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7 18:03:08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通用19篇)
時間:2023-11-17 18:03:08     小編:GZ才子

總結(jié)可以促使我們保持學習和工作的持續(xù)進步和優(yōu)化。怎樣進行邏輯推理,正確地解決問題?閱讀總結(jié)范文,我們可以學習到別人在總結(jié)過程中的成功經(jīng)驗和教訓。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一

《氓》中的人物形象鮮明,作者采用了多種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

文中無論是男主人公還是女主人公的特征都是不斷地變化著的,女子的變化是因為男子對待她的態(tài)度不停的變化著,而男子的變化就是他本性的體現(xiàn)。

一、男主人公――氓。

男子始終都是奸詐與無情的,只是他在追求女子的時候戴上了一副名叫“蚩蚩”的讓女子著迷的面具。等他娶到女子為妻之后,他就揭開了自己的面具,露出真實的丑陋面孔。

那么男子當初戴的面具究竟是忠厚的面具還是笑嘻嘻的面具呢?這兩種面具都有可能,下面就簡單的分析一下:

(1)忠厚老實癡愚的面具。

這種說法有許多名家的觀點可以佐證。比如說:《釋名?釋姿容》解釋為“蚩,也”?即為無知、癡愚的意思?!睹珎鳌方忉尀椤膀框浚睾裰??!?/p>

初次從字面中看出男子有些敦厚。比如說:“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就表明男子不僅用龜板占卜,還用蓍草占卜,娶妻的時候還是比較慎重的。但是根據(jù)《禮記?昏義》中的記載“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于廟,而拜迎于門處?!?,就知道當時的婚嫁有六個環(huán)節(jié),而男子只完成了兩個。從這里看出男子并不慎重,他只是急于要把女子娶回家。

(2)笑嘻嘻的有些吊兒郎當?shù)拿婢摺?/p>

也有許多著作都把“蚩”解釋為“笑”,比如說:《玉篇?蟲部》解釋為“蚩,笑也?!鼻宕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解釋為“蚩假借為嗤”,而李善注《說文》云:“嗤,笑也。蚩與嗤同?!睆倪@些比較權(quán)威的解釋可以看得出來,男子是戴著笑嘻嘻的面具的。

另外,從文章中的一些詩句也可以看出男子戴著笑嘻嘻的面具。比如說,女子回憶的“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钡膱鼍皶r,我們就能感受到他們少年時一起愉快的玩耍,盡情的說笑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的時候,這種說法比較切合文意。畢竟奸詐的面龐即使隱藏得再好也是會露出破綻的。而男子就露出了不少破綻,“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币痪渚捅砻髂凶硬⒉缓┖?,他以布交換絲的名義來和女子悄悄地商量婚事。在先秦原本就是要媒婆去和女子的家人商量的,可是他自己去和不能做主的女子商量了,就顯得他有心計。就在他們的婚事遇挫的時候,女子跟他說明了原因在于“匪我愆期,子無良媒?!钡臅r候,他作為男子漢大丈夫,理應(yīng)安慰女子,然后找一個好的媒婆或者提高自己向女子的家長證明自己可以給女子幸福。然而,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對女子發(fā)怒了。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個好男朋友也不會是一個好丈夫。這里就為他們婚姻的悲劇結(jié)尾和女子婚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女子自從嫁給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把家里的所有勞苦活都干完了(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但是還常年過著貧困的生活(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這樣的一個女子堪稱賢妻,但是男子的行為卻前后反差太大了(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男子不僅開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士也罔極,二三其德),還對女子非常兇惡起來(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早已不念少年時的舊情了,曾經(jīng)真摯誠懇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拋在腦后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從男子的感情變化來看:這樣的一個冷酷無情、奸詐虛偽、變化無常的形象就非常明顯了。

二、女主人公。

文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是值得大家同情的,但是她最后的覺悟也讓我們肅然起敬。同時,她對婚姻的輕率為自己的悲劇命運埋下了種子,值得我們反思愛情觀。

因為男子的變化,女子的形象也隨之變化了。大體上,她的形象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愛戀中的天真少女。

年少的她和伙伴們、和氓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盡情地說笑(總角之宴,言笑晏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是純真的,沒有意識到世間的險惡,對氓是絕對信任和喜愛的。她深深地墜入了情網(wǎng)之中、沉溺于愛情(從她的追悔中“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笨梢钥闯?,她少女時代沉溺于和氓的愛情中)。就在氓為他們的婚事無理發(fā)怒時,她未經(jīng)父母同意就馬上答應(yīng)氓要在秋天里嫁給他。氓離開她回家的時候,她竟然癡癡的陪著氓渡過了淇水一直把氓送到了離自己家很遙遠的頓丘(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當她因為思念而登上那倒塌的土墻希望遠遠的看一眼氓的時候,要是沒有看見氓的時候,她的'眼淚就簌簌地流下來了;要是看見了氓的話就馬上開心起來了(乘彼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可見,她已經(jīng)沉溺在了自以為幸福的愛情中了。此時的她,已經(jīng)被愛情沖昏了頭。

(2)第二階段――悔恨中的勞苦婦女。

她嫁給氓之后,氓露出了真實的面目,女子命運變得悲苦起來(前面已經(jīng)闡述過了)。面對悲苦的命運和無情的丈夫,她深深地后悔了。后悔自己當初一味的沉溺于愛情,后悔自己看錯了人。她靜靜地想著以前的種種,后悔不已,暗自傷心(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男子的行為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圍,曾經(jīng)和氓白頭到老的愿望如今讓她感到怨恨(及爾偕老,老使我怨。)自己落難了,可是兄弟們不理解自己,非但沒有伸出援助之手,也沒有安慰她一下,反而譏笑起自己來了,所有的悲苦只能自己一個人默默承受。

此時的她看清了曾經(jīng)深愛著的氓的丑陋面孔,對氓產(chǎn)生了厭惡,也對自己曾經(jīng)天真的行為感到悔恨,還為自己悲苦的命運傷心不已。

(3)第三階段――覺醒后的剛烈女子。

氓的狠毒與背叛已經(jīng)徹底地傷透了她,他們感情破裂的口子太大了,再也彌補不了了。她不再暗自悲嘆自己婚后的辛苦,而是大徹大悟了。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雖然很短,但是也表明了女子要擺脫氓,擺脫悲苦命運的決心。

女子是善良的、默默奉獻隱忍的,她真誠的告誡其他女子不要像自己那樣沉溺于愛情,不要太依戀男子了。同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表明當時社會女子地位不如男子,社會基礎(chǔ)也是她悲苦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反映出她對男尊女卑的男權(quán)制度的不滿和控訴。

此時的她在沉默中爆發(fā)了,不管以后的命運如何,都要先離開無情無義的氓,她再次做了命運的主人。

三、女主人公的兄弟。

文中,兄弟的行為讓讀者感到心寒。雖然女子年少時因為失去了應(yīng)有的理智,沒有經(jīng)過父母兄弟的允許就私自許諾嫁給了氓,使得家族蒙羞。但是血濃于水,女子私奔出嫁后,兄弟應(yīng)該關(guān)心一下女子的處境,可是他們一點都不了解女子艱難的處境,還譏笑女子。這樣的兄弟實在是冷血無情、毫無人性、愚笨可恨。

