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課的教案(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06:34:20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優(yōu)質15篇)
時間:2023-11-16 06:34:20     小編:紫衣夢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制定的一種詳細的教學計劃,它可以有效地指導教學的進行,提高教學質量。每一節(jié)課的教案都應該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要素。教案的編寫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質量的保證之一。教案的制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教案的編寫需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啟發(fā)思維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實用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一

學習目標:能做出后腦先著墊的前滾翻動作;能相互合作,有序開展各項活動。

學習步驟:

一、統(tǒng)一規(guī)章,身體力行。

教師活動:

1、集合隊伍,組織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練習。重點練習:三面轉法。

2、組織學生進行反應練習看手勢移動,講解游戲方法及規(guī)則。

3、組織學生進行準備活動操,重點頭部。

學生活動:

1、快速安靜集合隊伍,隊伍整齊,動作規(guī)范,反應迅速。

2、能快速做出反應,快速移動腳步。

3、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操。

組織:四列橫隊。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進行腕、肘等部位的準備活動,進行“小皮球跳、跳、跳!”等小游戲,復習前后滾動。

2、先組織學生進行嘗試性練習,教師巡視指導,仔細觀察學生練習情況。

3、講解、示范前滾翻的完整動作,重點提示團身滾動時后腦先著墊的動作。

4、及時總結學生的練習情況,并提出要求。

5、組織學生分組進行下顎夾紅領巾的方法,分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保護。

6、及時總結學生的練習情況,并提出要求。

7、邀較好的學生進行動作展示,及時進行點評。

8、再次組織學生進行前滾翻練習。

學生活動:

1、認真做好準備活動,通過游戲和前后滾動的練習,進一步體驗團身滾動的動作。

2、練習中能相互幫助,相互指導。

3、仔細觀察,認真模仿,積極參與練習,能按教師的要求去完成任務。

4、根據(jù)老師的指導,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5、在小組長帶領下依次進行練習,相互觀摩,看誰團身動作完成得好。

6、樂于反復練習,掌握方法。

7、積極參與交流展示活動,相互觀摩學習。

8、在練習中,注意安全,依次進行練習。

組織:八小組分組練習。

三、活躍身心,快樂放松。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進行往返接力游戲,講解活動方法及要求。

2、組織學生進行嘗試性練習,及時點評各組練習情況,并提出要求。

3、再次組織學生進行接力比賽。

4、點評各組的比賽情況。

學生活動:

1、明白接力方法及要求,相互配合,順利完成。

2、隊員之間相互指導幫助,積極與組長配合。

3、認真投入到比賽中去。

組織:四路縱隊。

四、交流評價,總結經驗。

教師活動:

1、總結評價整節(jié)課。

2、宣布下課。

學生活動:

1、相互交流評價。

2、師生再見。

組織:四列橫隊。

五、反思。

我在上三年級體育課《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在我演示了猴子滾動后,大部分學生都明白滾翻時要團身的要領,但是在實際的練習中,依然有不少學生不能完成完整動作。關鍵的原因在于低頭的問題。于是,我讓兩個學生上前展示自己的動作,一位學生低頭團身,完成了動作;而另一位學生盡管團身很緊,可是由于低頭不夠,使得他的前額觸墊,怎么也翻不過去。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很多的學生明白了低頭的要領,要后腦勺著地。但是明白了不代表能完成動作,我就引導學生利用準備活動時的“低頭看天”和“倒看人”游戲,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后腦勺著地的要領,盡管有些學生團身不緊,但是一低頭還是可以翻滾過去。

在這樣的初步體驗的基礎上,我嘗試讓學生滾翻以后能站起來。剛剛有些學生低頭能滾翻過去,但是由于團身不緊,無法很好的站起。學生明白了動作要領,在后來的練習中,自然而然的在滾翻中團身,力求在滾翻過后能站起。超過一半的學生能在滾翻后站起,還有部分學生就差一點點就成功,這時候,我又引導學生雙腳用力蹬地。我請兩個學生展示比較,動作快的學生很容易就滾翻過去,而動作慢的學生盡管滾翻過去了,但是站起來很艱難。我問翻得快的學生有什么秘密?他說:“要用力翻,腳要用力蹬地?!蓖ㄟ^對比引導,超過90%的學生利用低頭、團身、蹬地等動作要領,出色的掌握前滾翻的技巧。

