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總結是梳理事物發(fā)展脈絡和規(guī)律的手段總結的結尾可以展望未來,提出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的建議。這些總結范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總結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一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2.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課文并默寫一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底蘊,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青春易逝,時不再來,要勤奮求學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珍惜美好年華,體味邊塞風光的壯美。
二、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每一首詩。
(二)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2.教師范讀課文。
(二)交流自學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持:用來(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樣。)。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狀食物。(這是古義,今天不太常用)。
漉:過濾。
豉: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為:把……做成。(與今天意義不同)。
箕:豆秸。
釜:鍋。
泣:哭泣。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歸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1.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師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lián)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汁”與后面的“泣”、“急”讀起來并不押的,而古詩對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教師直接講解: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變化引起的?!爸痹诠糯x入聲,讀音與“泣”、“急”很相近。)。
(四)反復朗讀,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習期讀。
(五)體會寫法。
想一想,這首詩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再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六)背誦全詩,體會寫法,內(nèi)化感情。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首詩,向別人講述這首詩的意思和有關它的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長歌行》。
1.導入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jīng)學過那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l)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葵:一種蔬菜。(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一樣。)。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陽曬干。
陽春:溫暖的春天。
德澤:恩澤,恩惠。
秋節(jié):秋天。
焜黃:草木枯黃。
華:同“花”(這叫通假字,兩個字的意思在這里是一樣的。)。
百川:眾多的河流。
復:再,又。
徒:白白地。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園中綠綠的葵菜葉上,早晨的露珠還在閃光??墒遣痪镁蜁惶枙窀傻?。溫暖的春天廣布恩澤,世間萬物全都熠熠生輝。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草木枯黃,花衰葉落。百川都奔涌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能往西流呢?少壯的時候不知努力,年紀大了只能白白的傷心。)。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這首詩與《七步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二)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l)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zhàn)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zhàn)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zhàn)亂不斷發(fā)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xiàn)英勇善戰(zhàn),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附:板書設計。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聯(lián)想言資料提供者:李麗。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二
1.通讀三首古詩,學會三個生字。
2.了解《長歌行》大意,感受詩人的真摯感情。
教師演示《古詩三首》誦讀動畫,導入新課。
1.讀通三首古詩,學會三個生字。
2.對照注釋,理解古詩的大意,標出不懂的地方。
3.小組內(nèi)簡單交流。
1.導入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jīng)學過哪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l)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背誦《長歌行》。
附板書: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教學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默寫《出塞》。
1.背誦《長歌行》。
2.“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3.教師演示誦讀動畫。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師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lián)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錄音范讀。
2.學生練習朗讀。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zhàn)亂不斷發(fā)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xiàn)英勇善戰(zhàn),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1.背誦課文,默寫《出塞》。
2.向別人講述《七步詩》的有關故事。
附:板書設計。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教師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三
1、出示謎語:看不見,摸不著,跑著快,又沒腳。一去永遠不回頭,千金萬金買不到。
2、學生猜出后,教師借機板題:時間。
二、引導學生觀察圖,激發(fā)學生興趣。
1、仔細觀察書中插圖,討論問題:(1)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2)他們在干什么?
2、學生邊看邊說,要求自言自語。
3、組織在班內(nèi)交流后,切入到學習主題:《長歌行》的理解及背誦、認字、識詞……(提出學習任務)。
三、初步感知詩歌內(nèi)容。
1、請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試著讀一讀,要讀準音,正對調(正確)。
2、劃出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長、川、何、復、歸、少、努、徒、傷悲。
3、(放錄音)請聽一聽你的朋友認對了嗎?請學生自己驗證。
4、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1)個人自由讀。(2)兩人合作讀。(3)四人小組合作讀。
四、進一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
1、指名試讀詩,請仔細聽后評議。
2、再放錄音,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及韻律特點。
3、教師范讀,學生小聲跟讀(有語氣)。
4、教師重點指導下列詞語:復西歸、少壯、老大、徒、傷悲。
5、請學生試著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6、質疑問難: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1)合作解決;(2)請教老師;(3)師生討論。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二、走進“一休屋”
1、請你把詩句與意思連起來。
百川東到海(1)什么時候才能再回來呢?
