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滅火教案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7 06:39:10
燃燒和滅火教案范文(14篇)
時間:2023-11-17 06:39:10     小編:紙韻

教案編寫的過程需要不斷反思和調(diào)整,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實際情況。如何編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一直是教師們面臨的重要問題。以下是一些教學研究機構發(fā)布的教案參考,可供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參考借鑒。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一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難度梯度的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而不是老師念,學生寫和記;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討論和思考,教學中不能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殊不知趕進度會使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清反而會影響教學的進度。

之前有一種學習方法叫“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預習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本課題的知識點有個大體的認識,并確定自己聽課的重點在哪里,而學生往往是不會課前預習,如果老師給留下預習某一課題的作業(yè),學生經(jīng)常只是簡單的看看書,起不到預習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印發(fā)一些“預習學案”或者在導學案中加入預習部分來幫助學生達到預習的效果。

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之中表現(xiàn)很積極,但是課后習題卻不會做。我分析,主要是這部分學生在聽課中偷懶了,跟著別人的話后音來回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部分學生,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回來,而不是集體回答。

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通過努力和不斷改進,相信自己會進步的地更快!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二

本節(jié)課著重體現(xiàn)化學學習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同學們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xiàn)象;在第一單元《物質(zhì)的變化和性質(zhì)》的學習中,同學們認識了燃燒的本質(zhì)——有新物質(zhì)生成的化學變化。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之中。對高中將學習的“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可以起到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

2、教學目標分析。

a.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相關的知識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b.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于通過實驗得出事實進行分析而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c.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點、難點、疑點。

難點:對著火點的理解。

疑點: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

1.引導探究法: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中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應當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還應當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動來實現(xiàn)教育目標。引導探究法能很好的體現(xiàn)《標準》中的思想,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還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其模式為: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lián)系生活。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既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將探究的方案,討論的情景提前準備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

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師生條件不同而異。我校是湖南省高級示范性中學,學生有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實驗的動手能力強,討論的思維活躍。同學們非常適應和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新知識。

我校學生對課外知識有濃厚興趣,我將教材的內(nèi)容略為拓展,增加了火災自救常識。使教學內(nèi)容和社會生活相互滲透。真正做到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們學校還組織過學生進行火災逃生的演習。不僅使學生掌握一門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識。這次活動還在我省電視臺新聞中報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好評。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出滅火的原理,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3.自主學習法:對于較簡單的內(nèi)容,同學們通過閱讀教材、聯(lián)系生活自主學習。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適應了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1.提出問題。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燃燒,燃盡了茹毛飲血的歷史;燃燒,點燃了現(xiàn)代社會的輝煌。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燃燒。請同學們談談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燒的現(xiàn)象。

2.演示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

[生]回答提出的問題。

[師]演示小魔術,設問“為什么手帕燒不壞”。導入對燃燒條件的探究。

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體會到化學無處不在;從小魔術引入課題,體會到化學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課堂,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求知欲。

1.探究實驗。

步驟一:如下圖。

步驟二:將薄銅片上的紅磷與小石頭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

2.根據(jù)實驗探究得出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

三者必須同時滿足。

3.引導得出著火點的定義。

[生]1.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按照投影的步驟完成“燃燒的條件”實驗。

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一起討論燃燒的條件。

[師]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指導同學們安全、正確的完成實驗。引導同學們得出正確的結論。提示步驟1能得說明什么。步驟2又能得說明什么。兩者相結合得出正確的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生]八分鐘后每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的結果,大家一起評出最佳的結果。

[師]鼓勵同學們的積極的動手和思考問題。提出探究時出現(xiàn)的小問題。避免再犯。

[生]根據(jù)燃燒的條件,思考小魔術中的手帕為什么燒不壞。

[師]小魔術大解密。

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從而激發(fā)了同學們對探究的熱情。

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探究內(nèi)容在教材的演示實驗中略有改進。增加了對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學們得出燃燒的條件。

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解釋魔術的奧秘,同學們初嘗掌握新知識的喜悅。

1.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中燃燒”。裝置如下圖:

2.有關煤爐的討論。

(1)如果不繼續(xù)往爐子里添柴火,爐火還能繼續(xù)燃燒么?為什么?

(2)如果把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爐火還能繼續(xù)燃燒么?為什么?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柴夾出來,柴還能繼續(xù)燃燒么?為什么?

3.利用燃燒的條件,思考怎樣燃燒會更旺呢?可舉出具體的實例。

[師]了解了燃燒的條件后,思考怎樣能使剛才實驗中水里的白磷燃燒呢?

