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01 08:27:55
2023年《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7篇)
時間:2023-02-01 08:27:55     小編:zdfb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一

盧梭在愛彌兒幼年和童年都主張采用順應自然的教育,靠生活和實踐任其身心自由發(fā)展,這也和我們剛初為人父、人母的觀念是一樣的,我們希望孩子開心快樂的成長,一步步的探索這個未知而又新奇的世界。但事與愿違,幼兒園尚能如此,一旦孩子進入了小學階段,孩子開始慢慢被家長人為的干涉,放棄自己愛好,一到周末就被塞滿了補課,孩子累,家長累,累到最后開始抱怨這個社會的不公平。

盧梭堅決壓制兒童的個性,束縛兒童的自由,反對強行灌輸,嚴酷紀律和體罰等一些封建的教育理念。這些教育理念在某些地方也還是有存在,我慶幸的是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我女兒遇到了是好的理念的學校和好的老師。

記得剛生下女兒那會,會有人推薦我看一些育兒書籍,告訴你應該按著書上說的教育孩子,到了小學階段,會有人傳授你一大堆關(guān)于孩子學習和性格培養(yǎng)的一些真實例子。

說實話,我一直認為孩子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不能用固定的一個模式去套,就算有一次套準了,你也不能保證下次還一樣管用,但有一個是肯定的,你次次套用別人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那將來孩子會變得讓你陌生,讓你無法親近。

孩子有自己的天性,有自己的想法,每一個階段都會改變,有時候會快到我們根本反映不過來。孩子的一生很長,長到我們無法一直永遠的陪伴,他們的天性是善良、可愛的,有時候他們的想法雖然不成熟,但是很有自己的主見,我們需要的是幫助他們審慎的選擇,避開無知和荒謬的東西,灌輸他們有用的知識。

張弛有道,是我們作為家長最應該學習和教育孩子的最好的一種方法,努力做到讓他們在接收有用知識的同時,學習如何做人,收獲幸福!

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二

《愛彌兒》從1762年問世到現(xiàn)在已有200多年了,欣賞書中優(yōu)美抒情詞句、邏輯嚴密的推理令人驚嘆。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fā)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quán)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quán)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兒童要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中的“自然教育”,以培養(yǎng)理性王國的“新人”。

盧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fā)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與自然教育密切相聯(lián)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及早地養(yǎng)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

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nèi)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也是有其不科學的地方。

《愛彌兒》在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向壓抑、束縛兒童的封建教育發(fā)起了挑戰(zhàn),開創(chuàng)了以兒童為中心的自然教育之先河。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與其所處時代之前的封建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把兒童視為具有人格和價值的獨立的個體,而不僅僅是教育所要塑造的對象。

以這種“性善論”和“人格平等”為堅實基礎(chǔ)的自然教育便是要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給兒童自由、澄澈的環(huán)境來發(fā)展自我,成為社會中的優(yōu)秀的“自然人”。

毋庸諱言,任何理論都不可能完美至極,我們?nèi)孕枰獛е_放的視角來看待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其局限性在于,這是一種相對消極的教育觀,教育者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促進兒童的發(fā)展,而是避免沾染惡習;不是引導兒童向科學與知識的目標前進,而是讓理性在兒童期休眠。

我們應當合理看待其局限的部分,吸收《愛彌兒》中教育思想的精華,為我國現(xiàn)階段及今后的基礎(chǔ)教育注入營養(yǎng)。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三

我讀“論教育”中,講到對子女不要過分溺愛后,很受教育。大家知道,現(xiàn)在上學的孩子,基本是獨生子女,這是由過去時代特殊形勢和特殊政策造成的。就此,對孩子的生長和教育談一點感想。

現(xiàn)在孩子僅有一個,雖然己放開二胎,但到我們這個年令,加之一系列外部條件,再生二胎,基本不可能了。因為僅一個孩子,所以自然特別珍惜,把他們培養(yǎng)到今天,長這么大更不容易,因此對他們過多溺愛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因為我們這一代人,雖然今天生活好多了,但從小都吃過些苦,因此就想,這些苦再不能讓孩子吃了,因此物質(zhì)盡量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與環(huán)境讓孩子過,生活上吃的有的即使自己舍不得吃,也要讓孩子吃。孩子有時喊苦了,心中總舍不得。讀了“論教育”以后,深深感到這種想法要不得,其實小時候我們吃過苦,才有今天生活中的韌性,吃過苦,身體才強壯,吃過苦,今天才不怕苦,也才適應這激烈競爭的社會與生活。

