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熱門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6 16:56:14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熱門17篇)
時間:2023-11-16 16:56:14     小編:念青松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并改正錯誤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在寫總結之前,對所要總結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做好準備工作。每一份總結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希望通過范文的分享,能給大家?guī)聿煌膯⑹竞退伎肌?/p>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1、了解懷丙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學習給課文分段,

3、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熟悉、議論紛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弄懂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

掛圖、錄音、鵬博士軟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布置預習。

1、解題,激發(fā)興趣。

板書課題后簡介本課主要內容。

2、提出預習要求。

二、檢查預習。

檢查生字詞讀音及朗讀課文。

三、按照提示給課文分段。

1、指名讀思考練習2。

2、討論思考列出的四個意思,分別是講哪些自然段的。

3、在討論的'基礎上,教給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默讀第二段,想一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了撈鐵牛的哪幾項準備工作?

3、默讀第三段,想一想,這段包括幾個自然段講了撈鐵牛的哪幾個步驟?(鏟沙拔“牛”;劃船拖“?!?;一只一只全拖回)。

5、齊讀第四段。

討論: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為什么說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五、練習朗讀課文。

一、練習朗讀課文。

二、把準備工作與撈鐵牛的步驟聯(lián)系起來體會一下,懷丙為什么做那幾項準備工作?

三、把全文聯(lián)系起來體會一下,為什么說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1、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2、考慮周密細致;3、具體步驟充分利用了水的浮力。)。

四、練習用“熟悉”“議論紛紛”造句。

1、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兩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詞語的意思。

2、交流造句,互相評議。再把造的句子寫下來。

五、復習鞏固生字詞。

1、檢查生字詞讀音。

2、討論:哪些容易寫錯,寫的時候應注意什么?

3、將“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抄寫3遍。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4、朗讀課文、能簡述撈鐵牛的經過。

1、理解懷丙和尚撈鐵牛時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是怎樣把鐵牛撈上來的。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二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撈鐵牛》,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

(字幕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看拼音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

4、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學生質疑。

6、五、作業(yè):讀熟課文。

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7課《撈鐵牛》,大家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他是怎樣撈鐵牛的?這節(jié)課我們深入討論學習。

1、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撈鐵牛的?說明了什么?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懷丙和尚說:“讓我來試試。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他們送回來。”這說明他有心信,而且說話留有余地,并且已經想好了撈鐵牛的辦法。)。

2、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引導讀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說明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2、學生演示怎樣撈牛。

(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說明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我們的前人對世界科學文化做出的貢獻。我們這一代更應該愛科學,用科學。)。

2、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和尚用這樣的辦法,把八只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來。?。

這個和尚個叫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

課堂實錄?。

師:昨天,教師讓你們預習了17課,哪位小朋友把生字讀一下。?。

出示生字:宋?拴?陷?淪?尚?潛?艙?繩?綁?鏟?拖。

指名讀生字。

師:有一個字他讀得很準,“鏟”,但有一個字沒讀準,是“潛”,(跟老師范讀)。

師:課文里說“熟悉水性的人潛入水中”那“潛”是什么意思?

生:游到水里去。

師:“陷”字怎么記?

生:先記左耳旁,再記刀字旁,最后……。

師:你說得很準確。這個字跟“蹈”字有什么區(qū)別?

生:偏旁不同。

生:右邊上面也不同。

師:把本子打開,把這兩個字寫一遍。

(生寫生字)。

師:同學們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給大家在個故事好嗎?

(出示課件,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課文事情的起因)。

師:生活在現(xiàn)在的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把河底的鐵牛?

生:用起重機。

生:用直升飛機。

生:用專門抽淤泥的方法抽掉淤泥,再撈上來。

師:同學們所用的都是現(xiàn)代的工具,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鐵牛撈起來,真了不起。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17課,大聲地讀,劃出喜歡和不懂的句子。

(生讀課文,師畫鐵牛)。

師: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

生:什么叫“淤泥”?

生:就是河底的爛泥。

生:“是水把鐵牛沖走了,我還叫水把它送回來?!笔钦l說的?

生:是懷丙和尚。

師:那懷丙和尚是個怎樣的人?從試試可以看出什么?

生:他非常謙虛。

師:我們用謙虛而自信地語氣來讀讀這句話。

師:水真能把鐵牛送回來嗎?請大家欣賞動畫,看這個動畫是講什么內容?

(動畫演示,師講解撈鐵牛的過程)。

生:這個動畫是講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生:主要講撈鐵牛的準備工作。

師:請小朋友默讀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準備先后的詞語。(生讀課文劃詞語)。

師:有哪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

生:先?然后?再?又。

師:從這些詞,我們知道懷丙和尚準備工作做得有條有理,誰能用上這些詞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說一下。

(生練習說)(指名概括地說)。

生:為什么要在船上裝滿泥沙?

生:為什么要把兩船拴得緊緊的?

生:為什么要用結實的木料搭架子?

生:為什么要用很粗的繩子?

生:為什么裝泥沙而不裝石頭?

師:同學們的問題你們能回答嗎?

生:因為鐵牛很重,不用結實的木料會斷的。

生:我能理解為什么用很堅固的繩子,不用的話,容易斷。

生:裝石頭不容易鏟,裝泥沙方便。

生:我不同意,裝石頭比泥沙更方便。

師:因為黃河兩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

師:讀第四自然段能解決剩下的問題。誰來讀一讀第四自然段?(指名讀)。

師:請小朋友讀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發(fā)生了變化?用自己喜歡的記號劃出來。(生邊讀課文邊劃)。

生: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去了。泥沙減少,船身上浮,繩子級緊,鐵牛上拔。

師:泥沙減少可以說成是“沙減”(師板書),那按老師的說法,接下來應該是怎樣寫?

(生回答師板書:船浮——繩繃——“?!卑危?/p>

師:請小朋友用為“因為……所以……”來說說事物的變化。

生:因為泥沙減少,所以船向上浮。

生:因為船向上浮,所以繩子越繃越緊。

生:因為繩子越繃越緊,所以牛拔。

(欣賞動畫)。

師: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

師:那么剛才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裝沙,能解決了呢?

