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熱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16:39:16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熱門15篇)
時間:2023-11-18 16:39:16     小編:字海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制定教案。編寫教案時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特點和能力水平,設置差異化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多個教案范本等你來下載,一起提升教育教學質(zhì)量。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一

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應的運算。

單元教學重點: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shù)學與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單元教學難點:

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應的運算。

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

(1)小熊購物。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shù)學與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3、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

掛圖、數(shù)字卡片。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2、教師出示情境圖,教師板書課題:小熊購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決第。

(1)個問題胖胖應付多少錢?

1)仔細觀察情境圖,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信息?,教師總結重要數(shù)學信息。

2)大家看小熊說的話,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小熊應付多少錢?這個問題。

3)教師巡視搜集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學生作業(yè),并引導其他學生質(zhì)疑第二個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學生中不出現(xiàn)第二個算式,教師引導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

5)脫式計算:根據(jù)學生列出的算式,教師結合算式指導學生進行脫式計算,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格式。

6)教師根據(jù)學生說的情況總結。

2、解決第。

(2)個問題壯壯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

1)教師參與到小組討論中。

2)集體反饋時,(重點讓學生結合情境,理解為什么用上20減34)。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練習三p11p12。

教學目標:

1、鞏固已學過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鞏固運用四則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解狹問題的能力。

3、體會四則運算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小組內(nèi)交流并匯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將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練習三。

學生獨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

二、知識梳理。

1、梳理知識。

(1)提出問題: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三、綜合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1~3題。

1、完成教材第11頁第1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再計算,最后集體訂正。

反饋時,師生共同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完成教材第11頁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計算,然后進行交流反饋。集體訂正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是如何列出綜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頁第3題。

題目出示后,引導學生對比上下三道題目有什么不同后,再進行計算。反饋時,讓學生總結括號的意義及含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出示練習三第4~6題。

4、完成教材第11頁第4題。

出示題目后,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獨立解決,引導學生說出解答的思路和過程,確定解題的方案,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教材第12頁第5題。

指名板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6、完成教材第12頁第6題。

交流時,讓學生寫出三四個不同的算式后,組織交流、評價。

最后歸納出在湊數(shù)過程中主要運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四則運算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從。

左到右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有乘、除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號的算式,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的。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三

1.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對含有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和運用含有兩級混合運算(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規(guī)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10-5+3=7+(7-6)=。

10-(5+3)=7+7-6=。

問題:1.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為什么數(shù)字相同,運算符號相同,可運算順序不一樣呢?

小結:我們在一年級時就知道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同樣,在混合運算里,如果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我們要先算括號。

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獨立嘗試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問題:上面的題你們能用脫式做一做嗎?

(二)反饋交流,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問題:

1.這兩道題你們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呢?

小結:算式里有小括號的,我們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shù)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三、鞏固練習。

(一)計算。

76-(12+25)(12-5)×348÷(8-2)。

問題:

1.這6道題有什么相同點?

2.有小括號的算式,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二)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問題: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四)在數(shù)字間填寫適當?shù)倪\算符號使等式成立。

2222=2。

問題:

1.你看見什么了?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及算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養(yǎng)成用簡明、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24-(18+3)。

學生計算,完成后提問計算的順序。

3.揭示課題。

我們學過了分數(shù)加、減法,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二、新課講授。

1.出示教材第97頁例1的表格。

(1)讓學生讀懂表格的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2)老師出示第一個問題: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幾分之幾?

(3)提問: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樣列式?

板書:1/2+3/10-1/5。

(4)請學生試著算一算,集體交流計算方法。

老師巡視,請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

讓學生將這兩種計算方法進行比較,看出哪一種更簡單,確定自己喜歡的方法。

(5)小結計算方法:計算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進行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個問題:裸露地面儲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幾分之幾?

