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優(yōu)質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15:33:10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優(yōu)質18篇)
時間:2023-11-18 15:33:10     小編:XY字客

如何克服拖延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如何提高寫作能力是許多人關注的問題,可以通過多讀書、多寫作、多思考來不斷提升。請大家閱讀以下總結范文時,有所啟發(fā),但請注意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一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梢龑W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3.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相當?shù)奈难晕奈幕A,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研討,由教師解決疑難,輔助學習。七班學生會積極發(fā)言,要注意引導她們做得更好,教師應認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夠準確理解,創(chuàng)新性復述。二班學生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fā)言。這是本學期開學學習的第一課,又是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略長一點,學習速度放慢一些,讓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調整好以后再適當加快學習的步伐。因此設計學習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里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瀆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jīng)綸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薄皬牧鳎h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猓纭八钥~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捌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笔钦f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彼椎挠昔~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凹蓖纳跫?,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眱砂陡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本哂?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皺M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學生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如: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不僅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xiàn)。從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xiàn)實。當然情感的抒發(fā)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三、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多媒體顯示)。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1)“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藍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2)“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二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學難點】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后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后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于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媒體設計】

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提供(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學生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xiàn)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xiàn)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ò鍟n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并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么優(yōu)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么寫成的.呢?那么,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師歸納:本文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jié)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恒呢?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xiàn)相應的語句。

六、布置作業(yè)

1、找出寫景句,看作者都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的,描寫的是動靜還是靜景。

2、背誦、默寫課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三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梢龑W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3.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相當?shù)奈难晕奈幕A,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研討,由教師解決疑難,輔助學習。七班學生會積極發(fā)言,要注意引導她們做得更好,教師應認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夠準確理解,創(chuàng)新性復述。二班學生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fā)言。這是本學期開學學習的第一課,又是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略長一點,學習速度放慢一些,讓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調整好以后再適當加快學習的步伐。因此設計學習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里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瀆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jīng)綸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皬牧黠h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逼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八钥~碧,千丈見底?!笔钦f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坝昔~細石,直視無礙?!彼椎挠昔~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凹蓖纳跫?,猛浪若奔?!笔钦f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眱砂陡呱剑瑠A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鲢鲎黜懀缓螟B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睂懬逶降娜?、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傍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具有―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皺M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四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志趣美。?

2.背誦課文。?

3.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钡暮x。?

1.本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深入探究,從審美的角度關照課文內容。(由教師給出探究的角度,適當提出一些探究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小組內部合作解決問題,焦點問題,全班共同探討,提倡有不同的見解。)。

五、教學內容及步驟:

學習準備--生本對話。

作者簡介:

吳均(469——520),字,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朝)文學家。出身貧寒,好學,有俊才,通史學,善詩文。其詩清新,且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之作。其文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

多媒體展示富春江美景圖片導入《與朱元思書》。

交流分享--生生對話。

1、解題。

2、各組互相展示并分享預習成果。

(二)正課:

聚焦文本--師生對話。

1、朗讀課文,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學生聽讀前先給范讀的同學提一些朗讀的建議,教師可穿插朗讀提示。

幻燈片展示,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a.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b.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c.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d.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啊皬牧?飄蕩,任意/東西?!爱斎灰灿欣?,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2).學生根據(jù)朗讀提示齊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2、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疏通文意。

3、賞析課文,感受作品的聲韻美和風景美(此部分可與前一部分的朗讀提示相結合)。

(1)、富春江的景色總體特點是什么?

明確:山奇水異。課文原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p>

(2)、作者是如何描寫山水的奇異的?

