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一本書籍之后,對書中內容和情感的反饋和思考,是表達讀者對所閱讀書籍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的一種形式。讀后感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容,提高閱讀水平和思考能力,還可以增進讀者之間的交流和分享。我已經讀完一本好書,不禁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產生了許多思考,我打算寫一篇讀后感來表達我的感受和思想。怎樣寫一篇充滿個人感悟和思辨的讀后感?讓我們一起分享經驗和技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一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鄧肯自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舞蹈是通過身體來展示、表達美的藝術,致力于舞蹈事業(yè)的女子真的要付出很多代價,包括失去愛人、失去孩子。為了藝術她們獻出人生的幸福,她們連同自身的舞蹈藝術被代代相傳、成為經典!她們不是普通的女子,她們是上帝賜給人間的美麗舞蹈精靈!作為一個舞者,她很美,她很成功,創(chuàng)立了“自然即美”的鄧肯現(xiàn)代舞;作為一個女子,她多情,她很可憐,擁有過偉大的愛情但最后一個個情人都離她而去;作為一個母親,她慈愛,她很可悲,擁有過3個兒女又不幸失去。
從其他資料了解到她曾經和小她10多歲的俄國詩人葉賽寧有過短暫的婚姻,她甚至出錢幫他出版詩集、助其實現(xiàn)夢想,筆者認為,這段婚姻除了愛情外,更多是她想在這個小男人身上付出她濃濃的母愛(一雙兒女去世后她難以自拔)。她對舞蹈的熱愛:毫無疑問,她的生命是為舞蹈藝術而生的。小時候就熱愛舞蹈,自己跳、還教人跳,漸漸長大后,研究舞蹈,創(chuàng)造舞蹈,辦舞蹈學校傳播藝術。為了舞蹈藝術她主動離開深愛的克雷格(她女兒的生父),她說:“同他生活在一起,就意味著我要放棄我的藝術、我的個性,甚至要放棄我的生命和我的理性?!睘榱俗屛璧笇W校能生存下去,她找到一個英國百萬富翁來支撐經濟,后來他也成為她兒子的生父。“我一生中只有兩件大事————愛情和藝術————我的愛情常常會毀滅我的藝術,而我對藝術的渴望又常常給愛情帶來悲劇的結局。這兩者無法調和,總是不停地斗爭?!彼奈璧杆囆g:“伊莎多拉為了要表現(xiàn)人類的情感,在希臘藝術中發(fā)現(xiàn)了最精彩的表達方式。她很欣賞那些美麗的浮雕,而且從中得到了靈感。然而她更富有創(chuàng)新的天賦和本能,帶著這些靈感,她又重歸自然,從中創(chuàng)造出她的一切優(yōu)美的`舞姿。在模仿和復興希臘舞蹈的同時,她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她想到的是古希臘人,但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她自己的藝術。她的愿望便是忘卻時空、不懈地追求幸福。她把希臘藝術完整地呈現(xiàn)給我們,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在她為我們復活希臘藝術的同時,我們變得與她一樣年輕了,我們心目中又升起新的希望。當她的舞蹈表達命運的不可抗拒時,我們也只好同她一樣屈從。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二
在本學期的第一次成長港灣會議上,柴老師就向我們幾位年輕教師推薦了《鄧肯自傳》這本書。先前不知道鄧肯這個人物,于是去百度上搜索了一下:鄧肯是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她的自傳文筆優(yōu)美、表述暢達,融苦難和幸福于一體。為了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我當天就在當當網上下單買了這本書。
像任何藝術天才一樣,鄧肯是個瘋子!任何擁有藝術家性格的人一定都體會過想象力飛馳卻找不到表達機遇的痛苦,一定都飽受著理想化和現(xiàn)實之間矛盾的折磨,一定為了保護內心的夢想而保持著與世俗之間的距離。有幾個人能像鄧肯一樣幸運地出生在藝術家庭,有著和她一樣性格的母親和兄弟姐妹,能夠一家人為著崇高的藝術理想而背井離鄉(xiāng)呢?!聽母親整夜整夜彈奏貝多芬,逃課到海邊奔跑,自己創(chuàng)辦舞蹈學校。鄧肯的童年是絕對自由的!正是這寬松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她獨立、不羈、自信的性格,給了她無窮無盡的藝術靈感。
鄧肯的勇敢和堅強成就了她的事業(yè)。從美國出發(fā),一文不名,甚至沒有錢買船票??拷?,靠打工,甚至靠騙,鄧肯一家硬是跨過死亡線活過來了。跳舞打發(fā)寒冷的冬夜,從一個劇團轉戰(zhàn)另一個劇團,鄧肯的奮斗史在常人看來充滿了艱辛。而生性樂觀的她卻秉持著最初的理想,與艱苦的生活戰(zhàn)斗,與傳統(tǒng)的藝術觀念戰(zhàn)斗,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她是靠自己而不是靠上天成功地把自由舞蹈推銷給了整個世界!
