:

1、請同學們結合前兩節(jié)學習的知識,能說出來“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

2、天氣的特點是什么?氣候的特點是什么?

3、課本p57的A、B、C三幅圖是描述哪些地區(qū)的氣候的?

4、其中A、B兩幅圖中,都有“一年到頭”這幾個字,同學們想一想,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還是一般而言呢?

5、人們描述天氣,關注的時間是一天,常用到氣溫、降水、風、云、霧等要素。從圖3.22的談論中看,人們描述氣候,關注的時間是多長?一般只注意哪兩個要素?你們能用一句話概括當?shù)氐臍夂蛱攸c嗎?

6、在前兩節(jié)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世界上氣溫和降水的地區(qū)差異很大,同學們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區(qū)溫度高,哪些地區(qū)溫度低?哪些地區(qū)降水量多,哪些地區(qū)降水量少?

7、課本p58,看圖3.23能說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氣候類型。

8、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除了自然因素,人類活動對氣候有哪些影響?

達標檢測:

1、課本p58活動題2。

2、課本p59—60活動題1、2、3、4。

3、課本p61—62活動題2、3、4。

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我采用復習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方法,得出影響氣侯的主要因素,由淺入深,易化難點。

2、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來有困難,通過小組間的互助學習加深理解。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晝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帶的劃分的含義。通過回顧人類天地觀的發(fā)展過程,使學生理解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由近到遠、由淺入深逐步發(fā)展的。

通過觀察地球儀自轉和公轉的演示以及參與各項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思維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等。

本節(jié)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建立地球體的空間概念,鍛煉空間思維和想象力的過程,是探索和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對習以為常的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常識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的過程。是對科學的探索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時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從動態(tài)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質屬性——地球運動。地球上許多自然現(xiàn)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間位置,特別是同太陽的空間位置分不開。充分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原理及地理意義,是了解地理環(huán)境結構特點、揭示地理規(guī)律,解釋自然地理現(xiàn)象的關鍵,也是學好以后各章節(jié)的基礎。本節(jié)內容都是重點,四季產生是難點。但本節(jié)內容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很難直接感知,會使學生感到抽象。

本節(jié)教材由“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地球公轉和四季的產生”、“五帶的劃分”三方面基本內容組成。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教材配置了11幅插圖,三個“想一想”兩個“讀一讀”一個“做一做”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學習情趣。三方面知識互為聯(lián)系。其中空間概念的正確建立是關鍵??臻g概念的難點是地球公轉,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成66。5的夾角,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變化,產生了四季。

由于知識點多,程度深,初一的學生,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處在起步階段,是精講,設計學生能直接參與的動手動腦的活動,使他們對空間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間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議:

出發(fā)點:為學生展現(xiàn)認識的過程和思路,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盡量使教學形式多樣化。

第一課時,首先介紹人類天地觀的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轉入對地球運動規(guī)律的探討?!暗厍蜃赞D和晝夜交替”,通過觀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轉的空間概念,明確自轉的方向。實物演示和講解提問相配合,通過對地球不同地點的晝夜更替的觀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過現(xiàn)場對太陽高度的觀測或指導課后做觀測作業(yè),加深學生對晝夜更替、太陽高度和地方時的理解。通過舉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實例,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

第二課時“地球公轉和四季的產生”是難點,關鍵抓住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的指示方向不變,從現(xiàn)象入手,通過觀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轉的空間概念,明確方向和周期。設計讓學生充當太陽和地球模擬“地球公轉示意圖”讓他們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陽的空間位置關系。體驗地軸的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義,突破難點。

第三課時“四季的產生”在前兩節(jié)的基礎上,通過復習,得出了同一地區(qū)接受的太陽光熱不同,產生了四季?!拔鍘У膭澐帧币孕〗M討論的形式,填圖并指圖說明五帶的名稱及,劃分的依據,通過五帶的天文和氣候特征,(有時間可做填表、填圖,并做整章的練習)。

本課也可以通過看錄象、電腦課件、幻燈片強化鞏固知識。然后,總結歸納。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4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要求學生學會在地圖上確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圖文和空間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人類的家園——地球的感情。

[知識和能力]

1、要求學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并形成記憶。

2、要求學生理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海、海峽、洋等概念,并能判別。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教學難點】

認識七大洲的輪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確定

【教學方法】

討論法、舉例分析法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只有全方位地認識我們的家園,才能更好地愛護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資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關知識,在學習這個重要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解決幾個問題。

[教授新課]

一、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認真讀教材圖2.5,思考后回答: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追問:請大家閱讀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哪個?請在書后的“世界地形圖”上找到它的位置。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并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指圖告訴大家格陵蘭島的位置。

教師指圖:比格陵蘭島大的陸地就是大陸,有這幾塊,比它小的就是島嶼,有很多,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師提問:請大家在“世界地形圖”上找白令海峽,思考:

A、什么是海峽?白令海峽溝通哪兩個大洋?