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加以概括,教師明確,多媒體展示:

水清靜態(tài)夸張。

異水。

水急動態(tài)比喻、對偶。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高山擬人。

視覺靜態(tài)。

寒樹。

奇山。

泉聲。

聽覺鳥鳴動態(tài)對偶。

蟬叫。

猿啼。

探究提升--對話作者。

1、這是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書信,卻以描寫山水景色為主,作者面對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時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簡要的分析。

多媒體展示背景資料: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此后,他便到石門山中去隱居。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明確: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而是寓情于景,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同時,也抒發(fā)了對世間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

2、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如:(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不僅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總結評價--對話自己。

2、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結: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抒情短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巧妙地運用各種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通過反復朗讀品味,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能力訓練:

a聯(lián)想、借景抒情。

b.從學過的詩詞、文言文中找出借景抒情的語句。

導學達標:(課文結構)引導背誦。

水清靜態(tài)夸張。

異水。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五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可引導學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3.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相當?shù)奈难晕奈幕A,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研討,由教師解決疑難,輔助學習。七班學生會積極發(fā)言,要注意引導她們做得更好,教師應認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夠準確理解,創(chuàng)新性復述。二班學生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fā)言。這是本學期開學學習的第一課,又是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略長一點,學習速度放慢一些,讓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調整好以后再適當加快學習的步伐。因此設計學習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里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瀆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jīng)綸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薄皬牧鳎h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皬牧黠h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捌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八钥~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坝昔~細石,直視無礙?!彼椎挠昔~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凹蓖纳跫?,猛浪若奔?!笔钦f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眱砂陡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睂懬逶降娜?、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本哂?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睒渲v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學生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如: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不僅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xiàn)。從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xiàn)實。當然情感的抒發(fā)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三、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多媒體顯示)。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1)“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藍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2)“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會青得發(fā)暗的。“千丈”承“縹”,“見底”承“碧”,用詞的精當由此可見一斑。

(3)魚在水中,非水清則不可見,何況是正在游動、倏忽而過的魚;石在水中,要看見實屬不易,更何況是“細石”。所以“游”“細”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詞的分量,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譎,成如容易實艱辛。”

(4)“箭”,本是名詞,作者把它動詞化,形容水流之急,顯得既形象又簡潔;“奔”,本是有生命的動作,作者用來形容無生命的浪,也顯得更有生氣。

(5)“夾岸”描述高山聳峙于富春江兩岸,這樣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寫出了山峰壁立之狀。“寒樹”一方面點出了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樹葉凋零、一片蕭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給人一種高寒的感覺。

(6)不但寫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勢而形成的千奇百態(tài)之狀,而且還賦予它以人的心理:個個爭著往上,一個想比一個高遠。寫出了山的生機、活力,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勢別具一格,個性分明。

(7)這幾種聲響中,有無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蟬、鳥、猿;有昆蟲,有飛禽,也有走獸;有的反映出季節(jié)的典型特征,如蟬鳴;有的又為山林之間所獨有,如泉聲,如猿啼。因此可以說這些聲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響,又反映出山水名區(qū)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這些音響時,也能分辨出它們之間細微的區(qū)別,文筆顯得準確、俊美而又簡潔。如形容水流聲是“泠泠”,鳥鳴聲是“嚶嚶”;寫蟬鳴、猿啼則是“千轉不窮…,百叫無絕”,著重描繪其音調多變和連綿不斷的音響特征。

3.學生齊誦這幾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請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提示:不必局限于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關于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2.完成《三點一測》。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六

教學方法:

移情移景賞讀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標: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yōu)美傳神而富于意蘊的特點。

2、調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要有仁智之人的修養(yǎng),就要會醉于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教學新課。

(一)讀文解義。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就讓老師打先鋒,先示范讀一遍,同學們仔細聽,認真品味。(老師示范讀,配樂《高山流水》)。

面對如許美文,不親自品讀品讀,豈不遺憾?還是讓同學們也來享受享受吧!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jié)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聽著你們動聽的朗讀,享受著如此優(yōu)美的文章,老師都有點陶醉了,但還是別忙,為了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老師愿和你一起分享。

(學生分組活動)。

有什么問題嗎?請?zhí)岢鰜?。下面我想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請大家來做裁判,看誰翻譯得最好,如有錯誤,請指正。

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讓我們就帶著這一份美感再次品讀這篇文章,然后分四人小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讀,感受到?;蜃衷~甚妙,寫出了。的模式交流對美文的感受。

(三)體情品意。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后,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發(fā)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自由探討在當時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四)拓展延伸。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山隨平野盡,江如大荒流。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五)小結本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收獲,你能總結這節(jié)課你們都收獲了哪些?

