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一種通過口頭形式向觀眾傳達思想、觀點和信息的文稿,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學(xué)校演講比賽、會議發(fā)言等。演講稿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增強說服力和影響力,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使用簡單明了的詞匯和句子結(jié)構(gòu),以確保觀眾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你正在準備一場演講,不妨參考以下精彩的演講稿,獲取靈感和啟示。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一
網(wǎng)址aoue
今天是公歷的五月二十八日,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聽媽媽說:“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這一天要吃粽子的。”說完就去買粽子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買回來一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粽子,我看到了粽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綠色的竹葉包著,我逐層剝開,越往里面葉色越黃,里面就是一個白白的、胖胖的大粽子。這種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氣撲鼻呀!我還沒吃到粽子就被粽子迷倒了。終于可以吃粽子了,咬一口粽子,嘴里感覺甜甜的、粘粘的、軟綿綿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樣,舒服極了!里面還有兩個大棗,棗比蜜還甜!就這樣我把粽子全都消滅了。
指導(dǎo)教師崔梅茹。
網(wǎng)址aoue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二
本站發(fā)布端午節(jié)演講稿: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更多端午節(jié)演講稿相關(guān)信息請訪問本站演講稿頻道。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xx多年的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陰歷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于紀念伍子胥、源于紀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端午吃粽子,現(xiàn)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xué)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xùn)|西。”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但據(jù)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愿而已。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jié)俗的“寒食節(jié)”(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xiàn)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三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民間有吃粽子的習(xí)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臣的。
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lián)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nóng)歷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fù)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jié)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里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jīng)]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p>
第二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jié)后,屈原又給老人托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shù)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p>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么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p>
從那以后,年年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
的故事(二);。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四
今天是公歷的五月二十八日,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聽媽媽說:“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這一天要吃粽子的?!闭f完就去買粽子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買回來一袋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去吃粽子,我看到了粽子是三角形的,表面是用綠色的竹葉包著,我逐層剝開,越往里面葉色越黃,里面就是一個白白的、胖胖的大粽子。這種味道真香啊,真是香氣撲鼻呀!我還沒吃到粽子就被粽子迷倒了。終于可以吃粽子了,咬一口粽子,嘴里感覺甜甜的、粘粘的、軟綿綿的,就像是吃了棉花糖一樣,舒服極了!里面還有兩個大棗,棗比蜜還甜!就這樣我把粽子全都消滅了。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五
老師、同學(xué)們:
本周_是我們流行了幾千年的端午節(jié)了,說起端午它的歷史可悠久流長了,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jié)日。現(xiàn)在成為我們國家法定的節(jié)假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放假,劃龍舟,吃粽子,共同緬懷這位為國獻軀的偉大愛國詩人、政治家。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zhàn)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huán)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guī),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dǎo)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zhàn)爭失敗,割地求和,統(tǒng)治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huán)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nèi)倡導(dǎo)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jié)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wù)撉膼蹏髁x,倡導(dǎo)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dǎo)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quán)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yīng)該學(xué)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xué)會珍惜我們看似應(yīng)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xué)習(xí)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掃凈了自鴉片戰(zhàn)爭之后彌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xué):“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jié)。”,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fā)圖強,能為祖國建設(shè)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六
眼看端午假就要來臨,大家要記得吃粽子哦。在新加坡留學(xué)的學(xué)生當?shù)匾灿泻艿胤降男录悠卖兆樱瑒e具風味。
每年端午節(jié)前的那個周末,xxx(51歲,保姆)與母親xxx(69歲,保姆)都會與幾名親戚起早摸黑,準備包粽子的大工程。
昨天清晨6時,他們在家門前走廊擺好多張小凳子、好幾大盤炒好的豬肉塊、香菇、糯米和栗子,還有幾根系上繩子的竹竿。就這樣,一家老少三代圍在一起包起粽子來。
自去年起,謝渺珍的女兒xxx(28歲,會計師)和表兄弟姐妹也加入陣容。xxx一向?qū)Π兆优d趣缺缺,但為了不讓這道家傳小吃失傳,她也開始早起向長輩學(xué)習(xí)包潮州粽。
xxx說:和全家人一邊包粽子一邊說笑,能促進感情,其實很好玩,也相當有意義。很高興自己做出這樣的嘗試,不然也不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xxx從15歲開始向母親學(xué)習(xí)包粽子,食譜就源自她具有烹飪天分的母親。母親20多年前去世后,她因一包粽子就想起母親,曾一度放棄。她笑著說:后來家人和鄰居們都對我家的粽子念念不忘,我又開始包了。如今多了年輕幫手,雖然拖慢速度,但相信他們多包幾年,我就能升為主管了。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七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xí)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jù)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稱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流口水),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xiàn)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xiàn)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xiàn)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xiàn)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讓我們來看看端午節(jié)粽子還有哪些少見的品種: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p>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yōu)質(zhì)甜茶取汁用來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yǎng)豐富”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p>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p>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p>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可?!?/p>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采用上好雞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p>
如何,看來這么多美味營養(yǎng)的粽子,你是不是也胃口大開了呢?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八
粽子是漢族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大家也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那對哦端午節(jié)的粽子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愛匯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粽子,供大家閱讀!