《氓》以女子的口吻描述了幾個不同的人物形象,這些鮮活的形象留給后人深刻的印象。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二

一、教學目標:。

2.結(jié)合注釋,了解《采薇》大意。

3.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愛鄉(xiāng)之意,初步感受《詩經(jīng)》的藝術(shù)魅力。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及表達情感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聞《詩經(jīng)》。

1、播放古箏曲《陽光三疊》。

(二)、了解《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因此,又稱為“詩三百”?!对娊?jīng)》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成風、雅、頌三類。今天,我們學的這首是《詩經(jīng)小雅》中的一首。

(三)、誦讀感知,初識《采薇》。

1、結(jié)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jié)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

2、教師范讀詩句。

3、學生自由練讀,個別讀,齊讀。

(四)、疏通詩句,走進《采薇》。

1、談話:同學們,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傳達著一種內(nèi)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練的語言去激發(fā)讀者無限的想像力?!恫赊薄愤@首詩一共六章,我們課本節(jié)選的是第六章前四句。

2、播放第六章的文字和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歸家之哀。

引語:冬雪霏霏,泥濘的道路上,戰(zhàn)士終于踏上了歸途滿面風塵,又饑又渴。

播放圖片,配畫外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xiāng),楊柳依依惜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現(xiàn)在我踏上歸途,只有漫天的飛雪。

指導朗讀:這組鏡頭的應(yīng)該用怎樣的情感來讀呢?學生個別讀、齊讀。

3、引語:古人常用詩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引誦,學生接讀。(此環(huán)節(jié)也可讓學生交流學過和自己積累的思鄉(xiāng)詩)。

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寫下此夜曲中聞?wù)哿C–。

杜甫在《春望》中寫下烽火連三月––。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

(五)、再品詩句,美哉《采薇》。

2、學生討論交流。

3、預(yù)設(shè):。

(1)借景抒情。

學生畫出詩中寫了哪些景色?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學過的哪些詩里也寫到了楊柳呢?(學生展開思考并個別發(fā)言。)。

同學們,為什么那么多送別詩中都會出現(xiàn)“楊柳”呢?請大家大膽猜測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學生談原因。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補充介紹“折柳”的文化內(nèi)涵。

再讀讀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師:在文學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自己的情感,又不愿直接表達的時候,就用一些景物、物品等表達,這些物品、景物就叫意象。

詩中一是春天的柳枝,二是寒冬的飛雪。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nèi)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nèi)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

小結(jié):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xiāng)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恫赊薄芬辉?,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xiāng),也成為了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

如今世隔千年,但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xiāng)愁緒。

五、唱響課堂,和歌《采薇》。

六、拓展交流,傾心《詩經(jīng)》。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guān)《詩經(jīng)》內(nèi)容分類的資料。

2.交流收集到的《詩經(jīng)》中的名句。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三

1).學生掌握詩歌的主題思想,理解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詩中流露的保家衛(wèi)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xù)在外抗敵的矛盾心。

2).學生能指出起興手法的運用,能說出重章疊唱的藝術(shù)手法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本篇為古典詩歌,反復閱讀,熟讀成誦。

2).聽《采薇》的吟誦音頻,掌握重章疊唱所營造的音樂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詩中,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wèi)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zhàn)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學生能對和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賦比興、重章疊唱的藝術(shù)手法。

2.教學難點。

1)把握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wèi)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zhàn)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預(yù)習:

1聽《采薇》吟誦音頻,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變化。

2.思考:我們學過哪些表達類似情感的詩詞,這些詩詞都有什么共同點?

3.自主選擇其他《詩經(jīng)》篇目,對其簡要賞析。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jīng)預(yù)習了《采薇》,你喜歡《采薇》嗎?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凄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歸的戍卒在回鄉(xiāng)途中吟唱的血淚之歌,是一幅凄涼的物是人非的圖畫。我想,每個同學讀完此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詩,再次走進戍卒的內(nèi)心,感受那份凄苦與凄涼。

二、1——3章,把握重章疊句,感受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

賦: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比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2.1~3章的興詠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戰(zhàn)士所為,糧草不夠,為了生計,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強,也不做作。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面帶饑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xiāng),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這種藝術(shù)手法叫什么?具體賞析。

特點: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更換個別字。

這三章雖然采用重復的形式來表達同一種情緒,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變化,便更深刻的表現(xiàn)了士卒的內(nèi)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層層遞進。

從“作”到“柔”到“剛”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老而粗硬。

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時間流逝,不得歸家。

4.每章具體描寫思歸之情的是哪幾句?

第1章: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到了年底還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獫狁害得他有家難歸。

第2章: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他因思鄉(xiāng)而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而且感到饑渴難耐,還想到:“我駐守的地方不確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經(jīng)到了十月,回家還是沒有指望,戍卒不禁發(fā)出痛苦的呻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士卒極其痛苦,可又有誰能寬解呢?顯然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鄉(xiāng)愁也日益深重。

這種反復吟詠,漸次深入的方式讓讀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靈深處,體會他們與日俱增的思鄉(xiāng)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誦,歸納重章疊唱的藝術(shù)作用以及1~3章所表現(xiàn)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藝術(shù)作用: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感染力;使得思鄉(xiāng)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題。

思想情感: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4——5章。把握保家衛(wèi)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xù)在外抗敵的矛盾心態(tài),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對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馬匹高大、武器裝備精良。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zhàn)斗。具體描述的是戍邊戰(zhàn)事頻繁。

詩人描述軍容威武、士氣高昂、戰(zhàn)斗頻繁,從中能看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王朝強盛的自豪感。

“豈敢定居,一日三捷。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急欲回家和繼續(xù)抗敵的矛盾掙扎。

沒有寫思歸情愫,但苦澀的情味始終縈繞在詩人的歌聲中。

對比。君子與戍卒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齊讀最后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補充資料一:

【資料一】: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⒘x慶《世說新語》)。

謝公,指謝安。遏,謝玄的字。毛詩,由毛亨、毛萇父子所作的《詩》傳。

【資料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王國維《文學小言》)。

侔,相等。

【資料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1.對王夫之的論斷,有人表示懷疑,認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根本沒有“樂”可言,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然后說說你同意哪種觀點,如果是同意寫“樂”的,說出“樂”在何處,如果是同意寫“哀”的,也要說出“哀”在何處,如果有不同于這兩種看法的,也可以談?wù)劇?/p>

2.談?wù)剬Α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钡睦斫?。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戍卒歸途中的艱辛。路途總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著饑渴,掙扎著往前走。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回憶起離開故鄉(xiāng)的種種經(jīng)歷,默默地忍受著內(nèi)心的苦楚。體會著自己的孤獨,最終他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補充資料二: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結(jié)束語: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白雪皚皚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2.收集三首征人思鄉(xiāng)、閨婦思夫詩,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評。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四

爾卜爾筮咎言載笑載言于嗟鳩兮。

桑葚猶可說也其黃而隕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罔極靡有朝矣。

咥笑夙興夜寐隰則有泮玁狁。

不遑靡盬孔疚骙骙小人所腓。

象弭魚服雨雪霏霏信誓旦旦。

二、成語。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勞。

信誓旦旦:誓言誠懇可信。

三、文學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約5xx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2、《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國風,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詩宮廷樂歌;“頌”有“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