她的生命動力只有兩個:愛和藝術。而兩者又是那樣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她的愛往往和藝術有關,而她的藝術又表達著她的愛。她對自然的愛、對男人的愛、對孩子的愛都是那樣熱烈而真摯。雖然經歷了愛情的分分合合,鄧肯始終像一個小姑娘一樣單純地愛著。她每一次的愛情都是那樣浪漫而轟轟烈烈,突破傳統(tǒng)而又純潔無暇。而她對孩子愛比大海還要廣闊和深沉,遲遲不能忘記孩子的影子而消沉憔悴的她讓人心疼憐惜。??!她簡直就是為愛而生的精靈!
她的自傳字里行間洋溢著無限的激情,充滿了幻想和喜悅的力量,仿若孩童熱情奔放地述說著自己的理想。不避諱、不掩飾、不矯揉造作,并非文學家的她卻以行云流水的筆調寫出了千古傳誦的贊美詩,關于一個偉大靈魂的贊美詩!
這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以自己為主人翁講述的童話故事。它給我的人生打開無數道新的門,讓我知道,人的一生可以在愛和美中度過,女人也可以盡情地書寫自己人生的童話!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三
昨夜熬夜將《伊莎多拉。鄧肯自傳》看完了,想到了林語堂的評論“這本書直率得讓人發(fā)指”。一直都被作者那種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追求自由的精神所鼓舞,為自己這么大年齡了還一事無成而自慚形穢,為自己現(xiàn)在依然年輕卻還在等待而心潮澎湃。她是一名有著高貴的愛爾蘭血統(tǒng)的美國人,她的一生都在嘗試著突破某些枷鎖,她是那樣的富有冒險精神。也只有像她這樣的人才能找到自己,才能看到被人常人看不到的地方。
雖然作者一直在書里面講自己沒有很好的文學才華,可是作為讀者的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自傳,更是一部充滿浪漫色彩的歐洲20世紀初的旅游傳記,是一本充滿文學描述和風景描繪的散文。所有的景物總是被賦予了生命,所有的話語總是充滿的深情。她不允許自己的生活平淡,快樂和苦難至于她都是生命中最美的色彩。我被其中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以至于對歐洲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歐洲是孕育了美景,更加孕育了20世紀初那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作家,畫家,詩人等等,當然還有舞蹈戲劇,這里是藝術家的樂園,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真的很希望自己也可以到那里暢游一番。
她能夠穿越整個美國到達巴黎,到達倫敦,到達希臘,那種對藝術對文學的癡狂有時會讓我這個讀者喘不過氣來,因為這感情來的太熱烈了,太不真實了。但是我卻又接受了,我知道這里面就算有夸張的成分,但這就是最真實的伊莎貝拉。她可以沒有金錢,可以沒有愛情,可以沒有孩子,可是她不能沒有藝術。每一次到人生的最絕境的時候,他總能在藝術中找到令自己振作的東西。她的一生就是為舞蹈,為整個人類的舞蹈而生。她總是在巡回演出的路上,其實她一生都是一部傳奇都是在進行巡回演出。
藝術家總是孤獨的,純粹的藝術家都是被餓死的,我們經常這么認為。他們看到的東西都太深刻了,他們領悟的都是這個世間最珍貴的情感。我們這些俗人又是如何能夠理解呢?他們的孤獨時幸運的,因為他們獲得了另外的一個世界。藝術家們往往處于經濟狀況非常糟糕的境地,并不是因為他們不會掙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會花錢,說得現(xiàn)代一點就是不會理財。伊莎多拉每次總是會在自己經濟狀況較好時開始瘋狂地癡迷藝術,然后又在自己身無分文時回到現(xiàn)實。她一生掙得的財富不計其數,但是卻一直處于窮苦的狀態(tài)。就如同比她早了幾個世紀的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睋Q個角度講,也許金錢對于她只是負累,都是她登上藝術的天堂路上的塵埃。
我其實很不想談論她的愛情,我覺得其實愛情給了鄧肯靈感,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磨難。雖然也給她帶來了許多幸福時光。她在愛情與藝術之間的抉擇也更凸顯了她對藝術的執(zhí)著甚至說是偏執(zhí)。
《純粹理性批判》是一本貌似在書中作者多次提到的書籍,是一直激發(fā)作者創(chuàng)作靈感的書籍。沒有看過,現(xiàn)在想去看看。書中提到了太多關于歐洲藝術的東西了,作為一個門外漢,我一次一次地感受到自己的淺薄。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四
“加之人又長大了一點,也間或有些不安于現(xiàn)實的打算,為一些過去了的或未來的東西所苦惱,因此生活雖在一種極有希望的情況中過著日子,但是我卻覺得異常寂寞?!?/p>
“他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來看這世界的一切”。
從文先生看這世界,似乎總是客觀卻又包容的,那陽光底下再悲傷再恐怖的事兒,他都冷靜地看著,安靜地記著。
在一個動蕩的年代里,他有一個無拘無束的童年。
在辛亥革命時代,他見證了無數“愚蠢的殺戮”,整日逃學去鄉(xiāng)里玩兒,看盡了人世風景。年少從軍的體驗,讓他經歷了更多,豐富了見識,更磨礪了意志。讓他對生活這本書了解更多,仿佛一切都是新奇的,應用好奇的心理去探究。