1.粽葉清洗后用水煮10分鐘左右備用。
2.糯米淘洗后濾干水放置至少三個小時讓其變干。
3.放入生抽和老抽來調(diào)色調(diào)味,再放置2個小時左右讓其變干。
4.肉皮去掉后把精肉和肥肉分開切好。
5.肉里同樣加入生抽和老抽,加點料酒和白酒腌制1個小時。
6.拿起一張粽葉,從中間入手向內(nèi)折出一個錐形。
7.先放入一點糯米。
8.放入一塊瘦肉,一塊肥肉。
9.上面再用糯米蓋好。
10.把粽葉向上蓋住包好。
11.用棉繩扎好就可以。
12.在淘洗好的糯米里放入洗干凈濾干水分的小米,赤豆和藜麥,糯米和小米,赤豆,藜麥的比例大概在4:1:1:0.5;所有材料放置4個小時左右。
13.迷你紫薯清洗后去皮。
14.用上面同樣的方式把粽子包好。
15.把粽子放入高壓鍋,粽子只能放到高壓鍋的一半。
16.水量一定要沒過粽子很多,幾乎加滿鍋子。
17.上面壓個盤子。
18.蓋上蓋,大火煮開發(fā)出撲哧聲后繼續(xù)大火煮40分鐘后關(guān)火;關(guān)火后繼續(xù)讓粽子燜3個小時再打開就可以吃了。
8.煮好后的粽子一定要先不要打開鍋蓋,要燜幾個小時再吃味道才會更香濃;
9.粽子是用糯米做的,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一次不能多吃,最好配上一杯茶,喝點果汁或者吃點水果,或者可以做雜糧粽更加健康。
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縣文物部門于2010年12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發(fā)現(xiàn)了兩個實物粽子,據(jù)考證,這是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該古墓位于德安縣城郊,葬于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長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兩個棱形粽子。
粽子長6厘米,寬3厘米,分別系于桃枝兩邊,外皮為粽葉,苧麻捆扎。專家介紹,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親屬的哀悼。兩個粽子成雙成對,象征吉祥如意。
歷史最悠久
粽子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于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后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
體積最大
大肉粽產(chǎn)于廣西南寧,每只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廣西壯族出現(xiàn)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nèi)放50公斤淘凈并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只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復(fù)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據(jù)香港的媒體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jīng)包了1只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1989年端午節(jié),臺灣彰化縣曾制作一只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兒特大,煮熟后1只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
體積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yīng)“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只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舍不得剝而吃之。
最早速凍品種
1995年,三全食品研制出了中國食品行業(yè)第一顆速凍粽子,至今堅持推動粽子行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九
前幾天,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在包粽子,哇塞~~~那可是我最愛吃的東西啊!我有點迫不及待想嘗嘗這美味,可是外公卻說沒有包粽子就不能吃,本來剛想指著媽媽也沒包,誰知道才一會的時間媽媽卻已經(jīng)在包了,真是讓我失望啊!可憐的粽子,姐姐我沒能吃掉你,我對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與其被攙死到不如被笑死.
于是,我逞強道:"不就是包粽子啊,誰不會."接著,我拿起兩片棕葉,偷偷地斜著眼睛看著外婆怎么包,可是老鼠最終還是逃不過貓的手掌心.最后我還是被外公發(fā)現(xiàn)了.他婉轉(zhuǎn)地說:"你不是說包粽子誰不會包呀!現(xiàn)在包得怎么樣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會處理好."我堅決地說.于是我接著放了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包起來.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掉餡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掉餡了;當我捏好中間時,兩邊掉餡了.可憐的我呀!為什么只有兩只手,之前只顧著吃粽子,怎么會沒想到原來吃粽子的背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艱辛啊!我感覺我做錯了,一直以來做的每件事,都不曾了解背后.
