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在總結中不斷成長,發(fā)現自己更多的潛力和可能性??偨Y能夠加強團隊協(xié)作,促進工作的不斷進步。接下來是一些名人的勵志語錄和名言,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fā)和鼓勵。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一
認識比例尺是在學習比和比例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
教學本課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體驗到比例尺的意義。實踐出真知!讓學生在白紙上畫出教室的占地平面圖,讓學生“分分類、分析畫得像不像”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比例尺的興趣。比例尺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知識點,我在幫助學生理解比例尺意義時,把教室的占地平面圖中的圖上距離實例和實際距離組成一個比,并求出比值,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比例尺。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想一想”,口腦并用,從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實際含義,為后面學習計算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打下知識準備。本節(jié)課的教學經過兩次聽、評課后進行了修改,反思整個教學,感覺比較清晰、流暢,知識點也都落實到位,學生參與的熱情比較高。也仍存在一些問題:
教師講解過多,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不夠。本節(jié)課進行了兩次探究,第一次探究比例尺的意義,第二次探究比例尺的實際應用。第一次探究時間比較充分,而第二次探究的時間比較緊張,學生雖基本完成了這個問題,但來不及反饋,導致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還不夠扎實。另外在預設課堂的生成,預設應設置一定的空間,給予一定的彈性,也就是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應變能力方面,我還要自我加壓,不斷磨練,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與態(tài)度:
1、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2、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親近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材分析:
《比例尺》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識的延伸和應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尺子,卻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對比例尺的學習具有很現實的意義。比例尺知識比較枯燥,也比較抽象,盡管教材對比例尺這一部分的知識進行了改動,但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與實際生活較遠,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將這部分知識進行稍許改動。
學生分析:學生對于常見的平面圖和地圖并不陌生,對化簡比、比例的知識也已經掌握了,但對“比例尺”這個概念可能會有些生疏和抽象,課堂上將緊密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經歷“比例尺”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采用動態(tài)的、多元的評價方式,并以多媒體演示為輔助教學手段,達到了生動、直觀、形象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
生:爬的是地圖.
師:對了,同學們見過地圖嗎?
生:見過。
師:為什么我們國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卻可以畫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之上?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縮小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中國地圖,卻有大小不一呢?
生:縮小的倍數不一樣。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妙趣橫生的學習活動,課伊始讓學生猜謎,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接著在認識中國地圖的過程中,喚醒了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經驗,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讓原有基礎知識(縮小的倍數不一樣,所以地圖有大有小)與現實問題建立聯(lián)系,也自然的引出數學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思考,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調動原有經驗,初步感知新知。
生自由畫圖。
匯報。
生:我把它縮小了比例,畫成長是9厘米寬6厘米的圖形。
生:實際距離。
師:同學們,現在你能用一個比來表示剛才你畫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嗎?
生:1:100。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師:你們能理解下1:100是什么意思嗎?在小組內,和你的伙伴說一說。
生: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或者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00分之一,圖上距離是1厘米,實際距離是100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當圖上距離是1厘米,實際距離就是100厘米,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當圖上距離為1份的時候,實際距離為100份,我們還可以說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00分之一,我們也可以說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生:可以用1:300來表示。
師:像剛才同學們的1:100,1:300都表示的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如果用文字來表示的話就是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強化比例尺的概念。
這個比例尺的尺是我們剛才畫圖的尺子嗎?不是。對,尺子是用來量長度的,而咱們這里的比例尺是一個比。全班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層次性是安排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調動學生原有經驗,通過讓學生設計教室的平面設計圖,使學生意識到將教室實際的長和寬畫出來已經不切實際,不能滿足問題的解決,從而自主探求,引出新知(設計一定的比例尺);讓學生在畫圖、思考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接著讓學生們說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的意義,不僅充分體現了交流的價值,而且還在合作交流中進一步加深了比例尺意義的理解。最后教師揭示比例尺不是一把尺子,而是一個比,使學生對比例尺的理解達到了升華。縱觀這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舊有的生活經驗轉為主動探索新知。預計教學效果好,同時學生思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生活中的比例尺。
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例尺的例子,我們一起去看看。
請生上來讀一讀:
房屋設計圖1:50。
世界地圖:1:33002萬。
地球儀:1:40000000。
師:其實生活中除了老師給你們看的模型外,還有很多很多關于比例尺。像剛剛同學們寫在黑板上的,表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現在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黑板上這三個比例尺的意思。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不僅選材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教學也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展示大量生活中的比例尺的例子,使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比例尺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應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我們學校的校門寬8米,畫在圖紙上寬2米,你知道學校平面圖的比例尺嗎?
師:提醒學生,在求比例尺的時候,如果有單位不統(tǒng)一的時候,咱們要先統(tǒng)一單位,最后,寫出比以后還要進行化簡。
2、笑笑給我們制作了她家的平面圖。
師:請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信息?
