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論文論文(匯總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4 13:35:11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匯總15篇)
時間:2023-11-14 13:35:11     小編:LZ文人

充分認識到總結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的經驗和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的一種方式。以下是一些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欣賞,希望能夠給你帶來靈感和欣賞的樂趣。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一

1.勞動爭議案件類型多樣化。金融危機不僅使勞動爭議案件的數量增多,同時爭議案件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勞動爭議案件不僅數量越來越多,而且爭議類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在過去,勞動爭議案件類型主要是對用人單位除名、辭退的爭議,現在主要是對違法辭退,工資、保險、福利、勞動保護等的爭議,在這些案件中最多的是勞動報酬和保險福利案件。

2.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缺陷顯露無遺。由于我國的勞動爭議仲裁制度具有繁瑣的程序、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時間比較長的缺點,同時從事勞動爭議的人員不僅短缺而且大多專業(yè)化程度低,導致我國很難去處理勞動爭議案件。

現在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在進行轉變(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我國合同法法律不健全;我國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比較低;當經濟發(fā)展迅速時,勞動關系問題并不會凸顯出來,一旦經濟發(fā)展衰退,勞動關系矛盾就會立刻凸顯出來,從根本上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是導致企業(yè)勞動關系問題凸顯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yè)忽視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通過觀察我國的人力資源狀況調查,能夠發(fā)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制定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并進行了人力資源規(guī)劃的企業(yè)僅占全部企業(yè)的10.3%,在建立人力資源規(guī)劃的企業(yè)中能夠做到實行的企業(yè)只占其中的六分之一,而且大多企業(yè)不按照企業(yè)制定的考核制度和培訓制度執(zhí)行,曾經有個關于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查,發(fā)現占8成的企業(yè)對工作分析、評價含義模糊不清。因為市場永遠是不斷的在進行變化,企業(yè)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競爭的優(yōu)勢逐漸從降低產品的成品、提高產品的質量轉變?yōu)槠髽I(yè)人力資源的管理的人才開發(fā)。人力資源管理是提高企業(yè)競爭力和優(yōu)勢的源泉,離開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便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能否對企業(yè)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漸漸成為評價一個企業(yè)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經濟危機后,勞動關系問題開始凸顯出來,企業(yè)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企業(yè)領導者開始重新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思考,漸漸感受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2.以往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理理念大于實踐。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我國雖然掌握著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但是缺乏實踐操作,如“中國人先進的概念能夠和美國人相比,只要美國人登出了新東西,在一星期后一定能在中國的報紙上看到”、“多年來理念是滿天飛,行動是地上爬”,由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缺點:我國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分析不到位、我國沒有人力資源管理說明書,導致我國無法對員工給予該應得的報酬。我國企業(yè)大多實踐操作方面比較薄弱,受經濟危機沖擊以后大多陷入困境,不知道通過什么手段來應對危機,只能采取最簡單的裁員手段,因為我國沒有對人力資源管理評價的規(guī)定,導致企業(yè)中員工的質量良莠不齊,一味裁員,有可能會裁掉具備理念和實踐經驗的員工,降低企業(yè)的競爭力。現如今,經濟開始復蘇,企業(yè)出現了招人難這一現象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企業(yè)應該通過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來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3.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法律制度還不是太完善,勞動爭議案件沒有得到很好只能累計下來,導致我國勞動爭議案件出現“井噴”現象,大部分企業(yè)仍存在拖欠員工工資、超時加班、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就業(yè)合同等行為,當員工與企業(yè)領導者產生矛盾時,勞動者通常會選擇集體罷工等不規(guī)范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了加劇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困難。還有,隨著《勞動合同法》法律的頒布和類似法律知識的宣傳,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開始增強,也在一定程度了導致了勞動爭議案件的增加。在此情況下,對企業(yè)造成了很多壓力,一是來自勞動者自身維權意識的增強;二是企業(yè)受政府的監(jiān)管;三是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企業(yè)不得不根據《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的制服來執(zhí)行,加快了人力資源管理法制化的進程。

曾經有個學者說過,經濟危機對于企業(yè)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壞的一面指的是,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使大多企業(yè)陷入絕境,經濟呈現一片蕭條的景象;好的一面指的是經濟危機在一定程度是一次機遇,經濟的調整必然會使國內的資金、資源、人才進行重新配置,甚至是國際性的重新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配置就是人才的重新配置,人才的重新配置,給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帶來的新的契機,所以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抓住機遇,積極的迎接挑戰(zhàn),通過創(chuàng)新提高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從而促進和諧的勞動關系的構建。

1.堅持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人力資源管理。現代企業(yè)管理關注的是以人為本,要提升企業(yè)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人力資源管理的精髓是以人為本,只有提高了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改善了員工的工作壞境,關注員工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為了提高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必須要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c.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讓員工通過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來增強企業(yè)的競爭力。

d.提出福利措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2.企業(yè)應抓住機遇,為發(fā)展做好人才儲備。人力資源作為企業(yè)的第一資源,對企業(yè)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濟危機雖然導致大部分企業(yè)采取裁員的手段,但是也為我國企業(yè)帶來了機遇,企業(yè)能夠在此狀況下,吸收高素質人才和緊缺人才,從而促進企業(yè)實現良好發(fā)展。企業(yè)抓住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b.企業(yè)應對危機時能夠培育人才,經濟危機給企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面對困境時,企業(yè)員工的能力就可以顯現出來。

c.企業(yè)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經濟危機下,企業(yè)很容易吸收優(yōu)質人才,同時也很容易流失優(yōu)質人才,為了不讓優(yōu)質人才流失,企業(yè)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獎勵機制,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服務于企業(yè),企業(yè)得以良好發(fā)展。企業(yè)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應充分抓住機遇,通過創(chuàng)新提高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構建核銷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yè)的又好又快發(fā)展。

大學生成才3000論文。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二

勞動是成人世界不可或缺的,勞動對于幼兒同樣如此。通過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德、智、美、體全面發(fā)展,在勞動中能展示、顯露、發(fā)展個人的天賦才能。給幼兒提供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不僅使能讓他們獲得勞動的教益,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而且能讓他們體驗到責任感,還可以讓他們懂得關心父母,關心他人,從而促進家庭成員關系融洽。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勞動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生活與學習技能。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和技能是在勞動中形成的。

(一)勞動能鍛煉幼兒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

勞動是一個辛苦并且需要堅持的過程,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人們通過勞動所獲得的勞動成果。孩子們總有一天需要獨立創(chuàng)造勞動果實,我們應當從小為幼兒創(chuàng)造種種學會勞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家庭與學校的各項勞動,讓幼兒切身體會勞動的不易與艱辛,磨煉幼兒吃苦耐勞的品質。貧困、偏遠山村的幼兒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許多生活與生存的技能,因為家庭條件的艱苦,他們不得不早早為家人分擔家庭勞動任務。這些幼兒往往比經濟條件優(yōu)越地區(qū)的幼兒更能吃苦,在生活和學習中克服困難的意志也更堅強。當這些幼兒踏入社會時,他們也更容易適應社會,這就是較早的勞動經歷給他們帶來的堅強品質的發(fā)展。如果給較富裕地區(qū)的幼兒同樣提供勞動的機會,這對于幼兒形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是極其有利的,也必然會幫助幼兒更好地培養(yǎng)適應社會能力。

(二)勞動能幫助幼兒提高獨立自主性。

獨立自主性是指一個人獨立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人們生存和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品質。有些家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慢慢就能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許多事就為孩子大包大攬地做了,幼兒也就喪失了自己勞動的機會,然而這樣的做法導致了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缺失了獨立自主的意識。有教育界的專家曾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養(yǎng)獨立性”,而這種獨立自主的意識應該從小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時期就注重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能力。勞動是一個需要獨立自主進行的活動,在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依靠自己去解決。我們應該學會放手,為幼兒提供勞動的機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勞動,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學會了很多獨立生活的技能,慢慢體會到獨立自主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逐漸形成“自己能做的事白己做”的獨立意識,這樣也能減少幼兒對家長、老師的依賴心理。

幼兒時期正是幼兒發(fā)展各種優(yōu)秀品質和能力的階段,勞動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自主性有著重要意義,所以這一時期應注重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