于是,我紅著臉對外婆說:"外婆可以教我怎么包粽子嗎?"沒想到外婆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原來包粽子也是有竅門的`喔`````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jīng)歷!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xué)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十
1、粽夏之時,光影之間。
2、半盞雄黃,捎去一聲安康。
3、隨著稻香河流繼續(xù)奔跑,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
4、淺念安康,全球華人度端陽。
5、端午,將思念細致包裹,讓味道與記憶重逢,院子里炊煙升騰,帶你拾野而歸。
6、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7、一灣繁華安康。
8、棱角里,總有歷史的傳承,軟糯間,藏著森林的清香。
9、青青粽葉盈,赤赤棗香滲,府院深幾許,遙祝寄千言。
10、楚風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11、端陽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12、美好,恰逢其時,讓生活與粽不同。
13、囊情繪意,一見粽情。
14、伴舟湖畔端午安康。
15、匠心王府,情有獨粽。
16、人間有味是清歡。
17、端午,見傳承之美,仲夏待優(yōu)雅綻放。
18、江城時清日復(fù)長,小符斜掛碧艾香。
19、粽葉盈淡幽,清芬蘊端陽。
20、你的所見,粽有不同。
21、無論咸甜,闔家團圓才是最好的陷。
22、纏一個粽子,暖一個家。
23、一家五六口,一屋粽香與心甜。
24、傾心包裹生活的餡料,待你前來大快朵頤。
25、端午時清日復(fù)長,滿城期待粽頭戲。
26、粽有千般好,莫要吃太飽。
27、粽”意——勇往直前的你!。
28、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29、五糧美酒桌上放,處處濃香慶端陽。
30、五掌柜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31、享點滴濃情,品歲月濃香。
32、端午競渡,龍舟飛舞。
34、愛夸七種色彩,出色從無不同。
35、走出去,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
36、端午安康,送給最“粽”要的人。
37、艾蒲青翠,粽香十里。
38、龍舟起,積米成粽又端陽。
39、“粽”情山水,悅享端午。
40、以絕塵之勢一往無前,“粽”情馳騁于山水之間。
41、趁假期,盡情放“棕”。
42、端午節(jié)流傳至今的前提,“田”里“豐”收,大家在享用粽子的同時。
43、征服陸地、水域、天空的初衷,始終未改,運動競技之心依舊澎湃。
44、端午出行,一抹搞定,不必裹的和粽子一樣。
45、換個顏色,更加出“粽”。
4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墨粽相宜。
47、粽子配酒,天長地久。
48、千萬里,我從咸粽區(qū),來看甜粽區(qū)的你!
49、與理想,一見“粽”情。
50、粽葉飄香五月五,濃情端午共安康。
51、購房有抽獎,好禮舞端陽。
52、家人共春曉,粽香飄桃源。
53、粽香,情濃。
54、東灣之上,端陽傳情。
55、無界人生,粽享人生每一味。
56、存香于齒間,甜蜜于心懷,粽享生活意趣。
57、寓見你生活與粽不同。
58、賽龍舟,拔頭籌,建業(yè),為您祈愿慶端午。
59、粽香全城,不如縱享一座城。
60、一粽尋味,一園歸心。
61、華夏粽葉又飄香,安享佳節(jié)慶團圓。
62、放【粽】一下吧。
63、齊扒龍船吃錐粽,闔家團圓值千金。
64、時代眼界,粽有不同。
65、粽情世界,家是歸處。
66、美學(xué)生活,接“粽”而至。
67、一璽“船”承,天生出“粽。
68、建發(fā)央璽,端午呈祥。
69、閱遍世界,“粽”情湖山。
70、滿城期待,你最出粽。
71、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72、百舸爭流,天生出粽。
73、粽有美好,值得等待。
74、端午情長,是源自心間的美好相聚。
75、木漿翻飛浪花,迸射出時代的光輝。
76、美好接粽而至。
77、精工匠心,與粽不同。
78、滿城期待,粽頭戲。
79、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80、粽夏之初,人生入府拔得頭籌”
81、濃情粽意,感恩相隨”
82、端午折扇花鳥啼,一粽嘗來千古事。
83、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84、生活與粽不同,美好也是如此。
85、五色新絲纏角粽,雅院團聚歡樂濃。
86、一路粽情山水,放聲高歌。
87、臻享藍天海岸,美好與粽不同。
88、粽香端陽晴,仲夏日賦閑。
89、為工作注入理想,讓辦公與粽不同。
90、艾香飄滿院落,喚醒記憶的味道。
91、濃情端午,夏日放粽。
92、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93、一卷粽葉,一份真摯。
94、剝?nèi)訉邮`,解綁嫩白,緊致肌膚。
95、"粽”于等到你,完美蛻變。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十一
1、端午節(jié)還未到,我的祝福先來到:愿健康平安對你關(guān)照,吉祥如意和你擁抱,幸??鞓穼δ阄⑿?,煩惱憂愁統(tǒng)統(tǒng)跑掉。祝端午樂淘淘,天天樂逍遙!
