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后感(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5:44:36
人間詞話讀后感(通用20篇)
時間:2023-11-22 05:44:36     小編:GZ才子

讀完這本書,我對主人公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很多思考。寫讀后感要注重細節(jié)描寫和情感表達,以使文章更加豐滿和感人。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您提供一些啟示和參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不同作品的不同風格和主題,也可以感受到不同讀者的個人理解和情感體驗。希望這些范文能夠激發(fā)您寫讀后感的靈感,并幫助您提高寫作水平。請您仔細閱讀,歡迎參考。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人生的三種境界:

一,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三,夢里尋她千百度,漠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是的。一但有了寄托和目標就會奮力拼搏,因為是自己愿意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會是興奮而執(zhí)著的,這條道路上興許痛苦卻是快樂的。

當你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是孤獨的,能理解你的又有幾個呢。不然伯牙怎會為子期斷琴,故知音難遇。特別是君王,一個人站的太高,是寒不勝寒的。

而后,尋尋覓覓,泠泠清清,終于漂泊歸于寧靜,卻發(fā)現(xiàn)原來一直追尋的在你不經(jīng)意間朝你微笑,這一直尋找的就是你的眼前。

人生一世,如此而已。

每經(jīng)歷一件事情,我都會增長一些見識;每讀一本書,我都會增長一些智慧?!度碎g詞話》帶給我的,遠遠超過這些。第一,這本書把我?guī)нM了詞的天堂。我像一顆小星球,在此的浩瀚的宇宙中盡情享受精彩絕倫的文字帶來的快樂,一次又一次的感嘆寫出這樣或清俊或幽怨或豪爽的文字的人不是天才那是什么!第二,這本書增強了我整理資料的'能力。第三,本書對我性格的改變。我本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但本書給我?guī)砗艽蟮钠届o感。書中的詩詞包羅萬象,喜怒哀樂氣象萬千,看過這些,對待自己生活中的或瑣碎或重要的事情,都會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看問題。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

打開書柜,一排排的書映入眼簾,很多我都讀過了,在書柜的最后一排角落里,放著一本不起眼的書,它的名字叫《人間詞話》。

書中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第三境界。借用宋詞名句,以抽象為具體,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和思維邏輯道出藝術(shù)的本質(zhì)特征,甚至人生至理,可謂匠心別具,獨出機杼。

這本書除了寫詩詞,還寫到了對人生、理想,充滿了警醒與啟示,作者一生最注重的是“真”,比如他的脾氣秉性,他說過,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只有具備“真”的藝術(shù)境界,文學才能“與哲學有同一性質(zhì),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本之問題。”

著名翻譯家傅雷說過:“中國有史以來,“人間詞話”是最好的文學批評,開發(fā)性靈,此書等于一把金鑰匙?!膘o夜里,月色如水,蟲聲唧唧,翻開“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受益匪淺。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三

老實說,讀這本頗見考據(jù)功夫的書,把玩那些精辟的不刊之論,繼而小心寫出下面這些話,要先給自己壯壯膽,聳肩收拾一下自己的淺薄,然后再打開神游八極的冥想……評個五星吧,僅管文字編排上有些疊床架屋的味。

周濟(止庵)《宋四家詞選》里論作詞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diào),求實,實則一精一力彌滿。”孟子有曰:“充實之謂美”?!肚f子·知北游》感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而今《人間詞話》獨辟詞品“三境界”說,繼而引詞論詞確為高格,萬象更新一語點破,謂之一切景語皆情語!沒有一些三腳貓的花架子,還真攬不下來瓷器活兒,更別說桌子底下放風箏了。

雖然佶屈聱牙面目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shù),骨子里的東西變化不易,于是評論就應該有分寸,假如意象、主旨、趣味差強人意,就不用去評它。概其詩余盛于兩宋,但并非闕闕頂好、頂頂好、無雙第一,我們雖然可以夸獎這個成就,但是無須夸張、夸大,害得文學批評里數(shù)得清的幾個贊美字眼兒“五+二、白+黑”加班。

據(jù)說古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在東宮的時候,每聽到他父王在外國打勝仗的消息,就要發(fā)愁,生怕全世界都給他老子征服了,自己這樣一位英雄將來沒有用武之地。緊跟著偉大的詩歌創(chuàng)作時代而起來的詩人準有類似的感想。所以,前代詩歌的造詣不但是傳給后人的產(chǎn)業(yè),而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向后人挑釁,挑他們來比賽,試試他們能不能后來居上、打破記錄,或者異曲同工、別開生面。假如后人沒出息,接受不了這種挑釁,那么這筆遺產(chǎn)很容易貽禍子孫,養(yǎng)成了貪吃懶做的膏粱紈绔。因之,有唐詩作榜樣可能是宋人的大幸,也可能是宋人的大不幸。在書中被作者反復提及的白石道人有言,“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有宋一朝,眾人拾柴,不僅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長了,還把疏鑿的河流加深了。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四

《人間詞話》是一部被人們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初讀《人間詞話》就讓我沉浸于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詞語中,王國維不僅將其深厚的美學功底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作者的講解,第二部分為人間詞話原文。

讀書人之所以讀書就是為了明理,追求真理。若不能自由追求真理,生活就是一種痛苦。從書中可以看出,古往今來真正的讀書人都有其氣節(jié)在。若是沒有歷史知識做背景,讀本書只能領(lǐng)會詩詞表層的含義,對于詩詞里的深意,只有有心人才能領(lǐng)悟。作為初讀《人間詞話》的我,對書中的每個語言符號的微妙作用,豐富的內(nèi)容,只能領(lǐng)會其表層意思。正因為這本書,讓我真正懂了“詞之言長”的含義,只有你用心去領(lǐng)悟,才能懂得詩詞的內(nèi)在含義。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p>