B、什么是海?這兩大洋的邊緣有什么海?

[過渡]知道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后,我們來認識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稱及輪廓: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圖2.6及閱讀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稱和名 稱的由來,并回答一組搶答題:

A、請說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稱。

B、亞洲是哪個洲的簡稱?它的英文有誰會讀?

C、Europe是哪個洲的英文名稱,它有什么含義?

D、“陽光灼熱的大陸”指哪個洲?

E、大洋洲怎樣得名?

教師引導:請大家觀察七大洲的面積和輪廓圖,哪個洲最大?哪個洲最?。浚▉喼拮畲?,大洋洲最小。)

教師引導: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可用“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來記憶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么特征?請同學們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學生分組討論后,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fā)言。)

教師小結: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說明任何一個事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就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今天我們先按幾何圖形的思路來學習大洲的輪廓。

教師示范:教師在圖上作示范,啟發(fā)學生如何按幾何圖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輪廓特征,勾畫大洲輪廓。

師生互動:教師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輪廓簡圖,學生說出它們的洲名。

學生活動:試勾畫一個大洲的輪廓簡圖。

[過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輪廓后,我們來看它們在地球上的分布情況。

2、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請大家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兩位同學回答。

教師提問:請大家認真閱讀圖2.6,回答一組搶答題:

A、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幾個?

C、赤道橫穿哪兩個大洲的大陸?

教師追問:請大家認真觀察七大洲分布圖和圖2.7,搶答:

A、哪些大洲的陸地是相連的?找出它們之間的分界線。

B、哪些大洲僅以運河或海峽相隔?

教師啟發(fā):剛才我們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況,除南極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對分布,各大洲的輪廓大都是北寬南窄的倒三角形,為什么會這樣呢?目前科學家們還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在座的同學都可能是未來的科學家,只要大家認真學習,積極思考,努力探索,說不定這個奧秘將來就能被你們揭開。你們有沒有信心?我期待這一天早日來臨。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用前面學過的方法來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的位置。(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教師追問:這個組的同學認為可以用經緯網來確定,很好,那怎樣確定呢?

教師指導:在“世界地形圖”上以非洲為例用經緯網確定大洲位置。

教師提問:

A、非洲北端被哪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北回歸線)

B、非洲南端被哪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南回歸線)

C、赤道穿過非洲大陸的哪個部位?(中部)

D、哪條特殊的經線穿過非洲大陸?穿過非洲大陸的哪個部位?(0度經線、西部)

E、請注意非洲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的位置。

教師示范:邊講邊在經緯網底圖上貼上非洲的輪廓圖。

教師引導:知道這種方法后,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貼亞洲的輪廓圖。

教師提問:

A、亞洲北端被哪條特殊的緯線穿過?(北極圈)

B、亞洲南端的島嶼被赤道穿過沒有?(被穿過)考資源網

C、東西經180~經線和東經90~經線穿過亞洲大陸沒有?各穿過亞洲大陸的哪個部位?

教師示范:貼上亞洲輪廓圖。

教師解釋:教師邊貼南極洲輪廓圖邊解釋:由于地圖的繪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陸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在這幅圖上,經線畫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極點附近的南極洲的面積和形狀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教師提問:下面我請四個同學帶著地圖來貼出其余大洲的輪廓圖。請大家看看他們貼對了沒有?如果有錯誤,哪個同學來給他改正?

學生活動:學生貼出其余大洲的輪廓圖。

教師總結: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

[過渡]上面我們學習了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分布、分界線以及怎樣在地圖上確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讓我們來認識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師引導:根據對大洲的學習,你們認為認識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稱)

教師追問:那四大洋的名稱分別是什么? 教師引導: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稱后,還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師追問:怎樣確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

教師講解:對,我們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即用相對位置的方法來確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之間。(指圖)

教師提問: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學生讀圖回答)

教師啟發(fā):我們還可以用方位來描述四大洋的位置,如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怎樣描述呢?