(生答略)。

師:圍繞打撈的過程,提出疑問,合作學習。

(生小組討論)。

生:懷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邊。

(生齊讀)。

師:未來的小懷丙就在你們中間,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學科學,用科學。

作業(yè):

1、思考,如果你在那個時代,還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法打撈鐵牛?

2、收集有關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寫了“我”、“小兄弟”,畫出描寫故鄉(xiāng)風箏時節(jié)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3、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教師小結: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chuàng)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xiàn)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xiàn)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tài)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課題10《撈鐵?!氛n時計劃2課時教學內容分析這篇課文講提宋朝時發(fā)生的故事。有一次,黃河發(fā)大水了,河兩岸拴住浮橋的八只大鐵牛,被大水沖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懷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撈起了鐵牛,從而說明他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教學目標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

2.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詞.

教學設計思路(含教法設計、學法指本課教學設計“以讀為本”,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實踐、在讀中有所感悟。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二.看書聽朗讀錄音.三.布置自學四.檢查自學情況。五.作業(yè):一.回顧導入,明確目標。二.出示思考討論題。三.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導撥。四.動手實驗,加深理解。

今天我們學習第10《撈鐵?!?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學習。

3.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試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1.出示字卡,認讀生字。

2.匯報弄懂了那些詞語,重點檢查以下詞語:浮橋、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講段意。

讀熟課文.第二課時。

2.懷丙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你覺得怎樣?

3.打撈鐵牛的工作是分幾步做的?你覺得怎樣?

4.為什么說懷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1.第一個問題,抓住“議論紛紛”這個詞進行導撥。

2.第二個問題,理解段共有四句話,按順序講了四項準備工作:(1)摸清鐵牛沉在哪;(2)兩只裝滿泥沙的大船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鐵牛拴住。這四項工作都說明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個問題,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鏟到河里;(2)水手們使勁劃槳,用船把鐵牛拖到岸邊;(3)把水里的鐵牛拖上岸。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其余的鐵牛撈上來。追問:運回行嗎?4.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從懷丙指揮撈鐵牛的過程理解。

1.實驗準備工作:

(1)在一個裝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鐵塊表示鐵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兩個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裝滿沙子。

(4)用一根細繩,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鐵塊上,讓繩子繃緊。

1、誰能說說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學生質疑: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怎么撈的?結果怎樣?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課文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繼續(xù)的。先講鐵牛被大水沖走,陷在淤泥里,一個和尚主動提出撈鐵牛:再講和尚做撈鐵牛的準備工作;接著講怎樣撈起一只只鐵牛:最后講這個和尚的名字和身份??煞炙亩?。朗讀課文(四人,每人一段)。

學生質疑懷丙和尚撈鐵牛的事。議論紛紛,是說許多人在一起各說各的辦法,這里有困難大、無計可施的意思。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理解懷丙是針對鐵牛笨重的特點,進行了細致周密的安排。引導讀4—6自然段。引導感知懷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學生演示怎樣撈牛。(1)要求:一個學生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敘述怎增撈鐵牛,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2)學生評議演示和講解的情況。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一、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二、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貓的性格特點進行具體細致描述的,并體會作者的愛貓之情。

指導學生學習老舍先生語言的條理性、準確性、生動性,增強學生的語感。【教學過程】。

一、審課題,揭示學習要點。

(一)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貓的可愛?

(二)文章是怎樣表達愛貓之情的?

(三)學習具體明確的表達方法。

二、理思路,認識結構特點。

(一)指名讀課文。

(二)根據本文總起分述的特點,給文章分段,畫出中心句,寫出小標題。

三、抓古怪,品大貓之三怪。

(一)大貓第一怪緊扣教材泡泡:“為什么說貓的性格古怪呢,我要好好體會體會?!敝笇W生閱讀。1.理解“古怪”。(推測、存疑,進一步結合課文理解“古怪”。)2.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性格的。

(板書:老實、貪玩、盡職)3.課文中是用哪一個表示轉折的連詞,把這三方面的性格特點連接起來的?(可是)。

4.每一方面性格后都用了一個語氣詞,把它圈出來。5.讀課文感悟“可是”“吧”對表達“古怪”的作用。說老實話吧它很老實比較(“說它老實吧,可是有時貪玩,說它貪玩吧,可是有時又很盡職?!边@里兩次用“可是”轉折,表現(xiàn)出了貓的性格讓人捉摸不透。句末用“吧”使語氣不十分確定,更讓人感到貓的性格讓人難以捉摸。)板書:

可是。

可是。

老實————貪玩————盡職吧。

6.通過品味、感悟,悟出“古怪”在課文中的意思是“令人難以捉摸”。

7.分層品味作者遣詞造句之妙。

(貓在捉老鼠時盡職的表現(xiàn)是:“憋住氣,聚精會神”是專心;“一連??”表示有耐心;“非??不可”表示有決心。)8.感悟“古怪”的貓最可愛。如果只允許你從貓的“老實”“貪玩”“盡職”這三種性格中,選獨有一種性格的貓養(yǎng),你選哪種?(成天睡大覺的貓是“懶”貓;整天不回家的貓是“野”貓;整日逼老鼠,紋絲不動的貓是“呆”貓。只有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性格“古怪”的貓最可愛。)。

(二)大貓第二怪。

1.從貓的情緒上看,寫了兩個方面,找出詞語概括。(高興:溫柔可親;不高興:一聲不出。)。

(板書:溫柔可親——一聲不出)2.用了幾個細節(jié)把“溫柔可親”寫具體的?(用身子蹭你的腿;伸脖子讓你抓癢;在稿紙上踩印小梅花;豐富多腔地叫喚。)。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3)發(fā)現(xiàn)下面加點的詞語,用詞之妙了嗎?(“不同”“各異”“多端”都是“不一樣”的意思,可想象貓的叫聲“豐富多腔”,可見作者詞匯之豐富。)。

(三)大貓第三怪。

可是。

可是。

老實——貪玩——盡職。

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引導學生小結:緊緊圍繞“大貓古怪”寫了“三怪”讓我們覺得“古怪”的貓,實在是可愛。