第一種境界是講人生有時需要的是一種求孤獨,求寂寞的心境。慢慢人生路,無論在哪個人生階段,都會遇到孤獨、坎坷。在那種惆悵的心境下,獨自一人登上高樓,望盡遠處的無盡之路。在絕望或孤獨的境界中,可以尋求精神上短暫的慰藉。但是,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勇敢走下去。就如我現(xiàn)在,剛剛參加工作,許多事情還不能處理的非常到位;不應該害怕犯錯,要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敗,在失敗中才能成長的更快。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p>

第二種境界講人生的種種,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必須堅定不移,經(jīng)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到人瘦帶寬也不后悔。不執(zhí)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借著這份執(zhí)著與隱忍,才成就了他大師地位。正如現(xiàn)在的我們,剛剛接觸藥品注冊,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不能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要憑著那份執(zhí)著,守護患者用藥安全的一道關(guān)卡。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認真書寫審評報告時,還要不斷給自己充充電。只有自己知識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為公眾用藥安全服務。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第三種境界講人生需有專注的精神,反復追求、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這是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釋放。第三種境界,也是最高境界,講的是在經(jīng)過不斷努力研究之后,會將之前所有的疑問完全釋放。藥學審評現(xiàn)正處于改革的關(guān)鍵時刻,應不斷研究,改革應體現(xiàn)與時俱進,同時應穩(wěn)定步伐,守護好公眾用藥的安全關(guān)卡。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五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進過三種之境界?!白蛞刮黠L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翱v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三境也。

我讀《人間詞話》,前一半是為了這似懂非懂的三境界,那深藏于心底的些許人文情懷。而后一半,則完完全全是為了完成任務。

我是喜愛詞的,愛那種似愁非愁的古雅,愛那種寄情于物的衷腸?!白栽陲w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愁,就那樣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心底最深處,欲語還休。詞,便是如此,不過寥寥數(shù)字,便能將一個人的心境勾勒地淋漓盡致,而又不失絲毫美感。這樣神奇之物,又怎能叫人不醉心呢。

故,攜著一雙欣賞美得眼睛,翻開了《人間詞話》,開始了我的詩詞之旅??杉s莫讀了一半之時,卻無可奈何的將其棄之。為何,國學大師王國維境界和等之高,豈是爾等小輩所能企及的呢?通篇的文言文,連著他對詩詞的評悟,如此一本古書,我只能仰天長嘆,哎,我委實是看不懂啊,只好作罷。

然因著讀后感這樣的任務,兩個月后,再次將它捧起,耐著性子讀完。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評悟我只能一半一半連蒙帶猜將其理解,但那些詩詞讀著卻是真的打心底喜歡,可謂,甚得我意啊。想著,南唐后主李煜那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便浮上心頭。有著傲視天下的才情,卻無奈投錯了帝王家,將南唐江山拱手相讓。若此生為平民,他的結(jié)果是否會不一樣呢。“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這是那個奉旨填詞的柳永,那個埋沒于市井卻散發(fā)了千年光輝的柳永。我時常想著,能詠出“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他,整日穿梭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中,心中到底是怎樣一種凄苦啊。

一本書完了,萬千個故事也就此結(jié)束。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一夜之間消失于世,昨天還是駭世驚俗,今天則平淡如水。虛無就虛無,過眼就過眼,人生本就是攥在手里的水似的,總是流逝,沒有什么千秋萬載的一說。他們,終究是消失于那歷史的長河之中,留下的,唯有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文字,代替他們訴說著另一個故事。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六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表達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他繼承了中國文藝批評的傳統(tǒng)形式,乃是段章零語,靈機閃現(xiàn)處便是絕妙好辭成文。所以這本書極大程度的保存了這種寫作的真實。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手稿原文;第二部分是附錄。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覺察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最初接觸王國維的那三句精辟的論斷: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同叔《蝶戀花》此第一階級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北娎飳にО俣?,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階級也。并不知道是出自他的著作,但已對概括除此三境界的人敬仰不已,便生出急迫閱讀此書的念頭,其時,學習中國古典文學,老師推薦必讀的.書目中就有這本。因為經(jīng)歷的淺薄,閱讀時感到困難重重,比較晦澀難懂,匆匆讀了一遍了事。但是經(jīng)過了十幾年的時間,人生的閱歷積攢的比較豐富,閱讀了較多的書之后,突然又一次想讀他一讀。再讀之后,對這位天才的敬仰由此劇增。他有關(guān)詞的境界的論述確實極為精辟,極為精彩,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引領(lǐng)了一代文學批評的脈搏,引導人們?nèi)绾稳徝?,如何在詞中品味,感悟,獲得美的熏陶。一首詞從怎樣的角度去鑒賞。例如,他提出了“無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他提出了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引導作者和讀者向更高的層次邁步。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七

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是一部佳作。初讀之,感受到的是一種花非花、霧非霧的感覺,未能讀出其中的意味;二讀,似乎能夠粗略的覺察到詩詞中的情境與詩人的感想;再讀之,其帶給我的便是震撼。詞話來自人間,是經(jīng)由人所抒發(fā),是人自身的生活感想蘊藏在詞話里,字里行間里透露的是每個詩人內(nèi)心的自我獨白。