時間也是這樣一去不回啊!
何時復西歸?(2)條條江河向東奔去,流入大海。
少壯不努力,(3)如果年青的時候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4)到年老時,再傷心后悔也來不及了。
2、詩與詩意結合起來讀一讀,認真感悟。
3、同桌兩人互相說詩,對詩意。
三、指導背誦,當堂檢查,及時反饋。
1、教師抓住重點詞指導背誦:少壯、老大……。
2、學生自由背誦。
3、抽查學生背詩,指出優(yōu)缺點。
四、回顧插圖,說演結合。
1、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老爺爺將會對小孫子說些什么?小孫子又是怎樣回答的?
2、編一編、演一演、評一評:學生合作自由表演。
五、識字教學。
1、在詩句中學詞,在詞中識字,出示詞條:。
長歌行、百川、何時、復西歸、少壯、努力、傷悲、徒、海。
2、學生讀詞,然后小組討論:你是。
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1)通過分析字形記;(2)擴詞記;(3)說話記;(4)換偏旁或取偏旁記;(5)看拼音記。
3、組織學生班內(nèi)交流識字方法。
4、描一描、寫一寫。注意讓學生寫好“悲”字的“心”字底。
六、學習了《長歌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七、課堂小結。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四
一.默寫《七步詩》,寫出句子意思,根據(jù)課文填空。
詩句句意。
這首詩的作者是()時期的()。曹植的哥哥曹丕當皇帝后,他受排擠、迫害,終生遭受軟禁。詩中用“豆”比喻(),用“萁”比喻兄長(),“同根生”指(),“相煎”指(),全詩表達了對曹丕()的不滿,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相互()的殘酷現(xiàn)實。
二.默寫《長歌行》,寫出句子意思,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詩句句意。
《長歌行》出自(),“長歌行”的“行”是古代詩歌的()。詩的一至四句寫了春天的(),五六句寫了秋天的(),用季節(jié)的變換作(),說明一年里最美好的季節(jié)是(),人的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是()時期。七至十句用江河不能西流作(),說明時間一去不復返,勸導人們(),不要到老了再后悔。
三.默寫《出塞》,寫出句子意思,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詩句句意。
本詩的作者是代的()。一、二句表達了作者對連年戰(zhàn)爭的(),對出征的將士們的.()。三、四句表達了作者對飛將軍李廣的(),對駐守將領無能的()。全詩表達詩人對國家對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本課在寫作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
五.閱讀同學習作,回答問題。
風箏。
青島唐山路小學四年級二班王昭君。
春天來了,草青了,柳綠了,桃花開了。這幾天下午放學回家我路過村頭,總看見一些人在放風箏。(寫春天的環(huán)境,烘托自己心情,為下文寫風箏作鋪墊。)。
啊!是孫悟空!你看他頭戴黃帽,身穿黃衣,白襪.黑靴,左手提著金箍棒,右手舉到額頭前,打著眼罩,看著我。(寫外貌抓住了特點,描寫順序也合理)“老朋友,又見面了!你好嗎?”我大聲問候他。孫悟空眨眨眼,不說話,只是抵著嘴笑,又一蹦一躥升上了云頭。(在外貌動作描寫基礎上,寫自己的想象,極有情趣)再往周圍看看,蝴蝶、八卦、老鷹、燕子……許許多多,花花綠綠,十分好看?。◤摹懊妗鄙下詫戇@些風箏,全文有詳有略,處理恰當。)。
我要親手做一個風箏,把它送上天空。打定了主意,我匆匆地往家趕。(寫自己的打算結束全文,有余味。)。
簡評:描述生動、傳神,既有“面”的描寫,又有“點”的描寫,條理清楚。素質教育使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大大減輕,給了孩子充分的自我發(fā)展的時間和和空間,本文傳達給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指導、點評教師:朱維山)。
本文獲青島市當代小學生作文比賽一等獎。
發(fā)表于《語文報》第1181期三四年級版。
1.本文寫了哪些風箏?
2.文中寫哪一種風箏最具體?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本文寫風箏要表達什么中心思想?