(2)請學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請學生試著計算,并指名板演這兩種方法的計算過程。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混合運算》是冀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56-57頁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是“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不帶括號的兩極混合運算。教材編排了兩個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活動,即:飲料問題及購鞋問題。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經(jīng)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歸納出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既鍛煉了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又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分析:。

在第二單元,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些學生在課外還接觸了兩級混合運算,并從父母或其它渠道獲得了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方法,可以說,本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是在學生有一定運算基礎的進行教學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

2、過程與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改寫成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過程,初步感受混合運算順序在實際應用中的合理性。同時,在自主解決問題、改寫算式等活動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質(zhì)得以提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經(jīng)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克服在數(shù)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產(chǎn)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shù)學活動。

教具準備:cai。

教學重點: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將分步計算改寫成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

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是第五單元第一課時,主要知識點為不帶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以后進一步學習混合運算知識的基礎,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啟下的。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本著生活化、問題化的思想,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同時獲得實實在在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因此,教學時我以“廉價超市”清點庫房這一現(xiàn)實情境為切入點,導出“飲料問題”,組織學生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歸納,又通過解決“鞋子問題”進一步探索、歸納出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最終使學生形成深刻的數(shù)學體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的信息。)。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數(shù)學信息。針對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呢?

[以生活中這一生動的情境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愿望,為進一步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學生可能提出:我想求三箱飲料一共有多少瓶;我想求一共有多少瓶飲料……)。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自主探索,解決飲料問題。

師:剛才有位同學提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瓶飲料”,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好嗎?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嘗試解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學生試算,全班交流)。

師:哪位同學想第一個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可能出現(xiàn)以下方法:

生1:24+24+24+8=80(瓶)。

生2:24×3=72(瓶)。

72+8=80(瓶)。

請該生說一說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3:24×3+8=80(瓶)。

生4:8+24×3=80(瓶)。

(3、4算法如果出現(xiàn),教師給予表揚。)。

師:你是怎么想到這樣寫算式的?

生:我是仿照以前學過的加減混合算式來寫的。

生:我在書上看見過這樣的算式。

(如果生3和生4的方法沒有出現(xiàn),教師可提出郎藍靈鼠的問題:把生2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

師:你能不能說一說你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4×3+8。

=72+8。

=80(瓶)。

師:說得真不錯,哪位同學的算式和他的一樣?(學生舉手)你能不能再說說?

生:我先算的是乘法,然后算加法。第一步求的是3箱飲料有多少瓶,第二步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師:有沒有和他們不一樣的算式?

[鼓勵算法多樣化,和學生個性話的做法。]。

生:老師,我是這樣列的,8+24×3。

師:啊,你的算式和他們的真不一樣。那這個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組討論。

生:我也是先算的乘法,求的是3箱有多少瓶,再算加法,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師:為什么不先算8+24呢?小組討論。

生:不可以,因為那樣得數(shù)就不對了。

生:我們先算乘法,是要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瓶,然后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

師:原來是這樣啊。在這兩個算式里,我們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結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8+24×3。

=8+72。

=80(瓶)。

2、嘗試應用,解決購鞋問題。

學生觀察、匯報。

師:老師相信你們都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試一試。

學生獨立試算,全班交流。

生1:36÷4=9(元)。

63-9=54(元)。

請該生說一說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2:63―36÷4=54(元)。

(請該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如果學生中沒有出現(xiàn)這個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改寫)。

師:63―36÷4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為什么?然后呢?

3、知識歸納、內(nèi)化。

師:我們再來回顧這兩個算式(24×3+8和63―36÷4),看它們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集體回顧這兩種算式的運算過程)。

師:那向這種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減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應該怎么說呢,讓我們小組共同討論一下吧。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歸納運算順序)。

三、走進生活,體驗成功。

師:今天,我們總結了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你愿意用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來做一些練習嗎?(愿意?。?。

(教師組織學生解決課后“練一練”習題)。

四、暢談收獲,升華情感。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過得愉快嗎?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后,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你準備怎么做?你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強調(diào)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獲和打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2、使學生了解整數(shù)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zhì),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加減法,并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zhì)進行一些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zhì)進行一些分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十五第5題。