王國維先生將詞話分為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此乃第一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歐陽修的《蝶戀花》)此乃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保ǔ鲎孕翖壖驳摹肚嘤癜浮罚?,此第三境也。當然,讀完《人間詞話》,我發(fā)現(xiàn)不僅詞話分為這三境,我們的人生也需經(jīng)歷這三種境,“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此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說王國維先生是論詞而作,但是《人間詞話》不僅僅是對詩詞進行評價批評,還富有藝術(shù)與美感。先生在評價屈原《九章·涉江》中寫道:“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笨矗壬u價詩詞,好似將詩詞看作是一位楚楚動人的女子,如何算作優(yōu)雅,在于其氣質(zhì)的突顯而不在于外貌的張揚。而先生又在評價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快哉亭作·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時,說道:“然此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內(nèi)美?!毖哉Z間將情感融入,傳達出的那種美的質(zhì)感十分真摯強烈,并且顯得十分樸實自然,極具親切感。

而先生評論大家之作,如蘇東坡、辛棄疾,則稱“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即使沒有讀過《人間詞話》,蘇軾與辛棄疾的詞都耳熟能詳,他倆的詩詞在我學習生涯中時常出現(xiàn),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一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兩位大儒詞創(chuàng)功能十分了得,后世也有“要嫁就嫁蘇東坡”的呼聲,只為其極高的文學造詣;而辛棄疾雄壯豪邁的寫作風格也讓我們感嘆老將的雄心大志難酬。當然,其二人也正如王國維先生所說都具有寬廣的胸襟、長遠的目光以及淵博的學識,他們極高的思想境界并非輕易就能獲得,也需要腳踏實地的積累,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追求生活的新知,敢于挑戰(zhàn)、敢于批判,付出總會有回報,不然只能是東施效顰了。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蓖鯂S先生如是說。情語不能當面表達,那么景語成了最好的傳情方式?!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眲⒂礤a的《竹枝詞》這樣寫道,到底是“晴”還是“情”呢,怕是只有當時的劉禹錫才能體會吧。景中有許多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尋的新事物,它其實也是一種另類的情感,這點在詩詞中體現(xiàn)挺多。一說及春夏,便感到生機活力;一提及秋冬,便好似融入凄冷肅殺之境,可見詞是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獨白,景是他們情感獨白的載體。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八

最近讀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是一本評論詩家、詞家及詩詞作品的文藝著作,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好書。讀之后不僅讓我享受著徜徉在詩詞的長河中的美妙和快樂,而且激發(fā)了我對詩詞的進一步的熱愛,對以后研讀和重溫經(jīng)典古詩詞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幫助。下面簡單小結(jié)如下:

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認為詞以境界為最上,詩人的人格是創(chuàng)造境界的首要條件。詞有“隔”與“不隔”之區(qū)別。而且還關(guān)注作者“憂生”“憂世”的意識。境界說觸及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方法、構(gòu)思、語言等問題。他認為詩人的人格是創(chuàng)造境界的首要條件。境界的創(chuàng)造分為“造境”、“寫境”;分“有我之境”、“無我之境”,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是“有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無我之境”。要達到“無我之境”需要人生的豁達與釋然,“無我之境”優(yōu)美,“有我之境”宏壯。而且境界并非單獨指景物,喜怒哀樂也是人內(nèi)心的一種境界等等,此外,王國維把“真”作為評詞的標尺,認為寫景的最佳境界在于即景生情,自然流露,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不隔),他不喜歡過多的雕琢,更喜歡自然清新、感情真摯的作品。

在對詞家的評論中如溫庭筠的詞句秀、韋莊的詞骨秀、李煜的詞神秀。最高境界是神秀,所以,王國維極力推薦李煜的詞,他說詞到李煜那里才開始擴大,感慨也更加深刻,使詞從戲子的歌變?yōu)槭看蠓虻腵詞。李煜的詞是他血和淚的凝聚,他的悲劇改變了詞的命運,正是“國家不幸詩家興,話到滄桑句始工”。其次是馮延巳。他認為馮延巳的詞“深美閎約”,開風氣之先?!度碎g詞話》中還多次提到姜夔,王國維對此肯定姜夔的“格調(diào)”,但認為姜夔寫景狀物很“隔”(猶有隔霧看花之恨),一直揚北宋詞而抑南宋,南宋詞人中,他只愛辛棄疾一人,說辛棄疾的詞豪放不羈、氣度寬宏、情致高雅等。

《人間詞話》第二十六,王國維對成就大事業(yè)、大學問者歸納為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比N境界,原是三首情詩,王國維進行了重新創(chuàng)造加工,并賦予新意,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對后世影響深遠。一些名家名句在王國維筆下俯拾皆是,順手拈來,可見王國維的宏才博學。最后王國維還論述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文,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睂χ袊膶W發(fā)展的歷程進行了一次恰如其分的總結(jié)。

《人間詞話》是一本文藝評論,是一本美學著作,更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讀后,是一種情操的陶冶,是靈魂的升華,有時間再細品它。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九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不可不歷三種之階級:「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梗掏濉兜麘倩ā反说谝浑A級也?!敢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梗W陽永叔《蝶戀花》此第二階級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梗ㄐ劣装病肚嘤癜浮罚┐说谌A級也?!鯂S王國維的這三境界是我讀師范時所了解的,當時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后,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游其中使你會發(fā)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jù)、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說過這么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說:「余之于詞,雖所作尚不及百余闕,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雇鯂S說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里,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說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于一八七七年,卒于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說他是遜節(jié)于清朝的遺臣,有人說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說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于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chuàng)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于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戶之見,獨樹一幟,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術(shù)思想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于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shù)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戶之見,獨創(chuàng)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chuàng)作得失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作者自己藝術(shù)鑒賞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切身經(jīng)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shù)論的中心與精髓。境界說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xiàn)實,情感和理智的統(tǒng)一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chuàng)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說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gòu)成作了具體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說,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xiàn)理想構(gòu)成,成功之詩必然是理想與寫實的密切結(jié)合。譬如書中對于「境界」的闡釋有:

——詞以境界為最上?!辰鐒t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集結(jié)了六十四篇短評的《人》,是王國維寫詞的心得,也是他的藝術(shù)觀之總結(jié),文章雖短,但篇篇四兩千斤,字字珠璣可貴,力可扛鼎。他用傳統(tǒng)的詞話形成以及反傳統(tǒng)的概念、術(shù)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jié)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是他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chǎn)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度恕泛蛡鹘y(tǒng)詩詞的最大區(qū)別是:他不再僅僅關(guān)注人的倫理世情,去重復離別相思、寵辱升降的主題;而是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讓自我去面對注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shù)。它是王國維的生命底蘊,精神生氣的灌注,不同于“羔雁之具”,模擬之作,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jié)晶。這也是我對《人》唯獨鐘愛原因。我喜歡他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我欣賞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對人生不斷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羨慕他“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的那份灑脫與自由。

最后我想借用他人對《人間詞話》的一段評論結(jié)束我的這篇讀后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在中國詩話、詞話發(fā)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當然地受到國內(nèi)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詞作的分析和總結(jié),并在書中提出了許多新穎獨特的個人觀點,其中一些沿用至今。并且這些觀點不僅僅對詞適用,對人生同樣適用。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接受西方美學思想的洗禮之后,對中國舊文學反思所作的評論。王國維先生早年從事西方哲學的研究。但后來他厭倦了對西方哲學的研究,轉(zhuǎn)而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人間詞話》便是他這個時期的作品。書中雖然時時體現(xiàn)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書的體裁和批評方式而言,其實與中國傳統(tǒng)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詞論》,是相似的。

此書,在一開始便提出了“境界”這個概念,并且后面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境界”二字展開的。一開始,王國維先生便說: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人生同樣如此。我覺得一個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理想,都應該讀一些經(jīng)典著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一種高雅的境界,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而有了這些,我們才能自成高格!

接著,他又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不僅是詞,造境、寫境自唐詩便開始興盛。其代表分別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詩,借意象描意境,顯得比較深曠,并且包含著一些對永恒哲學的思考,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而杜甫的詩大多借事說事,顯得比較務實。詩詞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鳴者也。故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有我無我之境用于處理事情同樣適用,若在我們處理事情的時候,皆是以我觀物,那么我們必定會以自己的喜惡標準去定義它們。這樣,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它們違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覺得很郁悶。荷爾德林說:人當詩意的棲居。怎樣才能做到詩意的棲居,每天都盡量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我們可觀的去對待一些事情。

王國維先生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三境界的概念。這三個境界不僅是這本詞評的精華所在,同時也是學習、工作以及對人生的態(tài)度的精確的概括。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罔不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辰缫病!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辰缫??!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辰缫病4说日Z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睂τ谧髟~,在沒有接受系統(tǒng)學習之前,我們會覺得作詞會是一件很復雜的事,例如什么樣的詞牌名有什么來歷,適用于什么氣氛,應該有多少字,韻律應該怎樣,這些都是很復雜的。而對于學習和工作,我們剛開始的時候,由于尚未接觸過這類事物,所以我們總是覺得眼前的事物很深奧,很難懂,就像是一條望不到頭的天涯路。對于人生態(tài)度,在我們?nèi)松^形成的初期,難免會對人生發(fā)展的方向,人生理想感到迷茫,因此看不到前進的方向。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于作詞,經(jīng)過初步學習,掌握了作詞的基本理論常識之后,便是要漫長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細節(jié)、培養(yǎng)自己的感覺。而對于學習和工作,當我們基本入門之后,便是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來熟悉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能鍛煉自己,而大量的訓練必定會讓我們覺得很枯燥無味,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堅持才能獲得進一步發(fā)展。對于人生態(tài)度,在我們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之后,就必須的為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斗,人生的路畢竟是很漫長的,所以我們的奮斗也許只有到我們離開的時候才能結(jié)束吧。但無論是上述哪個方面,我們的付出都是為了我們的理想,所以再辛苦我們也得堅持,再辛苦我們也不會后悔、遺憾。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睂τ谧髟~,當我們經(jīng)過了時間的歷練,再回首自己的經(jīng)歷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最好的作品應該是出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而對于學習和工作,當我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枯燥、機械的訓練后,我們會悟的很深奧的道理。當我們掌握了這些道理之后,再回首自己走過的路,其實我們早已超越了我們原來的目標。對于人生,當我們走到人生盡頭,獲得所有成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其實在我們走過的路上,會藏著許多我們未曾發(fā)現(xiàn)但是卻更為深奧的道理。

在《人間詞話》中,作者大量的使用“境界”一詞來描述所要表達的事物以及情感,“境界”是《人間詞話》的理論核心。王國維先生之所以用“境界”一詞來描述,也許是因為看重于其可以真切生動地表達感受,對于內(nèi)在的情意和外在描寫的景物而言,沒有比“境界”更好的詞語了,而“境界”是什么東西?這或許是我們永遠也不能說清楚的吧!或許境界就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也許是一種思想品格,也許是一種行為方式。不過從葉嘉瑩著的《王國維及其文學評論》中關(guān)于境界的討論來看,似乎有了一點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作者認為王國維選擇“境界”一詞來作為他的評詞的特殊用語,是因為這種選擇符合中國文人在用詞時強調(diào)“有出處”的慣例,所以盡管語義含糊模棱到足可以概括一切作品、衡量不同藝術(shù),但也依然為讀者所接受。可也許這也正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用詞的魅力,沒有精確的解釋,卻有很廣博的意境,有一種很大氣的味道在里面,這是很值得我們?yōu)橹湴恋摹?/p>