六.寫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歌,通過描寫景物、描寫生活畫面或敘述事情表達出你的感情或對某事理的感悟。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的:1、理解古詩的意思,學會古詩學習的方法。
2、通過對古詩的理解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3、教會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學會古詩學習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對古詩的理解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看到古詩一詞,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學過的古詩,就讓其背誦;或想起學詩的方法,引導學生補充,教師板書;或問本節(jié)學哪首詩)適機板書課題――長歌行。
師:是呀,古詩語言凝練,有許多千古流傳的名句,告訴我們深刻的人生哲理?!堕L歌行》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題為“長歌行”的樂府民歌都有對人生苦短的感悟,這篇《長歌行》也不例外。
二、學習。
師:請同學們各自放聲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生:讀課文。(教師關注讀的不好的學生)。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他們讀得怎樣?
(指名幾個學生讀,大家評價)。
生:說不懂的字句。
師:請你和同桌議議這些字句的意思。
師:這首詩寫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讀懂)。
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的?請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生:討論交流。
匯報:
2、寫花草易萎:“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jié)至,j黃華葉衰?!睖嘏拇禾旖o萬物帶來了恩惠,使它們充滿生機;但常常擔憂秋天的到來,因為一到秋天,草木枯黃,百花凋零,萬物失去了活力。――萬物的`生命雖是美好,但多么短暫?。?/p>
3、寫百川歸海:“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北姸嗪恿鞫枷驏|流入大海,什么時候才能流回來呢?――百川東流,永遠是一去不復返的呀!
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全詩的主旨句,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青年時期不努力學習,到老了只能白白地傷心后悔。全詩借助朝露易逝、花草易萎、百川歸海等自然現(xiàn)象警示人們:美好時光短暫而易逝;人生短促,要珍惜時間,及早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徒然嘆息。全詩令人深思,發(fā)人深省。
5、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fā)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jié)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指名有感情讀詩)(悟情)。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從中獲得的道理;或是別的惜時名言詩句。
(根據(jù)情況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選擇你喜歡的背誦)(延伸)。
師總結:是呀,燕子去了,會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卻是一去不復返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毕M覀兩賶讯嗯?,老大不傷悲,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呀!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葵,衰,煮,羹,煎。
2.朗讀,背誦古詩。理解詩詞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1理解詩句的意思2詩人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
1.導言:我們曾經(jīng)學過《古朗月行》,誰給大家介紹或背誦一下?
2.簡介“行”是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3.這是一首古代樂府民歌。
二.朗讀詩句,理解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練習朗讀。
1.師范讀,能力較強的同學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齊讀。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讀自悟。
小聲朗讀詩句,根據(jù)注釋,逐句理解大意。
2.小組合作:每人說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內(nèi)容,推選出最貼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組代表說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評議,教師點撥。
(2)啟發(fā):全詩講了自然界的什么現(xiàn)象?(自然界萬物從繁盛到衰敗的自然規(guī)律)你體會了什么?(光陰一去不復返)。
(3)由此作者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嘆?。ㄉ賶巡慌Γ洗笸絺?。
(4)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習背誦。
五、識記生字:癸、衰。
六、導入學習《七步詩》。
1、剛才,大家學習《長歌行》時,非常認真,下面的時間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七步詩》。
2、誰知道關于《七步詩》的傳說。(學生知道就由學生來講,如果不知道,由教師來做簡單介紹。)。
七、朗讀詩句。
1、教師范讀;學生范讀。(注意讀出抑揚頓挫)。
2、同桌間練習朗讀,互相糾正讀音、語氣。
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4、齊讀。
八、品讀詩句,想想每句詩的大意是什么?(可根據(jù)注釋)。
九、作業(yè):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講給你的家人聽,請他們提出意見。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弄懂詩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詩句的意思講給你的家人聽后,他們有什么建議或給予你什么樣的評價?(學生暢談)。
2、小組合作:在組內(nèi)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各組推舉同學與大家交流,學生評議,教師點撥。
二、理解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比喻兄弟相殘)。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于兄弟之間手足相殘的無奈與哀怨。)。
4.練習朗讀這兩句詩。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習背誦。
五.教師.總結:我們深深同情曹植的無奈,同時被他橫溢的才華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會的帝王之家為了爭奪、捍衛(wèi)權勢不惜手足相殘的扭曲人性。
六.導入: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非常熟悉的詩――《出塞》。誰能給大家背誦這首詩?