3、《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4、《詩經(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F(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與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五

“詩經(jīng)吟誦”

微課作品介紹。

本微課《詩經(jīng)吟誦》主要是針對九年級學生設(shè)計的了解《詩經(jīng)》吟誦相關(guān)知識的微課。此微課以吟誦《蒹葭》為例,介紹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讓學生體會吟誦的魅力和價值。

適用對象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一些古文,對于《詩經(jīng)》中的名句也有耳聞,但是對于《詩經(jīng)》的學習主要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背誦上,對于《詩經(jīng)》的吟誦知識也不甚了解。若將吟誦技巧運用到《詩經(jīng)》的教學中去,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詩文的感悟領(lǐng)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記憶。

學習內(nèi)容分析。

本節(jié)微課首先介紹吟誦的含義,接著通過對吟誦歷史的簡單說明和學者對吟誦的推重表明吟誦的重要性。然后介紹吟誦過程中相對重要的兩種方法:第一,依字行腔、依意行調(diào);第二,平長仄短,平低仄高。最后,在理論知識介紹過后重點以《蒹葭》為例,進行吟誦教學示范,讓學生調(diào)動聽覺系統(tǒng)感受吟誦。

教學目標分析。

1、讓學生在理論上了解吟誦的含義及操作方法;

2、讓學生在實踐上感受吟誦的魅力和作用;

3、讓學生舉一反三,吟誦“詩經(jīng)”的其他篇目。

(一)介紹吟誦的基本概念。

吟誦指的是在中國古典詩文的創(chuàng)作和學習過程中特有的,以有曲調(diào)的吟詠和無曲調(diào)的誦讀相結(jié)合的中國式讀書法。與單純的朗讀相比,吟誦具有音樂性;與單純的歌唱相比,詩文的文學性是吟誦的根本所在。

(二)吟誦“詩經(jīng)”的歷史。

吟誦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代文人都有著吟誦的傳統(tǒng),《詩經(jīng)》更開我國古代詩歌之先河?,F(xiàn)代學者對吟誦也是高度推崇的,體現(xiàn)了吟誦《詩經(jīng)》的價值。

(三)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

第一,吟誦時要遵循依字行腔,依意行調(diào)的原則;第二,吟誦時要遵循平長仄短、平低仄高的原則。(聯(lián)系現(xiàn)代漢語中的漢語拼音,加入對平仄知識的補充)。

(四)“蒹葭”吟誦教學示范。

首先介紹《蒹葭》的主要內(nèi)容,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接著按照平仄聲調(diào)分析詩中的字詞,包括個別需注意的入聲字及韻腳字。最后進行示范吟誦。將吟誦的基本規(guī)則重點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吟誦其他古詩文。

學習指導。

請在預(yù)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詩經(jīng)兩首》時使用本視頻,并嘗試在觀看后吟誦《詩經(jīng)》中的其他篇目。

配套學習資料。

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

制作技術(shù)介紹。

本微課主要使用錄屏軟件camtasia工作室對ppt課件進行錄屏制作,后經(jīng)過剪輯等編輯,最終完成制作。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六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等創(chuàng)作手法。

1、在誦讀中體會這首古詩的內(nèi)涵。

2、領(lǐng)會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3、重點掌握下列詞語(讀準、會默寫)雎鳩、窈窕、荇菜、寤寐、輾轉(zhuǎn)、琴瑟、參差。

1課時。

【詩經(jīng)·國風·周南】。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

雎鳩關(guān)關(guān)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島上。善良美麗的少女,小伙子理想的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順流兩邊去采收。善良美麗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沒能如心愿,日夜心頭在掛牽。長夜漫漫不到頭,翻來復去難成眠。長長短短鮮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麗的少女,彈琴鼓瑟表寵愛。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細來挑選,善良美麗的少女,鐘聲換來她笑顏。教學過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余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nèi)),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jīng)典,乃稱《詩經(jīng)》。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1、老師范讀:

2、跟讀。老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這樣做有利正音,同時讓學生感知詩的節(jié)奏、韻律。

1、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通過描寫所愛之人雙手在水中靈動勤快地采摘荇菜的勞動情景,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愛慕追求之情。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在追求不得后并沒有沉浸在愁苦的情緒中,而是想象總有一天會把那姑娘娶過來,過上幸福的生活。

4、著手勢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所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fā)的感情熱烈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矯飾之態(tài),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純真之美。

六、主題歸納并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這首詩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fā)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tài),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純真之美。

七、課后作業(yè)。

1、背誦全詩(記)。

2、翻譯全詩(寫)。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七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

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

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整體賞析。

《衛(wèi)風·氓》是一首上古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說了其情變經(jīng)歷和深切體驗,是一幀情愛畫卷的鮮活寫照,也為后人留下了當時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xiàn)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沖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后的生活應(yīng)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愿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政治、經(jīng)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guān)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權(quán)利?!笆紒y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罪惡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笆恐①?,猶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平,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jīng)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壓迫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后世讀者的共鳴。

詩中雖以抒情為主,所敘的故事也還不夠完整細致,但它已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來,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時而夾以慨嘆式的議論。就這些方面說,這首詩已初步具備中國式的敘事詩的某些特征。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后二千余年的敘事詩,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衛(wèi)風·氓》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是和它的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敘述時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yīng)的。全詩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詩經(jīng)》其他各篇采用復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運發(fā)展的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它以賦為主,兼用比興。賦以敘事,興以抒情,比在于加強敘事和抒情的色彩。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jié)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zhì),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guān),便淚流不止;既見復關(guān),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yù)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詩經(jīng)原始》)一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朱熹《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吧V绰?,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吧V湟?,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白晕裔逘?,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shù),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guān)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jié)果得到了一條教訓: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对娂瘋鳌丰尨硕卧疲骸吧w淫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闭f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墒撬€未老時就產(chǎn)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lián)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zhuǎn)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jīng)原始》)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衛(wèi)風·氓》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也有較高的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

這首詩是詩人現(xiàn)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xiàn),詩人不自覺地運用了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作用?!缎l(wèi)風·氓》是民歌,是口頭創(chuàng)作。最初廣泛地流傳于民間,經(jīng)過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反復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xiàn)在這樣的完整詩篇。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guān)于戀愛婚姻方面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現(xiàn)實性。詩中女主人公所敘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在階級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詩人善于把握題材的各種復雜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權(quán)的代理人,他們從夫妻關(guān)系而變?yōu)閴浩扰c被壓迫的關(guān)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權(quán)制度的社會現(xiàn)實。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輿論,是以夫權(quán)為中心的思想和棄婦孤立無援的現(xiàn)實。她抓住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婚前沒有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見了氓就開心,不見氓就傷心,如何解決見與不見的矛盾呢?這些錯綜復雜的矛盾,結(jié)成詩的主要矛盾——封建禮法制度與婦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這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顯著和普遍的現(xiàn)象。其次,詩人善于塑造人物現(xiàn)象。詩中有兩個形象比較鮮明。一個是狡詐負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氓是從別處流亡到衛(wèi)國的一個農(nóng)民,“抱布貿(mào)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地假忠誠。他用虛偽的手段,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結(jié)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過去是指天劃日地賭咒,現(xiàn)在是“二三其德”地變心;過去是有說有笑地溫存,現(xiàn)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確切。氓的形象,是夫權(quán)制度的產(chǎn)物,是商人唯利是圖的產(chǎn)物。詩中又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yǎng)蠶繅絲的家庭副業(yè),所以有些積蓄。她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怨,秋以為期”。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敢于無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結(jié)婚以后,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務(wù)勞動一齊挑起來。她堅貞,當家境逐漸好轉(zhuǎn),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被棄以后,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堅決地和氓決絕。她從一位純潔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的棄婦。她性格的發(fā)展,是隨著和氓關(guān)系的變化而發(fā)展的。此詩通過氓和女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丑,是很清楚的。當時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真實面貌,如在目前。所以說,《衛(wèi)風·氓》的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周揚說:“有文學就有創(chuàng)作方法?!裨拏髡f’是浪漫主義的淵源,《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主義的淵源。”他這段概括的話,是符合中國文學史的實際情況的。