[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師]演示實驗“白磷在水下燃燒”。

[生]根據(jù)燃燒的條件討論后回答第2題和第三題。

1.改進演示實驗優(yōu)點:向水中通入氧氣,硬紙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處游動,不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可以用一個螺帽代替硬紙片,白磷能和氧氣很好的接觸。并且能清楚的觀察到燃燒的現(xiàn)象。

2.從化學走向生活。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深對燃燒條件的理解。

3.在新知識的運用中形成發(fā)展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了同學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實驗探究。

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燃著的蠟燭熄滅。并思考為什么該方法有效。

2.根據(jù)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師]燃燒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當將演變成無情的火災。同學們例舉生活中的燃燒時,有人就提到了火災。

[多媒體展示]衡陽11.3特大火災。有20名消防隊員壯烈犧牲,11名消防隊員光榮負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消防官兵撲救火災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生]1.分為六個探究小組進行實驗探究。

2.完成教師所給的表格。

[師]積極參與到同學們的實驗探究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給予適當?shù)奶崾荆屨麄€探究過程順利進行。

[生]8分鐘后,派一個代表交流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和完善。

[師]鼓勵各組的實驗方法。歸納總結出正確的滅火原理。

以衡陽特大火災過渡到燃燒有利還有弊。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

給定實驗目的,請同學們自主設計實驗。開放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能力。

分組合作,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培養(yǎng)了大家的默契,為以后的探究學習打下基礎。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應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應該怎樣滅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鍋起火了;

(2)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

(3)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起火;

(4)鄰居吸煙,不慎引燃被子發(fā)生火災;

(5)森林在打雷閃電時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著火點的方法將其熄滅是否可行。為什么?(本課疑點)。

3.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滅火范圍(見教材127頁)。分組做“人人都當消防員”的實驗。

[生]根據(jù)滅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題、第二題。

[師]“著火點是否可以降低”是本節(jié)課的疑點??蓪⒅瘘c比喻成鐵、銅等物質(zhì)的密度。不同的物質(zhì)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zhì)固有的物理性質(zhì),不能隨便降低。

[生]1.自學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

2.分組做簡易滅火器滅火的實驗(如圖),人人都當消防員。

1.將理論用于實際,鞏固滅火的原理。情感上認識火災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滅火方法能防止發(fā)生火災。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2.以提問的形式提出本節(jié)課的疑點。形象的比喻使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著火點不能降低。

3.根據(jù)教材步驟,自主完成滅火實驗。學生感到學有所用的喜悅。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認識一些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

[師]火災無情,滅火不如防火。

[生]1.了解爆炸威力后,積極主動的自學“易燃易爆安全知識”。

2.認識圖7-12的圖標表含義。

3.聯(lián)系生活,思考應當在哪些地方張貼這些圖標。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更關心生活,關注消防安全。

火災自救常識。

看影片學習“遇到火災如何自救”

[生]認真看影片。遇到火災,學會自救。

學會一門自救常識,激發(fā)同學們對化學學習的熱情。

總結。

總結本課的重點。

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一起回顧兩個重點的內(nèi)容。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結構,總結本課的重點。同學對本課的重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有效的長時記憶。

作業(yè)。

電影院、學校、幼兒園、網(wǎng)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場所,一旦發(fā)生火災損失慘重,請任選一地,根據(jù)其特點,設計預防火災的方案或考察該場所的預防火災的方案。(包括萬一發(fā)生火災時需要采取的滅火和自救措施)。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三

(一)知識與技能。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yǎng)自護自救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探究滅火的方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xiàn)象和滅火的方法與原理。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燃燒既可造福人類,又可能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待問題。

2.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變化均有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發(fā)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

3.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應用、演示實驗、探究活動、啟發(fā)式提問。

四.教學過程。

1、回憶學過的燃燒事例和燃燒現(xiàn)象,

根據(jù)以上事例,歸納燃燒定義和特征。

2、播放視頻,探究燃燒的條件。

小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同時補充:實驗的改進。

3、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三者任滿足其一。

播放視頻,分析蠟燭熄滅的原因。

4、應用。

5、談一談,遇到火災自救的措施。

6、理解簡易滅火器的原理,了解幾種常用滅火器。

7、小結。

8、課堂練習。

9、課外任務:調(diào)查與研究。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四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教學反思一方面,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改進教學;另一方面,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新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與解決的辦法,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了“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反思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回顧過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來。那么,在平常的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現(xiàn)以《燃燒和滅火》的教學為例談談有效教學反思的開展。我先是通過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有關燃燒的新聞資料和圖片,使學生了解燃燒的功與過,激發(fā)學生對燃燒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一組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滅火的方法,親身體會知識的獲取過程,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

1.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

開始導課時,我出示了浙江衢州一棟樓房發(fā)生火災的圖片,引起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的強烈欲望。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突發(fā)這樣的火災,該如何迅速逃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緊接著學生交流討論了什么是燃燒,怎樣迅速滅火,等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讓學生合作交流,最終達成共識。