總的說來,《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xiàn)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是中國古典文藝美學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它總結(jié)了清代以前所有比較出名的詞風,并對各詞派的主要人物做了分析,最后來學者研究詞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并且,他提出了對詞作分析的新方法的理論,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普遍重視。更重要的是,這些這些理論不僅能用在詞的品析上,同時也有著巨大的人生指導作用??傊?,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值得一讀!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一

關(guān)于“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境界的大小”,在中華書局中的附錄中有所提及,其觀點主要是葉嘉瑩先生的觀點。

“有造境,有寫境。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于理想故也?!标P(guān)于“造境”與“寫境”,葉嘉瑩先生否定了以往認為“造境”與“寫境”乃是“理想與現(xiàn)實二派之所由分”,而是由于作品取材之不同而提出的兩種區(qū)別。

第四則中王國維寫道:“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蓖鯂S先生受康德和叔本華的哲學影響十分大,而關(guān)于“有我”、“無我”也是根據(jù)叔本華的意志哲學,叔本華認為世人莫不受意志之驅(qū)使支配而為意志之奴隸,故其哲學之最高理想便在于意志的滅絕。由此來看文學作品,就會感覺到大部分作品不外于意志、欲望的表現(xiàn),因此乃經(jīng)常與物對立,成為“有我”之境界。至于能超然于意志驅(qū)使支配而表現(xiàn)出“無我”之境的作者,按叔本華哲學來說,當然可以算得上是“能”樹立的“豪杰之士”了。

而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yōu)劣并無必然之關(guān)系。就整體來說,修養(yǎng)學力高的詩人,有時也寫“小境”的詩,反之,修養(yǎng)學力低的詩人,有時也寫“大境”的詩。如陶淵明之“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迸c沈佺期的“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yè)初開云漢邊。山出盡如云漢嶺,池成不讓飲龍川?!睌?shù)句相較,則陶詩所寫境界雖小,而意韻深遠,沈詩所寫境界之大,而洞然無物。由此也可見境界之大小與作品之優(yōu)劣并無必然關(guān)系。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二

在寒假期間閱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這雖然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其實是不乏深奧的文學評論書,甚至涉及談人生、談哲學。我跟著飛快地通讀了一遍。

王國維這本書里面最廣為人知的片斷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層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這兒的所謂境界是指修養(yǎng)或者造詣。王國維的`境界說我讀中學時就知道,但那時似懂非懂,如今重讀此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理解如下:第一境是告訴讀者要學會享受孤獨并要有所追求。第二境是告訴讀者要執(zhí)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標。第三境是告訴讀者成功往往青睞那些不輕言放棄者,在你困惑不堪時翩然來臨。

《人間詞話》是一本好書,歲月更是一本好書。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三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者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倍卧~閑適優(yōu)雅的意境很是值得稱道。一方面,宋代在政治上重文輕武,再加上國家的內(nèi)憂外患,統(tǒng)治者對外政策的軟弱,宋代文人將很多注意力都轉(zhuǎn)移到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另一方面,禪宗和老莊思想在宋朝的盛行,也讓很多文人心性更加的超脫、達觀。而宋朝經(jīng)濟的發(fā)達,享樂風行,歌舞升平、酬賓贈妓、留戀光景者特別多,青樓楚館成為文人經(jīng)常光顧的地方,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閑適(雖說有一部分排遣內(nèi)心抑郁的因素)?!坝形抑?,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我,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我覺得宋詞更多的將物我融為了一體,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文人只有通過詞作來反映自己對于南宋朝廷茍且偷安的不滿,例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似寫春意闌珊的幽怨,卻實是在寫自己對于政治的幽憤。

王國維評價李煜“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之所短,亦即為詞人之所長處。”對于李煜,我們不能單方面的評價他的好壞,作為一個帝王,他沒有承擔起他的責任,縱情享樂,揮霍無度,讓他最終淪為階下囚。但也正是人生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他的才氣。誠然他有一定的天賦,君王時期的作品卻多是描寫其后宮旖旎生活的,在藝術(shù)和思想上并沒有太大的成就。而這次人生變故讓的許多思想上有了升華與自我感悟,才讓他的作品能夠流傳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亡國之主內(nèi)心的凄哀。

古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病T谧非髩粝氲穆飞献⒍ㄒ邮苁浪椎难酃?,或者說“高處不勝寒”吧,很多時候,在成功之前,你的夢想在世俗面前只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沒有觸及的可能。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外界的看法,成功者必須先要學會忍受孤獨?!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同樣成功沒有捷徑,而機遇只會寵幸有準備的人。在奔向成功的道路上,艱苦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句歌詞“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厝辰缫?。追逐夢想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收獲成功的喜悅卻是無法復制的,仿佛仿佛追尋已久的夢中女神,恍然間就在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這種心情還可以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弊分饓粝胩^不易,在絕境中一次次告訴自己在堅持一下,那是一種不甘放棄的心在一次次堅持終見到希望后的顫動。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四

好書是常讀常新的,經(jīng)典尤是如此。記得初次讀王國維撰寫的《人間詞話》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如果說有一本書陪伴我走過了這么多年,就像一個老朋友那樣,那《人間詞話》之于我可謂是當之無愧。