集體口算后校對,并請做錯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二、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2/7+3/8+5/83/7+5/6+4/75/8-(3/8+1/12)2/3-1/4-1/45/6+2/5+1/6+3/55/9+(4/5+4/9)。

1、指出:整數(shù)加法運算律在分數(shù)中同樣使用,整數(shù)減法運算性質(zhì)在分數(shù)中也同樣適用。

2、學生獨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1)加法結合律;(2)加法交換律;(3)(4)減法運算性質(zhì);(5)(6)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三、解方程1/2+x=1x-3/7=1/2x+2/3=7/6。

1、指出:方程中的x不僅可以是整數(shù)或小數(shù),也可以是分數(shù)。

2、學生獨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計算方法、運用的知識與計算結果,并請錯誤的學生說說錯誤原因。

四、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十五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義與結果,強調(diào)單位“1”。

2、改變習題:將“小華調(diào)查了全班同學在母親節(jié)送給***禮物”改成“小華調(diào)查了全班30位同學在母親節(jié)送給***禮物”。

(1)該怎樣解決問題?

(2)為什么方法不變?

強調(diào):這兩題都只要把全班人數(shù)看作單位“1”,從單位“1”里去掉送鮮花的1/3,再去掉送賀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圖畫的人占全班人數(shù)的幾分之幾,所求問題與全班實際的總人數(shù)沒有關系。

五、延伸。

完成書上思考題。

1、計算后找出規(guī)律。

2、應用規(guī)律直接寫得數(shù)。

3、應用規(guī)律自編加法算式。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七

3.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教師出示:

164+1818+46。

693-1450-355。

先說出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分組計算,看哪組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訂正.。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問:同學們都去過商店買東西吧,要算一算買來的東西共花多少錢用什么方法計算?

師: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買兩樣東西,請你們幫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錢?

出示動畫混合運算,問:看圖誰能先說說我要買些什么,然后列個算式表示要花的錢數(shù)?

學生匯報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理.。

1.嘗試計算:164+63。

(1)學生獨立試算,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3)學生匯報,研究算法.(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

164+63164+63。

=64+63=64+18。

=64+18=82。

=82。

(4)比較異同,總結算法.。

分析比較以上兩種計算方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改變例題,學習例2.。

(1)將例1164+63變?yōu)椋?/p>

164-63164+63。

164+63164-63。

(2)學生獨立選做,可任選一題,也可全做.。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

3.歸納推理,總結規(guī)律.。

討論:觀察比較,例題中的4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初步練習,深化提高.。

計算:5887-292=?并思考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應用方法,強化知識.。

1.計算下面各題.。

393+486244-423。

174-124813+46。

四、質(zhì)疑,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接龍游戲。

游戲目的。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運用分數(shù)加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體驗成功學習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35/9—2/31/2+1/63/4—5/81/6+3/10。

9/14—1/23/8+1/85/9—2/97/10+5/103/10+3/4。

二、探究。

1、出示題目,理解題意。

“月季花的面積占1/4,杜鵑花的面積占1/3”,都是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2、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并說算式意義。

1-1/4-1/31-(1/4+1/3)。

3、在書上獨立完成兩個算式的計算,再交流計算方法與結果,明確: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和整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

三、鞏固。

1、練一練。

(1)計算下面各題。5/9+2/3—2/51—(1/2+1/6)。

獨立完成,校對交流,明確算式的意義。

2、練習十五第1題。

3/4—5/8+5/64/5—(1/6+3/10)3/7—(9/14—1/2)。

(1)學生獨立計算,三人板演。

(2)校對交流,特別要注意比較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

(3)教師小結:分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相同,參加運算的幾個分數(shù),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計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中間過程中的分數(shù),如果先約分再參加運算比較簡便,就及時約分。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3、練習十五第3題。