現(xiàn)在孩子,生活在比較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中,沒有我們過去那種苦吃了,但決不代表未來的生活與學習不會遇到苦,要讓他們生活與學習中不怕苦,能健康茁壯成長,我們就不能過分溺愛孩子,對孩子所有要求,不能一味無條件給予滿足,必須加以區(qū)別對待。合理的,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給予滿足。對于不合理,要對孩子充分講明原因,給予婉轉(zhuǎn)的甚至堅決的拒絕。

我出生來自安吉農(nóng)村,從小吃過苦,盡管對孩子也有一些溺愛,但也認識到?jīng)Q不能過分。我覺得現(xiàn)在學校搞軍訓,盡管很苦,但堅決支持,這是他須的。我經(jīng)常帶孩子回安吉老家生活一段時間,讓她了解今天農(nóng)村與城市生活的不同。也讓她參加一些勞動,了解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與一些艱苦。

中國自古以來有俗語“棒打出孝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什么“少年福不是福”等等,這些話雖不全正確,但其中也有一定道理,值得借鑒的。

總之,今后我們在與子女的共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細心教育,去掉過分溺愛的“慈母心”,細心分析對待子女生活與學習成長中的每件事,包括那怕是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注意他們一言一行,著力引導他們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甚至見苦而上。現(xiàn)在正是子女青春期,這種培養(yǎng),將讓他們受惠一生。

我向老師,向大家保證,將為此而努力!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四

最近讀了法國教育學家盧梭的曠世名作——《愛彌兒》,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jié)晶。

“出自造物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p>

盧梭主張的教育觀念,即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而如何來平衡好孩子的現(xiàn)實壓力和保持天性自然,的確也是我們家長迫切需要解決的困惑。

盧梭崇尚的自然教育,渴求孩子的“個性解放”,蔡志忠也曾經(jīng)說過:“讓孩子快樂地成為他自己。我們家庭的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興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但是遵從天性自然在現(xiàn)實中做起來感覺挺困難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羅盤,朝這個方向努力!”

如今社會上教育內(nèi)卷已經(jīng)成為了常態(tài)化,雖然政府頒布多項舉措來緩解家長的焦慮,以期望改變教育內(nèi)卷現(xiàn)狀。但是家長們切身感受到了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唯恐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以至于將來被社會淘汰。于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肆行,家長陪著孩子穿梭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輔導班之間,肆意侵占了孩子們玩耍的時間,絲毫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現(xiàn)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經(jīng)開始有了獨立的想法,需要被尊重,被肯定,我們家長需要的是像朋友一樣與他們探討未來,給予他們試錯的勇氣,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在學習生活上既要順應孩子的天性,也要根據(jù)孩子的興趣給予正確的引導,不能只是一味的保護他們,更需要教會他們?nèi)绾稳ケWo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適應現(xiàn)實的社會。

以前,在教育內(nèi)卷的影響下,有一段時間,我也偏離了教育的軌道,沒有遵守孩子的天性,將我們大人的期望強壓給了孩子,一度使孩子失去了快樂的源泉,每天只一味的上課學習,他的臉上再也看不到笑容。某一天,突然驚覺孩子好像很久沒有笑了,我開始反思自己,反思我們的教育,反思我們對孩子最終的期望,難道我們對孩子只是希望他考試成績優(yōu)異,只是希望他能夠考上某一所重點初中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期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理想。我們開始聆聽孩子的夢想,尊重孩子的選擇,尋找孩子快樂學習的源泉,他又開始有了笑容,更神奇的是他的學習沒有下降,反而有了提升,那一刻我明白了,發(fā)掘孩子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比一切的填鴨式學習更有效。

所以,我們的教育既需要保持孩子的天性自然,但同時也需要我們平衡好與社會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明確教育的目的,既要遵從孩子的自然天性,教給孩子生活的技能,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又要結(jié)合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這樣,當孩子走向社會,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有自己的目標,能夠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五

許久沒有讀書,尤其是如此長篇的、還是專業(yè)性較強的書籍。等終于鼓起勇氣,利用三個長夜粗讀了一遍,也是一知半解。知道自己理解不夠深刻,甚至大有些偏差,又趕忙查百度刷了幾篇讀后感,才寫下這些文字,匆匆總結(jié),不及萬一,大致想說的落筆還顯蒼白,權(quán)當是做個學習筆記了。

盧梭是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的思想家,1762年首次出版《愛彌兒》這本教育學著作,一下子引來多國教育學家們的熱議,其影響力之大,以至于過去了這200多年,我們依然能在其文字中感受到那種強大的力量。