(二)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

詩人是農(nóng)村婦女,農(nóng)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lián)想,便歌唱起來。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吁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六章的“淇則有岸,濕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三)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

這是由于現(xiàn)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

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桑之未落”與“桑之落兮”的對比,“不見復關(guān)”與“既見復關(guān)”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的效果。

2.前后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態(tài)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偽的本質(zhì)。

(四)借代修辭。

詩是形象思維,不是抽象的說教,要用具體的事物,抒寫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語言,容易引起讀者想象、共鳴,增強詩的魅力?!睹ァ吩娙擞妹プ〉牡胤健皬完P(guān)”代表氓,用“總角”代表幼年。以送行之遠、乘垣望關(guān)表多情。以車來賄遷表同居,以“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大歸。以“三歲”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復。這和《小雅·采薇》詩人用“楊柳依依”代春,“雨雪霜霏”代冬,性質(zhì)是一樣的。收到語言雋永,耐人尋味的效果。

(五)頂真修辭。

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說:“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jié)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lián),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修辭法?!边@種修辭,多見于歌曲。這可能由于集體歌唱,口耳相傳,此唱彼和,互相銜接,便于記誦所產(chǎn)生的一種句式。如“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詩中的頂真句。蟬聯(lián)詞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加強詩的音樂性。

(六)嘆辭的應(yīng)用。

詩人抒發(fā)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時候,經(jīng)常用一種呼聲或感嘆辭來表達。如當她追敘婚前戀愛生活的時候,感情比較穩(wěn)定,沒有使用嘆辭。第三章轉(zhuǎn)入抒情,感情激昂,連用兩個“于嗟”(哎呀),三個“兮”(啊)字,兩個“也”(呀)字。第四章對“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訴說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譏笑,情緒最激動,連用六個“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氣。最后一章對氓表示憤慨和決絕,加強了語氣,拖長了音調(diào),堅決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連用,就像歌劇幕終,使人有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之感。

(七)呼告的表現(xiàn)手法。

由于詩人感情的強烈,對所愛者或所憎者,雖不在面前,但覺得如在面前,向他陳訴或斥責,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詩中用得最普遍。此詩第三章詩人敘述她的被棄,心情憤激,把個人的命運和當時一般女子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訴她們,在戀愛過程中,要警惕男子將來會變心,自己將難擺脫禍害:“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幾句呼告,唱出了對男女不平等社會現(xiàn)象的強烈悲憤。第六章又轉(zhuǎn)為呼告的形式,“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時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責他的誓言是個欺騙。接著以少時兩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襯氓今日的負心。悲憤之情,又達到了高潮。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發(fā)出斥責,是不足以解恨的。

這首詩音調(diào)鏗鏘自然,富有真情實感。詩中用了不少“蚩蚩”、“漣漣”、“湯湯”、“晏晏”、“旦旦”等疊字形容詞,它們不但起了摹聲繪貌的作用,且加強了詩的音樂性。《詩經(jīng)》民歌的章法,多半是疊章復唱的。由于《衛(wèi)風·氓》詩作者感情復雜,敘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復唱,這在《國風》民歌中是少見的。

白話譯文。

憨厚農(nóng)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guān)凝神望。復關(guān)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guān)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多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ㄕ小?/p>

婚后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wù)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yè)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

當年發(fā)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jié)便罷休!

創(chuàng)作背景。

《衛(wèi)風·氓》是春秋時期的一首民歌。自漢代以來,學者多以此詩為“刺淫奔”之作?!睹娦颉氛f:“《氓》,刺時也。宣公之時,禮義消亡,淫風大行,男女無別,遂相奔誘,華落色衰,復相棄背?;蚰死Ф曰冢瑔势溴?,故序其事以風焉。美反正,刺淫泆也。”清人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說此詩“為棄婦而作也”,今人多從之。

春秋時期生產(chǎn)力還相當落后,婦女在家庭中經(jīng)濟上不獨立,人格上形成對男子的附屬關(guān)系,男子一旦變心,就可以無所顧及的將她拋棄。當時作為封建生產(chǎn)關(guān)系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形態(tài)也逐步形成,婦女的戀愛和婚姻常常受到禮教的束縛、父母的干涉和習俗的責難,進一步形成了對婦女的精神桎梏?!缎l(wèi)風·氓》這首詩正是當時社會癡情女子負心漢的反映。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八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chǎn)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定名為《詩經(jīng)》。《詩經(jīng)》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詩經(jīng)》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的精神,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講解《關(guān)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教學生誦讀的方法。

2、學生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老師點撥:首章從對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lián)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xiàn)思念之深;“輾轉(zhuǎn)反側(cè)”,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fā)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三、總結(jié)、擴展。

《關(guān)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補充閱讀《靜女》。

第二課時。

一、學習《蒹葭》。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然后自讀。

2、學生看注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3、討論分析本詩中“起興”手法的運用。

《蒹葭》這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xiàn)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凄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于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4、討論分析詩中運用迭章復沓的表達方式。

本詩與《詩經(jīng)》中的許多詩篇一樣,采用了迭章復沓的表達方式。三章不斷轉(zhuǎn)換字面與聲韻:首章中的“蒼蒼”到二、三章?lián)Q為“凄凄”,“來采”;首章中的“為霜”到二、三章?lián)Q為“未晞”“末已”;首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lián)Q為“之湄”“之涘”;“長”到二、三章?lián)Q為“躋”“右”。通過字面與聲韻的轉(zhuǎn)換,使得所表達的感情深化。

5、朗讀、背誦。

二、學習《君子于役》。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再自讀。

2、學生對照注釋,老師幫助弄清課文意思。

3、分析課文。

《詩經(jīng)》的詩全是樂歌。本詩和許多詩一樣,是以層疊鋪敘的方法來表達主人的思想感情的。全詩分為兩章,兩章的字句互相補充,類似而不相同。第二章基本上重復了第一意的詞句,有的只是略加改變。這樣利用重疊的字句、來表達詩中的情感的寫法,就使原來簡短的詩行發(fā)展擴大,并從反復詠唱中,喚起讀者的共鳴,加強了感染力量。

4、背誦這首詩。

四、總結(jié)、擴展。

我們課文選的《詩經(jīng)》中的三首已成為名篇,千古傳誦。請同學們課后誦讀,進一步加強背誦。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九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zhì)和習慣。