他看這一切都帶著少年的眼光,鮮活極了,有用不完的勁兒一般。對于那些殺戮,描寫總是淡的,兵荒馬亂的年代在沈從文筆下都是平常的,每個角色都是真實可感的。他只說“我忽然發(fā)現(xiàn)看待世界的角度,還有這么多,視野還有這么廣?!?/p>
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商會會長女兒死去埋葬后,被一位賣豆腐的男子從墓里挖出,背到山洞里去睡了三天,又被送回墳墓。那位男子被發(fā)現(xiàn)后,遭就地正法。臨刑前,他不說話,只是微笑著自言自語,輕輕地說“美得很、美得很”。
沈從文后來說那微笑異常明朗,我眼里那微笑同樣令人難忘,更多是因為從文先生的文字,感覺寫下這些文字的人是一位冰冷的看客,沒有任何情感,不輕易發(fā)表任何評論,小心翼翼,不留下痕跡。
他把背井離鄉(xiāng)說得那么鎮(zhèn)定從容,把殺人講得如此平靜,把對文學的景仰寫得虔誠無比。
他走向更遠處去,眼里有憧憬,臉上卻是悲涼。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五
在我們家,我是最有勇氣的人。當家里沒有食物的時候。我總是自告奮勇到肉鋪去,利我的小聰明讓肉鋪的老板賒給我?guī)讐K羊肉。家里人也總是讓我去面包鋪,想出各種理由說動老板繼續(xù)讓我們賒購面包。在這些差事中,我總能體會到冒險的樂趣,特別是當我成功的時候。
老師要我用腳尖站在地上,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就說“因為這樣美”,我說這樣既難看又別扭。就這樣,上了三節(jié)課后我就走了,而且再沒有回去。
其實在看書的時候,語言文字,圖片,標點,符號都象水一樣從眼前流過,真正思考的空間很少,之所以要寫讀后感,是因為有意識地要讓自己思考,并逐漸養(yǎng)成習慣。鄧肯雖然家境貧苦,而且父母離異,但就象她自己所說的——-要追求自由,她有一種勇氣,冒險的勇氣,挑戰(zhàn)的勇氣和批判的勇氣。她說“我的舞蹈本來就是自由的表達?!彼运龝谑q時非常自信的做巡回演出。她認為“我們留給孩子的最好遺產就是讓他們自己闖天下,完全用自己的雙腳走路?!蔽易哉J為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依賴心理和懦弱的情緒。我想可能不止是我,或許這一代人都少了許多“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對生活缺乏思考,行動軟弱無力。固然有生活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但這種精神是應該去追求和找尋的。
“那時候,任性而為不等于靈性。人們認為,人的精神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而精神力量必須借助巨大的能量和活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頭腦只不過是身體多余的動力;而身體就象章魚一樣,它吸收遇到的一切東西,而只是把它認為不需要的送給大腦?!?/p>
這時候的鄧肯已經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她的舞蹈藝術也逐漸被更多的人認可。雖然她從各個藝術大師那里吸收各種靈感,但也是理性的,有她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考,以上這段是她對理查德。瓦格納的理論做出否定后的感想。她后來認為這是“自負”“狂妄到了極點”,但這種挑戰(zhàn)權威,懷疑的思辨精神無疑是可貴的,當然,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對對象充分了解并思考的基礎上。不是不問青紅皂白的橫加指責,不然那就是無知了。我的看法可能是淺薄的,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不愿意思考了,也沒有了批判的熱誠,更多的是趨向潮流的跟風(我也不排除在外),有諺云: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你能看見上帝在遠遠的云端微笑嗎?我想,鄧肯看到了,所有思考的人都看到了。
“眾神在賜予名譽,財富和愛情的同時,也索要了鮮血,眼淚和刻骨銘心的悔恨。我總是置身于這樣的烈焰中。自童年時就有一個精靈告訴我——要堅強?!?/p>
前半句話,中國有句古語可以與之等同: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這些道理既可以讓人從絕望的大山上劈下一塊希望的大石,也可以提醒人們,當沉浸于幸??鞓分械臅r候不要忘乎所以,所謂“樂極生悲”。因為生活是公平的。后半句話給我的啟示是:面對厄運,要有強大的內心;不能改變命運,那就改變自己,用自己意志的柔韌力去面對事實。
希望是一棵難以砍死的大樹,不論砍掉多少枝條,它任然要長出新的枝芽!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六
《從文自傳》給我的印象就是它不只是一本自傳,也不像其它的一些自傳那樣高深而又難以理解,它的這本書給我更多的感覺是具有親和力,像與朋友間那樣交談。所以我并不覺得它是一本自傳,反倒覺得那更像一本記載風俗人情、世故變遷的油畫。
“我到這街上來來去去,看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樂又如何憂愁,我也就仿佛得到了一點生活意義?!比松皇欠ξ兜?,即使穿梭在人山人海中,我們也依然可以經歷一場又一場唯美的邂逅。沈從文用自己的最樸素的筆調,勾勒出自己記憶中的城。