學生甲:學了這篇課文,我欣賞到了富春江奇麗的自然風光,增添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我想長大了我想當個導游,去周游名山大川。

學生乙:學習了這篇課文,寫景散文的秘訣就是要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情景交融。

學生丙:學習了本文,我懂得了寫景要講究層次,就像本文一樣先總后分,先近后遠。此外,寫景還要從多角度觀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官,這樣才能寫的全面細膩。

學生丁:學習了本文,我明白了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優(yōu)美的語言,恰當?shù)男揶o手法,只有這樣,文章才能感人。

同學們說得真好!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風煙散盡,天山共青水一色。

獨立舟頭,風行山影水際洌。

游魚戲石,奇峰寒樹聳云闕。

鳥和泉鳴,猿啼蟬鳴聲久絕。

此中真意,欲辨忘言情切切。

(六)課后作業(yè)。

學習本文情景交融、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法,調動自己的多種感官仔細觀察身邊的山水景觀,試寫一篇山水游記。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七

課文錄音;印發(fā)《論駢文之所長》(或其他介紹駢文的資料)。

二、引入課文。

1.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提問:引導學生讀一遍后:你能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寫了什么?

(明確: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種景物)。

3.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明確:吳均(南朝)(板書),可見這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三閱讀分析。

1.明確讀音和句讀。

欣賞: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導引:了解學生是否有還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學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板書備用))。

朗讀:學生全文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強調:向上的那種“勁”。

2.關鍵詞語釋義并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導引:對照注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么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發(fā)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fā)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xiàn)同樣青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3.理清課文結構。

討論: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為什么?

(請1―2個學生(水平稍差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在做文章)。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xiàn)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請2―3個學生(水平較好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書上的關鍵詞句,教師注意肯定、補充)。

小結。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利用板書明確:

景異水:“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4.明辨課文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課文,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

(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回答人數(shù)不少于5人。適當板書待用)。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容后明確:

志――無拘無束、任性自得(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備用:關于吳均的生平介紹:

梁武帝曾經(jīng)斥責吳均:“吳均不均”,活畫出他的個性。不僅越職私撰歷史,而且偏實錄梁武帝的痛處。文如其人,雖用當時盛行的駢體,但卻別具一格,駢中帶散,一任性氣,自成一體,謂之曰:“吳均體”。

總之,從生平可見:雖亟思奮發(fā)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5.體會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xiàn)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句式“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提示:下發(fā)“補充閱讀材料(3)”,要求課后自己閱讀《論駢文之所長》一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八

1、 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單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的名篇,極具審美價值。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比較注重“字字落實,句句清楚,條分縷析”,盡管文章中許多字詞有文言詞法可講,文章的結構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來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寡然索味,學習興趣不大,況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優(yōu)美的意境。所以,根據(jù)此教材的特點,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審美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地朗讀、品味、賞析、想象和聯(lián)想等一系列審美的體驗來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意圖。椐此本文定為用賞讀課型來教學。

2、 一般文學作品的藝術世界是由三個世界壘加而成:語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藝術世界的實體。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對文字的朗讀來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作者所描繪景色的畫面,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在腦中要有“一幅畫景”或是“一幅戲景”;最后,再根據(jù)畫面去想象作者處在其中會有怎樣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根據(jù)審美認知規(guī)律來安排教學的步驟猶為關鍵。

3、 一直很欣賞葉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教材只不過 是個例子,通過此文的教學,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寫景佳作的一種閱讀和欣賞能力,因此,學生在審美感悟過程中,教師對審美規(guī)律的歸納小結也是必要的。同時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記》既是拓寬教學內容,又是鑒證了學生對寫景小品文的閱讀欣賞能力。

4、 想像和聯(lián)想能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材和課型的特征為培養(yǎng)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1、了解作者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懷

2、培養(yǎng)學生對寫景佳作的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根據(jù)課文內容、意境剪輯的視聽光盤。