生:比例尺是1:100。
3、在父母臥室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
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數學課堂上練習題是非常重要的。我秉承“一題一得”的原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共安排了三題。第一題主要讓學生鞏固對于比例尺意義的理解,能正確計算比例尺。第二題讓學生在思考中,能通過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出實際距離。最后一題即會求出圖上距離。三個習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多渠道地將新知理解透徹,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發(fā)展。
四、全課總結。
【設計意圖】必要的課堂小結讓學生學會自我總結,自我評價,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比例尺。
(是一個比)。
圖上距離。
9米6米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
實際距離。
9厘米6厘米1:100。
3厘米2厘米1:300。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三
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這幅中國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沒有學生回答)。
你們看見比這張大的中國地圖嗎?(看見過)。
同樣是祖國的版土,畫出來的地圖卻有大有小呢?(沒有學生能夠回答)。
過了會兒,一個學生說是按比例畫的。
2、教師說明:看來畫地圖要用到比例。(板書:比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
二、動手畫教室的平面圖,學習比例尺的意義。
1、我們也來應用比例繪制一幅圖,已知教室的長是9米,寬是6米,請你畫出教室的平面圖。
2、學生畫圖。
3、學生匯報畫圖的方法,老師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長:9厘米:9米=1:100。
寬:6厘米:6米=1:100。
長:4.5厘米:9米=1:200。
寬:3厘米:6米=1:200。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并抓住一個畫得不象的同學,分析其原因。(隨手畫的,長和寬縮小的比例不同,從而告訴學生:同一幅圖的比例尺應該是相同的)。
4、比例尺的意義和求法。
學生通過看書作記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然后在先前的中國地圖上找到這幅地圖的比例尺,并說明這個比例尺意義。
1、說明前面我們學習的都是數值比例尺,還有一種線段比例尺。
2、學生看教材第48面,自學線段比例尺。
3、請學生匯報線段比例意義。
4、應用線段比例尺,測量北京站到天津站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5、把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
四、學習放大的比例尺。
1、老師出示一個小寶貝,大家看得清楚嗎?
怎樣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讓大家都看清這個寶貝的真面目?
2、教師在黑板上畫圖,(一個底面直徑和高都20厘米的圓柱體)。
能看清這個寶貝是什么了嗎?(圓柱體)。
3、求這幅圖的比例尺。
講解放大的比例尺。
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
一、學生獨立完成例2。
二、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多種解法。
三、補充問題:如果地鐵2號線的長度為65千米,那么,在這幅圖應該畫多長?(學生獨立完成)。
四、教師總結: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重點提示,用比例解法的過程。
五、學生獨立在作業(yè)本上,繪制學校操場平面圖。
然后,全班匯報,如何在黑板上規(guī)定的區(qū)域內把這個操場畫出來?
六、鞏固練習。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四
一、在教學比例尺的過程中,針對課本上出現的兩種問題。
1、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
2、另一類是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求圖上距離。
二、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學生很容易混淆。
1、一個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用方程解答,在解設未知數的時候,教材上出現的方法是在設未知數的時候,單位上就出現了不同,以至于學生不知道如何區(qū)分,什么時候該怎么設。
2、二個就是方法的選擇上,其實在這一塊知識上,利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倍比關系,也是一種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讓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從學生的課堂和課后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其實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這種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樣的畫葫蘆罷了。
三、據學生的這一情況,今天又對比例尺的內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實關鍵還是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
1、如:比例尺1:500000這是在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的時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進行解答的時候,如何進行解設只要抓住一個要點:對應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這樣就不用去顧及怎么設,只要抓住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設都是可以解答的。
2、第二個問題,倍比關系的理解,實際還是對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夠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500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000倍,圖上的1厘米實際是5千米,這就是線段比例尺,在有些問題中利用線段比例尺還會給計算帶來方便。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尺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二、新課。
教師:是在圖上附有一條注有數量的線段。用來表示和地面上相對應的實際距離。同學們可以翻開教科書第16頁.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圖。地圖的下面就有一條。它上面有0、50和100幾個數,還注明了長度單位千米。這些數和單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從0到50這段線段有多長。(1厘米。)從50到100呢?(也是1厘米。)從0到50就表示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50千米的實際距離。從0到100就表示地圖上2厘米的距離相當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實際距離。
然后教師問:
l如果知道了兩個城市之間的圖上距離,你能不能計算出這兩個城市之間的實際距離?