一切就像他自己所自白的那樣,他是一個讀書人,然而又不似其他讀書人那般規(guī)矩。他不似許多只會受旁征博引書袋的讀書人,不像他們那樣只懂得從各種發(fā)黃的書籍中摘取前人意見。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除了良好的教育以外,從文從小就有許多令人不易察覺的過人之處。我覺得從文是個膽大心細、求知欲十分強烈,善于觀察、極具洞察力,而且記憶力驚人的人。
另外,我還覺得他是個十分有主見的人。就像文中有一段文字令我眼前一亮:“我看到他們在日光下作事,又看到他們在燈光下商量,那長叔從一會兒跑出門去,一會兒又偷偷跑回來悄悄說一陣,我裝作不注意的神情,算計到他出門的次數。這一天他一共出門九次,到最后一次,我跟在他身后,走出到屋廊下,我說:‘四叔,怎么的,你們是不是預備殺仗?’‘咄,你過小東西還不去睡,回頭要貓兒吃你?!谑俏冶惚灰粋€丫頭拖到上邊屋里去,把頭伏到母親腿上,一會兒就睡了?!边@是沈從文說起自己幼年的事情。
那時他才只有幾歲,卻十分善于觀察,而且很有毅力,很專注。他觀察大人們的言談舉止,精明的他深怕別人懷疑自己,故又裝作不注意的神情,偷偷算計他們出門的次數。
兒時的他真是一個討人喜愛的孩子。
從小書到大書,從自己到整個世界,從平凡到不平凡,這,就是沈從文的人生之書。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七
杰克?韋爾奇是偉大的,我無法用精確的語言全面地概括他的管理理念,只能是跟著他的闡述,搜取只言片語,以期產生思想的共鳴和心靈的激蕩。全書通篇讀下來,其實就是在講用人的問題。兩次選ge的董事長兼ceo都分別花費將近十年時間,這是何等恢宏的工程啊。韋爾奇的前任雷吉,從著名的飛機面試,候選人從幾十人逐步縮小到幾人,最后產生唯一一位幸運兒韋爾奇的過程都讓人感到既殘酷又公平。而韋爾奇也從其前任身上學習到經驗,他選接班人同樣也花費了八年的時間,雖然在在具體方式上與雷吉有所不同,但其精髓卻是如出一轍,都有以下方面的要求,即:誠實、價值觀、經驗、愿景、領袖氣質、銳利、名望、公平、精力、平衡性、勇氣。根據這些要求,雷吉選重了韋爾奇,韋爾奇選重了杰夫。
書中講述的韋爾奇從一個工程師成長為世界上最好公司的ceo的過程同樣值得我們深思。年輕時的韋爾奇是一個鋒芒畢露、富有才華、同時又是一個時不時會犯一些小錯誤的小伙子,但是ge很幸運,因為韋爾奇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伯樂選馬的過程,在成為ceo前的任何時候,韋爾奇的背后都有一個巨大保護傘在何護著他,在他成功時鼓勵他,在他失敗時保護他,使韋爾奇不斷成長,最終成為ge的ceo。試想,其在ge工作期間,如果在其背后沒有保護傘保護他,韋爾奇絕不可能成為ge的ceo。這又從另一個方面驗證了“千里馬常有,伯樂難得”這句中國古話的寓意,如果沒有伯樂,ge的ceo可能會是王爾奇、李爾奇,ge的歷史也就要重寫了。
書中還談到ge的另一個用人方面做得很好的例證就是其人力資源總監(jiān)的較高地位。自從引進了“人力資源”這個詞,這個詞就開始泛濫了,其實現(xiàn)在國內有許多人力資源僅僅是一個部門經理,或者僅僅是人事部的概念,離真正的人力資源還差得很遠。ge的人力資源總監(jiān)的地位是極高的,在選ge接班人時,甚至副董事長也不能了解整個進程的進展情況,這在國內是難以想象的,由于文化的因素,國內的等級制度中,職務只有自高到低的垂直結構,ge卻在垂直結構外還有平行的結構。人力資源負責人較高的地位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在ge,在美國大公司里,人的重要性。
總之,看過《杰克?韋爾奇自傳》后讓我深深體會到韋爾奇管理理念的精髓就是在于用人,這貫穿于他所有的管理思想和40余年ge的管理過程,他將本書獻給ge數以十萬計的員工,并特別強調所有的成績都是同事們共同合作的結果,管理的終極真諦在于用人,人是ge的核心競爭力,ge就是人的企業(yè)?!叭绻皇且匀藶楸?,我們的成功是會受到很大限制的”,因此,“我尤為注重把人作為ge的核心競爭力,在這一點上我傾注了比任何其他事物都多的熱情”。這便是韋爾奇在這部書中一以貫之的思想紅線。建立在對人的高度關注這塊基石之上的管理理念,使韋爾奇確認正是優(yōu)秀的`人才而非宏大的計劃成就了一切,企業(yè)造就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們造就了不起的產品和服務。如果要說泄露天機的話,我想這應該就是韋爾奇所有成功的核心秘訣了。
以上就是本人讀過《杰克?韋爾奇自傳》后的一點感受,我想中國的國有企業(yè)只要努力做到以“人”為核心,視人為“資本”,積極為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能夠注意把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到戰(zhàn)略的高度,持續(xù)構筑人力資源的競爭力,我們的企業(yè)也必定能夠基業(yè)長青。
一、國家、個人的和諧相融。
在《杰克韋爾奇自傳》中,能讀到一份真誠而又理性的愛國之情,這種感情中飽含的是公民對于國家的關切與眷念。他寫到母親一個人廚房里悄悄哭泣,全家空氣凝重,父親無言,幼年的韋爾奇得知原來是羅斯??偨y(tǒng)病逝,這就是父母親傷悲的原因。羅斯??偨y(tǒng)的偉大世人皆知,他的突然去世對美國人民的打擊毋庸多言。讀到此處,我心深處突然涌上一股既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惆悵。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普通人民對一個國家領袖的誠摯情感,一個普通家庭對自己國家的真摯情誼、寄托、祈望,以及將自我與國家溶為一體的認同,就算如我這般從小學一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國人靜心細想后也自嘆弗如。這份真誠而又理性的愛國之情對于已慣于忘卻、背叛以及麻木、懷疑,自墮操守于富貴榮華之前并對修飾得美麗無比的政治理念見慣不驚的我們,猶如一瓢冷水,將自我虛化的偉大感覺,沖刷得一干而凈。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總統(tǒng)不是一個無限膨脹的神靈,愛國也不是一個大而無當指向虛無的口號。