3、錄音機。

賞讀課

1、 請學生說出有關描寫江河、湖海、泉水、瀑布等有關“水”的詞語。

(1)、教師示范舉例。

(2)、學生舉例。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調動學生大腦中原有的積累,啟動思維,使其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又與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內容掛上鉤。

(1)、明確朗讀應注意的技巧。

(2)、聽著名播音演員趙兵朗讀的課文。

(3)、學生散讀。

(4)、集體配樂齊讀。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通過讓學生自主朗讀、自主涵詠來初步感知文意。

(1)、根據(jù)文字,呈現(xiàn)圖景。

(2)、依據(jù)情景,品讀、欣賞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

(6)、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全文,配以視聽光盤,營造欣賞的氣氛。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通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在腦中閃現(xiàn)文意的畫面,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句來品讀、感悟、賞析,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美。掌握欣賞寫景小品的特點。

(1)、朗讀袁中道《江行日記二則》(印發(fā)資料)

(2)、思考日記寫了什么內容,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感。

(3)、理解并想象“天然一幅煙江幛子”。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鞏固欣賞寫景小品的能力,培養(yǎng)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九

3。進一步進行朗讀訓練,除表情達意外,還要求表現(xiàn)出作品的音樂美。

乙。重點難點。

2。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文學與形象的轉換,通過想象與聯(lián)想,通過一些具體方法來感受語言的表現(xiàn)力,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

一課時。

丁。教學準備。

1。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

2。給學生分組,每組推選出以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嘉賓。

戊。教學內容和步驟。

(師)課前我們各族已經(jīng)推選出今天的嘉賓,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辜負自己小組的希望,會有很好的表現(xiàn),待會兒我會請聽課的老師評價,那一組表現(xiàn)最好,那幾個同學表現(xiàn)最出色。

一。導入。

(多媒體)中國政區(qū)圖。

(師)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兒是浙江,在浙江境內有一條河,叫富春江。

(多媒體)富春江地圖。

方景物美嗎?請大家迅速讀課文,告訴我,這篇文章都寫了些什么樣的景物?

(多媒體)簡單的景物結構圖。

(師)這并不是富春江一帶獨有的,咱們張家界也有。為什么這些詩人偏偏對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地方--富春江一帶情有獨鐘呢?我想,這主要得益于這篇文章語言所具有的特點。

(多媒體)語言。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文章吧!

二。初讀課文。

配樂配畫面朗讀。

三。語言鑒賞。

(師)景色真是美極了!可是,唐朝的那些詩人可沒有看到這些畫面。在去富春江之前,他們看到的只是吳均的文章。可是我想,他們看到吳均的這篇文章時,一定就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樣,讀到“風煙俱靜,天山共色”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想象到眼前廣闊的視野、明凈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闊大的胸襟以及從容出游的舒暢心情。正因為這樣,他們才對富春江如此的神往啊!那么,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否也有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樣的感覺呢?讀到哪些地方的時候特別有這種感覺?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自由讀課文,然后大家發(fā)言,看哪一組說的最多,說的最好。

(一)體會其“描寫生動”的美。

學生討論發(fā)言。

(師)引導小結:吳均的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描寫生動。

(多媒體)描寫生動。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我真的感嘆:吳均這個作家水平高,同學門這些讀者水平也高!剛才我們說了這篇文章語言上的一個特點:描寫生動。下面,我想大家一起看看這段文字:

(師)把這段文字和課文比較一下,說說這段話寫得怎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明確:語言空洞抽象,不生動。

(師)那么,我們能不能象吳均那樣,運用語言這個工具把這段話改寫得更具體、更生動些?看誰先改好,念一念。

學生念,教師點評。

(二)體會其“音韻和諧”的美。

(師)我們講了這篇文章詞語用得好,描寫得生動,那么它的句子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大家先齊聲把這篇文章朗讀一遍,然后我請同學們說說。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師)這樣的特點是駢文獨具的,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到音韻和諧,瑯瑯上口。