讓學生說怎樣列式。教師板書:505.5=275(千米)。
之后,進一步提出:
千米等于5000000厘米。所以這條改寫成數值比例尺就是1:5000000。)。
三、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五的第49題:
1.第5題,讓學生獨立填表:填表前,要提醒學生圖上距離的單位應用什么,實際距離的單位應用什么。
2.第8題,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后,讓學生按照東南西北的方位說說拖拉機站、電影院、汽車站和供銷社離學校的距離。如,電影院在學校的南面,距學校200米;拖拉機站在學校的西北面,距學校2500米。
3.第9題,讓學生先求出試驗田長和寬的圖上距離,然后畫出平面圖,并且要注意在平面圖上注明比例尺。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內容:教科書p2-5例1、2及相應的"做一做"中的練習一的第1、2題。三維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十進制關系。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教學過程:一、復習、1、復習米、厘米。
(1)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1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2、復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著尺子的什么刻度線?(2)認整厘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里?
c.訂正: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把鉛筆的一端對著尺子的"0"刻度線。
d.認整厘米,再看鉛筆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鉛筆是幾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數嗎?e.小結:象8厘米這樣的結果是整厘米。二、引入新課:
這張紙條還是整厘米嗎?不是整厘米量出來的數精確嗎?如果要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該怎么辦?小結:
這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就是毫米。(板書課題)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認識。
1、出示米尺放大圖。
(1)從觀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這個放大圖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請拿出尺子來隨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1)用1分硬幣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拿出1分硬幣,說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師:我們看見食指和拇指之間留下了一條縫,這條小縫的寬大約是多少?舉例:你還見過什么東西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2)用厘米作對比出示1厘米長的紙條,量出長度。
4、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1)出示米尺放大圖: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2)師領著學生數毫米。
(3)1大格有幾毫米?1大格還可以說是幾厘米?小結:所以1厘米等于幾毫米?5、用毫米量。
師:用毫米做單位量物體的長度,與用米、厘米量物體的長度量法相同。(二)分米的認識。1量紙條。
量教師發(fā)的10厘米長的紙條。師:10厘米就是1分米。2、用手勢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紙條上比量出1分米的長度,移出手勢說:"1分米大約這么長。3、厘米、分米的關系。
師:這么長是幾厘米?這么長還可以說是幾分米?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4、分米和米的關系。畫出1米長的線段。
小結:10分米和1米怎么樣?(板書:1米=10分米)三、鞏固練習:1、p3、4"做一做"。
2、p5頁1、2題。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板書設計:
1毫米。
1分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五年級數學第十冊第83頁。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識的延伸和應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尺子,卻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對比例尺的學習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有關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對于常見的平面圖和地圖并不陌生,但對“比例尺”這個概念可能會有些生疏和抽象,課堂上將緊密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經歷“比例尺”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并能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2、能夠根據比例尺知識求實際距離。
3、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動手測量和畫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情感。
四、教學要點分析。
重點: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難點:根據比例尺求實際距離。
為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將提供較大的探索空間和眾多的動手操作時機,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硬生生地把知識強塞給學生。
比例尺是人們約定俗成地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系。以往我們執(zhí)教傳統(tǒng)教材,是直接給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然后讓學生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要求化成單位相同再寫比,這樣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學生似乎已經知道了比例尺,但是比例尺為什么應運而生?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如何讓學生經歷比例尺的產生過程,青島版教材創(chuàng)設了設計足球場平面圖的情境,讓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體驗到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繪制平面圖時需要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既體現了新理念,又讓學生有了更多自我體驗和感悟的時間與空間。
有了以上的思考,就有了我第一次設計嘗試,遺憾的是學生面對一個長95米,寬60米的足球場,沒有意識到在紙上長要畫多長,寬要畫多長,按多少“比”在來畫。從學生完成的作品來看,有3人用1∶1000來畫的,有13人畫出長的比是1∶500,寬的比是1∶300,兩個比不同,導致學生畫出的形狀與原來足球場的形狀不同。大部分學生畫出了任意長和任意寬,組成一個長方形,標上實際距離。這種情況是不是學生缺乏一種體驗,一種按倍數縮小并縮小相同倍數的體驗,因此學生不能自動生成。以上的教學實踐引起了我的反思,重新嘗試第二次設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學生準備:尺子、山東省主要城市位置圖。
教師準備:一幅孫楠同學的照片、山東省主要城市位置圖。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八
數學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就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學生數學概念的獲得要在觀察、比較、概括、歸納等數學活動中才能形成。對于“比例尺”這樣的數學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內涵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主要途徑。
【學情與教材分析】。
“比例的應用”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之后的一個教學內容?!氨壤摺笔沁\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一個典型范例之一。本節(jié)課,要通過在生活中的應用,把握比例尺的內涵——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認識兩種不同的比例尺——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內涵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在學習時,對于比例尺的本質——比例尺是一個比,往往容易因為名稱的誤導產生歧義,對于由比例尺的規(guī)定形式——前項或后項為1,而產生的計算上的易錯點,都是教學中需要特別關注的。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53—54,練習十1、2、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決簡單的求比例尺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難點: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練解答比例尺的有關問題。
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識和經驗:﹙1﹚比的意義﹙2﹚化簡比。
2、原型:
﹙1﹚插圖內容:中國地圖、機器零件圖。
﹙2﹚例1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3、探究的問題:
﹙1﹚為什么要確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線段比例尺怎樣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3﹚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
1千米=米1米=()厘米1千米=()厘米。
2、化簡下面的比。
8:1600=6cm:18m=。
3、腦筋急轉彎導入。
生猜:螞蟻可能在從華安到漳州的地圖上爬。
師:對了。螞蟻爬的是地圖上的圖上距離,(板書:圖上距離)而我們坐車所行的是從華安到漳州的實際距離。(板書:實際距離)。
師:為什么同樣是從華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鐘就能到達,而有的卻到達不了呢?(地圖有大有?。?。
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幅地圖,它們雖然大小不同,但形狀卻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讓學生思考片刻后才說,可先讓學生說)是因為人們在制作這三幅地圖時所用的比例尺不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比例尺(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認識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嗎?是比例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53頁,自學53頁的內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你們從書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個比板書于課題后)前項是什么?后項呢?(在板書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中加入“:”)。
那就是說只要用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就能求出比例尺,還能寫成什么形式?