2.通過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

在講解燃燒的條件時,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如“粉筆的燃燒”:把講臺上的粉筆拿去燃燒,觀察到無論多高溫度,粉筆都不會燃燒,學生一下子就總結出物質(zhì)必須要有可燃性;“燒不壞的手帕”:手帕是可燃物,容易著火,可在該實驗中酒精燒完了,手帕卻安然無恙,原因是酒精燃燒釋放的熱量被手帕上的水吸收,從而降低了手帕的溫度,低于手帕燃燒的最低溫度“;水中生火”即開水中白磷的燃燒實驗:水可以滅火,那么開水中的白磷為什么可以燃燒呢?白磷是可燃物,剛開始水中的白磷無法燃燒是因為缺少氧氣,后來往水中通入空氣后,白磷就燃燒起來,這是因為滿足了燃燒的三個條件。通過使用身邊常見的物質(zhì)進行簡單而有趣的化學實驗來探究燃燒的條件,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輕松地得出燃燒必備的三個條件。

3.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逃生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充分體現(xiàn)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通過展示古代鉆木取火、奧運會火炬的燃燒及“神九”發(fā)射圖片,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xiàn)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加深學生對滅火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1.未能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探究燃燒的實驗,學生只要按照老師設計的思路進行操作,就可輕易得出燃燒的必備條件,限制了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如果只提供藥品和儀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自行去設計實驗,從燃燒現(xiàn)象探究燃燒需要的條件,讓新知識建立在對實驗的直觀感受上,效果可能會更好。

2.實驗設計的改進

做熱水中白磷燃燒的實驗時,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操作較困難,如果先用集氣瓶收集好氧氣,然后用盛氧氣的集氣瓶將其扣住,既可以滿足白磷與氧氣接觸,又能防止白磷燃燒的產(chǎn)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或者把白磷和紅磷裝在試管中,用氣球套住試管口,然后將試管下端浸泡在熱水中,這樣,白磷燃燒的有毒白煙就不會擴散到空氣中,避免空氣污染。改進實驗既可以增強實驗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環(huán)保意識。

3.課件多插入一些火災自救圖片或錄像

課堂上通過視頻演示滅火器的使用方法,課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滅火演練及發(fā)生火災時的逃生演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燃燒與滅火》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

的預期目標: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培養(yǎng)實驗能力和綜合能力。

體會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發(fā)學生探求自然知識的興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分析、綜合,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

難點:運用燃燒的條件,理解滅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分組試驗材料:酒精燈、貼片、寫家財、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筆者個人專輯上下載試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蠟燭現(xiàn)在怎么樣?(正在燃燒)師在蠟燭上罩上玻璃杯,

氧氣)。

二、教學新授:

(一)、燃燒需要可燃物。

讓學生各抒己見(可以找些枯草、樹枝之類的東西來生火取暖,再設法求救)。

講述:對,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燒的物體。

師問:平常我們看到哪些物體可以燃燒,那些物體不能燃燒?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燒的物體。

講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燒的物體,我們把能燃燒的物體叫做可燃物。(板書:可燃物)。

(二)、認識燃燒需要一定的溫度。

繼續(xù)聽故事:幾個小朋友找來一堆樹枝,可他們?nèi)栽谧ザ鷵先驗闃渲]辦法燃燒。

可見還需要別的條件,那到底還要什么條件呢?

a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會怎么樣?雙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陽光下聚焦燃燒。

由生提出設想,教師出示方法圖。

學生進行試驗。

匯報試驗現(xiàn)象:火柴在鐵片越來越熱的過程中燃燒的,鐵片把熱傳到火柴上,使火柴溫度越來越高,當達到一定的溫度時,火柴便燃燒了。

試驗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燒是否一致?火柴從哪一頭先燃燒起來的?)。

如果把煤或木頭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燒?教學易燃物概念:燃燒室需要溫度不高的物體。

小結:燃燒所需的第三個條件是:一定的溫度(板書一定的溫度)。

(三)、歸納、鞏固燃燒的三個條件。

討論、反饋:只有氧氣、可燃物、一定的溫度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燃燒才能發(fā)生,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燃燒就不會發(fā)生,哪怕是正在燃燒的可燃物也會熄滅。

出示鞏固題棗燃燒的煤爐。

分別使其缺少一個燃燒的條件。

(四)、了解燃燒與人類的關系。

師問:燃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利:照明、做飯、取暖及工業(yè)生產(chǎn)都需要燃燒產(chǎn)生熱量和能量,

人類離不開燃燒。

弊:容易引起火災,俗話說‘水火無情’,火災帶給人類的損失。

是非常嚴重的。結合具體實例進行介紹。

(五)認識滅火方法。

講述:燃燒不注意有時就會釀成災害,給人們造成巨大的損失,現(xiàn)在我們掌握了燃燒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利用這些知識想辦法滅火了。

出示滅火方法圖片。

小組討論:選擇一至兩幅圖重點討論,為什么這些方法能夠滅火。

交流匯報:教師注意引導(如油類、電器著火的滅火方法教育)。

(六)防火教育。

打開教科書第二十八頁齊讀最后一小結。

(七)鞏固練習:

討論題:如果有人家中發(fā)生火災時,應該怎么辦?

