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讀完一本書或某篇文章后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文字表達。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首先需要全面理解書中的主題和核心思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給大家在寫讀后感時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借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一
今天看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感觸真的蠻深的。為人父母,我們自認(rèn)為給了孩子最好的東西,做什么都是為了她們好,卻往往忽略了她們最需要的情感。漸漸的,自以為是的我們,在我們與孩子之間親手畫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從牙牙學(xué)語到背起書包上學(xué)讀書,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都有了一個質(zhì)的轉(zhuǎn)變,她們表達問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了。不會說話的時候,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她們只能用哭鬧表達她們的不滿,而等她們長大之后,每次她們的意見和我們相左的時候,就會用刻意的任性,惡劣的態(tài)度,來告訴我們,她們的不愿意,不妥協(xié)。當(dāng)面對她們這種壞情緒的時候,我們不曾站在她們的角度去想她們這樣的原因,更不曾把自己放在和她們同等的高度,認(rèn)真的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只會覺的氣憤,覺的身為家長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釁,所以總是會強迫性的讓孩子認(rèn)同,服從自己。
都說有理不在聲高,其實有理也不在于身高吧,如果你不嘗試著蹲下來,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和孩子同等高度的去看待問題,你永遠都不會感知到她們眼中的道德觀和世界觀是什么樣子的,她們所認(rèn)為的善惡和對錯又是一種什么標(biāo)準(zhǔn)。
和朋友聚會的時候,總會聽到她們說她們覺的孩子大了,越來越不知道她們心里在想什么,也越來越少的主動跟父母交流,有時候要她們往東,她們偏要向西,好像故意對著干似的,感覺與她們的距離日漸甚遠了。捫心自問,孩子表現(xiàn)出的這種疏離感,難道我們就一點責(zé)任沒有嗎!孩子的心是非常脆弱的,在她們試圖主動去親近我們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放下手中的事情,耐心的陪她們聊一會天;在她們有一點小成就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多給她們一些鼓勵和贊賞的目光;在她們做錯事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心平氣和,和顏悅色的耐心聽她們解釋。有嗎,有的,只是很少,很少,大多數(shù)時間,我們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不耐煩和自動忽視。當(dāng)孩子想和你聊天的時候,我們總會說,去把書看看,自己去玩一會;當(dāng)孩子想和你分享成就的時候我們也只是一句,哦,不錯,繼續(xù)努力;當(dāng)孩子想跟你說她這次犯錯的原因的時候,我們總會很生氣的說,別解釋,做錯了就是做錯了,解釋也沒有用。一次兩次,長久以往,孩子也放棄了和我們交流的想法,關(guān)閉了向我們敞開的心門。所以不要怪孩子和我們離心離德,越來越遠,我們吝嗇于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情感表達,所以這一切都是我們作繭自縛,自作自受,咎由自取。根本怪不了任何人。
看了這本書后,就像是被人一棍子打醒了,我覺的我們真的有必要自我反省一下了,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要改一改了,我們不能再站在我們的高度去思考問題,教育孩子。得換位思考,同步同位,有些東西我們覺的簡單,是因為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學(xué)習(xí)過程,可是孩子覺的不簡單,她們剛步入小學(xué),這些知識對她們來說都是復(fù)雜的,需要好好認(rèn)識和學(xué)習(xí)的,因為還不熟練,所以會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我們又何必覺的無法理解。是人都會犯錯,圣人也不例外,更何況是孩子,所以我們對孩子要多一點的包容和理解,給她們多一點的過渡時間,試著用她們能接受的方式,幫她們總結(jié)錯誤的原因,多聽聽她們內(nèi)心的想法和聲音。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既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現(xiàn)在糾正還不遲。我們不要再以大人的思維去揣度孩子,也不要以大人的行為標(biāo)準(zhǔn)去要求孩子,我們要給她們多一點的理解和關(guān)愛,親情和陪伴,讓她們感受到我們的重視,讓她們不再因為身高和年齡而妄自菲薄,也不會因為不被理解而傷心難過。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孩子的世界,與她們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二
看了老師推薦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才深刻體會到,在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道路上,作為家長的我們,真可謂任重道遠?!岸紫聛怼备嬖V我們的是一種態(tài)度,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一份責(zé)任。怎樣和孩子真正成為朋友,在學(xué)習(xí)、生活,特別是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給予幫助,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反思和不斷改進。