幼兒園作為孩子們學前教育的園地,要遵循和諧發(fā)展、全面培養(yǎng)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擔著對幼兒生活能力培養(yǎng)的重任。因此,教師要對自理能力差、不愛勞動、懶惰等幼兒的不良習慣,及時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及幫助家長尋找原因,要通過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與家庭配合,步調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爭取讓孩子們有更好的發(fā)展。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發(fā)展的具體表現。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會自己照顧自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在古代,一些權貴子弟終日斗雞玩鳥,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發(fā)生了戰(zhàn)亂,奴仆們四散逃命,這些子弟什么都不會,只得坐著等死。如今我們身邊的孩子們呢?在幼兒園,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長們包辦。其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從小培養(yǎng)幼兒力所能及的自理能力勢在必行。

幼兒時期,孩子就有了勞動能力。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作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們,是全家的小寶貝,是重點保護對象,平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臉等)都被家長們悉心地包辦了,孩子的勞動潛能很難被挖掘出來,從小沒有愛勞動的習慣,頭腦里沒有勞動的意識。

勞動是每個人的義務。在班里,為使孩子體驗到這一點,我給孩子們安排了值日生表,分組值日,讓孩子知道勞動是必須的,每個人都有勞動的義務。當然,勞動時主要讓孩子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倒垃圾、擺放圖書、玩具、澆花等等。通過參加勞動,幼兒體驗到打掃衛(wèi)生的辛苦,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再也沒有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了。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發(fā)展存在的問題。

幼兒勞動教育由來已久,“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陳鶴琴先生認為,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培養(yǎng)勞動習慣和技能,不僅是“生活使然”,更與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其“活教育”的第一原則便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幼兒勞動教育在思想認識、措施辦法、家園互動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1.家長認識片面化。

如今,許多家長在幼兒智力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對幼兒知識學習幾乎傾注了所有的心思。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勞動教育對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勞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意義,因此在很多時候忽視了家庭勞動教育,有意無意剝奪了幼兒勞動的機會。大多家長認為幼兒年齡太小,無法承擔家務勞動。也有的爺爺奶奶認為自己小時候沒有享福,就該讓自己的孫子多享點福。之前班上有個小朋友陽陽,4歲的陽陽是插班生,一來園,他就表現出非?;顫姾脛樱谀吧男颅h(huán)境中能和同伴友好相處,能積極參加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擅慨斘缢瘯r,其他小朋友都手腳麻利地脫好衣服褲子午睡了,他卻坐在那兒“發(fā)呆”,老師怎么鼓勵、贊揚,希望他自己動手,可他就是不動。一開始,老師以為他不想睡,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坐著都要睡著了。還有幾次穿著厚厚的衣服褲子直接睡了,后來老師們終于發(fā)現他不會脫,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陽陽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其實一歲半的時候就能自己脫襪子、衣服,后來爺爺奶奶舍不得,包辦了,才造成了他現在自理能力欠缺。其實像陽陽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這種家長也比比皆是。

2.幼兒園教育碎片化。

碎片化是當前幼兒園勞動教育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許多幼兒園對勞動教育沒有予以重視,勞動教育不系統(tǒng),組織活動少,很少甚至沒有把勞動教育列入日程。有時即使讓幼兒參與勞動,由于沒有前期系統(tǒng)引導教育,幼兒不知道為什么要勞動、勞動對他來說有什么意義,就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tài)。幼兒在勞動中缺乏情感體驗和勞動成果的欣賞、分享,影響了幼兒勞動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幼兒適當參與勞動,不僅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促進肌肉、骨骼等方面的發(fā)育和肢體動作的靈活性,更能在動手、動腦的反復實踐及同伴互助與操作探索中收獲知識、積累經驗,變得更加能干、聰明、懂事,形成良性循環(huán)。多年來,我們積極致力于幼兒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的培養(yǎng),總結了幾條切實可行的努力方向。

(一)符合年齡,追隨實際。

勞動的性質主要是生活范疇,幼兒勞動的性質不應局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應該“別人的事情幫著做”。針對幼兒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注重針對幼兒年齡特點選擇相符的勞動內容并進行引導。例如,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參與的種植、養(yǎng)殖活動,要求就有所不同:小班多以參與種植和動物的照料等為主;中班幼兒就開始獨立進行種植和照料了;到了大班,幼兒不僅要在種植和照料方面得心應手,更需要分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思考解決改進的辦法。再拿以生活自理為目標的自我服務性勞動來說,小班可以開展洗手、穿脫鞋襪衣服、整理圖書玩具、吃飯等內容;中班可根據生活實際,學習洗臉、洗手帕、洗玩具、分發(fā)碗筷;大班開展掃地拖地、整理床鋪、清洗碗筷等活動就變得順理成章,有的幼兒甚至還自發(fā)和同伴合作,給角色區(qū)的玩具排排隊。所有這些內容并不是一塵不變,而是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興趣和實際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體驗勞動創(chuàng)造的樂趣,感受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他人勞動成果,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萌發(fā)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

(二)滲透游戲,結合生活。

游戲是幼兒園最主要、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將勞動貫穿到游戲始終,為幼兒提供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的平臺,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高漲。教師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勞動的機會和條件,如組織大班幼兒幫助食堂叔叔、阿姨剝豆角、擇菜葉、包餃子或是引導中班幼兒整理區(qū)域材料、擺放桌椅、分發(fā)碗筷,這些勞動如果插上游戲的翅膀,對幼兒來說一定変得更加新鮮而有吸引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講解、引導,并提供適時的幫助,讓幼兒逐步了解具體要求和操作要領。如教小班幼兒穿鞋子,我們教師邊示范邊用兒歌的形式講解:“兩個好朋友,見面看清楚,歪頭不高興,點頭做朋友,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幼兒在邊朗誦兒歌邊操作的過程中自然地習得穿鞋的經驗。再如收玩具、擦桌椅就可以變身成“玩具找家”“給桌椅洗澡”的游戲。學穿衣服、疊被子、系鞋帶后,教師還可組織“看誰穿得快”“看誰疊得好”“誰的小手最能干”等勞動競賽性游戲。

(三)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實現自主。

根據各年齡段的勞動教育內容,幼兒園或家長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和幼兒一起做好勞動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每個班級的“操作區(qū)”可提供材料讓幼兒開展穿衣服、系鞋帶、疊毛巾等游戲性練習及比賽活動。教師也可以和幼兒商量適宜的值日生職責,讓幼兒自發(fā)主動地參與為群體和公共事務效力的公益性勞動。比如擦桌子、倒垃圾、擺放圖書、玩具、澆花等等,在幼兒園我針對不同年齡特點,對幼兒進行了一些教育活動。我發(fā)現,6歲左右的孩子非常熱愛勞動,并能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還培養(yǎng)了責任心與愛心。通過參加勞動,幼兒體驗到打掃衛(wèi)生的辛苦,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再也沒有隨地亂扔垃圾的現象了。教師還可以開辟種植園、養(yǎng)殖角,讓幼兒互相商量種什么植物,養(yǎng)什么動物,分工準備,自主參與,體會“我勞動我做主”的快樂。有了這樣的基礎,松土、澆水、施肥、除草、喂食、換水等均不是教師要求的,變成了幼兒自發(fā)主動的行為。種植區(qū)有收成時,教師可順勢組織幼兒一起采摘果實,品嘗豐收的喜悅。

(四)家園配合,同步培養(yǎng)。

幼兒勞動教育光靠教師及幼兒園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與參與,只要家園協(xié)同,幼兒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的培養(yǎng)就卓有成效。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家長會、電談、約談、面訪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方法,邀請家長一同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提供充分的勞動條件,鼓勵孩子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千萬不要因為他們暫時不會做或做不好就一味制止、訓斥、替代,使幼兒失去勞動的機會。教師更要和家長們一起,轉變觀念,視勞動為當然,視勞動為激勵,幼兒就能夠隨著對勞動感情的提升,逐步養(yǎng)成社會性和全面性的人格。與此同時,幼兒園還可以鼓勵家長在播種、鋤草、收獲的時節(jié)帶幼兒到農村參觀或實際參加一些勞動,或是到工廠參觀一些產品的生產制作過程。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幼兒接近成人勞動者,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認識生活中最熟悉的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成人勞動,不僅豐富了認識,增進了經驗,更培養(yǎng)了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人民的優(yōu)良品質。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園必須重視幼兒勞動教育,堅持正確引導,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勞動最光榮”的種子,并促進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讓其從小就具備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逐步成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里期望的那個熱愛學習、健康生活、有責任擔當的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

參考文獻。

[1]吳靜.淺議幼兒勞動教育[j].科學大眾,2009(4):89.

[2]張愛玲,冷木草.如何在家庭中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j].甘肅高師學報,2015,(06).