2、不要再折磨自己在這狂躁不安的夏夜,不要再委屈自己在這變幻莫測的年代,不要再隱藏自己在這需要勇敢的時刻,粽子,快敞開你的外衣,讓我咬一口!
3、不一定形影不離,但一定心心相惜;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常常聯(lián)絡(luò),但一定放在心上;身為朋友的我,祝你端午節(jié)快樂。
4、層層粽葉層層情,一層一層送予你:一層送你身體健,二層送你事業(yè)順,三層送你生活美,四層送你愛情甜,五層送你財源豐,六層送你家和美,端午節(jié)快樂!
5、包粽子掛香囊時,別偷看我藏在里面的秘密:我把牽掛拴在手上,發(fā)誓對你像剝光的雞蛋一樣真誠!我采來艾蒿薄荷,祝你健康平安過個清清涼涼的夏天!
6、許一個美好的心愿祝你快樂連連,送一份美妙的感覺祝你萬事圓圓,發(fā)一條短短的信息祝你幸福綿綿。祝端午節(jié)快樂。
7、迎端午,共歡度,幸福常在心中駐;喝黃酒,貼五毒,年年歲歲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前途事業(yè)漲得高;吃粽子,送祝福,生活美滿富足!端午快樂!
8、古人送壺我送粽,一片真情在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天涯知己度端午,無限真情在粽中。青青粽葉包真情,愿你擁有好心情,端午節(jié)快樂。
9、一絲真誠勝過千兩黃金,一句祝福送去我萬般心意。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文字里,送給你:祝端午節(jié)快樂!
10、劃龍舟,掛菖蒲,前途事業(yè)不用愁;喝黃酒,貼五毒,年年歲歲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過端午,吃粽子,中華傳統(tǒng)永長久。端午快樂。
11、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粽”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萬水千山“粽”是情。端午節(jié),要吃“粽”,祝你“粽”橫四海,“粽”是走運!端午節(jié)快樂!
12、蒹葭蒼蒼,在水一方,懷念故人我心獨傷;長江長長,葦葉飄香,思念故鄉(xiāng)無限迷茫;西樓西廂,一抹殘陽,淪落天涯從此斷腸;茅屋藤窗,敗柳枯楊,曾經(jīng)為歌舞場;端午節(jié),想朋友,念家鄉(xiāng),祝君快樂早輝煌。
13、端午節(jié),祝福悄然送至,愿你事業(yè)像龍舟一樣快進,家庭像香包一樣溫馨,個性像粽葉一樣飄逸,氣勢像雄黃一樣勁霸,快樂像糯米一樣粘上就不掉!
14、端午節(jié),祝福語,頭頭是道,香米粒,真心誠意的威力,甜棗粒,全心全意的實力,我親愛的朋友,端午節(jié),祝福你,粒粒有利,端午節(jié),祝福你,粒粒給力。
15、端午節(jié),粽子吃法大普及。蠶食法,細水長流口水流,一個粽子吃一天。囫圇法,囫圇吞粽不識味,消化不良找江中。鯨吞法,吃粽不剝粽葉,吃肉不吐骨頭!
16、端午節(jié)百花香;粽子清香飄四方;東方送你搖錢樹;南方送你貴人扶、西方送你工作好;北方送你沒煩惱、方方好運方方行;信息傳達粽子情!祝端午快樂!
17、端午節(jié)當天,手機號頭兩位數(shù)字是15的'用戶,可以到街邊小攤上免費領(lǐng)取粽子,當然,事先要抹上燙傷膏以防被攤主的開水潑到。端午節(jié)快樂!
18、端午龍舟競渡,引來你的關(guān)注;幾個粽子下肚,讓你滿足過度;頭插艾草酒喝雄黃,愿你懷抱平安,擁有健康,帶著甜蜜,牽著財運,快樂度過端午節(jié)!