(分清火勢、找準火源、積極滅火)。

獨立思考:冬天如何能使爐火燃燒得更旺?

草原上救火通常是在大火周圍迅速割出一個大圈,就能滅火,這是為什么?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六

在講授《燃燒和滅火》這節(jié)課時,我將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這兩部分內(nèi)容做為一課時來學習,其余內(nèi)容放在課下學習。并設想了改進措施。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導作用,大部分活動都是由學生完成,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達成共識。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對于相關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二)通過實驗的方式突破重點與難點。我設置了一組學生探究實驗——燃燒的條件,一個演示實驗——磷的燃燒,一個學生演示實驗——滅火演習。讓學生在實驗中去體驗、去感受,使學生能通過身邊常見的物質(zhì),簡單的化學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降低了難度,使學生較輕松的得出燃燒的條件,并分析出滅火的方法。教師的演示實驗,使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有更準確、深刻的認識。滅火的實戰(zhàn)演習更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

(三)運用現(xiàn)代教育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觀、形象、生動,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消防隊員滅火片段的放映,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對滅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學生表現(xiàn)強烈的極大的興趣。

(四)充分體現(xiàn)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根據(jù)燃燒的條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燒現(xiàn)象,利用燃燒為人類服務。根據(jù)燃燒條件得出滅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滅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實戰(zhàn)演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火中逃生方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增長了學生生存本領,使其受用終生,是化學知識更有效的應用于生活。

(一)雖然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課堂的開放度不夠,仍然是學生按照教師的設計的.思路活動,沒有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還沒有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還需進一步改進,燃燒條件的得出,和磷燃燒的演示實驗交換前后順序,更順理成章,更符合邏輯。

(三)實驗設計還需改進,水中白磷的燃燒,可用盛氧氣的集氣瓶將其扣住,可防止白磷燃燒的產(chǎn)物逸到空氣中。

(四)在學完燃燒條件后,若由學生討論鉆木、放大鏡起火的原因,干的著、濕的不著、紙鍋燒水的原理,會更加調(diào)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對燃燒條件認識更加深刻。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七

通過“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等手段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jié)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即:充分利用各種生活資源,挖掘教材,根據(jù)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實踐中促進學生發(fā)展,課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師起著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等作用,而學生主體作用也有所體現(xiàn)。

此外,我能時刻關注并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主動建構的目的。

我認為不足之處:1、做 “活動與探究”之白磷燃燒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讓學生來操作,效果打折扣。2、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說明什么時候探究、什么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么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diào)整、思考的問題。

為此我著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xiàn)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提高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化學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xiàn)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zhì)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jīng)驗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fā)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jù)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jīng)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xiàn)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活動成果,并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xiàn),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高。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八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設置一些有難度梯度的問題來逐步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而不是老師念,學生寫和記;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討論和思考,教學中不能為了教學進度而忽視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殊不知趕進度會使學生的某個知識點掌握不清反而會影響教學的進度。

二、學生課前預習。

之前有一種學習方法叫“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預習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本課題的知識點有個大體的認識,并確定自己聽課的重點在哪里,而學生往往是不會課前預習,如果老師給留下預習某一課題的作業(yè),學生經(jīng)常只是簡單的看看書,起不到預習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印發(fā)一些“預習學案”或者在導學案中加入預習部分來幫助學生達到預習的效果。

三、注重知識的落實。

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之中表現(xiàn)很積極,但是課后習題卻不會做。我分析,主要是這部分學生在聽課中偷懶了,跟著別人的話后音來回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這部分學生,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站起來回來,而不是集體回答。

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通過努力和不斷改進,相信自己會進步的地更快!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九

根據(jù)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上,本節(jié)課在教與學的方式上,嘗試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考,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解決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問題,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與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的轉化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基于微課,通過“我預習我知道”、“我質(zhì)疑我勇敢”、“我釋疑我進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閱我提升”五個環(huán)節(jié)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為主體”的“翻轉課堂”。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觸到了燃燒,腦海里已經(jīng)對燃燒的定義有了模糊的印象,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不難完成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歸納與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產(chǎn)生更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chǎn)生的疑問,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實驗探究進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課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實驗,這為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打下了基礎。

鑒于本課題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且難度不大的特點,本節(jié)課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利用微課突破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

微課中設計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微課學習過程中都能得到啟發(f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對本課題基礎知識的完善和提升。本節(jié)課設計選擇其中學生可能有疑惑的問題,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演示實驗,自主實驗等形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

重點:1、通過微課的學習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在微課學習中生成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會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難點:1、在微課學習中學會思考,使思維得到提升,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并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進行釋疑解惑,培養(yǎng)科學品質(zhì)。

1、微課(時長:7分31秒)。

2、學生完成導學案。

3、根據(jù)學生學案進行二次備課。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預習,我知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總結微課中的知識重點:

1、燃燒的條件;

2、滅火的原理?;卮鹑紵臈l件和滅火的原理并板書。檢測學生微課學習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提問】。

1、什么是可燃物?