[3]肖湘寧.幼兒園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6]娜布其.淺談關于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j].科學中國人,2017(2z).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三

人權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就是為了讓人們實現自己尊嚴和價值,去發(fā)揮和享受自己應該享有的權利。讓人類從野蠻低級轉化到文明的高級,從以前的人治人的社會發(fā)展到法治社會。在歷史的進一步發(fā)展中,人權制度也在隨著不斷完善,現今尊重人權和保護自己合法的人權權益已經成為社會的根本目的。故此,勞動人民的權益保障是要經過勞動法律法規(guī)來實現實施的。我國第一部的勞動法是在1994年7越5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它的出臺積極體現出了保障勞動人民的合法權益,對于我國人權的保障來說,也起到了很大的進展。

從廣泛的程度來看,人權與人權保障牽連到諸多方面,比如,法律、道德等,那么我們從這里來談一下人權與人權保障從法律的角度上相互的關系談以下此問題。

(一)人權就是我們人類本性的要求。

我們大家人人都會要求自主、自由,還會要求豐富物質與精神生活的舒暢,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些都是認得本性所來決定的。因為不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里,人和人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復雜的社會關系,這樣人與人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妨礙了自己的利益,就會產生矛盾和沖突,這時就要用法律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去加以改變,在人類社會一定的歷史階段,人權的保障、實現與發(fā)展,只有在法律的改變下,使這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不斷的超理性與和諧。

(二)人權的本質就是人們本該享有的利益。

只有靠法律來保障與維護我們大家追求的利益都和他們的利益又很的關系的(馬克思)。由此可見,人們所說的人權就是要受道德支持的,在現今的生活中,人權的利益必須只有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所規(guī)范的法規(guī)才可以得到保障。什么樣的群體一個人,會享受到什么樣的人權,那么怎樣去確定與保護人權呢?那就有法律、法規(guī)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的并且我們還要借助于國家的意志去實現。

(三)法律是保障人權的工具。

通過以上的簡單分析,法律通過權利與義務的法律法規(guī)的方式去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實現對利益的向往與追求得到認可。因此說,我們所追求的人權就是法定的群里和義務。人權是通過法律來保障的,就如馬克思說過的,“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這就是同一個道理。法律本著人類權利的需求而產生的,主要為人權的實現為使命。人權的保障是我們國家法律的重要事情。在現今的生活社會當中,我們的國家早就以核心憲法保障人權的體系為綱要。也可以這樣認為,人權保障體系能很好地生存和發(fā)展是與法律人權離不開的,因為它是人民人權的保障書。故此,我們大家可以這樣認為勞動法主要是以保障我們勞動人民人權的保障體系的子系統(tǒng)。

(一)勞動人民在勞動領域里的人權關系的實現過程。

一般的來說,理想的人權與法定人權的實現是處在一個動蕩的過程中,那么就會受到社會法律、經濟等限制的。人權分為:應然權利、法定權利與實然權利三種,這三種的人權的本身也是在相互不斷地變化過程中。

(二)勞動人民人權要靠法律執(zhí)行的過程實現。

勞動人民權利的實現需要具備四個方面才可以的。

(1)商品市場經濟的情況發(fā)展,也就是發(fā)展生產力。

(2)文化經濟的發(fā)展。是指社會經濟物質發(fā)展得越快就越豐富,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質量就會越高,同時勞動人民想要實現人權的性能就會越大。

(3)社會法制等規(guī)章制度要點的重要性。法律是人權的主宰者,所以說我們要建立健全法律,讓其保障人權的法律實施。

(4)勞動人民人權意識的水平與發(fā)展。這也是對勞動人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勞動人民不會使用自己的權利或是從不主動主張自己的權利,這種表現就是對權力的放棄,所以勞動人民要做到主動去爭權利,并且提高對法律、對權力的認識,去實行民主,拿起合法的權利去維護自己的利益,為自己爭取合法的權利而努力。

總之,勞動法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能保障滿足人們的實現,那么就標志著勞動法成功的實現了人權的保障,實現與人權的保障是互利的,兩者的徹底實現是不現實的,雖然制定了法律去保護保障人權,但在現實的生活當中,要先實現人權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阻止,例如,公共利益上的等。但是從總的來說勞動法的實施對勞動人民的權利起到了很大的保證。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飛速的發(fā)展,我們的勞動法也在隨之不斷地改善著,也在不斷地適應到新的人權當中,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信,法律的人權保障作用一定會越來越好,勞動法也會對勞動人民的權利保障越來越完美。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四

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改變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關注孩子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低段孩子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中。

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和行為”。

究竟如何在幼兒園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環(huán)境教育活動,本文通過環(huán)境教育的一些實踐經驗和研究,介紹了怎樣讓幼兒了解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如何萌發(fā)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面臨生存環(huán)境惡化的挑戰(zhàn),大到土地荒漠化,溫室效應;小到垃圾、空氣污染等等都是我們要重視的環(huán)境問題。

為了改善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人人都應該重視,保護并從我抓起。

而孩子作為我們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fā)育迅速階段,處在長知識及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

在工作中我認為應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系列環(huán)保教育活動。

1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渲染環(huán)保。

美好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成就美好的心靈,不良的環(huán)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huán)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獲得的。

為了讓幼兒感受環(huán)保作品的美與趣,我將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美工作品布置在教室里,讓幼兒去欣賞、去理解、去感受,去發(fā)現。

在活動室的墻面布置上,有用碎布做成的“小魚”,有用各種毛線做成的“小花園”,有用一些廣告紙拼帖而成的“盆花”。

美的環(huán)境不僅帶給了孩子視覺上的沖擊,也讓他們發(fā)現了原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也可以變得那樣生動、美麗。

另外,根據主題的.變化我及時在活動室里更添了許多有趣的環(huán)保作品。

如用卷筒紙芯做成許多五彩繽紛的小掛件,一個接著一個懸掛在活動室上面。

當孩子置身于這樣環(huán)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有趣的環(huán)保作品激發(fā)了孩子們制作的興趣,也使他們知道了廢舊材料的另外用途。

2做好教育,滲透環(huán)保。

大班幼兒善于模仿別人,教師為人師表,老師的一舉一動幼兒都有可能模仿。

有的孩子看到我去揀他們也去揀,這時我進行了即時教育,討論怎樣能使我們幼兒園變得更整潔優(yōu)美,孩子們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

他們的討論我給予了肯定,最后總結:最好的環(huán)境要我們平時來保持,我們都來爭做環(huán)?!靶⌒l(wèi)士”。

現在再也看不到地上有垃圾了,使我們的幼兒園有舒適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我們還開展了《花兒好看我不摘》,《讓小草快快長》等活動。

如:有一次,小朋友他非常喜歡花,他采了一朵走到我面前說:老師,這朵花很漂亮,是我送給你的。

當時,我接過花,仔細看了看說:這朵花的確很漂亮很好看,只是把它摘下來太可惜了,隨即讓幼兒討論出:(1)花兒好看要給大家看,你摘走了別人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摘可以每天來看看它。

(2)如果每個小朋友都把它喜歡的花摘下來花壇里就沒有花了,光剩下枝和葉就不好看了,也就破壞了我們的環(huán)境,從那以后經??吹胶⒆觽兣艿交▔酝A粢粫抛?,但沒有一個小朋友去摘花。

再如:春季,小草剛剛發(fā)出嫩芽,腳踏上去很容易損壞,再通過踩痛了小草會哭的故事,讓幼兒在初春的時候不要去踩痛小草。

3寓于游戲,行動環(huán)保。

“游戲”是孩子們的特權,在游戲中滲透親自然內容幼兒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說說、做做中掌握環(huán)保知識。

4月的愛鳥周來到了,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情感體驗法進行愛鳥教育。

我先在活動室的墻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展示許多鳥類的圖片。

孩子們從開始對鳥的名稱、外形好奇到對鳥有了自己關心、同情的情感;在區(qū)角活動中孩子們畫畫、剪剪小鳥、蝴蝶等來到“森林中”和鳥類作朋友。

在幾次活動后,孩子們把這一片墻的小鳥、蝴蝶當作了自己的伙伴。

他們會說:“今天,小鳥又多了三位朋友,它們在樹上吃果子”。

通過區(qū)角游戲孩子們從內心激發(fā)了關心、同情小動物的情感、激發(fā)了他們關注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操作活動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環(huán)保知識。

如:玩環(huán)保棋、走環(huán)保迷宮圖。

正是這些集親自然教育與娛樂為一體的游戲使孩子們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環(huán)保知識:綠色食品標志、環(huán)保標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標準等。