(1)出示課件。
(2)把線段比例尺轉化成數值比例尺。
注意:轉化過程中一定要統(tǒng)一單位。
4、認識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縮小比例尺:前項都是1,都是把實際距離按照一定的比縮小。
放大比例尺:后項都是1,都是把實際距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
5、教學例1.
(學生討論,獨立完成,教師集體訂正)。
總結根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求比例尺的方法:
a、首先依據比例尺的意義確定比的前項和后項,對應寫出比;
b、接著把兩項比化成相同的單位;
c、然后化簡比,變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整數比;
d、比例尺是一個比,是不帶單位名稱。
三、練習鞏固。
1、一個圓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圖紙上的高是2cm,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副地圖的比例尺1:30000000,你能用線段比例尺表示出來嗎?
4、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
(1)比例尺和尺子一樣,是一種測量工具。
(2)所有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
(3)比例尺按照表現形式可分為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4)如果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相等,它的比例尺是1﹕1。
5、選擇:
比例尺表示的是一個比,因此()計量單位。
a.有b.沒有c.不一定有。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課后作業(yè):課本53頁做一做。
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并能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和根據比例尺求出實際距離。并能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實踐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3、通過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你們當回設計師,請大家將我們教室占地的平面圖畫在白紙上。(長8米、寬6米)。
2、請畫好的將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有不一樣的請你貼上來。
3、按大小分類。(討論后說明隨意畫的長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圖)。
5、分別請同學說說自己畫的設想。
6、在同學們貼上的紙上介紹圖上距離、(畫在圖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同學們量出的教室的長8米,寬6米就是實際距離。同學們縮小的倍數就是你這幅圖的比例尺。請你寫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書課題?!罢J識比例尺”
二、新課展開。
1、自學課文。
說明:我們所縮小的倍數,一般取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為計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比。
改寫自己所畫的圖的比例尺。
2、出示中國地圖(投影)。
1找出這幅地圖的比例尺:1:30000000。
討論:比例尺1:30000000表示什么實際意義?(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300000000厘米)。
2觀察這幅圖的比例尺你還發(fā)現了什么?
(電腦演示放大效果)。
介紹線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嗎?與數值比例尺比較。(線段比例尺操作性強的,便于估計)。
4同學們,陽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節(jié),假如我們602班準備兩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請你設計一條合適的路線。(拿出自己準備的地圖,四人小組討論)。
5小組反饋,評比優(yōu)秀方案。
3、再次認識比例尺。
2電腦課件演示。
3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說說與一般的地圖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根據討論板書:
比例尺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如1:30000000。
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如200:1。
5引導討論要將鋼筆或杯子的設計圖畫出來,你選擇怎么樣的比例尺?