真誠而又理性的愛國心,兼?zhèn)淞藗€人的正直品質與放眼世界的闊大與包容,庶幾近乎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理。
二、理解、信任;人性化的管理。
韋爾奇在理解、信任氛圍中獲得的成長,而當他開始做了ceo后,也有了屬于韋爾奇的深具細節(jié)魅力的人性化管理。
每個人無論學習或工作,置身其中的團體,具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圍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28歲、匹茲菲爾德、實驗室。第三章韋爾奇敘述到,在實驗過程中實驗室發(fā)生巨大爆炸“爆炸的氣流震碎了頂屋所有玻璃……我害怕極了,作為負責人,我顯然有嚴重過失”。到集團公司查理理德那里解釋事故的起因,韋爾奇敘述“他表現(xiàn)的異常通情達理。他幾乎是以蘇格拉底的方式來處理這起事故。他所關注的是我從這次爆炸中學到了什么東西,以及我是否認為自己能夠修理反應器的程序……這一切都是充滿理解,沒有任何情緒化的東西和憤怒”,最后他說“謝天謝地,沒有人受傷?!?/p>
反觀諸己,在我們的環(huán)境中,很多上級管理人員在從事管理活動中,落實、檢查、驗收時對種種臉色轉換以及由此體現(xiàn)出來的淺薄應用得是多么廣泛。任何一級管理人員和下級執(zhí)行人員,在工作中出現(xiàn)紕漏是難免的,而由于工作失誤或者是沒有達到上級所期許的層次,被上級痛罵和數落的現(xiàn)象也是常見的。我們每一天生存的意義多都用在了許多無聊的事中,用在了“應付”這兩個字上?!疤K格拉底”式的處理方式,這種管理修養(yǎng)在1963年的春天給韋爾奇留下的深刻影響是銘心的。
韋爾奇1963年的過失并未使他停下走向ge最偉大的ceo的步伐,這種優(yōu)良的企業(yè)文化和良好的管理素質只有在專業(yè)管理團隊中才會出現(xiàn)。查理的理解和寬容以及他的辨證領悟能力,在不經意間為一個年輕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偉大的前途,為一個團體種下了一顆忠心耿耿的樹。很多管理者和上級領導每天嘴上都大談企業(yè)文化,什么是文化?這就是文化。企業(yè)、團隊文化不是如何熟練應用《厚黑學》,不是時刻想著怎樣對上級和下級使用《三十六計》,不是領會了王陽明、曾國藩的思想精髓、處世哲學就會管用,不是將權力的光輝化為高傲冷漠兇狠的面部表情生產“威望暈”,不是靠建立小幫派和依靠小團體制造虛假氣勢就能達到一定威望值。而那些妄圖將從古書中以偏概全得來的權謀之術與官場哲學實踐于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管理,便頗有些緣木求魚的戲劇味道了。
韋爾奇在第三章最后一句話是:我終于上路了!他是去佛羅理達參加公司高層管理會議。
韋爾奇深知理解、寬容、信任在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他成為管理者后也以小便條的形式實施了他那極具細節(jié)魅力的人性化管理策略。韋爾奇的自傳中沒有花過多的筆墨來描述在管理過程中傷心費神的“內耗”現(xiàn)象,也沒有提到與員工有多大的沖突以及由此郁積下的不可饒恕的過錯而后悔,倒是他多次對自己寫的小便條的作用進行描述,而這體現(xiàn)出的便是韋爾奇管理的細節(jié)魅力所在。于韋爾奇對杰夫寫道:”……我非常賞識你一年來的工作……你準確的表達能力以及學習和付出精神非常出眾。需要我扮演什么角色都可以――無論什么事,給我打電話就行?!痹诒緯暮蟛坑许f爾奇從19至寫給杰夫的便條,這些便條在完善韋爾奇管理理念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這些充滿人情味的便條對下級或者是朋友的激勵是多么讓人感動,這種尊重付出,肯定成果的胸懷令多少管理者自嘆弗如。
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始終都會將尊重人、以人為本當作自己管理實踐的指南,并在實踐中隨時隨地體現(xiàn)自身良好的個人素質來感動別人,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
三、榮譽、責任;用人。
榮譽心、責任感是每位管理者均應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而這榮譽心責任感一代一代的良性的承襲,對管理者而言,進而細化至管理者用人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本著超越自身利益的榮譽與責任,雷吉與韋爾奇在用人不疑和各盡其才方面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文化傳承理想、歷史,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世界是多樣性的,紛呈絢麗的多樣性文化激發(fā)了人類無窮創(chuàng)造力。在接觸過的西方文化中,一般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就是對責任的推崇和對榮譽的愛惜。對國家民族的責任、對一個政黨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愛情的責任、對子女的責任等等。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是值得信賴的。阿爾伯特《把信帶給加西亞》發(fā)表于上世紀初,經一版再版,而于近年才被我國大多數管理人員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內涵,加西亞的主要精神就是崇高的責任感促使加西亞把信送到將軍手中,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加西亞沒有豐功偉績,但加西亞精神對美國民眾的影響是深遠的。