教師啟發(fā):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那北美洲又瀕臨哪些洋呢?

學生活動:學生上來貼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教師總結:教師評價學生回答情況,并啟發(fā)學生小結: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分別是什么?

B、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幾個?

D、赤道橫穿哪兩個大洲的大陸?

E、怎樣確定七大洲的位置?

F、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大西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印度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北冰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

G、確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鞏固練習}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為了檢查大家的學習情況,我要請一些同學來在電腦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圖練習,看誰拼得又快又好。

學生活動:請4~5位學生上來完成拼圖練習,其他學生邊看,邊完成教材3l頁的活動4。

教師小結:評價學生活動。

{小結}

教師啟發(fā):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還讓我們學會了在地圖上確定位置的兩種方法,即用經緯網確定大洲的位置和用相對位

置來確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師講述:這些知識和方法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很有用,希望同學們回去認真復習。

【板書設計】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全球陸地共分為七個大洲: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作業(yè)布置】

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及其分布。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最早,目前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地區(qū)。歐洲西部各國工業(yè)部門齊全,工業(yè)中心多;農業(yè)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結合較好。

2、能力目標: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繁榮的地區(qū),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qū)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

3、教育目標:

通過對旅游資源的學習,可以擴展學生嚴結合增加旅游地理知識。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yè)部門齊全,工業(yè)中心多;農業(yè)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結合較好。

了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繁榮的地區(qū),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區(qū)的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的分布

教學難點:

歐洲西部各國工業(yè)部門齊全,工業(yè)中心多;農業(yè)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結合較好。

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

掛圖、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內容。

請同學說說歐洲的地理位置和輪廓、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歐洲西部的各個國家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特征簡單易記,但是歐洲西部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地位還在于歐洲西部的經濟和旅游業(yè)。

學生活動:幻燈演示歐洲的特產和風景讓學生說說。

三、教授新課:

板書:一、雄厚的經濟實力

(對照書54頁圖簡單介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

1、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經濟發(fā)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導學生讀統(tǒng)計圖。)

2、歐洲西部各國工業(yè)部門齊全。

3、農業(yè)不占重要地位,但生產水平高,種植業(yè)和畜牧業(yè)結合較好。

(簡單介紹,結合幻燈讓學生了解)

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有發(fā)達的農牧業(yè)

利用書55頁閱讀材料了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yè)

瑞士——鐘表

瑞典——造船、汽車、機器制造業(yè)

丹麥——畜產品“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

挪威——水產品

荷蘭——鮮花(尤其是郁金香)

板書二、繁榮的旅游業(yè)

1、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繁榮的地區(qū)簡單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資源或旅游景點(通過幻燈讓學生欣賞)

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午夜的太陽

瑞士——“世界公園”的稱號、冰雪皚皚的山峰、世界表都伯爾尼

西班牙——陽光燦爛的海灘、精彩的斗牛表演

法國——田園風光、“藝術之都”巴黎、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巴黎圣母院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千年古都”羅馬、龐貝古城、狂歡節(jié)

奧地利——“音樂之都”維也納德國——慕尼黑的啤酒節(jié)

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作業(yè):

目標檢測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可以通過大量的材料指導學生自學。在今后的講述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1)了解本區(qū)的位置和范圍。

(2)記住馬達加斯加島、幾內亞灣、索馬里半島(有“非洲之角”稱號)、好望角、剛果盆地、維多利亞湖(最大)、乞立馬扎羅山(最高)、坦噶尼喀湖(最深)、東非大裂谷。

(3)記住可可、黃金、金剛石與銅的分布及出口國。

(4)掌握本區(qū)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

(5)了解本區(qū)以高原為主的地形與特殊地形區(qū)。

2.智能的培養(yǎng):

(1)通過讀圖判斷尼羅河的,剛果河的流向,注入的海洋及流經地區(qū)的地形特點,初步學會比較分析兩條河流的流量特征。

(2)初步學會運用景觀圖片和有關數(shù)據,比較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的氣候與景觀特點并分析其在非洲分布的規(guī)律性。

3.思想教育要求

通過對本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使學生明確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生產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

教學重點:

非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河流、湖泊,東非裂谷帶,剛果盆地,海岸線平直;

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礦產及分布區(qū)。

教學難點:

熱帶草原氣候成因,東非裂谷帶和剛果河成因。

教具: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掛圖。

教學方法:

講解法,練習法,讀圖分析法結合進行。

教學設計:

前兩節(jié)我們學習了北非的自然環(huán)境、居民和經濟以及主要的國家,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來學習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首先請同學們思考西亞和北非地區(qū)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人種特征上有什么明顯的差異?(北非:白;本區(qū):黑人為主,因此本區(qū)又有黑非洲之稱)

本區(qū)雖然指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也包括撒哈拉沙漠的一小部分,即在本區(qū)的最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邊緣。(邊指圖邊講解)

下面我們看一下本區(qū)的地理位置,13.1圖西臨大西洋,東岸印度洋。

宣讀課文第一段,了解本區(qū)是“黑人的故鄉(xiāng)”。

二、地形特征:高原,裂谷和盆地。

1.掛非洲地形圖,對照讀課文地形圖,提問:非洲以什么地形為主,判斷的根據是什么?

(掛圖上是褐色,課文上看,大多地方200—1000m以上,故以高原地形為主)。追問:地勢向什么方向傾斜?(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為主。在撒哈拉以南,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比北非地勢高。

本區(qū)東部高原上有一條斷裂深陷的東非裂谷帶,讀東非裂谷帶示意圖,提問:

裂谷帶起于何處,經過哪里?一直延伸到哪里?[南起贊比西河口南,向北縱貫東非高原——跨過赤道——穿過埃塞俄比亞高原——經紅海啞喀巴灣,延伸到西亞朗死海附近,長達6000km寬50—80km]。

宣讀課文中有關東非裂谷的一段課文,讀完后提出4個問題,讓同學回憶。

(1)東非裂谷帶的形態(tài)特征[兩岸懸崖壁立,附近有死火山和活火山,裂谷底部湖泊連串,深而狹長,被稱為“地球的傷痕”]

(2)在地形圖上找出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

維多利亞湖(非洲最大)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

(3)裂谷的成因[地殼斷裂作用形成的]

(4)課文P29“想一想”并回答。

非洲地形雖然以高原為主,但也有地勢較低的盆地——剛果盆地。這個盆地原來是一個面積廣大的內陸湖,后來由于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瀉而形成盆地。

下面同學們看圖,非洲的海岸線比較平直——原因是高原逼近海岸,由于海岸線平直——使得海灣、半島、島嶼少。

要求同學找出最大的海灣——幾內亞灣

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

非洲最大的半島——索馬里半島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并讀P29“讀一讀”好望角的得名。

三、炎熱多雨的氣候

本區(qū)有:“熱帶大陸”之稱,為什么?

同學們看13.5圖,找出赤道,南北回歸線,

1.看到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區(qū)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按氣候帶劃分,應屬熱帶。

2.再看一看本區(qū)絕大部分年均溫在多少攝氏度以上,在20℃以上應屬熱帶,所以本區(qū)有“熱帶大陸”之稱。(教師指導啟發(fā)學生回答)

指導同學讀年降水量圖13—5,從本區(qū)南北兩端看起,依次從200mm以下—20000mm以上,那么本區(qū)大部分地方降水量為多少?1000mm以上。

再看非洲氣候帶分布圖,明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qū)有哪幾種氣候?[熱帶沙漠,熱帶草原,熱帶雨林地中海式氣候]

從圖中我們能看出熱帶雨林氣候帶,南北兩側的氣候帶都是南北對稱分布的。其中熱帶草原氣候也叫薩瓦那氣候,從而我們看出本區(qū)以炎熱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和薩瓦那氣候為主,而北非則以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此外大家看圖“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因地勢高,氣溫低]

講解:從非洲氣候帶分布圖上我們能看出整個非洲的氣候以熱帶草原面積最大,氣候特點,是一年明顯分為干濕兩季。

濕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豐富。

干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

找同學閱讀P31課文。

指導看13.7,13.8圖

完成P31“想一想”三個題。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

根據同學閱讀回答:

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世界上出產金剛石最多的國家——扎伊爾

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世界上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贊比亞

本區(qū)重要的石油輸出國——尼日利亞

總結新課,并作練習,宣布下課

自然環(huán)境

一、地理位置和范圍: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西臨印、大西洋,陸地輪廊平直。

二、地形:以高原為主的地形及特殊地形區(qū)

非洲之最:

乞力馬扎羅山(最高)維多利亞湖(最大)坦噶尼喀湖(最深)

馬達加斯加島(最大)幾內亞灣(最大)索馬里半島(最大)

三、氣候:炎熱多雨(熱帶大陸之稱)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儲量,種類豐富):黃金、金剛石的儲量、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南非——黃金金剛石——扎伊爾鋁土——幾內亞銅礦——贊比亞

