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墒怯^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驕傲觀后感800字篇一
我們舉杯祝賀,一齊感動著、惦念著,一齊回望過去的歲月。我們共同見證了恩施的改革發(fā)展,目擊了恩施的日新月異;我們也共同關注著社會,感受著生活,也一齊在風雨中走過,并且用心記錄著。
我們?yōu)椤坝浾摺边@個稱號自豪——新聞宣傳工作,如同一葉風帆,為全市的發(fā)展鼓勁;如同一個號手,吹響奮進的號角。做好全市新聞宣傳,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用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載著中國硒都發(fā)展的每一個腳印;每一篇稿件、每一個鏡頭,都書寫著恩施的光榮與夢想,都是我們?yōu)槎魇﹨群爸溺H鏘鼓聲,都將成為永不褪色的繽紛畫面。
“三大戰(zhàn)役”、“三張名片”,以及所有的新聞活動,我們都參與了、經(jīng)歷了、見證了、記錄了。我們已經(jīng)數(shù)不清多少次采訪歸來深夜趕稿,多少次加班;為了一句話、一張圖片、一個版面、一個創(chuàng)意,我們反復琢磨反復討論。我們忙碌,但是我們幸福,因為恩施的發(fā)展有我們的一份力量,每想到這一點,心中都有一種自豪悄然萌生。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們深深懂得,社會對新聞工作的尊重和認同來自這份職業(yè)的特殊性,更來自于新聞工作者的自律和職業(yè)道德操守。為此,我們時刻不忘身份,落筆不忘職責,始終持續(xù)著為恩施的改革和發(fā)展吶喊、高歌的熱情。我們?yōu)樽约核缲摰膮⑴c恩施發(fā)展的歷史使命而驕傲!
11月8日,記者節(jié)。以職業(yè)為節(jié),為了記者的光榮,也為了光榮之后,腳步更從容。作為記者,在中國是幸運的。是的,在那里,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正在發(fā)生,在那里,30年走完了國外近百年的發(fā)展路程。所謂的“幸運”,不僅僅是事件多、新聞多,也不僅僅是能記錄下日新月異的變化、見證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更重要的是,能夠參與進來,在風云激蕩中,成就記者的職業(yè)價值,成就作為記者的人生價值……
所以,記者的光榮,并不屬于一己,而是屬于這個偉大的時代,這個偉大的國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為“親自”,也可解為“曲身”:應對偉大,個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滿懷謙卑細數(shù)光榮后,請束之高閣,在這個幸運的時代,從容前行。
這是個幸運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復雜而矛盾的時代。“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機遇大于挑戰(zhàn)?!边@是十七大報告對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基本決定。因此,不能不提到來自美國新聞工作者普利策的比喻:“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fā)出警告。”這個比喻,當下中國的記者,尤其該牢記于心。在這個復雜的時代,光榮只屬于過去:船頭的瞭望者不需要太多行李,他需要的,是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支善于表達的筆,或許,還需要一副能嚷嚷的好嗓門……從容,是為了自己的腳步,也是為了國家這條大船的征途。
然而,這也是這樣一個時代:很多人汲汲于名,碌碌于利。剛剛發(fā)生的“排隊領封口費”事件,雖然只是個別行為,但仍然讓人警醒。金錢、權(quán)力,總有著大于想像的誘惑力。然而同時,績效考核、評價稿費、收視大戰(zhàn)、末位淘汰……也讓“無冕”倍感壓力。這些,也需要記者們坦然應對,既須謹記記者的節(jié)操、堅守道德的底限,也須爭取自己的權(quán)利、維護自身的權(quán)益。這些,與做“船頭瞭望者”,同樣重要。
實際上,記者,像教師、工人、農(nóng)民或者公務員一樣,本來只是一種職業(yè)。種種光榮,與其說是人為賦予的光環(huán),不如說是由職業(yè)派生的職責。記錄社會前進年輪,推動巨輪前進,發(fā)現(xiàn)暗礁淺灘……說到底,這些,都但是是“記者”這個職位的基本要求。做得好,是就應;做不到,是失職。因此,更需要看輕光榮,從容邁步。
我是一名修改,游離于“記者”的邊緣,但我想,謹以此與記者們共勉!