四、抓可愛,品小貓三淘氣。

(一)齊讀中心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

(三)你發(fā)現(xiàn)“?!薄白病薄氨А比种顔??(都是動詞,都寫淘氣,都當孩子來寫。)。

五、回全篇,

總結。

全文特色。

(一)你發(fā)現(xiàn)老舍先生僅用哪一字就把“大貓古怪”與“小貓可愛淘氣”銜接起來了嗎?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用“更”銜接起來的)為什么不用“很”呢?(“更”不但寫出小貓十分可愛,而且寫出小貓比大貓更可愛,并且將前面寫大貓古怪與后面寫小貓?zhí)詺饪蓯鄣膬热葸B成了一體。這些都是“很”不能代替的。)。

(二)老舍先生寫的貓非常可愛,他是怎樣表達愛貓之情的?1.把貓人格化。2.抓住了貓的性格特點寫。

3.結構上。大貓“三怪”與小貓的“三淘”用“更”連成一體;不但使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且使我們看到了貓的多方面的性格,更覺得貓可愛。

六、小練筆,動筆寫小動。

圍繞一個特點,舉兩三個事例,寫一個小動物。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一、導入:

1、同學們,本學期我們學過許多名作家寫的動物文章,請你談談對它們的印象。

2、今天,我們學習前蘇聯(lián)作家屠格涅夫寫的文章《麻雀》,來感受這個平凡的小動物不平凡的形象。

二、整體感知:

打開課文。

1、默讀課文,告訴大家:文中出現(xiàn)了幾個角色?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個什么故事?

(隨機板書)。

2、加小標題指讀。(學生順序板書)。

(發(fā)現(xiàn)獵物,小麻雀落巢,老麻雀拯救,準備搏斗,獵狗后退,喚回獵狗)。

3、這是一篇記敘文,作家把當時發(fā)生的真實的事情,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一步步地寫下來,將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時,讓讀者心里有許多感動。

三、重點引讀:

1、你認為文中最讓你動情的、感動的的哪一幅畫面,哪幾句句子?與同桌交流一下,并練習用朗讀表達你的感受。(逐一出示幻燈片2.3.4.5)。

2、交流。(隨機練習)(幻燈片6.7)。

3、串讀。

正是這強大的力量,當……,老麻雀……。

四、想象.寫作:(幻燈片8)。

2、請你在這篇文章的結尾,再加上一段作者當時心理活動的描寫。

3、出示原文。

五、情感升華:

1、世界上有一種感情,不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是共通的,那就是親情,它包括父愛、母愛。老師這里收集了關于母愛的名言,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讀。

2、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六、課外閱讀:

介紹〈〈獵人日記〉〉。

七、作業(yè)。

1、收集名言。(交流)。

2、去看看〈〈獵人日記〉〉。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課前播放歌曲《鄉(xiāng)愁》)。

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歌曲是根據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譜曲改編的。他寫的《鄉(xiāng)愁》讓他紅遍了海峽兩岸,享譽華人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鄉(xiāng)愁》,去感受詩人那濃濃的情思,去體會這首詩的獨特魅力。(板書:鄉(xiāng)愁余光中)。

二、一唱三嘆訴鄉(xiāng)愁。

請大家齊聲朗讀一遍.想想詩中哪些離別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愁?他的鄉(xiāng)愁具體指什么?

師提醒:注意“這頭和那頭”,“啊”讀作“ya”。這幾個字的讀音可以在課本上批注一下。指導學生放慢語速。

生:結構相似,有些句子重復------師:這就是我們曾經在《詩經》學過的重章疊句,這樣的句式表現(xiàn)詩人反復詠唱和纏綿無盡的感情。

師:從剛才的朗讀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順序?

師:是的,詩人是按時間順來寫的,詩人一生的鄉(xiāng)愁就濃縮在這四個時間里了。隨著時間的變化作者思鄉(xiāng)的情緒越來越濃,越來越厚。

生說:詩人由小家到大家,前面三小節(jié)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是為了襯托他的思想愛國之情。

三、巧借意向訴鄉(xiāng)愁。

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表達了不同時期的濃濃的鄉(xiāng)愁。師:我們把詩歌中寄托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具體事物稱作“意象”。(板書:意象)。

師:這四個意象分別表達了他對母親、新娘、母親和大陸的感情。請四個同學來分別讀一讀這四小節(jié)。

師:在他們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了作者人生不同階段那濃濃的鄉(xiāng)愁。這其中最沉痛最感人的鄉(xiāng)愁出現(xiàn)在第三小節(jié),讓我們來讀一讀,品一品其中深沉的感情。(生齊讀)師:這個小節(jié)的結尾和其他三小節(jié)在用詞上有一個變化,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生2:這個小節(jié)和其他小節(jié)不同的是把“這頭”、“那頭”換成了“外頭”、“里頭”。師:那“外頭”和“里頭”的距離有多遠呢?生:

師:“生死兩隔的距離”,讓我們想象一下,母親在矮矮的墳墓里靜靜地長眠,外面站著泣不成聲的詩人。我想這世界上最痛苦的滋味,最遙遠的距離,最永久的悔恨,莫過于這樣近在咫尺,卻陰陽兩隔了。

我們課前都認真聆聽了由毛阿敏演唱的《鄉(xiāng)愁》。大家或許不知道,當時毛阿敏在錄這首歌時,錄了兩次都沒有成功,原因是每當她唱到“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時就痛哭不止,沒辦法往下錄。當時毛阿敏的母親剛去世不久,她唱到此處,感同身受,情不能自已,所以不得不停下來。我們應該從這個幕后故事中明白: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設身處地地體察、品味語言,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真正讀懂一首詩。

那么我們怎么通過“外頭”和“里頭”這兩個詞語,把母子陰陽兩隔的悲痛情感讀出來呢?請同學們自己先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握好。

師:這位學生讀得很動情,效果非常好,說明她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而這正是品味現(xiàn)代詩歌需要達到的境界。老師建議大家在讀這兩句的時候把語速放緩,讀出停頓,想象著詩人在墓前慢慢回憶母子共處時光的情景,重讀“我”、“母親”、“里頭”,把“外”和“里”拖長,把作者心頭的沉痛之感表達出來。

(生齊讀)。

師:我們在讀這一小節(jié)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讀出一個“呵”。這個小小的語氣詞,通過這個“呵”,我們可以想象出詩人放電影般追念自己和母親共處時的溫暖,還有母親去世后的無限唏噓、黯然神傷的悲涼。朗讀時,可以先吸一口氣,再把它慢慢吐出來,誰來試一試。(生讀)。