七.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八.根據(jù)注釋理解詩文。
1.組內(nèi)討論:每人根據(jù)注釋說說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商議。如解決不了,留與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請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問題,大家商討,教師點撥。
3.練習說出全詩的大意。
九.通過具體詩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紹本詩的歷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讀詩句,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表現(xiàn)詩人對朝廷不能抵御外敵的一種失望,以及渴望出現(xiàn)“飛將軍”李廣式的英雄。
十.舉行“賽詩會”。
類似《出塞》這樣描述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還有很多,你還讀過哪些?給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兩組,進行比賽式背誦)。
十一.作業(yè):預習《草船借箭》。
《長歌行》、《七步詩》、《出塞》《古詩三首》教學設計之五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七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古詩。
1、播放投影“學習古詩的秘訣_詩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師:同學們,在今天這節(jié)特別的語文課上,老師送給大家一件禮物,禮物就在電腦屏幕中,請每個同學把它深深地刻在心里。下面把它大聲地送給你周圍所有的同學。)。
2、師:帶著這份學好古詩的秘訣,讓我們共同來學習我國三國時期著名詩人曹植所作的那首家喻戶曉的——《七步詩》。(老師板書課題和作者,并強調“曹”字是“每日一曲”的字謎。)。
3、師:課前我們已經(jīng)預習了,能簡單地說說曹植為什么要作這首詩嗎?(點名說,如果說不好,老師可以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曹植作這首詩的背景資料)。
4、師:那當時的情形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共同來觀賞《三國演義》中的精彩片斷。(播放課件《三國演義》中剪切的“七步詩”片斷。)。
5、師:這是一種怎樣的時刻???(千鈞一發(fā)、生死攸關等詞)。
6、師:那么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曹植到底作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翻開書。
二、初讀古詩,讀熟古詩。
1、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字形。
2、點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齊讀古詩。
4、老師強調重要的字形并在黑板上板書。(如:羹)。
三、再讀古詩,理解古詩。
1、師: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并試著理解詩的意思,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讀懂這首詩。
2、點名學生說說理解古詩的方法。
3、學生再次默讀古詩,并理解古詩。
4、點名學生說說詩的意思。
5、教師點評,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萁、豆、根”之間的關系。(老師拿出一根有著豆和根的整株實物,讓學生觀看,從面得出萁和豆之間的關系,用詩的原詞來回答就是:同根生。)。
6、引導學生能理解到這首詩中作者用“燃萁煮豆”來比喻“兄對弟的迫害”。
四、又讀古詩,深入理解。
1、師:大家都懂了嗎?這還不夠,因為學習古詩不但要讀懂意思,還要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你是怎么體會到的?請你邊默讀邊思考。
2、點名讀,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3、重點引導學生從“煎”字來理解曹丕對曹植的迫害。(打開關于“煎”的課件)。
4、當然還可以從“泣”字來理解,當學生談了自己的感受后,還要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詩。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葵,衰,煮,羹,煎。
2.朗讀,背誦古詩。理解詩詞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1理解詩句的意思2詩人感情的把握。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把握。
1.導言:我們曾經(jīng)學過《古朗月行》,誰給大家介紹或背誦一下?