4、培養(yǎng)賞析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1、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搜集《詩經(jīng)》、《采薇》、杜甫、四季之雨古詩的相關(guān)資料。

【學習課時】。

一課時。

【活動流程】。

第一板塊:走近詩歌,激發(fā)探究詩歌的興趣。

1、談話:同學們,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我國的古典詩詞更是歷代先人們智慧的結(jié)晶,直到今天這些作品仍然影響著我們的語言表達。

當我們望著高掛下來的瀑布時,會情不自禁吟誦起了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當我們欣賞美如畫卷的西湖時,會想起蘇軾的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當我們回憶起濃濃的母愛時,就會自然地想起孟郊《游子吟》中的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可以說,沒有源遠流長的經(jīng)典詩文,就沒有當代漢語的多姿多彩。

3、揭題: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賞析詩歌,在詩歌的海洋里,暢游拾貝!揭題:詩海拾貝。

第二板塊:學習材料《詩經(jīng)采薇》,初探詩歌門路。

1、解讀詩題。

小結(jié):古時鬧饑荒,糧食匱乏就才薇充饑,因為有了采薇充饑這個生活題材,才有《采薇》這首詩,所以說,生活是詩歌的來源。

大家再觀察題目,中間有個什么號?間隔號表明什么?說說對《詩經(jīng)》的了解。(相機出示詩經(jīng)簡介)。

2、把握節(jié)奏。

剛才我們解讀了詩題(板書:解讀詩題),下面我們要打開課文第100頁,認真讀這首詩,要求大家讀正確,讀流利。(生自由讀)。

這是幾言古體詩???哪位同學能大聲地讀出來?(指多名讀)。

誰還能讀一讀?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還有一定節(jié)奏。

要讀得好應(yīng)該讀得滿一點,疊詞讀得長一點。聽老師來讀一讀。

這就是詩的節(jié)奏,自己試著讀出節(jié)奏。(生自己讀)。

誰來讀一讀?讀出了節(jié)奏。

相信大家都已經(jīng)掌握了這首詩的節(jié)奏,大家一齊來讀讀。

3、領(lǐng)會詩意。

讀準了字音,把握了節(jié)奏,(板書:把握節(jié)奏)該來談?wù)剬υ娨獾念I(lǐng)會(板書:領(lǐng)會詩意)。

要理解這首詩有哪些好辦法呢?

請同學們看詩句下面的注釋,一條一條地看,一句一句地讀??词遣皇歉n本上的。學習伙伴一樣聰明,會讀懂兩千多年前的詩。(生自學師巡視。)。

同學們,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你讀懂了哪句?誰讀懂了后兩句?

為什么我來的時候楊柳依依,而回來時卻雨雪霏霏?我們先了解詩的.背景。(課件出示介紹背景資料。)。

4、感悟詩情。

行軍的戰(zhàn)士,心里會想些什么?(板書:感悟詩情)。

是啊,歸家心切,路途艱辛,不可言語啊!所以,詩句接下來說:(出示后四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哪個字讓你心頭一顫?這兩句是說:(出示意思)沒人知道我們回憶戰(zhàn)友、生我養(yǎng)我的親人,這才是悲哀,一起讀全詩!

小結(jié):讀到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肯定會出現(xiàn)戰(zhàn)士那孤獨的背影。在藝術(shù)上,“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环Q為詩經(jīng)中最佳詩句之一。原詩很長,我們今天學的只是節(jié)選,有興趣的可以去找出來讀一讀。

5、總結(jié)學習方法。

大家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從哪四個步驟來欣賞這首詩的?詩懂詩題、把握節(jié)奏、領(lǐng)會詩意、感悟詩情。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

《詩經(jīng)·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詩經(jīng)》兩篇文章中的一個。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shù)優(yōu)美的詩篇,經(jīng)過實踐的篩選,優(yōu)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jīng)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shù)的享受和熏陶。

二、學情分析。

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有了初中學習古文的基礎(chǔ),以及在必修一中學習了“沁園春”,“雨巷”,“再別康橋”三首詩歌,初步的具有了詩歌的鑒賞能力和欣賞水平。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nèi)涵,進一步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yǎng)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習文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chǔ)上,能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2探究學習,探討詩歌中的鄉(xiāng)思情結(jié)的內(nèi)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感情。

四、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文本、編者、老師、學生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五、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主旨,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水平。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采薇》中詩人把他置于家國、忠孝的宏大矛盾的背景之下,就顯現(xiàn)出小人物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使得人物形象立刻有了足夠的張力和視點。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認識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对娊?jīng)》所錄,均為曾經(jīng)入樂的歌詞?!对娊?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zhì)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3、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nèi)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yè)的。

所謂《詩經(jīng)》“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關(guān)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gòu)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3、理清思路,把握內(nèi)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xiāng),久久不得歸家,而產(chǎn)生的悲傷、厭戰(zhàn)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fā)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zhàn)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chǔ)上的對戰(zhàn)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w”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diào)了正是因為戰(zhàn)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xiāng)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jīng)過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之后,戰(zhàn)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jīng)磨難之后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xiāng)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k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p>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最后一段。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作為這次優(yōu)質(zhì)課的參與者,我真是感慨多多,認識多多,收獲多多。

首先要感謝市里給自己提供了這么好的一次交流學習的機會。

接下來,針對自己的這節(jié)課《氓》,想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氓》這首詩語言障礙并不大,結(jié)合課下注釋學生應(yīng)當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jié)課的主導思想就是:教師設(shè)問引導,學生自學領(lǐng)悟為主。又考慮到這節(jié)課是針對高一年級進行的,而高一年級是我省新課改下的第一屆高中生,所以在上這一節(jié)課以前,我就想著,怎樣把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點就是這次教學活動必須同時堅持文本的主體性、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所以學生活動就成為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shè)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1、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要帶領(lǐng)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文本本身的美。

2、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quán)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shù)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shù)探究的動作。

3、是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后,才能正確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盡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語文素質(zhì)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shù)品味,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達到對詩歌的鑒賞之后,申發(fā)出更深層的思考。

比如,在《氓》的內(nèi)容分析的后面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

設(shè)計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設(shè)計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學生從她義無反顧的結(jié)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選擇中,推測她未來的命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理解之后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xiàn)實人生的關(guān)照。

這一節(jié)課,應(yīng)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jié)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師所點評的.,在情與理的處理上,應(yīng)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略偏重了理。這與自己設(shè)計這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有關(guān)。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產(chǎn)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也許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是誦讀上存在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讀:一是學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讀,二是個別學生正音的范讀,三是分析前的整體感知的齊讀,四是深入分析后的最后齊讀。自己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師所說的吟誦,即拖腔讀。

三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評與評價上,還不到位。正如邢老師和宋主任所講,課堂的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對學生評價,而且是要做到準確地評價、肯定地評價、藝術(shù)地評價。

一節(jié)課下來需要總結(jié)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shè)計、內(nèi)容安排時的順序(即章法)、多媒體與授課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談及。

一堂課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經(jīng)驗與能力所限,授課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散漫之處,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進了。當然,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長和進步深有意味,所以我說:感謝做優(yōu)質(zhì)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jīng)》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討論法;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采薇》詩的情感主調(diào)是悲傷的家園之思。這種情感主要是通過前3章重章迭詞反復申義的方式和末章的特殊表現(xiàn)力來體現(xiàn)的。老師們撰寫教案可參考下面的例子。