2、什么是著火點?

3、燃燒的定義。

通過回憶微課內(nèi)容和翻閱課本回答問題。對課本中的基本概念進行補充和強調(diào)。

第二環(huán)節(jié):我質(zhì)疑,我勇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過渡:燃燒和滅火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比如你今天的午飯就需要燃燒放出的熱量。我們利用燃燒發(fā)出的光合熱。有燃燒就有滅火,比如熄滅酒精燈,比如熄滅燃氣灶等。燃燒和滅火離我們這么近,同學們對它有一定認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今天就請同學們大膽聽聞,說說關于燃燒和滅火,你一直想知道但是又不知道的問題。

思考。

提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提問,大膽質(zhì)疑的科學精神。

第三環(huán)節(jié):我釋疑,我進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多媒體:課前同學們觀看微視頻之后在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

(一)著火點方面:

1、鉆木取火的原理?

2、為什么有些物體在不遇明火的情況下可以燃燒?

3、為什么在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得出小結:物質(zhì)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即使我們使用其他物質(zhì)燃燒來點燃也是利用其他物質(zhì)燃燒放出的熱量是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二)助燃物方面:

1、水不是能滅火嗎,為什么白磷在水下還能燃燒呢?

2、水中本來就有氧氣,為什么一開始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燒,通入空氣后白磷燃燒?

小結: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當氧氣的濃度過低時,即使有氧氣,燃燒也不能發(fā)生。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21%,一般情況下,當氧氣的濃度下降至14%—15%以下,燃燒就停止了。

(三)滅火方面。

為什么有的火一扇就滅,有的火越扇越旺?

展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多媒體:新西游記的片段。

演示:用扇子扇滅蠟燭。

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小結:當燃燒火焰比較小時,扇子煽動使空氣流動,從而帶走了熱量,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當火焰比較大時,扇子煽動帶走的熱量有限,卻補充了更多的空氣,促進燃燒。

啟示:滅火要分情況,科學滅火。

在交流的同時思考問題的答案。

思考。

觀看視頻、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通過展示學生的練習檢測情況,使明確其中部分問題的答案,對其中分歧較大對的問題再思考,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不同場景的對比,學會分情況分析問題,而不是一概而論。

問題一:燃燒一定需要氧氣,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演示實驗: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得出結論。

小結: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廣義上,燃燒是指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察實驗現(xiàn)象:鎂條在二氧化碳中能繼續(xù)燃燒,得出問題的答案: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對燃燒的定義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尋求真理。

問題二:油鍋著火不能用水來澆滅,這是真的嗎?先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所學,提出猜想。

視頻:慢鏡頭展示油鍋著火后澆水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觀看視屏,思考討論回答。

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討論和分析,體現(xiàn)了化學學科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價值。

師生共同完成演示實驗。

1、點燃蠟燭。

2、用充滿氧氣的氣球?qū)氏灎T火焰。

3、解開氣球的繩子。

結論:這是假的。吹滅蠟燭和扇滅蠟燭一樣,都是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

反饋練習。

下列場景的做法對嗎?

1、煤氣泄漏,開燈查看。

2、煤氣泄漏,立即開窗通風。

3、室內(nèi)起火,立即開窗通風。

通過師生共同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增加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我探究,我明了。

[自主探究]。

實驗目的:

請同學們點燃兩根小木棍,并想辦法讓其中一根燃燒的更快。

在我倒數(shù)5個數(shù)時,用桌面上所給的儀器和藥品通過不同的辦法將紙條熄滅。

提供物品:長紙條兩根、氧氣一瓶(部分小組有)、二氧化碳(部分組有)、沙子、水、空燒杯、剪刀、抹布小結:

1、通過實驗,同學們發(fā)現(xiàn),燃燒需要氧氣,而且氧氣越充足,燃燒越充分。

2、還可以通過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來促進燃燒。

用相機捕捉學生實驗的精彩瞬間,展示在多媒體上。

小組討論。

設計方案動手實驗。

分組匯報實驗結果。

(老師將不同組的現(xiàn)象拍下來,在多媒體上展示)。

通過自主設計實驗、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在自主實驗中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更深更高的認識。第五環(huán)節(jié):我查閱,我提升多媒體鏈接新聞:

一家三口遇火災初中生憑消防演練知識救全家。

請同學們通過網(wǎng)絡,報刊、書籍學習,掌握一些常見的火災的滅火知識,以及正確的火場自救知識。

將這些知識整理成小論文,手抄報,漫畫等形式,下周將會把大家的作品在學校進行科普展覽。

課后查閱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改變作業(yè)的形式,提高學習的興趣。

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整理能力。

板書設計:

燃燒: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

引言部分,我出示了一張火災的圖片,引導學生假如突發(fā)這樣的火災,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應對嗎?這引起了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的強烈欲望,學生的第一個興奮點出現(xiàn)。緊接著學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燒,提供學生施展的舞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課題被自然引出??梢哉f所有沒有學生開小差。

在講燃燒的條件時,我通過三種物質(zhì)的對比試驗,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課本實驗本身沒有粉筆頭這個物質(zhì),我通過改進后,粉筆頭無論多高溫度,都不會燃燒,學生一下就總結物質(zhì)必須有可燃性,這是燃燒的一個重要條件。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具體問題。問題又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創(chuàng)新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產(chǎn)生于好奇和質(zhì)疑,在一開始就利用一個對比實驗的不同現(xiàn)象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景,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的注意力專注于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得到了物質(zhì)燃燒的條件,然后又從燃燒的條件引入滅火的原理;從滅特殊物質(zhì)的著火到商場賓館突發(fā)火災的滅火方案,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問題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于問題之中。特別是在強化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是去解決一個普通的問題,去復現(xiàn)已學知識,而是從油的著火,電器的著火,圖書館的著火這些特殊環(huán)境的火災的撲滅的角度激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中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在明了舊疑的基礎上思考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這樣學生才不會止于問題,才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在滅火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我采用了實驗教學。把火災發(fā)生時的正確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自己進行總結。100%的學生能掌握課堂學到的消防知識,整堂課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結束。

課件應再多插入一些火災自救圖片,或錄像這樣會讓學生記憶更深刻,災難隨時可能發(fā)生,學習到應對災難的本領至關重要。知識結束后,應進行火災演練,看學生能否利用所學知識逃生,這樣會更好。

總之,經(jīng)過《燃燒與滅火》的教學,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師的突破口,生活的實際內(nèi)容是科學知識的切入口。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

本節(jié)課著重體現(xiàn)化學學習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化學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化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應用意識。

我在設計這一課時,通過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實踐活動。為了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我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親手設計實驗,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燒和滅火》是初中化學教材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第七單元是上冊教材的最后一個知識教學點。它既是對化學變化中具體知識傳授模式的繼承,又是對其的豐富和完善。本節(jié)知識位于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上承我們身邊的物質(zhì),物質(zhì)構成的奧秘等知識,下接第八單元金屬與礦物,對于以前知識是一種補充和完善,對于以后的知識起鋪墊的作用,是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座橋梁。

2、學情分析。

學生愛玩,好動。利用他們的這種天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3、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3)會運用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2)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3)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點、難點:

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

1、引導探究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探究發(fā)現(xiàn)和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幫助。結合教材內(nèi)容特點,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式。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減少板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動手、思考、討論,突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從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儀器:火柴、鑷子、燒杯、試管、酒精燈、試管夾。

用品:白磷、紅磷、熱水、蠟燭、稀鹽酸、碳酸鈉粉末。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猜想。

有網(wǎng)友說,把石蠟放入試管中加熱至沸騰,然后潑到試劑盤中會燃燒起來,是真的嗎?歡迎大家來到真假實驗室,下面我就給大家演示這個實驗。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等我們學完這節(jié)課答案自然會揭曉。

(二)制定方案,實驗探究。

(1)教師演示實驗:燃燒條件的探究。學生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

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

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后,水中的白磷燃燒,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設計目的:使學生形成對猜想做出證實的意識,鼓勵學生自行設計方案,體現(xiàn)了科學探究的開放性,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加強了科學方法的教育。)。

(2)學生分組交流,總結歸納出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3)展示悉尼奧運火炬水下傳遞的圖片,進一步解釋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彌補上面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的缺陷。)。

(設計目的: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在對比分析中獲得新知識,通過討論和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驗證意識。)。

(三)提出問題,交流反思。

(1)討論與反思:

(過渡)唐僧師徒到西天取經(jīng),這一天來到火焰山,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熱難耐。唐僧說:“悟空,你看這火焰山這么熱,你我?guī)熗娇稍趺催^去呀?”

1、如果你是孫悟空,該怎么辦呢?

2、第一次借來的芭蕉扇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來的芭蕉扇為什么把火扇滅了?

4、你還能為孫悟空想出別的滅火的辦法嗎?