每一個。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八
作為一位出色的職業(yè)籃球運動員,鄧肯在自傳中分享了他的經歷和心得。通過他的自傳,我深受啟發(fā)和感動,收獲了很多寶貴的體會。以下是我對鄧肯自傳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堅持自己的夢想是成功的關鍵。
鄧肯在自傳中提到了他小時候對籃球的熱愛,并且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盡管他經歷了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是他從未放棄。他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使他成為一名成功的球員。這啟示了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只要保持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第二段:團隊合作是一個人無法取得成功的基礎。
鄧肯在自傳中特別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很清楚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與團隊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他和他的隊友們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最終幫助球隊取得了多個冠軍。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在生活和工作中,與他人合作是非常關鍵的,只有團結一致,共同協(xié)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段:不斷學習和超越自我是實現(xiàn)進步的途徑。
鄧肯在自傳中不斷提到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不停地努力學習和進步。他從不滿足于自己的現(xiàn)狀,總是尋求突破。他不僅僅局限于籃球技術的提升,還注重結果和心理的成熟。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超越自我,鄧肯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故事讓我明白,只有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
第四段:面對失敗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
鄧肯在自傳中坦率地提到了他經歷過的失敗和挫折。在遭遇失敗時,他從未放棄,而是用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他相信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是前進的動力。他從每次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重新拾起自信,最終獲得了屬于自己的勝利。鄧肯的這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潛力,堅持下去。
第五段:成功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堅韌的毅力。
鄧肯的自傳將他的成功歸功于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持久不斷的努力。他通過在訓練中的刻苦努力和比賽中的頑強拼搏,逐漸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最終成為一名頂尖的球員。鄧肯的故事告訴我,成功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只有付出足夠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意志,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通過鄧肯的自傳,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成功的重要原則。堅持夢想、團隊合作、不斷學習和進步、積極樂觀地面對失敗、艱辛努力和堅韌毅力,這些都是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素質。我相信只要我將這些原則應用到我的生活中,我也能夠取得自己的成功。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九