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對于孩子,他們眼前的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們對一切未知的食物都充滿了好奇,而往往在大人眼中,絕大多數(shù)早已司空見慣。這時就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耐心,去思考孩子究竟想得到什么樣的答案。記得兒子還很小的時候曾經(jīng)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人為什么要吃飯呢?當(dāng)時我的回答就是簡單的“餓啊,不吃飯就沒有力氣啦”。現(xiàn)在想想,孩子雖然小,但這個問題充分說明了他當(dāng)時是有目的性的:不愿吃飯。其實孩子有時問的問題或者說的話,就是他們當(dāng)時的一個愿望展示,他們以問題的形式告訴你,是害怕直接提出來被家長予以否決,而我們往往都忽略這一點。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色,于是大量的興趣班、補習(xí)班便應(yīng)運而生,當(dāng)然這也有我國教育體制的原因,這本無可厚非。我們則往往忽略了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東西,甚至將一些我們家長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當(dāng)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xiàn)抵觸情緒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做到充分理解。其實他們想要的只是多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而已。記得去年春節(jié),我們讓孩子說一個新年愿望,他想了一會卻又欲言又止。這一舉動讓我們察覺到了什么。為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就讓他寫在紙上收起來,并承諾不看,看新年里能否實現(xiàn)。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寫的是“希望少上一些興趣班,多點時間玩該多好啊”。這樣單純的愿望讓我感觸很深。其實平時興趣班的途中也曾表達過這樣的愿望,可和大多數(shù)家長一樣,我們都采取了一些孩子其實根本還無法理解的言論加以引導(dǎo),甚至利用家長的“威嚴(yán)”,予以了“說服”,甚至是“鎮(zhèn)壓”。我們每一位家長在這一點上多多少少都會比較專斷獨行,愿望很美好,但卻值得我們深刻反省,如何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小思想,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護。
近期發(fā)生的一些事情,讓我覺得,在“和孩子做朋友”方面,我做的相當(dāng)?shù)牟坏轿唬覒?yīng)該向孩子道歉并努力改進。就在上周,我們一家?guī)е鴥鹤拥谋砻靡黄鹑コ?。孩子們在一起難免追逐打鬧,期間兒子由于不小心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當(dāng)時的我因為之前屢次提醒未果而顯得非常氣憤,便訓(xùn)斥了他,命令他自己站起來,并不允許別人攙扶。兒子看樣子摔的有些疼,但因為害怕還是強忍著自己站了起來。這只是開始。第二天送他去上圍棋課,我在外面的房間里戴著耳機看著手機等他下課,與他并沒有任何語言、動作和眼神的交流。而就在課間,老師的一番話讓我有些羞愧甚至無地自容。大致意思是:兒子在上課時,老師提問或批改作業(yè)時,有答錯的時候,都會透過隔著的玻璃看一下我,看看我是否注意到他的表現(xiàn)。最后老師還說了句:看來李彥澤真的好怕你啊。正是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這難道是我們作為家長應(yīng)該和孩子建立起來的關(guān)系嗎?這應(yīng)該是我們作為家長最大的失敗和悲哀了吧!
有時過度的嚴(yán)厲,以為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yōu)秀,往往使得我們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對孩子的性格成長產(chǎn)生影響。更多時候我們應(yīng)當(dāng)像朋友一樣與他們相處,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關(guān)心和幫助,而不是置之不理;在孩子犯錯時,給予理解和指導(dǎo),而不是一味責(zé)備;在孩子取得成績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而不是漠視。作為家長,需要努力營造一個讓其身心都能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畢竟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以后,我要好好的做位與孩子能做朋友的父母!向著這個方向努力!也許孩子以后未必能成多大材,未必能有多大出息!但我的目標(biāo)希望他至少能成為大家都喜歡,都認(rèn)同的好孩子!有修養(yǎng),有內(nèi)涵,有責(zé)任感的孩子!而這些需要我們做父母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必不可少的因素!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三
在澳大利亞,父母總是蹲下來與孩子溝通的。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凱西帶著她5歲的孩子去買玩具。朋友事先跟她的小女兒說明今天只能買20元的玩具,具體要什么可以自己選???歲的孩子還不太懂得看價格,一手抱著一個玩具,說都想要。
于是,朋友在孩子面前蹲下來,耐心地解釋說,2個玩具的價格加起來超過了20元,她只能挑選其中的.一個。小女孩雖然很不情愿,但還是懂事地沒有哭鬧,而是認(rèn)真地比較一番,選出了自己想要的那個玩具。
看到這一幕,我聯(lián)想起以前看到的孩子和父母因為要不要買玩具,而在商場里爭執(zhí)不下的情景,連連稱贊她的育兒方式。凱西說,父母在給孩子指令之前先要同她溝通,其中,眼神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在西方社會,講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是一種禮貌,這點對于孩子一樣適用。因此,父母跟孩子講話時要蹲下來,眼睛平視他們,進行眼神交流。如果這時孩子沒有看你,就要叫他的名字,直到他也與你對視為止。
不僅如此,澳大利亞家長還認(rèn)為,蹲下來跟孩子講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肢體語言。它告訴孩子,父母和你是平等的,不應(yīng)該采取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父母尊重你的獨立人格,遇到事情愿意跟你協(xié)商,而不是施以粗暴的命令和簡單的指責(z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chǎn)生獨立感,愿意體諒父母,對事情本身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斷,而不是要么叛逆、要么過度依賴父母。我想,蹲下來和孩子講話,不僅僅是縮短了那幾十厘米的距離,更是兩代人心與心之間無比寶貴的溝通與交融。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四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確實給了我這個媽媽很大的觸動。作為一個母親,有時對待孩子難免會以大家長的姿態(tài)處之。孩子要不然會受打擊,性格開始變得拘謹(jǐn);要不然更加頑皮,與家長針鋒相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僅僅表現(xiàn)在我們家長的行動上,更要體現(xiàn)在我們的心態(tài)里。以孩子的視野探索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揣摩未來。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平等的談話,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說吧,他最近看了不少課外書,并且對閱讀的興趣愈加濃厚。其實,一開始孩子也覺得讀書枯燥無趣,想著還不如看圖畫書更生動有趣。我心想,不能讓孩子一個人讀書,咱也跟著一塊看看書。既是對孩子的陪伴,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學(xué)習(xí)。于是,慢慢就變成我和孩子坐一塊,各拿一本書籍閱讀,晚上臨睡前我倆再相互分享一下閱讀中有意思的故事。通過互動,孩子越來越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也進一步體會到享受文學(xué)的樂趣。