在這節(jié)課上,我覺得我有兩個成功的地方。一是在技能教學上,我采用發(fā)現(xiàn)問題――對比分析――改進方法――成功的方法,學生對技能的掌握較出色。大部分學生通過體驗,或是觀察老師、同學的示范,逐步掌握低頭、團身、蹬地的要領,最后掌握前滾翻的技術要領,出色完成動作。在技能指導上,我充分強調要低頭、團身、蹬地等要領,或通過動作比較,或通過動作演示,使學生理解動作要領,突破重點,克服難點,最后順利掌握前滾翻技術。

二是學生在自主練習時,我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比如一開始有的學生團身緊,但是滾翻不過去,我就引導學生要低頭。通過前面的準備活動“低頭看天”“倒看人”游戲,使學生理解前滾翻中低頭的重要性,強調在前滾翻時要先低頭才能滾翻過去。在學生滾翻過去后不能順利站起時,又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理解要滾得快,雙腳就要用力蹬地。在練習時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學生對于動作的掌握就更容易。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系統(tǒng)周密的鍛煉計劃是保證運動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立定跳遠具有很強的體育鍛煉價值,又是河北省中考體育項目之一,為了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科學性,以及提高初三學生的運動成績,現(xiàn)將水平五運動參與目標“依據(jù)科學原理制訂并實施個人鍛煉計劃”這一教學內容提前列入水平四(初三)的年度教學計劃中。

本節(jié)課教師選用立定跳遠技術為教材,以提高立定跳遠成績?yōu)檩d體,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學生能夠理解制訂個人鍛煉計劃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制訂出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通過教師的提示,拓寬思路,把制訂個人鍛煉計劃的理念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時東良。

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樊江波。

制訂鍛煉計劃。

立定跳遠。

水平四初三年級人數(shù)40。

沙衣15件體操墊10塊板夾3個圖片若干(正誤對比、計劃表格)。

立定跳遠測試墊子4塊。

制訂鍛煉計劃的步驟。

初步診斷影響個人立定跳遠成績的因素。

1、90%以上學生能初步理解制訂鍛煉計劃的步驟,知道鍛煉計劃的基本過程。

2、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各組學生能夠初步制訂出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鍛煉計劃。

3、發(fā)展學生的下肢力量。

1、力量不足標準:動作標準,協(xié)調連貫,但成績不理想。

2、起跳之蹬擺配合標準:起跳蹬離地面瞬間踝膝髖三關節(jié)充分蹬直,擺臂快速到位。如圖。

不協(xié)調的圖片(擺臂不到位、踝膝髖三關節(jié)蹬不充分等)。

3、兩者兼而有之。

a、擺臂速度慢,不充分,影響用力。

b、蹬離地面瞬間,踝膝髖三關節(jié)沒有充分蹬直。

c、先蹬地后擺臂,動作極不協(xié)調。

4、學生鍛煉計劃樣表。

()組,目標:立定跳遠滿分。

注意事項:準備活動充分、充分放松消除疲勞。

鍛煉計劃如下:

診斷弱點。

運動形式。

運動強度。

運動時間。

運動頻率。

自我反彈。

及修正。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三

關于初中體育課教案大家了解過多少呢?可能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初中體育課教案范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課緊扣“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jié)課我選擇100米跑作為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精神?,F(xiàn)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氛圍,在學校主觀意識性很強,好勝好強,不易與同伴和睦相處,體育課學習就給了他們這樣一個良好的機會。要完成上好課這個共同的任務就必須要全體成員齊心協(xié)力,共同分擔責任,共同進步和提高,從而逐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達到社會適應領域的目標。力爭取得最佳效果。通過本次課的教學,我感覺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部分。

一、感覺成功的地方。

1、課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合理。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100米全程跑,課的大概流程是這樣的:(1)繞田徑場跑步,(2)徒手操,活動各關節(jié)(3)100米跑,先做輔助性練習,然后再做專門性動作練習。這樣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過程。(4)學生練習提高(5)學生放松,教師講評、總結。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練習由易到難,由體驗感知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中注意采用分組教學形式組織學生學練,以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2、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處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為了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讓體育委員協(xié)助老師參與教學管理。這樣既幫助了學習技術有困難的同學,又使得他們在課堂上有事情可以做,幫助他們找到一種成功的感覺。在準備活動及放松活動的安排上,利用音樂、場地等教學資源組織教學,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二、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課堂容量大,一部分做的好的學生未能及時表揚,以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籃球——三步上籃。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1、認知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協(xié)調性、靈敏性,提高健康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終生體育的意識。