2.簡介“行”是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學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3.這是一首古代樂府民歌。
二.朗讀詩句,理解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練習朗讀。
1.師范讀,能力較強的同學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指名朗讀;齊讀。
(二)理解大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讀自悟。
小聲朗讀詩句,根據(jù)注釋,逐句理解大意。
2.小組合作:每人說出自己所理解到的內(nèi)容,推選出最貼切的理解,留待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1)各組代表說出每句的大意,大家評議,教師點撥。
(2)啟發(fā):全詩講了自然界的什么現(xiàn)象?(自然界萬物從繁盛到衰敗的自然規(guī)律)你體會了什么?(光陰一去不復返)。
(3)由此作者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嘆?。ㄉ賶巡慌?,老大徒傷悲)。
(4)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習背誦。
五、識記生字:癸、衰。
六、導入學習《七步詩》。
1、剛才,大家學習《長歌行》時,非常認真,下面的時間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七步詩》。
2、誰知道關于《七步詩》的傳說。(學生知道就由學生來講,如果不知道,由教師來做簡單介紹。)。
七、朗讀詩句。
1、教師范讀;學生范讀。(注意讀出抑揚頓挫)。
2、同桌間練習朗讀,互相糾正讀音、語氣。
3、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4、齊讀。
八、品讀詩句,想想每句詩的大意是什么?(可根據(jù)注釋)。
九、作業(yè):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講給你的家人聽,請他們提出意見。
第二課時。
一、檢查預習,弄懂詩句大意。
1、大家把你理解的詩句的意思講給你的家人聽后,他們有什么建議或給予你什么樣的.評價?(學生暢談)。
2、小組合作:在組內(nèi)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與同學交流。
3、全班交流:各組推舉同學與大家交流,學生評議,教師點撥。
二、理解詩句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為什么這樣寫?(比喻兄弟相殘)。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于兄弟之間手足相殘的無奈與哀怨。)。
4.練習朗讀這兩句詩。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練習背誦。
五.教師總結:我們深深同情曹植的無奈,同時被他橫溢的才華所折服。也可看出封建社會的帝王之家為了爭奪、捍衛(wèi)權勢不惜手足相殘的扭曲人性。
六.導入:下面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非常熟悉的詩――《出塞》。誰能給大家背誦這首詩?
七.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八.根據(jù)注釋理解詩文。
1.組內(nèi)討論:每人根據(jù)注釋說說自己的理解,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商議。如解決不了,留與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請教。
2.全班交流,并提出不懂得問題,大家商討,教師點撥。
3.練習說出全詩的大意。
九.通過具體詩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介紹本詩的歷史背景。
2.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讀詩句,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表現(xiàn)詩人對朝廷不能抵御外敵的一種失望,以及渴望出現(xiàn)“飛將軍”李廣式的英雄。
十.舉行“賽詩會”。
類似《出塞》這樣描述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還有很多,你還讀過哪些?給大家背一背。
(全班可分男女生兩組,進行比賽式背誦)。
十一.作業(yè):預習《草船借箭》。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九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2.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課文并默寫一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底蘊,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青春易逝,時不再來,要勤奮求學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珍惜美好年華,體味邊塞風光的壯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每一首詩。
(二)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2.教師范讀課文。
(二)交流自學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持:用來(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樣。)。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狀食物。(這是古義,今天不太常用)。
漉:過濾。
豉: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為:把……做成。(與今天意義不同)。
箕:豆秸。
釜:鍋。
泣:哭泣。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歸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1.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師引導:結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lián)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汁”與后面的“泣”、“急”讀起來并不押的,而古詩對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教師直接講解: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變化引起的?!爸痹诠糯x入聲,讀音與“泣”、“急”很相近。)。
(四)反復朗讀,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習期讀。
(五)體會寫法。
想一想,這首詩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再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六)背誦全詩,體會寫法,內(nèi)化感情。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首詩,向別人講述這首詩的意思和有關它的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長歌行》。
1.導入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jīng)學過那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l)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葵:一種蔬菜。(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一樣。)。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露水被太陽曬干。
陽春:溫暖的春天。
德澤:恩澤,恩惠。
秋節(jié):秋天。
j黃:草木枯黃。
華:同“花”(這叫通假字,兩個字的意思在這里是一樣的。)。
百川:眾多的河流。
復:再,又。
徒:白白地。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園中綠綠的葵菜葉上,早晨的露珠還在閃光??墒遣痪镁蜁惶枙窀傻?。溫暖的.春天廣布恩澤,世間萬物全都熠熠生輝。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草木枯黃,花衰葉落。百川都奔涌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能往西流呢?少壯的時候不知努力,年紀大了只能白白的傷心。)。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這首詩與《七步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二)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l)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zhàn)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zhàn)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zhàn)亂不斷發(fā)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xiàn)英勇善戰(zhàn),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附:板書設計。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聯(lián)想言志)。