補充板書:
把實際距離按原來的大小畫出來,比例尺就是1:1。
三、練習。
1、(練習紙)課本p58。5。
2、(練習紙),電腦出示:
上圖是按1:500畫成的,先測出圖上長度,再計算梯形的實際面積。
四、小結。
1、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
還想和哪些同學成為好朋友(要說出位置先同桌說,在指明說)2聯(lián)系實際,學習新知從左往右數,請第一組同學向老師招招手,第二組同學點點頭……同桌互說從前往后數,你排在第幾?說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學的位置開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誰的游戲三、活動1設計新同學的座位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給新來的同學安排座位.2找住址這幢漂亮的新樓房分兩單元,數一數一共有幾樓?老師要選幾位小朋友到解放軍叔叔家慰問(地址一單元3樓右室)誰愿意到王爺爺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單元2樓左室)誰愿意把這封信送給音樂老師?(地址二單元4樓左室)3找電影院座位星期天樂樂去看電影他買了一張2排3號的電影票,走進電影院樂樂發(fā)現有”單號門””雙號門”小朋友你知道嗎?小組討論怎樣幫助他。4模擬影院把教室作為影院讓一學生帶大家從前往后數共幾排.分組討論座位上的號碼是怎樣排的(從中間開始左邊是雙號右邊是單號,中間號碼小兩邊號碼大。)學生排隊進場找座位,鼓勵互相幫助?;ハ鄼z查是否坐對了指名說自己的座位號其他同學檢查。(播放動畫片片段)結束語電影看完了,我們的課也結束了。
第一單元反思:本單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內的退位減法組成。100以內的退位減法學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的計算,但在熟練程度上還有待于提高,下一階段繼續(xù)加強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尤其是連加連減的算式。在位置這塊內容上,學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時常要弄錯。對于排隊問題,學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學生對純文字的題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難。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學生認識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使學生感受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
求一幅平面圖的比例尺。
板書設計:
比例尺。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教學過程:
(包括導引新課、依標導學、異步訓練、作業(yè)設計等)。
一、生活原型再現。
師:(出示孫楠同學的照片)你們認識他嗎?他是誰?
生:孫楠。
師: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這么小,怎么會是他呢?
生:是縮小了……。
師:如果孫楠的眼睛不縮小,鼻子和嘴巴縮小了,那會怎么樣?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師:那怎樣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縮小。
師:一起縮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縮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縮小10倍,像他嗎?
生:不像,要縮小相同的倍數?!?。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以疑激思。
同學們都喜歡足球,踢足球要講究戰(zhàn)術,要研究戰(zhàn)術需要設計足球場的平面圖,下面我們就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出足球場的平面圖。
出示:足球場:長95米,寬60米。學生作圖。
三、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過學生討論,引出學習要求。
(1)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長度;
(2)畫出足球場的平面圖;
(3)寫上圖上的長和寬的長度;
(4)分別寫出圖上長、寬與實際長、寬的比,并化簡。
根據要求個人作圖,完成后四人小組交流(重點交流你是怎么確定圖上的長和寬的)選擇你們組認為最好的,貼在黑板上。
2、學生小組學習。
3、學生匯報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師:1:500的比例尺,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500;
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倍;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是1:500;
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5米,
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讓學生掌握兩種比例尺各自的特點。
四、加深理解,拓展應用。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嗎?
(3)比例尺一般出現在什么地方?(地圖上或平面圖上)。
(4)出示山東省主要城市位置圖。
師:在這張地圖上,你去過什么地方?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1∶8000000。
生:圖上距離。
師:給你一把尺子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解決。
交流:
生1:在這幅地圖上,我用尺子量得煙臺到泰安的距離是5.5厘米,根據比例尺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據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據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8000000,也可以用。
生4:老師,也可以用方程來解。
解:設煙臺到泰安的距離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師:那老師如果乘坐每小時100千米的汽車,幾小時就能到達?
生:4.4小時。
師:可是老師以前去過泰安,是需要8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的,這是為什么呢?
一時,學生都皺起了眉頭陷入了沉思,經過片刻的等待,終于有孩子舉起了手:“老師,我們量出的圖上距離是直線的,而實際的路線不可能是直的,汽車要走許多許多彎路的?!?/p>
五、反思體驗拓展完善。
1、學生談自己的收獲,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
2、你還想知道什么?
六、作業(yè)設計。
自主練習:2、3。
教學后記:
(包括達標情況、教學得失、改進措施等)。
上完課,我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經歷了實踐與理論的深思與探索,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學生已有的經驗上學習數學。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只有在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才感到親切,學得主動。通過課前展示學生的照片,學生對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數縮小了這種生活常識有了深刻的體驗,再讓學生來畫足球場的平面圖,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
(2)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只有體驗過,理解才會深刻。讓學生在畫足球場的交流互動中,體驗探究比例尺的產生過程,理解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同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對比例尺的意義理解是多方位的,個性化的。有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才有了后面解決問題的個性化的表達。
(3)讓學生密切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
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實際。本節(jié)課從讓學生設計足球場平面圖,到讓學生計算老師到泰安的實際距離及需要的時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貫穿了整個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二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數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3)解整式方程;(4)驗根.
增根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值應使最簡公分母為0,二是其值應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1)審;(2)設;(3)列;(4)解;(5)答.
應用題有幾種類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種:
(1)行程問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而行程問題中又分相遇問題、追及問題.
(2)數字問題在數字問題中要掌握十進制數的表示法.
(3)工程問題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時×工效.