余光中的重大人生經歷。

1928年,10月21日(重陽節(jié))生于南京。

1937年,9歲,日寇的鐵蹄踐踏南京,他隨著母親逃亡,輾轉蘇州、上海,經香港、越南、昆明到重慶。1947年,19歲,考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外文系。

1958年,30歲,赴美國進修。這一年,他的母親孫秀君女士在臺北去世。

1971年,43歲,在臺北寫出《鄉(xiāng)愁》。此時,他已離開大陸滿20年,而母親也已經去世13年了。

1992年,64歲,離開大陸已經整整43年后第一次訪問北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師:從上面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余光中最最摯愛的母親,不僅給予他生命,更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月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悉心呵護孩子的成長。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那樣一個戰(zhàn)亂的年代,這位母親還千方百計地支持他求學。

如今,孩子功成名就,想要盡心竭力地報答親恩,可母親就在那矮矮的墳墓里頭再也聽不到孩子的呼喚了。此情此景,怎能不讓先生痛斷肝腸呢?帶著“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種永遠的悔,詩人余光中寫了很多詩來懷念他的母親。老師找了兩首詩,讓我們朗讀一下,用心去感受詩人這種鄉(xiāng)愁的沉痛。(播放配樂,教師讀《天國地府》生讀《今生今世》。)。

師:通過剛才我們對詩歌第三節(jié)的反復深入的品讀,大家都感悟到“墳墓”一詞中濃濃的深情。其實“郵票”、“船票”、“海峽”這三個意向也包含著深情,因為詩歌就是借助意向來表達感情的。

三、妙用疊詞訴鄉(xiāng)愁。

師:這幾個詞在形式上有一個重復,這就叫做——疊詞。(板書:疊詞)。

師:我國古典詩歌,特別是《詩經》,大量運用疊詞,為什么要運用疊詞呢?我們來做個比較,男讀左邊,女讀右邊。

師:比較一下,為什么用疊詞?生:用疊詞比一個字讀起來聲音拖長啦!

師:一個字,又疊了同一個字,讀起來聲音自然要拖長,而鄉(xiāng)愁的深情也就隨著聲音的拖長變得綿延、彌漫開來了。我們慢慢地來讀這些疊詞,就仿佛聆聽著詩人內心的嘆息,悠遠、綿長,有獨特的味道。

生:運用疊詞,感情變深,加重了。生:第三聲的字疊起來。

師:上聲字疊起來,就會讓人回環(huán)曲折,低回婉轉,恰恰把作者作者那種百轉千回,揮之不去的濃濃鄉(xiāng)愁表達出來。

生:“淺淺”的海峽反襯出鄉(xiāng)愁之深,對祖國的眷戀之深。)。

師:海峽是淺淺的,可是它卻成了詩人返回大陸看一看的巨大阻隔?!皽\淺”這個詞恰好表達出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沉痛感。1949年離開大陸,1972年寫這首詩,23年不能踏入故土一步,那種感覺,那種滋味,向誰傾訴,又有誰能體會得到呢?在這個時候讓我們一起把第四節(jié)再讀一遍。

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海峽淺淺,鄉(xiāng)愁深深;墳墓矮矮,鄉(xiāng)愁高高;船票窄窄,鄉(xiāng)愁寬寬;郵票小小,鄉(xiāng)愁大大。這其實就是運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板書以小見大)。

師:這四個簡簡單單的疊詞,把詩人鄉(xiāng)愁的濃重,綿長和百轉不回表達出來,難怪有人說余光中是聽覺的詩,音樂的詩。

還有哪些詞語觸動了你的心靈?預設三。

還有對詩中的詞有新的發(fā)現(xiàn)?生:一枚、一張等。

師:詩人選擇這獨特的數(shù)量詞,把大世界,大情感融于方寸之間以“一枚”等之小,反襯了內心深處鄉(xiāng)愁之重。

------------。

總結。

拓展。

通過剛才的反復品讀,我們發(fā)現(xiàn)從“郵票”這些飽蘸深情的意向,到“矮矮”那些低回婉轉的疊詞,從“小時候”“長大后”這濃縮悲歡離合的漂泊人生,再到“外頭”“里頭”之間遙不可及的生死距離。這些獨特的詞語無不寄托了詩人那血濃于水的的鄉(xiāng)愁深情。鄉(xiāng)愁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作者卻能巧借意向,妙用疊詞,以小見大,一唱三嘆,化抽象為具體,讓這首詩風靡全球。

余光中說:“我慶幸自己離開大陸時已經21歲,我受過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的教育,也受到過五四新文學的熏陶,中華文化已植根在心中?!薄叭绻l(xiāng)愁只是有純粹的距離而沒有滄桑,這種鄉(xiāng)愁是單薄的?!?/p>

現(xiàn)實無法穿越,但詩歌是自由的。他在詩歌里寫那段歷史,那段文化,寫自己的回家夢,這里,老師另找了他的一首詩。(鏈接《春天,遂想起》)。

其實,在那么我們能不能也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呢?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初步了解課文,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重點:識記本課的生字。

難點:理解課文。

關鍵:認字、識字。

課時:2課時。

教具:課件、卡片。

學具:教材等。

相關知識點:對麻雀的一些了解教學突破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悟道理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同學們,你認識它嗎?(出示一只小麻雀的圖片)大家看它與普通的麻雀沒什么兩樣,其實啊,這是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呢!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

2、議議: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出示生字:責、絲、刮、悄、救。

2、把生字卡分給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學習生字。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對于合作學習效果較好的學習小組給予表揚,獎勵果實。

四、指導朗讀培養(yǎng)語感。

1、老師讀課文。

2、教師領讀。

3、指名讀。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練習。一字開花。

六、小結。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獲?

板書設計:與眾不同的麻雀。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復習:開火車讀下列詞語。絲毫、妨礙、繼續(xù)、人群、刮目相看、七嘴八舌、耳目一新、與眾不同。

二、導語:這篇課文寫的是一只與眾不同的小麻雀。從課文中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它與眾不同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讀對話,注意讀出人物語氣。

1、麻雀們說:“我們全都是迎風站立,為什么你跟我們相反?”