王國維是清末民初的學術(shù)大師,因曾經(jīng)為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而為人所熟知。在二十世紀以后的中國學術(shù)史上,王國維是為數(shù)不多的以全身心的力量來探索人生的意義和歸宿,并從事學術(shù)研究,而彰顯出特別純粹的學術(shù)品性和思想品性的國學大師之一。王國維一生都獻給了學術(shù)事業(yè),而且進行了多次學術(shù)轉(zhuǎn)向,比如從開始的哲學思想研究轉(zhuǎn)向文學創(chuàng)作,又從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是詩詞,詞尤其能夠代表其成就和特色)轉(zhuǎn)向文學理論和美學理論研究,然后又轉(zhuǎn)向了古史地、古文字學、考古學、文化學等學術(shù)領(lǐng)域,尤以最后的學術(shù)領(lǐng)域馳名海內(nèi)外。而《人間詞話》的撰寫,就是在文學理論研究領(lǐng)域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在此之后,王國維基本上停止了文學領(lǐng)域的研究。

《人間詞話》的基本性質(zhì)是文論話語體系的建構(gòu),而不是一般的文學理論的研究,是理論研究與理論創(chuàng)造相結(jié)合的形態(tài),但以理論創(chuàng)造為主,在書中王國維系統(tǒng)地提出了“境界”說理論,具有明顯的理論體系性質(zhì)。由于二十世紀以后的中國文論主要受到西方的影響,主要移植和介紹、闡釋西方文論到中國,并利用西方文論來進行文本研究與闡釋,迄今為止再也沒有產(chǎn)生具有“本土化”品性的文論話語體系,從而患上了深重的文論“失語癥”,這就使得《人間詞話》提出的“境界”說成為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文論的絕響。正是這些性質(zhì),使得《人間詞話》及其“境界”說越來越為學界所重視,聲譽日隆,成為了中國文論的經(jīng)典著作。

從時間節(jié)點與思想內(nèi)核來看,《人間詞話》中提出的“境界”說乃是中國傳統(tǒng)文論中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意境”理論——在理論體系層次的最終理論成果,因而被譽為集“意境”理論之大成,由此可見其在中國文論史上的極其重要的地位。由于王國維系統(tǒng)受過西方近代哲學思想的訓練、熏陶,比如叔本華、康德等人,這又使得其“境界”說在某種意義上具有了一絲“現(xiàn)代性”的意味,即雖然屬于歸結(jié)過去的性質(zhì),但卻能夠指向未來,雖然在書中他并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這是時代的局限所致,不應該由王國維負責。

“境界”說以“境界”作為核心的范疇,但其具體的理論構(gòu)成則是復雜的,對于傳統(tǒng)的文學理論是兼收并蓄的,比如“自然”“氣象”“不隔”等等。讀后感但“境界”作為理論體系的核心范疇是非常明晰的,當然,由于其與所吸收的傳統(tǒng)文論范疇之間的交錯關(guān)系,使得后人對于其中的一些范疇的理解存在問題,比如《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是“境界”說理論,而“境界”說理論從整體上來說則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論“意境”理論的范圍,如此前者才成為后者的集大成理論形態(tài),即既總結(jié)了“意境”理論,又強化了其理論體系的性質(zhì),使得此一理論的理論含量和內(nèi)涵等方面較之古代都大大深化和提升了。因此,在《人間詞話》中除了“境界”,還會出現(xiàn)“意境”字眼,這都是非常正常的,后者不能掩蓋前者作為“境界”說理論體系的核心范疇、話語的身份或地位。

《人間詞話》雖然是文論的經(jīng)典著作,但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已經(jīng)被人們所熟悉了,比如著名的“三境界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仡^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人生其實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是應該有所追求的,而在追求的歷程之中,是一定會經(jīng)歷第二境這樣的過程的,這都是自然的。當一個人處在第二境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兩點:第一,要有堅持下去的意識和勇氣,否則就是功虧一簣,是很可惜的;第二,要有超出一定的人生時期的更加高遠的眼光,注意從束縛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新的出路。當然,王國維這里所指出的第三境,也僅僅是初成,不是最終的境界,不是到了第三境就可以停止作為了。實際上,第三境是下一個循環(huán)的起點或初境,沿著這個境界再走下去,就會發(fā)現(xiàn)或獲得更多更好的風景。佛教有頓悟和漸誤的辨正,第三境相當于頓悟,頓悟之后,仍然是要堅持向前走的。這就可以解釋了,為何一些人在青少年的時候很聰明,但最終成就卻不大的原因——無論何時,只有向前走才是對的,生命不息,前進就是沒有止步的道理的。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五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謂古之成大學問大事業(yè)者的三種境界,他是用的三首詞里的詞句來表示的,仔細玩味下我覺得同樣適用于閱讀。

他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就像是開始看書,總要挑一本吧,但書很多,一條通向天涯的路看上去是沒盡頭一樣的,同時閱讀是一件需要安安靜靜的事,就像獨上高樓。歌德也曾說過:你要我指點周圍的`風景,你首先要自己爬上屋頂,大體也說的是這個意思,就是讀書的感悟需要人自身的努力,沒有人會替你去做。

第二種境界他說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本是寫愛情的,為了愛情的殫精竭慮同樣適用于閱讀,“朝聞道,夕死可矣”,這里死是不用死了,減減肥也行啊,哈哈。

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里是閱讀的關(guān)鍵,也是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一種入得書出得書的境界,是一種豁然開朗,好像郭靖觀北斗星突然悟出九陰真經(jīng)似的。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六