(多媒體)音韻和諧。

(三)體會其“感情真摯”的美。

(多媒體)感情真摯。

(師)這又反映了他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四,總結評價。

(師)這篇文章的語言多美?。〖热贿@篇文章的語言如此優(yōu)美動人,我們不妨來讀一讀,首先我們推薦一個同學配合著音樂和畫面朗讀,同學們可要認真聽啊。

學生評價。

全班齊讀。

(師)吳均的文章正因為做到了這三點,讀了他的文章之后,那些唐代的詩人才那樣的對富春江神往不已,這篇文章也才能歷經(jīng)時間的挑選而流傳千古,那么,我們以后在寫作文,特別是寫游記類的文章時,也要注意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具體,注意適當?shù)倪\用整齊的句式,注意在寫作中傾注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大家也能寫出和吳均的這篇文章一樣優(yōu)美動人的作文。

全班齊讀。

評委點評,師生用掌聲表示感謝。

作者郵箱:tgdll1979@。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梢龑W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3.美點尋蹤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相當?shù)奈难晕奈幕A,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研討,由教師解決疑難,輔助學習。七班學生會積極發(fā)言,要注意引導她們做得更好,教師應認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夠準確理解,創(chuàng)新性復述。二班學生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fā)言。這是本學期開學學習的第一課,又是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略長一點,學習速度放慢一些,讓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調整好以后再適當加快學習的步伐。因此設計學習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里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瀆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jīng)綸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猓纭八钥~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逼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八钥~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坝昔~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凹蓖纳跫屠巳舯??!笔钦f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兩岸高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傍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具有―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睒渲v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學生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如: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不僅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xiàn)。從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xiàn)實。當然情感的抒發(fā)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三、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多媒體顯示)。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6)負勢競上。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一

1.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結合注釋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理清結構,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奇特秀麗的景色。

3.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兩句。

讀、研討。

小黑板

兩課時

同學們寫過信吧?

那么大家寫信有沒有題目呢?

今天我告訴大家一種比較簡單的書信題目“與……書”(板書),意思就是“給……的信”。比如我給張三寫信,題目就可以是“與張三書”。從前有一個叫吳均的人游歷了奇特秀麗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給好友朱元思寫了封信“與朱元思書”(補充板書)。下面就請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趕快讀一下友人給你寫的信吧!

1.學生初讀課文。

2.指定一生讀課文,其他同學糾錯。明確讀音和句讀。

3.全體齊誦。

這封信寫得美不美?和你平時收到的信有沒有不同?(生答)

師 :這封書信和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敘述,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

4.俗話說“三分七分讀”,下面由老師給大家范讀一下。“風煙俱凈......天下獨絕。”

點撥:開頭兩句,應當顯得特別大氣,眼界非常宏觀;中間兩句,要顯得特別自在;而“自富陽到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應當帶著欣賞的態(tài)度,非常陶醉。

5.小組為單位參照課下注釋翻譯。一位同學起來翻譯,老師訂正。

我們再來誦讀,這次大家要扮演吳均的角色,在腦中想象一下。天空中萬里無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顏色。我吳均坐在船上,跟隨流水飄蕩,任憑它把我?guī)驏|帶向西。從富陽到桐廬這一百來里,全是奇山異水,天下獨一無二……(全體齊背第一段)

1.結構分析:總分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的特點,同學們用八個字概括“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別來寫的水和山。

2.提出問題: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異在哪?

a.先賞析異水

水的特點:清、急。

原文對應的詩句是什么?(生答)

運用了什么修辭?夸張、比喻。表現(xiàn)手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動靜結合。

當堂背誦第二段。生齊背或讀。

b.再賞析奇山

看——山之形。

24字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充滿生機與活力。

聽——泉水、鳥、蟬、猿之聲。

天籟之音,和諧悅耳。它們發(fā)出聲音,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作者是懷著一種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贊美之情來寫的。

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了解到這些,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兩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睘榱斯γ摱鴺O力攀高的人,他們看到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I劃世俗事物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這正是作者的感慨。

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但有沒有結束?

接著看——山之色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找一位學生翻譯。

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時的心情嗎?