(4)順水逆水問題v順水=v靜水+v水.v逆水=v靜水-v水.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于1的正小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第一個非0數字前面0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一個0)。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垂直底邊,平分頂角;。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與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1、兩邊上中線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線。
1、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到底邊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2、三角形中兩個角的平分線相等,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和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2、有兩條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正比例和反比例”這一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對比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建構基礎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背景下進行探索學習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更好地理解地圖。
教學課題:《反比例》。
教材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知識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再通過練習鞏固比例尺的相關知識,使學生能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這部分內容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為學生架起一道數學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橋梁,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習興趣,并為后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過觀察、操作與交流,體會比例尺實際意義,了解比例尺的含義。過程與方法:
3、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4、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法:情境導入,激發(fā)求知欲望。對于意義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實例講。
解法。對于運用比例尺進行相關計算時,主要用引導發(fā)現、提示理解法。
學法: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大膽設想、自主探究的方法。
進行學習,必要時進行合作交流。
一課時。
生思考回答:在地圖上。
師:那么大的地方可以用一幅地圖來體現出來,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生:圖形的放縮。
生:長方形。
師:那我們來估一估它的長和寬吧!
(生:長大約9米,寬大約6米。)。
師: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出教室的平面圖。(生畫師巡視)。
學生動手操作,反饋。
師:同樣畫的都是我們的教室,卻不一樣大,大家贊成誰的畫法(故意)?為什么?
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圖形的放縮,把教室的長和寬都縮小一定的倍數在紙上表示出來。
師:你的想法很對,跟笑笑同學的想法一樣。
師板書學生結果:逐步引出1:100。
1、學生匯報。
2、學生討論:
學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3、引出課題。
教師: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比例尺(板書課題)。
1、介紹各種比例尺的名稱。
師:在地圖上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據板書教師介紹數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線段比例尺。
2、認識比例尺的意義。
師:比例尺1:5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圖上1厘米的長度代表現實中的500厘米。
生2: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500倍。
1生3: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500。
師:比例尺1:2200000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地圖上1厘米的距離相當于現實中的2200000厘米的距離。
師:同學們講得都對,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學生回答,師評價并規(guī)范學生語言:對,比例尺就是圖上距離與實際。
距離的比。
小結比例尺的特點及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獨立做,集體反饋。
練習2:甲、乙兩地相距320千米,畫在比例尺是的地圖上,應畫多少厘米?0204060千米。
練習3、4略。
2、師:剛才我們畫的教室平面圖,你現在有辦法讓別人知道我們教室有多大了嗎?
指導學生在畫的長是9厘米、寬是6厘米的圖上加上"比例尺1:100"。在畫的長是3厘米、寬是2厘米的圖上加上"比例尺1:300"。
3、再次認識比例尺。
3求出這幅圖的比例尺。說說與一般的地圖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比例尺把實際距離縮小一定的倍數如1:30000000。
把實際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如200:1。
5引導討論要將鋼筆或杯子的設計圖畫出來,你選擇怎么樣的比例尺?
補充板書:
把實際距離按原來的大小畫出來,比例尺就是1:1。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請大家把書翻到30頁,量一量平面圖中笑笑臥室的長是___厘米,寬是___厘米。算一算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___米,寬是___米,面積是___平方米。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四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上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本課設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圖,引發(fā)學生思考。再通過比的有關知識介紹比例尺的意義,利用具體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建構比例尺這一概念,為強化對比例尺的認識,設計中,通過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較,以及系列學生自主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比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組大小不同的中國地圖。
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師:想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板書課題:比例尺)學生觀察。
學生回答。(可能出現:形狀沒變、大小變了。)。
認識新知。
1、出示例6。
師:題中要我們寫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
什么是圖上距離?
什么是實際距離?
2、認識探索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比的方法。
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寫出的比,強調要把寫出的比化簡。)。
3、比例尺的意義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師: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書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題中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師: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4、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
5、認識線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0102030米。
問: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嘗試寫出兩個數量的比。
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成相同單位,寫出比后再化簡。
學生總結: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厘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
學生:圖上1厘米的距離表示實際距離10米。
鞏固提高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獨立相互說,指名說。先說說每幅圖中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學生各自測量、計算,再交流思考過程。
生活延伸1、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會用到比例尺學生交流。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五
本節(jié)課為華東師大八年級上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開始是利用了多媒體介紹了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其圖案為“弦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昂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fā)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這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展示這一有意義的圖案,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fā)聯(lián)想,激勵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箤W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在講解勾股定理的結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然后同學進行討論,最后上臺演示。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參與,也讓師生間、生生間有了互動。然后老師再利用電腦演示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探索過程。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后體會到勾股定理的結論。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各顯神通,都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在教學應用勾股定理時,老是運用公式計算,學生感覺比較厭倦,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運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道“智慧爺爺”出的思考題:即折竹抵地問題。同學們一看,興趣來了。最后讓學生互相討論,就這樣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情況下解決了該題,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力。
最后介紹了勾股定理的歷史,并且推薦了一些網站,讓學生下課之后進行查閱、了解。只是為了方便學生到更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知識寶藏,利用網絡檢索相關信息,充實、豐富、拓展課堂學習資源,提供各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選擇、整理、重組、再用這些更廣泛的資源。這種對網絡資源的重新組織,使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由窄到寬,有力的促進了自主學習。這樣學生不僅能在課堂上學習到知識,還讓他們有了怎樣學習知識的方法。這就達到了新課標新理念的預定目標。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使學生能用比例方法正確解答比例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正確地判斷應用題中的數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并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近段時間學了些什么知識?那么就請同學們運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來判斷(課件出示判斷題)。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1)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2)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3)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2、說說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個量存在怎樣的比例關系?