1927年6月2日的頤和園靜靜的,魚藻軒前徘徊著一位老人,他帶著深度的眼鏡,但厚厚的鏡片掩不住眼中的疲憊,她深吸一口花香,再看了眼這世界,依然美好可他卻滿眼黑暗,他義無反顧的跳入水中,平靜的回想一生,早年留洋學習數(shù)理,后回國任教研究哲學文學,在國家最黑暗的時候以病弱之軀做著最高尚的學問,一生有所成就,足矣!王國維先生離去了,一位國學大師就此隕落,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綻放著睿智的光芒,在靜安先生留下的文化瑰寶中,最耀眼的便是《人間詞話》。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靜安先生首提境界說,以境界之高低論詩之好壞,而何為境界呢?"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為無境界".作者追求真性情的詩詞,雖唯情體物,窮極工巧也,可成為出色的詞人,但只是錦衣彩妝的行尸走肉罷了,讀來全無神韻,猶有隔靴搔癢,霧里看花之恨。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靜安一破故人情景分說,提出情景交融的新思想。景物,意象皆為作者服務,故能以奴仆命風月,與花鳥共憂樂。

對于古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靜安先生提出了"天才說","天才者,或數(shù)十年而一出,或數(shù)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以學問,助之以德性,始能產(chǎn)真正之大學問",只有最高深的學問與最高尚之品格才能創(chuàng)作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屈原,陶潛,蘇軾無不如此。文人不僅該學富五車,出口成章,更需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

靜安先生以過人的氣魄,客觀的態(tài)度評價了古人的詩詞,以傳統(tǒng)的詞話形式,融入了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讀來全無傳統(tǒng)文人的偏執(zhí)迂腐,更呈現(xiàn)了古典文學獨有的魅力,一方面批判了只有華美詞藻而無內(nèi)涵的糟粕,另一方面推崇豁人耳目至真至情的精華。對后來人的創(chuàng)作指明了方向。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合上書頁,只能默念,斯人可貴。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七

一詞訴萬緒。

不同于唐詩的豪放不羈,我更喜歡詞的婉約。

寂寥無人的月下,坐在窗前,看月光與燈光交融,品《人間詞話》,讓靈魂在古詞中得以沖滌,然后緩緩地,被牽引著,帶入到另一個境界,遠離白日的喧囂與繁華,我所見的,是春之暮野。

在《人間詞話》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境雖過于平直,然登高遠望,無遮無攔,妙在深遠、曠達。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氣象取勝,無大胸襟,大豪氣難以為之?!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薄ⅰ拔黠L殘照,漢家陵闕?!笔且?,讀罷令人心曠神怡。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雖有些柔弱,然感觸細膩,凄婉動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種境界必以性情取勝,無細致的感受,癡迷的情懷難以為之?!安豢坝仲?,還寢夢佳期?!薄ⅰ皟汕槿羰情L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笔且?,讀罷令人柔腸百轉(zhuǎn),纏綿悱惻。

此二種境界易造,古詩詞中出現(xiàn)也最多,若論造境之難,之高妙當在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境之妙在于“頓徹”,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無宇宙間的大智慧而不可得?;蛟S唯“靈性”二字可當之。凡含此境之作必為神品?!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是也。

造境之種類有三,造境之法卻只有一個“真”字?!熬撤仟氈^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須下定決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卻具有更豐富的內(nèi)涵。成功的靈感或許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個回頭,冥冥中有個方向指引著你,說:看,他就在那呢。

忘不了李后主之詞——那以血書成的文字。在他的筆下,詞不再是風月筆墨,而是生命與亡國之恨的長吟?!霸~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崩铎系脑~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為無論順境逆境,他都保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國破家亡,從君主淪為階下囚的命運不但沒有吞噬他的赤子之心,反而使他的性情愈發(fā)純粹,而他的痛苦也愈發(fā)深刻?!白允侨松L恨水長東”,這份深切的亡國之痛,也許深深觸痛作為前清遺老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內(nèi)心引起了激烈的共鳴。作為前清遺民,眼看國運日下,世道蒼涼,王國維先生卻只能是徒有心焦,也許他也曾感慨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也許他也想褪下長袍馬褂,換上盔甲,一如東坡筆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保家衛(wèi)國。

在昆明湖畔,王國維先生縱身一躍,帶著一腔的熱血以及滿懷的無奈與憤懣,在年富力強之際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扼腕嘆息。也許那人心動蕩的民國亂世,無從存放他的信仰,只有那方悠悠清泠的湖水,才是那顆赤子之心安眠的歸宿。我輕撫書冊,昔人已去,然而這由幾十條短句組成的著作,仿佛珠玉之聲,在每個愛詞者耳畔輕奏。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八

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又律、絕,律、絕敝而有詞。此古往文學演化,先真樸而趨工巧,王國維先生對于古代詩詞進化有著極深的了解,他直接道出了進化的本質(zhì):后人寫作會泥于原有的風格與形式,而不能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于是就開拓了新的領(lǐng)域以自解脫。依我拙見,詩與詞雖詩在前,詞在后,卻難以評價兩者優(yōu)劣,因文體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總各有千秋,未嘗有文體能達到萬事所具的地步,在我看來詞之所以情感更為隨性自然,與它的表現(xiàn)形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再拘泥字數(shù)的整齊劃一,因而更為隨性所欲。