所以說,平等的交流,讓我更能了解孩子的特性和喜好,挖掘他的潛能,增加他學(xué)習(xí)的興趣。同時,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F(xiàn)在的孩子物質(zhì)生活豐富,但精神世界不容易得到滿足,缺少家長的陪伴,就難以體會到人生的幸福。
記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家務(wù),孩子在一旁玩樂高玩具。一會兒,孩子興致盎然的叫我:“媽媽,你看我這玩具多好玩啊,你來陪我玩吧?!蔽一厮骸皨寢屨χ?,你自己玩會吧。”孩子語氣驟然一低:“沒意思,你都不來陪我玩,再好的玩具也沒意思啊。”我一愣,是啊,家務(wù)活什么時候都可以做,但孩子渴望陪伴的心一旦受損就補不回來了。我立刻放下手上的事情,陪著孩子擺弄他的玩具,討論各種玩法,嘻嘻哈哈打鬧成一團,度過一段非常開心的時光。
孩子大了,能看出我們的陪伴是完全投入,還是勉強敷衍。玩耍時,家長不妨蹲下來,重拾小孩子的心態(tài),與自己的孩子打成一片,加深父子母女之間的感情。
作為家長,我們已給予孩子足夠的物質(zhì)條件了,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給予時間,耐心的看著他慢慢探索,陪著他慢慢成長。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我躺在孩子床邊陪他。孩子說:“媽媽,你剛洗澡完,把光腳伸進我被窩里吧。”我心里欣慰的很,心想平時真沒有白心疼這小家伙了,曉得心疼人了,就依他言把腳伸進去。誰知孩子把他的小腳伸啊伸,一直貼到我腳上才不動,問我:“這樣暖和了吧?”黑暗中,我的心忽然就柔軟了。我一把摟著他:“是呀,謝謝你啦?!?/p>
有時,我們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殊不知,孩子已悄然成長到能體貼大人、為大人分憂的高度了。孩子,謝謝你的成長,讓我感受到作為母親的溫暖。
龍應(yīng)臺在《目送》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焙⒆?,我希望,在陪伴你的這段歲月里,我是那個給你這張白紙涂抹鮮艷色彩而不是灰暗顏色的那個人。我會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你這個小大人,尊重你的想法,鼓勵你的決定。爸爸媽媽對你的愛只會與日俱增,即使將來你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我們也會在你背后默默的注視你、支持你,希望你這個小雛鷹將來能飛入廣闊的世界。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五
正如書中所說,蹲下來,是為了保持和孩子同樣的視野,你才能看見他所看見的畫面;蹲下來,是一種溫柔的陪伴,才能平等地與孩子對話;蹲下來,還要學(xué)會當(dāng)一個好聽眾,要學(xué)會傾聽孩子,哪怕她說的不對又或者說的異想天開,也要認(rèn)真的聽,這樣孩子遇到什么事,才會找你訴說。從這點,我們應(yīng)該從中去反思,我們有沒有做到書中所說的,有沒有找各種工作的、生活上的理由,很不耐煩地又或者很不愿意的去傾聽孩子的訴說。
都說要給孩子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其實捫心自問:我們真的給孩子選擇的空間了嗎?很多時候,我們嘴上說“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私心,虛榮心。但處在當(dāng)今中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下,很多的時候也是一種無奈。每個孩子,同樣也包括我們,也是從小孩子成長到為人父母,貪玩是天性。可現(xiàn)在的學(xué)習(xí)成績,藝術(shù)修養(yǎng)等很多很現(xiàn)實的外在因素束縛著孩子,我們都會用“聽爸爸媽媽的話才是好孩子”、“學(xué)習(xí)成績好的才是好孩子”、“學(xué)習(xí)不好將來找不到好工作”等等這一類的語言來約束孩子的行為。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她都有想做和不想做的事情。所以,在以后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的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的去引導(dǎo)且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點獨立選擇的權(quán)利吧。
書中每個大章節(jié)里面的小章開篇都通過情景再現(xiàn)引出孩子各個階段的生理和心里發(fā)展?fàn)顟B(tài),以及父母的態(tài)度。孩子是很需要的得到父母的關(guān)懷,也都非常善于觀察父母的表情以及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態(tài)度,他們喜歡從父母的表情中來推測父母的想法和態(tài)度。比如,我家寶貝,考試成績有點不盡如人意,我有的時候也會氣勢洶洶地責(zé)罵她,也會說到其他小朋友怎么怎樣。寶貝她也很失落,她甚至于會覺得爸爸媽媽不喜歡她了。看到書中所提示,我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我說:“爸爸媽媽很愛你,爸爸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也要相信自己”,也許是這樣,孩子也很滿意,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肯定。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有時間要多多陪伴,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戲、說說話,孩子會感到幸福。書中說到的這點恰恰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出很大改進的地方??墒鞘裁礃拥恼Z言可以和孩子很好的溝通?要知道,孩子的語言和大人的語言在表達方式和接受方式上完全不同,這就導(dǎo)致兩者不能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舉例來說,我們和孩子說:你去把你的東西“收拾”好;你去把被子“疊”起來。家長認(rèn)為自己表達得非常清楚,流暢,但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孩子在想:收拾?疊?這是什么意思呢?很不情愿的去應(yīng)付了事。在做完這些事后,孩子跑開了,不理我們了。因此,真正的關(guān)鍵是我們在和孩子交流時,應(yīng)該更加注意自己的語言,要用能讓孩子理解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更應(yīng)該去引導(dǎo)孩子怎么去做。
孩子是需要安全感,需要父母的愛,需要自尊心和成就感,還有滿足好奇心的需求,所以父母要把愛表達出來,讓孩子感覺到你非常愛她。這點我覺得我們做的還是很聰明的,我們是這樣跟孩子交談的:
有一天,孩子寫完作業(yè)在外面玩,回家晚了,我們告訴孩子,我們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你早點回來。她說,我沒有亂跑,只是在同學(xué)家玩的高興了,所以回來晚了,并向我們道歉。我們說:“孩子,我們知道你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我們牽掛你,擔(dān)心你遇到壞人或別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告訴我們你在哪里玩,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就要回家?!焙⒆痈吲d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媽,你真好!”從這件事我們覺得我們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父母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zé)和批評,這是不科學(xué)的。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可很多父母往往扮演著過來人的角色,對孩子事事進行“專政”,認(rèn)為孩子應(yīng)該對父母言聽計從。然而,這不平等的方式卻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六
冬天的天空,高高的。讀完《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書,陷入了深思。
回想起彥彥小時候經(jīng)常會說:媽媽,你為什么不對我溫柔一點?我會理直氣壯地對她說:媽媽這樣做是愛你的。此刻回想起這句話覺得很蒼白無力。顯然,我對孩子使用了家長的絕對權(quán)威,只要冠以“愛你”之名,媽媽怎么做都是毋庸置疑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對你產(chǎn)生敬畏,不會對你敞開心扉。
讀完這本書,我嘗試一次蹲下來的姿勢和彥彥說話,我發(fā)現(xiàn)即使是略帶嚴(yán)厲的語言也變得溫柔一點了,和孩子眼神交流也有慣常的居高臨下的“俯視”變成了四目相對的“平視”,我們順利結(jié)束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然而,蹲下來不止于是一種姿勢,更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與孩子平等交流的態(tài)度。溝通是雙向的,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將這個尊重揉入日常親子教育的'點點滴滴中去的呢?尊重的“尊”加個足字旁就變成了“蹲”,顯然尊重孩子要求我們家長放低姿態(tài),更加主動地與孩子溝通。這種姿態(tài)與心態(tài),能夠幫助孩子消除對家長的絕對敬畏,敞開心扉,更準(zhǔn)確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僅能讓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包容和尊重,很多時候更有利于事情的解決。
作為父母,生活的種種壓力難免有時候會讓我們對孩子失去耐心,喜歡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然而身教永遠重于言傳。這讓我想起了一次,因為一些瑣事心情略煩躁,女兒的水杯被我胳膊一碰打翻了,灑了一地,女兒說:“媽媽,水杯打翻了?!蔽艺f:“誰讓你把水杯放到身后的,你看灑了一地!”女兒委屈地看著我?,F(xiàn)在想來,其實我有兩種選擇,一是如上所述呵斥女兒,二是,放低姿態(tài),跟女兒道歉:“對不起,媽媽把你的水杯打翻了,給你重新倒一杯。”也許女兒就會開心地說:“沒關(guān)系,媽媽!”知錯認(rèn)錯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不能僅僅用于孩子,同樣要反思自身,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七
前段時間,經(jīng)老師推薦,閱讀了親子專家楊謹(jǐn)所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書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是我們枉顧了孩子的天性,只想著用父母的權(quán)威去掌控孩子的人生,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他的眼界和想法,他有他的情緒和訴求。
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不明白我想要說什么;不是孩子不肯做,而是不懂應(yīng)該怎么做;不是孩子不感恩,而是我所給予的也許不是孩子想要的……因為我已經(jīng)習(xí)慣用成年人的思維去衡量評判孩子的言行,用我自己的所謂經(jīng)驗去否定孩子的想象和嘗試,卻不知在無意中將孩子越推越遠?,F(xiàn)在想來,如果我是孩子,當(dāng)每天都有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指手劃腳,并在耳邊喋喋不休時,我想我的反應(yīng)只會更強烈、更抵觸吧。
和孩子交流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所需要的愛真的很簡單,就是一種“蹲”下來的愛,這種愛需要我們家長蹲下自己的身體,放下自己的身段,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世界,用孩子的思維去探索他的內(nèi)心,用孩子的情緒去感應(yīng)他的訴求,通過物理距離的縮短,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向孩子展現(xiàn)一種平等、尊重、理解與接納的姿態(tài)。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八
回想起彥彥小時候經(jīng)常會說:媽媽,你為什么不對我溫柔一點?我會理直氣壯地對她說:媽媽這樣做是愛你的。此刻回想起這句話覺得很蒼白無力。顯然,我對孩子使用了家長的絕對權(quán)威,只要冠以“愛你”之名,媽媽怎么做都是毋庸置疑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對你產(chǎn)生敬畏,不會對你敞開心扉。
讀完這本書,我嘗試一次蹲下來的姿勢和彥彥說話,我發(fā)現(xiàn)即使是略帶嚴(yán)厲的語言也變得溫柔一點了,和孩子眼神交流也有慣常的居高臨下的“俯視”變成了四目相對的“平視”,我們順利結(jié)束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然而,蹲下來不止于是一種姿勢,更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與孩子平等交流的態(tài)度。溝通是雙向的,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將這個尊重揉入日常親子教育的點點滴滴中去的呢?尊重的“尊”加個足字旁就變成了“蹲”,顯然尊重孩子要求我們家長放低姿態(tài),更加主動地與孩子溝通。這種姿態(tài)與心態(tài),能夠幫助孩子消除對家長的絕對敬畏,敞開心扉,更準(zhǔn)確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不僅能讓你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還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包容和尊重,很多時候更有利于事情的解決。