鄧肯自傳是一本描述美國職業(yè)籃球運動員蒂姆·鄧肯職業(yè)生涯的書籍。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啟發(fā)。在書中,鄧肯詳細講述了他從小愛上籃球直到成為NBA傳奇球星的成長歷程。通過他的故事,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堅持夢想。
鄧肯從小就對籃球充滿了熱愛,并且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書中提到,鄧肯在上小學時就開始打籃球,并且在籃球場上成為隊里的領導者。他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使他成為NBA的傳奇球星。通過鄧肯的故事,我明白了無論我們的夢想多么艱辛,我們都不能放棄。只有堅持不懈,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最終我們才能迎來成功。
第三段:拼搏精神。
在鄧肯的自傳中,有很多關于他拼搏精神的描寫。他在每一場比賽中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他不斷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籃球技術。他從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而是不斷挑戰(zhàn)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鄧肯告訴了我一個重要的道理: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拼搏,我們才能夠達到更高的高度。只有放下舒適區(qū),才能擁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第四段:團隊合作。
鄧肯在NBA的職業(yè)生涯中,一直是圣安東尼奧馬刺隊的核心球員。他和隊友之間攜手合作,共同為團隊爭取勝利。書中提到,鄧肯懂得如何與隊友們建立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系,無論是在訓練場上還是比賽場上。他的團隊合作精神使馬刺隊在鄧肯的領導下成為NBA的頂級球隊。通過鄧肯的事跡,我明白了只有懂得與人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團隊的目標。無論在學校、工作還是其他生活場景中,團隊合作都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第五段:謙遜與奉獻。
鄧肯是一位非常謙遜和奉獻的球員。他在自傳中提到,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而炫耀,而是隨時準備為團隊做出貢獻。他總是樂于幫助隊友,把自己的能力和經驗傳授給他們。在鄧肯的故事里,我看到了謙遜和奉獻所帶來的巨大力量。謙遜使人們更加敬仰,奉獻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無私的愛和幫助。正是因為他們,鄧肯才能夠在職業(yè)生涯中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結尾:
鄧肯的自傳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啟示。通過他的故事,我明白了堅持夢想、拼搏精神、團隊合作、謙遜和奉獻的重要性。無論在什么領域,這些品質都是成功的關鍵。我會把這些心得體會應用到我的生活中,不斷追求進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付出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十
你們認識林丹吧!12年的國手生涯,林丹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的不可撼動的王朝: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湯姆斯杯、蘇迪曼杯、全英賽、亞錦賽、亞運會冠軍集一身的“超級大滿貫”,多達17項的世界冠軍頭銜,世界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衛(wèi)冕奧運會男單羽毛球冠軍的選手……這一切注定了他是一部傳奇。
“不是你今天感覺不好,就可以隨隨便便輸掉的?!边@是林丹的自傳《直到世界盡頭》封面的一句話,也是他多年羽毛球生涯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書中,林丹講述了他自己在傳奇背后的歷程,告訴我們他只是一個普通小伙子,種種的成功都和苦與痛密不可分。
林丹年輕時被解放軍隊選中,寒冷的冬天隨軍軍訓,二十四小時只有冷水,生活很艱苦,他能挺過來。初入國家隊,隊里高手云集,林丹常被別人看不起,特別是打比賽輸給名不見經傳的對手,還要被教練痛罵。林丹還因在訓練時發(fā)脾氣、耍個性、摔拍子等一系列事情被國家隊開除。當他有機會搭上末班車再次回到國家隊后,每天只管埋頭苦練,甚至吃飯都不愿意花太多時間。他失敗時自我反省,成功時懂得感恩,他說:“人生一輩子就是在跟自己不斷地賽跑。做真正的強者,才能融合周圍的一切,讓周圍的人心服口服?!?/p>