板書提綱

第13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自然環(huán)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高原、裂谷、盆地。

高原為主: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

裂谷: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口南——東非高原——赤道——埃塞俄比亞高原——紅海——西亞死海附近)

盆地:剛果盆地

另有乞力馬扎羅山(最高山)維多利亞湖(最大湖)

坦噶尼喀湖(最深湖→www.baihuawen.cn←)幾內亞灣(最大灣)

馬達加斯加島(最大島)索馬里半島(最大半島)

三、炎熱多雨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面積最大)

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式氣候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

黃金(南非)

金剛石(扎伊爾)

鋁土(幾內亞)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7

教學目標

一、通過讀圖,使學生了解英國的位置、領土組成、氣候特征以及氣候同農業(yè)生產的關系;

了解英國的經濟發(fā)展與主要工業(yè)城市的分布。知道英國的首都。

二、通過學習英國農業(yè)與氣候的關系,使學生理解自然環(huán)境與經濟發(fā)展的密切關系,并由此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

英國農業(yè)與氣候的關系。

教學難點

英國新老工業(yè)的分布及主要工業(yè)中心的分布。

教學方法

討論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

英國掛圖、英國主要工業(yè)分布圖,投影片:大不列顛島的年降水量和農業(yè)的分布圖。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歐洲西部大約有30多個國家,它們大都歷史悠久、面積較小,其中世界上工業(yè)發(fā)展最早,目前在世界經濟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的國家,就是英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英國。

2、引導讀圖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英國圖,對比觀察英國、日本,思考它們在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海岸線曲折方面、領土組成方面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兩國的緯度位置近似,但英國的緯度位置偏高,大約位于北緯50°~60°之間。都是群島國家,英國位于大西洋的東北部,瀕臨北海,與歐洲大陸相望,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隔日本海同亞洲大陸相望;兩國的海岸線都非常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為它們發(fā)展航海事業(y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它們成為世界的海運國。英國領土主要由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組成,稱為“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簡稱“聯(lián)合王國”。大不列顛島又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英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坝痹醋晕覈鴮τ⒏裉m的簡稱。后來習慣上用它泛指今天的“聯(lián)合王國”。而日本由九州島、本州島、四國島和北海道以及周圍的小島組成。英國同日本一樣,四周臨海,是歐洲西部的一個島國。

板書一、歐洲西部的島國

1、位置和領土組成

引導讀圖請同學們思考,英國沿海多優(yōu)良港灣,為其發(fā)展航海事業(yè)提供了良好條件,但是英國成為世界的海運國,除了同海陸輪廓有關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英國地圖,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條件?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這與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關系,英國同歐洲之間隔有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這兩個海峽是西歐與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重要海上航道,英國正好處于這個航線的樞紐位置,英國還處于大西洋航線的要沖,這些都有利于英國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最近英、法兩國為了溝通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聯(lián)系在多佛爾海峽修建了穿過海峽的海底隧道。

板書2、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港灣,有利航運

引導分析優(yōu)越的海陸位置和眾多的港灣,為英國海上交通和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那么英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上工業(yè)化最早的國家哪?請同學們閱讀英國掛圖,在英國本土找到了哪些礦產資源?它們又對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工業(yè)化的國家提供了什么條件?英國海上交通的發(fā)展為其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條件?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英國工業(yè)又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為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英國傳統(tǒng)工業(yè)部門主要是依靠國內煤鐵資源及靠海洋運輸掠奪殖民地的原材料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傳統(tǒng)工業(yè)部門的工業(yè)中心多靠近煤、鐵產區(qū),如伯明翰、倫敦、設菲爾德、格拉斯哥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于英國殖民地統(tǒng)治的瓦解,原有工業(yè)設備陳舊及國內煤鐵資源的減少,使傳統(tǒng)工業(yè)部門中的鋼鐵、煤炭和紡織工業(yè)日漸衰退。英國充分利用原有工業(yè)基礎和科技優(yōu)勢,發(fā)展了新興的工業(yè)部門,如:電子工業(yè)等。這些工業(yè)部門多分布在倫敦附近、英格蘭中部和蘇格蘭南部,如:倫敦、伯明翰等。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北海油田的開采及石油資源的利用,對英國經濟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板書二、工業(yè)化最早的國家

l、英國的早期工業(yè)及其分布

2、英國的新興工業(yè)及其分布

承轉英國工業(yè)部門比較齊全,工業(yè)中心比較多。英國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yōu)勢,而農業(yè)的比重不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讓我們來看英國伯明翰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課本第45頁圖14、7),分析一下這里的氣候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對。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冬季比較溫和,夏季比較涼爽,年降水量比較多,季節(jié)分配較均勻??諝鉂駶櫍屏枯^大,雨天較多,日照較少,屬于海洋性氣候。