19、端午蜜粽飄香,思家情意綿長,四處飄泊心傷,抽空探望親娘,一腔熱血拼搏,二行淚滴常掛,三句問候送你,祝你端午快樂,?;丶揖秃茫?/p>
20、端午伸個小懶腰,生活幸福有預(yù)兆;美味粽子來報到,香香甜甜身體好;花開兩岸清香飄,幸福生活節(jié)節(jié)高!端午節(jié)里送祝福,快樂伴隨分分秒!
21、一聲輕如龍舟的問候,泛起我的惦記;一株暗香四溢的艾草,傳遞我的情意;一籠香甜圓潤的粽子,包裹你的幸福;一杯濃郁甘冽的雄黃酒,敬祝你春風得意。端午佳節(jié),愿你事業(yè)像龍舟一樣競技,家庭像艾草一樣溫馨,幸福像粽子一樣香甜,生活像美酒一樣愜意!
22、我用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裝進無數(shù)祝福送給你,愿端午節(jié)快樂!
23、放松身心,隨意瀏覽美麗風景;三天假期,閑碎的腳步別停;伴快樂一起同行,讓煩惱雨過天晴。端午小長假,愿你生活越來越美好,越來越開心!
24、為你“端”來一生幸福,為你“端”來一世甜蜜,為你“端”來一年平安,為你“端”來一季健康,為你“端”來一天吉祥,祝你端午節(jié)安康!
25、粽子里面都是米,我的心里最想你!吃口粽子暖心底,想你時候最歡喜!借助端午祝福你,愿你好運好福氣!幸福永遠粘著你,平安永遠陪伴你!端午節(jié)快樂!
26、給回憶永不褪去的色彩、給思念自由飛翔的翅膀、給幸福永恒不朽的生命、給生活輕松燦爛的微笑、給你我所有的祝福,祝端午節(jié)快樂!
27、端午節(jié)到了,我的祝福悄然送至,愿你事業(yè)像龍舟一樣快進,家庭像香包一樣溫馨,個性像粽葉一樣飄逸,氣勢像雄黃一樣勁霸,快樂像糯米一樣粘上就不掉!
28、端午節(jié)到,送你一個開心粽,帶著我的祝福;送你一個幸福粽,映著我的問候;送你一個甜蜜,浸透我的關(guān)懷;送你一條端午短信,傳遞我的祝愿,祝端午節(jié)快樂。
29、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千里祝福頃刻到,送你粽子心意到:愿你心情快樂到,工作順利高升到,財源滾滾發(fā)財?shù)?,友情愛情甜蜜到,生活美好幸福到?/p>
30、兩千年前的汨羅江,屈原無語再問天。五月初五的鴛鴦江,飛舟逐水流,粽子雄黃酒祭天問。手執(zhí)艾葉,送個香囊給你掛:端午節(jié)快樂,愿你一生都平安!
31、粽子尖尖角,祝你身體好。咬口粽子粘又軟,嚼在嘴里香又甜,咽到肚里胃溫暖,吃了今天想明天。生活質(zhì)量節(jié)節(jié)高,讓你天天都解饞。
32、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陷肉陷啥都行。糯米粘著紅棗香,棕葉包著朋友情。雞蛋伴著艾葉煮,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端午節(jié)快樂!
33、粽子飄香,端午佳節(jié)到身旁,把煩惱包進粽子里吃光,把好運裝進香囊里陪在身旁,把事業(yè)承載在龍舟上奔向輝煌,把幸福醞釀在黃酒里比天長。端午快樂!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十二
我愛吃那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來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xué)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jīng)過小挫折,總算是到了最后的,也就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就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十三
這一天,我和爺爺一起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把棗洗干凈,還準備好了幾片竹葉。
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的,然后放上兩顆大棗,再放上糯米,把竹葉包起來,最后用皮筋捆結(jié)實。
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
吃晚粽子,奶奶又給做了五絲線帶在手腕上。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十四
端午節(jié)到了,最讓人記掛的便是粽子,對呀!粽子是那樣的香,那樣的甜,總讓人回味無窮。
記憶里,我從沒包過粽子,只是站在旁邊看著大人在邊說邊笑的同時包出一個個大形美的粽子,心里是那樣的羨慕。
而這次端午節(jié)老師將帶我們包粽子,只見桌上放著兩盆米,一包竹葉。老師首先教我們做了一個,第二個將自己包,我學(xué)著老師的樣子,取出一片粽葉,然后做成一個喇叭形的,這本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但對我這個初學(xué)者來說也是充滿困難,卷,不是一個喇叭而像吃完的冰淇淋筒干干癟癟,不管了,只要可以放進東西即可,一顆棗、一點米、一顆棗、一點米,這一點點平常對我來說無分量的東西似乎快要把這粽葉壓垮,最后封上口綁上線便好了。拿起來仔細看一下,咋看似乎像一個五花大綁的香腸,不美觀,拿起來仔細看一下倒像一種花,瞧那白線,是不是花紋,那扎起的綠葉好像花瓣,美!