作為父母,生活的種種壓力難免有時候會讓我們對孩子失去耐心,喜歡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然而身教永遠重于言傳。這讓我想起了一次,因為一些瑣事心情略煩躁,女兒的水杯被我胳膊一碰打翻了,灑了一地,女兒說:“媽媽,水杯打翻了?!蔽艺f:“誰讓你把水杯放到身后的,你看灑了一地!”女兒委屈地看著我。現(xiàn)在想來,其實我有兩種選擇,一是如上所述呵斥女兒,二是,放低姿態(tài),跟女兒道歉:“對不起,媽媽把你的水杯打翻了,給你重新倒一杯?!币苍S女兒就會開心地說:“沒關(guān)系,媽媽!”知錯認(rèn)錯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不能僅僅用于孩子,同樣要反思自身,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尊重,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九
從孩子記事開始,作為家長的我,非常關(guān)心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真正的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類問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感到要真正解決這樣的問題,還需要我們不斷學(xué)習(xí)、吸收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楊瑾老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一書,就是一部很好的關(guān)于如何和孩子相處的書。這本書中“蹲下來”是主線,貫穿整個內(nèi)容。蹲下來不僅是降低身高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guān)心與理解;是我們關(guān)心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一種方式。它提醒我們適時地要做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再解決問題。親子溝通,就從我們蹲下來的這一刻開始。放下家長權(quán)威的架子,和我的孩子做朋友,用愛與尊重作為引導(dǎo),讓我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事情在我們家長眼里,是非常幼稚,非常無聊的,孩子選擇這樣的事情,我們有時候感到不解,但更多的是直接剝奪孩子的選擇權(quán),粗暴的踐踏孩子的尊嚴(yán)。有一次帶孩子出去逛街,走到一個玩具店門口,女兒停了下來,盯著店里的一套魔仙棒套裝玩具,吵鬧著要買。由于那玩具在我看來實在是沒什么好玩的,所以我就斷然拒絕了她的要求。她就站在那里不動,以此來抗議。我就告訴她到前面,我們?nèi)ベI比它還要好玩百倍的玩具。可是她就是不同意,就是站在那不肯走。這時候我就火了,就嚇唬她,要把她扔在那,我自己走,她就站在那哇哇大哭起來。這件事情,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其實就是孩子做了一個選擇,而我沒有支持她的選擇,還把我自己認(rèn)為好玩的東西強加于她。同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對她進行了粗暴的訓(xùn)斥,導(dǎo)致她在人前丟了“面子”。其實有時候女兒的選擇我無法理解,就猶如自己小時候不被爸媽理解一樣,都會充滿埋怨,感覺自己不被重視,感覺自己沒有選擇權(quán),對內(nèi)心的傷害是巨大的。過多的這種傷害,會嚴(yán)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對孩子健康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相信,我可以站在女兒的角度看待問題。在遇到類似的事情,不能簡單粗暴的拒絕,而是用女兒的眼光來審視、看待問題,這樣才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我們應(yīng)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保護他們的自尊,這是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童年的基礎(chǔ)!在以后和女兒相處過程中,我會把她當(dāng)做朋友,用心傾聽她的訴求,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
身為父母的我們,雖然有時候也會蹲下來和孩子對視、談話,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始終貫徹著“蹲”的姿態(tài)?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是直挺著腰桿、頤指氣使地呵斥著孩子,或者為了圖自己的方便,直接彎下腰去和孩子說話。
就在我們種種的不經(jīng)意之間,我們依然忽視了“蹲”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是將自己放在了與孩子平等的地位。
雖然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并不是我們的附屬品,更不是為人父母者的活的玩具,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倘若我們想讓孩子對我們敞開心扉,我們就必須成為孩子的朋友;倘若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夠陪伴逐漸老去的我們,現(xiàn)在我們就必須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更應(yīng)該真誠地請求孩子陪伴我們?nèi)プ哂H訪友、去采購物品;倘若我們想真正地尊重孩子,我們就不要替孩子做出決定,而應(yīng)該由他們自己進行選擇,我們不應(yīng)該否定孩子的合理選擇,而應(yīng)該鼓勵他們自己克服困難……這些,正是《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所要告訴我們的。
“父母的責(zé)任不只是把孩子養(yǎng)大,而是陪孩子一起長大?!?/p>
蹲下來,我們就和孩子處于同一高度,更能夠通過他們的視角去觀察這個視界。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還告訴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父母應(yīng)當(dāng)把自己也變成孩子,陪孩子觀察和感悟他眼睛看到的世界。
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教育方式也應(yīng)該不一樣。父母只有蹲下來,才能真正地接納、理解孩子;才能承認(rèn)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作比較,而是真正地走進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讓孩子以最符合自己個性的方式、按照自身的需要,健康愉快地發(fā)展。
蹲下來,更意味著父母將自己的身姿降低,不再是那個萬能的造物主,而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的伙伴兒。