(生討論回答,師點撥指導)

根據(jù)板書回顧課堂內容,引導學生嘗試背誦。

背誦全文。

用現(xiàn)代文介紹“從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與朱元思書

總: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分: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夸張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張、比喻

奇山——看——形

聽——音(泉水、鳥、蟬、猿)

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看——色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二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背誦并默寫全文。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瀆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背誦課文。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意。

1、朗讀法。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達到熟讀成誦??梢龑W生利用提綱背誦法快速背誦,在板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背誦提綱,幫助學生背誦。

2、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在相互討論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堂。

3、美點尋蹤法。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文字資料。

3課時。

學生已有相當?shù)奈难晕奈幕A,可以放手大膽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研討,由教師解決疑難,輔助學習。七班學生會積極發(fā)言,要注意引導她們做得更好,教師應認真指出其不足,以求能夠準確理解,創(chuàng)新性復述。二班學生這方面做得不好,要多鼓勵、引導他們主動發(fā)言。這是本學期開學學習的第一課,又是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略長一點,學習速度放慢一些,讓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調整好以后再適當加快學習的步伐。因此設計學習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步驟]。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里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配樂配畫面朗瀆課文,學生看畫面及文字,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jīng)綸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猓纭八?皆縹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理清背誦思路。

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奇山異水”表明這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是說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坝昔~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凹蓖纳跫屠巳舯?。”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

急湍猛浪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兩岸高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鲢鲎黜?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睂懬逶降娜暋偠镍B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具有—飛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

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

橫柯疏條林之密。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學生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學生自由發(fā)言。

如: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邈”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不僅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xiàn)。從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xiàn)實。當然情感的抒發(fā)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三、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多媒體顯示)。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明確:

(1)“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藍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2)“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會青得發(fā)暗的。“千丈”承“縹”,“見底”承“碧”,用詞的精當由此可見一斑。

(3)魚在水中,非水清則不可見,何況是正在游動、倏忽而過的魚;石在水中,要看見實屬不易,更何況是“細石”。所以“游”“細”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詞的分量,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譎,成如容易實艱辛?!?/p>

(4)“箭”,本是名詞,作者把它動詞化,形容水流之急,顯得既形象又簡潔;“奔”,本是有生命的動作,作者用來形容無生命的浪,也顯得更有生氣。

(5)“夾岸”描述高山聳峙于富春江兩岸,這樣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寫出了山峰壁立之狀。“寒樹”一方面點出了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樹葉凋零、一片蕭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給人一種高寒的感覺。

(6)不但寫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勢而形成的千奇百態(tài)之狀,而且還賦予它以人的心理:個個爭著往上,一個想比一個高遠。寫出了山的生機、活力,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勢別具一格,個性分明。

(7)這幾種聲響中,有無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蟬、鳥、猿;有昆蟲,有飛禽,也有走獸;有的反映出季節(jié)的典型特征,如蟬鳴;有的又為山林之間所獨有,如泉聲,如猿啼。因此可以說這些聲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響,又反映出山水名區(qū)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這些音響時,也能分辨出它們之間細微的區(qū)別,文筆顯得準確、俊美而又簡潔。如形容水流聲是“泠泠”,鳥鳴聲是“嚶嚶”;寫蟬鳴、猿啼則是“千轉不窮…,百叫無絕”,著重描繪其音調多變和連綿不斷的音響特征。

3、學生齊誦這幾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1、請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自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提示:不必局限于課文本身,也不必像古文翻譯那樣字字落實,可以加入一些有關富春江地理位置、風土人情以及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材料。也可以查找一些關于富春江的詩文,最好能將風物介紹和風景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2、完成《三點一測》。

教學行為調整與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美文,應當使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要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二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

朗讀的指導,總的說來,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頓,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使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啟發(fā)想像,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節(jié),然后設問。例如,作者這次是特意選擇一個“風煙俱凈”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說“猛浪若奔”不是從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駛時親自感受到的;“負勢競上……爭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覺,如此等等。根據(jù)這些情節(jié)設問,也可能引起爭論,更有可能出現(xiàn)教師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本文的難點是“鳶飛戾天”兩句。學生以現(xiàn)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即可。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三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和想象去完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后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后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于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提供(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學生想象。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xiàn)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xiàn)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并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么優(yōu)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么寫成的呢?那么,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師歸納:本文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jié)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恒呢?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xiàn)相應的語句。