(2)分組實驗。

活動與探究三: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記錄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溫馨提示:注意安全,輕聲細語。)。

學生討論得出滅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

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設計目的:使學生養(yǎng)成對探究的結果進行逆向思考的意識,敢于對實驗裝置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提出改進建議,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觀,加強環(huán)保意識。)。

(四)應用拓展,學以致用。

情境1:做完飯后,你怎樣將液化石油氣熄滅?為什么?

情境2:油鍋著火后可以用鍋蓋將其蓋滅。問:這是破壞了燃燒的哪個條件?

(3)引導學生回顧,教師演示實驗,總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之間的關系。

(設計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識。)。

(五)課堂練習。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4、5、6小題。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二

在課程標準中,對該部分的內(nèi)容要求有體現(xiàn)出“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強調(diào)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課題中的第一課時內(nèi)容就緊緊圍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而展開的。

在本教學設計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學魔術,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的指引與實驗分析,學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并且根據(jù)學生實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基礎上分析滅火的原理是什么,并總結出“滅火的原理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三個條件,破壞一個即可?!?/p>

本部分——燃燒與滅火的第一課時作為學生了解和認識燃燒的現(xiàn)象,并以此為契機進入接下來的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其課時分配與其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目標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學設計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找出自己滅火所采取的原理。從整體上看,雖然教學內(nèi)容相對容易,時間相對較長,但是能給出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思考卻是值得的。

在某位教師在上九年級化學第七單元《燃燒與滅火》這一課題的復習課教學公開課中,當說到滅火的原理時,聽到有學生把第三條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而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學生為什么把“把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說成“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我們大家都知道,一種物質(zhì)的著火點是固有的,是一成不變的,是不可能降低的'??蔀槭裁磿袑W生說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呢?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教師在教學時這么說而學生跟著學的話,學生是不可能懂得這么說的。許多學生都認為老師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老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都是真理。學生在這個時期,很難判斷出教師說的話是正確還是錯誤。教師怎么說,學生也就跟著怎么說了。由此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因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在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語言的嚴謹性,不能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否則的話,一年害一批學生,十年就害一代人了。想到此,心頭戰(zhàn)栗不已。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三

《燃燒與滅火》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由于涉及到的內(nèi)容與我們的生活非常的接近,所以為絕大數(shù)上公開課的老師所選中。本學期的校內(nèi)公開課我也選擇了這個問題,原因有如下三點:

1、五年之前我也選擇過這節(jié)課作為公開課展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效果并不太好;

2、前年在城北初中舉行的縣級骨干教師展示課上,我也選擇了這節(jié)課,并且當時對教材中的“可燃物燃燒的溫度必須達到著火點”探究實驗進行了改進,將一根火柴和一根小木條分別放出銅片(銅片放在三腳架上)的兩端,用酒精燈加熱。其時還為自己的實驗改進而得意過。但現(xiàn)在想來當時的那節(jié)自我感覺良好的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3、由于我校規(guī)模相對較小,聽課的領導大多是非化學出身,如果說選擇純化學類的課堂,一來不宜調(diào)動課堂氣氛,二來聽課的領導和同事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三是希望自己的課上完之后,聽課的學生和老師都能獲得一些什么。

基于以上的三點想法,本人選擇了《燃燒與滅火》第一課時作為本學期的校內(nèi)公開課展示。

首先,在課前我將以往用過的課件和別人的課件進行了綜合比較,在此過程中,應該說還是有所收獲的。首先,上次在城北初中的展示課用的課件,在視頻的選擇上,還不是很好。當時選的是“火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這段錄像,這段錄像一是時間稍長一些,二是沒有突出火的兩面性。不能對學生滲透對事物要一分為二看待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而這次選擇了兩個視頻,一正一反,中間還放置了一個“神八”升天的圖片(這張圖片是否妥當,還有待探討),學生很容易得出火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給人類帶來災難。因此,這就很自然的導出本課的課題?!盎鹉芙o人類今天的幸福生活,但使用不當又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因此,認識火,用好火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課題”。這樣的課堂引入自然貼切,又能對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值得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加以借鑒。

二是對“燃燒條件的探究”。由于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在進行猜想燃燒條件時,學生毫不考慮的說出了燃燒的三個條件。這時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同時要不失時機引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這一點在本節(jié)課中并未體現(xiàn))。從科學探究的步驟來看,這屬于猜想,如何來驗證猜想。當然需要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實驗一:分別在酒精燈上點燃酒精和水,此處在課堂上我是讓學生用玻璃棒分別蘸取少許在酒精燈火焰上進行灼燒,進而得出結論(課后有老師提出該實驗無需讓學生來動手實驗,因為這是人所共知的生活事實。我當時也猶豫了一下,但考慮到課堂結構的完整性還是請學生上臺來進行操作)。