2、小麻雀說:“我喜歡這樣,我并沒有防礙你們呀!”

3、麻雀們譴責道:“和我們大家不一樣,你真是一個不合群的人!”

4、小麻雀大叫道:“貓來了!貓來了!快逃!”

四、練習:

1、自己試著說一句帶有這種語氣的句子。

2、同學生們表演課本劇。

五、小結:你們喜歡這只與眾不同的麻雀嗎?學習完這篇課文對你有何啟發(fā)?

六、特色作業(yè)設計:把《與眾不同的麻雀》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領會表達抽象事物的意義。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4.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感受涌動著的激情。5.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6.體味詩歌抒發(fā)的戀土深情和思鄉(xiāng)愁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2.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感情誦讀,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認真體味詩歌蘊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賞法:如對詩歌意象和主題的解讀。

3.比較閱讀法:如將余光中與席慕蓉同類題材(抒寫鄉(xiāng)愁)詩歌進行比較。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月是故鄉(xiāng)明,華夏民族是最戀家的民族。這種情結折射到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情結。從遠古時“狐死必首丘”的傳說到上世紀末唱紅的《?;丶铱纯础罚瑹o不展示華夏民族那種濃得化不開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愁。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臺灣十大現(xiàn)代詩人之一。已出版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40余種,60年代起余光中創(chuàng)作了不少懷鄉(xiāng)詩,故而被人們稱為“鄉(xiāng)愁詩人”。代表作有:《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春天,遂想起》。

1/4。

學生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鄉(xiāng)愁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托物寄情(意象)。

2/4。

明確:

運用疊詞,反襯鄉(xiāng)愁之濃郁,增強詩歌表現(xiàn)力。

郵票的“小”、船票的“窄”、墳墓的“矮”、海峽的“淺”,跟母子分別、夫妻分離、生死相隔、同胞相去的凝重的愁思恰好形成了強烈而又鮮明的對比,更突顯出“愁”之深之重。

明確:這兩首詩有著相似的寫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陸,后來赴臺灣。兩位詩人都鐘情于中國古典文化,承繼傳統(tǒng)文化中鄉(xiāng)愁的永恒主題寫出了新意。

不同之處在于,席慕蓉的故鄉(xiāng)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長大,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她只有在夢里,在詩中,寄托無限鄉(xiāng)愁。她的《鄉(xiāng)愁》,纏綿悱惻,分別寫故鄉(xiāng)月夜的笛聲、離別故鄉(xiāng)時心中模糊的悵惘、別后對故鄉(xiāng)的綿綿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異,也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意義。但在思想深度的開掘上,這首《鄉(xiāng)愁》不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那樣深刻。

2.語言運用。

余光中說鄉(xiāng)愁是“淺淺的海峽”,席慕蓉說是“沒有年輪的樹”,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門,你心中最惦記的是什么?請發(fā)揮想象,仿照課文,用漂亮的比喻句盡現(xiàn)你的感覺。鄉(xiāng)愁是_____;鄉(xiāng)愁是_____;鄉(xiāng)愁是_____;鄉(xiāng)愁是_____。3.小結:

3/4。

1.背誦《鄉(xiāng)愁》。

2.模仿《鄉(xiāng)愁》的詩歌形式,寫一首短詩。

4/4。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一

3.分析瑪?shù)贍柕碌男蜗蠹捌湟饬x;

4.培養(yǎng)學生德辯證思維、發(fā)散思維能力。

5.【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難點:瑪?shù)贍柕滦蜗蠹捌湟饬x。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作者、概述故事情節(jié)。

教學步驟?:

一、簡介作者、作品。

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葉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出生于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1870年,他中學畢業(yè)后剛到巴黎攻讀法律,普法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他被征入伍。戰(zhàn)后退伍,先后在炮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國文壇,一舉成名。

二、通讀全文,理清結構。

[4]?[5]?[6]?[7]。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體會需處長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課題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語句體會需處長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深刻理解課題的含義。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體會需處長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看錄象激情感。

1、通過初讀,我們已經知道這是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的故事。

2、觀看錄象,感受紅爬雪山時環(huán)境的惡劣。

3、自讀課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體會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

4、指名讀課文中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讀中體會環(huán)境的惡劣。并想像可能還有什么情況發(fā)生?

5、教師帶讀。

二、自讀、自悟,理解文章內容。

(一)提出問題:面對重重困難,紅戰(zhàn)士們能否經受住考驗的?

1、自讀課文并畫出重點語句,邊讀邊體會,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采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

(1)將。

a、將讓馬(與士兵同心協(xié)力)。

b、聽說士兵被凍死,很傷心。(一愣步履踉蹌眼睛迷離)。

c、面對凍死的士兵,很氣憤。(陰云密布肌肉抽動肌肉抖動)。

d、第13自然段:吃驚自責、內疚傷心崇敬。(怔怔淚珠閃爍緩緩地莊嚴的禮)。

讀中通過理解詞語感悟將的情感變化。

(2)需處長(讀出不同的理解。)。

a、抓住重點詞語感悟需處長的精神。(一尊塑像倚著單?。?/p>

b、想象需處長在犧牲前會想什么?

c、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理解題目、解題。

1、理解題目、解題:此時,你對題目有了什么更深的理解?

2、教師小結:需處長像一座豐碑,矗立在長征路上,指引道路。

四、理解最后一段的含義。

1、齊讀最后一段。

2、你讀懂了什么?