六、布置作業(yè)。

1、找出寫景句,看作者都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的,描寫的是動靜還是靜景。

2、背誦、默寫課文。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四

3、愿意與同學合作與交流,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杯、試管、油、水、蜂蜜、牛奶等。

分組實驗材料:試管、燒杯、滴管、蠟光紙、上述四種液體各一杯、實驗記錄等。

學生準備:事先分組,明確分工。

(一)認識液體。

1、指導學生認識物體的方法。

認識一種物體,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方法?(看、聞、摸、嘗等等)。

2、出示四種液體:水、油、蜂蜜、牛奶。

師問:這是四種液體,你們知道它們分別是什么嗎?(動作夸張,語氣神秘)。

3、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認識,鼓勵學生運用多種觀察的方法去認識。如:看、聞、嘗等方法。

4、觀察完畢后,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所得,并說說自己這樣判斷的理由。

(二)初步猜想。

1、我們認識了這四種液體,現(xiàn)在老師給你們一個試管。你們最想怎樣做實驗?

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實驗設想,并且引導學生把這四種液體倒在試管里。

2、猜想:假如我們把這四種液體倒在一起,會發(fā)生怎樣的現(xiàn)象呢?

學生交流各自的猜想,并說說這樣猜想的理由。

(三)驗證猜想。

1、我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我們怎樣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呢?

2、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并根據(jù)實驗記錄去完成實驗。

3、學生交流實驗的結果,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描述出來。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五

西安市唐華四棉中學孟雪。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準備。

讓學生通過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教師準備有關富春江的風景短片及課文重點字詞的投影。

設計思路。

本文雖是書信可與一般書信不同,人們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學時,應當使學生初步懂得怎樣審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要教學生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二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想像和聯(lián)想。朗讀,總的說來,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頓,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才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兩個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要做示范朗讀,也可以讓學生中讀得好的示范。

[4][5]。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六

《珍珠鳥》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還有課文《斑羚飛渡》、《華南虎》、《馬》、《狼》,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描寫人類的生存伙伴——動物的單元。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jīng)嘗夠了狂熱而輕率地向“自然開戰(zhàn)”結出的苦果,他們迫切地思考著一個直接關系到民族與人類未來的問題——人與自然如何和睦相處,如何創(chuàng)造出更美好、更和諧的生存環(huán)境?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就以精美散文《珍珠鳥》為我們開辟了一個新思路:“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彼约毮佊H切的語言,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全文自始至終貫穿了人性化的語言和筆調,親近小鳥、親近自然、親近生命的博愛之情,信賴、尊重、和諧的人文之舉洋溢于字里行間。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二)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三)過程和方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握文章脈絡。

2.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深厚情感。

三.教學重點。

五.教學方法及手段。

(一)教學方法。

1.整體感知法。

2.朗讀型美讀鑒賞法。

《珍珠鳥》描寫的.人鳥相親的感人畫面,語言優(yōu)美精致,有著濃郁的詩意,適合朗讀。它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訴諸于學生的聽覺,加之伴隨著語意的理解,學生的心靈和情感逐漸被打動,從而使他們逐漸展開全面的鑒賞活動。

3.討論法。

4.提問法。

(二)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圖片展示、音頻播放、flash剪輯。

(ppt展示:鳥類的圖片)。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語設計簡單大方,直入主題。

(二)提問設計。

第一板塊:感知美。

1.師:有一天,作者的朋友也送了作者兩只珍珠鳥,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下,它們生了一個可愛的雛兒,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呢,趕緊打開課文,讀讀看!

生:描述這個故事。

2.那文章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的感受,即主旨句是哪句?大家找到了嗎?

3.師:信賴是誰和誰的信賴?是一開始就這么信賴的嗎?一開始是怎樣的?(提示:文章中有一個詞)。

設計意圖:主旨是“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第二板塊:探究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2.師:起先,小珍珠鳥在哪活動?隨后呢?