他們真正成為關心環(huán)保知識、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小衛(wèi)士。

角色游戲中,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收集無毒無害的廢品,利用紙盒、紙筒、飲料罐開展“咖啡屋”、“小賣部”、“娃娃家”等,使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環(huán)保教育,并懂得如何減少垃圾和利用廢物,以培養(yǎng)幼兒參與環(huán)境保護的自覺性。

幼兒園開展游戲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商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膠卷筒、紙板等廢物,制作游戲材料,讓幼兒懂得“廢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

4家園合作,實現環(huán)保。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過程影響至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造成幼兒的潛移默化。

因此,家長對幼兒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不可忽視。

家庭教育具有幼兒園所無法比擬的隨機性和個別性,因此教師應努力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比如在公共場所不吸煙、不隨地吐痰、不制造噪音等。

首先,在平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參加社區(qū)舉辦的環(huán)?;顒樱c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共同進步,一起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社區(qū)工作人員需要加大環(huán)保工作的宣傳力度,給幼兒和家長相關方面思想的渲染和滲透,讓家長和幼兒多一些閱讀的空間,樹立家長的好榜樣,使家長能夠做到身體力行的教育和影響孩子。

其次,幼兒園可以開家長會,同家長一起共同研究環(huán)保教育的方式和辦法。

對于不重視環(huán)保教育的家長,我們要以溝通的方式,勸解家長讓家長深切并且認識到這種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使他們加強自己的環(huán)保行為。

通過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使孩子認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

最后,我們還倡導家長們平時經常讓幼兒看關于大自然的電視節(jié)目等,經常帶幼兒參觀有關環(huán)保方而的展覽,經常和幼兒一起到大自然之中去游玩,使得幼兒能夠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之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夠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那種熱愛。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把環(huán)保教育的著眼點放在幼兒身上是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的。

總之,環(huán)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

通過經常持久的環(huán)保教育,使幼兒確立環(huán)保意識,形成環(huán)保觀念,提高環(huán)保覺悟,增強環(huán)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參考文獻:。

[1]佟文華.環(huán)保教育從幼兒園做起之淺見[j].東方青年.教師,2013。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五

“我勞動,我光榮;我創(chuàng)造,我幸?!?/p>

1、通過開展以“我勞動,我光榮;我創(chuàng)造,我幸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同學們了解“勞動節(jié)”的由來,了解我國不同時代的'勞模風采。

2、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各類活動,從宣傳“我勞動,我光榮;我創(chuàng)造,我幸?!边@個主題思想轉化到我們每個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3、通過在學校、家庭兩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yǎng)愛勞動的熱情,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爭做“勞動小能手”。

(一)四至六年級開展征文比賽。

具體要求:圍繞“我勞動,我光榮;我創(chuàng)造,我幸?!敝黝},

通過查找、閱讀有關宣揚勞動美德、贊美人民勞動成果等內容的文章,或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有關熱愛勞動的事例,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字數在500字左右。體裁不限,可以是詩歌、散文、記敘文等。

(二)一至三年級開展勞動小能手活動。

主題:“我是勞動小能手”

具體要求: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尤其是從清理自己的小天地著手,如:整理鋪床、整理書柜、洗碗等,并寫一篇相關的記敘文。

1、各班同學利用“5.1”期間,根據活動主題,積極開展體驗活動。

2、各班于假期后先自行評比,并擇優(yōu)選送學校大隊部。每班每種形式的作品各選送2份,大隊部將組織評比,并對優(yōu)秀作品給予不同形式的展示。

一、指導思想。

開展以“快樂實踐”為主題的第x屆“勞動節(jié)”活動,讓學生通過學習、實踐,體驗勞動所帶來的快樂,從小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通過在學校、家庭兩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yǎng)少先隊員積極勞動的熱情,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并能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快樂實踐。

20xx年x月x日。

家庭層面:

低年級(1—2年級):

1、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沒有一粒剩飯(菜);

2、學會自己穿衣服、系鞋帶、整理書包;

3、學會幫助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

中年級(3—4年級):

1、知道2個全國勞模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

2、學會幫助家人洗襪子、掃地;

3、和爸爸媽媽一起對自己的家進行一次衛(wèi)生大清掃;

4、做一份“勞動最光榮”手抄報,每班上交五份。(上交時間:x月x日之前)。

高年級(5—6年級):

1、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會蒸米飯、學會做一道菜等;

2、學會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3、“我和媽媽換一天崗”,做一天媽媽每天要做的家務活,體驗勞動的甘苦。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六

[摘要]養(yǎng)成教育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可是,目前大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對于部分大學生缺乏文明習慣養(yǎng)成的現象,高校應該采取措施,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已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素質教育,這是以提高人才素質作為重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種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和提高,重視人才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說更加重視使大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

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對養(yǎng)成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習慣?!白ズ灭B(yǎng)成教育,小而言之,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大而言之,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生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所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

一、當前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現狀。

首先,當代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存在著許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閱歷,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表現不成熟,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顧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狹,難于與人交往,難于適應集體生活。

其次,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差。具體表現為: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不統(tǒng)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觀情緒、沉淪情緒,學習和生活都存在著麻木狀態(tài);體現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學習缺乏主動性、刻苦精神、鉆研精神,學習紀律渙散;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為:學習基礎差,學習沒興趣,有的缺課、逃課,對課程學習缺乏熱情。學習習慣差表現為:缺乏自主學習意識,上課看閑書,說閑話,玩手機短信,課后玩電腦游戲等。

第三,當代大學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習慣,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具體表現為:宿舍衛(wèi)生差,動手能力差;就寢時間隨意性強;飲食習慣不好,隨意花錢現象嚴重,某些學生有吸煙酗酒現象。

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進行紀律約束和思想引導的養(yǎng)成教育,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wèi)生文明習慣,塑造大學生具有獨立生活能力、意志堅強、具有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健康人格。

1、管理機制控制。學生進入學校要有嚴格的管理組織。一般來說,一年級教育,可以采用嚴格的紀律約束,重在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二三年級實行輔導員制度,在嚴格紀律約束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使其逐步轉變?yōu)樽晕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年級應該建立導師制,有教師對學生畢業(yè)前畢業(yè)論文指導、畢業(yè)設計指導、就業(yè)指導,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由畢業(yè)到就業(yè)的過渡。

2、全員育人制度。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都要全員育人。輔導員要隨班聽課,掌握學生學習紀律和有關問題,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和與學生交流;要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寢室,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衛(wèi)生文明習慣,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教師要建立與學生談話制度,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學習問題,側重學習方法的引導。

3、養(yǎng)成教育講座。在新生入學后,可以采取講座的形式從思想教育、學習生活習慣教育、行為習慣教育、成材教育、學習目標引導、學習方法介紹、專業(yè)知識介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采取嚴格的紀律約束,目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對自己一生都有好處。通過各種學習方法教育,使學生不必自己摸索,減少從中學向大學學習方法轉變的過渡時間。通過目標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畢業(yè)后的人生目標,為四年大學生活確立奮斗方向。

5、有組織地參加社會實踐。大學應當時刻牢記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人才,如果我們不讓學生接觸社會,就會閉門造車,培養(yǎng)出社會不需要的廢材。社會實踐活動能引導學生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把愛國熱情和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轉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行動。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必須有組織的使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認識國情,奉獻社會,提高素質。

三、實施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必須注意的幾點。

1、養(yǎng)成教育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心理學是認識學生心理的工具,是進入學生心理世界的鑰匙。養(yǎng)成教育要有實效,需要遵循心理學原則。這就要求養(yǎng)成教育的內容、方法都要服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進行教育。對學生而言,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個性心理。許多我們認為品德低劣的所謂“雙差生”,問題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個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往往表現為品德差、行為習慣不好。因此,養(yǎng)成教育一定要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只有學生的心理障礙清除了,個性心理健康了,學生才能夠有良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

2、養(yǎng)成教育要有層次性、個別性。對大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運用教育手段。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耙话谚€匙開一把鎖”的個別指導教育,是養(yǎng)成教育的極為重要的原則。不同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個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質與程度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是不相同的。對具體對象、具體問題,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嚴辭警告;或動之以情、委婉啟發(fā);也可以運用集體力量時常督促。作為養(yǎng)成教育的實施者,必須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因人因事而異,這樣才能有實較性。

3、養(yǎng)成教育的反復性、曲折性和長期性。從心理機制上說,習慣是經過長期多次強化和積累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動力定型和自動化了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一個人要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是很艱難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誘惑而破了戒,重新做起會變得更加困難。為此,應采取不同措施強化學生的意志力,把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學生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從而使養(yǎng)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終達到自由型。

“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重視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做社會有用的人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田建國.大學素質教育縱橫談[m].濟南?押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2]張光興.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m].北京?押科學出版社,2002.