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生掌握詩歌的主題思想,理解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詩中流露的保家衛(wèi)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xù)在外抗敵的矛盾心。

2).學生能指出起興手法的運用,能說出重章疊唱的藝術(shù)手法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本篇為古典詩歌,反復閱讀,熟讀成誦。

2).聽《采薇》的吟誦音頻,掌握重章疊唱所營造的音樂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詩中,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wèi)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zhàn)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3)學生能對和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賦比興、重章疊唱的藝術(shù)手法。

2.教學難點。

1)把握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把握戍卒王朝強盛的自豪感,對不平等的憤怒,急欲回家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保家衛(wèi)國的強烈掙扎的矛盾心。

2)理解古今戍邊戰(zhàn)士思家之苦、閨中女子思夫的共同情感。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預(yù)習:

1聽《采薇》吟誦音頻,并大致能唱,感受其中戍卒的情感變化。

2.思考:我們學過哪些表達類似情感的詩詞,這些詩詞都有什么共同點?

3.自主選擇其他《詩經(jīng)》篇目,對其簡要賞析。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已經(jīng)預(yù)習了《采薇》,你喜歡《采薇》嗎?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明確:凄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采薇》是一位久戍思歸的戍卒在回鄉(xiāng)途中吟唱的血淚之歌,是一幅凄涼的物是人非的`圖畫。我想,每個同學讀完此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詩,再次走進戍卒的內(nèi)心,感受那份凄苦與凄涼。

二、1——3章,把握重章疊句,感受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

賦: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比興: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2.1~3章的興詠唱的是什么?“采薇”做什么?為什么要采薇?

采薇,采集野生薇菜,戍防戰(zhàn)士所為,糧草不夠,為了生計,辛苦坦然去做,不勉強,也不做作。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我們仿佛看到面帶饑色的戍卒一邊在荒野采集野菜,一邊思念著久別的家鄉(xiāng),屈指計算著返家的日期。

3.1~3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這種藝術(shù)手法叫什么?具體賞析。

特點: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更換個別字。

這三章雖然采用重復的形式來表達同一種情緒,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變化,便更深刻的表現(xiàn)了士卒的內(nèi)心之苦。痛苦的感情層層遞進。

從“作”到“柔”到“剛”暗示了什么?

第1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是寫春天,薇菜剛剛綻出嫩綠的芽尖。

第2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是寫夏天,薇菜的葉片肥嫩。

第3章: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這是寫秋天,薇菜的葉莖老而粗硬。

從春到秋,一年將盡,何時才能歸家呢?這些意蘊都是通過薇菜的變化表達出來的。

時間流逝,不得歸家。

4.每章具體描寫思歸之情的是哪幾句?

第1章:曰歸曰歸,歲亦莫止。到了年底還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是獫狁害得他有家難歸。

第2章: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他因思鄉(xiāng)而心頭煩悶,好像火燒一樣,而且感到饑渴難耐,還想到:“我駐守的地方不確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

第3章:眼看已經(jīng)到了十月,回家還是沒有指望,戍卒不禁發(fā)出痛苦的呻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士卒極其痛苦,可又有誰能寬解呢?顯然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鄉(xiāng)愁也日益深重。

這種反復吟詠,漸次深入的方式讓讀者一步步走入戍卒的心靈深處,體會他們與日俱增的思鄉(xiāng)之苦。

5.播放《采薇》前三章吟誦,歸納重章疊唱的藝術(shù)作用以及1~3章所表現(xiàn)的士卒的思想情感。

藝術(shù)作用: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感染力;使得思鄉(xiāng)之情更深沉,更加突出主題。

思想情感:表現(xiàn)了普通士兵在離鄉(xiāng)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二、第二部分:4——5章。把握保家衛(wèi)國的自豪感,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xù)在外抗敵的矛盾心態(tài),及歌唱中流露的士卒對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馬匹高大、武器裝備精良。威武的軍容、高昂的士氣、頻繁的戰(zhàn)斗。具體描述的是戍邊戰(zhàn)事頻繁。

詩人描述軍容威武、士氣高昂、戰(zhàn)斗頻繁,從中能看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王朝強盛的自豪感。

“豈敢定居,一日三捷。豈不日戒,獫狁孔棘?!?/p>

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急欲回家和繼續(xù)抗敵的矛盾掙扎。

沒有寫思歸情愫,但苦澀的情味始終縈繞在詩人的歌聲中。

對比。君子與戍卒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流露出不平等的怨恨之情。

三、6章,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齊讀最后一章,感受其中主人公的心情。

補充資料一:

【資料一】: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劉義慶《世說新語》)。

謝公,指謝安。遏,謝玄的字。毛詩,由毛亨、毛萇父子所作的《詩》傳。

【資料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人體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離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王國維《文學小言》)。

侔,相等。

【資料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詷肪皩懓В园Ь皩憳?,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

1.對王夫之的論斷,有人表示懷疑,認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根本沒有“樂”可言,請大家認真思考一下,然后說說你同意哪種觀點,如果是同意寫“樂”的,說出“樂”在何處,如果是同意寫“哀”的,也要說出“哀”在何處,如果有不同于這兩種看法的,也可以談?wù)劇?/p>

2.談?wù)剬Α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钡睦斫?。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戍卒歸途中的艱辛。路途總是那么遙遠,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他忍著饑渴,掙扎著往前走。在這艱難的歸途上,戍卒回憶起離開故鄉(xiāng)的種種經(jīng)歷,默默地忍受著內(nèi)心的苦楚。體會著自己的孤獨,最終他痛苦地吟唱:“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補充資料二: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結(jié)束語: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這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慢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白雪皚皚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1.背誦《采薇》,盡可能會吟誦。

2.收集三首征人思鄉(xiāng)、閨婦思夫詩,并作300字左右的小評。

板書設(shè)計:

重章疊唱音樂美、突出感情。

采薇賦、比、興。

戍卒思歸的凄苦心情。

教學后記:。

《采薇》上完后,結(jié)果應(yīng)該是喜憂參半。我預(yù)設(shè)的是學生通過聽吟誦音頻和教師講解把握戍卒的感情起伏?!恫赊薄愤@首詩共六章,詩詞大意很簡單,學生讀幾篇參照注釋就能懂,但如果不深入體會戍卒的細膩情思,學生只能把握表層的皮毛,而不能深入戍卒內(nèi)心把握那份凄苦。因此,我?guī)е鴮W生反復吟誦,把握重章疊唱與起興的藝術(shù)手法,進而挖掘戍卒隨著回環(huán)往復的吟唱所描述的時間流逝,而歸途無望的絕望感,并且這種絕望感是層層遞進,歷久彌傷的。但第四第五章,戍卒的各種感情交織,最主要的是國家榮譽感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和思歸之切的掙扎和矛盾。詩的最后一張情景交融,道出戍卒的悲傷。