中國驕傲觀后感800字篇二
這天是第11個記者節(jié),汴梁晚報全體修改記者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感謝您,親愛的讀者。
《汴梁晚報》在探索中成長,如今已走過了16年的風雨歷程。16年來,我們和您水乳交融,休戚與共。是您給了我們智慧與才思,是您給了我們信心和力量,是您讓我們一路向前。有您的支持,我們無懼無畏;有您的認可,我們才會成為“無冕”。
這天,我們重溫使命,更堅定了新聞人關注民生、傳遞溫暖、抑惡揚善、堅守正義、維護和諧、推動進步的社會擔當。我們將永遠和您一齊,為城市的發(fā)展、生活的完美而恪盡職守,為充滿正義和良知的新聞事業(yè)奉獻全力。――徐超文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和記錄者,記者不僅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職責。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記者要與社會共前進,與百姓同冷暖,做老百姓的“貼身小棉襖”。這是記者的義務。
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記者要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激情是記者的職業(yè)生命。――劉陽
我們長期做夜班修改,每當萬家燈火團圓的時候,正是我們工作最忙的時候。許多次披星戴月回家的深夜,路上已空無一人。以前雪夜回家摔倒過七八次,甚至有的修改大年三十夜里把肋骨摔裂,但我們毫無怨言。作為社會良知守望者,我們職責在肩,不求回報,只求把最精彩的新聞奉獻給親愛的讀者朋友。――史學軍
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是365天中平常的一天;這又是一個個性的日子,是一個屬于記者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在這個個性的日子里,我們與你一齊沐浴陽光,感受溫暖。我們期望與你一齊,祝愿每一個人:有愛,有詩意,有陽光,有力量,有尊嚴,有淡淡的溫暖,在此刻、在將來的每一天。――盧浩然
20多年前,從抬石頭打地基一齊動手蓋修改部大樓,到下排版車間跟著師傅用一個一個的鉛字排文章,每每都搞得兩手油污滿是油墨,之后再用鋸末洗手……那時,還學會了在排好的鉛版上閱讀“反字”文章……
報社從鉛與火的排版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這天新聞采編平臺的開通,使我親眼目睹了報社一步步地踏入了先進的行列,真是說不出的激動和感慨。――王海英
7年里,從記者到修改,體味辛苦,感受快樂。還記得有一次要等待新華社的重要稿件,為了編好版面,懷孕6個月的我和肚子里的小寶寶一齊堅持工作到凌晨5點,看到做好的版面新鮮“出爐”,想到讀者能夠及時讀到我們的《汴梁晚報》時,我欣慰地笑了。――馬麗
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度過了6個記者節(jié)。6年里,我做過修改,干過記者,與讀者打交道,與百姓常聯(lián)系,修改部的故事有很多,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天很充實。――嚴佳
當記者6年來,古城大街小巷留下了穿梭的足跡,也結(jié)交了一些鐵桿的朋友,更多的是,也真實感受到了記者的含義,使命重大,榮譽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職責!伸張正義,鞭撻邪惡,做平民記者,用手中的筆,用新聞為讀者服務,是我永不懈怠的追求!――王篤明
做一名熱線記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百態(tài)。兩年時間里,我跑遍了開封的大街小巷,初步了解了開封,也正逐步融入到這個城市之中。下一步,我期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能夠在跑新聞的同時學會思考,“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采寫出更多鮮活的、有價值的作品來。
中國驕傲觀后感800字篇三
小時候,不懂事,不知道火災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火災有多么危險,但也確實沒見過火災……
我只隱約記得火災就是著火了,但事實沒這么簡單!何曾想過,當我遇上火災,我會怎么做?會打119嗎?會使用滅火器嗎?還是會逃生嗎?……都無從可知。
然而學校組織觀看的消防安全教育視頻卻給我了很大的啟示?,F(xiàn)在的火災已無法用生動的字眼來描繪,來復述,盡管是“瘋一般的蔓延了開來”、“吞噬”、“夕陽如血”、整個世界好像都是紅色”、“滾滾濃煙彌漫了大半個天”還是“分不清天與地的界線”——眼前的世界,只有經(jīng)歷者才能體會!這次的教育告訴我們:我們對預防火災太不在意了,非要在最后關頭才后悔。
片子里的各種消防器具是什么,用來干什么,我純?nèi)徊恢溃揖拖裾啥螘r摸不著頭腦,但是我知道,這些知識也許就會有那么一天,我將用到它們,我會為我自己感到驕傲在幾年前的一節(jié)班會課上學過,也許會不記得是哪一年,但我會記得那次我們看了“消防安全教育片”。
總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了避免那個萬一發(fā)生,記住它們,沒錯!生命誠然可貴,遇事需謹慎。
中國驕傲觀后感800字篇四
荀子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火也是如此。火,可以給人類帶來光明,帶來溫暖,但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災難。有時,我們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就有可能引發(fā)火災。
記得去年的夏天,我大伯從田里干活回來,在院子里的草垛旁休息。當時,他點燃了一支煙,吸了一會兒,就開始閉目養(yǎng)神。也許是過于疲勞,他竟然睡著了,沒吸完的煙頭被他隨手扔在草垛旁。煙頭繼續(xù)燃燒著,可我大伯沒有察覺。沒過多久,草垛突然起火了,等大伯醒來發(fā)現(xiàn)時,火勢已經(jīng)很大了。后來在街坊鄰居的幫助下,火被撲滅了。真危險呀!我感慨萬千:想不到一個小小的煙頭,就能惹出大禍來??磥?,我們只有在生活中,處處小心,才能有效地預防火災。
如果火災還是不幸發(fā)生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消防意識,讓我們掌握一定的逃生技能,每學期都有開展消防安全演練。可是,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卻不重視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安全知識。在這學期的消防安全演練時,當警報聲響起時,老師讓我們用袖口捂住鼻子貓著腰,快速地跑出教室。正當要沖出教室時,我看到小文與黃明竟然嘻嘻哈哈地開著玩笑,慢吞吞地走下去。這一幕也被老師看到了,老師提醒他們趕快貓著腰跑起來。黃明竟然小聲地嘀咕著:“又沒有發(fā)生火災,跑什么?”我覺得,雖然這只是一場演練,但是只有平時防患于未然,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才能有正確的自救的能力啊!
“禍在一瞬,防在平時”,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加強消防意識,防范于未然。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注意消防安全,小手牽大手,讓火災不再發(fā)生,讓生命更加美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1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