《長歌行》、《七步詩》、《出塞》《古詩三首》教學設計之四由本站會員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十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大家曾學過不少古詩,那就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背誦下來吧?。ㄏ茸杂杀?,再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其中兩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1、教師導入:我們曾經(jīng)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個同學能為我們背一背呢?(指名背)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這種形式的詩——《長歌行》。
2、(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3、學習向導:(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導”)。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園中的葵花綠油油的無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陽光。溫暖的春天雨露滋潤陽光照,世上的萬物欣欣向榮多輝煌。常常擔心寒秋季節(jié)將要來到,到那時花卉草木都衰敗枯黃。時光流逝像萬條江河流東海,什么時候呀它會在向西流淌?年輕時不珍惜時間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傷。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guī)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鳌?/p>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搜集有關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附:板書設計。
長歌行漢樂府民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學習《七步詩》,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一、復習舊知。
指名背誦《長歌行》。
二、學習《七步詩》。
1、導言:同學們從《長歌行》中不僅領略了這首詩生動形象地比喻,更使我們受到了有益的啟發(fā),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名句不時地激勵我們珍惜時間,不斷努力。今天我們將要賞析的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和詩名嗎?(板書題目及作者)。
2、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1)曹植(公元192——232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沛國譙縣人,有政治雄心。他的哥哥曹丕當皇帝后,他受排擠、迫害,終生遭受軟禁。
(2)請學生介紹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
3、(出示多媒體課件——全屏顯示全詩)學生自由朗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
4、放聲朗讀這首詩。(自讀、互讀。)。
5、學習向導:(跟隨“學習向導”自學本詩。)。
(1)讀一讀《七步詩》,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3)記下不懂的問題,畫在書中,尋求同伴的幫助。實在解決了的,在全班討論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6、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導”進行學習。
三、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2、按照“學習向導”中問題的順序,依次進行匯報,交流自學情況。(再次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向導”)。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拿來豆子煮豆羹,濾掉豆渣成為了豆汁。豆秸鍋下燃得旺,豆子鍋里哭啼:咱們本來是同一個跟上生,你為什么迫害我這么急!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4、教師參與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設計的匯報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機會出幾道題,考考大家。(出示多媒體課件——練一練)。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6、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四、拓展創(chuàng)新訓練。
2、學生分頭準備。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附:板書設計。
七步詩。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豪邁奔放的邊塞詩,表現(xiàn)了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請同學們一起讀題目《出塞》。揭題《出塞》。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
1、師生共同介紹作者: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人(今陜西西安人。)他擅長寫邊塞詩。選擇邊塞軍旅生活作為寫詩的素材。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并匯報。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帶。
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漢武帝時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英勇善戰(zhàn),匈奴稱他為“飛將軍”。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
度陰山——度,指越過。銀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2)互助學習:在小組里每位同學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請同學、老師幫助。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边@句詩的意思是: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zhàn)士萬里長征不見歸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边@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英雄善戰(zhàn)的李將軍依然健在,決不會讓匈奴的兵馬度過陰山的。
1、同學之間互相讀。
《出塞》是古代樂府中的一首軍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他的詩作多以當時的邊塞軍旅生活為素材。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xiàn)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詩中充滿了對國家安危無限關心的愛國激情。
五、指導朗讀。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七、推薦欣賞:(投影)。
教師導入: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緬懷,指責了詩人所處時代守邊將領的無能,盼望出現(xiàn)良將,驅逐敵人,保住邊疆?,F(xiàn)在老師在為同學們推薦一首歌頌李廣的詩作,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附:板書: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一
1、學會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3、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強對古詩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理解、感悟古詩的方法,加強對古詩理解、感悟的能力。
教學準備古詩教學的幻燈片。
一、由題導入。
那么這首詩的作者就是善于寫邊塞詩的唐朝詩人王昌齡。
二、理解詩意。
1、教師范讀古詩,學生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詩,說一說讀后的感受。