2、技能目標:通過籃球三步上籃技術的學習,讓85%的學生能完成這一技術動作,15%的學生能了解動作的內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在學練中互相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五、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示范法,講解游戲競賽,引導啟發(fā)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并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互幫互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放手學生思考、討論、合作創(chuàng)新以及游戲競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目的。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四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運動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在教師指導下,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自尊、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一年級(水平一)的技巧教材前滾翻,本內容是一年級技巧練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兒童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它符合水平一學生認知能力差、好玩、好動、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學習,能夠發(fā)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與平衡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和互相幫助的優(yōu)良品質,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fā)展。同時讓學生知道前滾翻也是一種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三、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滾翻后成屈腿坐撐動作。

2、發(fā)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性。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努力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四、教學內容:前滾翻成屈腿坐撐。

五、組織與教法:

根據(jù)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宗旨”的主題思想,特采用以:

1、語言、情境導入法:教師創(chuàng)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欲望。

2、講解示范法:用規(guī)范,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精簡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要領。

3、表揚、鼓勵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滿足其張揚、自我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jié)課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自主學練法、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yǎng)成主動學習、探索創(chuàng)新的習慣。

六、教學流程: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95%的學生掌握二過一戰(zhàn)術要領及要求。

2、20%的學生能順利完成邊路進攻戰(zhàn)術配合及變化。

3、在練習過程中,全體學生能互相配合,緊密合作,體現(xiàn)良好的團隊精神。

重點難點。

二過一傳球時機、方向、力量及同伴的跑位邊路進攻戰(zhàn)術運用中的活與變。

教學準備。

足球場、足球20個、足球障礙物8個。

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guī):

整隊集合,檢查人數(shù)宣布內容,提出要求。

二、準備活動:

搶球游戲:在20x10cm的長方形場地內進行五對二、六對三搶傳游戲。觸到球者與傳球失誤者調換。

三、短傳練習:

要求:先用腳內側傳球,十次對傳不失誤后換腳背正面?zhèn)髑颍訐Q腳背外側傳球。

四、二過一攻防練習:

在邊長都為20米的菱形范圍內,設a與b一攻一防,a控球可與c、d、e、f任何人做“二過一”配合,b搶球。要求b、d、c、e只能一腳出球,且只能回傳a。b搶到球或a傳球失誤時互相交換攻防位置。

五、邊路進攻練習:

六、放松活動:

1、慢跑放松。

2、互相放松。

3、集中講評本次課情況,布置課外任務。

4、安排學生歸還器材,師生道再見下課。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1、游戲圓圈運球。

2、蛙跳。

教學目標:

技能目標:

1、在練習中學會基本隊伍的站位。

2、通過圓圈運球游戲,培養(yǎng)學生運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3、掌握蛙跳技術,發(fā)展腿部力量,增強彈跳力。

情感目標:

1、在游戲中發(fā)揮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明確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參入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入的熱情。

教學教具:

籃球。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1、開課式。

2、隊列練習,向左(右)轉、走。

3、準備活動:慢跑兩圈。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戲,圓圈運球。

1、方法:參加游戲的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幾組,每組站成一個圓圈,左右闊隔約兩米,其申一人手持小籃球。游戲開始,各組持球人運球依次繞過本組每個人,到原來位置并將球傳給右邊的第一個人。右邊的第一個人接傳球后,再按同樣的方法運球。各組依次進行,先做完的組為勝。

2、規(guī)則。

(1)運球時必須依次繞行,不得碰撞他人。

(2)運球時不得持球跑或雙手同時拍球,運球失誤,必須撿回在失誤地點重新運球。

3、注意事項:0在場地上畫2一一4個直徑8一一10米的圓圈,"生分成2一一4組,每組一個小籃球,聽教師口令統(tǒng)一練習。0按規(guī)則和要求進行運球。

(二)定點投籃。

1、動作方法: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站在罰球線上,雙眼瞄準籃圈。膝關節(jié)微屈,五指自然分開,指根以上持球。