父母們,要和孩子一起學(xué)習(xí),在撫養(yǎng)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與孩子一同成長。切不可情緒化地對待孩子。父母的情緒化也會成為孩子處理情緒化的榜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要隨時反思自己,總結(jié)經(jīng)驗,與孩子一同成長。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孩子教育得好壞,完全取決于父母。只有真正地尊重孩子,從孩子的視野去尊重孩子的發(fā)展,才能教育好孩子。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一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一個童年”這樣一個僅有的、寶貴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呢?與孩子最親近、相處最多的是父母,我們會給與他們什么樣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為母親的我。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二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一直以為對于孩子的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都很了解,從孩子出生到學(xué)會走路、學(xué)會說話,到后來上幼兒園、小學(xué)我都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去教育他,覺得自己走過的路,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并沒有過多的關(guān)注過小孩子感受。在讀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后,我發(fā)現(xiàn)對于小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還是不夠了解,所做的決定往往是背道而馳,雖然由于家長的威嚴(yán)使得小孩暫時的屈服,但對小孩子的成長或者說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愛的教育,從你蹲下來的一刻開始中介紹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獎勵,“下命令”讓孩子很抵觸。由于我的工作關(guān)系,晚上和節(jié)假日經(jīng)常要加班,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很少與孩子進行溝通,經(jīng)常是以“下命令”的口氣與孩子說話,偶爾會對孩子發(fā)脾氣。造成孩子很怕我,有時想和孩子聊聊天,他也是以敷衍的口氣與我交談。實際上是由于自己沒有真正的“蹲下來”,沒有設(shè)身處地的以小孩的角度考慮。這也是我讀過本書發(fā)覺自己最大的不足。
第二章讀懂孩子,才能與孩子快樂共處中我讀懂了“叛逆寶寶”、“調(diào)皮搗蛋的好奇寶寶”其實是父母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對孩子的苦惱,沒有接納他的負(fù)面情緒。比如有時在輔導(dǎo)孩子功課時,碰到有些題目會體現(xiàn)出很不耐煩,有時甚至?xí)l(fā)些小脾氣,我在旁邊總是覺得問題很簡單或者說這類題型之前做過,沒有認(rèn)真考慮過小孩子出現(xiàn)這些負(fù)面情緒的原因。
第三章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你身邊的“小大人”這一章內(nèi)容里,作者跟父母們強調(diào)的是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就自作主張地為孩子包辦一切,不愿意聽孩子的心聲,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甚至有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明確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事情,父母卻置若罔聞,認(rèn)為自己的決定才是為了孩子好。我現(xiàn)在很注重這一點,凡是跟孩子有關(guān)的事情,我都事前跟孩子商量,給孩子選擇的余地,譬如本周六,小孩子去上英語體驗班后,我主動的征求他的意見,自己決定上與不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第四章孩子“不聽話”了?其實是你沒有看到他的“好”。父母總是用一種挑剔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看到的總是缺點。隨著孩子的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總想著自己做主,這時候就可能與我們的意愿有所沖突,這時候我們應(yīng)該放開手要他去做,失敗了他會從中得到教訓(xùn)和經(jīng)驗,成功了他會享受自己的成功喜悅。現(xiàn)在我和像書中所寫的一樣,為孩子制定一些獎懲制度,這種方法很好的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第五章是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家長”。孩子出生以后就是一張白紙,畫出什么樣的色彩來都是做父母的責(zé)任。正所謂成才必需先成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需要家長的引導(dǎo)和以身作則的榜樣。有時候家長在不經(jīng)意間所做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一些不良的習(xí)慣孩子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會不經(jīng)意的“學(xué)會”。例如有些家長會不經(jīng)意的闖紅燈,孩子并不懂交通規(guī)則,他們會認(rèn)為是很平常的事情,不覺得有什么問題,慢慢的習(xí)慣了也會跟著效仿。
第六章是要時刻提醒自己,“蹲下來”教育孩子。家長愿意從孩子的立場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引導(dǎo)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肯定他的良好行為,修正他的偏差行為,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承擔(dān)錯誤行為的后果,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從父母的肯定中找到自信,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強化對孩子的正面教育。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告訴我們,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guān)心與理解;是我們關(guān)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放下家長權(quán)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會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三