師:板書。

生:一會兒在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的來回搖動,跟著跳到畫框上去了。

(ppt展示:以上這段話)。

師:那你能不能為我們讀出珍珠鳥的這些特點?

生:朗讀。

3.師:漸漸地小鳥又飛到哪了?

生:書桌上。

師:板書。

生: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fā)出嚓嚓響。我不動聲色的寫,默默享受著這小家伙親近的情意。這樣,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蠟似的、角質的小紅嘴,“嗒嗒”啄著我顫動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ppt展示:以上這段話)。

和上一段一樣,讓學生反復品讀。

4.師:有一天,小鳥又飛到哪了?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七

知識與技能:積累掌握文言詞句,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領會文章的內容;品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朗讀培養(yǎng)語感,辨析文中寫景的方法,在朗讀品析中感悟情感。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討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和想象去完成。)。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學習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后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后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于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提供(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學生想象。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xiàn)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xiàn)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并展示風景圖片)。

詩文展示。展示風光課件。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么優(yōu)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么寫成的呢?

師歸納:本文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jié)選。

本文的文體是什么?駢體文。(課件展示)。

三、朗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1、指導朗讀。(輕重點緩急)。

2、先由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等形式。

3、字音障礙。

四、疏通文義。

分段理解句子與詞語的意思。

課件展示。

要求學生理解記憶。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片,想象文中的句子。

二、合作討論。

(一)理解“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边@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1.總括本文山水特征的語句是哪一句?

2、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的呢?結合有關語句說說水的特點。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運用什么手法描寫山的?

4、“鳶飛戾天者……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寫景要注意條理,請大家分析討論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教師歸納:

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第三自然段寫“奇山”: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

設計問題:作者運用了哪些句子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景的?

三、

比較閱讀。

對比《三峽》《小石潭記》,找出表現(xiàn)水清、水急和猿啼的句子。

四、品悟作者的情感。

1、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句子。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務者,窺谷忘反。

2、讀了本文,你有怎樣的心靈感悟?(學生談感受)。

五、寫作手法的探究。

1、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寫景?

比喻、夸張。

2、借景抒情。

六、拓展。

(讓大家推薦二至三名同學到前面作宣傳介紹,同時,可以播放風光片作背景)。

七、背誦課文。

八、課堂檢測:

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列語句的意思。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九、布置作業(yè)。

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的景色,作為本課所放錄像的解說詞。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思路篇十八

學生收集有關珍珠鳥的材料及人與動物和睦相處的事例。

一、激趣導入。

二、展示自學成果。

(一)小組內交流(提示:按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進行展示。

(二)班級交流(提示:別組展示時,應認真傾聽,并做好點評,別組已經(jīng)交流的不再重復)。

2、教師引導梳理。

(1)學會的知識。

(2)提出的疑問。

小鳥本來都是非常怕人,為什么本文的珍珠鳥卻一點也不怕?

作者既然喜愛珍珠鳥為什么文中卻四次說珍珠鳥是“小家伙”?

三、合作探究。

四、再次交流,重點的點撥。

(一)預設過程。

點撥:從什么地方看出作者愛珍珠鳥?(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你打算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這些語句。

(2)作者怎樣寫出珍珠鳥從怕到不怕的?學生讀。

(板書:鳥籠四周、書桌、肩上)。

3、學到這誰能說說“作者既然喜愛珍珠鳥為什么文中卻四次說珍珠鳥是‘小家伙’?”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會“小家伙”表達的意義)。

點撥:(1)信賴、不由自主的意思是什么?

(2)為什么會“不由自主”?

(3)“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什么?(文中的人與鳥的和睦相處)。

(二)教師總結引申。

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鳥,因為信賴,變得與人親密、友好。

四、創(chuàng)作性展示。

1、教師充滿深情的引導: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2、學生激情辯論: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歸納積累,課外延伸。

1、學習課文,你現(xiàn)在又了解了什么?

(小結學習過程,梳理學習收獲)。

2、現(xiàn)在,你們愿意和動物交朋友嗎?

六、全文總結:

是呀,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坦誠,互相信賴、理解、寬容,和睦相處。

吧!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0920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