2、動作要點:持球正確,上下肢協(xié)調用力,伸臂、抬肘、屈腕、撥指柔和有力。

3、教師講解、示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動作及注意點。

4、練習方法:先集體練巧,后分組練巧。

三、結束部分:

1、小結、講評。

2、下課。(師生再見)。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七

:教師及時捕捉住能做出“滾翻”的學生,通過他們的展示,將滾翻滲透于生活中,讓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技能。

情景展開:

引導學生進行游戲《小刺猬蓋房子》。提高學生的游戲興趣,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尊重同伴的優(yōu)良品質,滲透安全教育,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協(xié)作,勇于顯示個體的價值。

情景結束:

最后在優(yōu)美的旋律《森林狂想曲》的伴奏下進行放松練習。

1、在運動技能教學中,應抓住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明確學習前滾翻或其它運動項目不只是為了掌握它的技術動作,而是通過學習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有目的的練習。如果只是為掌握技術動作而學習,就失去了學習鍛煉的價值。

2、在滾翻中,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頭手倒立”的現(xiàn)象,(其它運動技能的教學中,都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師應及時制止進行講解提示,給其他學生敲響警鐘。不能為了把課堂放給學生,而不考慮學生的安全,造成傷害事故。并且在整堂課的教育教學當中,對學生學練安全因素考慮不周到,致使很多學生在學練過程中不知道保護自己和他人,存在安全隱患。

3、前滾翻動作由于枯燥無味,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在練習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對學生的動作、練習態(tài)度、情緒給予肯定,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如:“你做得真棒?!薄巴瑢W們,看某某同學雖然沒有掌握動作,但是他不氣餒,仍然練習得非常認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钡鹊?。讓學生從心理上得到滿足。

4、在最后的游戲蓋房子組織上還有待商討,由于教師設計和講解不夠仔細,活動時學生秩序有點混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5、對整節(jié)課的課堂秩序控制還不夠,沒有能把學生深深的吸引住,可能與教師對課堂駕馭能力還待提高有關系。

6、故事情景教師講解還不夠生動,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進入下一個內容的過渡語需要教師繼續(xù)提高,這樣才會使整節(jié)課銜接更加緊湊,看起來更合理。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八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本課練習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為主要目的,創(chuàng)設樂學情境,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性。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初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zhàn)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fā)揮和戰(zhàn)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第二個復習籃球雙手頭上傳球,通過復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掌握雙手頭上傳球技術要領。

本次課所授班級為初中一年級學生,每班有60人左右,體育基礎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

教法:語言啟發(fā)、模仿練習,小群體學習,游戲。學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學習。

重點:技術的規(guī)范性。

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采用教師啟發(fā)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的教學策略,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九

跨欄跑的基本技術:

1、起跑至第一欄的技術テ鹋艿墓程與短跑基本相同,起跑至第一欄起跨點的一般采用8步起跨,起跑時應把起跨腳放在前起跑器上。起跑后上本抬起要比短跑時來得快。

2、過欄技術ス欄是跨欄技術的關鍵部分,它由起跨、騰空過欄和下欄著地等動作組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體能較好、且活潑好動,但參與運動憑興致,有時顯得魯莽;少數(shù)學生因肥胖或體質單薄,基本活動能力較差,靈活、協(xié)調性也不好。而四年級學生畢竟有一定的體育技能儲備,他們不會滿足于簡單的障礙設置和活動形式。所以,本課將從安全教育入手,突出“巧”過障礙,積極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穿越障礙的技能水平。

1、接受現(xiàn)代跨欄技術的理論概念。

2、學生能在練習中體現(xiàn)出靈巧與全身協(xié)調,發(fā)展速度、耐力等體能;強調“擺動腿”。

3、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能在同伴的鼓勵下克服過障礙時的恐懼心理,在小組團結協(xié)作中克服困難、拼搏爭先。

起跨腿登伸充分有力;擺動腿積極高抬下壓,攻欄腿異側臂積極前伸。

1)跨欄坐:坐在地上做模仿過欄時腿部和手臂動作,以初步建立過欄時手、腿配合的技術概念,發(fā)展柔韌性。

2)攻擺練習:模仿跨欄步上欄動作的練習,以學習掌握攻半時起跨腿充分蹬伸和擺動腿屈膝前擺高抬技術,提高積極攻欄意識。

3)擺動腿過欄模仿練習(鞭打練習):擺動腿前擺高抬積極下壓小腿前伸著地,以學習動腿模仿和過欄的動作。

4)原地起跨腿提拉過欄練習:學習掌握起跨腿的過欄技術,提高髖關節(jié)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5)跨欄步模仿練習:在走步中模仿兩腿的過欄動作,以強化過欄時上、下肢協(xié)調配合的完整技術。