梅嶺老師的推薦,讓我能有機會在周日午后的暖陽中靜下心來閱讀楊謹(jǐn)老師所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本書,太陽的溫暖使人暖意融融,而閱讀完整本書后的感覺也著實讓自己渾身一涼:我,我們是在如何跟我的孩子溝通交流?是如何看待教育我的孩子的?著實值得深思。
身為80后的我們,初為人母,可以說沒有教育孩子的經(jīng)驗,而老人們的言傳身教的方法在我們看來可能更多的已經(jīng)是不合時宜。雖然我們內(nèi)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最疼愛孩子的家長,但不可避免的,我們也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類拔萃。有哪位父母敢說自己是真正理解孩子,從沒在孩子犯錯時大聲呵斥?能真正用孩子的視角去觀察他們的世界呢?如果,此時我們能蹲下來傾聽孩子想表達的想法,我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會和藹,更容易理解孩子們的心聲,我們的孩子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長。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首先是從心理上要蹲下來。我們應(yīng)該摒棄內(nèi)心深處作為家長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把孩子放到平等的地位去對話、去思考。作為家長,當(dāng)我們把我們的孩子當(dāng)作跟我們一樣的地位去觀察他們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的孩子已經(jīng)很優(yōu)秀,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即使我們的孩子偶爾還會犯錯,還會調(diào)皮,但原來還是值得原諒,是能夠去更正的。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其次要從動作上要蹲下來。孩子其實跟我們是平等的,除了心理上去正確對待孩子,我覺得我們在行動上更要蹲下來,和他們說話時蹲下來,跟他們用同樣的高度、同樣的視野去觀察事物,去溝通交流,讓孩子從心理上產(chǎn)生父母是在和他們平等對話的意識,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其實也可以教育我們,這樣他們才會擁有更強烈的做好意識。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最后要從言語上要蹲下來。在孩子步入校園后,在一段學(xué)習(xí)后,對孩子的學(xué)習(xí)表現(xiàn)優(yōu)秀時,我們豎起大拇指,說出夸獎的語言,孩子會自信的覺得自己是“棒棒的”;在孩子失落或是學(xué)習(xí)不穩(wěn)定時,我們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說出鼓勵的話語,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愛,鼓勵著自他們不斷前行。孩子也會察言觀色,一個微妙的表情,一個眼神,其實能帶給孩子很多很多。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四
教師隨筆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一個童年”這樣一個僅有的、寶貴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呢?與孩子最親近、相處最多的是父母,我們會給與他們什么樣的童年呢?王璐的.《蹲下來和孩子交流》一下子就吸引了身為父親的我。
沒有什么東西能比父母心中所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這種情感就是父愛和母愛,父母是孩子心中最仁慈的法官、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父母的愛如火焰照耀并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靈,使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父母之愛如此之偉大,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父母之愛往往不以為然,甚至常常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父母抱以“敵視”態(tài)度,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在于父母沒有能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感悟到他們的愛,沒能同孩子進行正確有效的溝通。那么:父母應(yīng)該如何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正確地去愛孩子呢?這無疑是讓很多為父母者頭痛的話題。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五
當(dāng)年輕的父母們聚到一起時,談?wù)撟疃嗟亩际顷P(guān)于孩子的內(nèi)容,其中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怎樣教育孩子。前幾天張老師推薦給我們看楊謹(jǐn)老師的《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仔仔細(xì)細(xì)讀了讀,寫了點感想。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有時候我們無法理解孩子,孩子也無法理解我們。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讓自己靜下來,認(rèn)真思考,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暗藏玄機,只有讀懂了他的小心思,才能對癥下藥,他才會向你打開心扉。當(dāng)孩子還不會講話的時候,我們通過他的哭喊聲就能把他的需要猜個八九不離十,沒有理由他都會講話了,反而無法理解他了。只要我們放下手中的事,抽出一點點時間,耐心、細(xì)心、用心,就一定會理解他。每個孩子都是渴望交流的,當(dāng)我們和他們交心后,你會啞然失笑“天哪,原來小家伙在想這個”,所以,讀懂孩子,是與孩子快樂相處的第一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時候換個角度想想,他的“不聽話”何嘗不是在嘗試獨立?他的“犯別扭”何嘗不是堅忍、積極的表現(xiàn)?他的“犯倔”何嘗不是一種堅持?他的“說謊”何嘗不是一種知錯?與其一味嚴(yán)厲處罰,可能換來的“雪上加霜”或者“反目成仇”,不如溫柔的“處罰”,讓孩子正確認(rèn)識自己的行為。所以第二步談?wù)勗趺礃用鎸⒆拥腻e誤。