要煮了,我把那包的唯一粽子放到鍋里,接下來便是一次漫長的等待。當老師打開高壓鍋的蓋子時,便有一陣清香撲鼻而來,瞧,粽子出來了,我的粽子因為長的特別,好辨認,但卻和其他粽子比起來黯然無光。拿起來一聞,香。吃一口,甜。可謂是粽不可貌相。或者也可以說是自家看著自家好。
“壁裝束裹三角尖,玉帶一縷腰間纏,未解羅裳清香送,無限誘惑在里面?!彪m然我家的粽子不美,卻是誘人的,粽子香!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演講稿篇十五
端午節(jié)剛剛過去,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日記怎么寫,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喔。
端午節(jié)過去了,相信每個人對端午節(jié)的印象各不相同,下面這篇小學(xué)生400字日記,就從學(xué)做粽子到吃粽子,向讀者娓娓道來。
過端午節(jié),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xiàn)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jié)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晴早上。
路上我問媽媽:“‘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媽媽說:“‘端午’的‘端’是開端的意思,也就是初。午指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被秦國包圍后,寫了《懷沙》這首詩,跳入汨羅江,自殺而亡。南方人這時候還會賽龍舟呢!”
一進大姨家,香噴噴的粽子味迎面撲來?!鞍。嫦?”我大叫一聲,嚇他們一跳。大姨笑著端上穿著綠色“粽子衣”的粽子,脫下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身子,還有一個紅“嘴巴”。粽子一端上來,我和大姨夫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大姨夫咬了一口,滿嘴長了許多白“胡子”。我們哈哈大笑。大姨夫卻津津有味地舔了下嘴唇,說:“啊!又香又甜十分美味!”我們在一片歡笑中,都吃了粽子,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今天是農(nóng)歷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也是每一年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有吃粽子,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的習(xí)俗,今天,我和媽媽就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因為端午節(jié)有一個吃粽子的習(xí)俗,所以,在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就包了多樣的粽子,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我們早起起來,先洗漱,洗漱完后,我和媽媽吃了早飯,啊!早飯真香啊,有油煎雞蛋,有油炸火腿腸,好多好吃的展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吃個夠,我大口大口的吃,過了二十分鐘后,我終于吃好飯了,我們就上街了,街上的東西也很多,有買鞋子的,有買衣服的,琳瑯滿目,街上的聲音很大,很熱鬧,我和媽媽進了百姓量販,百姓量販真是涼快呀,我們進去了,看見了賣蘆葦葉的,那里有賣餡的,媽媽給我了錢,讓我自己去買,她在百姓量販外面等我,過了十分鐘后,我把媽媽叫給我的任務(wù)完成了。
我們到了家后,媽媽吩咐我,先把洗蘆葦葉洗好,放在一個大盆里,再準備一些繩,我包好了你纏,我迅速把媽媽包好的粽子給纏好,媽媽包的粽子各異,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有三角形的,餡也不同,有山楂餡的,有蜜棗的,有菠蘿的,味道也不同,有苦的,有甜的,我和媽媽樂的笑哈哈。
下出來后,我和媽媽邊吃著甜美的粽子,邊笑,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啊!
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節(jié)為何要吃粽子呢?專家日前對此進行了解釋。天津市天文學(xué)會理事、民俗專家趙之珩介紹說,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狀有棱有角,內(nèi)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
魏晉時期,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吳均的《續(xù)齊諧記》中,也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后,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到了唐宋時代,粽子已成為節(jié)日和民間四季出現(xiàn)于市場的美味食品。長安有專門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藝也相當高。當時粽子餡已有多種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葉浸米裹的。陸游的"盤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將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間,就用蘆葉裹粽子,粽餡也多了,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棗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間,林蘭癡《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條,這種粽子流傳至今?,F(xiàn)代粽子以浙江嘉興最負盛名。
如今,粽子與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餅一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jié)令食品。民俗專家介紹,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不但盛行不廢,而且流傳到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316220.html】