[3]張繼棟.今天怎樣上大學[m].北京?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應治招.經營今天[m].南昌?押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5]余麗珍.試論高校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聯(lián)性[j].中國高教研究,2004(5).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七

摘要:音樂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同時又能提高審美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全面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在黨的號召下,我國在逐漸縮小地域差異,在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實施過程中也有了重大的發(fā)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現狀與對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經歷了幾次重大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教育部20xx年新音樂課程標準的頒發(fā)更是讓音樂教育上了一個新臺階。音樂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同時又能提高審美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全面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在黨的號召下,我國在逐漸縮小地域差異,在農村小學的音樂教育實施過程中也有了重大的發(fā)展。本文將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一、農村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欠缺、專業(yè)水平有限。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據調查,全國有90多萬所農村學校,音樂教師近10萬,按照一個學校一個音樂教師來算是遠遠不夠的。高校畢業(yè)生畢業(yè)后都喜好去經濟較發(fā)達的城市,而只有少部分學生愿意投身到農村的學校。對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師專業(yè)水平的要求并不低于城市小學,也需要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如何也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果。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對中小學教師的綜合水平也增加了要求,高校對于培養(yǎng)未來的中小學教師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教師不光要有過高的文化素養(yǎng),也需要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但是部分高校對于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還是不夠全面,雖然學校開設了聲樂、鋼琴、舞蹈、教學法等專業(yè)課程,但多半是為了培養(yǎng)演唱、演奏方面的人才,對于培養(yǎng)一個合格的教師的方法依舊欠缺。為了緩解目前教師緊缺的問題,也有不少音樂教師是半路出家,理論水平、綜合水平都不高,嚴重影響了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重視程度不夠,意識觀念不強。

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指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音樂教育是美譽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教育部門雖然對農村小學的音樂課程提出樂明確的要求與教學目標,但學校以及家長對音樂教育都不是十分重視,音樂課往往成為擺設,被其他學科占用,一學期也上不了幾堂課。另外教師的待遇差,所授學科不被重視也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這都是造成農村小學音樂教育事業(yè)進步緩慢的原因。

(三)教學設備不足,教學方式陳舊。

教學設備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用具,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像黑板、粉筆、風琴等教具農村小學基本配備,而鋼琴、奧爾夫樂器、音響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資源在農村小學配備不多,離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在音樂課上也只是簡單的歌唱,教學方式也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唱一句,比較單一,學生對音樂課提不起興趣,這樣的音樂課堂學生根本無法更深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

二、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改善教師專業(yè)水平。

學校教育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可想而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音樂教師要求全方位的發(fā)展,課標中也曾提到要學科綜合,所以音樂教師的技能水平也要比其他教師要求更高,要有過高的文化素養(yǎng),還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水平。校方應當定期到音樂課堂給予教師指導與幫助,我們要做到穩(wěn)定教師隊伍,擴大教師隊伍,改善教師待遇,也要倡導高校畢業(yè)生投身到農村小學的教育事業(yè)當中,想辦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研人員也要定期進行教師培訓,使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得到改善,從而壯大教師隊伍。

(二)管理部門加強力度,提高重視程度。

我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經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系到整個后代的文化修養(yǎng)、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決不能可有可無,等閑視之?!弊鳛槊雷u的重要傳播手段之一,提高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水平勢在必行。各個管理部門應當明確給農村小學音樂提出要求,設定目標,并定期檢查指導。校方也應當配合管理部門,嚴禁出現音樂課被其他科目搶占的現象,提供教師一個良好的授課環(huán)境。教師更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來進行教學,從而來提高農村小學音樂課的質量。

(三)增加投入,配備健全的教學資源。

現代化教學手段配備不足也是農村小學音樂課開展不好的重要原因,教師上課光憑一張嘴來教唱是遠遠不夠的。在音樂課堂上,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一些教學用具如:沙錘、音響、多媒體等等是必不可少的,課程標準中也要求中小學要求了解民族樂器,學唱民族音樂,這都需要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為教具來輔助教師進行授課。因此,對于音樂教育方面必須加大投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

(四)提高認識,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

音樂教育不是簡單的歌唱教育,其中還包括音樂欣賞,以及音樂實踐活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改變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提高認識,需要努力學習,轉變教學方式,并掌握一些國外的教學法,如:達爾克羅茲的體態(tài)律動、奧爾夫的聲勢教學法等,給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這需要師生之間、學校與教師之間、管理部門與學校之間的共同努力,轉變過去陳舊、古板的教學模式,讓農村小學音樂課煥然一新。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師,不因環(huán)境、待遇等客觀因素而放松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論是城市的小學生還是農村的小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之才,身為教師必須要自省自悟,提高全方面的素質,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的音樂教育事業(yè)當中去。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八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就要注重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和閱讀學習氛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展示自己具有的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情緒,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關心、支持和賞識,讓學生深受老師的感染,使學生消除對閱讀的陌生感和對學習的恐懼感,讓學生原本具有的閱讀欲望以極其自然和最佳的狀態(tài)流露出來。此外,教師要想方設法采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如用明朗的語調講述生動、形象的故事,或者從幽默的情節(jié)將學生引入閱讀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并使學生覺得每次閱讀學習都有新的感覺、新的發(fā)現、新的體驗,從而學生興趣盎然,對接下來的閱讀教學有一種期待感,調動他們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

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愿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議論文,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三、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

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guī)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tài)、情節(jié)、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當然,閱讀教學也離不開抽象思維,也不應忽視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教師往往只注意課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視了蘊含于字詞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結果是:本來極其生動、情感強烈的作品,經過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幾條筋。這種單調枯燥的情緒體驗,又怎能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最終喪失學習語文的動力呢?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方式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鍛煉思維能力,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藝術的生動體現。只要這樣才能將“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將“不會學”變?yōu)椤吧茖W”。所以,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啟學生思維,像導游一樣,一步一步將學生引向柳暗花明之處。

四、閱讀教學必須緊密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踐。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lián)系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fā)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語文能力。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于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五、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口語藝術。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論是講解、描述還是復述,其語言都應當活潑新穎、富有情感和魅力,講究口語藝術,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本身就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讀書形式,教師以信任和鼓勵的態(tài)度來肯定學生,支持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把抓好讀書、抓好理解詞和句、想方設法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面互滲透于語文教學中,并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點點滴滴積累于平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形成,有效促進語文教學的同時也讓小學生在平時閱讀中享受到無窮無盡的樂趣。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九

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及實施素質教育是當今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核心問題。本文闡述了與大學生素質相關的思想道德素質、業(yè)務(專業(yè))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等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指出了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具體措施,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高的參考價值。

素質知識能力素質教育。

素質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在教育教學中經常被提起。自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fā)表后,全國上下,在教育領域引發(fā)了一場大的革命。素質教育成了根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斷在推進、發(fā)展。在我們的教學中,常常提出“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在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明確指出:素質教育為根本。因此,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及實施素質教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1.素質的內涵。素是表示本來的意思或本色。而素質是指事物本來的性質。在心理學上,素質是指人的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素質用在一個人的內在品格上是指父母先天給予的基因狀態(tài),通過后天的社會影響和教育后所形成的內在品格。是人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表述。素質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格,并通過知識和能力表現出來。

2.素質的內容。素質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格,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表述。因此,對于不同的人群,素質的內容也有所不同。這里我們以大學生為對象,其總體素質要求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內容: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業(yè)務)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

針對大學生五個方面的素質內容進行教育和影響,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全面得到提高的過程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整體的、全方位的、不是單一的。

(一)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對于大學生來講,樹立堅定的政治觀,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良好的道德觀,勤奮的勞動觀是十分必要的。筆者認為,在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五個基本部分中,思想道德素質和業(yè)務(專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比較關鍵的,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重要。

在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應明確:。

1.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基礎內容。對于大學生來講主要是學習如何做人,做怎樣人的問題。即行為準則——如何破除自私自利、明辨善惡是非、開朗大方、熱愛集體、吃苦耐勞、尊師重友、遵守紀律、愛護公物、注重公德、保護自然、行為文明等。

2.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體內容。即思想準則——破除迷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熱愛祖國、有理想、有遠大抱負等。

3.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主導內容。即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的五愛教育及為社會、為人民貢獻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的觀念。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大學生。