世上沒有不犯錯的人,同樣的,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但是孩子犯錯了,不能一昧的責(zé)怪和懲罰,更不能“揭老底”和“舉一反三”,而是要通過這件事分析原因,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以后怎么辦,讓孩子勇于擔(dān)當(dāng),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也幫孩子建立自信,培養(yǎng)抗挫力,讓孩子在“犯錯”中成長。相信不少家長和我一樣,有時面對孩子的犯錯,自己是帶著情緒的,心情好一點,就一帶而過,心情不好,就大聲斥責(zé),以一當(dāng)十,事后冷靜下來又后悔自己的過激,討好孩子以彌補自己的過失。其實這樣非常不好,孩子有樣學(xué)樣,以后遇到事情也會情緒化,而且家長這種打完了又揉一揉的情況多了,孩子對大人的教訓(xùn)也會無所謂了。面對這個問題,很慚愧,我們現(xiàn)在也在努力改正,孩子在成長,大人也要與時俱進。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沒有“問題孩子”,只有“問題父母”,孩子很多毛病都有父母的影子或者影響,以身作則是父母們要時刻牢記的。
好父母會根據(jù)需要變化不同的角色,可以是家長,可以是老師,可以是玩伴,也可以是最貼心的朋友。前面說過,現(xiàn)在的孩子在物質(zhì)上基本是豐富的,但是精神方面卻不及我們小時候。現(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玩伴和朋友本來就少,加上父母大多整天忙于生計,使得孩子更加渴望情感的交流。我的孩子曾經(jīng)在幼兒園說過,他最快樂的事是“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出去玩”,多么簡單的要求,但卻是那么難得,讓我感動不已卻心生愧疚。第三步,我們家長要放慢腳步,在我們幫他們攀上人生高峰時,請停下來欣賞旅途中的風(fēng)景,過程總是比結(jié)局更重要。
孩子爸爸有一個習(xí)慣,下班后一到家就要彼此相互大聲招呼一下,然后蹲下來或者跪著和孩子來個大大的擁抱,有時候還輕吻一下臉頰。然后他才會心滿意足的放開,這個小小的習(xí)慣拉近了他們間的距離,使得雙方感覺更親密,即使之前有什么不愉快也都會煙消云散,他們自己也非常享受這種方式。此外,拉手、捏鼻子、拍肩膀、摸頭等等都是很愉悅的身體接觸。孩子很小的時候,一次早晨醒來,孩子認(rèn)真的看著我的眼睛,說了句“媽媽,你眼睛里有我,我的眼睛里肯定也有你”。多么純潔的話語,我們大人有沒有經(jīng)常仔細(xì)看看你的孩子呢?除了身體接觸,微笑也是必不可少的,都說微笑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微笑更是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與其下指令,讓孩子遵守,不如用微笑和肯定來鼓勵和引導(dǎo)。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過度的強制,反而會引發(fā)逆反,就容易造成“不聽話”、“真犟”等情況,這個時候不妨放下父母權(quán)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面對面做下來,進行平等而愉快的溝通。這個過程中不妨用點技巧,比如肩并肩的坐下來,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適當(dāng)說個笑話或者讓雙方高興和放松的事情,還可以輔以點頭、拍手等肢體語言等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關(guān)鍵就是“平等”,我家多多有一個喜歡玩的游戲,就是站在椅子上或者床上和爸爸比身高,然后爸爸抱著他爬到肩膀上,扛著他在家里轉(zhuǎn)一圈,他才會心滿意足的下來,而且他樂此不彼。仔細(xì)想想,我小時候也喜歡讓爸爸扛著我,一方面是覺得和爸爸親密的關(guān)系,一方面也是舉得擁有了大人的視角,某種程度上和大人平等了。每當(dāng)我對多多說“你還小,等你長大了你就懂了”,他總是說“哼,我已經(jīng)長大了!”。所以,孩子總是反感大人們把他們當(dāng)作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雖然實際上他們還是個孩子,所以我們在大部分時候要把孩子當(dāng)作一個擁有完整人格和獨立性格的人來對待,尊重他的選擇,鼓勵他獨立自理,當(dāng)然更要顧及他們的面子和自尊。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有了他們,固然多了幾分勞累,幾分煩惱,但是這些在他們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即使白天再調(diào)皮的“小惡魔”,晚上也會化身為媽媽枕旁的“小天使”。孩子依賴我們的時間在一生中是很短的,如果我們把養(yǎng)育孩子當(dāng)成一種沉重的責(zé)任,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用來說教,當(dāng)小鷹展翅飛出鳥巢后,肯定會留給我們很多遺憾,后悔自己當(dāng)初為什么不多花點時間好好和孩子交交心,放下手機,多多陪陪孩子,讓他的童年充滿甜蜜的回憶吧!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讀后感篇十六
“人的一生只有一個童年”我們該如何度過這個寶貴的童年呢?與孩子最親近、相處最多的是父母,家長應(yīng)該怎樣去引導(dǎo)孩子愉快的度過童年。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蹲下來和孩子交流》讀后感》。這樣的父母這“愛”無疑是失敗的,那么如何才算是正確的教育之法?如何才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呢?本書所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一點。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應(yīng)該做到的有以下幾點之一:一、要放下權(quán)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權(quán)利。二、把孩子當(dāng)作自己的朋友,適當(dāng)時放棄那雙充滿“愛”的手,讓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長。三、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知道單純的“言傳”往往很難讓子女發(fā)自內(nèi)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樣,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四、要能疏導(dǎo)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積極耐心地幫助其疏導(dǎo)不良情緒。五、教會孩子溝通的本領(lǐng),讓孩子主動說話并能正確的表達。這其中,教會孩子自信是最為關(guān)鍵也是首要的一步。六、常識孩子,告訴孩子:“你真棒”,賞識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發(fā)孩子潛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七、掌握批語和懲罰的方法,批語和懲罰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八、給孩子一個寬容的成長環(huán)境,讓孩子充分體會你的愛,這是家庭教育最為根本的一點。
蹲下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關(guān)心與理解;是我們關(guān)心兒童世界的一種方式;也營造出一種明主、和諧的相互尊重的父母與孩子的關(guān)系。放下家長權(quán)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311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