首先盧梭提到:不要因為上學,而犧牲其他生活中的美好。我們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活潑,這是他們變得聰明的源頭。并且要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產(chǎn)生興趣之后在深入研究學問,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對于這個觀點,我是很接受的,畢竟所有的學習都應該是讓孩子們在未來生活中能變得更美好,而不是因為學習導致他們的生活變得沉重甚至痛苦。好在我們現(xiàn)在也的確這么在做,也希望在有了理論依據(jù)后一直保持。

而對于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盧梭提到,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擁有健康家庭的童年,是孩子保持理智的最佳環(huán)境。

作為父親,我們有責任將其撫育和培養(yǎng),直到其真正融入這個社會,成為一個有價值有思想的公民。

孩子讀書,其實是很辛苦的事情,早起晨讀,晚上自習,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也會在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造和競爭中,擁有較大的優(yōu)勢。我們在注重孩子身體鍛煉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思想鍛煉,還需加強勞動,盧梭也曾說沒有勞動的成長,就不可能獲得正常的人的生活。

但其實真正的教育是用行動去為孩子樹立榜樣。

再就是我們必須意識到老師在孩子們成長中的重要性,盧梭曾說:做老師的只要有一次向?qū)W生撒謊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可見盧梭在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教師的側(cè)重。所幸,陪伴孩子們的教師都很年輕,彼此的相處歡樂平等且富有愛心,這種相互之間的信任也讓孩子對未來的生活,建立了理想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還有就是面對誘惑,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未來走向社會,我們的孩子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引誘,但如果我們能夠在成長期就為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認知價值觀,那么他們未來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就會更勝一籌。

人生就是一場旅途,目的地其實是一樣的,但如何觀賞沿途的風景,并以什么樣的心境和狀態(tài),經(jīng)歷人生,才是我們應該引導孩子的。畢竟,對我們來說,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六

只有自己實現(xiàn)自己意志的人,才不需要借用他人的手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由此可見,在所有一切的財富中最為可貴的不是權(quán)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盧梭《愛彌兒》

part i

你好,媽媽!我是愛彌兒!今天我八歲了。

我能平安無事地長成那么大,現(xiàn)在回想起來,應該是個“意外”吧。

為什么我掉進河里,你都不來救我,不救我也就算了,還在岸邊哈哈大笑?

你好,愛彌兒!我是你媽媽!今天你八歲了。

關(guān)于“掉河里”

如果在我的一再提醒之下,你仍然一意孤行地在河邊肆意玩耍,那么你就必須獨自承擔掉下河的后果。河水很淺,你會游泳,掉進這樣的河里你并不會有多大危險。讓你感到疼痛的并不是肢體的傷痛,而是心理上的害怕。如果我驚慌失措,那么你會更加害怕,如果我鎮(zhèn)定,那么你也會很快鎮(zhèn)定下來。經(jīng)受疼痛與害怕,是你人生學習的第一課,也是你最需要懂得的事情,在無所畏懼地忍受疼痛的過程中,你才能逐漸學會承受更大的痛苦。

“遵循自然,沿著自然指明的道路前進。它持續(xù)不斷地訓練兒童,通過各種各樣的考驗磨煉他們的性格,使他們變得更堅強;它要讓兒童從小就知道,什么叫辛勞,什么是悲痛……經(jīng)過種種磨難和考驗,兒童會變得有力量;一旦他們能掌控自己的生命,他們生命的本原就會變得更加堅實,更加有保障?!?/p>

“人們只想到保護自己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長大成人后如何保護自己,教會他承受命運的打擊?!?/p>

part ii

你好,媽媽!我是愛彌兒!今天我十二歲了。

時間過得好快,我都五年級了。

為什么你只讓我玩音樂,看書,從不帶我去上補習班

為什么你從不給我買作文書,我明明求了你很多次

你好,愛彌兒!我是你媽媽。今天你十二歲了。

關(guān)于“作文書”

排列文字是一件很妙的事情,你喜歡,這很好。但你的文字只能取決于你自己的思想,而不取決于他人的思想。不能讓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條框桎梏了你的思維。清規(guī)戒律的習慣是會扼殺想象的,而只有想象的火焰才能點燃你內(nèi)心創(chuàng)作的激情。不可否認《滿分作文》里有不少好文章,但那些都不是你的,你有你自己獨特的思考,你會形成只屬于你的文風,哪怕奇奇怪怪,那就是你。

“如果一個人在兒童時期沒有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那么他一生都難以具備思考能力。在童年時期的學習中,我們要拋棄那些不適合的東西,而要把學習的范圍集中到我們的本能引發(fā)我們?nèi)ふ业闹R上”

關(guān)于“補習”