4.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構成系統(tǒng)。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tǒng)是多渠道、多方面綜合因素構成的,主要包括:一是主導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tǒng)。即“兩課”、各總支、輔導員、班主任等專門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tǒng)。二是學科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tǒng)。即學科知識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學科施教活動中的德育因素、學科學習過程中的德育因素等。三是養(yǎng)成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系統(tǒng)。即學科之外的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校園文化等。

5.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對策。筆者認為,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對策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研究探索。一是貫徹實施思想道德素質教育重在建設的方針;二是建立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工作體系;三是通過創(chuàng)建示范工程建設等辦法促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四是運用現代傳播手段,推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五是自主式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二)業(yè)務(專業(yè))素質教育。

大學生的業(yè)務(專業(yè))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點。業(yè)務(專業(yè))素質主要表現在科學文化知識、能力和職業(yè)崗位技能等方面。針對不同的專業(yè)其內容有所不同。

1.專業(yè)知識的教育。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獲得的科學認知和經驗總結。也就是說知識是從社會實踐中得來的對事物的認知,是人們對社會實踐成果的積累和存貯。對大學生知識的傳授主要是依據專業(yè)教學計劃(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學大綱及選用合適的教材,通過課堂、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業(yè)余時間的各種活動,達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通過師生雙向活動,來傳授并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知識。也就是學科理論及實踐知識。

2.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能力是指人們應用已有知識,認識并解決實際問題所具有的品質。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就不可能具備能力。能力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存在于社會中每個獨立存在的事物中。人有多少活動領域就應有多少能力。隨著知識,信息量的增加,其能力也發(fā)生變化。人的活動領域增多,使人的能力也增強。技能,存在于能力之中,但它有別于通常所說的能力,它是指人體各器官產生運動后所形成的能力。例如,操作技能、表演技能等。技能的提高同樣是從課堂、實踐等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實現的。從傳授知識中培養(yǎng)能力,從而達到提高素質的目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更突出體現能力和技能的培養(yǎng)。在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成為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的忠實工作者。

(三)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是相對于科學知識、專業(yè)素質而言,是一種基礎的社會文化素質。其實質是如何做人的問題。人文是指人性和教養(yǎng)。這是每個人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人文素質教育正是在這方面給人以指向并授予人以能力和方法。

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不僅需要通過專業(yè)教學計劃去實施,更要通過個人愛好和自我發(fā)展,通過校園文化和社會影響去熏陶,通過哲學、語言、文學、藝術、音樂、體育、歷史、哲學、法學、論理學等學科領域受教育,受感染,獲得人格的塑造和教養(yǎng)的提高。

(四)身體素質的教育。

身體素質是對一個人體質、體魄上的完美要求。身體素質主要由以下幾方面構成:體質——完美的構成和健康的質地;體魄——健康和強壯;技能——體育運動的技能和技巧;衛(wèi)生知識——人體解剖學常識、防治病常識等。只有在體質、體魄、技能、衛(wèi)生常識等方面得以健康發(fā)展,才能實現身體素質的完美要求。

(五)心理素質教育。

心理素質對大學生來講至關重要,心理素質是非智力因素,需要在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教育影響下逐漸養(yǎng)成,形成品格。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具有堅強的毅力、持久的耐力、樂觀的態(tài)度、穩(wěn)定的情緒、較強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敬業(yè)精神、競爭意識、寬容的態(tài)度、友好往來、和睦相處等一些非智力因素。

通過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教育、養(yǎng)成,使自己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適應未來。否則,將產生心理變態(tài),人格扭曲,思維混亂,行事盲目,做不好應做的事,甚至做了壞事。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的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分析與探索得出:(1)確立了素質與素質教育的內涵,明確了概念;(2)確立了對大學生素質要求的五項內容;(3)提出了對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業(yè)務素質、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渠道。并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意義予以論述;(4)對研究及實施素質教育具有較高的指導作用和參考價值。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評估資料匯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xx:8.

[2]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z].國發(fā)[20xx]16號.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十

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現代文明病,也誘發(fā)產生了。同時,工業(yè)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導致環(huán)境污染加劇。這些由于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不良結果,已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的健康與正常的生活構成潛在危害。為此,時代賦予體育教育以新的歷史使命,并提出許多新的課題,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傳統(tǒng)體育教育價值觀,從更加豐富的層面看待體育教育與人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之間關系,理應把“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傳統(tǒng)體育價值觀同“學會生存的必要知識和技能”這一新的教育價值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一種符合時代要求和現代社會發(fā)展形勢的全新體育教育價值觀。

體育教育應配合學校教育,致力于解決人類更好地生存這一新課題,使體育教育更好地為滿足人類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類生存狀態(tài)服務。

1體育教育與人類生存需要的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論,深刻地揭示出人類自身需要的本質。人類五個層次的需要與人對體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這是體育教育本質功能的表現,無論是自我價值實現,自我尊重的需要,還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與體育教育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

人類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以滿足自身外,還有人類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觀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們的生存條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決定的生存狀態(tài)的影響和制約。人類如何生存發(fā)展,這就需要解決人類怎樣掌握生存和發(fā)展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和形成各種本領,養(yǎng)成良好習慣等。體育教育應在解決人類所需的這些實質性問題上發(fā)揮出自身應有的獨特作用。從目的來看,體育教育應是為人類身心健康與人的發(fā)展服務的;從過程來看,應是一種有效地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體育以及衛(wèi)生保健常識、技能的學習過程,是一種教與學的過程;從內容來看,應包含有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所需要的各種生存能力的形成與提高的內容。

我們不僅僅在理論上認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屬性,而應在身心教育的實踐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屬性的身心培育活動。那種在實踐中單一的運動性和活動性用來達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簡單地看作也是一種體育教育性質活動的觀念是錯誤的。這只能反映出我們某些體育教育工作者在認識體育教育本質問題上,還存在著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僅僅看到了體育的特殊性,沒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人們知道,當嬰兒開始伸展四肢,幼兒開始學習走路時,表明每個人都具備基本活動的能力,它僅僅是運動的原始狀態(tài),包涵了體育運動要素中的一些而不是全部,這還與嬰兒自發(fā)的本能需要有關,并未構成內涵深刻而豐富的科學性體育運動。它的本質理應是讓人們通過一般教與學的活動過程,去掌握知識、技能以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去學會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所必備的某些生活能力和本領。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體育為人類生存發(fā)展服務的終極目的。

體育教育過程應是一種理論、實踐、再理論、實踐的過程。需要把握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以及體育衛(wèi)生保健常識和技能運用于體育運動實踐和人類生活實踐中去的,這是體育教育的根本特征。

人的需要與人對體育教育的需要有著多方面的聯(lián)系。隨著社會的進步,體育(廣義)功能也在不斷拓展,這種拓展又意味著體育教育與人們社會生活方面的聯(lián)系日益加強,意味體育教育在滿足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上,無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在不斷地延伸。這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育發(fā)展中,充分考慮到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的融通、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的平衡、短期與長遠需要的兼容等問題。從現階段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看,我們學校體育的著眼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導鍛煉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等方面上來。其中,使學生學會和掌握各種基本的生活技能,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無疑對于學生適應生活,更好地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體育教育在人類生存能力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

體育教育過程包含著兩個重點,一是人的內發(fā)性自尊、自強、自愛、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而體育教育則可通過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學習過程,使他們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和實現。

傳統(tǒng)體育教育注意力僅僅局限在發(fā)展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上,忽視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要學會生存,在體育教育中就不能僅以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為滿足,還必須從廣泛的領域,培養(yǎng)他們適應未來新生存環(huán)境的各種能力,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生活需要的現代人。

事實上,正確的走、站、坐、臥的姿態(tài),良好的作息和飲食衛(wèi)生,用眼和腦的衛(wèi)生常識;游水能力;各種自我防衛(wèi)技巧;防火常識;基本的運動創(chuàng)傷救護常識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識等體育衛(wèi)生保健的內容,都與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需要緊密相關。

由此可見,體育教育的目標應是長遠和近期目標的統(tǒng)一,今后大、中、小學校體育教材內容應是豐富多樣的、有效實用的。

3未來體育教育對人們生存方式的影響。

當代體育教育同樣面臨著社會生產和社會各方面變革所帶來的一系列挑戰(zhàn),工業(yè)化程度的提高,腦力勞動量的增加;環(huán)境污染的增加;工時縮短出現閑暇時間增多;居住條件的改善,人際交流機會減少,這些現實問題都給體育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要適應未來變遷和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必須對傳統(tǒng)教材內容進行修改、篩選和必要的補充,對教學素材進行全面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體育教育在生存與發(fā)展服務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健全和發(fā)展體育教育,加強體育教育與社會的聯(lián)系,使它的發(fā)展和科學社會主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密切結合起來,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教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十一