理解題意后,解答前面兩個問題。鼓勵學生根據(jù)題中已知條件提出用分數(shù)加減法計算的不同問題,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兩步計算的,并讓學生嘗試解決提出的一些問題。

4、練習十五第2、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校對。

四、總結。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九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nèi)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diào):列算式時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xiàn)算什么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后涂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么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shù)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nèi)交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jù)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shù)學游戲。

數(shù)學游戲:“24點”,游戲前說清游戲規(guī)則,先演示,然后分小組進行游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nèi)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十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號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熟練的計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計算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一、口算引入

1、計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混和運算。

板書:不帶括號的混和運算。

二、教學新課

1、學習例題。

學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師:在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中應該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學生在書上完成。

2、試一試:150+120÷6×5。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指明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通過剛才兩道混合運算的解答,你能總結一下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嗎?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作業(yè)。

注意強調(diào)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在沒有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法。

2、說出運算順序,并口算出計算結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學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匯報思考過程和解題方法。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想想做做”6。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一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它是今后進一步學習三步乃至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內(nèi)容具體涉及加減、乘除、乘加、乘減、除加、除減混合及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上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了其中加減、乘除這一部分,這節(jié)課在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繼續(xù)教學,以解決問題為線索來學習計算。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今后更為復雜的計算學習奠定知道和思維基礎。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和乘除混合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學習乘法(除法)與加法(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和關鍵,教學中應注意突出重點,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獲得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體驗。

1.結合具體練習,使學生掌握含有不同級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會進行脫式計算

2.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看—說—算—查

一、激趣導入(約3分鐘)

1.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0+4+30= 2x4x7=

15+5-10= 6÷3x2=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運算或只有乘除法運算時,我們要按( )順序進行計算。

二、自主學習(約7分鐘)

1. 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例2中的情境圖。

2.請大家仔細觀察,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回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同桌討論,然后說一說。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計算呢?

5.嘗試列綜合算式:4x3+7

三、合作交流(約10分鐘)

1.4x3+7這道題你會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2.指名板演,全班齊練,評價。

3.7+4x3這道題你會用脫式進行計算嗎?請大家試著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自已計算的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組內(nèi)交流。

7.比較7+4x3的運算順序和4x3+7的運算順序,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8.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一個算式中,含有除加、除減計算時和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一樣,先算除法,后算加(減)法。

四、精講點撥(約8分鐘)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下面各題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來。

20-8÷2 7x5-3 4+4x6 81÷9+2

(2)完成第50頁第5題。

2.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樣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3.作業(yè)布置:課本50頁4、6題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

3、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乘除混合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口算。

一、觀察情境圖,使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出示課件)。

學生說一說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二、提出問題。

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師提出解決問題。

1、買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錢?

2、把番茄苗移栽到種植區(qū)里,能栽多少行?

三、嘗試與探索。

四、師生合作,探索新知。

學生可能有三種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還可以列成綜合算式。

匯報的學生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說出來,其他學生可以對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質(zhì)疑,全班共同解決。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師小結:有乘也有除的運算叫乘除混合運算。

引導重點。

1、讓學生回顧計算過程,思考連除、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班內(nèi)反饋: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達成共識。

連除運算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五、練一練。

自主練習第1題。

買6包葡萄干要42元,買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將條件和問題進行整理。

包數(shù)。

錢數(shù)。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師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總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1:花18元買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買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們?nèi)恳圃缘椒N植區(qū),每行栽9棵。

1、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決問題,教師巡視。

2、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自己的算法。

3、班內(nèi)反饋,按小組進行。

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jīng)歷聯(lián)系生活中的問題來進行除法和加、減法的運算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體會除法和加、減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我根據(jù)本節(jié)課內(nèi)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及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混合運算計算過程,能熟練計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對、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能夠正確計算。

教法學法:

1.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小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小組合作法,并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采用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內(nèi)交流從題目中獲得的數(shù)學信息,說說解題思路,來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通過獨立列式計算,交流計算順序和結果,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1)出示7×6+24,指名學生板演計算,總結運算順序。

(2)課件出示例2.