6)欄側攻擺和提拉過欄練習:在走步中從欄側完成過欄動作。

7)欄間節(jié)奏跑模仿過欄練習:初步建立三步過欄和跑欄的概念。

8)擺動腿過欄:學習擺動腿的攻欄,鞭拉過欄技術。

9)放松跑過欄:以中等速度跑進從欄側和欄上做完整跨欄動作,以掌握正確的過欄技術。

10)起跑6~8步過第一欄:學習起跑上第一欄及跨欄技術。

11)起跑過3~5個欄:強化起跑上第一欄、過欄及欄間跑相合技術。

12)縮短欄距跨欄跑:提高欄間跑頻率和快速過欄、跨欄接的跑欄意識。

13)重復跨欄跑:起跑過8~10個欄的重復訓練,訓練全過程技術和節(jié)奏。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十

本次課是教學計劃安排中第x次課,是一次復習舊內容與教授新動作相結合的綜合課。在前面的三次課中,學生系統(tǒng)學習了羽毛球的正手握拍法與站位,反復進行了發(fā)球、擊球的揮拍練習,初步學習了正手發(fā)高遠球的動作技術,在此基礎上,本次課安排了三項教學內容:復習正手發(fā)高遠球、學習正手擊高遠球和身體素質練習。這既是改善與鞏固羽毛球正手發(fā)高遠球技術的必然要求,又是教授學生學習和掌握正手擊高遠球技術要領的新開端,兩者有機地安排在一次課中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接球意識和促進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十一

1.課堂常規(guī):體委整隊,報告人數(shù),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要求:隊列整齊,步伐一致。

2.導入。

實事導入:同學們,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舉世矚目。相信大家心里也有所感觸,女排的精神一直在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但精神的傳遞需要許多后備力量,希望大家能夠努力學習排球技術,有一天也能為祖國爭光。今天,我們來學習排球運動中一個比較基礎的技術——墊球。

(二)準備部分。

1.游戲—傳球接力。

方法:學生成四路縱隊,每個排頭分別持球,雙臂加緊置球于前臂處,聽到開始口令后迅速向前移動,在終點線處繞桿返回起點,將球傳遞給下一名隊友,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個人完成傳遞返回起點。

規(guī)則:傳球過程中球掉落,撿起球后在掉球處重新出發(fā);不允許以拋球的方式在游戲中獲利。

2.徒手操。

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3.復習“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

(1)示范。

正面示范和側面示范。

(2)講解動作要領。

持球:雙手手指自然分開,拇指相對成“八”字形,指根以上部位持球的側后方,手心空出,肩、臂、腕部肌肉放松,兩肘自然彎屈于體側,將球置于胸前部位過食指,中指用力撥球將球傳出。出球后,手心和拇指向下,其余四指指向球方向。球飛行時向后旋轉。

接球:兩臂迎球伸出,雙手手指自然張開,兩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前上方伸出。當手指觸球時,雙手將球握住,兩臂順勢屈肘后引緩沖來球的力量。

組織教學:組織學生在規(guī)定場地練習,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注意事項,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動作到位,傳球有力。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學生回答:疊指式,力量來自于上下肢協(xié)調發(fā)力。

組織教學:分列式。

2.講解技術動作。

(1)準備姿勢:屈膝,兩腳約與肩同寬,屈肘,手置于胸腹前;。

(3)擊球:重心前提,含胸、提肩、壓腕、頂肘腹前約一臂擊球的后下方;。

(4)墊球手型:疊指式、抱拳式、互靠式;。

(5)墊擊部位:手腕以上約10cm。

3.練習。

(1)原地自拋自墊練習。

教學組織:兩列橫隊,固定區(qū)域。

(2)近距離一拋一墊練習。

教學組織:學生兩人一組,相距三米,一人拋球,一人墊球。2分鐘輪換,

(3)變換方向墊球練習。

4.檢驗—接發(fā)球比賽。

教學組織:分為兩小組,分別在兩個場區(qū)練習,由小組代表發(fā)球,小組成員一路縱隊接發(fā)球,并將球墊送到本方場區(qū)2號位區(qū)域。墊到指定區(qū)域計一分,失敗零分。