就我區(qū)實施傳統(tǒng)禮儀課程的預期來看,課程性質與目標的定位是課程實施者面臨的核心問題。如果從課程內容的綜合程度來區(qū)分,課程的管理者應確定課程的性質是分科課程還是綜合課程。如果確定為分科課程,課程管理者就應當以傳統(tǒng)禮儀為核心推進課程的實施。如果確定為綜合課程,課程管理者就應當圍繞一定的話題或主題進行課程設計,或者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避免重復教學。同樣,如果從教育哲學取向的角度來劃分,課程管理者就要確定傳統(tǒng)禮儀課程是學科課程還是活動課程。如果確定為學科課程,那么和分科課程的情況相似,就應當專注于傳統(tǒng)禮儀的學習。如果是活動課程,就應當以學生經驗為中心,以傳統(tǒng)禮儀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和形象化為重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實施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

2.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問題。

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是實施傳統(tǒng)禮儀課程的另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課程內容的選擇往往受到社會、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科學文化知識等因素的制約。從《中華傳統(tǒng)禮儀教程》這套教材所構成的課程框架來看,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中還存在一些與現代社會不相適應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距離?!督坛獭愤x用的材料中生僻字較多,增加了學生理解文章的難度,需要教材編寫者標注注釋。其次,從課程內容組織的角度來看,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的組織范圍和序列還需不斷完善。課程組織的范圍描述了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需要花費的時間,《教程》將四到六年級統(tǒng)整為一冊教科書,是否有利于學生接受,還需要結合學校教學實踐進行調研。另外,課程組織的序列問題也是課程管理者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序列是學習內容和學習經驗在有機聯(lián)系中的表達次序,需要課程管理者綜合運用學與教的心理學原理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

3.課程的評價問題。

課程的評價問題也是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課程的評價包括對教科書的評價、施教的評價和學業(yè)的評價。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評價的關鍵在于施教和學業(yè)的評價,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直接關系到學生和教師的課程實施效果,需要課程管理者進行深入的研究。筆者認為,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同德育課程的評價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采用主觀性評價和客觀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陀^性評價主要采用材料性客觀題,構建真實的`情境和人物,主要考察學生對傳統(tǒng)禮儀文化經典的記憶和初步應用。主觀性評價主要采用表現性評價和檔案袋評價,主要考察學生對傳統(tǒng)禮儀實踐的參與情況和積極程度。

課程實施的不同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實施效果。一套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可以顯著降低課程實施的阻力,從而保證課程的有效實施。傳統(tǒng)禮儀課程的實施策略可以參考路易斯與朋蒂利的研究成果,采用從中間向上的策略,這種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因素:

(1)幫助教師注意來自校外的信息,利用這一點作為改革的誘因;

(2)鼓勵教師帶著改革和變化的觀念,思考如何運用新信息;

(3)通過教師互相交流,提供機會,來促進新觀念的廣泛傳播;

(4)通過向校內和校外的人宣傳,促進新思想的普及、推廣。綜上所述,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在我區(qū)實施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結合國家教育政策,確定科學、可行的課程標準(綱要)。

在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中,教師傳授什么內容,學生學習什么內容,課程管理者應當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和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政策來看,筆者認為傳統(tǒng)禮儀課程標準(綱要)可以參照《完善中華傳統(tǒng)教育指導綱要》和《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兩份文件來起草制定,因為這兩份文件已經將傳統(tǒng)禮儀教育的目標(包括學段目標)和內容做了較為具體和科學的表述,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指導意義,課程管理者可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減少了課程標準的研發(fā)投入。此外,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的管理者應逐步加大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力度。首先,課程管理者可錄制傳統(tǒng)禮儀的示范教學片段,提供給任課教師和學生使用,以便更好地展開教學和學習。其次,課程管理者可建立課程的學習網站或微信公眾平臺,及時推送傳統(tǒng)禮儀的文化知識和教學經驗,便于任課教師溝通和交流。

2.推動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基地學校的建立。

學校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媒介,應當引起課程管理者的重視。課程管理者可選擇一至兩處文化基礎較為深厚、傳統(tǒng)文化課程有效實施的學區(qū),建立三至五所基地學校,并且提供一定的課程支持,使其成為實施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重要陣地??紤]到基地學校的建立設計到校區(qū)的整體教育和教學規(guī)劃,為降低實施的難度,課程實施者可結合北京市中小學生課外活動計劃,先在基地學校建立宣傳傳統(tǒng)禮儀的學生文化社團,培養(yǎng)學生骨干,配合教師推動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的實施。

3.鼓勵學校和教師圍繞傳統(tǒng)禮儀教育開展校本教研。

從課程互動調適的取向來看,課程實施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是一個由課程設計者和執(zhí)行者共同對課程進行調適的過程。面對一項新的課程,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關于課程的改進與改革建議,通常這些建議比較零散,缺乏整合。但是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教研團隊作為一個整體參與課程實施,團隊內部通常會進行系統(tǒng)化的總結,并上升為教研組的整體意見,達成共識。因此,校本教研在學校如能廣泛開展,將會顯著降低課程實施的阻力,同時加速課程的完善。

4.積極開展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的校區(qū)交流活動。

課程的實施進行到一定程度后,課程管理者需要開展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的校區(qū)交流活動,可在基礎學校舉辦現場會,為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搭建推廣的平臺。就目前區(qū)域課程推廣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tǒng)禮儀教育廣泛開展將成為海淀區(q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和發(fā)展點,將對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深遠的影響。課程管理者最終應建立一套開放而有活力的傳統(tǒng)禮儀教育課程,瞄準定位,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使其成為海淀教育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十二

摘要:音樂課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幫助學生陶冶情操的課程,音樂課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豐富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音樂的陶冶中得以升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是構成音樂課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互動意識;培養(yǎng);策略。

音樂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有叛逆心理,音樂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更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用音樂來引導學生更好的成長,所以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意識,可以充分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互動中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讓音樂課成為有趣的、受歡迎的課程。

1提高課堂趣味,創(chuàng)造互動前提。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臨中考的壓力,在學習上往往一股腦的把勁頭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較薄弱的學科上,而并不注重音樂課,課堂上往往身在曹營心在漢,做其他學科的習題已經是普遍現象,但是音樂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必須受到學生們的重視,而初中生處于青春期發(fā)育階段,對很多事物是抱有質疑的態(tài)度,教師的許多千篇一律的互動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失去對于音樂課的興趣,那么互動就顯得更不可能,所以讓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感興趣了,這才是師生互動的前提。首先,從課堂導入開始就要精心設計,讓導入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播放一些當前學生們愛看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或者從一些有趣的音樂小視頻開始,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目光,比如在學習有關于和聲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如果簡單的從和聲的基礎知識開始導入,不免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一首要學習的和聲的音頻或者視頻,讓學生先感受到和聲的奇妙魅力,問學生覺得和聲好不好聽,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詢問學生信不信經過這一堂課的學習,班上的同學也可以唱出這樣的效果,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一定很想知道在學習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樣的'效果,并且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就會更加投入,教師的互動也就變得輕松容易。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增強教學趣味,增強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還以上文的和聲教學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就是把學生分為不同的組,一個組學習一個音,最后大家一起和聲,這樣的教學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動時,學生被分為不同的組之后是會產生一種被需要的感覺,教師可以隨機進行組配,比如在大家學習完自己的音之后,開始引導學生,可以第一組和第二組唱,第二組和第四組唱,第三組第四組在唱的時候要求第一組加進來,這樣隨機的進行演唱一方面增強學生內心的緊迫感,在課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時完成教師的要求之后也會有成就感,在互動中,教師的加入也可以讓互動變得更為有層次,比如,教師在每個小組里選出兩個人,在每三個小組學生進行和聲演唱的時候代替另外一個組的學生進行演唱,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這樣充滿變化的教學讓學生更為感興趣,自然也更能夠投入到課堂活動中。