(3)找出例2中的數(shù)學信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4)在同學們提的問題中選擇“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來研究。

二、學生交流、合作、探索、歸納方法。

(1)鼓勵學生探究。

師:關于這一節(jié)的問題,每個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老師想放手讓同學們自己解決,依托小組的力量,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

生: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參與其中收集信息。

(2)學生代表匯報本組內(nèi)的發(fā)現(xiàn),教師補充,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步驟,和書寫格式。

(3)及時總結:在一個算式里既有除法也有加減法,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算除法,再算加減法。)。

三、鞏固拓展強化新知。

學生說說計算順序。

(2)給計算順序分類,(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計算。)。

(3)畫出第一步計算什么,再計算。

設計意圖:練習時按照,先說計算順序,再畫出第一步計算什么,最后計算的模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有說到做,明確了計算順序,提高了計算能力。

四、歸納總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按先乘除,后加減的順序計算。

(2)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板書設計:

=10(元)。

1.當綜合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時,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2.在一個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通過板演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過程,讓學生直觀的了解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及時的進行計算順序的文字總結,給計算順序分類明確。達到學生正確計算的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nèi)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diào):列算式時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xiàn)算什么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后涂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么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shù)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nèi)交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jù)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數(shù)學游戲:“24點”,游戲前說清游戲規(guī)則,先演示,然后分小組進行游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nèi)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三

1、使同學掌握分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訓練同學認真審題,能夠選擇合理簡便的解題方法。

3、培養(yǎng)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的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且能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

(一)復習。

1、第74頁第1題。

(1)把下面的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

0.1250.30.50.60.250.75。

(2)把下面的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

以上各題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們已經(jīng)知道,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可以根據(jù)已知數(shù)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先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還是先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從而進行計算。

下面各題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比較簡單?

提問:分數(shù)、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shù)做比較簡便?為什么?

提問:分數(shù)和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在一般情況下,化成什么數(shù)做比較簡便?為什么?(第三種方法最簡便,但這種做法只有小數(shù)能夠被分數(shù)的分母除盡時才最方便,一般情況下分數(shù)、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來做比較簡便。)。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十四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nèi)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diào):列算式時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xiàn)算什么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后涂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么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shù)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nèi)交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shù)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jù)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shù)學游戲。

數(shù)學游戲:“24點”,游戲前說清游戲規(guī)則,先演示,然后分小組進行游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nèi)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小學數(shù)學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教案篇十五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在學習活動中增強類比遷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課件

1.脫式計算。

讓學生計算,說說計算的過程。

2.揭題:在混合運算里加減是同一級,乘除是同一級,當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該怎樣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例1貨架圖。

談話: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買文具。(指名讀讀貨架上物品的單價) 課件出示問題(1),并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筆記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5×3=15(元) 15+20=35(元)

引導:你能根據(jù)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

指名列式,教師板書:

5×3+20

引導思考:觀察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學習運算順序。

提問:根據(jù)剛才的提示,你知道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嗎?

并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

讓學生觀察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師:根據(jù)剛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寫出這些題目的脫式計算嗎?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練習本試著算一算,師強調(diào):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3)出示問題(2),讓學生思考討論:先求什么?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

提問: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學生列式:50-15×2

追問:觀察這道題,和上一題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思考:這里有乘法和減法,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讓學生觀察算式,說明在這個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師適時板書。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總結運算順序。

出示:5×3+20 50-15×2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總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1.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計算。

2.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計算出每組上面的得數(shù),再和下面的數(shù)進行比較。最后集體交流,說說計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頁“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先讀題,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匯報。

教師強調(diào):

第(1)題,先算4張成人票的價錢,再算應付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5×4+8。

第(2)題,先算12張兒童票的價錢,再算應找回多少元,列綜合算式是100-12×8。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311454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