3、看錄象,分享紅勝利時的喜悅。

五、總結全文,引導學生把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激發(fā)學生對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

2、向學生介紹一本書《二萬五千里長征》。

3、教師總結全文,激發(fā)學生對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三

一、教學理念:

本課是三年級科學(粵科版)下冊第三單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一課――蜻蜓與麻雀。教材打破了以往學習動物分類和形態(tài)知識時以進化過程的分類地位從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慣常做法,而是從動物的運動方式――“空中飛”入手,對昆蟲與鳥兩大類動物進行探究,在觀察比較“蜻蜓”與“麻雀”等動物個體身體結構的異同的基礎上,歸納出這兩類動物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昆蟲”和“鳥”的前概念。作為蜻蜓和麻雀,都是本地常見的兩種動物,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對這兩種動物具備了相當?shù)纳罱涷?、感性認識。小朋友們雖然知道它們都會飛,卻往往對它們之間的認識、區(qū)別很模糊,本課的教學思路勝在不同于以往從概念等理論出發(fā),而是從學生的思維方式、觀察角度出發(fā),通過把握蜻蜓和麻雀同樣都會飛出發(fā),質疑“它們都會飛,那蜻蜓和鳥是不是同一類動物呢?”,從而引導學生去比較,找出它們的區(qū)別特征,用區(qū)別促認識,學生把對蜻蜓與麻雀明顯區(qū)別的認識,分別推廣到其它動物,讓學生找出各自的朋友,在游戲活動中歸納出昆蟲和鳥的前概念。

二、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認識蜻蜓與麻雀的翅膀與外形特征。

2、認識昆蟲類和鳥類,初步建立昆蟲和鳥的前概念。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學會比較代表動物而歸納出該類動物一般特征的方法。

2、培養(yǎng)觀察、記錄、歸納、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樂于與人合作。

2、培養(yǎng)愛護小動物的情操。

3、感受動物世界的多樣性。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朱老師帶了個動物朋友給大家認識。不過它有點淘氣,說要先和同學們玩?zhèn)€游戲――猜猜我是誰~(課件1)你猜它是什么動物呢?(課件2)。

師:恩,它們都會飛,那蜻蜓和鳥是不是同一類動物呢?你認為有什么不同?是不是這樣呢?這節(jié)課我們請出鳥類家族中一位我們常見的朋友――麻雀來和蜻蜓比較比較。(板與麻雀)。

(二)新課。

1、觀察翅膀的不同。

師: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說的,蜻蜓和麻雀都會飛,但它們飛行的動作是否一樣呢?我們來觀察一下它們倆分別是怎樣飛的。(視頻:飛行)。

師:到底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哪些不同?呆會請仔細觀察它們的翅膀,把你們小組發(fā)現(xiàn)到的不同,記錄在這個表格上(ppt1表1)――介紹一下填寫方式。請同學們拿出翅膀比較圖,現(xiàn)在可以邊觀察邊記錄發(fā)現(xiàn),開始。(ppt2翅膀)。

師: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板書(2對翅膀與1對翅膀;有羽毛與沒羽毛)。

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原來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是不同的,蜻蜓是二對翅膀,麻雀是一對翅膀;麻雀的翅膀還有羽毛。

2、觀察外形的不同。

師:(ppt4外形)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板書(3對足與1對足),它們倆確實有很多的不同,其中,同學們的這些發(fā)現(xiàn)(動作指引)是最明顯的不同。引導學生歸納兩者的不同特征。

師:下面朱老師想和大家玩?zhèn)€游戲,(拿出信封)我這里有10個信封,分別給10組同學。里面各裝著10種動物,請你根據黑板上的這些不同,分別找出蜻蜓和麻雀的朋友,并和你的伙伴說說為什么這樣分。

師:學生游戲討論、交流、板圖(10種動物)為什么你認為它是蜻蜓或麻雀的朋友?

師:歸納小結:同學們真棒!科學上,我們通常把像蜻蜓這樣有2對翅膀,3對足的小動物稱為昆蟲(板書);把像麻雀這樣有1對翅膀,1對足,表面有羽毛的動物朋友成為鳥(板書)。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四

姓名:涂娟。

單位:靖安縣璪都學校電話:***。

[教材分析]。

《海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本單元是散文詩單元,這些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高爾基的《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在作品中,高爾基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yè)的必然勝利。作品對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海燕”——無產階級先鋒戰(zhàn)士給予了最真摯、最熱忱的贊頌。文章構思精巧,意境遼遠,語言精辟含蓄,意蘊深邃。它不僅是一支春天的旋律,更是一曲響徹云霄的革命的宣言。

[學情介紹]。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象征、烘托、對比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2、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把握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生成閱讀鑒賞能力。

3、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尊重學生的富有個性化的獨特體驗,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

[過程與方法]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討論、欣賞、質疑中,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善于質疑的良好學習品質。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品味語言、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教學重點]1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進行反復的比較賞析,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領會“海燕”精神內涵。

2、掌握象征的寫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精練、優(yōu)美、內涵豐富的語言。

2、掌握象征的寫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多媒體顯示)。

我愛藍天白云下的雄鷹,也愛遼闊草原上的駿馬,但我更愛愛疾風暴雨中的海燕。因為它不僅是搏擊海浪的勇士,精勇無畏的精靈,還是一位勝利的預言家。今天請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愛的那只海燕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俄國著名家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本課用詩般的語言設置情境導入,從而調動學生了解高爾基先生,學習《海燕》的欲望。

二、作品簡介,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他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逗Q唷穼懹?901年,當時反對沙皇統(tǒng)治的革命斗爭蓬勃興起,高爾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極為憤慨,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逗Q唷肪褪且恢圾B兒在《春天的旋律》結尾部分所唱的歌?!昂Q唷币辉~,在俄文中原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作品中借海燕之口表達了對社會變革充滿激情的呼喚。

[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便于學生更好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聽讀感知。

(一)聽讀(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

(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用心聽讀課文一遍。)。

(二)交流聽讀感受。

1、小組交流聽讀感受。

2、隨機點名學生談感受。

(三)教師談聽讀感受,引發(fā)學生思考。

(對我來說,這篇散文不是初讀,但我每讀一遍,都會被高昂的斗志和充滿激情的語言深深折服。我忍不住會想:這篇文章始終散發(fā)著她永恒的青春魅力,究竟是為什么呢?)。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文字與學生心靈產生初次的碰撞,爆發(fā)出思想的火花。我隨機點名學生談感受,而不采用舉手的方式,是為了不讓課堂一開始就被少數(shù)明星學生控制。

四、朗讀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

讓學生放開聲音,自由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讀出整體的理解。

(二)學生交流朗讀所知。

1、學生小組交流朗讀感知,討論焦點為對課文內容的把握。

2、小組代表發(fā)言。

3、教師小結。(多媒體顯示)。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次親密接觸文本,由感性思維走向理性思維,通過合作交流,讓全班學生都能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五、自選學習主題。

(一)教師引導(多媒體顯示)。

(二)學生選擇學習主題。

(三)研讀欣賞。

1、教師介紹研讀欣賞的方法。(多媒體顯示)。

(第一,用心體會優(yōu)美的意境;第二,用眼發(fā)現(xiàn)典型的語句;第三,用話表達其中的美妙;第四,邊讀邊寫,細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第五,……)。

2、學生獨立研讀欣賞.