引導讀圖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大不列顛的年降水量和農業(yè)的分布圖,思考并分組討論以下問題:英國乳畜業(yè)和種植業(y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從三幅圖中你看出英國的氣候同農業(yè)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東南部產麥區(qū)中有一片空白?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英國西部由于降水較多,日照較少,不適合糧食作物生長,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長,所以畜牧業(yè)發(fā)達。東南部降水較少,相對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期較長,是種植業(yè)的集中產地。東南部產麥區(qū)中的空白,主要是倫敦及其周圍的工業(yè)區(qū)。但是,由于氣候原因,在英國乳畜業(yè)在農業(yè)中占重要地位,種植業(yè)相對比較少,主要種植小麥和大麥等作物。近年來糧食基本可以自給,但肉類、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板書三、濕潤氣候與農業(yè)

歐洲西部

1、位置和范圍: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面積500萬平方千米。

2、雄厚的經濟實力:

(1)歐洲西部大多數(shù)國家是經濟發(fā)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

(2)歐洲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約居各大洲之首

(3)瑞士——“鐘表王國”;丹麥——“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瑞典——制造業(yè)盛名;挪威——人均水產品產量居世界之首;荷蘭——花卉種植業(yè)發(fā)達,的有“郁金香”。

3、繁榮的旅游業(yè):

(1)歐洲西部三大旅游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

(2)豐富的旅游資源:

①音樂之都——維也納(奧地利);

②藝術之都——巴黎(法國)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凱旋門;

③湖光山色“鐘表王國”——瑞士;

④羅馬古跡、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灘陽光,看斗牛比賽——西班牙;

⑥觀賞花卉風車,參觀圍海造田工程——荷蘭;

⑦乘船游覽峽灣,觀看午夜太陽——挪威;

⑧千年古都,斗獸場——羅馬;

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國。

歐洲西部的工業(yè)工業(yè)中心多,分布密集。

本區(qū)工業(yè)特點:制造業(yè)為主本區(qū)對外貿易很發(fā)達,許多國家進口原料、燃料、糧食;

向國外出口機械、汽車、化學物品和食品的工業(yè)區(qū):德國的“魯爾區(qū)”、南部慕尼黑新興工業(yè)區(qū);英國有中部工業(yè)區(qū)及蘇格蘭的高新技術區(qū);意大利東北部工業(yè)區(qū)。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8

(課堂導入)

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區(qū)的風光。

利用錄像展示冬季亞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qū)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亞洲南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過的。黃金海岸卻是一派嫵媚的熱帶海濱風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濱浴場。

亞洲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亞洲的氣候特征以及成因。

(講授新課)

板書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教師指圖講述,學生進行回憶后回答問題。

講述 氣候是自然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提問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 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結論 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板書 1.氣候復雜多樣

提問 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亞洲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且地形復雜,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亞洲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上氣流和地形的影響,干濕差異懸殊。

板書 2.大陸性特征明顯

繼續(xù)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展示“6-10圖”,并在上面點出利物浦、華沙、赤塔、漠河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

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哪些特點?我們來觀察位于這個氣候區(qū)內的兩個城市:赤塔、漠河,分析它們的氣溫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

小結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幾種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熱帶季風氣候

三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xù)啟發(fā):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yè)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qū)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板書 3.季風氣候顯著

引導 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結論 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特征明顯、季風氣候顯著。

過渡 我們學習了亞洲的氣候特征,那么歐洲的氣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為主,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列表比較亞洲和歐洲氣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書上的練習總結:

1、氣候類型少,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的氣候;

2、海洋性特征顯著;

3、具有面積最廣、最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讀圖及學習方法的掌握,通過對亞洲氣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來了解歐洲的氣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學生從地圖上找有用的知識,增加讀圖的練習。

板書設計

四、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

1、氣候復雜多樣

2、大陸性特征明顯

3、季風氣候顯著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huán)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fā)源于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么亞洲氣候復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范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yè)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2、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布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jié)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布,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范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xiàn)出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課后小結

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1884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