2營造愉悅氛圍,促進個性發(fā)展。

在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互動意識與課堂的氣氛有很大程度的聯(lián)系,如果在一個沉悶、毫無生氣的課堂中,學生連話都不愿意說,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了,所以營造一個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欣賞并沒有特定的規(guī)律和答案,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去欣賞音樂才是最終的標準,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說出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課本,讓學生有教科書式的感想,這樣會束縛學生的感知能力,也讓課堂變得局促狹小,并不能夠容納學生的感受,學生說著口不對心的感想,在課堂學習中也就更不會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時,詢問學生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經歷還是聯(lián)想到了自己看過的某一本書或者是某部電影,把音樂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組織學生自由討論,發(fā)表意見,讓課堂變得熱烈,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也能夠學會去接納別人的意見,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明確音樂是具有主觀性的,不同的人聽了同一首曲子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不過音樂也是有自身的特點的,比如,大家看奧運會頒獎儀式時,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中國國歌時,大家心里都會產生自豪感,這是由于大家愛國的心都是一樣的,立場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樣,讓音樂課堂變成學生們展現自我的天地,讓學生的個性不被束縛,在快樂中成長。

3進行充分備課,調動學生情緒。

許多音樂教師的備課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方面的體現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樂教師的備課直接從教參上照搬,缺乏創(chuàng)造性。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學生群體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備課,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夠把音樂所傳遞的真實情感傳遞給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調動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進歌樂山》這一首曲子時,教師上課的情緒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進歌樂山》的大背景是重慶歌樂山上為取得全中國勝利而犧牲的烈士們,此時教師的情緒應該充滿著激情,斗志昂揚,只有教師本身的情緒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學生帶動起來。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注重學生互動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動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李晶.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的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王莉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4.

作者:劉璐單位:江蘇省淮安工業(yè)園區(qū)實驗學校。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十三

難以管理、質量較低、且不易控制。因此,規(guī)范護理本科生畢業(yè)論文的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學而有效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已經成為各高校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管理條例》第四條規(guī)定,“學士學位獲得者應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這種能力主要通過撰寫畢業(yè)論文來實現。在這一階段,學生要獲取論文撰寫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完成一篇有質量的學術研究報告,最后通過論文答辯完成學業(yè)。畢業(yè)論文寫作目的是總結和檢驗學生學習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達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畢業(yè)論文可以綜合考核學生綜合運用護理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從事護理研究,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授予學士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

近年來,由于成人教育本科護理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護生來自全省多個醫(yī)院,有的甚至于來自全國各地,使得本科生畢業(yè)論文難以管理、質量不易控制。學生在畢業(yè)論文寫作及答辯方面不盡如人意,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

2.1選題成人教育學生畢業(yè)論文的選題面窄,不新穎,深度不夠,而且討論對象相對集中,缺乏新穎性。多數學生以畢業(yè)過關為最終目的,對相關文題也沒有深入思考,僅把一些國內醫(yī)院早已開展的護理技術或已經形成常規(guī)的項目進行總結,不了解護理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不能把握護理學科發(fā)展的前沿方向。部分考生論文內容與題目相差較遠,出現偏題甚至跑題現象。

2.2格式摘要、關鍵詞及參考文獻等部分不全者較常見,絕大多數學生不能正確書寫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引文量且書寫欠規(guī)范。正文部分題文不符、層次不清,各級符號混用,寫作思路混亂。

2.3內容大部分學生時間投入較少,提交畢業(yè)論文前臨陣磨槍,勉強成文;有的考生對。

網絡論文。

相關信息。

進行復制、粘貼或大段照抄教科書或某專著。

2.4答辯學生在論文答辯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不熟悉自己的論文內容,答非所問;學生心理素質差,過于緊張;論文的內容與學生自己的實習內容關系不大。此外,評審專家等級標準掌握程度有差異,或者個人觀點有差異,也會導致學生成績有差異。

目前,成人教育護理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因此,規(guī)范論文撰寫,對論文的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加強對畢業(yè)論文的管理,已經成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護理學畢業(yè)論文。

相關信息。

的目的和特點,分別設計了指導教師、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使用的成人教育本科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各自的權重及分值,以其能客觀、準確、簡捷地對護理學畢業(yè)論文質量進行評價。

3.1指導教師評價重點評價內容在撰寫論文過程中,學生查閱利用文獻資料的能力;開究方案設計與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能力;畢業(yè)論文寫作反映出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功;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

3.2評審教師評價重點評價內容學生對論文設計書的執(zhí)行情況;選題是否有新意;論文的論點、論述的正確性;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圖表的規(guī)范性;吾言、圖表和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化程度;論文的難度及工作量;開究方法和手段、論證能力、成果價值。

3.3答辯教師評價內容答辯教師對畢業(yè)論文進行總體評價,包括選題的難易程度和理論與實際意義,論文的總體水平及創(chuàng)新性;口頭表達能力和回答問題的正確性;答辯中反映出的思維、知識面與綜合能力。

為了客觀而準確地評價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必須合理地運用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畢業(yè)論文質量的綜合評定由指導教師、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評定的分值按一定的比例折算后組成。然而,由于指導教師在整個畢業(yè)論文過程中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了解也最深,其評分在綜合評定中所占比例應最大。評審教師可對畢業(yè)論文質量做出較仔細的審查,而答辯教師則對學生答辯情況的判斷,因此兩者的評分在綜合評定中所占比例可同等對待。綜合考慮,指導教師評價結果占40%,評審教師和答辯教師的評價結果各占30%,3部分之和即為學生畢業(yè)論文質量的綜合成績。

畢業(yè)論文階段包括論文撰寫、評審和答辯3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指導教師、評審教師與答辯教師評價的側重點不同,所以采用分類評價的方法建立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將其貫穿于成人教育護理本科生畢業(yè)論文階段的全過程,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畢業(yè)論文各階段的特點,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畢業(yè)論文質量,還可以較全面地對學生在畢業(yè)論文中表現出的綜合素質作出較客觀的評價,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由于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復雜性和可變性,該評價體系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十四

摘要: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其需要達到的語言技能是要靠學生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的境界。英語老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把學生看成能動的主體,促進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生主體作用。

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除了要認真學習英語的有關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親自實踐。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衡量教學效果的最終尺度是學生對英語掌握的程度。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或促進者,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的過程,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課題。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創(chuàng)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需要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溝通理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表現出來。主體教育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客觀上不對等,主觀上平等民主的關系,客觀上的不對等指的是學識的不對等,但在主觀上教師要視學生為與自己平等的社會成員,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實現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使課堂成為一個和諧的教育場,使他們的主體意識得到增強,學習的潛力得到發(fā)揮,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以人為本,分層教學。

以人為本,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每個學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的差異,其英語學習情況必然也千差萬別。因此,為了使英語教學適應于學生的不同情況,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性格特點,實行分層教學,給每一個學生必要的自主表現和發(fā)展的空間、時間,促使有差異的學生的普遍發(fā)展。

分層教學包括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施教分層、練習分層和評價分層等。教師應針對學生個體不同情況,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策略,支持和鼓勵學生更充分地發(fā)揮主體性,感受成功的歡樂和自豪,從而促進英語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由表現是對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沒有自由的學生,在教學中就談不上主體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知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所擔任的角色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突出精講巧練,不搞滿堂灌,從課堂的主角位置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作為思維活動的主體去實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帶讀單詞領讀課文;讓學生批改作業(yè);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實際,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為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與發(fā)展智力的場所。

4.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為了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把自己置于主體地位,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

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2.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要自覺地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并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去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而英語就堪稱為時代信息的首要載體。對于中國人來說,學會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lián)系得更為密切。學生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

4.培養(yǎng)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

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特別是對我們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來說,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地去總結,才能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英語學習的方法對于學習英語來說將事半功倍。

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英語教師就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習英語的規(guī)律特點和方法,讓學生會學與學會。

教師的教法應符合學生的學法。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學生要采用不同方法打好語言基礎,培養(yǎng)聽、說、讀、寫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有助于提高記憶效果,教師要有效使用直觀教學手段。教師不僅在講新課時要有計劃地以新帶舊,使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結合,而且要指導學生復習。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僅要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李麗生。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xx.

勞動教育論文論文篇十五

為更快適應新教材、掌握新教材,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精神,特制定勞動教育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倡導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更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教師點撥、指導為導線,以問題探究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x年級學生,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而且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針對這種情況,了解學生比較困難,但我力爭做每個學生的朋友,了解其素質水平,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特長和興趣,關心進步慢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動手能力及學習該學科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一)教育學生初步懂得勞動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勞動光榮、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道理;從小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紀律、認真負責、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勞動態(tài)度和勤勞儉樸、愛護勞動工具、珍惜勞動成果等優(yōu)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二)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手工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三)通過勞動課的教學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四、教學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利,每個學生自主參與,自我活動。

(二)搞好分層教學,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每個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四)提倡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活動成果的呈現,鼓勵學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積極創(chuàng)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19641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