《詩經(jīng)》里的戰(zhàn)爭、思婦詩歌應(yīng)該是中國邊塞詩最早的源頭。學生在初中學過《君子于役》《漁家傲·秋思》《涼州詞》《出塞》等邊塞、思婦詩歌,因而我有意在最后做一個拓展,帶著學生回憶總結(jié)這一類詩的主題,從戍邊將士的妻子心理角度刻劃——思婦思夫,從戍邊將士心理角度刻劃——征夫思歸,并且將這類詩歌的常見意象做一個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整個流程進展比較順利。但還是有很多不足,首先學生課前預(yù)習不充分,課堂花在理清課文的時間比較多,且整個過程中磕磕盼盼,對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掌握不足。上課過程中,因為理清課文花了過多時間,導致把握戍卒感情的時間減少,因而把握戍卒的感情過程比較快,學生把握得不是很透。最后的拓展也因為時間原因,匆匆掠過,效果不是很好。另外,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diào)動起來。很多時候,我比較著急,就自己說出了答案,而沒有讓學生自己歸納,學生沒有形成深刻的印象,影響了教學效果。其實,學生是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這種創(chuàng)造力是會被激發(fā)出來的。

總之,課堂是遺憾的藝術(shù)。今后我會在研究教法上多花時間和精力,爭取讓課堂遺憾更少,學生收獲更大。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chǎn)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定名為《詩經(jīng)》?!对娊?jīng)》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对娊?jīng)》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shù)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的精神,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講解《關(guān)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教學生誦讀的方法。

2.學生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老師點撥:首章從對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lián)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xiàn)思念之深;“輾轉(zhuǎn)反側(cè)”,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fā)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詩經(jīng)》三首教學設(shè)計示例》。

三、總結(jié)、擴展。

《關(guān)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可補充閱讀《靜女》。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詩是《詩經(jīng)》的首篇,運用“比興”和反復詠嘆的手法表達思想感情,給人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本詩還注重音韻和諧,是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感情去體會詩歌。

2、感受詩中的勞動美。

教學步驟:

一、唱出情感。(3分鐘)。

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唱歌,唱愛“情歌”。我唱一句,你們能唱的跟著唱?!敖褚刮襾淼侥愕拇巴猓昂熒系挠白佣嗝纯蓯?,悄悄的愛你這么多年,從沒有向你表白?!边€有沒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寧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動情的訴說,讓我們想起那盞悠悠地窗燈下,彷徨的影子,深情憂郁的眼晴,那雙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語。現(xiàn)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動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傾訴男人相思的情歌《關(guān)睢》。

二、讀出情味(9分鐘)。

1、是咱們男人的情歌,就讓男同學先讀。女同學聽,找出他們讀得不當?shù)牡胤健?/p>

2、女同學舉手發(fā)言。女同學如有不對的地方,男同學可以提出抗議。

教師點撥:注意發(fā)音:疊韻的字:窈窕的'韻母和聲調(diào)相同。雙聲:參差、輾轉(zhuǎn)、睢鳩的聲母和聲調(diào)相同。還有疊字,關(guān)關(guān)。這些字的運用使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a字音b節(jié)奏c情感d樂()好()寤寐()(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據(jù)學生的理解,靈活處理,言之成理即可。)。

3、剛才有的同學說要讀出情感,本首詩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讓我們先齊讀一遍,進一步理解詩的含義。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詩句,根據(jù)你的理解詩的含義應(yīng)該是什么?(學生大膽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讓學生學會掌握一節(jié),便能理解全詩的方法。)。

4、點撥:讀詩時應(yīng)把握情感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分別在詩中選一個字來概括。

(教師引導點撥以下詞言的含義。在河邊時之。家中之。夢中之。好為愛慕也、思為思念也、樂為歡喜也。)。

5、生自由讀準備范讀。

6、生范讀(3人)。

7、生評:看誰讀得最好。

8、教師:聽你們讀,我也抑制不住讀詩的情感,讓我也讀一下好嗎?(范讀)。

三、讀出畫面(10分鐘)。

2、好,先讓我們讀一遍以后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完成題單2題。

3、師:提示學生從幾個畫面入手。分別理解三次不同的含義。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復詠嘆的是姑娘采荇的優(yōu)美身姿。讓小伙子難以忘懷。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時看到一個美麗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難,美麗的姑娘求起來也很困難。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為了討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會在左面采,一會在右面采。

4、相見時,采荇菜嗎?

四、讀出藝術(shù)(8分鐘)。

1、講比興。

同學們想知道:誰在采荇菜,我們可以從《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手法中得出答案。《詩經(jīng)》常用的藝術(shù)手法是“賦、比、興”。這首詩用的主要是“比、興”手法。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先不說想說的,而是由先寫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來引出。如:桃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還有再綠的時候;燕子去了,還有再來的時候;聰明的你誥訴我,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不過作者想說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氓》的故事情節(jié),學習課文的表現(xiàn)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女主人公感情變化,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確評價詩中的主人公,理解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婚戀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女主人公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難點:正確評價人物,理解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點撥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歌曲導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兩句歌詞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生答:愛情)愛情歷來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今天,我們一起跨越歷史長河,到淇水邊去聽一位衛(wèi)國女子的愛情故事吧。(板書課題)。

二、抓住人物的不同稱呼,把握人物感情變化。

1、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詩經(jīng)》的相關(guān)知識,梳理了課文內(nèi)容,知道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衛(wèi)女,她的`男朋友叫什么?她是怎么稱呼他的?請在詩歌的每一章中找出衛(wèi)女對男子的稱呼。

明確:第一節(jié)稱“氓”“子”,第二節(jié)稱“復關(guān)”“爾”,第三節(jié)稱“士”,第四節(jié)稱“爾”“士”,第六節(jié)稱“其”。

歸納:一開始女子對男子比較生疏,稱“氓”,隨著不斷地了解,感情逐漸加深,稱男子為“子”,表現(xiàn)出女子對男子的喜歡與愛慕,第二節(jié)寫兩人分別后女子對男子的思念,遠望復關(guān),期待他的出現(xiàn),這里“復關(guān)”就是她日夜思念的人,從熱戀走到婚姻,兩個人關(guān)系逐漸親密,就稱他為“爾”,而到了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婚后感情慢慢疏遠,就稱“士”,氓的“二三其德”使女子傷心難過,不想在提起這個負心的人,所以第五節(jié)根本沒有對氓的稱呼。

這些不同的稱呼,真實的反映出女子從戀愛到結(jié)婚,再到婚變的感情變化,這一路走來,有戀愛的欣喜,有思念的期盼,有婚后生活的苦楚,也有婚變決絕的清醒與堅強。

3、文中的衛(wèi)女是一個怎樣的姑娘?請結(jié)合課文具體分析。

歸納:(1)她勤勞善良,從文中描寫的婚后她獨自干家務(w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2)她用情專一,癡情。從課文“送子涉淇,至于頓丘”“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可以看出。

(3)勇敢清醒。從“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三、悲劇原因探究。

(學生分組討論探究)。

1、遇人不淑,男子的“二三其德”造成的。

2、女子的性格造成的。(沉迷于愛情)。

3、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影響的。

四、詩歌手法的探究。

1、衛(wèi)女長得怎么樣?你是怎么知道的?

明確:衛(wèi)女長得很漂亮,從“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可以看出她年輕貌美。

明確:比興。三次寫淇水也是比興手法的運用,還有女子用勸斑鳩不要貪吃桑葚,來勸女子不要沉迷于愛情,這也是比興手法。

3、詩歌除了比興手法以外還運用了什么方法?