(當速度一定)。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說明前面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錯,這節(jié)課學習怎樣應用比例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學習例1.(課件出示例題)。
(1)先讀題,想想:這種題型我們以前學過沒有,屬于哪類應用題?該怎樣解答?再讓學生在草稿上獨立解答,然后指名說說解答方法。
(2)引導學生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提問:這道題能不能用比例知識來解答呢?
(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
1、這道題中涉及哪三種量?(路程、時間和速度)。
2、哪種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樣知道的?(照這樣的`速度就是說速度一定)。
3、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比例關系?(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指名說說思考過程)。
(課件出示思考的過程,并齊讀)。
(3)提問: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可以列出怎樣的比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4)解這個比例。(教師板書解答過程)。
(5)怎樣檢驗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確?(把求出的未知數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相等)。
(6)寫出答語。
(7)練習:現在我們來看看,如果把例1的條件和問題改成下面的題,該怎樣解答?(課件出示練習題)。
(8)學生解答后,指名說說和例1的解法有什么相同?(題中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系沒有變,解答的方法也沒有變,只是所設的未知數為小時數)。
(9)教師說明:例1和練習題都是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的比例式,也是方程。
3、學習例2:
(課件出示例題)。
(1)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1合作交流,小組討論:
題中有哪幾種量?這幾種量之間有什么關系?根據比例的知識可以列出怎樣的方程?
2、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板書方程并提問:這個方程是比例嗎?為什么?
3、師生一起解答。(完成例2的板書)。
4、練習:(課件出示練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解答方法與例2的異同:題中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系沒變,解答方法也沒變,只是所設未知數為小時數。)。
5、教師小結。
(課件出示)通過例1、例2的解答,讓同學們歸納出:(用比例方法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先正確地找出題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然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三、知識應用:(出示課件做一做)。
1、食堂買來三桶油用780元,照這樣計算,買8桶油要用多少錢?
四、作業(yè):練習中的1~4題。
五、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學會了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7頁。
教學目標:1、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3、使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
1(1)、師出示圖1: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你們看到了什。
第1頁么?(左邊有4個小朋友在捉蝴蝶,右邊有兩個小朋友在捉蟲子)。
(2)、師:你還發(fā)現了什么?(大括號,問號)。
(4)、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我們就應該把這兩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樣?(合起來)。
(5)師:誰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剛才那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指名幾個學生說。同桌互說。全班齊說。
(6)師:誰能列一個算式?4+2=6(師板書算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指名學生說說4、2、6分別表示什么?還可以怎么列?
2(1)、出示圖2,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說說這幅圖畫了什么?
第2頁(2)、你能想到一個數學問題嗎?(一共有7個向日葵,摘下了3個,還剩幾個?)。
(4)、這個數學問題,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方法解決?把算式寫在紙上,寫得快的小朋友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并說說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饋:7-3=47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鞏固新知,拓展深化。1、p47做一做。
(2)用手勢表示1:6-3=32:3+3=6為什么?
(3)看懂蝴蝶圖,說圖意,1:5+2=77-2=52+5=77-5=2。
2、小結:今天我們看到了美麗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數學問題,并且都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現在,你有什么想說的?(如果不知道,老師引導:我發(fā)現了這些數學問題有兩類,有些是用加法計算的,有些是用減法計算,我們應該看清楚圖畫的意思來列算式。)。
四、拓展練習:五、全課總結:
第3頁。
第4頁。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八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上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本課設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圖,引發(fā)學生思考。再通過比的有關知識介紹比例尺的意義,利用具體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建構比例尺這一概念,為強化對比例尺的認識,設計中,通過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較,以及系列學生自主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設置情境。
比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組大小不同的中國地圖。
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師:想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板書課題:比例尺)學生觀察。
學生回答。(可能出現:形狀沒變、大小變了。)。
二、自主探究。
認識新知。
1、出示例6。
師:題中要我們寫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
什么是圖上距離?