良好教育的基本原則,應該是培養(yǎng)你對知識的興趣,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才能激發(fā)你有足夠的動力去學習去探究。但如果僅僅只是因為隨大流,那么大可不必,因為你很快就會因為不斷重復而厭倦,反而喪失了原本應有的學習的樂趣。

我的職責不是安排你去學習什么,而是發(fā)現(xiàn)你真正對什么感興趣,從而為你提供滿足興趣的方式。如果你真能夠很好地理解和利用你所學到的知識,那么無論你學習什么,都不是那么重要。

在人的全部財富中,最為寶貴的就是自由,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媽媽也會被時代的洪流裹挾前行,與你一起奔波在去機構(gòu)的路上,但那時你已長大,會明白為了目標而有所取舍。而當你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滿是肆意歡笑與靈魂自由,哪怕因為這樣,我們在求學途中走得比同齡人慢一些,也是值得。

無論是誰,能夠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幸福。“人生當恣意,白首亦少年”,即便我們無法做到白首亦少年,至少我還能讓你感受到“少年當恣意”。

“兒童在長大成人之前就是兒童。如果我們想要打亂這個次序,就只能培育出早熟的果實,這樣的果實既不成熟,也沒有甜味,而且很快就會爛掉。

如果我們不急于對孩子進行教育,我們就不必急于要求他什么,就能夠更加從容地對他提出要求。這樣,只要不溺愛孩子,就一定能把他教育好?!?/p>

愛彌兒是虛構(gòu)的,我的孩子是真實的。

你好,愛彌兒!

你好,陳一言!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 《愛彌兒》讀后感800字左右篇七

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qū),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讓—雅克。盧梭所著的《愛彌兒論教育》果然是教育名著,讀后讓人回味無窮,讓我對教育、對育兒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這本書的開篇第一句,“一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旦落到人的手中,就全都變壞了。”所蘊含的深邃哲理其實與《三字經(jīng)》類似,都在主張人性本是善的,惡的根源就是失敗的教育。這句話也彰顯了教育的重要性。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認為,教育應從人的自然本性出發(fā)的,主張對兒童始終施行自然主義教育。

全書是分年齡段來闡述的,逝去時光已不在,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第三卷,十二到十五歲的年紀。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十分注意教育的程度和方法,要引導他如何思考問題?!薄昂⒆幼x書卻不懂得思考,那他就只知道讀書,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學習識字。

”而現(xiàn)在的社會總是以成績來評判一切,我自己在這個焦慮環(huán)境下也會有極端做法。其實各科書本的知識已經(jīng)很全面了,有很多也很實用,可我們家長總是生怕孩子落后了、掉隊了,給她們報各種興趣班,做各種試卷練習,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才剛有苗頭,就已經(jīng)被撲滅在了重壓之下。

女兒總是很害怕和抵觸地理知識的學習,覺得記背地名、氣候、經(jīng)緯度太過枯燥,學這些沒有用??商枮楹蚊刻鞏|升西落,為何會有四季更替,為何我們到歐洲很遠,這些都是最最實用的生活常識,都與地理學息息相關(guān)。

現(xiàn)在想想,也許問題就在于她沒有好好體會生活,沒有時間去思考,透過思考去探究,去解釋最最普通的生活現(xiàn)象。有了思考,有了興趣,才是學科知識的永動機,才能讓她在知識海洋里馳騁。

“為了不讓孩子死啃書本,我要讓他到工場去干活兒,動手會有助于他心靈的發(fā)展;”然而,我們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都是家里“老大”,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們信奉的宗旨卻是只要學習好,其他你不用管,家里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來照顧你生活。這樣很明顯背離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這個暑假我上班的時候特意讓十四歲的女兒在家做午飯吃,本來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可事實還是讓我痛心難過,也深刻認識到了自己教育的失敗。頭幾天,獨自在家的孩子不是吃焦的雞蛋,就是糊的餅;中間幾天,索性餓著肚子等我回家后的晚飯,后面幾天,甚至連煤氣灶忘記關(guān)了,燒穿鍋底是小事,要是房子點著可就是大事了。

我們好像真的是做錯了,錯的是我們大人。現(xiàn)在這樣,培養(yǎng)的就是“巨嬰”。且不論學到了多少學科知識,一個沒有生活能力的“巨嬰”怎么在社會上生存呢?

是的,我們少些說教,少些指責,多設(shè)身處地地替孩子想一想,不要一味地把我們的思想當成了他們的思想,在小樹苗要被風吹到時扶一把,他終究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的。在教知識的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德育和生活能力的教育。

自勉共勉!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2713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