明確:對比。詩歌把“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進行對比,把氓婚前的“氓之蚩蚩”和婚后的“二三其德”進行對比,表現(xiàn)了氓始亂終棄的負心漢形象。

五、拓展延伸。

學習了這首詩,你對愛情和婚姻有沒有新的認識?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六、作業(yè)。

女主人公后來會得到幸福嗎?請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為這首詩補寫一個結(jié)局。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問,誰知道這首歌的出處?《詩經(jīng)蒹葭》歷代文人都給予《詩經(jīng)》很高的評價,當代作家王安憶評《詩經(jīng)》本身就是一條河流,一天文字的河流,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永遠處于河流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乳,今天,我們就通過《衛(wèi)風氓》的研究再一次感受《詩經(jīng)》的價值機器思想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二、知識積累。

三、信息篩選。

明確:1.2章追述戀愛生活,3.4.5章追述由結(jié)婚到婚變的婚姻生活,第6章表示“躬自悼矣”的感受和決絕。

四、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自讀文章,思考這首詩講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

明確: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女子被一個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來兩人結(jié)為夫妻?;楹?,盡管妻子甘心貧困,日夜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的故事。

2.衛(wèi)風·氓文中女子的情感一直隨著事情的發(fā)展而變化,感受女子的情感變化。

明確:1-2:戀愛:熱情、幸福;3-5:婚變:怨恨、沉痛;6:決絕:清醒、剛烈、堅強。(板書)。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明確:

(1)一個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雖然這個小商人看起來很老實,但實際上是個朝三暮四,甚至動用暴力。專橫暴躁,三心二意的人。

(2)女子是個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詩經(jīng)氓教學設(shè)計篇十九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

3、體會古詩的意境。

重點難點。

1、重點:(1)朗讀背誦古詩。(2)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

2、難點:體會古詩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yù)習。

1、讀準下面加點的讀音。

雄鳩(ju1jiu1)窈窕(yao3tiao2)好逑(hao4qiu2)荇(xing4)寤寐(wu4mei4))芼(mao4)蒹葭(jian1jia1)溯洄(su4hui2)晞(xi1)湄(mei2)跌叩)抵(chi)濱(st)址(zht)。

塒(shi2)佸(huo2)桀(jie2)。

2、對照課文注釋翻譯這三首詩。

二、導入。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儒家奉為經(jīng)典,改稱《詩經(jīng)》。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首,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帮L”,大部分是民間歌謠,小部分是貴族作品;“雅”,大都是貴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間歌謠;“頌”,都是貴族作品?!对娊?jīng)》的精華是民歌部分,它鮮明地表現(xiàn)人民的愛憎及他們的'反抗斗爭,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的面貌,為我國古典詩歌奠定了現(xiàn)實主義基礎(chǔ)。

2、關(guān)于三篇作品解題。

《關(guān)雎》描寫男戀女之情。大意是:河邊一個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個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便成為他寤寐求其實現(xiàn)的愿望?!摧筝纭狄彩且皇浊樵?。詩中所寫的是:一個秋天的早晨,蘆葦上露水還不曾于,詩人來尋所謂“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環(huán)繞,好像藏身洲島之上,可望而不可即。(君子于役)寫丈夫久役,妻在家懷念之情。每當家禽和牛羊歸來的黃昏時候便是她想念最切的時候。

三、正課。

1、朗讀〈關(guān)雎〉注意正音。

2、賞析。

雎鳩關(guān)關(guān)相對唱,雙棲河里小島上。

純潔美麗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對象。

長長短短鮮荇菜,左手右手順手采。

純潔美麗好姑娘,醒著相思夢里愛。

追求姑娘難實現(xiàn),醒來夢里意常牽。

一片深情悠悠長,翻來覆去難成眠。

長長短短荇菜鮮,左手采來右手揀。

純潔美麗好姑娘,彈琴奏瑟表愛憐。

長長短短鮮荇菜,左手右手揀揀開。

純潔美麗好姑娘,敲鐘打鼓娶過來。

這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居“三百篇”之首,因此向來倍受重視。這是一首貴族青年的戀歌。所謂“君子”是對當時貴族男子的稱呼。這位君子愛上了一位采荇菜的女子,卻又“求之不得”,只能將戀愛與結(jié)婚的愿望寄托在想象中。(詩經(jīng))最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賦/、興。所謂“賦”,是鋪陳其事;所謂“比”,是譬喻和比擬;所謂“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朱熹(詩集傳)),它是一首詩或一章詩的發(fā)端。如本詩“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fā)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但興有時與下文意義上無關(guān),有時有情調(diào)上的聯(lián)系,有時只是從韻腳上引出下文。本文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3、朗讀〈蒹葭〉注意正音。

4、賞析。

河邊蘆荻青蒼蒼,秋深白露凝成霜。

意中人幾何處尋,就在河水那一旁。

迎著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險又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

河邊蘆荻濕漫漫,白露滴滴葉未干。

意中人兒何處尋,就在河岸那一端。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灘。

河邊蘆獲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人兒何處尋,就在河岸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彎彎險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這是一首抒寫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詩。一個深秋的早晨,河邊蘆葦上的露水還沒有干。詩人在這時候、這地方尋找那心中難向人說的“伊人”。伊水仿佛在流水環(huán)繞的洲島上,他上下左右求索,終于是可望而不可得。細玩詩味,好像是情詩,而意境飄逸,神韻悠長。全詩不著一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

5、朗讀(君子于役*注意正音。

6、賞析。

夫君服役去遠方,沒年沒月。c憂傷。不知何時回家鄉(xiāng)?雞兒紛紛奔回窩,西天暮靄遮夕陽,牛羊下坡進欄忙。夫君服役去遠方,叫我怎能不苦想。夫君服役去遠方,沒日沒月別離長。何日團圓聚一堂?雞兒紛紛上木樁。西天暮靄遮夕陽,牛羊下坡聚攏忙。夫君服役去遠方,也許不至餓肚腸。這是一位婦女思念她久役于外的丈夫的詩。落日銜山,暮色蒼茫,雞棲斂翼,牛羊歸舍。面對此時此景,久別夫君的閨中少婦,心頭涌起一陣陣難以抑制的。調(diào)悵。她想念丈夫,該不會受饑挨餓吧?暮色越來越濃,思緒越來越長。每天這一段黃昏時光,她感到實在太難挨了。清人評論這首詩說:“寫鄉(xiāng)村晚景,睹物懷人如畫?!倍梦锸菍懢埃瑧讶耸菍懬?,此時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凄涼境界,能使人感到“如畫”。

四、小結(jié)。

《詩經(jīng)》從各個方面表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對周人的建國經(jīng)過,周初的經(jīng)濟制度和生產(chǎn)情況,某些重大的政治歷史事件,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對于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西周后期以迄春秋的政治混亂局面。統(tǒng)治者的殘暴和丑惡行為,尤有深刻的揭露。句式以四言為主。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的需要,分別采用賦廣、興的藝術(shù)手法。語言樸素優(yōu)美,句式回環(huán)往復,韻律和諧。寫景抒情都富于藝術(shù)感染力,對后代文學有很深遠的影響。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shè)計。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28170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