“就在我思考著與你們說這些話的時候,隊醫(yī)正在“蹂躪”我身上的每一塊肌肉。每天訓練后的放松時間幾乎都在一小時以上,有時疼得我不得不停下來喘口氣。這些年,最了解我的就是這副身板了,因為是‘超級丹’,所以它也被要求像外星人一樣無堅不摧?!蔽曳浅O矚g書中的這段話,我覺得它道出了“超級丹”這名號下所背負的身體上的極大負擔,同樣地也折射出其精神上的壓力非同一般。
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林丹又一次戰(zhàn)勝老對手李宗偉,蟬聯(lián)奧運金牌,讓人不禁再一次感慨:既生李,何生林。
看完這本書,我更加能體會到當名人是很艱難的。成名的道路上到處都是彎彎曲曲的,想要成為名人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要經受各種考驗、不斷的努力、流出數不盡的汗水,最后才能一步一個臺階,走上通往成功的路上。
林丹,代表了一個時代,代表了一種精神。他,無可替代!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十一
余秋雨說,謝謝讀書筆記,概括全書的神采和脈絡,記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種讀書筆記,既是在描述書,也是在描述自己。我也應該好好寫寫自己了,有些東西不能再次逃避了。
看完《林語堂自傳》,我覺得林語堂有幾個地方是讓人羨慕的,或者說值得我去拜讀他的作品以及尊崇他的為人的。
林語堂少時也是一個窮小子,但是,他就覺得自己是一個不一般的人物。事實證明,他確實不是一個一般的人。骨子里面有這種感覺,什么時候都不會放棄。
林語堂的老婆也是令我羨慕的。這么好的老婆在現(xiàn)在這種社會,應該比較難找的吧。不過并不是因為她是一個富家小姐,而是因為她是一個富家小姐,竟然還可以跟著林語堂這個窮小子跑來跑去。(不知道有沒有怨言,但是從文中看不出不和諧的聲音)。
有幽默會讓生活更美。林語堂就是這么一個充滿幽默的人。我是一個缺少情趣,缺少幽默的人。在大學之前更不值得一提了。死板的生活,在家庭的管教之下,絲毫沒有什么度量與大氣。不過到了大學,我覺得已經改變了很多了。至少,別人和我開玩笑的時候,我可以厚著臉皮,或者坦然的接過話題,自我調侃他一番。其實這種感覺沒有什么,過去了就過去了,根本不需要回想。
林語堂算是一代大師,文章名揚天下,人格也是高尚無比。用他自己的話說,他從來沒有為任何寫過一篇自己不想寫的文章,連一句話都沒有。太強了。自由的人格。
林語堂的幽默、周潤發(fā)的灑脫、劉德華的認真。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十二
國學現(xiàn)在是一個很虛的詞,尤其是現(xiàn)在的所謂各位國學大師,自新文化運動前后一干大師們紛紛逝去以后,國學已經變成了一個虛詞,大家都在霧里看花,處于這個目的,探究一下林語堂的相關。
看的電子版本,分為4個部分:從異教徒到徒/我的自傳/八十自敘(80高壽時編撰)/自傳拾遺,斷斷續(xù)續(xù)的看了大約半個月。前三部分其實都是比較完整的自傳,所以放在一起看,感覺就把林語堂自傳復習了很多遍,尤其是林先生重點落墨的童年和游學階段。第四部分,從幾個角度,將一些散文歸集成冊。
看這本書意外的發(fā)現(xiàn):
2/勤于發(fā)明,熱衷中文打字機。
文風樸素又不失風雅,果然是大師風范。對當前人的最大啟發(fā),文理兼修啊。
注:這本紙板圖書,只有我上面提到的二/三部分。
鄧肯自傳讀后感篇十三
有一本令我印象頗為深刻的科普書,名字叫《菌兒自傳》。書中的內容,我還依稀記得。
高士其爺爺的文章,向來都很吸引人,而他恰好就是《菌兒自傳》的作者。文章的主人公,是千萬個細菌當中的一個,它以自述的方式,為介紹了細菌的各種知識,也講了冒險時的所有有趣的經歷。
細菌是有害的,它侵入人體,并在人體里做繁殖。它們的繁殖速度很快,以平均每二十分鐘增加兩倍的速度繁殖,光是想想,都覺得可怕。不過它的生命力很弱,一下子就死掉了,我們并不用太擔心。細菌一旦沾上人體,便有可能生病。嚴重一些的,還可能會得永遠也治不好的病。不過,主人公菌兒說,它們細菌也是為了生存,在人身上待,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因為細菌對人,或者對其它一些東西,都有許多壞處。所以,人們普遍認為,細菌有害無益,都非常討厭、抵制細菌。其實,大多數人對細菌的認識有些扭曲。菌兒告訴人們,細菌雖然有害,但也有許多好處。比如,生活中的酸奶,在制作的過程中,就有細菌的功勞,而酸奶還對人體的健康有好處呢;不僅是酸奶,就連面包,在加工的時候,也需要菌;在大自然里,菌兒還能清除掉動植物的尸體;人的腸道,如果沒有足夠的細菌,還可能會導致人體新陳代謝過慢,或者,讓人變得過于瘦弱。所以說,細菌沒有那么的可惡,在生活當中,有些時候,人們還離不開細菌呢。然而,細菌也有分好和壞,并不是所有細菌都是一樣的。
對人來說,有害的細菌要更多一些,它們會形成病毒,滯留在人體上,從而發(fā)展成各種各樣的病。人的死亡,有一些是細菌導致的。有益的細菌也不會少,它們給人的生活上帶來許多方便,算是“一功抵一罪”。
我敬佩故事中的菌兒,它頑強不屈的精神,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的。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對事物的認知,不能僅僅是單方面的,要從兩個方面去考慮,去了解。這樣,才能夠完善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和理解。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15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