(四)結束部分。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4.展示籃球展示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和“單手肩上傳接球”的組合技術。

四、場地器材。

排球場地、排球若干個、錄音機1臺。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十二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教育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為依據(jù),發(fā)揮學生的認識能力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為目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大多數(shù)學生初步掌握擲實心球的技術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發(fā)展學生的投擲能力、協(xié)調性、靈敏性,提高學生上肢力量和擲實心球水平。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終生鍛煉身體的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jù)教材的知識體系及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可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為投擲的力度和出手的角度,確定的依據(j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力度是決定擲實心球成績的關鍵,因此定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將通過激烈游戲中快速重復的投擲練習來解決;二是由于學生體質較弱,做到奮力一擲有些難度,因此定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教法:

將整個教學內容游戲化、比賽化,使學生樂于參與、易于參與,并在較為興奮的狀態(tài)下達到教學的目的,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感性思維較強,理性思維較差的特征,因此宜在教學中多應用示范進行教學,讓學生多進行模仿練習。因此,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法:

1、游戲、比賽參與法:將教學內容全部融合于游戲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啟發(fā)嘗試教學法:依據(jù)“實踐-認知-在實踐”的規(guī)律,在講解前,先使學生主動探索,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練習,理解知識、自我完善,同時也體現(xiàn)了“先學后教”的基本原則。

3、示范法:利用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本節(jié)課中讓學生多看動作優(yōu)美標準的示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指導、糾正錯誤法: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通過應用全體與個別指導、糾正錯誤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規(guī)范動作。

5、表揚法: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多鼓勵多表揚,發(fā)現(xiàn)閃光點,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教學過程。

1、收心熱身階段(開始和準備部分):大約用時10分鐘。具體步驟為:首先是課堂基本常規(guī)(包括師生問好、宣布課的目標任務等)。然后是游戲。然后是徒手操練習。

2、情緒發(fā)展階段(基本部分):大約用時25分鐘。

(五)設計意圖:

以游戲代替以往枯燥的擲實心球練習,這樣能使學生迅速調整心態(tài),從心理和生理上進入興奮狀態(tài),既活動了身體,又能快速地調整學生的注意力。

(六)預計課的效果:

預計教學目標基本實現(xiàn),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擲實心球的基本技術要領;40%的學生能熟練的掌握,并能優(yōu)美的完成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投擲能力。

(七)反思:

學生在實際體育課中,學習積極性不夠強烈,學習濃度不夠,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老師強迫性去教學,這就給我們當老師的一個提醒: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游戲之類的東西,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去教學。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十三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羽毛球技術動作教學為依托,靈活運用講解、示范、練習、糾錯、啟發(fā)引導等多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掌握羽毛球的技術動作和要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身心素質。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十四

依據(jù)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我將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為:教學重點:理解和初步掌握正手擊高遠球的技術要領。教學難點:對正手擊打高球的擊球點與擊球高度的有效把握。

本次課是以學習新動作為主的綜合課,所以把初步掌握正手擊高遠球的技術要領作為本次課的教學重點。以較高的弧線將來球擊到對方場區(qū)底線附近叫擊高遠球,其特點是球的弧線高、滯空時間長,因此,對擊球點與擊球高度的有效把握是合理完成正手擊打高球技術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實踐應用效果的必然要求,由于初級班學生對高球的時空判斷能力普遍不強,因此,本次課的'教學難點是對正手擊打高球的擊球點與擊球高度的有效把握。

初中體育課的教案篇十五

依據(jù)大學體育課程標準,基于對本次課教學內容的分析,結合羽毛球初級班學生的特點,我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講授正手擊高遠球的技術要領和反復練習,使x%左右的學生領會該動作的技術要領和動作要求;促進x%左右的學生初步掌握正手擊高遠球的動作技術。

2、通過復習正手發(fā)高遠球技術動作,促進學生進一步完善和鞏固正手發(fā)高遠球技術。

3、通過正手發(fā)高遠球與正手擊高遠球相結合的練習,引導學生逐步熟練高遠球的技術動作,加強動作的銜接性與連貫性。

4、通過安排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練習,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提高學生的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并培養(yǎng)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32748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