3、學生交流.先在小組內交流,每人都要說.然后讓每個小組推出代表性的觀點參與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去閱讀、思考,以最大限度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六、學生質疑。

(一)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每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有一些疑問,現(xiàn)在請你提出一個問題,并主動探究,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

(二)小組交流討論。

每人完成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和理解。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繼續(xù)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生在閱讀、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要充分利用。

七、美讀。

每人自由朗讀,讀出情感美、讀出節(jié)奏美、讀出感受、讀出享受。

八、小結讓學生自我反省這課堂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不斷在地語文課中自主地、自由地成長。

作業(yè)布置。

根據本節(jié)課的學習,寫一遍學習心得。

[教學評價設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币虼?,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讓學生處于獨立學習狀態(tài),這樣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后能夠靜下心來梳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觀點,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合作與自主相結合,學生既有交流碰撞的平臺,又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同時,我還把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做為我的基本理念,把學習權、發(fā)問權、時間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被認可的教學環(huán)境中輕松地學習。這樣,整個課堂就是學生的,他們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知識不再是老師灌輸?shù)?,而是靠自己探索來的,這才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授人于魚,不如授人于漁?!彼麄儾粌H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學習方法。這也是我這節(jié)課最為閃光的地方。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五

1、能安靜、專心地傾聽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能用豐富的語言看圖講述故事。掌握語言與詞匯的表達,能夠相互交流,培養(yǎng)合作的能力。

重點:能安靜、專心地傾聽故事,并用豐富的語言看圖講述故事。

難點:理解“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意思,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顒訙蕚洹?/p>

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一、隨著音樂將幼兒帶入多媒體教室。

二、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三、

多媒體演示,學習故事《小貓釣魚》。

1、老師邊講故事,邊放動畫課件。

2、引導幼兒復述故事的大概內容:

師連續(xù)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誰?”“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三個問題,要求能力強的幼兒連續(xù)回答,能力稍差的幼兒可先回答其中1-2個問題,根據老師的再次提問進行補充。

3、再次看動畫課件,聽故事。

4、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故事情節(jié):

(1)、開始時,小貓為什么總是釣不到小魚?后來它是怎樣釣到魚的呢?(學習并理解詞語: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2)、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3)、我們做事時應該怎樣?

四、分組比賽看圖講述故事(讓幼兒盡量豐富語言,組內可交流)。

五、小結。(表揚今天在活動中認真、專心學習的幼兒,提出在平時的各項活動中都應認真、專心的要求。)。

六、延伸活動:

1、在以后的各項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幼兒認真、專心的態(tài)度。

2、在語言角提供《小貓釣魚》幼兒用書,讓幼兒觀察和復述故事。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六

教學目標:

1、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能力。

2、學會仔細觀察角色的動作和表情,理解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藏的感情,體驗有父愛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

教學重點:閱讀圖書感受父愛的快樂。

教學難點:體會狐貍對待鴨子的不同態(tài)度所隱藏著的感情變化。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設下懸念。

利用多媒體演示,師講述:在這個封面上你看到了誰?(一只狐貍)狐貍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樣的呢?請幼兒來說一說。(在幼兒說完后,老師引導,今天老師帶來了這本有趣的圖畫書,讓我們一邊來閱讀,一邊了解一個狐貍的故事,讀完后,小朋友對狐貍一定會有更深的認識。)。

二、共同閱讀故事。

(一)了解狐貍找到鴨蛋后的心情。

1、狐貍到森林里來干什么呢?你看得出來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原來狐貍肚子餓了,就到處找東西吃。他來到河邊的草叢里,東翻翻,西找找,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鴨蛋!猜一猜,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學生自由說)。

3、狐貍一個箭步跳上去抱住鴨蛋??纯春傔@時的表情,多開心啊!終于可以填飽肚子了,而且是一個美味可口的大鴨蛋呢!看他的眼睛都怎么樣了?他樂得眼睛都瞇成了縫!

4、出示下一張圖片,看,狐貍在干嘛呢?(迫不及待地把它放進嘴里)可是,狐貍剛要一口咬下去,看,圖上,狐貍嘴里含著蛋,腦袋里想著,看著天空到底是在想什么呀?(吃鴨蛋還是鴨子呢?)。

5、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夠吃到鴨子呢?你能幫狐貍想想辦法嗎?

6、我們一起來看,狐貍是怎么做的?(出示下一張圖片)狐貍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大吃一頓。孵蛋,這個主意真好!(二)、了解狐貍爸爸孵化鴨兒子的經歷。

1、看著圖片說:他在地上挖出一個洞,在洞里鋪上草。學起了鴨媽媽孵蛋。狐貍把蛋放在塞滿干草的洞口,前爪和后爪緊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有軟軟的肚子輕輕地壓在鴨蛋上。這個主意看起來不錯——既能給鴨蛋保暖,又不會把它壓破。(出示圖片)可是,這個姿勢就像受苦刑,還不到五分鐘,狐貍的四肢就酸得受不了了。

3、看來,這個辦法不行。看,狐貍又想出一個好主意他撿了一條長長的樹皮當繩子,用它把鴨蛋緊緊地綁在肚皮上。狐貍為自己的小聰明感覺得意洋洋的??蓻]想到,在追兔子的時候,發(fā)生什么事情了?(樹皮繩子一松,差點兒把寶貝蛋給摔破了。)。

4、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又一個好主意冒了出來!狐貍先用草給自己鋪了一個巢,然后學鴨媽媽那樣坐在巢里,又開始努力孵蛋,只是這回他沒有用自己的肚子,看狐貍把鴨蛋放哪里了呀?(把鴨蛋含在了嘴里。)因為嘴里含著鴨蛋,狐貍沒法兒追捕小動物,只能摘些身邊的野果、野莓來充饑。他自言自語地說:“唉,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的狐貍了?”