什么是實際距離?
2、認識探索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比的方法。
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寫出的比,強調要把寫出的比化簡。)。
3、比例尺的意義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師: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書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題中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師: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4、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
5、認識線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0102030米。
師介紹線段比例尺。
問: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嘗試寫出兩個數量的比。
三、學生交流,明確方法:
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成相同單位,寫出比后再化簡。
學生總結: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厘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
學生:圖上1厘米的距離表示實際距離10米。
四、獨立練習。
鞏固提高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獨立相互說,指名說。先說說每幅圖中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學生各自測量、計算,再交流思考過程。
五、總結評價。
1、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會用到比例尺學生交流。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十九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數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過程,實質上是將方程兩邊同乘以一個整式(最簡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時,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時,最簡公分母有可能為0,這樣就產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驗根。
(3)解整式方程;(4)驗根.
增根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其值應使最簡公分母為0,二是其值應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應用題的步驟是什么?(1)審;(2)設;(3)列;(4)解;(5)答.
應用題有幾種類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種:
(1)行程問題: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時間而行程問題中又分相遇問題、追及問題.
(2)數字問題在數字問題中要掌握十進制數的表示法.
(3)工程問題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時×工效.
(4)順水逆水問題v順水=v靜水+v水.v逆水=v靜水-v水.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小于1的正小數時,其中10的指數是第一個非0數字前面0的個數(包括小數點前面的一個0)。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垂直底邊,平分頂角;。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中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與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1、兩邊上中線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線。
1、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垂直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到底邊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2、三角形中兩個角的平分線相等,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線。
1、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平分頂角、平分底邊;。
2、等腰三角形兩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們的交點和底邊兩端點距離相等。
2、有兩條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二十
1、使學生在理解線段比例尺含義的基礎上,能按給定的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
2、使學生在認識比例、應用比例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比例以及比例尺的應用價值,感知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增強用數和圖形描述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發(fā)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能按給定的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
能按給定的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
本課時主要是學生在對比例尺含義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比例尺的運用,所以在設計著重體現實用性,設計中采用不同的問題情境,才學生身邊的事物說起,引導學生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再有是進一步學生加強對比例尺含義的理解,設計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識遷移,自主嘗試列式解決,有扶到放,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主動探索問題的方法,以及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2、什么叫比例尺?求比例尺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練習,找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再寫出比例尺。
實踐運用。
1、出示例7,明確題意。
找出明華小學到少年宮距離的線段,說出題目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1:8000所表示的意義。
引導分析:比例尺1:8000,說明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8000倍。也可以理解為比例尺1:8000也就是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80米。
3、嘗試列式。
根據對1:8000的理解你能嘗試列出算式嗎?
師:交流算法,說說為什么這樣算?(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算法,為什么會這樣列式,關鍵是要讓學生根據對比例尺的意義的理解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間的聯(lián)系。)。
4、歸納、選擇、
教師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選擇方法進行解答,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列比例式求實際距離的方法。
5、練習。
學生分析題意,明確已知比例尺,已知圖上距離,求實際距離。
學生分析1:8000表示的意義。
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后先小組交流算法,再大組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
1、5×8000=40000……2、5×80=400……。
3、5/x=1/8000……。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實際距離。
學生列式5/x=1/8000并計算。
鞏固提高。
1、做“試一試”。
先選擇自己合適的方法算出學校到醫(yī)院的圖上距離。再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把醫(yī)院的位置在圖上表示出來。
2、做“練一練”先獨立解題,在組織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4題。
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測兩地之間的距離和在地圖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練習十一第5題。
引導學生確定合適的比例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比例以及比例尺的應用價值。
學生練習。
在圖中表示醫(yī)院的位置。
學生練習后交流。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有哪些收獲?
2、你還有什么疑問,或你能給同學提出什么新問題?
激發(fā)興趣p51“你知道嗎?”
1、收集地圖資料,展示給學生觀看。
2、介紹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
學生觀看。
閱讀后適當交流。
人教版數學比例尺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設計理念1、突出問題的應用意識。教師首先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引人課題,然后根據數軸給出解答。在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討論,進行學習。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并能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感受數學的連貫性,并體驗數學的作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的能力。難點兩負分數比較大小。
方法探索式教學法課型新授課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師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一天數學王國中的-3和-5吵架了,-3說:我實際上比你大,你應該叫我哥哥,應該尊敬我。-5說:我的絕對值比你大,你叫我哥才對。
他們吵的不可開交,想找個人評理,你能幫他們評評么?
第1頁畫數軸并在數軸上標出下列數-3.5,3,-2,0,1.5,-(1)你能說出數軸上點的特點么?(2)用把上面的數連接起來教師以生動的語言講故事,提高學生的興趣。
復習數軸并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讓學生溫固而知新。
第2頁。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393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