3、根據(jù)書下的注釋,談談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還是秦朝的明月和漢朝的`邊關,到如今多少戰(zhàn)士萬里長征不見歸還。
如果英勇善戰(zhàn)的李將軍依然建在,絕不會讓匈奴的兵度過陰山的。
4、理解感悟詩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古詩的朗讀當中。
5、自由朗讀古詩。
6、指名讀古詩。
7、完成課后練習一。
三、談方法,講感悟。
說一說自己理解、感悟古詩的方法,完成課后練習二。
四、學習積累古詩《塞下曲》。
五、背誦古詩。
六、作業(yè)。
1、查找其他的邊塞詩。
2、背誦古詩。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二
這首詩抒寫自信、進取、開拓為特征的傳統(tǒng)尚武精神,風格剛健、清新。詩人描寫戰(zhàn)爭的勝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構成一種氣氛。詩歌選取戰(zhàn)斗生活的一個片段,以“騮馬”“沙場”“鐵鼓”“金刀”等戰(zhàn)爭意象串成一系列戰(zhàn)斗生活的畫面,戰(zhàn)斗的激烈與戰(zhàn)場的肅殺盡在其中。詩頭“新跨”一詞將戰(zhàn)士風風火火、迎接戰(zhàn)斗的激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詩尾以“血未干”這樣一幅看似血腥的場景描寫戰(zhàn)士的內(nèi)心——熱血并未因為戰(zhàn)斗的結束而冷卻。這種激烈肅殺的氣氛,生動地表現(xiàn)出戰(zhàn)士的颯爽英姿和激昂振奮的風貌。
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戰(zhàn)斗剛剛結束的場面加以描寫,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勇猛善戰(zhàn)的將軍形象,熱情地歌頌了將士們?yōu)閲鴼沉⒐Φ挠赂揖瘛?/p>
詩人描寫勝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構成一種氣氛。把戰(zhàn)士的颯爽英姿,激昂振奮的風貌寫了出來。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三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解】:
1、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3、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
4、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韻譯】:
黃河發(fā)源于黃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間,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萬仞高山。
莫須埋怨,羌笛吹奏折楊柳的悲調曲,
誰還不知道,春風歷來就不度玉門關。
【評析】。
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涌澎湃的黃河,發(fā)源于云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耙黄笔翘圃姵S迷~,通常與“孤”相連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zhàn)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著實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簡析。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F(xiàn)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tǒng),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為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這首詩地方色彩極濃。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nèi)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chǎn),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chǎn)。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這首七絕正是一首優(yōu)美的邊塞詩。邊塞詩,若以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為標準。可劃分為歌頌戰(zhàn)爭與暴露戰(zhàn)爭兩類。本詩所寫戰(zhàn)爭的性質和背景已無可考,但從詩人感情的脈搏來體會,這無疑是一首反戰(zhàn)的詩歌。不過它不正面描寫戰(zhàn)爭,卻通過戰(zhàn)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zhàn)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首句設色艷麗,故意夸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fā)光的杯子里斟滿了葡萄美酒,戰(zhàn)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了。寫到這里,突然來一頓挫:“欲飲”而無奈“琵琶馬上催”。這個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fā),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huán)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zhàn)前氣氛中??磥頍o法再飲酒了!可是,“醉臥沙場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轉,告訴我們:這時雖然軍令如山,卻是催者自催,飲者自飲,而且下決定決心要“醉臥”。詩人似在代將士傾訴衷腸:管他呢,雖然出發(fā)在即,我們依然痛飲,不辭醉倒沙場,這種狂飲你們不會見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頓挫之中一筆挑起,引出了全詩最悲痛、最決絕的一句,這就是結末的“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個詰問句,夸張地展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顯然,這里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將士們所面臨的這一次征戰(zhàn),而是“古來”即有的一切由統(tǒng)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發(fā)動的驅使千千萬萬將士去送死的戰(zhàn)爭!全詩抒發(fā)的是反戰(zhàn)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zhàn)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xiàn)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短圃妱e裁集》說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可謂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的確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huán)境中,戰(zhàn)士和詩人們對于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zhàn),一般也只能產(chǎn)生這種悲痛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
和涼州詞相近的詩是《塞下曲》。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十四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深入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能深入理解是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1.師生共同查找有關詩人、時代背景、其他描寫戰(zhàn)爭詩的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詩文。
3.準備課件。
(一)相機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樂府詩《十五從軍征》,讓我們體會到了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跟戰(zhàn)爭有關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復習方法,交流資料。
1.復習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有一個把古詩學好學透的方法,誰來說一說是什么內(nèi)容?(生敘述)。
2.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2)明確背景。
(三)討論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詩,整體感悟。
2.運用學法,小組探究。
3.分句匯報,品味詩句。
a、匯報前兩句。
(1)說清詩意,體會詩情。
思考:為什么要提到秦漢時的明月和關?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帶給你什么感覺?