文學體裁之所以一代代的衰落、更迭,是因為當一種文體在文學界流行起來,有太多的文學作者去嘗試和使用,這樣的后果一方面可以使這種文體發(fā)展的越來越繁盛,產(chǎn)生許許多多的堪稱瑰寶的優(yōu)秀作品,但一段時間之后,幾乎所有新奇的方式都被用盡,后人再也無法寫出更加超越的作品,有新意的作品,所以這種文體會陷入衰落。與此同時一些善于創(chuàng)造的想要有更寬闊展示空間的文人,就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體,以發(fā)揮更多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新文體的輝煌時代。以此類推,代代更迭。這種再平常不過的的文學界的更迭現(xiàn)象,王國維卻能看到它的本質(zhì)原因,并且分析得極為到位,這讓我本人很佩服。同王國維一樣我不贊同文學后不如前,我認為無論四言,楚辭,古詩,律絕還是詞,它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它們代表了每個時代每種文體中的最高水平。至于為什么會被取代,絕對不是因為文體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為它發(fā)展到了極盛極高的難以超越的完美水平,所以文人只好另辟蹊徑罷了。所以我認為文體之間是不可以被比較的,他們只是形式不同,時代不同,“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對于王國維閱世深淺論,大多數(shù)人持反對觀點,認為詩人應該將事實與藝術(shù)主觀能動性相結(jié)合,李后主不經(jīng)過國破家亡之痛何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等佳句?哪能以血書詞?但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閱世并不一定特指參與世俗事務,有人生經(jīng)歷。閱世深者,即知識面廣,所見人生更多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物,其作品多反應世態(tài)眾生,生動形象地刻畫人間滄桑。而所謂閱世淺者,應是保持自己與生具來個性,用真性情寫真感受,無所顧忌直抒胸臆的人。亦或閱世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取材的手段,閱世有時固然重要,但更關(guān)鍵的是閱世后是否對其進行進一步思考以“鐫諸不朽之文字”。歸根結(jié)底,藝術(shù)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凡事都是相對的。

王國維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贝司湓捊榻B的是由古而來的文體的轉(zhuǎn)變。王氏在以后為我們解釋文體“自成習套”,豪杰之士為解脫而作他體。

不難想象,文學的發(fā)展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一為新起,二為繁榮,三為衰敗。而此正是由于長期發(fā)展文體再無創(chuàng)新,文人再無樂趣于其中,所以后衰。這也體現(xiàn)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某一方面的深入發(fā)展缺乏創(chuàng)新性。

但話不能絕對。以宋代為例,宋詞是這一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的體現(xiàn),但你并不能就此否決宋代在詩的方面仍然有不可磨滅的成就。

幸好王國維在最后總結(jié)中提到“就一體論”,表明了單個文體在自生發(fā)展歷程中始盛中衰的現(xiàn)象。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王國維的這兩句話頗具爭議,且多集中于后一句話上。

李后主是南唐亡國之君,如果沒有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慘痛,怎能使他寫出憂憤深廣的詞來?主觀之詩人,正是要經(jīng)歷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難,才能有對人對事的深切之感,故能“真切如此”;而若閱世愈淺,那么性情之真就只是無痛呻吟而不能為世人千古傳誦了。

客觀之詩人,更多的是對材料的整合,故需要多閱世,這樣才能豐富材料內(nèi)容。但對他們而言,就不需要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么?所以客觀之詩人亦不可缺少真性情。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十九

詞話尋得亦人間。

“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這是我對王先生最早最粗淺的認識。后來雖然知道了王先生的生平,卻一直未曾拜讀先生的大作,直到才拜讀了《人間詞話》這一本著作。

饒是知道了王先生的盛名,我依舊沒有想過這本名作竟這樣短小,六十四小段,最短者僅一句話,最長的也不過一百五十余字。也沒考慮到這樣晦澀難懂,需要時不時的網(wǎng)上查詢檢索。第一遍讀完我竟對大多數(shù)段落依然是毫無頭緒。沒辦法,我只好尋找注釋版來閱讀。

還好,參考著注釋附帶著詩詞原文,再將《人間詞話》細細讀來,我最起碼知道了王先生因何事做點評,點評的是何人。慢慢地,我竟也讀出一點心得。

寫文章首先應有境界。無論描寫的任何事物,都應該有作者自己的見解或是闡發(fā)。哪怕只是小情哪怕只是小感?!霸~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p>

文章的關(guān)鍵從來就不是華麗的辭藻堆積,詞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語花》之“桂華流瓦”,境界極妙。可惜以“桂華”二字代“月”耳。夢窗之后,則用代字更多?!捌渌匀徽撸且獠蛔?,則語不妙也。蓋意足則不暇代,語妙則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樓連苑”“繡轂雕鞍”,所以為東坡所譏也。”

文章的`關(guān)鍵應在與意境,就是作者通過文字究竟是想論述何事,闡述何種觀點,實質(zhì)就是作者構(gòu)建出怎樣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雖作艷詞,但終有品格。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求學之路,首先在于立志,志存高遠,方能在求學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望盡路之盡頭。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求學的過程中唯有歷經(jīng)苦辛,努力打拼才會有所成就吧。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蔽ㄓ薪?jīng)過前面的“踏破鐵鞋無覓處”,才會有“得來全不費功夫”偶然驚喜。

人間詞話讀后感篇二十

原本是想寫長篇評論,但所領(lǐng)悟的并不多,并沒有辦法寫成長篇的評論。這本書讓我學到的東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詩詞的評判標準是在意境,意境指的是描寫景物和直抒情感讓人感觸的程度,當然這也可能概括的.不對,可以再讀一讀,發(fā)現(xiàn)錯了以后再來改正這一點總結(jié)。二是品味了很多的好詞,并且在王國維的指引下,明白了為什么這些詞好,好在哪里?三是明白了一些錯誤的、降低品格的寫詩方式,比如不應該用代詞去寫,這樣顯得揉捏造作,不能直抒胸臆。還有比如隔與不隔。四是對他說的為什么一種文體越寫到后來越?jīng)]有好的作品出現(xiàn)的解釋王國維認為,文章越到后來,后人所向前人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文章用于應酬的場合也越多,失去了赤子之心,受到很更多的牽絆,所以沒有好的文章。

這本書是今天我想完成港大50本推薦的書才在新華書店讀的,由于太趕進度,想要快點完成這50本書的書單,所以并沒有細細品味,覺得有些遺憾,日后有了閑暇的時間,還是要再重讀幾遍!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13163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