實驗二: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再用燒杯將其中的一支蠟燭罩住,發(fā)現(xiàn)蠟燭熄滅了。從而得出結論:燃燒必須要有氧氣參加。

實驗三:分別用坩堝鉗夾持小木條和小煤塊,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在做此探究實驗時,我是請一位同學上來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實驗,其目的是想做對比。從而得出結論。教材中的三個探究實驗其實都非常簡單??紤]到不能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所以并沒有對書中的實驗進行改進。當時的想法就是:課堂中能簡單的要簡單,從學生能夠接受的角度出發(fā)設計實驗和課堂。這是最明智的做法。不能故弄玄虛、隔靴搔癢,那樣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

在得出燃燒的三個條件后,我不失時機的問學生:老師的書為什么燃燒起來?學生回答:書沒有達到著火點(當然,如果沒有預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能會回答是沒有點燃,這時教師要緊跟其后,是不是可燃物只有“點”才能“燃”?這樣就將燃燒的條件進一步的加以理解了。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可燃物在燃燒之前,都有“點”這個動作。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點”的目的是為了使可燃燒物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從而得出可燃物只要滿足燃燒的條件就能燃燒。譬如:在太陽下,用放大鏡將太陽光聚焦到火柴頭上,一會兒功夫火柴就能燃燒起來。)。

對于教材中的小魔術:“燒不壞的手絹”的處理,我是通過教師自己演示來實現(xiàn)的。對于這個實驗課后我在想個幾個問題:

二是這個實驗在課堂中放在什么位置,也需要進行重新的思考。

三是實驗過程中,我為了防止酒精燃燒完后,繼續(xù)燃燒手絹,所以迅速的將其伸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然后問學生手絹有沒有被燒壞。課后有老師提出:能否讓手絹一直燒下去,讓手絹自然熄滅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值得我到實驗室里進一步的加以實驗和探究。也需要去查閱一定的資料,看一看酒精的著火點是多少?手絹的著火點又是多少?進而整理成一篇很好的實驗型的論文,應該說它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對自己和同行應該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當然也有老師提出來可以在手絹燃燒過程中,輕輕抖動手絹,火焰即可熄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課題,值得去實踐一下。

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許多需要反思的地方。作為進入新浪的第一篇博文,我還是想多寫一點。走進新浪博客,作為一名教師,我給自己的博客定位是:專注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升專業(yè)水平。

愿與各位同仁共同分享教育教學中的酸甜苦辣。

燃燒和滅火教案篇十四

燃燒與滅火是在學生學了木炭`硫紅磷鐵絲等物質(zhì)在氧氣中燃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燃燒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本節(jié)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生產(chǎn)聯(lián)系較多,課題對學生既親切又熟悉,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是學習本節(jié)內(nèi)容的基礎。但學生對燃燒現(xiàn)象很少注意觀察,因此,在對本節(jié)教學資源的選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這樣,在此基礎上的情景創(chuàng)設,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于指導學生掌握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yǎng)自護自救能力。

(1)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2)能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xiàn)象。

(1)培養(yǎng)學生樹立“綠色化學”的觀念,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2)樹立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難點: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

在本節(jié)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課程內(nèi)容要面向?qū)W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在課堂實施中注意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

在此基礎上談一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初步設想。

考慮到學生對本節(jié)內(nèi)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慮到初中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并且這幾年隨著新課改的層層開展,學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解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這兩個重點問題上,主要采用啟發(fā)、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通過設置問題任務,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參與、合作,給每位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展示的空間,力求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研究學習,體驗到化學的樂趣。

下面我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展示我的教學設計。

通過《一則觸目驚心的報道》引入新課。設下疑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讓學生回顧以前學的知識(物質(zhì)在氧氣中的燃燒)來建構新知識,得出燃燒的概念。

在課堂教學中各小組討論,盡可能利用給出的藥品儀器設計對比驗,并提出可行性方案,進行展示,得出燃燒的條件。在教師指導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動,可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將學生的設計的實驗與教材124“燃燒的條件”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從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

對學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給予積極評價,同時展示以下方案。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白磷與紅磷的燃燒演示實驗,讓學生對燃燒的條件有進一步明確、清晰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樹立“綠色化學”的觀念,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探究的活動場景。出示三支長短不同的燃燒的蠟燭,模擬火災場面,并給出一些滅火的材料和工具,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豐富聯(lián)想,參與現(xiàn)場滅火。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滅火方法,并同時給大家說明自己是運用什么樣的滅火原理來滅火的,在學生親身實踐感受中,不知不覺各種滅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過此實驗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并盡量使學生體驗到學化學的樂趣。

讓學生懂得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如何學會自我保護,學會生存。

這就是我對燃燒與滅火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1、有可燃物。

燃燒2、和空氣(或氧氣)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263604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