(2)反復吟詠,熟讀成誦,升華詩情。
(3)拿出摘錄筆記,記錄詩句,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4)聯(lián)系課外,鏈接知識。
b、匯報后兩句。
(1)匯報方法同上:讀、背、摘錄、板書。
(2)看教材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了解詩中引用的典故龍城飛將。
(一)憑借情境,升華詩情。(出示課件)。
讓我們再看全詩,大聲誦讀一邊,再來體會作者之情。
(二)回味誦讀,深入品味。(再出示課件)。
學生誦讀,練背。
(一)解決書后練習題,對比本課兩首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各自的感情基調。
(二)再看我的視角,解決冬冬的問題,理解多數(shù)古人選擇戰(zhàn)爭題材寫詩的原因。
收集王昌齡其他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還可以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
出塞古詩教學設計篇十五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及已積累古文知識,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品味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感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
3、在幾首邊塞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邊塞詩的主要特征,體會詩人的情懷。
1、出示《從軍行》、《塞下曲》,師感情朗讀。
2、這兩首屬于什么詩?簡單介紹“邊塞詩”的特點。
3、引入《出塞》。
1、師配樂朗讀;生試讀。
2、交流讀詩方法:你有什么方法或途徑把詩讀懂?
3、按以上大家交流的讀詩方法自主交流古詩的意思。
4、班內(nèi)檢查交流情況。
(一)出示“秦時明月漢時關”
1、在這句詩,你看到了什么景物?(明月、邊關)。
2、“明月”和“邊關”從秦漢時期到如今都怎樣?
3、作者想借助這兩種沒有改變的景物來說明邊關的一種什么現(xiàn)象?(邊關的戰(zhàn)事也一直在持續(xù),跟秦漢時一樣)。
4、是??!幾百年了,邊關的戰(zhàn)事一直都沒有平息,國家始終受到侵擾,此時作者的內(nèi)心充滿了對國家的什么之情?(擔憂)。
5、點學生品讀出“擔憂”。
6、長年的戰(zhàn)事,作者有沒辦法改變?所以作者內(nèi)心又是如此的……?(無奈)。
7、點學生品讀“無奈”。
8、每到寂靜的夜晚,將士們面對皎潔如水的月光,“舉頭望明月”“低頭……”將士們思念著什么?(家鄉(xiāng))還思念著家鄉(xiāng)的……?(親人)這又是多么凄涼的夜晚??!
9、點學生讀出“凄涼”。
家鄉(xiāng)的人兒也想著將士您?。∫驗槟叭f里長征人未還”
(二)出示“萬里長征人未還”
1、為什么“人未還”?
2、此時,你仿佛看到了戰(zhàn)場上一種怎樣的慘景?
3、將士們死的死,傷的傷,他們何曾不想回到家鄉(xiāng),回到親人的身邊?可是“萬里長征”,路途是如此遙遠,來回談何容易?作者內(nèi)心對將士們?nèi)绱嗽庥龀錆M了……?(同情)同時為他們發(fā)出哀嘆。
4、點學生品讀“同情”與“哀嘆”。
(三)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簡介“李廣”
2、從“但使”這個詞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示:可惜這位名將不在了,作者內(nèi)心充滿了對這位英雄的什么之情?(懷念)。
點學生品讀出“懷念”
提示:要是這位名將在該多好??!要是朝廷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才該多好啊!這是作者美好的愿望。
品讀出“愿望”
3、以此看出作者希望朝廷能怎樣做?(任用良將)。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邊塞詩。
2、投影其中三首讓學生朗讀。
3、挖掘邊塞詩的共同點。
(寫的都是邊關的景色。寫的都是將士的生活。表達的都是作者同情、哀嘆或贊揚將士的情懷。)。
4、出示《出塞》全詩,學生配樂朗誦。
背誦古詩。
出塞。
景哀嘆(遠離親人)。
人(將士)。
憂國憂民。
但使……。
情愿望(任用良將)。
不教……。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45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