5、不過,狐貍雖然沒法追捕小動物,只能吃素的,但是他也非常開心,因為他想出了一個好玩的游戲)狐貍只能用舌頭輕輕舔著鴨蛋,解解饞。他把舌頭卷起來,讓鴨蛋在上面緩緩地滾來滾去。狐貍玩得高興,肚子好像也不餓了,他還發(fā)明了很多用舌頭玩鴨蛋的游戲。(都發(fā)明了哪些游戲呢?)。

(三)、感受鴨寶寶出殼后狐貍心情的變化。

1、有一天,狐貍突然被一個聲音驚醒,他連忙把鴨蛋吐了出來。蛋上竟然有了裂痕!沒多久,一只濕漉漉的小鴨子從里面鉆了出來。狐貍的美夢成真了!

2、就在狐貍張開大嘴想要吃鴨子時,發(fā)生了一件事。沒想到,小鴨子忽然朝著狐貍得鼻尖沖過來,叫著:“媽媽!媽媽!”(這時,狐貍會怎么做呢?)狐貍嚇呆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不是你媽媽。我,我,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p>

3、知道是爸爸,小鴨子可開心了?!鞍职?爸爸!”小鴨子爬上了狐貍的鼻子?!鞍职?爸爸!”小鴨子爬上了狐貍的頭。“爸爸!爸爸!”小鴨子咬住了狐貍的耳朵。狐貍閉上眼睛,不知道該怎么辦。(狐貍不是要吃鴨子嗎?現(xiàn)在怎么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呢?這時,狐貍在想些什么呢?)。

4、小鴨子跟狐貍爸爸玩得怎么樣了?(可開心了。)可是玩著玩著,小鴨子說:“爸爸,我餓?!闭f起餓,狐貍也覺得餓極了,狐貍用爪子一把將小鴨子掃進自己的大嘴里,“我也餓?!焙偨K于還是忍不住要吃小鴨子了,這時小鴨子是怎么做的呢?小鴨子啄著狐貍的舌頭,狐貍疼得張大了嘴巴。小鴨子說:“爸爸,以前我在蛋殼里的時候,你天天就是用它搖著我睡覺的,對不對?好舒服哦?!毙▲喿訌暮傋炖锱莱鰜?,“爸爸,我餓了。”狐貍嘆著氣,從旁邊摘了一些野莓給小鴨子吃。(狐貍最后有沒有吃掉小鴨子?)。

5、(四)閱讀情景圖片,幫助幼兒了解狐貍爸爸與鴨兒子相處的情況。

1、等到鴨子睡醒,狐貍爸爸又會做些什么呢?課件出示狐貍陪鴨游泳圖。仔細看圖,狐貍和鴨子還會做什么呢?多么親切慈祥的狐貍爸爸啊!

三、感受濃濃的父愛。

四、作業(yè):畫一畫,寫一寫《狐貍爸爸的幸福生活》《鴨兒子的幸福生活》《我的幸福生活》(三選一)。

撈鐵牛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七

一、談話揭題。

1、通過談話簡要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注意正音。

二、發(fā)現(xiàn)文中的語言密碼,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1、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作者還向我們展示了許多景物、動物。

屋子閃電云彩。

星?蝙蝠夜鶯貓頭鷹。

2、學習比喻句。

在文中作者是怎樣形容它們的呢?

地洞似的屋里。

帶子似的閃電。

無數(shù)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理解比喻詞似的。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仿說比喻句。

4、出示寫夜色的一組。

星????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蝙蝠???灰色的蝙蝠。

夜鶯???會唱歌的夜鶯。

貓頭鷹???霸氣十足的貓頭鷹。

男、女分角色讀豎著讀。

5、比一比這兩組詞語,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學習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好的讀者還要會問。猜一猜,學習這篇文章,老師可能會問那些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問,教師重點指導:

1、什么是天窗?

2、為什么說發(fā)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活潑會想的孩子,怎樣從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

好,課文的那幾自然段具體寫了透過小小的天窗孩子們從無中看出了有、虛中看出了實。

板無有虛實。

3、結合課文理解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句子中的你指的是誰?

這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

(夏天陣雨來了時)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晚上,當他們被逼著上床去休息是)小小的天窗又是孩子唯一的慰藉。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唯一。

課件出示文章第四、第六自然段。自由讀讀這兩段話,透過字里行間,你能發(fā)現(xiàn)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體會孩子們認識外面世界的迫切渴望。

指導朗讀。

4、這小小的天窗又是怎樣安慰他們的?怎么成為了他們唯一的慰藉的呢?

快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a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讀這一段。

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你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雪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個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指導理解朗讀。

師讀: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點在那里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

聽出了什么?

雨點跟雨腳不一樣嗎?

對啊,雨點它有腳,它光著腳丫在那兒卜落卜落跳,跳得那樣輕快。

一瞥是什么意思?閃電它有眼睛啊,它飛速地看了你一眼。

指導朗讀,讀出想象中風、雨、雷、電的威力無比。

b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

夏天的夜晚,孩子們又透過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什么呢?請默讀第七自然段,用畫出看到的,用..畫出想象到的。

匯報:

看到:??想到:

一粒星??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一朵云??無數(shù)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一條黑影??灰色的蝙蝠。

會唱的夜鶯。

霸氣十足的貓頭鷹。

夜的美麗與神奇,就這樣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親愛的孩子們,透過那小小的天窗,仰望頭頂?shù)男强?,你會想的什么呢?/p>

訓練說話出示圖:

秋天來了,當你透過小小的,看見飛過的一只大雁,你會想到:

北風呼嘯,當你看見一朵潔白飄逸的雪花,你會想到:

活潑會想的孩子就這樣從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小小的天窗成了他們唯一的慰藉。

四、總結升華,體會情感。

現(xiàn)在,你明白了嗎?為什么說發(fā)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

指名匯報。

小結:是啊,當門窗緊閉,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時,只有這個小小的透明玻璃,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廣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說發(fā)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得感謝的。

引讀課文第八自然段。

小小的天窗,帶給孩子們無限的想象(板)。

理解文中第八自然段的天窗為什么要加上雙引號呢?

天窗已經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天窗是孩子們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們心靈的窗口,揣著一顆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開想象的窗,讓心靈通向更多更廣袤的美好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5389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